潞城市政府网是否留下了许多晋国的遗址

潞城市介绍_山西长治潞城市地名网
山西长治潞城市
地名:潞城市隶属:行政代码:140481身份证前6位:140481长途区号:0355 邮政编码:046000车牌号码:晋D行政级别:县级市人口数量:约20万人人口密度:325人/km2辖区面积:615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潞城市相关网站:??????????????
49.44km2   【潞华街道】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辖12个社区(北街、东街、西街、南街、南关、古南关、白鹤观、三官阁、瓦窑头、东南山、西南山、晋牌水泥集团),12……
76.64km2   成家川街道位于山西省潞城市市区东南部7.5公里处,办事处于2001年潞城市撤并乡镇时由原东邑乡和黄池乡合并而成,地理位置于潞城毗邻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
76.05km2  
店上镇地处潞城市西北部,镇政府距市区21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2021人,总面积76.05平方公里,良田面积43884亩。国家统计局在……
微子镇是潞城市东部的第一大镇,也是上党地区通向冀、鲁、豫三省的一大门户。邯长铁路和邯长、甘林两条公路在这里交叉相会,穿境而过,机动车日流量达上……
87km2  辛安泉镇位于潞城市东北部丘陵地带,镇政府距市区28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5100人,总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32109亩,其中:水浇地100……
  翟店镇位于潞城市南部平原地带,镇政府距市区5公里,与长治市郊相毗邻,全镇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19520人,耕地面积43970亩。2003年,全镇农民人……
88.1km2  "
合室乡位于潞城市北部五公里处,属丘陵山区乡镇,这里远离工业污染,全乡共有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庄,,总人口10596人,总面积88.1平方公……
56.7km2  "
黄牛蹄乡位于潞城市东部边沿山区,乡政府距市区20公里,全乡总面积56.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总人口15303人,耕地面积29195亩,2……
24.1km2  潞城市辖乡。1958年设史回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10公里。面积24.1平方公里,人口0.8万。甘林公路过境。辖史回、郭家堡、梨树凹……
  潞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上党盆地东北边缘,海拔高度616~1316米。西北与襄垣县以山为界,东北与黎城县隔河相望,东南与平顺县谷岭交错。潞城全境轮廓呈不规则四边形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9.5公里,面积615平方公里。西南与长治市郊区垣川接壤.西南至长治市20公里,西北距省城太原240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623公里.
  行政区划
    潞城市辖2个办事处、4个镇、3个乡:潞华办事处、成家川办事处、店上镇、微子镇、辛安泉镇、翟店镇、合室乡、黄牛蹄乡、史迥乡。人口约20万。
  历史沿革
    潞城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播下了文明礼仪的火种。商殷时代就有“微子国”、“潞子国”之称,秦置潞县,属上党郡,北魏时代为刈陵县地,隋开皇十六年开始称潞城县,唐天佑二年改为潞子县,五代复称潞城县。
    古史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炎帝的后裔参卢受封于今潞城市一带,建立了潞国,他的子孙遂以“路”为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长治市百谷山神农庙、长子县神农泉、熨斗台炎帝庙、高平市炎帝陵等众多炎帝文化遗迹的历史渊源。
    到商代武丁以后,商王朝与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国的战争时有发生,这些邦国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动在今潞城市一带。《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也印证了这一史实:“及子委历,遂伐西落鬼戎。”陈梦家等先秦史专家认为“落”即“潞”,并指出:“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些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了高一级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
    到春秋时期,随着人们对狄人的认识,把狄人分称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处的地名分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蔷咎如等族群。据考证,赤狄人最鲜明的特色是崇尚红色,身着红衣,故名赤狄,这显然是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华亦赤也。从晋献公到晋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间,赤狄与晋国的冲突、交往从未间断。晋成公为了和赤狄中最强大的潞子国(即潞氏)表示睦邻诚意,曾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其国君潞子婴,通过和亲换得暂时安宁。公元前594年,潞子国权臣酆舒逼迫国君绝晋之好,并诬伯姬以罪,杀害了她,又装作不小心打伤潞子婴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听说自己的亲姐姐被杀,怒不可遏,便欲立即发兵讨伐潞子国,众大夫一齐劝谏道:“不行,酆舒有三大优势,不如等他退位以后再作打算。”这时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从晋国长远利益考虑阐明道理,罗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状作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饮,二也;强占黎侯国土,三也;杀我伯姬,四也;伤潞君的眼睛,五也。这年六月,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兴师问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败潞军,随之杀酆舒,灭潞国。第二年,晋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铎辰。公元前588年,最后击溃赤狄余部,才彻底清除了赤狄侵扰,将上党地区统归晋国疆域。到现在潞城市的古城村还有春秋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之战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等潞氏文化遗存。
    战国时期,潞子国故地称为“潞”或“露”,为韩国上党十七邑之一。当时,潞、露二字可通假,当前仍有存世的韩国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汉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县,属上党郡。西晋时期,潞县一度为上党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县为刈陵县,县治在今黎城县古县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从刈陵县划出南部区域置潞城县,县治设在今潞城市区。“潞城”县名始此。
    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权臣朱温为避其父朱诚名讳,改潞城县为“潞子县”,同时还有翼城县改“浍川县”,晋城县改“丹川县”,黎城县改“黎亭县”等等。五代唐时才都恢复了原名,潞子县也复名为潞城县。1954年4月,潞城县与长治县合并为潞安县,县人民0驻长治。1958年11月,撤销潞安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长治市和黎城县。1962年3月,恢复潞城县。日,撤县设潞城市。
以下地名与潞城市面积相当:
潞城市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潞城市怎么看? ---说两句吧!
11楼 网友223.12.88.114于 9:34:41发表:潞城是我的家乡~潞城太好哩。
10楼 网友60.220.117.44于 21:22:15发表:潞城好
9楼 网友220.181.51.53于 1:24:53发表:想找在璐城白鹤观小学一快上过的同学
8楼 网友60.220.243.3于 19:17:05发表:搜商业街搜不到,草你家在华尔街啊
还尼玛的商业
装逼一边去
7楼 网友182.125.116.34于 12:18:24发表:路城好
6楼 网友115.239.212.78于 12:18:19发表:路程美女如云啊啊啊啊
5楼 网友115.239.212.135于 12:18:17发表:路程美女如云啊啊啊啊
4楼 网友118.81.66.116于 12:05:48发表:搜商业街搜不到,草
3楼 网友118.81.66.116于 12:05:17发表:草,找个商业街都找不到
2楼 网友218.57.113.190于 15:46:15发表:这次出名了 哈哈
1楼 网友218.57.113.190于 15:45:25发表:不怎嘛第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潞城市相关荣誉?长治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新闻热线:
建站服务:
晋国博物馆:可与秦始皇兵马俑比肩的历史遗迹
今年的6月14日是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一天,经过三代考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投资近2亿、建设工期5年,依托曲沃曲村——天马遗址晋侯墓地建设的我省首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平台的晋国博物馆将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届时,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山西省主会场活动将在此同期举行,辉煌的晋国历史将以全新的面貌,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即将展示于世人面前的晋国博物馆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将在里面看到什么?这座博物馆于晋文化、于山西、甚至于中国考古界的意义何在?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古之晋国,从其始封至今已经3000年了。它的起点在哪里?它的始封地又在何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直至上世纪末,“曲村——天马遗址”横空出世,方才揭开了这个谜。曲沃,就是晋国的起点,就是晋国的始封地,是真正的三晋之源。
对晋国的关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随着山西考古机构的设立,考古工作者开始主动调查晋国与三晋的遗址、城址、墓葬等。侯马古为新田,是晋国后期都城所在地。1955年,配合侯马的基本建设工程,山西文管会派专人做考古调查,发现大量建筑遗址、祭祀坑和古城址。1960年,晋国作坊铸铜遗址被发现,引起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从该年至1963年,以中央有关研究单位和山西考古机构人员为主,又从全国10余省抽调考古人员,展开首次全国考古工作大会战。1965年底,侯马秦村西北发现的“侯马盟书”震惊世界。上世纪70年代后,关于古晋国的考古一路高歌,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遗存范围扩大到太原、忻州、朔州等地。
然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少数不法之徒默诵着“要想富,盗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的歪门“致富经”,昼伏夜出,四处搜寻,盗挖古墓。一时间,探孔遍野皆是,盗洞随处可见。1992年,曲村——天马遗址遭到大肆盗掘。疯狂的盗贼在墓葬顶部打洞后,填放烈性炸药引爆。土渣飞迸,大批“宝物”被抛出坑外。盗墓者在坑内外一番劫掠,将所得“宝物”装入大型汽车或拖拉机拉走。鉴于事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在征得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墓地进行了数次抢救性发掘。
同一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对一处被盗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一条墓道,凭借经验,大家猜测:墓主身份不一般,极有可能是一位国君。直到有一天,探访底部挖掘的队员发现了一件铜鼎。待众人将鼎移出带回曲村镇驻地,借着灯光观看时,他们在斑驳铜锈下面竟然发现有一行铭文。经过几位专家查阅史料辨认,最终在铭文中发现了一个“稣”字,这与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晋侯稣”完全吻合。
当时,专家通过测定墓葬中的含碳样品,得知“稣”的去世年代在公元前830年和前798年之间,与《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公元前812年在位的晋侯”相吻合,也就说明“稣”就是后来的晋献侯。鼎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晋侯墓葬的存在。至此,久为考古和历史学界关注和期盼的晋侯墓地终于被发现。
1995年,以郭百万、郭千万为首的36名不法盗墓分子被公安机关逮捕,10人被枪决。恶性盗掘情况才得以制止。
从1992年到2007年,经过9次大规模发掘。考古人员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共1.2万余件,九代19位晋国诸侯及夫人墓葬,10座车马坑,以及各时期房屋、陶窑、祭祀坑等。1992年、1993年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然而,这些仅仅还是冰山一角。根据地面勘察和钻探调查资料推测,目前发掘的墓葬面积大概只有整个墓葬的1/35,该遗址中的西周、春秋时期墓葬总数可能超过20000座。用文物和遗迹解读历史
日,晋国博物馆正式动工兴建,博物馆占地220余亩,设计为晋国历史展厅、遗址发掘史展厅和遗址保护展厅三大展厅。
“晋国博物馆从谋划到建成历时20余年。它是山西第一座大型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第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博物馆,目的在于还原晋侯墓葬历史现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通过展厅内文字、图片、实物的说明,展现‘晋文化’的全貌和特征,承担着传承、传播晋文化的重大使命。”负责该工程的原曲沃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孙永和说。
进入晋国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10米、高宽各8米的大型晋国车马出征群雕。这组群雕中间一位是晋国国君,国君的左右两侧是四匹拉着马车的战马,遵循了古代“天子六驾,诸侯四驾”的等级制度。这组石雕名叫“晋魂”,寓意晋国的繁荣强盛。
“晋魂”北面的东西两侧,是两堵宽70米、高3米的文化墙,东文化墙是晋国历史上的成语典故,西文化墙是晋国历史大事记。文化墙的中间是圆形的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上镶着一个直径为6米的篆体“晋”字,围着广场从西南到东北依次是序厅、展示大厅、临时展厅以及历史发掘长廊。
从西南的一个门口进入,首先是序厅,序厅的主要功能是用图片的形式,介绍整个博物馆。穿过序厅便来到了晋国文化展示大厅,主要是展示墓地出土的文物。晋国从兴到衰,长达600多年,其辉煌即所谓的称霸春秋时期达150多年。开馆后,人们将会在此看到1000余件出土的珍贵文物。
展示大厅之后是一个临时展厅,再后是历史发掘长廊。该长廊集中展示了考古人的生动故事。从上个世纪 50年代末开始直到2007年,曲村——天马遗址从调查到发掘(含侯马新田晋国遗址),到研究,历经半个多世纪,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近20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前后参与者据不完全统计有500人次左右。
穿过历史发掘长廊,你就来到了博物馆核心区——遗址保护大厅。
到目前为止,晋国38代晋侯、晋公中,已发现并发掘了9代晋侯墓,即晋侯燮父、晋武侯宁族、晋成侯服人、晋厉侯福、晋靖侯宜臼、晋厘侯司徒、晋献侯苏、晋穆侯费壬、晋文侯仇。这些晋侯墓除晋穆侯有两位夫人陪葬外,其余8位晋侯都是一个夫人陪葬。
进入遗址保护大厅,首先看到的是车马坑。车马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15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商周时期最大的车马坑。与陕西兵马俑的陶马陶俑不同,这个比秦兵马俑早600多年的车马坑里的车马,均是真车真马,车子摆放整齐有序,车辀向东。48辆晋献侯生前使用过的战车、生活用车及礼仪用车自西向东排列紧密,均为木车,由轮、轴、舆、独辀、衡和轭组成。车上各部位青铜构件多未拆卸。坑中的车和马是隔开的,中间有横梁,东边是105匹马。
车马坑的西侧是晋献侯墓,往西依次是晋穆侯的车马坑、64号晋穆侯墓以及63号夫人墓和62号夫人墓。在晋穆侯墓的北边是晋靖侯墓,这是遗址中唯一头朝南的墓葬。在最大车马坑的东边是第一代晋侯夑父的墓葬,这是遗址中目前发现最深的墓葬。
晋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3393平方米,预算投资9770万元,预计建设工期为三年,应当于2012年6月正式开放。然而在施工中发现,图纸设计时存在一定误差,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缓慢。日,省发改委调整晋国博物馆可研报告,调整总投资为1.98亿元。神秘的次夫人和超豪华的玉组配
目前,晋侯墓出土的1.2万余件珍贵文物,部分已经陈列在省博物院,成为省博物院“晋国霸业”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国博物馆对外开放需展出的文物约1000件,目前曲沃县文物旅游局已向省文物局提交了1000多件申请展品目录,待审批。
对晋侯墓出土文物了解的人,多会谈及“鸟尊、晋侯苏编钟和玉组配”。这三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已入选了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晋侯苏编钟16枚中的14枚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并成为“镇馆之宝”,另外2枚编钟、鸟尊及玉组配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已成为“镇院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2000年,鸟尊出土于晋侯墓地第一代晋侯燮父114号墓,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一。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鸟尊确为宗庙礼器。
被誉为中华珍宝的晋侯苏编钟是晋侯墓地出土的一组编钟,其中14枚流散香港,1992年12月由上海博物馆抢救回来,另2枚出土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与山西博物院联合发掘的8号墓。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亲征东国、南国。晋侯稣钟铭文记载的这场战争,史籍中无从查考,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玉组佩出土于晋国历史上第八代晋侯——晋穆侯的次夫人墓中。在晋侯墓地9组19座晋侯墓群中,除唯一的一处次夫人墓葬外,都是一夫一妻。第62、63、64号墓是晋侯墓地仅见的一夫二妻并列墓葬形式。64号墓主为晋穆侯,62、63号墓分别为其夫人和次夫人之墓。
就在这座次夫人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整个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那套长2米有余的超豪华组合的玉组佩,由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各种珍贵玉饰共204件串联而成,工艺精湛,庄重典雅,令人叹为观止。组佩中仅玉璜的数量就达到45件,可以说它将中国历史上的多璜组玉佩的形制推向了极致,被考古界评为国宝级文物。整组玉佩结构之复杂、组合之规整、纹饰之精湛,令人不由对主人生前佩戴它时雍容华贵的模样浮想联翩。
这是怎样的一位次夫人,不仅可以入葬晋侯墓地,还能拥有如此奢华的随葬品?在西周,等级明确、礼法森严。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一个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这位次夫人的墓中随葬品多达4280余件,仅玉器就达800多件,就连在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玉戈也有12件之多。这样的随葬规模,连她的夫君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
从随葬品的一对铜壶的铭文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杨姞”这个名字。据推测,杨是西周位于今洪洞一带的小国,杨姞当是由杨国嫁到晋国的贵族女子,不是晋穆侯的正室。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而且随葬规模远远超过穆侯夫人,甚至连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这样的一位次夫人,不由让人对她的身世谜题以及其时晋国与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无数的遐想。晋侯墓解开千古之疑
晋国,以晋水而得名。从风水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晋国博物馆所在的曲村——天马遗址,北有桥山为靠,南有绛山作照,前有绵岭作案,汾、浍相交,晋水环绕,表里山河,形胜天下,这种生态自然环境,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人居景观,也是晋国文化重要的生态文化资源。晋国博物馆的落成和开放,不仅对于素以古建筑保护展示为优势的山西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更是山西大遗址保护和展示的创新。
随着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关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的千古之谜正在被一一揭开。“晋”这个国号,一直沿用了近900年。人们耳熟能详的晋国起源的故事,来自《吕氏春秋》中的“桐叶封地”,周成王姬诵和弟弟姬虞一起玩的“过家家”,随手捡起的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造就了“天子无戏言”,也直接促成了姬虞受封于周公刚刚带兵平叛结束的唐。如此儿戏般的分封未必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但“唐”这块土地,正是从虞开始,有了一个新的开端。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燮父把都城建在了晋水,一个叫“晋”的国家从此载入史册。
公元前453年,晋国内部赵、魏、韩三家实力强大的卿瓜分晋国政权。50年后,赵、魏、韩三家被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公元前376年,最后一任晋国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晋国彻底消亡。晋国由三晋继承,之后直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三晋的历史又延绵了200余年。三国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很多学者坚持认为,三国分晋就是中国春秋时期结束、进入战国时期的开始。
西周时期的晋国,史料阙如,晋侯墓地和大量其他晋国遗存的发现,对从事晋文化、晋国史乃至西周史、先秦史研究的学者来说,是一座宝库。晋侯墓地的9组19座墓葬,从西周早期偏晚延续至春秋初年,在西周各诸侯国中还是少见。有考古专家表示,出土的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实物见证。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离开晋国和晋侯墓地的发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本报记者董杰/文 王建先/图
(责任编辑:)
$("#ul_Moods").html(listvotehtml);
Page.onLoad(function(){
initfaceVote();
网友评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关于潞城
&&&&&&&&&&&&&&&
山西县名史话:潞城----潞川波撼赤狄城
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
古史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炎帝的后裔参卢受封于今潞城市一带,建立了潞国,他的子孙遂以“路”为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附近长治市百谷山神农庙、长子县神农泉、熨斗台炎帝庙、高平市炎帝陵等众多炎帝文化遗迹的历史渊源。
到商代武丁以后,商王朝与西北部的鬼方、土方、昌方等邦国的战争时有发生,这些邦国都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其中鬼方的一支叫西落鬼戎就活动在今潞城市一带。《竹书纪年》载:“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后汉书·西羌传》也印证了这一史实:“及子委历,遂伐西落鬼戎。”陈梦家等先秦史专家认为“落”即“潞”,并指出:“武丁卜辞中所见的多方与诸国,尤其是与商王国敌对的方国,多在晋南,即汉代的河东郡,一部分在上党郡。”“这些部族有些一直保持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即殷以后称为‘北戎’、‘北蛮’、‘赤狄’的;有些则混和了不同程度的中原文化,或其社会已进步到了高一级的形式。如隗姓的隗、潞———鬼方、狄。”
到春秋时期,随着人们对狄人的认识,把狄人分称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族。其中赤狄又以其所处的地名分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蔷咎如等族群。据考证,赤狄人最鲜明的特色是崇尚红色,身着红衣,故名赤狄,这显然是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华亦赤也。从晋献公到晋景公在位的近百年间,赤狄与晋国的冲突、交往从未间断。晋成公为了和赤狄中最强大的潞子国(即潞氏)表示睦邻诚意,曾把自己的女儿伯姬嫁给其国君潞子婴,通过和亲换得暂时安宁。公元前594年,潞子国权臣酆舒逼迫国君绝晋之好,并诬伯姬以罪,杀害了她,又装作不小心打伤潞子婴的眼睛,潞君力不能制,只好求救于晋国。晋景公听说自己的亲姐姐被杀,怒不可遏,便欲立即发兵讨伐潞子国,众大夫一齐劝谏道:“不行,酆舒有三大优势,不如等他退位以后再作打算。”这时只有大夫伯宗支持景公出兵,他从晋国长远利益考虑阐明道理,罗列了狄人酆舒的五大罪状作为征伐理由:不祭祀祖先,一也;嗜酒群饮,二也;强占黎侯国土,三也;杀我伯姬,四也;伤潞君的眼睛,五也。这年六月,晋景公派大将荀林父兴师问罪,在曲梁(今潞城市石梁村)大败潞军,随之杀酆舒,灭潞国。第二年,晋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铎辰。公元前588年,最后击溃赤狄余部,才彻底清除了赤狄侵扰,将上党地区统归晋国疆域。到现在潞城市的古城村还有春秋潞子国都城遗址,续村有潞子婴墓,石梁村有曲梁之战古战场,潞祠山有潞子婴祠等潞氏文化遗存。
战国时期,潞子国故地称为“潞”或“露”,为韩国上党十七邑之一。当时,潞、露二字可通假,当前仍有存世的韩国方足露布,其地望即今潞城市。西汉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县,属上党郡。西晋时期,潞县一度为上党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县为刈陵县,县治在今黎城县古县村,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从刈陵县划出南部区域置潞城县,县治设在今潞城市区。“潞城”县名始此。
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权臣朱温为避其父朱诚名讳,改潞城县为“潞子县”,同时还有翼城县改“浍川县”,晋城县改“丹川县”,黎城县改“黎亭县”等等。五代唐时才都恢复了原名,潞子县也复名为潞城县。1954年4月,潞城县与长治县合并为潞安县,县人民政府驻长治。1958年11月,撤销潞安县,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长治市和黎城县。1962年3月,恢复潞城县。日,撤县设潞城市。
----------------------------------------------------------------------------------
史载:西周时,周襄王二十三年(前628)居住在山西黎城一带的赤狄民族在此地建立了子爵小国,史称潞国。 ...
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潞国被晋国所灭。后来一直为郡地、县城所在地。北朝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39)刈陵县北迁,移至漳水北,城遂废。
--------------------------------------------
[潞城贾村赛社风远俗长]
&&&&&&&&&&&&&&&&&&&&&&&&&&&
潞城市民间艺人为赛社活动制作纸扎
潞城市厨户为赛社活动准备“花祭”供品
明万历年间抄本《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曲宫调》
  处于中国黄河中游的山西省,从尧、舜传说时期就是古代华夏文明的中心。而山西省晋东南的上党地区,由于它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封闭的地理环境,至今保留着源自商周时期的社祀、雩祭和傩礼的遗响,蕴藏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积淀。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为深厚的则是以“春祈秋报”为中心的大型迎神赛社仪式活动。贾村赛社是上党地区赛社遗存的典型,也是宋元以来赛社文化的缩影,它对于中国历代礼仪制度、社会风俗、民间文学艺术、工艺技巧等等,都具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山西乃至全国的赛社,大都由乐户充任主角,这是赛社与乐户的一个契合点,本专题对乐户文化也有涉猎。
&&&&潞城市位于古上党盆地(今长治市辖)东北隅,三面环山,自古交通闭塞,民风淳朴,许多古代风俗得以延续传承,农历四月四的潞城贾村民间赛社,即是一项蕴含古代礼仪、风俗、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的文化遗存。
&&&&赛社的历史渊源
&&&&赛社源于周代腊祭习俗,是一种祭祀田神(后演变为祭土地神)的活动。古代酬神称为“赛”,唐时称“赛神”,宋代以仪仗、箫鼓、杂戏迎神,称“赛会”。宋人刘克庄诗句“村深隐隐闻箫鼓,知是田家赛社还”,说明当时已有赛社之称。
&&&&古代上古地区赛社风习盛行,据长治市今存唐碑言,当时“春祈”时已有“花队”进行酬神表演;宋碑记赛庙“创起舞楼”,说明当时已盛行以歌舞杂戏迎神、酬神;金代庙碑更记“祭祀所赛,殆无虚日”,“习以为常”;元代屡禁不止,庙碑仍有“巫觋优乐杂然而前,祷谢日丰”,“鄙俗相传,不以为过”。在潞城贾村,长期流行“每年一小赛,40年一大赛”的古规;该村民间还保存着自明代相传的《周乐星图》(即《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曲宫调》)手抄本。该本依照宋元旧规,按宋徽宗“大晟”礼乐规制,记录着由“四十大曲”而来的队舞队戏以及宋元杂剧院本。直至清末民国,贾村赛社历代相承,各届赛社均由当地“乐户”承应伎乐,演出队戏、杂剧、院本,至1945年举办最后一次。
&&&&赛社礼仪内容与歌舞艺术
&&&&贾村赛社活动,仿照宋代帝王“圣节”寿宴的礼制,场面气派宏大,仪节繁缛冗沓,上百人的队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每逢赛社,主神庆寿,百神共祀。所以要邀请诸神前来赴筵,先要举行“下请”、“迎神”仪式。迎神这一天最为热闹,村民抬着銮驾仪仗、神楼神马,举行各种社火表演游街转村。迎神回庙后,举行安神升殿仪式。之后三日赛社,分别称为“头赛”、“正赛”、“末赛”,最后以送神结束。在三日赛社中,主要的礼仪是“供盏”,模仿帝王寿宴的“盏次”,每日早午晚三次供盏。早供“卯宴三盏”,午供七盏或十二盏(即所谓正赛),晚供八盏(或为三盏)。每次供盏,先“一茶三酒”,再接每盏两趟(先果后食),每趟都在神前敬酒。供盏完毕,最后再献一趟茶,供盏结束。供盏队伍按规定路线,登阶折旋,东上西下,依主礼先生唱礼节次进行。在整个礼仪中,以前三盏礼规最严,强调“吹头盏,唱二盏,舞三盏”,即头盏细吹细打,二盏“靠乐歌唱”,三盏队舞或队戏。
&&&&队舞有文舞武舞之别。文舞即“花队”女舞,武舞多为戴面具的迓鼓队和“再撞再杀”形式的舞蹈。文舞与武舞之称,承袭于商周的礼仪乐制。历代多有改创,但文舞、武舞之制相沿不绝。贾村赛社中的文、武之舞,仍然保留着古代“六舞”的遗韵,其明显痕迹就在于贾村赛社“队舞”中“执干”、“插羽”、“兽舞”以及“求雨”、“武士”等表演形式和歌功颂德的主题内容。
&&&&队戏由队舞变化而来,妆扮人物并添加故事;故事或由前行执“戏竹”者在旁讲说,或由人物简单念诵。所表演的杂剧皆为赞体,从唐宋“诗话”或“词话”借鉴演变而来,锣鼓击节,顺口诵唱,至今存有古本《大会垓》、《虎牢关》等。“院本”由唐宋时流行的“弄参军”形式演化而来,皆为调笑、插科打诨式的说白,今存《闹五更》、《土地堂》等口授传本以及《老王借担杖》等片断。
&&&&赛社的音乐以上党吹打乐为主,乐曲分为单曲和套曲,单曲有《迎仙客》、《欢倾怀》、《寿南山》、《朝天子》、《普天乐》等,套曲有《太平鼓》、《寿宴鼓》、《十样锦》等。乐器分粗细两类,粗乐有大锣、大鼓、大夹板、大唢呐、铙钹、手锣等,细乐有管子(筚栗)、叽呐(海笛)、笙、横笛、挎鼓、小镲等。
&&&&赛社的民间工艺
&&&&赛社活动的服饰和许多道具体现了传统民间工艺的粗犷品格与精美技艺。乐户穿戴的服饰(行头)样式特殊,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演武戏的衣饰类似龙褂,腿前加战袍式贴片,腰系特制的“疙瘩带”。扮演“前行”者戴展角幞头,着红蟒乌靴,手执“戏竹”,仿佛宋代“参军色执竹竿拂子”。队戏舞蹈时,有仿古傩舞的面具,形态有大头和尚、寿星、八仙、钟馗、监斋神、猿猴等。整个队伍的道具各有名堂,制做精细,旗牌銮驾、大伞小伞、提炉熏炉、响杖戏竹、神盘器皿以及“禁口花”等物,多为传承久远的仿古工艺制作。此外,神驾(主神像)、神轿、晃杠、“车故事”等器具和“花棚”、“炬棚”、“插祭”等场景,均有特殊的制作工艺。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插祭”,它既是赛社神场的布置设施,又是特别的祭祀用品,用面片雕镂、油炸,然后经过巧妙扎结,组成一个高宽如墙、状似层楼的面塑建筑,每层之间还插塑故事人物。这种奇异的“面祭”或“花祭”,实属罕见;精细而古朴的面塑工艺,可称为民间绝活。
&&&&上党乐户与贾村赛社
&&&&当地俗谚有“庙赛看三行,王八、厨子、鬼阴阳”之说,特指乐户表演、神厨制作、阴阳家主持礼仪在赛社活动中的重要性。因“三行”关系着赛社的成败,一般要按旧例邀请相对固定的传承者。贾村赛社因连年举办,自清末以后便主要由本村人员担任“三行”,只有赛社上的乐户仍循旧规邀请境内遗存乐户。如平顺县(明代属潞城)西社村王家乐户,每有赛事便照例前来。潞城县(今为县级市)乐户旧有八家“科头”,分别为微子镇朱家、翟店镇朱家、合室村朱家、西流村王家、西社村王家、杨家庄杨家、古驿村杨家与王家。
&&&&乐户源于先秦以来的“奴婢制度”,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乐户的名称及其相关刑律:遭受极刑罪人的家属“配为乐户,隶于乐籍”。至今残存于山西上党地区的乐户后裔,多为明初不服燕王(明成福)攻占金陵、废弃建文帝的罪臣家属后代。他们虽被迫沉沦为“贱民”,遭受多种歧视,甚至不准脱籍与良家结亲,但在艺术上大有作为,成为传承赛社全部伎乐的文化载体,最终形成带有浓郁悲剧色彩的乐户文化现象。
&&&&赛社乐户的传承多为家传口授,至今已难以为继。微子镇朱家清初已是乐户,其二代朱扎根()清末民初名噪一时,为八家科头之首,传承至第四代时,儿孙辈多改行他业。西流村王家传承至第五代,也面临后继乏人境地。平顺西社村王家传承至六代,至今仍有后人执业吹打,1985年山西省文化厅作仿古录像时,王家献出遗存的杂剧抄本,并由四代传人王福运口授记录了院本《土地堂》,王家对赛社文化遗存保护做了一定的贡献。
&&&&赛社的恢复与保护价值
&&&&贾村赛社1944年中断,至1997举办“仿古大赛”已历时半个世纪。其间,一批老艺人包括赛社主礼先生、神厨制作等相继去世。1985年以后,省文化厅抢救了一些赛社剧目,也有学者在民间考察中搜集了一批文字和实物资料,山西大学、长治学院(原晋东南师专)等方面与港台学者曾对当地乐户作过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促成了1997年在贾村举办“仿古大赛”活动。此后,贾村恢复了办赛社的活动,每年小办一次,1999年与2004年两次较有规模。
&&&&贾村赛社大体保存着宋元时的面貌特征。首先是映现着农耕社会“春祈秋报”的古俗古风,每至赛社必请农业始祖“神农炎帝”以及“土地”、“风雨雷电”诸神,活动中有“祭太阳”、“祭太阴”、“祭风”以至“祈雨接水”的古代风俗仪式,赛社中驱傩性的表演原始古朴,今已罕见。其次是保留着模仿唐宋帝王寿诞的礼仪活动,与古籍文献资料中的记载相互映照,赛社祝神祭仪还与《敦煌变文集》中佛教讲经的记载相似。再次是保存着宋元伎乐表演的特色和明代乐户制度的形态。
&&&&由于民间赛社与祀神相关,曾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对其文化价值的认识缺乏引导与宣传;赛社中的音乐、舞蹈,形态古朴凝重,已不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向;赛社活动涉及人员众多,费用支出较大,每需倾全村或多村之力才能举办;诸多资料不断流失,节目与技艺传承乏人等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古老的赛社文化遗存处于濒危状态,抢救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山西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组成员聂元龙参与抢救
--------------------------------------------
潞城美景引得天鹅来
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再次飞临潞城市高山流水景区,十几只翩然而至的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觅食飞翔,在蓝天绿水间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
  据了解,潞城市高山流水景区因为近几年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每年冬季来临都有大批候鸟从北方飞来,今年已经是白天鹅第三年来到这里栖息,而且是数量最多的一年。
  记者在景区内看到除了白天鹅以外还栖息着一群群其它水鸟,不少游人驻足观看。
----------------------------------------------------------------------------------潞城草帽辫
  草帽辫是用麦秸作原料的一种手工艺品。潞城草帽辫(俗称“潞辫”)以颜色白净、光泽亮润、宽窄均匀、板平码方、轻柔薄韧为特色而闻名遐迩。从清同治三年(1864年)起,便以“山西白”和“潞城白原草”等别名打入国际市场,产地主要分布在盛产红秃麦和芒麦的东半境。
  光绪年间,潞城便同山东的莱州、掖县,河北的大名、青州,并列为草帽辫的著名产地。潞辫之盛,使洋行慕名而至,纷纷到潞城收购帽辫,并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外庄”,其中以礼和、怡和、美最时、永兴等洋行的收购量为最大。但由于当时草帽辫纯系出口品,所以,其价格也完全被洋行操纵。潞城一带曾流传着“草帽辫是条龙,越编越受穷”的民谚,道出了农民饱受洋行势力肆意欺诈与盘剥的苦情,从而也大大影响了草帽辫业的兴盛,潞城一带此业恢复生机。日军的侵华战争,使草帽辫生产受到摧残。
1949年后,随着国家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潞城草帽辫进一步赢得声誉,远销法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
--------------------------------------------潞城概况
  潞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晋、冀、鲁、豫的通衢要冲。浊漳河原称潞水,因县城紧靠潞水而称潞城。自秦置潞城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县制历史,1994年设立潞城市。全市国土总面积615平方公里,辖4镇3乡2个办事处,202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是长治地区唯一的县级市。
一、自然资源状况
区位优势独特。距长治市17公里,东南与平顺县相连,西南与郊区接壤,西北和襄垣县毗邻,东北临浊漳河与黎城县隔河相望。潞城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9.5℃,年均降雨量503.7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434.9小时,年无霜期176天,发展高效立体农业条件优越。
交通通讯便捷。长(治)邯(郸)铁路横穿东西、太(原)焦(作)铁路纵贯南北,沿途设8个客货车站,铁路专用线12条,51.9公里。长邯高速公路、国道207和309、省道太(原)长(治)线、甘(亭)林(州)线穿境而过,紧邻有长治飞机场。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通程控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城区居民通管道煤气。市区内建有政务信息网,政府部门已实现了网上办公。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有石灰岩、石膏、白云石、水泥粘土、铝土矿等10多种。白云石矿藏面积约20平方公里,储量约2.2亿吨;石膏矿藏面积约10平方公里,储量为2327.5万吨,矿床集中、品位高、埋藏浅、易开采;石灰岩分布面积约310平方公里,储量约5亿吨,其中,水泥石灰岩储量1.7亿吨,溶剂石灰岩储量为0.7亿吨,电石石灰岩储量为1.5亿吨。尤以水资源闻名,是北方地区少有的富水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3652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4倍和6倍。闻名三晋的辛安泉是华北第二大泉,泉口标高海拔600—640米,泉群年平均流量为11.9立方米/秒,水质优良,属高锶低纳型不含Co2纯天然矿泉水。泉域一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绿树成荫,自然风景优美,是亟待开发的一块旅游宝地。
文化底蕴深厚。长达3000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合室黄龙洞遗址留下旧石器时代先人的足迹;潞河婴儿墓群的出土文物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习俗风范;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龙宝塔凝聚着唐宋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南流涌泉、浊漳飞虹和卢山叠翠、微子清风等新老八景凸现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神头之战遗址、八路军总部北村旧址等革命文物,载录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电力供应充裕。境内现有主网220KV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三座,35KV变电站三座,220KV线路2条,35KV线路3条。全市部分焦铁企业利用排空荒煤气建成总装机容量4.7万千瓦的自备电厂,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实现了调度自动化。
潞城已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区域。境内有年产百万吨复合肥的亚洲肥都──天脊煤化工集团,有年产75万吨高标号水泥的现代化建材企业──晋牌水泥集团,还有正在建设的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亚洲最大火力发电厂──王曲电厂。具有发展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长治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潞城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争创三晋十强市的总目标,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和人才开发两大战略,加快发展新型园场、园区、园林三园经济,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两个战略性转移,抢抓机遇,争先发展,经济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48.1亿元,同比增长9.6%;财政收入达到9.08亿元,同比增长25.6%。
三、城市建设情况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高标准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完善改造了世纪广场、府前广场、越人公园、老干部活动中心、潞城大酒店、长邯高速路连接线、中华街、城市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城市通煤气工程,三分之一的市民用上了管道煤气。特别是去年,我们按照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一中实验楼、职业中学扩建、学府街贯通、中华大街改造、体育场、科技馆等八大重点城建项目,随着这些工程的建成使用,我市的城市功能将进一步完善。狠抓生态潞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绿化步伐。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2.3%提高到17.6%,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一举成为省级园林城市,获得了宝贵的城市绿色名片。
四、社会事业情况
近年来,潞城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列。率先在全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彻底免征农业税,结束了2000多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农民按每亩10元的标准增发种地补贴。潞城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省结构调整先进市、小康建设十强市、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市、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先进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平安城市。
潞城今日正看好,更有辉煌在前头。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宏伟目标,努力把潞城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城市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font COLOR="#FF年7月7日,山西潞城看庙的女孩子
--------------------------------------------潞城人家
潞城郭外杏林家
燃灯塔前观云霞
不慕金阙无限好
只幸与友话桑麻
--------------------------------------------吃潞城甩饼 如同过小年
 “甩饼”是长治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在长治,除了一些饭店酒楼把它作为特色小吃来招待客人外,每年庙会、古会、村会等民间集会上都会有潞城人来摆摊卖甩饼。“潞城甩饼”在工具、选料、做法、口味上都有特色:
工具:基本工具有两样,一是擀面杖,另外一个是甩饼鏊。可不要小瞧了甩饼的擀面杖,它有点像枣核,约七寸长,通体光亮,用硬枣木削制而成,甩饼就是用这根擀面杖甩出来的。甩饼必须用炭火,火大发黑,火小无色。故在甩饼鏊底下糊一层红土胶泥,烙出的饼才能达到外焦里软的效果。
选料:做饼的原料是精面粉、葱花、椒盐等。用驴油制饼,饼里包的东西是上好的腊驴肉,切成薄片。正宗甩饼只能用驴肉,而且驴肉是特制的,有独特的秘方,加多种中草药,在多年的老汤里慢熬出来。
做法:顾名思义,饼不是擀出来的,是甩出来的。将饧好的面揪一个面剂,放在案板上,用两头尖的擀杖擀开,撒上葱花、椒盐叠起来,盘成圆形。再用擀面杖推擀成圆饼,将饼片搭在擀面杖上多半片甩至成圆形,放在鏊上,在饼面上抹上驴油,翻转饼面,再抹一下油,烙两分钟即熟。
做饼的要领:一是和面时干粉、清水比例要恰当。热天要用冷水,冷天要用温水。面团扎透扎匀,离盆离手两不沾;二是操作要利落。制饼时手眼配合,揉剂、擀片、叠折、盘形恰到好处,动作无误,甩出的饼厚薄均匀,大小同鏊;三是掌握好火候。烙的时候以中火为宜。
口味:吃的时候用甩饼卷上薄腊肉片,蘸蒜泥就食,一口咬下去,油汪汪,香喷喷,饼是软的,肉是嫩的,葱花是香的,浓香可口,不酥不烂,不软不硬,越嚼越香,令人回味无穷。
民间流传:“要想真解馋,咱到甩饼摊,饱饱吃一顿,如同过小年。”要是你有时间有机会亲口尝尝,你就会知道我所言非虚。
潞城甩饼甩出娘子关  “甩饼”是上党地区独有的一种民间小吃,因起源于潞城,故又称“潞城甩饼”。明《潞州志》、清《潞安府志》都有“立春、迎春、鞭春及春盘、春饼”的记载。甩饼就是立春时春饼的一个品种,若要卷上肉制品或凉拌或炒成熟的菜肴即叫“春卷”,或叫“卷白馍”
。在潞城一带民间多用驴油制饼,吃甩饼时再卷上腊驴肉,油汪汪,香喷喷,不软不硬,回味无穷。做饼的要领:一是和面时干粉、清水比例要恰当。面团扎透扎匀,离盆离手两不沾。二是操作要利落。制饼时手眼配合,揉剂、擀片、叠折、盘形恰到好处,动作无误,甩出的饼厚薄均匀,大小同鏊。三是掌握好火候。甩饼必须用炭火。火大发黑,火小无色。故在甩饼鏊底下糊一层红土胶泥,烙出的饼才能达到外焦里软的效果。
  潞城甩饼创制何时,无文字记载,只有口碑传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微服私访至潞城县南门口,突然下起了大雨,主仆走进一家拉面火烧铺落脚用膳,想吃碗拉面。结果店伙计秦亨在和面时,放的水多了,晃条提不住,不小心又把面团掉进了油盆里。店主师傅董芳灵机一动,把掉到油盆里的面团赶紧拿出来,放在案板上擀成圆饼,撒上椒盐面,两边一叠盘成圆型用擀杖擀饼。由于和面时伤了水,在擀饼片时,面团有收缩性,所以董师傅就擀一擀,甩一甩,待饼片甩得厚薄均匀立刻放在打火烧的鏊上烙制。但饼片一上热鏊,因皮薄表层立即鼓了起来,他急中生智,用手指将鼓得地方捅了一个窟窿,顿时洞开气跑,而董芳的手指也烫疼了,不由得在葱花盆里蘸了一下,手上带出了葱花,他随手把葱花甩在饼上,翻了个盖即刻端给客人吃。李隆基边吃边问:“这叫什么饼?又薄又软,又焦又香,又好吃。”董芳吱吱唔唔答不上来。李隆基说:“我看你的饼是甩圆的,就叫‘甩饼’吧”。后来李隆基做了皇帝来潞州视察,府衙设宴招待他,李隆基一看没有“甩饼”
,府衙就派快马到潞城城南饭店取来甩饼助兴。这时经营甩饼的董芳才知道前几年第一次吃甩饼的客人是唐明皇,于是他写了一块“甩饼店”的招牌挂在店门外,客商都来小店吃皇帝吃过的“甩饼”,从此甩饼成了潞城一带的名牌产品,一直沿续至今。
  “甩饼”在晋东南、长治市餐饮比赛活动中多次荣获桂冠。2003年潞城市建国甩饼店王建国的甩饼参加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比赛荣获国际金奖。同年长治市阳光大酒店在江西南昌参加的第十三届中国厨师节美食展览会上表演的“甩饼”荣获“中国名点”奖。2004年潞城市鸿记饭店张建红的“甩饼”和长治市郊区马厂王建珍的“甩饼”参加山西省“
汾酒杯”第四次烹饪大赛,又获“山西名吃”的称号。2003年和2004年王建国甩饼还在杭州、北京大显身手,深受食客的好评。
先说驴肉吧,这肉一般都选用腱子肉,要切滴很薄,但不能太碎。
再说这饼。这饼一定要用鏊子做。饼非常薄,基本上可以透亮。甩饼必须用炭火。火大发黑,火小无色。故在甩饼鏊底下糊一层红土胶泥,烙出的饼才能达到外焦里软的效果。
甩饼嘛,肯定要甩。这就是甩的动作~~
看清了吗?矸杖是特制滴,两头尖,这样才可以把饼甩滴非常薄。
吃的时候,把饼先摊开,然后把驴肉放中间,加点葱花,先把底上翻,再卷起来~
卷成这个样子就可以吃了~~
当然了喜欢吃醋滴同学可以在里面加上几滴醋,那才够鲜,汇报完毕~~--------------------------------------------潞城人
潞医山上砍过树,玉茭地里盗过墓,
此生行尽天涯路,潞城儿女就是酷。
东关十字赶过场,邯长路上嫖过娼,
万里长城万里长,潞城儿女就是强。
越人公园下过河,西街超场挂过彩,
青山颜色终不改,潞城儿女就是拽。
漳泽水库洗过澡,府前广场赛过跑,
天若有情天亦老,潞城儿女就是屌。
三中门口打过劫,四中门口飙过血,
意气精魄坚如铁,潞城儿女就是烈。
潞城体校练过武,空军一号嗨过舞,
天下英雄皆入土,潞城儿女就是虎。
酒店床上流过汗,潞城宾馆吃过饭,
也曾弯弓射大雁,潞城儿女就是赞。
老顶山上吹过风,南关麻池厉过险,
万山览遍此为峰,潞城儿女就是凶。
派出所里睡过觉,公安局里报过到,
曾与兄弟驱虎豹,潞城儿女就是冒。
麻将桌上翻过本,长治大厦吸过粉。
----------------------------------------------潞城风光之千年原起寺&
&  原起寺于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潞城、平顺交界处,滔滔漳河水擦着潞城市的边沿向着东北方向拐了一个大弯儿,在拐弯处的辛安村凤凰山巅,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千年古寺“原起寺”。&
&  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混合结构,寺院周围砖砌花栏围墙,坐北朝南。院中主殿大雄宝殿及佛殿三间,琉璃九脊屋盖,飞檐斗拱,雅致古朴&,十分壮观。殿内横柱、荆梁尤为珍贵。殿前有四根方形石柱撑起一座正方形香亭,每根亭柱上刻有诗文一句,共成七言绝句一首:“雾迷塔影烟迷寺,暮听钟声夜听潮;飞阁流丹临极地,层峦耸翠出重霄。”前后两句分别又构成了两副工整的对联。亭前竖有八角青石经幢一座,刻陀罗尼经及建幢寺的铭记。幢座八面雕刻侍女乐人,风姿动人。香亭东有关公殿,西有阎王殿。&
&  大雄宝殿西侧耸立着北宋元佑二年(1087)建造的大圣宝塔(俗称青龙宝塔)。塔身八角七级,高17米,层层飞檐斗拱,节节精雕细刻,累累叠叠,巍峨凌云。塔顶安装有八个铁人,个个威风凛凛,闪闪发光。每个挑角各挂有一只铁铃,总共56只,风吹铃响,叮呤不止,令人心旷神怡。&
&  原起寺占地仅有1200平方米,规模虽小,但安排得参差有致,主次分明,既有古代建筑的雄伟气魄,又有天下名寺的幽雅意境。&
&  立于横跨漳河的辛安双孔石桥,仰观寺院,只见青石黄土起崖,崖上起台,台上建寺,寺内举塔,塔高参天,松柏隐掩,塔寺沉迷于烟霭之中。夏日登寺远眺,群山环抱,苍翠欲滴,山光水色,风景迷人。北接漳河滚滚来,原起寺犹如凸起河面上的巨大礁石,任凭风打浪推,千年岿然不动;东望漳水东流去,“秋波”频频情依依,卷桥飞虹,波光粼粼,塔寺倒影,寺水相融;西连辛安点点村舍,炊烟缕缕,形似凤凰展翅欲飞,而原起寺恰是这凤头之冠;南看群山连绵,岭起沟伏犹若舞,静听似有乐声来,真可谓“山中美景醉死人”。&
&  提起原起寺的来历,前人留下了美丽动人又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  明朝弘治年间《潞州志》载:凤凰山一名“天冢岗”。相传神农时常有凤凰栖息于此。传说,遥远的古时候,天宫一位仙女不慎触犯了天规,玉帝一怒之下,将仙女降下凡界。那时候这里荒山遍野,人烟稀少。仙女来到人间,找不到栖身之地,饥渴难忍,走到此地忽见漳水清澈见底,便欲吸饮解渴。正吸饮之际,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仙女当即化作一只凤凰,呈展翅之状卧于此。这只凤凰有头、有眼、有脖项、有翅、有尾、有身躯,十分逼真奇特,后人便起名此地为凤凰山。并说此山水、风脉主贵,日后必出皇后、皇妃。&
&  星移斗转,几经改朝换代,历至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在征西之前,收了一个妃子武媚,宠爱有加。太宗殿前有两个大臣,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两人学识渊博,通古达今。一日,太宗上朝无事,便问袁、李二位爱卿,你们通晓天文地理,测测大唐江山日后会归何人之手?二人沉思良久说,我主圣驾,将来大唐李氏江山,必失武姓之手。唐王太宗一听急了,说要把天下姓武的一并杀尽。二人忙说,我主万岁,不是的,你的江山实际要失于宫中武媚之手。唐王疑惑,难作主意,后出于万般无奈,勉强把武媚逐出宫去,入庵为尼。而太子李治早于武媚乱了宫。太宗驾崩后,李治登基不久就把武媚接入宫中,由妃转后,李殁后,传太子李显,因武后干扰朝政,李显执政不到一年,又传李旦,李旦被武后篡权。到载初元年(公元690)武后正式篡权登基,改国号周。历二十余载,武殁后,李显又复唐国号。到李治曾孙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日夜思虑,生怕再把大唐江山陷入类似武姓之人手里,便将精通天文、地理的文人隐士召集起来,分赴各地查访名山贵地,修寺镇脉,以防后患。查到武氏生地山西,李隆基委任别驾到潞州府潞城县地界,发现了漳河畔的这座凤凰山,认为此山不仅山势奇特如凤凰展翅,地脉主贵,确认日后必出贵人,不是皇后,便是皇妃。查访者回奏皇上,李隆基毫不犹豫,传旨修寺,并于天宝六年竣工。&
  &唐衰宋兴。宋朝元佑改元之前,有一位皇家著名阴阳地理学家,出游各地名胜,从河南游到山西潞泽地方,听说凤凰山有寺系唐修建,便慕名专程到此。在观赏中偶然发现佛殿西侧有一深穴,穴通漳底,深不可测,并有阴气冒出,弥漫寺院,远看有霞光万道,令人目眩。认为此穴为凤凰咽喉,气脉通顺,脉通风飞。唐虽建寺,并无镇住主脉,此脉不镇,必有后患。回京后便向天子进谏,申明利害,宋王赵煦下旨划拨皇银,决定建塔。于是青龙宝塔于元佑二年建成,宝塔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实为一奇观。&
&  原起寺除前述“仙女化凤”、“阎王索命”、“穴通漳底”的传说外,还有“凤眼测雨”、“夜袭原起寺”、“圣人造塔”、“铁人托梦”等自然、人文、风物景观和传说故事。周围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大云院、天台庵以及安灵寺、龙祥观、禹王庙等古迹,可真是个名胜荟萃、奇观遍布、山清水秀、引人入胜的旅游胜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潞城市开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