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10种植物什么叶子细长三条叶脉的叶脉,叶缘,叶形等等

把下面树叶填进括号里.枫树叶 、 樟树叶、 竹叶、 冬青叶平行叶脉( ) 平滑叶缘{ 针形叶尖( ) 叶子 { 非平行叶脉 { 非平滑叶缘 ( ) 非针形叶尖( )_百度作业帮
把下面树叶填进括号里.枫树叶 、 樟树叶、 竹叶、 冬青叶平行叶脉( ) 平滑叶缘{ 针形叶尖( ) 叶子 { 非平行叶脉 { 非平滑叶缘 ( ) 非针形叶尖( )
把下面树叶填进括号里.枫树叶 、 樟树叶、 竹叶、 冬青叶平行叶脉( ) 平滑叶缘{ 针形叶尖( ) 叶子 { 非平行叶脉 { 非平滑叶缘 ( ) 非针形叶尖( )
六年级寒假生活P28 花园里的科学叶子:非平滑叶缘:樟树叶平滑叶缘:平行状叶脉:竹叶非平行状叶脉:针形叶尖:枫树叶非针形叶尖:冬青叶
非平滑叶脉(冬青叶)
平行状叶脉(竹叶)针形叶尖(枫树叶)非针形叶尖(樟树叶)
平行叶脉(竹叶)
平滑叶缘{
针形叶尖(枫树叶)
非平行叶脉 {
非平滑叶缘 (樟树叶)
非针形叶尖(冬青叶)一种草本植物总状花序,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有锯齿叶脉至边缘突_百度知道
一种草本植物总状花序,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有锯齿叶脉至边缘突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a href="http://a./zhidao/wh%3D450%2C600/sign=3fffae73aac5//zhidao/wh%3D600%2C800/sign=4dd8d6cfb1fbc10946a1b/faedab832cf77a310a55b3191c2d.baidu.baidu://a://a.com/zhidao/pic/item/faedab832cf77a310a55b3191c2d.hiphotos&nbsp.jpg" esrc="http
提问者采纳
南北各省均有分布,小叶通常5-7。常生于林内。茎高30-120厘米、山坡;茎;小叶片椭圆状倒卵形,并有金黄色腺点,边缘锯齿粗大、叶柄、叶轴、金顶龙芽。叶为不整齐的单数羽状复叶,下面脉上或脉间疏生柔毛、路旁、山昆菜等:Agrimonia pilosa Ldb、菱状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根茎粗,茎上部为3小叶、花序轴都有开展长柔毛和短柔毛,又名仙鹤草。多年生草本.)为蔷薇科,狼芽草、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拉丁学名,中间杂有很小的小叶
提问者评价
查了下的确是的。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羽状复叶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植物学――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器官-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植物学――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器官-叶
上传于||文档简介
&&植&#8203;物&#8203;学&#8203;―&#8203;―&#8203;第&#8203;三&#8203;章&#8203;植&#8203;物&#8203;的&#8203;营&#8203;养&#8203;器&#8203;官&#8203;-&#8203;叶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观赏植物学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观赏植物学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植物学-精品课程-Phytology
   《植物学》课程教材 在线学习 快速导读   
  第一节 植物与植物界
  第二节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节 植物学发展的历史钩沉
  第四节 植物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第五节 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篇 植物细胞和组织系统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节 显微镜与植物细胞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与死亡
第二章 植物组织和组织系统
  第一节 植物组织
  第二节 植物组织系统
第三章 研究植物细胞和组织的一般技术
  第一节 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常用的显微镜
  第二节 研究植物细胞(组织)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第二篇 被子植物的器官形态与结构
第四章 种子和幼苗
  第一节 种子的组成与类型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类型
第五章 根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根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根的解剖结构
  第三节 根瘤和菌根
第六章 茎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茎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 芽和茎的分枝方式
  第三节 茎的解剖结构
第七章 叶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叶的发生组成和叶序
  第二节 叶的解剖结构
第八章 植物的适应性、整体性与相关性
  第一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与变态器官
  第二节 不同生境中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 营养器官间结构的整体性与相关性
第九章 花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花的组成与发生
  第二节 雄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第三节 雌蕊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第四节 开花、传粉与受精
第十章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与结构
  第二节 果实的发育、结构和传播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生活史概述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过程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特征
第三篇 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等级与植物的命名法则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第十三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进化
  第一节 藻类植物
  第二节 菌类植物
  第三节 地衣植物
  第四节 苔藓植物门
  第五节 蕨类植物
  第六节 裸子植物
  第七节 被子植物门
第十四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第三节 被子植物的分科概述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分类系统
 本章导读:      
                           
第十四章 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快速导航: |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级的一大类群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共约30多万种,1万多属,占植物界的一半以上;我国被子植物约有3万种,根据其形态特征的异同,可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共300多科,8000多属。本章仅选择讲述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植物所在的科、属特征,以及个别在系统分类或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予以适当介绍。
  第一节 被子植物分类的形态学基础知识
  被子植物在长期演化、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特征,经典的植物分类学就是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进行的,现就植物常见的形态学术语简介如下。
  一、茎
  (一)茎的生活习性
  植物茎的生活习性是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两种类型。
  1.木本植物(wood plant)
  乔木(tree)乔木有明显的主干,通常树干高大。如松树、银杏等。
  灌木(shrub)主干不明显,比较矮小,常基部分枝。如紫荆、月季等。
  2.草本植物(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annual herb) 生活周期在一年内完成。如水稻、花生等。
  二年生草本植物(biennual herb) 生活周期在两内年或跨越两年得以完成。如冬小麦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perenniall herb) 植物的地下或整个植株能生活多年。如荷花等。
  藤本植物(vine)包括木质藤本植物和草质藤本植物两类。前者如葡萄、省藤等;后者如草莓、牵牛等。
  (二)茎的生长习性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以下几种(图14-1)。
  直立茎(erect stem) 茎垂直立地,如银杏、小麦等。
  平卧茎(prostrate stem) 茎平卧地面,如蒺藜等。
  匍匐茎(stolon t stem) 茎平卧地面,节上生根,如草莓、甘薯等
  攀缘茎(climbing stemm) 借助于茎、叶等的变态器官攀缘于其他物体上,如黄瓜等。
  缠绕茎(twining stem) 茎缠绕于其他物体上,如牵牛等。
  二、叶
  叶的大小、形状和组成常因植物种类而异,变化较大,但分类地位相近的植物的叶形常常相似。
  (一)叶的形态
  1. 叶的质地
  革质(coriaceous): 叶厚韧似皮革,如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L.)等。
  膜质(membranaceous): 叶薄而呈半透明,不呈绿色,如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草质(herbaceous): 叶薄而柔软,如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等。
  肉质(succulent): 叶肥厚多汁,如芦荟(Aloe vera var chinensis)、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等植物的叶。
  2.叶形
  叶形是指叶片的整体形状。不同植物叶形往往不同,叶形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植物中,叶形近似条形、圆形、椭圆形和卵形的情况很普遍,为了利于区分植物,往往根据叶片最宽处位置及叶的长宽比对这类叶形进行细分,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图14-2,图14-3)。
  剑形(ensiform)和条形(linear)(线形) 叶的长宽比在5以上,前者叶片厚、硬,如凤尾丝兰(Yucca filamentosa);后者叶片薄、软(如小麦),如为宽阔且特别长的条形叶,又可称为带状叶(如玉米)。
  圆形(orbicular)、阔椭圆形(broad elliptical)和长椭圆形(long elliptical)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叶长宽比分别近1~1.5、1.5~2和3~4。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多为圆形叶;橡皮树(Ficus elastica Roxb.),多为阔椭圆形叶;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多为长椭圆形叶。
  阔卵形(broad ovate)、卵形(ovate)和披针形(lanceolate)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下偏向叶基,叶长宽比分别近1~1.5、1.5~2和3~4。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多为阔卵形叶;女贞(Ligustrun lucidum Ait.),多为卵形叶;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多为披针形叶。
  倒阔卵形(broad obovate)、倒卵形(obovate)、倒披针形(ob- lanceolate ): 叶的最宽处位于中部以上偏向叶尖,叶长宽比分别近1~1.5,1.5~2,3~4。玉兰叶多倒阔卵形叶;马齿苋叶多为倒卵形叶;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多为倒披针形、倒长卵形叶。
  确切描述叶形时,常用复合名称来描述,如卵状披针形是指叶片兼有卵形、披针形的特征,矩圆形是指兼有矩形、椭圆形的特征等。
  有时植物叶形十分特殊,用其形象来描述更为准确、便捷,如管形(葱)、针形(油松) 、三角形[三角叶蟹甲草,Cacalia
deltophylla (Maxim.)Mattf.]、箭形(慈姑)、戟形(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盾形(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扇形(银杏)、鳞形(侧柏)、肾形[大黄橐吾Ligularia
duciformis (C. Winkl.)Hand.-Mazz.]等。
  3.叶尖
  叶尖(leaf apex)是叶片的先端,其常见的叶尖类型有(图14-4)。
  尾尖(caudate) 先端延伸较长,近尾状,如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erre ex Gagnep.)。
  骤尖(cuspidate) 叶先端突起成短尖,如小叶黄杨的部分叶。
  渐尖(acuminate) 尖端为锐角,如杏( Prunus armeniaca Linn.)叶。
  锐尖(acute) 尖端为锐角,且叶边缘直顺,如桑(Morus alba L.)。
  钝尖(obtuse) 尖端成一钝角或狭圆形,如大叶黄杨的叶。
  截形(truncate) 先端平截,近乎成一直线,如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ent.]
  尖凹(concave) 先端稍凹入,如黄杨[Buxus sinica (Rehd .et Wils.)Cheng]。
  倒心形(obcordate) 先端宽圆且凹入明显,如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
  4.叶基
  叶基是叶片的基部,其常见的类型有(图14-5)。
  心形(cordate) 叶片于叶柄处凹入,叶柄两侧各有一圆裂片,如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ht]。
  耳垂形(auriculate) 叶片于叶柄两侧的两个裂片如耳垂状,如油菜。
  偏斜(oblique):叶片在叶柄两侧的两个裂片大小不等,如秋海棠(Begonia evansiana Andr.)。
  楔形(cuneate) 叶片在近叶柄处渐变狭,两边一同趋向基部呈楔子,如垂柳。
  截形(truncate) 在叶柄两侧的叶片平截,近乎成一直线,如有些杨树叶的基部。
  圆形(rounded) 叶片在叶柄处呈半圆形,如苹果(Malus pumila Mill.)。
  抱茎(amplexicaul) 无叶柄,叶基部的两个裂片围裹着部分茎,如抱茎苦买菜( Ixeris sonchifolia
  穿茎(perfoliate) 无叶柄,叶基深凹,叶基部的两个裂片包围茎后合生,茎如穿叶而过,如金黄柴胡(Bupleurum
aureum Fisch.)。
  5.叶缘
  叶缘指叶片的边缘。叶缘凹凸不齐时,缺陷处称为缺刻,两缺刻之间的部分叶称为裂片(图14-6)。
  全缘(entire) 边缘平整,如玉兰、女贞。
  波状(undulate) 边缘略有凹凸,曲线起伏平缓似波浪,如白菜。
  钝齿状(obtusely serrate) 叶缘缺刻明显,齿尖钝圆,如大叶黄杨。
  锯齿状(serrate) 叶缘缺刻明显,齿尖尖锐、两边不等,向叶尖偏斜,如月季花(Rosa chinensis
  牙齿状(dentate) 叶缘缺刻明显,齿尖尖锐、两边基本相等,齿尖直向外方,如桑。
  重锯齿状(double serrate) 锯齿的边缘又具更小锯齿,如华北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
(Regel.) Maxim.]。
  纤毛状(ciliiform) 边缘有纤细睫毛状物外伸,如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 (Lindl.)
G. Don ex London]
  刺芒状(aristate) 有侧脉向外延伸的刺芒,如刺叶冬青(Ilex bioritsensis Hayata)。
  叶裂指叶缘具有较大缺刻的边缘形态(图14-6,图14-7)。
  1) 叶裂形状
  掌状裂(palmate) 叶片如手掌状,各裂片或裂片的延伸线在叶柄顶端交汇于一点。
  羽状裂(pinnate) 叶片如羽毛状,各裂片分别在不同部位与中脉交汇。
  2)叶裂裂缺程度
  浅裂(lobate) 叶裂不超过半个叶片的1/2,如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叶羽状浅裂;棉叶掌状浅裂。
  深裂(parted) 叶裂超过半个叶片的1/2,但未达叶脉,如蒲公英叶羽状深裂;蓖麻叶掌状深裂。
  全裂(divided) 叶裂深达中脉或叶基,如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叶羽状全裂;大麻
(Cannabis sativa L.)也掌状全裂。
  (二)叶脉
  不同的植物,其叶脉的分布格式,即脉序不同(图14-8)。双子叶植物多具网状脉;单子叶植物多具平行脉、弧形脉、射出脉,偶有网状脉时,与双子叶植物具游离脉梢的网状脉不同,其细脉多相互交汇、无脉梢游离,如天南星科、薯蓣科的一些植物;裸子植物多具单一主脉;叉状脉多见于蕨类植物,偶见于种子植物。
  1.网状脉(序)(netted venation)
  网状脉叶脉错综分枝,侧脉与细脉交织成网状。根据中脉分枝情况的不同又可分为:
  羽状(网)脉(reticulate venation) 一条明显主脉居叶片中部,各侧脉自主脉两侧逐渐分出,排列似羽毛,如毛白杨等。
  掌状(网)脉(palmate venation) 几条近等粗的叶脉自叶柄顶部发出,叶脉数回分支,排列似掌骨,如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 Poiret]、蓖麻等。
  三出脉(ternately venation) 主脉两侧只产生了一对侧脉。如分枝靠近基部,称为基生三出脉,如枣(Ziziphus
jujuba Mill.)等。如分枝离开基部一段距离,称为离基三出脉,如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2.平行脉(序)(parallel venation)
  平行脉侧脉粗细相近,彼此大致平行,其分支细脉可在叶尖或叶缘汇合,但不成网状。常见于单子叶植物中的条形叶、剑形叶。依据侧脉的形状,又可分为:
  直出平行脉 叶的主、侧脉均从叶基发出,彼此近平行,直达叶尖汇合,如玉米等。
  横出平行脉 侧脉从主脉两侧分别发出,与主脉近垂直;侧脉彼此近平行至叶,如粉芭蕉(Musa paradisiaca
  弧形脉 (arcuate venation) 主、侧脉从叶基发出、至叶尖汇合,常见于单子叶植物中宽大的阔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叶中,如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等。
  3.射出脉 (radiate venation)
  主、侧脉从叶基辐射状发出,常见于单子叶植物中近圆形的叶,如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等。盾形叶叶脉多为网状脉序,但因其各侧脉由叶柄顶端向四周发出,也为辐射状,又被称为射出脉,如莲等。
  4.单一主脉(single vein)
  只有一条明显的主脉,如云杉(Piceaasperata Mast.)等。
  5.叉状脉序(dichotomous venation)
  叶脉分枝呈二叉状,可多级分枝,如银杏等。
  (三)叶序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phyllotaxy)。常见的有(图14-9):
  叶互生(alternate) 每节上只着生一片叶,如小麦、大豆、棉花等。
  叶对生(opposite) 每节上相对着生两片叶,如薄荷、石竹等。
  叶轮生(whorl) 同一个节上着生三张或三张以上的叶,如夹竹桃等。
  叶簇生(fascicled) 三张或三张以上的叶着生于极度缩短的短枝上,如金钱松等。
  (四)叶的类型
  1. 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complete leaf),如杨树、棉花等;缺少其中任一部分或两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incomplete
leaf),如丁香无托叶、莴苣(Lactuca sativa L.)无叶柄及托叶等(参见第二篇第七章)。
  2. 单叶与复叶
  单叶(simple laef) 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compound laef) 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common petiole),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leaflet),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rachis)。
  从来源看,复叶由单叶发展演化而来。单叶经全缘、叶缘出现缺刻、缺刻加大至全裂后,继续发展,当小叶柄出现或小叶与叶轴间关节明显时,便形成了复叶。全裂叶是单叶与复叶的过渡类型,因而有时与复叶界限并不明显,根据全裂叶相邻裂片基部存有部分叶缘这一特点,可进行区别(参见第二篇第七章)。
  根据小叶在总叶柄上的排列,可将复叶分为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图14-10)
  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pound laef)3片以上小叶,在总叶柄两侧相对排列。根据总叶柄分枝的情况,复叶可分成:
  一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不分枝,小叶直接着生在总叶柄上,如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二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分枝一次后再着生小叶,如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
  三回羽状复叶 总叶柄分枝两次后再着生小叶,如南天竹(Nadina domestica Thunb.)。
  根据组成复叶的小叶数目,羽状复叶又可分为奇数羽状复叶(odd-pinnate)和偶数羽状复叶(paripinnate)。
  掌状复叶(palmately compound laef) 3片以上小叶, 着生在总叶柄顶端,呈掌状,如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ge.)、人参等。可根据总叶柄分枝情况分为一回掌状复叶、二回掌状复叶等。
  三出复叶(ternately compound laef) 3片小叶着生在总叶柄上,可分为掌状三出复叶,如酢浆草;羽状三出复叶,如刺桐(Erythrina
indica L.)。
  单身复叶(unifoliate compound laef)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顶生小叶较大,与总叶柄间关节明显;两片侧生小叶退化成翼状,如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 (L.)Raf.]等。
  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叶轴与纤细的茎有时不易区分,识别时应仔细辨认(参见第二篇第七章)。
  三、花
  (一)花冠的类型与特征
  1.花冠的类型
  花冠的形态多种多样。由于花瓣的离合,花冠筒的长短,花冠裂片的形状和深浅等不同,形成各种类型的花冠,常见的有(图14-11)。
  筒状(tubular):花冠大部分合成管状或圆筒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如向日葵的盘花等。
  漏斗状(funnel―shapped) 花冠下部呈筒状,并由基部逐渐向上扩大成漏斗状,如甘薯等。
  钟状(campanulate) 花冠筒宽而短,上部扩大成一钟形,如南瓜、桔梗等。
  轮状(rotate): 花冠筒短,裂片由基部向四周扩展,状如车轮,如番茄等。
  唇形(labiate) 花冠基部筒状,上部略呈二唇形,如芝麻等。
  舌形(liguate) 花冠基部呈一短筒,上端向一边张开成扁平舌状,如向日葵花盘的边花等。
  蝶形(papilionaceous) 花瓣五片,排列成蝶形,最上一瓣叫旗瓣;两侧的两瓣叫翼瓣,为旗瓣所覆盖,且较旗瓣小;最下两瓣位于翼瓣之间,其下缘常稍合生,叫龙骨瓣,如豌豆等。
  十字形(cruciform) 由四个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十字形,如油菜、白菜、萝卜等。
  此外,因为蔷薇科植物的花有多种花托类型,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着生位置差别较大,但其花萼、花冠的形态、大小、数目及其相互关系又基本一致,均为五基数、相互分离,且彼此覆瓦状排列等,而被一些学者单列为一类,称蔷薇花或蔷薇花冠(图14-12)。
  筒状、漏斗状、钟状、轮状以及十字形花冠,各花瓣的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常为辐射对称。蝶形、唇形、舌状花冠,各花瓣的形状、大小不一致,常呈两侧对称。也有一些植物的花是不对称的,如美人蕉的花冠(corolla)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轮,由若干花瓣(petal)组成,排列为一轮或多轮。
  2.花瓣的排列
  组成花冠的花瓣的数目常随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花瓣间的排列方式也因种而异,一般在花蕾初放时较为明显,常作为分类的依据。常见的花瓣间的排列方式有镊合状、覆瓦状和旋转状等类型(图14-13)。
  镊合状(valvate) 花瓣片边缘彼此互不覆盖,如茄、西红柿等。若花瓣片边缘向内弯则为向内镊合状,若花瓣片边缘向外弯则为向外镊合状。
  旋转状(convolute) 指花瓣的每一片的一边既覆盖着相邻一片的边缘而另一边又被另一相邻片的边缘所覆盖,如棉花、牵牛等。
  覆瓦状(imbricate) 和旋转状相似,只是花瓣片中有一片或两片完全包被在外,一片完全包被在内,如蚕豆、油菜等。
  (二)雄蕊类型与特征
  1.雄蕊的类型
  植物种类不同,花中雄蕊的数目,花丝的长短,花药和花丝的分离与联合方式常不同,形成不同的雄蕊类型(图14-14)。
  单体雄蕊(monadelphous) 雄蕊花丝联合成一体,花药分离,如棉等。
  二体雄蕊(diadelphous) 9个雄蕊的花丝联合,另1个雄蕊单生,呈二束,如蚕豆等。
  多体雄蕊(polyadephous) 雄蕊的花丝联合成多组,如金丝桃等。
  聚药雄蕊(syngenesious) 花药合生,花丝分离,如菊科植物等。
  二强雄蕊(didynamous) 雄蕊4个,2个长,2个短,如唇形科植物等。
  四强雄蕊(tetradynamous) 雄蕊六个,4个长,2个短,如十字花科植物。
  2.花药的着生方式
  花药是花丝顶端膨大成囊状的部分,花药通过花丝与花托或花冠相连。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也有几种不同情况(图14-15):
  基着药(basifixed anther) 花药仅基部着生于花丝的顶端,如望江南、唐菖蒲等。
  背着药(dorsifixed anther) 花药背部着生于花丝上,如苹果、油菜等。
  丁字药(versatile anther) 花药背部的中部与花丝相连,如小麦、百合等。
  个字药(divergent anther) 花药张开时呈“个”字形,如凌霄等。
  广歧药(divaricate anther) 花药平展,顶部与花丝相连,如地黄等。
  全着药(adnate anther) 花丝短粗、花药整体着生于花丝上,如莲、玉兰等。
  3.花药开裂的方式
  花药成熟后开裂散出花粉,开裂方式主要有(图14-15):
  纵裂(longitudinal split) 药室纵长开裂,为最常见的一种,如小麦、油菜等。
  孔裂(poricidal) 药室顶端开孔花粉散出,如马铃薯、杜鹃等。
  瓣裂(valvate) 药室有2或4个瓣状盖,瓣盖打开时花粉散出,如小蘖、樟等。
  (三)雌蕊(群)的类型与特征
  1.雌蕊的类型
  由于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和心皮间的分离与联合情况不同,雌蕊常分单雌蕊、离生单雌蕊和复雌蕊等类型(参见第二篇第九章)。
  2.子房的位置
  子房着生在花托上,它与花托的连接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与花萼、花冠,雄蕊群的相对位置也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变化(图14-16)。
  上位子房 (superior ovary) 又叫子房上位,子房仅以底部和花托相连,花的其余部分均不与子房相连。其中又可分为以下二种情况:①上位子房下位花(superior-hypogynous
flower):子房仅以底部和花托相连,萼片、花瓣、雄蕊着生的位置低于子房,如油菜,玉兰等;②上位子房周位花(superior-perigynous
flower):子房仅以底部和杯状萼筒底部的花托相连,花被与雄蕊着生于杯状萼筒的边缘,即子房的周围,如桃、李等。
  半下位子房(half-inferior ovary) 又叫子房半下位或中位,子房的下半部陷生于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子房上半部仍外露,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周围花托的边缘,故也叫周位花,如菱、马齿苋等。
  下位子房(inferior ovary) 又叫子房下位,整个子房埋于下陷的花托中,并与花托愈合,花的其余部分着生在子房以上花托的边缘,故也叫上位花,如番瓜、苹果等。
  3.胎座的类型
  在雌蕊的子房内,胚珠着生的部位叫胎座(placenta),由于心皮的数目和连接方式以及胚珠着生的部位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胎座类型(图14-17)。
  边缘胎座(marginal placentation) 单心皮,子房一室,胚珠生于腹缝线上,如豆类。
  侧膜胎座(parietal placentation) 二个以上的心皮所构成的一室子房或假数室子房,胚珠生于心皮的边缘,如油菜、白菜、南瓜、黄瓜、番木瓜等。
  中轴胎座(axile placentation) 多心皮构成的多室子房。心皮边缘于子房中央形成中轴,胚珠生于中轴上,如棉花、柑橘等。
  特立中央胎座(free central placentation) 多心皮构成的一室或不完全数室子房,子房腔的基部向上有一个中轴,但不到达子房顶,胚珠即生于此轴上,如石竹科植物。
  基生胎座和顶生胎座(basal placentation and apical placentation) 胚珠生于子房室的基部或顶部,前者如菊科植物,后者如瑞香科植物。
  (四)花程式与花图式
  花程式是指用字母、符号及数字等来表示花的形态组成、位置和排列的关系式;花图式是指用花器官各部分的横断面结构简图来表示花结构与组成的数目、排列、分离与联合情况的图式。
  1.花程式(flower formula)
  花的各部分用一定的字母来代表,通常用K代表花萼(kalyx),用C代表花冠(corolla),用A代表雄蕊群(androecium),用G代表雌蕊群(gynoecium),用P
代表花被(perianth)。花各部分的数目可用数字来表示,如果该部分缺少时,就用“O”表示,数目很多,就用“∞”来表示,并把它们写于代表各部字母的右下角处。如果某部分在一轮以上时,就用“+”来表示,如果某一部分其个体相互联合,就用“()”来表示。子房的位置可以在雌蕊的字母G下边加一道横线表示上位子房,在G上面加一道横线表示下位子房,上下各横线表示半下位子房。同时在心皮数目的后面用“:”号隔开的数字表示子房室的数目。
   辐射对称花用“*”表示;两侧对称花用“↑”表示;♀表示雌花;♂表示雄花, 表示两性花,书写在花程式的前边。现分别举例说明:
  棉花   *   K(5);  C5;     A(∞);  (3-5:3-5)
  花生   ↑  K(5);  C1+2+(2); A(9)+1; 1:1
  小麦   ↑  K0;   C2;  A3; (2:1)
  百合   *   P3+3
;  A3+3;    (3:3)
  2.花图式(flower diagram)
  花的各部分用横切面的简图表示。用一黑圈表示花着生的花轴,用空心的弧线表示苞片,带有线条的弧线表示花萼。由于花萼的中脉明显,故弧线的中央部分向外隆起突出。实心的弧线表示花冠,雄蕊和雌蕊分别用花药或子房的横切面形状表示。并明确各部分的位置、分离或连合情况(图14-18)。
  四、花序的类型和特征
  (一)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definite inflorescence)或离心花序(centrifugal inflorescence)也叫聚伞花序(cyme),花序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由于顶花先开,限制了花序轴的继续伸长。常见的有限花序类型有四种(图14-19)。
  1.单歧聚伞花序(monochasium)
  花序主轴顶端先生一花,然后在顶花下的一侧形成侧枝,继而侧枝的顶端又生一花,如此依次生花、开花,形成合轴分枝的花序。这样的花序有蝎尾状聚伞花序(scorpiod
cyme),各分枝为左右间隔生长,如唐菖蒲、美人蕉等;卷伞花序(bostrix),各分枝朝向一个方向,如聚合草、附地菜等。
  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
  在某些具有对生叶序的植物中,顶花下的花序主轴向两侧各生一枝,枝的顶花下再生出两个分枝,如此反复分枝,且均顶花先开的花序,如繁缕等。
  3.多歧聚伞花序(pleiochasium)
  花序轴的顶端发育出一朵花后,紧接其下的主轴再分出3个以上的分枝,且各个分枝又如此发育出顶花和分枝的花序,如泽漆等。
  4.轮伞花序(verticillaster)
  在唇形花植物中,对生叶序的叶腋内各生出3朵以上的花所共同组成的花序,如益母草等。
  (二)无限花序
  无限花序或向心花序也叫总状类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的花先开,渐及中心。常见的有(图14-20):
  1.总状花序(raceme)
  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轴上,花轴能继续增长,如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 Duby)等。
  2.穗状花序(spike)
  和总状花序相似,只是花无梗,如车前、大麦。穗状花序轴如膨大,叫肉穗花序,基部常有总苞,如玉米的雌花序和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等。
  3.|荑花序 (catkin or ament)
  若干单性花排列于一细长、柔软的花轴上,花序通常下垂,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实一起脱落,如杨、柳等。
  4.圆锥花序(panicle)
  花序轴上生有多个总状或穗状花序,形似圆锥,及复合的总状或穗状花序,如水稻或玉米的雄花序等。
  5.伞房花序(corymb)
  花有梗,排列在花轴的近顶部,下边的花梗较长,向上渐短,花位于一近似的平面上,如麻叶绣球(Spiraea cantonensis
Lour.)、山楂等。如几个伞房花序排列在花序总轴的近顶部者叫复伞房花序,如华北绣线菊(S. fritschiana Schneid)。
  6.伞形花序(umbel)
  花梗近等长或不等长,均生于花轴的顶端,状如张开的伞,如红瑞木(Swida alba Opiz)等。几个伞形花序生于花序轴的顶端者叫复伞形花序,如胡萝卜。
  7.头状花序(capitate) 花无梗,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如菊科植物。
  8.隐头花序(hypanthodium) 花集生于肉质囊状的总花托(花序托)的内壁上,并被总花托所包围,如无花果等。
  在自然界中,花序的类型比较复杂,有些植物是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混生的。如葱是伞形花序,但中间的花先开,又有聚伞花序的特点;水稻是圆锥花序,但开花的顺序也具有聚伞花序的特点。
  五、果实的类型与特征
  根据参与果实形成是由单花或花序、雌蕊的类型、果实的质地、成熟果皮是否开裂和开裂方式,花的非心皮组织部分是否参与形成等,将果实分为单果、聚合果和复果等类型(详细参见第二篇第十章)。
  (一)单果
  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参与形成的果实叫单果,根据果实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可将果实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1.肉质果(freshy fruit)
  肉质果肉质多汁,常见的肉质果有:
  浆果 由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外果皮薄,中果皮、内果皮和胎座均肉质化,浆汁丰富,含一至多粒种子。上位子房发育来的,如番茄、葡萄、柿等;下位子房形成的如香蕉、瓜类等。
  核果 具有坚硬果核的一类肉质果。由单雌蕊或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外果皮薄,中果皮厚,多肉质化,内果皮石质化,由石细胞构成硬核,含一粒种子,如桃、梅、李、杏等。核桃
为2心皮下位子房发育成的核果。
  柑果 柑橘类植物特有的一类肉质果。由复雌蕊具中轴胎座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成。外果皮厚,外表革质,内部分布许多油囊;中果皮较疏松,具多分枝的维管束;内果皮膜质,其内表皮上生众多的囊状多浆的毛状体,为食用的部分。
  梨果(pome) 由花筒和子房联合发育而成的假果。通常花筒形成果壁、外果皮、中果皮均肉质化,内果皮常革质,如苹果、梨等。
  瓠果(pepo) 由下位子房发育而成的假果,花托和外果皮发育成坚硬的果壁,中果皮、内果皮肉质,侧膜胎座常较发达,如葫芦科植物的果实。
  2.干果(dry fruit)
  干果成熟时果皮干燥。开裂的干果称裂果(dehiscent fruit),不开裂的干果称闭果(in dehiscent fruit)。
  蒴果(capsule) 由复雌蕊发育而来,子房室含多数种子的一类开裂干果。果实成熟时有几种开裂方式,常见的有室背开裂,即沿心皮的背缝线裂开,如棉、百合、鸢尾等;室间开裂,即沿心皮相接处的隔膜裂开,如烟草等;室轴开裂,即果皮外侧沿心皮的背缝线或腹缝线相接处裂开,但中央的部分隔膜仍与轴柱相连而残存,如牵牛、曼陀罗等;盖裂,即果实中上部环状横裂成盖状脱落,如马齿苋、车前等;孔裂,即果实成熟时,每一心皮顶端裂一小孔,以散发种子,如虞美人、金鱼草等。
  瘦果(achene) 不裂干果(闭果)的一种。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内含1粒种子。成熟时,果皮革质或木质,容易与种子分离。1心皮构成的瘦果如白头翁;2心皮瘦果如向日葵;3心皮瘦果如荞麦。
  颖果(cariopsis) 禾本科植物特有的一类不裂干果。由2~3心皮组成,含1粒种子,果皮和种皮愈合,不能分离,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的果实。
  荚果(legume orpod) 由单雌蕊发育成的果实。成熟时,果皮裂成两瓣,如大豆等。
  角果(silicle or silique) 由2个心皮联合发育成、具假隔膜且侧膜胎座的果实。成熟时,果皮沿腹缝线处开裂,假隔膜留存,如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
  坚果(nut) 由复雌蕊的下位子房发育成的,含1粒种子且果皮坚厚的一种不裂干果。坚果外面常包有壳斗(原来花序的总苞),如板栗、栓皮栎等。
  翅果(samara) 由单雌蕊或复雌蕊的上位子房形成的一种不裂干果。果皮的一部分向外扩延成翼翅,如枫杨(Pterrocarya
stenoptera DC.)、榆(Ulmus pumila L.)等的果实。
  分果(schizocarp) 由2个或2个以上心皮组成的复雌蕊的子房发育而成,具2或数个子室。果实成熟时,子室分离成若干各含1粒种子的分果瓣,仍属不裂干果。胡萝卜、芹菜等的分果由2个心皮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成,成熟时分离为2个分果瓣,分悬于中央果柄的上端,常称为双悬果,双悬果为伞形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苘麻等的果实由多个心皮组成,成熟时可分为多个分果瓣。
  (二)聚合果
  聚合果(aggregate fruit)是指一朵花中的许多离生单雌蕊聚集生于花托,并与花托共同发育成的果实。每一离生雌蕊各发育成一个单果(小果),根据单果的种类可分将其分为聚合瘦果(如草莓等)、聚合核果(如悬钩子等)、聚合坚果(如莲等)和聚合u果(如八角、芍药)等。
  (三)复果
  复果(multiple fruit)或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桑椹来源于一个雌花序,各花的子房发育成一小坚果,包藏于肥厚多汁的花萼内。菠萝的果实是由许多花聚生在肉质花轴上发育而成。无花果肉质花轴内陷成球囊状,囊的内壁上着生许多小坚果。
        
版权所有:扬州大学《植物学》精品课程组 地址: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八号楼406室 电话: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子的叶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