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无天涯过客歌词.有多少风流人物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贺新郎.读史》
这首题为《读史》的词是毛泽东1964年春所作,直到1978年才公开发表。发表后曾轰动一时,有人说此词气压万代,是毛氏词中的“压卷之作”,为历代读史诗词中的“千古一篇”。本人是个外行,于诗词艺术是不懂的,于其短长,不敢置喙。闲来倒是读过一些毛氏诗词,觉得老人家走的是“大江东去”的路子,风格大抵是苏辛一脉的:黄钟大吕,慷慨激越,立意高峻,波澜壮阔。有人可能会说,毛词中的《贺新郎.致杨开慧》不也是极尽婉约缠绵之能事吗。那倒不错,但那首词在其作品集中是个特例,且是其早年作品(1921年),不代表风格,只能说明毛泽东是个奇男子,既有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又能不为儿女情长所羁绊,雄才大略,志在天下,这正是伟人的抱负,伟人的情怀。
听懂行的友人说过,由于词是合乐吟唱的,所以自古以来,词都以婉约为宗,文人骚客论到词,大多推崇的是李后主、姜白石、周邦彦、吴梦窗之流。词在旧时其实就是文人士子们泡妞发骚、自娱自恋的休闲工具,浅吟低唱或者比较合适,黄钟大吕就有些聒噪了。所以说苏辛的词读读看看是不错的,合了乐大概就不大中听。这是不是婉约作品一直占据着词坛主流地位的缘由,我不敢肯定,或许有些关系罢。毛泽东的诗词当然是很好的,但他老人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更是令人崇敬。一句“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就足以感受到老人家那种从云端上俯瞰历史的气魄,太史公司马迁能够不畏皇权,平视历史就已然名傲千古了,至于一般史家仰观历史和食古不化那就属于下等了!博客这个东西真好,作为凡夫俗子,无名草根,可以在这里胡诌八扯,谈古论今,居然也有人捧场,呵呵,各位看官,某家在此谢过了。之所以要在这里絮絮叨叨,是因为近日记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奇怪的事,又联想到毛氏词中的这一名句,觉得有话要说,不说难受,如刺在肉,如鲠在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是国人足以自傲的事儿。可是在我们的历史长卷中,所载的有多少是史实,又多少是谬误呢?就说三皇五帝吧,传说他们开天辟地,创下中华万世基业,在世代炎黄子孙心目中已是介于人神之间的偶像了。但三皇五帝的英雄事迹毕竟是口口相传的,并不是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国人偏偏又有世世代代神化和美化祖宗的传统,谬误之处就不足为奇。中国历史喜欢神化和美化祖宗是个一以贯之的现象,好像中国人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倒是三脚驴下蚂蚱,一茬不如一茬。我们时常会听人讲,其祖上如何如何有谱儿,说的言之凿凿,生动形象,听者也不由生出些许敬意来。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在被人打的鼻青脸肿之际也不忘扯出祖宗来遮羞:切,我们原先也阔过。这厚古薄今的坏习气沿袭了几千年,它的源头何在,成因何在,不知是否有人考证过。我看与一个美化了几千年的故事有一定的关系,这就是中国古代史是最著名、最动人的帝位禅让故事了。
这个故事情节简单:尧(伊放勋)将天下禅让给舜(姚重华),舜又将天下禅让给禹,三代帝君俱是贤德无比,天下河清海晏,人们安居乐业,这个故事被以孔老夫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及历代的史家称颂不已,儒家经典《尚书》索性把尧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以确立他们的崇古思想,后世言必称“尧舜禹汤”,就连金庸先生笔下的青楼私生子韦小宝都张口闭口的“鸟生鱼汤”。于是这个故事被固化了,以至于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史实,甚至写进了今天中学生的课本之中。史实果真如此吗?中国正史将夏启时代(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作为中国信史的发端,夏以前只是口传历史。据传,黄帝以后经六世而传至尧,尧以前全是世袭,而禹以后也全是世袭,在上下近五千年的朝代更替过程中禅让制只出现了两例,这不奇怪么?其实,历史的蛛丝马迹可以让我们窥见一些史实的端倪,说明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不过是一个骗局,是一个始作俑者篡改历史,再经包括孔老夫子在内的儒生们进一步幻想和固化出来的骗局。
说到这个骗局,就要说到大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娥皇和女英与大舜的生死恋情是那么的感人,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出现在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文中,出现在许许多的故事戏文中。湖南九嶷山和洞庭湖君山上如今还生长着的一种竹子成为了他们爱情的生动注脚!毛诗中是这样描述的: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七律.九嶷山》)。毛诗在这里描述的是二妃在听说大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之野(今九嶷山下)的消息后,万里奔丧、挥泪如雨、泪水沾竹成斑的情景。二妃是深爱着大舜的,哭出来的眼泪居然能够蚀透竹子!可见这份爱情是如何的忠贞,但是二妃对于她们的家族和父母来说,就是大大的叛逆了,她们忘记了家族的使命,在家族与丈夫的选择中,一头扎进了丈夫的怀抱中了。
传说尧帝生养了十一个子女。长子丹朱,是原配正宫所生,另有庶出的王子九人,娥皇、女英是尧帝仅有的两个女儿。先来说说这个丹朱,这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公子哥儿,不但品性凶顽,还特没本事,色厉内茬,是个软蛋懦夫,一心要接老爹的衣钵,挖空心思地想搞臭搞死其余九个兄弟,卑鄙勾当没少干,兄弟们对他也是恨之入骨,连两个妹妹子对他也没有什么好感,只是他是当然的储君,地位尊贵,弟弟妹妹敢怒不敢言。正因为如此,历代史家和典籍便将此作为尧将帝位禅让出去的主要根据。尧帝时代是部落割据时代,各部落虽然向表面上向尧表示归顺,奉其为帝君,其实各自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有点像近现代西方的邦联制国家。尧帝年迈,要选择未来的接班人,当然是要从九个儿子中选择,但长子凶顽,能不能服众,压得住天下群雄是个大问题。当时,部落首领中声威最盛的便是有虞氏部落的舜(姚重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年迈时,将两个女儿嫁给了当时已年近五十的舜,以便“观其德于二女”,就是用女儿作为试验品,检查验舜的德性和才干。结果老谋深算的大舜没有让老迈的尧帝失望,他得到二女后,将她们调教得“知妇礼”、“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结果尧就在最后时刻将帝位宝座传让给了女婿了。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
这里也得简单说说大舜这个人物,他是黄帝后裔中的一个分支部落的首领,距黄帝已历九世,部落居住在黄河中游两岸,有人考证认为舜是河东人氏(今山西运城市)。大舜帝真是太不寻常了,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狼子野心,几个人串通,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在得到政权后,舜帝立即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注意与地方部落的联系,加强了对各部落的统治。特别是在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兴革。原已举用的禹、臬陶、弃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从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东,坏人受到惩处,于是,天下归心。各位看官,可以说中国上下几千年历史中有名的权术家不知凡几,但舜帝的城府与心机,权术与智谋绝对是其中顶儿尖儿的角色!
言归正传,尧帝嫁女,名义是以观舜德,实际上是两重战略目的的,一是为了联合拉拢舜的部落,当时有虞氏部落是最强大的,这桩政治婚姻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和亲”政策,后来不少的皇帝都学会了,因而也开了政治婚姻交易的先河,成为打不过人就送女“和亲”的最早滥觞!二是尧帝是将两个女儿派到有虞氏部落当卧底,窥探舜部落的秘密和实力!尧帝这着棋也算是走的不错的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上也有不少帝王将相用过这着棋,并取得了成功的。但尧的对手是舜,他低估了舜的能力,为自己和家族部落的迅速衰败走了一着极坏的臭棋。婚后,由于舜的精明强干,加上大舜像貌英俊,身材魁伟,二女被迷的神魂颠倒,死心塌地地做了姚重华的乖乖媳妇儿。不仅如此,还反过来帮着大舜刺探娘家部落的秘密,还联合了八个对丹朱不满的哥哥弟弟们共同为舜悄悄地服务。尧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但他却浑然不觉!据传尧帝73岁时欲传位于丹朱,而被舜提前得知,于是图穷匕首见,在二妃和几个庶出大小舅子的帮助下成功发动了政变,并大获全胜,兵不血刃地夺得了政权,并囚禁了尧(“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竹书纪年》;“舜逼尧,禹逼舜”----《韩非子·说疑》)。这难道就是远古时代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帝制禅让历史的真实面貌?我虽然不敢确定,但起码这种情形比正史上的描述看起来更为真实客观,更为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逻辑,也更易于让人们相信!毛词中的那番感慨,倒是有着相当深长的意味呢。
难道真个是“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评毛泽东词《贺新郎?读史》_中国作家网
评毛泽东词《贺新郎?读史》
作者:李锦文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F流誉后,更陈王奋起飞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这首词是抒发读史的感想,从类人猿进化到人类算起已经大约三百万年了,单说文明史也有四五千年了,整个一部人类的历史,毛泽东却只用了这一首词就高度概括了。可见他的文学修养之高,之深,也可见他对社会发展的历史了如指掌,才有这样的大手笔,才有这样的大气魄。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来的,大约三百万年以前,有一种类人猿经过长期的进化,学会直立走路,学会用前肢制造工具,使得前肢渐渐变成了手,于是就从消极地适应自然而进化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终于与其他的的猿类区别开来,也就与猿告别了,从此称为人类了。但几百万年来,他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非常简单,他们只是用石头磨制最简单的工具,在历史上被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又经历过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最后到达站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是非常漫长的,经历过三百万年,其生产力是非常低下的,所以毛泽东说,那是人类的幼年时代,是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是指铜和铁的冶炼和器具的制造,在我国大约四千年前,即夏朝时已经有了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从而进入了奴隶社会,后来由于铁器工具的出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而进入到封建社会。但是对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却有分歧,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的?各有不同的说法,因而引起了论争,但是不管学者们怎样争来争去,或者说是猜来猜去,这种时间并不长啊,不过是几千年的时间罢了,和整个人类的历史比起来真是太短了。“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从奴隶社会起,整个一部文明史却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就是战争,因此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人们奔赴沙场,拉起弓箭来拼一个你死我活。当然这种战争既有两个对立阶级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还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由于战争的频繁和激烈,在中国中原地区,到处都是人们在战争中流下的鲜血,可以说鲜血染红了大地。下阕却是毛泽东读史的感想。“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这是说因读史而引起的悲伤或悲愤的感情,使得人一下子就显得衰老了,头发都变白了。这样辛辛苦苦地读史又记住了什么呢?记住的并不多呀,只不过是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罢了。“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过去总是讲中国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讲他们所创造的神圣的业绩,其实不过是剥削阶级对人民的欺骗,因此这无数的读史的人都被骗了。“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F流誉后,更陈王历起飞黄钺。”真正称得上历史上的风流人物的有多少呢?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只有奴隶起义的领袖盗跖和农民起义的领袖庄F,他们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在盗跖和庄F以后,还有当过陈王的陈涉,他在大泽乡揭杆起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六国诸侯纷纷响应,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挥黄钺,黄钺,是用黄金装饰的战斧,陈涉他们当然没有这种战斧,毛泽东这样讲,是有意郑重其事,把陈涉起义和周武王伐纣之事联系起来。史书记载:周武王率义师伐纣时:“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由于盗跖、庄F和陈涉都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英雄,他们领导的奴隶起义或农民起义,斗争的矛头指向当时的反动统治者,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人民唱起了赞歌。在陈涉以后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历代 民都唱起赞歌,这种歌声还没有唱完,东方就发白了,也就是天亮了。这后一句隐含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天地了。
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学者,他们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对奴隶起义和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总是仇视的,因而总是将他们极力眨低。如汉初的著名的政治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中就说陈涉才能不过中人。只有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写《陈涉世家》,把陈涉摆在诸侯的位置,这是一个突破。但是对陈涉评价最高的还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他曾说过:什么人是天才?陈涉是天才,孙中山是天才。可见毛泽东对陈涉的评价是一贯的,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人物,大长了劳动人民的志气,也就大灭了剥削阶级的威风,这是真正的人民领袖的呼声,发出了震撼天地的力量!
李锦文(教授)2012年3月于娄底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贺新郎?读史&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F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5月4日&06:52)&
(4月24日&14:39)&
(4月20日&20:28)&
古诗新唱微信公众号
gushi1234567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 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毛泽东&&  人猿相揖别.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F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红旗》一九七八年第九期.注释  〔一九六四年春〕这首词一九七八年发表时所署写作时间,是根据原在毛泽东身边做医护工作并曾帮他保存诗稿的同志的回忆.  〔石头磨过〕把石头磨成石器.石器时代是人类的“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指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青铜器和铁器都要用炉火来冶炼和翻铸.  〔不过几千寒热〕这里作六字句,是此调的一体.赵朴初提出,照词律,这里一般是七字句,当作“不过是几千寒热”,可能写漏一个字.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只经过几千年,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说明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前句用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句:“尘世难逢开口笑”.全句指人类过去的历史充满了各种苦难和战争.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  〔五帝三皇神圣事〕传说中国上古有三皇五帝,具体说法不一,总之都被认为是最高尚最有才能的神圣人物.  〔盗跖庄至饔螅峦醴芷鸹踊祁帷车刘(zhí职),跖被古代统治阶级污蔑为“盗”,后来袭称盗跖,春秋时人.庄(jué决),战国时人.近人多认为他们是当时被压迫阶级的起义领袖.《荀子?不苟》称盗跖“名声若日月”.同书《议兵》称楚国在垂沙一战(前三○一年)被齐、韩、魏三国打败,将领唐蔑被杀,“庄制穑侄摹.流誉,流传名誉.陈王,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进占陈县(今河南淮阳县),称王.挥黄钺(yuè越),挥动饰以黄金的大斧.《史记?周本纪》曾说周武王用黄钺斩商纣.这两句是用来概括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被压迫人民的武装斗争.&&&&纵观毛泽东诗词,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在这首词之前,毛泽东的词相对比较轻松;而在这首词之后,毛泽东所写的几首词都比较凝重,甚至带有火药味,如《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等.这也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简要地分析一下.&&&&一、解析这首词的三个关键  &&&&1、要特别关注毛泽东的三处改动  &&&&这首词毛泽东曾经改动过一次.从手稿看,仅仅改动了三个字,分别是将“遍”改为“篇”,将“无数”改为“无涯”,将“尽”改为“竟”.这三个词有个共同的特点:包含有时间概念在里边的.改动之后,整个词的意义大变.不少学者没有从时空转换上去理解改动后的意思变化,使得这首千古绝唱还没有被人们所理解.&&&&先看一下将“一遍读罢头飞雪”,改为“一篇读罢头飞雪”后的不同翻译.&&&&“一遍”表示对整个历史书籍通读了一遍,大概要花费几十年,自然就是黑发变白发了.(即:头飞雪)而这种解释,显然和上阙的“流遍了,胶原血”及下面的“几行陈迹”难以对应.一旦改成“一篇”,则表示时间很短,也许几分钟,也许一、两个小时.那么,这么短的时间,怎么会黑发变白发?显然,“头飞雪”不能再这样解释了.怎么解释呢,是“愁白了头”?好象是,但这个意思也不很妥当.最后,只能是“置身冰雪,头皮发冷,浑身冰凉,人极度愤慨”的解释了.这样一解释,整个诗词的上下阙就浑然一体了.而作者的极端愤慨的强烈感情就凸县现出来了.强烈的感情正是作者之所以写这首词的动力所在.&&&&再看看将“无数”改为“无涯”的不同解释.&&&&“无数”一般是对过去的、静态的事件的描述,而“无涯”则是对一直在进行的、动态的事件的描述的,是面向未来的.“骗了无数过客”表示这个欺骗行为是过去发生的,现在可能结束了,也表明毛泽东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读历史的.“骗了无涯过客”则表示这个欺骗行为还在进行中,而且看不到头,也表明毛泽东是置身于历史并感受到这种欺骗行为还在进行的.&&&&最后再看看将“尽”改为“竟”后的不同解释.&&&&和“无数”一样,“歌未尽”一般便是对过去的、已经结束的事件的描述,而且是一种纯粹的第三者角度的客观描述.而“竟”就大不同了,这是“事业未竟”的意思,“歌未竟”就是“事业未竟”,表达了作者要继承“盗跖、庄帧钡木瘢瓿伤俏淳沟氖乱.&&&&三字之改,毛泽东就将自己的身份,由一个读史者,一个历史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历史中人物,一个历史参与者,将继续承担艰巨的历史使命――彻底结束人吃人的历史.&&&&2、要关注这首词对时间的描述  &&&&刚才从三个字的改动说明了一些时间概念.但时间概念在这首词里还有其它的表现.其意义也很重要.如,“只几个石头磨过”,“不过几千寒暑”,“(不过)几行陈迹”.&&&&一般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毛泽东宏大的气魄,寥寥几句就概括了历史.本人认为,实际不是这样.毛泽东写词,从来不是为了展现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而是抒发自己真切的感情的,即“诗言志”.之所以这样写时间,实际上是毛泽东对吃人历史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也就是说,在毛泽东看来,这些纯粹的历史学问题、考古学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甚至是没必要详细追究的.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铲除吃人历史的根源,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这也和毛泽东一直提倡的“厚今薄古”一脉相承.从这个角度出发,则上下阕就更加浑然一体了,也更能准确把握毛泽东当时的感情世界了.&&&&3、要结合这首词写作的大背景  &&&&这首词写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当时,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是解决经济上的“贪污腐化”和农村集体账务上的“四不清”问题.这和毛泽东发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毛泽东曾在1963年5月召开的杭州会议讲过,“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重新教育人的斗争,是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向着正在对我们猖狂进攻的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作尖锐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把他们的反革命气焰压下去,把这些势力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新人的伟大的运动.这次教育运动完成之后,全国将会出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  &&&&明显看出,毛泽东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看成是“教育人民”、“开启民智”的伟大运动,而“开启民智”是毛泽东在在《商鞅徙木立信论》就表达了、并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所以解读这首词,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个大背景结合起来.&&&&二、《贺新郎&读史》解析  &&&&1、什么才是我们要关注、要解决的历史问题?  &&&&上阕写道:人从猿猴进化后,主要的社会活动也就磨石头,这是人类的童年时期,就象小孩子拿着石头玩耍一样,没有什么好深究的.(即: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随后进入了以铜器为主的奴隶社会和以铁器为主的封建社会,学者们对这两个社会如何划分争论不休,现在还没有定论.实际上也没有必要深究,不过也就几千年吧.(即:铜铁炉里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暑.)&&&&上阕继续写道:在过往的历史上,人们生活困苦、被统治阶级压榨,感情都麻木了,一辈子也难得发出几声开怀大笑.(即:人世难逢开口笑)非但如此,人类社会往往处于不断的战乱状态,相互仇视、争斗、残杀(即:上疆场彼此弯弓月).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如此,连绵不绝,血流成河,染红了无边的原野.这是多么的可怕呀!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研究,要关注,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呀!(即:流遍了,胶原血.)&&&&2、历史问题的根源是民智被蒙蔽  &&&&“民智不开”是毛泽东在《商鞅徙木立信论》就表达了的观点,并且一直致力于开启民智.在下阙,毛泽东又回到了这个话题.&&&&下阕写道:读了这篇“人吃人、人斗人”的历史,直叫人头皮发冷,浑身冰凉,犹如置身于严寒的冰雪之中.(即:一篇读罢头飞雪)良善的人民成为冤魂野鬼,此种恐怖、残忍的情景使人愤慨、痛心,也使得我读过的无数历史典故、名人往事显得那么苍白,那么毫无价值和意义.(即: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历史书籍所描述的神圣、伟大的统治阶级以及他们的所谓的丰功伟绩,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私欲的产物.而无数的文人墨客、历史学家不去揭露这个本质,反而赞誉有加,写成史书来吹捧,还总结成所谓正统思想让人遵从,欺骗、蒙蔽了无数的人民群众,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智不开.(即: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数过客).&&&&修改的时候,毛泽东抚昔追今,意犹未尽,遂将“无数”改为“无涯”.直接指向建国来的中国社会主义进程和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改动后的词这样理解:这个历史现在还在重演,而且还将继续演下去.比如,前几年的浮夸风、放卫星就是有人要建立所谓“丰功伟绩”,而我们的学者、记者不但不反对,还对他们大事宣扬.这种现象几乎到了无法制止的地步.现在一些人当了干部,就当官做老爷,自以为事业有成,目无群众,甚至产生官僚主义作风,依仗职权贪污腐化,鲸吞财产,而学者、记者不去关注,不去报道.这些都是对人民的又一次欺骗,这种欺骗还在持续发展,不知道什么事后才是尽头.(即: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3、“开启民智”才能结束这个“人吃人”的历史  &&&&在《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认为,对于错误的法律政策,人民自然就要去反对,这是民智开化的表现.承接这一思想来赏析《贺新郎读史》,我们这样来解读后面几句.&&&&下阕继续写道:那么,真正做出过辉煌业绩、伟大贡献的风流人物是哪些呢?(即:有多少风流人物?)对了,正是史书中所记载的哪些强盗、反贼,和被压迫的劳动人民,比如奴隶社会的盗跖、庄趾头饨ㄉ缁岢率の夤.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被统治者的反动思想所蒙蔽,对于错误的政策法律,对于社会不公能够觉悟并敢于反抗.(即:盗跖庄至饔螅峦醴芷鸹踊沏X)几千年来,历史上不断涌现出这样的人物.(即:歌未尽.)&&&&此时,毛泽东的思绪又回到了当下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是一个“重新教育人的斗争”,是“把这些势力中间的绝大多数人改造成为新人的伟大的运动”,是开启民智的伟大的运动.毛泽东遂将“歌未尽”改为“歌未竟”.&&&&改动后的词这样理解:现在,我们共产党人继承盗跖庄帧⒊率の夤愕木瘢铝τ谕品魃缁幔丫⒘巳嗣裾.虽然我们也出现了欺骗蒙蔽的现象,但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通过这个运动教育人民,教育官员,教育知识分子,我们不会成为李自成,我们最终将结束几千年来的“人吃人”的历史,我们是完全有希望的(即:歌未竟,东方白.)&&&&三、这首词是毛泽东的思想的分水岭  &&&&纵观毛泽东诗词,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水岭.在这首词之前,毛泽东的词相对比较轻松;而在这首词之后,毛泽东所写的几首词都比较凝重,甚至带有火药味,如《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也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简要地分析一下.&&&&从西柏坡进北京城的时候,毛泽东说,“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不做李自成”.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天安门广场上,他发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万岁!”的呼唤,随后致力于社会经济建设.&&&&14年后的1963年,毛泽东有些失望了――“进京赶考不及格了!”“很多干部快变成了李自成了.”1963年5月,毛泽东在杭州会议上大声疾呼:“让地、富、反、坏、牛鬼蛇神一齐跑了出来,而我们的干部则不闻不问,有许多人甚至敌我不分,互相勾结,被敌人腐蚀侵袭,分化瓦解,拉出去,打进来,许多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也被敌人软硬兼施,照此办理,那就不要很长时间,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党,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请同志们想一想,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情景啊?”&&&&1年后,到1965年,毛泽东写下了《贺新郎读史》.这首词可以看成是对上面这段话的一个诗化讲读,而感情之浓烈、心情之恳切不知要比杭州讲话强多少倍.从词里还可以感受到,毛泽东可能已经从“赶考失败”的失望情绪,走向了“歌未竟”的绝望情绪,并逐步开始了一个人的对于吃人历史、吃人文化的战斗.&&&&再1年后,到1966年,毛泽东发布了《我的一张大字报》了,这种战斗就公开化了.&&&&如果这个解释合理的话,我们则可以把“东方白”再解释为“我毛泽东方明白了.”也就是说,毛泽东终于明白了,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不但没有结束,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讲不听.(即:歌未竟)&&&&四、毛泽东是暴君和阴谋家吗?  &&&&毛泽东爱读史书,对《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情有独钟.一些批评毛泽东是独裁者、暴君的人士,振振有词地辩论说,毛泽东读史,就是为了从历史书中学习帝王之术,而且学的非常好,出神入化,将帝王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以此来佐证他们的观点――毛泽东有帝王思想,是暴君、阴谋家.&&&&加之毛泽东写了首《沁园春雪》.在这首词中毛泽东目无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藐视成吉思汗,这不是帝王之心的真实写照吗?反对者如此诘问,确实令人百口莫辩.毛泽东的暴君、阴谋家、独裁者的历史形象好像已经坚不可摧.&&&&历史没有让毛泽东的形象如此定格.因为毛泽东不经意留下了《贺新郎读史》.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这首词的解析,拨开笼罩在毛泽东头上的“暴君、阴谋家、独裁者”的迷雾.  毛泽东这首作于1964年春的词,1978年发表后曾轰动一时.有人说,此词气压万代,是毛氏晚年词中的“压卷之作”.不少论者,曾称它为读史词中的“千古一篇”.当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阶级斗争观念盛行,因而诗词界对此词好评如潮,赞誉之声高入云霄.一时间,阐释、评论、唱和诗文纷纷见诸报端.在我见过的此类作品中,以赵朴初先生的《贺新郎》一阕《读毛主席(贺新郎?读史)词书感》写得最耐读,词如下:&&&&  挥洒横天笔,气泱泱,笼今罩古,有谁堪匹?五十万年石头记,翻到开张第一,抖净了破铜烂铁.留得人间恩与怨,几千年多少英雄血.长不灭,光和热.&&&&  词人心事凭谁说?甚来由,重提F跖,东方既白.省识称王称霸梦,还有贪夫恶客,果出现压城黑云.十载回思惊预见,真“一篇读罢头飞雪”.遗弓在,为呜咽.  岁月如流,转眼间,这两首词作都已发表30年.平心而论,就词说词,两人都诚为大手笔,诗词成就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毛泽东的诗词,更登上了当代诗词创作的高峰,无人能及.他的这首《贺新郎?读史》,在我看来,亦具有三个方面突出的优点.第一,气魄宏大.毛泽东有着开拓万古之心胸,上承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的词风(他自称“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以熔铸古今的笔墨,把几十万年的社会发展史,写入百余字的词作中,气魄之大,前无古人.读遍唐宋以来前人词作,没有像他这样评说历史的.第二,极具艺术魅力.写作时,毛泽东的形象思维活跃之极,词情极为浓郁炽热.他一生填词30余首,对比之下,其形象思维与情感之浓郁,当以此阙为最.第三,以鲜明的唯物史观,概括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这一点,前人论述已多,不再赘言.然而,此词过分强调阶级斗争,预示了文革风暴将临.毛泽东曾经说过,社会发展要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而写此词概括社会发展史,他把后两项都遗忘了.“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导致十年浩劫、灾难深重.因而这首催生惊天风暴的杰作和他一手发动的“文革”,都成了历史的悲歌.忆及“文革”内斗的凄风苦雨,满目疮痍,今天重读这首词,犹令人有“一篇读罢头飞雪”之感.  同样,赵朴初先生的那首,单就艺术欣赏而论,亦可称为杰作.然而“十载回思惊预见”等词,同样强调了阶级斗争.但今天我们谈论诗词,不可苛责于前人.  毛泽东在他的词作中,用“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等铿锵之言,歌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陈胜的确值得颂扬.司马迁写《史记》,就专门写了《陈涉世家》,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去年,笔者出版了吟咏近700个著名人物的《萤窗咏史诗》,也写了七言古风《陈胜》一首,文如下:  鸿鹄之志`难量,佣耕田垄抒衷肠;  帝王将相宁有种?他日富贵勿相忘.  相与戍卒七百许,长路漫漫遣渔阳;  天雨路断行期误,按律当斩如屠羊.  是逆是顺皆无命,死里求生拼一场.  鱼腹丹书假神助,揭竿而起大泽乡.  登高一呼天下应,中有项羽并刘邦.  不取关中覆巢穴,却于陈地忙称王.  “夥涉为王”心骄侈,故人离散六月亡.  推翻暴秦功第一,英魂毅魄傲穹苍.  九州奴隶共景仰,陈王千秋姓字香.(杨子才)
为方便会员注册下载使用本站产品,请使用安全高效的支付工具
(第&<font color="#FF&首)
手机登录古诗新唱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骗了无涯过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