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字的在线书法字典写法是掣吗

&&& &&& &&&
作者简介 ? ? ? ? ? ?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一九七二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述颇丰,主要有《舞动白蛇传》《给年轻艺术家的信》《天地有大美》《美的沉思》《多情应笑我》《今宵酒醒何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目录 ??????
自序“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序篇 最初的汉字汉字演变 结绳 绳结 仓颉? ? ? ? ? ?
自序“上”,“大”、“人”――最早最美的书写序篇 最初的汉字汉字演变 结绳 绳结 仓颉 象形 毛笔 甲骨 金文 石鼓 李斯 由篆入隶 秦隶 简册书法美学 波磔与飞檐:汉隶水平线条 即兴与自在:王羲之《兰亭序》 厚重与飘逸:碑与帖 平正与险绝:行草到狂草 法度与庄严:唐楷 意境与个性:宋代书法 形式与表现:元明书法与文人画 古朴与拙趣: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感知教育 卫夫人《笔阵图》 第一课:“点”,高峰坠石 第二课:“一”,千里阵云 第三课:“竖”,万岁枯藤  第四课:“撇”,陆断犀象 第五课“弋”,百钧弩发 第六课:“力”,劲弩筋节 第七课:“辶”,崩浪雷奔汉字与现代 建筑上的汉字 墨:流动在光里的烟 帖与生活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回到信仰的原点 回到九官格? ? ? ? ? ?
\"汉字书法之美\"试读 ??????
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
? ? ? ? ? ? 书评: 20:28:42   来自: 黎楚 (让现实去复杂,我们自己单纯)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封面颜色有些奇怪,好似深秋挂在枝头的柿子,并非想象中的那般水墨素雅。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平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解放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11:09:11 此恨不关风月  写的真好,有感还有所思,   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是敬重纸上的字,有文化的反而不在乎,这真诡异。   我看见过一个公园里的老人骂孩子就为了孩子拿报纸垫屁股的,显然也不是敬重报纸,而是报纸上的字。 12:24:29   来自: anear (1984402)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每一个汉字创立之初,都有其价值。看了此书,感觉每写一个字,都有特别的意义。有了想写好每个字的冲动。
10:25:28   来自: 斯文向日葵 (Eugene Tsai) h字ㄖ的评论 &&   洲|方固有文化的核心r值.在h字的.@是可w...ξ碚f.x@本俏贞P於v史.P於文化.P於美W的元素....^去我XY斐^於l繁.以致S多^c在不同卸匮}出F.甚至某些^c也不得足蚓@成熟.但@本o此缺c....我下了不少P.也算了作者堂n的W生.
00:59:35   来自: 零下三千度 (未老身犹书卷里 不眠人在漏声中)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一个人可以是若干民族的混血   一个人可以拥有几个国家的国籍   但 一个人必须有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冕服华章曰华 大国曰夏   华夏民族的文化在汉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此传神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   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唯一还可以在现代科技的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古文字      从契刻在龟甲牛骨骨骸残片上、上古初民用来占卜的卜辞 到镌刻在泛着历史陈韵的古青铜器上的金文,   从斑驳漫漶、勒石猎碣的石鼓文 到一统六国、为天下主“质而能壮”的泰山刻石   从破圆为方、开阔雄健的石刻隶书 到只属于神话中的“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      五千年汉字的魅力 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象一种只能意会的美   只能够心底暗暗的揣摩、领略 却无法言之以口   因为任何的赞美与修饰 都对它只能是一种片面的审视      只能提起笔 蘸上灵动如烟的墨渖   在泛黄的宣纸上   一遍又一遍的书写中 领略汉字之美
10:07:02   来自: 深深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说起毛笔,最先想到的是小时候学书法,拿着毛笔习惯性就开始转笔,结果可想而知,边上的同学和自己身上都是墨迹斑斑,自此对毛笔的习性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中国字的笔本来就是象形的毛笔,上面是一根竹竿,下面是一撮毛,据说现在发明毛笔的时代已经从蒙恬又向前推了几千年。可是这样一路传承下来,到了我们的时代已经其势渐微,我们不在把它当成日常的工具,反而成了可以炫耀的一门技艺,而我们现在拍卖行里动辄千万的书法珍品,对于其创造者来说可能仅仅是一张便笺,例如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它的内容就好像我们现在打电话给朋友说绿豆的效果没那么神奇一样。但就是这样一张便笺,为了不辱没它在艺术上的至高成就,便是以一字千金的价格转售给博物馆。由此联想到,中国的书法已经完全可以脱离其代表的含义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而作为独立的艺术品存在。所以,对于颠张狂素的作品,虽然对其中的字可能无法辨识,也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欣赏。   说道欣赏,和所有的艺术品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流派,作为书法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天下三大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更喜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学书法的时候会学王体(好像连这种叫法也很少)。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因为东晋的时候,碑学还没有发展,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我们能留下来的真迹太少,而现在所知的往往是一些贴,对于初学者来说不适合作为入门的临摹作品。故此,王羲之的字已经成为书法史上的只可远观的标杆。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的是他的老师,卫夫人,创造的《笔阵图》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形象的学习方法。想象一下,高峰坠石、千里阵云和万岁枯藤说代表的点、横、竖,我们眼前立刻出现了大自然立体的形象,我们不仅慨叹,如果我们的老师如果能象卫夫人那样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习何尝不是一件乐事。   回过头来说三大行书,正因为他们都是草稿的状态,才能最真实表现出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兰亭集序》的悠游洒脱、《祭侄文稿》的悲辛无尽、《寒食帖》枯槁死寂,不仅体现在作者的文字含义里,就算文字本身,其运笔、气势也无一不贴合。其实,看印刷品毕竟和纸稿带来的震撼有一定差距,我从西安碑林带回来的《兰亭集序》清朝刻石拓片,虽然缺少了纸墨渲染的气韵,毕竟还有墨的幽香,碑的厚重,每次观看,都忍不住从头到底细细观摩,通篇笔势连贯,真让人忍不住对原作心生遐想,无限向往。再说到《祭侄文稿》,和颜真卿历来示人的厚重端方大相径庭,不过目前以我的修为,还不足以欣赏它的美,可能还是因为心境相去甚远吧,我们遭遇的小小挫折,在这副作品扑面而来的悲愤中化为无形。《寒食帖》表现了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的绝望心情。我们现在去海南都是高高兴兴去旅游,他却只能面对荒蛮和远离帝都、报效无望的苦闷,寒食节的湿苇冷灶更加增添了这种悲苦的气氛。   另外一个人不得不说,他也许是差劲的皇帝,却肯定是卓越的艺术家,那就是宋徽宗。他创造的瘦金体,截然不同于任何书法名家的风格,尤其他的楷书,那么的锋芒毕露,刚劲挺拔,他竟然可以用毛笔写出钢笔的风格。这又是让人向往却无法模仿的,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藏拙,要谦卑,要收敛锋芒。在中庸之道盛行的国度里,也许只有皇帝才能如此肆无忌惮。他也许不是个好皇帝,但是如果他不是皇帝,我们也许就失去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这是前人的不幸,我们的万幸。   以前看这些名作,只知道它们很美,但是蒋勋的这本书,告诉了我们怎么鉴赏它们的美。它勾起了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引领我们走入艺术的宝库。
08:43:30   来自: zimudaddy (晚睡早起,晨昏定省)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书的内容,也就算是个普及型,方向还太过艺术,对书法本身的分析不是很多。关于“高峰坠石”之类说法的赞美,可以看看费新我老先生《怎样学书法》里面对此的讲法,中正平和,才是大家之论。      要说起这本大陆版的制作,我觉得十足是个垃圾。我能理解出版商出于印刷成本的考虑,但是把一本原版如此精美的书,做得如此垃圾,实在是需要一些天分的。喜欢这本书的,一定要找一本台版来比照一下,定当有同感。      因此如果要看次数,一定要看原版!
18:19:55   来自: 汪小咪 (如何给人生一个slogan)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   “篆常用来形容如同烟丝缭绕的婉转”   “悬针、垂露、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      从《天地有大美》开始喜欢蒋勋,可惜等我想买这本书的时候哪里都买不到了。   蒋勋的语言一如既往地清淡、浅显、柔软,读起来长知识而又不会太累。   其实,这是一本很好的扫盲书,从汉字的起源娓娓道来,把读者拉入比甲骨文还要久远的年代,再顺流而下,一路领略汉字书写之美,体味汉字的深义。      篆,隶,楷,行,草,汉字一路走来,保存了多少先人的智慧,几多不易。      在我读书的年代,毛笔字已经风头大减了,幸好我们尚有毛笔字课,让我在毛边纸上留下了不少蹩脚的字迹。最爱隶书,蚕头燕尾的古风至今撩拨我心中对美的定义,偶也有朋友说我日常的字迹有些许隶书的影子,常让我开心不已。      这本书,理应让更多年轻的朋友去学习、普及,这些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忘记的――尤其,在这个网络横行,人们使用纸笔几率越来越小的今天。
09:23:43 A-OK  在绍兴,几乎每个小学都会在每学期举行一次现场书法大赛,隶属、楷书、草书,还有的模仿大家之作,不乏优秀的作品。练习书法在绍兴孩子之间很是流行,能让孩子领略到汉字书法之美,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16:38:45   来自: 莲步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遇一本好书,如遇一盏明灯。   经常有人慨叹好书难遇。出版业兴盛,书价飞涨,书籍的内容在精美的装桢背后显得越微薄。   《汉字书法之美》作者蒋勋   没有名人推介,没有自许的文字,书的腰封上,深情的一段文字:   花一下午,徜徉于文字的时光长廊;   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作者委婉深情的文字于心底笔下缓缓流出,随书页的翻动,读者仿若徜徉于时间的长河里,看历史蜿蜒曲折里流淌撞击的浪花朵朵。   正草隶篆,点横竖撇,像是一朵朵炫丽的花,在眼前逐一盛开。文字的魅力与书法的美学,如一粒完满丰硕的种子,在静心品读的刹那,落进读者心田。   相遇太迟,不读此书不知错啊!翻读此书心间有点滴的遗憾怅然:少年时光里,对写字的厌倦及至成年后无法泰然示人的手书。居然,在与汉字与书写的朝夕相对间,错失生命中与本该最美丽的相伴。   这虽是一本关于书法的书,但读起来却像是阅读一首历史的长歌,观临一段飞扬的舞蹈,仿若哲人与你胝足交谈,仿若长者与你心灵相佑。   气韵悠长,意境深远。
15:41:51   来自: 子衿 (夜坐听风 昼眠听雨)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翻开这本书,最初是职业所需,想寻找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法资料,可是看完第一部分后,我竟然蛮感动的,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督促我习字的那段岁月,想起了家中一米多高写满毛笔字的废报纸,回想起来,少年时期,与书法结缘的日子是朴素中透着美好的。      “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书中第一部分的这两句话,让我感受到了著书者的诚意,作者是怀揣着一份神圣论述中国书法的,能被人当作修行与仪式的活动,一定是触及灵魂的,我知道这本书不会让我遗憾。      首先此书不是书法史,也没有过多专业技艺的论述,它只是让更多不懂书法的人有轻叩书法这扇门的愿望。文字浅显,娓娓道来。书中涉及有关书法的故事与史料,我大都耳熟能详,但是我还是饶有兴趣的通读了一遍。兰亭序的下落和甲骨文的发现可能是中国书法中较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前上课时,我也和学生讲过,小朋友即使对书法没有兴趣,但是也爱听故事。这两个故事差不多可以讲两节课。如果午后小朋友困了,可以讲讲故事,激发一下听课的兴趣。      看完此书,我看了一些相关的评论,发现很多读者(大都不了解书法)都有同感,小时候上书法课,老师为何不以这样的形式介绍书法啊,如果当初就是蒋勋老师,那该多好啊。是啊,记得以前的书法课就是一味的让你描红、临摹,学习起来很枯燥,到最后对中国书法的印象就是艰深,很多小朋友提到写字就害怕。艺术先要领略它的美,才会有兴趣去学习。相对于大陆,我们的宝岛台湾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上做得确实比我们好。      “书法的美,仿佛是通过岁月劫毁在天地中一种不肯消失、不肯遗忘的顽强印证。”   我比较喜欢作者谈论书法那种语气。他以仰望的姿态,充满敬意地谈论这一有灵性的艺术。书法,它不仅仅是艺术,它是神灵,它是信仰。它可以让你洞悉祖先的精神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前生今世。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有一种艺术可以连结今天与过去,可以穿越历史,可以以变化而固守着某种不变,那就是书法,那就是汉字。   
23:56:36 陌上  你好!我是大众科技报读书版的编辑,这个稿子是否能刊用,还希望您能回复我,谢谢!我的联系方式, 16:31:55   来自: 大寒 (三三暖,九九寒)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这是第一次,我在豆瓣写书评,为了这样的一本好书。   不同于一般的干枯的书法教程,以不关己的基调写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本书的作者倾注了满腔挚爱汉字书法的情怀。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想来定然有种自我与笔下文字一一应和的笃定与虔诚。   每个篇章的精华文字,都写在卷首。这样的编排很让人喜欢。掩卷,内里的词章犹记得。   “每一次磨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   “拿着毛笔的手,慎重地在器物的表面留下一个圆点。‘点’是开始,是存在的确定,是亘古之初的安静。因为安静到了极致,‘线’有了探索出走的欲望。”   这让我想起童年时光,与书法有关的片段。炎热的夏天,在草地中采来平直粗壮的苇子,郑重地削平中空的一节,以菊科植物花谢后的种子成撮地插于其中,做好一只自己的毛笔。虽然无法实用,确能有几日的时间把玩。待到苇子枯干,毛笔也没有了模样。   还有一本小时候看过的插图书,名叫《怀素习字》。“怀素习字”只是其中的一篇,其余还有许多书法家的故事。记得的有“惟有一点像羲之”的故事;有王羲之小时候为卖扇子的老婆婆题字,扇子倾售一空的故事;一位书法家,练字洗笔的池子日久经年水都染成了黑色;一位书法家,边吃馒头蘸蒜泥边琢磨笔法,将馒头蘸到了墨汁里也浑然不觉;还有一位书法家,观察鹅的动作形态,而后书道大有精进。我只记得故事,却记不得名子了。   父亲的毛笔,装在一个自制的木头盒子中,锁在柜门里。这越发让我觉得神秘。表现好,得了犒赏,便是打开柜门,让我看看那盒子。   童年也曾经手执毛笔。练过几日字,不过仅是几日而已。仅记得横的写法。   这些“润物无声”微小的记忆,足以让我对于汉字书法及对执毛笔的手心生敬意。后来,看过一些书法方面的书,买过线状的宣纸,见到好看的碑、匾,用相机照下来。仅此而已。而在我心里,一直有这样一幕憧憬,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气定神闲,外界无扰,铺展开宣纸,压好镇尺,打开古人的字帖,静心濡墨,在九宫格中工工整整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汉字书法之美》书里有一句孙过庭的话,“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本书引领读者入天人合一通会之境。唤起沉寂的对汉字书法之美的感悟。送君者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16:09:44   来自: volvo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阅读之美,解答北京车展奔驰展馆的秘密( 15:39:08)[编辑][删除]   标签:书法北京车展展馆奔驰徐冰汽车 分类:学习新知   去年下半年(大约)看了《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有关中国文化、文物、中国人精神、有关故宫的非常棒的纪录片,中国书法、绘画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在中国书法部分有个台湾的美学家蒋勋做过点评。      前些天在当当网上无意间看见了一本蒋勋的著作《汉字书法之美》,于是就买下来看了看。也算是弥补一下上学期间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音乐教学与训练的缺憾(教学条件所限、对应试教育的痴迷)吧。      昨天晚上(4月24日,周日)看到书中其中一部分内容,有大惊喜,因为刚好解答了之前在北京车展奔驰展馆的一个疑问。            当时在奔驰展馆内看到这些看不懂的英文“汉字”。LCB同学看出了其中的E、L、A等等,究竟为何意不知?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应该是国际大牌对“中国风”元素的应用,在这些方面甚至于比我们中国人更“中国人”。         《汉字书法之美》刚好有如下一段内容:      徐冰对汉字的颠覆,表现在80年代的《析世鉴》(又称为《天书》)作品中,徐冰一共刻了四千多个能懂的汉字,在大张的连续宣纸上印满他所创造的新字,并以垂挂方式铺满天花板和四面墙壁,另有一套四册的传统线装书,用宋版印刷的风格,印满这些无人能懂的字。《天书》的第一次展出,是在1989年的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徐冰又创造了“方块英文书法”,他将英文26个字母改造成类似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然后把英文单字合成类似中国的方块字,并用毛笔以颜体楷书书写出来。   与《天书》看似可读而实际不可读正相反,方块英文字是看似不可读但实际上可使用的文字,对懂得英文的人来说,方块英文的阅读、书写都极具游戏性。   看得懂是什么字吗?试着把笔画拆解成英文单字,就是travelers between cultures――文化间的旅者。            这次奔驰展馆用的是不是徐冰创作的,还不能确定(从落款的字样轮廓看很不像徐冰二字)?经此,至少知道了那些与奔驰星辉交相辉映的方块英文字的来源、立意了。也许奔驰想说的就是――travelers between cultures――文化间的旅者。         PS:在《汉字书法之美》中看到很多千古书法名贴其实就是当时书者日常生活中信手写来的便条、信件――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短信。不过我们今天的短信估计不太可能保留百年、千年吧?   
01:41:05   来自: 李黎 (中年无所依)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汉字书法之虚无缥缈            李黎            蒋勋在《汉字书法之美》一书的序言里,带着就要滴落下来的情感写到:      名字的汉字书写,使学龄儿童学习了“不可抖” 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的“不可取代”的自信……      他还宣布:(书写)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看到这我不禁郁闷。刚温习了《走向共和》,翁同书法在当时算首屈一指,李光昭投其所好,将他的字集结成册,翁同果然缴械投降,主动说“订购南洋木材你估摸着需要多少两银子……”练了一辈子书法,修行了数十年,再修行几十个几十年就成仙了,脑子还是这么乱。      翁同算是书法史上的配角,“史上三大奸臣书法家”蔡京、秦桧和严嵩,才是狠角色。我调侃过曹寇,要把字练好,做“小说家里字写得最好的,书法家里小说写得最好的”,而“三大奸臣书法家”的狠在于:在奸臣里,他们是首屈一指的;在书法家里,他们更是首屈一指的。中国传统的书道、书品被他们彻底颠覆。我们悲哀地发现,艺术禀赋和人品几乎无关。甚至,越是飞扬跋扈、肆无忌惮的货色,字就写得越好,起码比原来好。      上述三个混球中,秦桧的字我最喜欢,难得看到几张,感觉无懈可击,恨不得咬上一口。当然他也是被书法史遮蔽得最彻底的,我们今天运用最多的“宋体”,原由秦桧所创,理应叫“秦体”。活该了。      书法史上出了几个奸臣混蛋,不足以让我看《汉字书法之美》时感到郁闷。真正让人郁闷的,还是今天的书法。      一是名家题字。南京满眼都是某书法家的题字,据说此公少年贫寒,发奋苦读,老来功成名就,但依旧爱钱。给钱就题字。该名家确实是名家,他背后还有一个“书法界”,里面拥堵着无数的名家、准名家和非名家,之间的厮杀和博弈和演艺界、中国足球界没有两样。该书法家的名称不便说,但我愿意称他为“神笔马良”。      二是领导题字,这一点只说一句:由书法家变为领导难,由领导变成书法家易。      三是小孩练字。工作关系,我看过几千张学生书法作品。作品(照片)背后,依稀看到指导老师的职称、特色学校创建和小作者的不快乐,甚至苦不堪言。孙晓云说过,古人学书法和是识字同步的,这说明其中有着巨大的强迫性:你要安身立命,就得识字,要识字,就得练字。练字和身家性命相关。而现在的书法学习充斥着扭曲的外在的强制性,家长老师和周遭环境的胁迫成了练字的最大理由。连强迫都那么无力,怎么指望把书法练好?孩子练书法,是指望成名成家呢,还是指望陶冶情操汇聚灵气,还是考试加分?似乎都不是,既然都不是为什么还要练?要练!      冷静想想,这一切对书法本身是好事。在毛笔宣纸时代,书法是文化和生活的基石,是脚下的大地。现在,书法是头顶的星空。      书法原本就不畏惧虚无缥缈。书法浩浩荡荡几千年,现在被剥离了一切实用,高度纯粹,也愈发抽象,就是星空的一部分。有人头顶始终乌云密布,看不见它,无所谓;有人惊鸿一瞥,也挺好。它只对有冲动的人敞开。      所以,《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一颗流星,自说自话阐述一个简要的道理:有一道闪亮总比没有好;一点点做事(挽留、继承或再造),总比缴枪或自宫要好。         
22:44:31   来自: 杂碎汤 (迷上了书法!!)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前些天去更换某证,东西向的狭长大厅还算宽敞。大厅的尽头却南北向横摆了一张大桌,两边各有四把连椅。这张大桌与南北向的柜台形成了一个很别扭的“丁”字。在这“丁”字的一横与一竖之间挤满了换证的人。没有人排队,人们拿着表格,在这个狭小的过道里,推搡着出来进去。       就是这样一个逼仄的空间,却被一个趴在大桌顶端填写表格的人占去了大半。       电脑无法联网,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换句话说,我从牙缝里挤出米粮供养的公仆们一脸的不耐,没有人解释要等到什么时候,也许是一个小时,也许是一个上午,也许是一整天。当然,也没有应对这种状况的相应措施。一边是焦急无奈的等待和抱怨,一边是冰冷的对峙与沉默。       那个人还在蹶着屁股,填着表格。我实在忍不住,“那两边都是空椅子,你干嘛不坐着写,要趴在这儿呢?”他木然地看了我一眼。我没有说出的是,“你为什么一定要戳在一个会妨碍到所有人的地方呢?”       是啊,为什么供人通行的过道里,总有人横亘在正中间旁若无人地说话?       为什么那个大桌就不能也东西摆放,好给等待的人多一些些空间?       为什么没有人选择便利的排队,而只是一味地极不舒服地拥挤在一起?       工作人员不想一再解释的话,为什么不能打个通知给大家看呢?   我们的证件难道不能好好地被递出来,而一定要用扔的吗?       ……       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度,只是每时每刻地被提醒着:没有尊严地活着;毫无顾忌地妨碍他人,也被他人妨碍着;毫无顾忌地伤害他人,也被他人伤害着!       在如此拥挤的外在空间及心理空间里,跌跌撞撞地过着每一天。我们甚至忘了去想,传统中国人的懂礼仪,知退让,究竟在什么时候,被扔进了何等蒙昧不清的角落里。       所以,当我手拿着这本《汉字书法之美》的时候,恍然间,仿佛被丢进了一个久远,空旷,清雅的世界中去。       在那里,写字的人,手拿一管软笔。不会写字的人,则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那一方方墨色的痕迹。他们视文字为神圣的东西,不可亵渎,不可辱没。即使是写有零乱字迹的纸,也不可轻易丢弃,而要用焚烧将它们送往神住的天国。       他们如此珍爱这些文字,象捧着清明的灵魂一样,侍奉着它们。在他们的眼中,字与人一样,是有灵魂的。       书写的人,将自己的灵魂托附在这些文字上。       书写的字,则赋予书写的人更高尚的灵魂砺练。       每个初拿笔的孩童,在划下稚嫩的一点一横的同时,都会被严肃的先生教导,一点一滴地教导:要先坐得端正,心才能端正。只有心放端正了,字才能写得端正。       这即是柳公权答唐穆宗所说的:“心正则笔正”。       老先生会用戒尺敲打着桌子,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纸上的规矩,什么是做人的方正。       那里的孩子们,一遍遍地摹写颜楷,他们“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和包容”,因为“颜字像平原上骑马,有一种开阔的壮观。学习颜体,似乎也在学习做人的大度与宽容”。       他们学“藏锋”,学“棉中裹铁”,学“高峰坠石”,学“千里阵云”……,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内敛的人,“外柔内刚”的人,充实而丰富的人……。       在他们拿起笔的那一刻起,他们开始塑造属于自己个性的字;从那一刻起,他们也被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字无声地塑造着。       所以,蒋勋说:书法美学已无法把“字”与“人”做完全的切割。“书品”也就是“人品”。       所以,我们才说,即使是再懂得隐藏自我的人,也无法在他的书写中掩饰自己。他的刚硬,他的锋芒,他的世故,他的猥琐,他的率性直肠,他的曲意奉迎,都在以书示人的同时,被观者一览无余。       因而,赵孟\登上了书法的至尊之境,却终究在品格上输与了颜真卿;董其昌则在后人的顶礼膜拜与唾弃诋毁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百年。       千百年来,被读书人奉为法典而遵循的,仍然是:“书”的品格,其最高境界还是“人”的品格。       “九宫格”所诓定的,是做为一个读书人,做为一个人所不能逾越的界线。       “永”字八法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原则是必须坚持的。       正是因为书法的品性被赋予了人的品性,所以,书写才变成了更崇高,更神圣的事。       然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而且是巨变。硬笔代替了软笔,庞中华代替了王羲之;接着,键盘又代替了硬笔,打印机里敲打出的是一个个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绝无生命力可言的宋体,隶书,楷体……       毛笔连同那些久远的事,被我们一并抛诸脑后。我们可以说一口流利的牛津腔;我们也可以计算出卫星上天的公式;我们知道地球的另一端发生的每一件事……却再也没有人教我们该怎样面对一张静白的宣纸,运笔谋篇,再也没有人教我们从书写中领悟最元初的为人处事之道。       丢掉了毛笔的同时,我们还丢掉了规矩,丢掉了方正。我们鄙视一切传统,蔑视一切规定,我们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值得坚持的,还有什么是值得遵奉的。我们不尊重他人,也不被他人尊重,继而,我们失却的是做人的尊严。       我们象一个不懂事的婴孩,义无反顾地剪断脐带,再回身将锋利的匕首刺进母亲的胸膛。母亲颓然倒下,再没有可以滋养我们的乳汁流出。于是,慌乱中,我们奔走呼号,认下各种各样的后娘,而当我们长大,一点点成熟起来,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变成了一群“狗娘养的”。       我们曾如此迫不及待地批判血液中流动的一切东西,撕碎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剔除骨骼上的每一片血肉,我们以为终于改头换面了,却不知自己只是一堆根本无法站立的森森白骨。       在这个国度里,好象每一个别人都是无足轻重的人,每一个别人都是贱人,于是,没有人懂得去尊重别人,体谅别人。在唯我独尊,而视他人为粪土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成了贱人。       当我翻开蒋勋的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时,那些几乎已被忘却的东西倏然间扑面而来。那些古老的文字,几千年前的仓颉时代,让“天雨粟,鬼夜哭”的文字,被我们的祖先恭恭敬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字,原来是那么地美。       于是,我买来了墨,买来了毛笔,对着颜真卿的《多宝塔》一笔一笔地写起来。       这个时代,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地,一笔一笔地重建已然坍塌的价值观。       也许一笔一笔地书写毛笔字,并不能挽救这个社会,并不能挽救一个国家。但是就这样,一笔一笔地写下去,总会有一些人,开始思考起生命的真正意义,开始思考起该怎样方正地做人,方正地处事。也许,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会因此而变得稍稍美好一些,也说不定……          又及:蒋勋的文笔虽然阴柔了一些,矫情的一些,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全身心的热爱,让读者也不由自主地爱上那些美丽的文字。       手头上还有一本小侄女小学四年级的《书法》课本。本来是非常有美感,非常感性的东西,却用冰冷的语言,公事公办地,直眉瞪眼地说出来,那气势足以掐灭任何一丁点兴趣的火花。       试问: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好好地说一句人话呢?   
14:11:52 子衿  写的蛮好,我也在看这本书。
16:00:23 kakavipper  拜读!好文章。
16:45:20 可凡  你把我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好,顶一下!
22:38:15 飞阳123  好! 14:50:36   来自: 思维 (よっこいしょういち)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汉字的历史如果从甲骨文开始计算的话已经有四千年往上的历史,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和进化?我们平时用的各种书写体、印刷体是怎么创造出来的?简体字和正体字的关系到底如何?大书法家如王羲之和徐渭,他们的代表作为什么被公认是书法神作?书法和绘画以及建筑又有什么关系?……      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汉字书法之美》中找到答案。蒋勋先生的文字从不拖泥带水,也不会说热情奔放到让人无法忍受,这本书中的文字和蒋先生的散文风格相同,将汉字的历史从头道来。      这本书有不少文章如果能入选天朝的中学、小学语文课本,一定会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有益,或者至少尝试一下在《兰亭集序》等古文中配入一张作品的照片(不知道现在是否已经有了?至少我当年学语文时候还只是文字)。      现在人很少动手写字,已经是共识了。别说软笔书法,甚至是平常的笔记、日程、联系方式、读书笔记……等等,连日记都是一下一下敲到电脑里变成电子数据存了起来(你看,我现在不就在电脑上写书评吗),长此以往,至少写字本身这种技能在不断退化,提笔忘字也越来越严重。      也正是如此,确切地说是以去年手写一份总结时候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字已经难以入目为引子,开始重新联系软笔书法,甚至还爱上了篆刻。也希望更多人(当然,是那些不喜欢写字,或者和我一样重新喜欢写字的)能从读这本书开始再温故一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20:03:39 雪公子  有道理!!!
22:29:00 特特星人  政治及格,文笔应试 17:09:17   来自: 干干 (签名档有禁用的内容,请重新修改)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应该说每个中国小孩都会有书法的梦。“琴棋书画”自不必论;迄今为止依然使用的象形文字;唯一进入电脑系统的古文字……汉字对于华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最崇高的神祗。   论述汉字书法之美的著作浩如烟海,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而《汉字书法之美》尤为动人。蒋勋先生有书法的底子,又有教育美学的经历,游历中西,繁华落尽“人书具老”之后写出的故事和文字自然是醒目而清晰。“天下三大行书”的故事简明而深刻:王羲之的意气风华;颜真卿的激情悲痛;苏东坡的寂寥无奈。      看这本书与其说是赏析汉字书法,倒不如说是通过书法在讲述美的历程和章法。点线面的构成、疏密张弛、白黑呼应……   蒋先生也推崇唯物论吗?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书法源于劳动之中,书法艺术从实用到美学轮替。篆隶草行楷的演变凝聚了无数代前人的智慧,每一位伟大的书法家都背靠着一个辉煌的时代。      孙过庭的《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我们选择书本不也如此吗?从老老实实看,到讲惊险离奇的段子,再到看平淡如水的简单事理。其实,事实一直都是简单明了平正无奇的,险绝是做作、是匠气。      《汉字书法之美》让我们对中国书法“复归平正”。      
15:15:20 山狼  看来我们都对孙过庭印象颇深:) 00:49:32   来自: 山狼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    这话是孙过庭说的,他死了一千三百多年。作为一个唐代的书法家,他的字究竟好坏与否,有过很大的争议。同是唐朝的窦暨说,他那两把刷子也就是“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说好的人有宋代的米芾,说他“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把一个人写中国字跟二王挂上钩,实在是大大的赞誉。    以前看过一些有关中国书法历史的书,对孙过庭这人印象实在是太浅。如果从书法角度来说,书法史的作者往往会嫌讲二王本身的篇幅还不够诉说敬仰之情。如果从故事角度来漫谈,孙过庭本身即使有争议,距离赵孟\这样身为大汉皇族,却依附于蛮夷统治,甚至还把这丢脸的官做得很大,这样的戏剧性要小很多。    但是在《汉字书法之美》中涉及的孙过庭段落却让我很留心,这与作者的立意有关。而孙过庭尽管字上有争议,但是他对书法理论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题为“书法之美”,自然要和美学挂钩很多。这也是本书在阅读感受上,与书法史一类书籍最大的不同。在唯物主义书法史上(我这样称之……),有着巨大成就的书法家及其作品占有的分量很重。比如耳熟能详的张旭、二王、颜真卿等等。叙述这些人的时候,作品都会列在左右,并且评述字的间架结构之异同。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如我般写不利落毛笔字的人,也能非常迅速的在字帖中分辨不同的写作者。并且,能够从这样的“分辨”过程中获得相当的成就感,认为自己距离书法并不遥远。    可我经常会怀疑,有人喜欢颜体,有人喜欢赵体,可是这“喜欢”二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近日在星空卫视中经常看到大段的广告,就是发短信设计签名类的。一手漂亮的签名可以在一个短信的往复间就能获得,真是个省力的事情。可是,这“漂亮”又是怎样来分辨呢?    中国字本身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功能性,就是能够传递思想,二是审美性,就是能让人看着好看、舒坦。《汉字书法之美》的作者蒋勋,把重心依照书名,倾向于了审美性。而这样的审美性,必须要放在上下文中,心境际遇中,才有妥帖的缘由。    比如书中对苏轼《寒食帖》的讲解,就很容易让人看得血脉贲张,对徐渭《草书诗轴》的评点则让人看到作者力图与古人写字时心境相同的努力。自然,书中也有些老段子,比如颜真卿《祭侄文稿》里的字字血泪,虽然耳熟能详,但是作者凝聚其间的感同身受还是可以读起来阵阵头皮发麻。这里不得不说,作者的煽情功夫很是了得。记得以前看这类书,往往是书看到一半,就开始铺纸练字,急吼吼的要成为书法家。但是这次看本书,却是看得非常起劲,不忍释卷。即使通读之后,涌动起来的烧包脾气,也是指向于欣赏更多的作品。我想,这就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汉字当成一幅画,而不是身份的象征。画是让人看的,象征是让人来嫉妒的。    顺着作者这条围绕审美情趣走下来的路,关于文人画的兴起,诗画同源的解释就变得顺理成章。到了书的后半,甚至作者还解释了一下为啥《肚痛帖》这样内容绝对等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成了稀释珍品。作者在把汉字书法的美,推向一个极致。这个极致是与当下功能性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大相径庭的。    黄庭坚曾经评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如果把这一观点放在书法之上,那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米芾一篇写纤夫吵架的破事通过《吴江舟中诗》的帖子变成稀世珍宝。因为在书写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字都是源自书者内心,每一处飞白都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才是字字有出处的最好表达。卫夫人说写“一”这一横,就是千里阵云。每个人看到地平线不尽相同,云更是从未雷同过。汉字书法之所以能和艺术挂上钩,一定就是它能够超越文字本身的功能特性,赋予每一个相同字的背后面目各异,境遇迥异的书写者一个成为永恒的机遇。时光飞速流逝,王羲之《兰亭序》中的21个姿态各异的“之”字,就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抗着时间。    作者蒋勋尽心尽力写就的本书,肯定不是我这样的书法门外汉能够评点的,但也帮我答疑解惑了。一、“喜欢”某种字体,其实喜欢的不是结构,而是字背后隐隐透射出的心态。二、用短信求解“漂亮”的签名,注定是要用在没有上下文的环境中。失去了情绪的表达,没有任何文字本身是美妙的。所以,这样的“漂亮”根本是缘木求鱼。    在《汉字书法之美》的最后,不知是作者有趣,还是编者有心,留下了两页九宫格供读者留言。这倒让我想到,当下的中国书法,已经完全失去了功能性,仅剩下一点“有闲”之人在灯下独自把玩了。忙着上学、上班、上床的人们,又还能有多少时间去玩味这样的美呢?作者说“不把书法美学局限在狭隘的“书法家”圈子来看待,清代的陈老莲、金农、郑板桥都已经开始思考。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许更应该是迫切的课题。”在我看来,连留下的这两纸九宫格都未必人人都能有时间填满,更遑论当成课题。用徐渭的话说,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不到如此地步,又有多少人有心来思考一下。即使思考,孙过庭的预言也成现实,“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17:12:22 干干  书法失去了功能性变成了“艺术品”,是崇高还是悲哀?   我一直在想,有一天满是电子书之后,纸张的书也要走上“艺术品”之路。
15:14:11 山狼  至少在形式上,纸张对于新一代阅读者来说,肯定会是越来越稀罕。有时我会想,书法与京剧间的相似之处,都很有艺术性,但是似乎在未来也只剩下艺术性了。只剩下艺术性的东西,是不是注定要慢慢自觉于人民了:(
16:40:18 干干  艺术是大众的坟墓。   有的东西因为前卫而艺术,有的因为退化而希罕,因希罕而艺术。   就像刻碑,原本是功能需要。没人理了,成为篆刻,于是在艺术的领域继续生存。
22:43:13 山狼  同意“稀罕”说。就是有时会比较矛盾对这些东西的态度。是不是已经是“无用”的美了。 17:31:32   来自: 淘淘雅 (一个极次要极次要的胡思乱想家)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汉字书法之美》是我最近看过的我最最喜欢的两本书之一。我家猪偶尔撇了一眼,就天天在睡前认真地拖个小板凳坐在床头灯下看。我看完,觉得小时候都被那些不懂艺术的艺术老师们耽误了。   终于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当然,他的书里面并没有写这样说教的话。   这本书里弥漫着生活的气息。   我喜欢一个怀素的帖子,字我不认识,不喜欢,但是蒋勋翻译出来我很喜欢。   那个帖子上写: 苦笋和茶甚佳,径来 怀素上   还有一个杨某某的很有名的韭花帖,我也很喜欢。杨某某我从未闻其名,他的字比怀素的那个我要认识得多,也是帖子我很喜欢。   是朋友给他送了一把韭花,他就写了一个帖子给朋友去感谢人家。   写什么在初秋的天气里,韭花正是好时候,在这样的一个可爱的天气里,得到了这样一把韭花,自己如何如何高兴。   我看着就觉得无限的美好,他们的生活那样仔细和悠闲,恩,其实就像咱们现在的短信。   想起我的可爱的同学小熊曾经写过的一篇博客,优美的文字如何表达我记不住了,就记得她写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工作,但是她就觉得那样一个时候别人都在上班她可以出来去旁边的菜市场很开心呢,写新鲜的蔬菜水果那样诱人,写卖蔬菜水果的老太太的笑容……   恩,我一下子就被她那篇文章所透出来的气息所吸引,当然,优美的文字被我复述出来简直就是糟蹋了她的文字。   其实,蒋勋的书里这些东西,和小熊的文章里的东西,在我看来,都一样。至于艺术不艺术,书法不书法,我是不大在乎的。   只是很向往啊。如果哪天我得了一些好吃的,就可以跟几个好友发短信,或者写个卡片、字条过去,说:奶茶与水果甚佳,径来。   多浪漫!   O(∩_∩)O~还有他后面写到的当初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教王羲之的《笔阵图》,其实,都是在教王羲之怎样去感受大自然,都是人与自然啊!   
10:50:29 张一诺  另外一本你最近看过的最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呢?
23:15:47 淘淘雅  另外一本是:成公亮先生的《秋籁居琴话》
12:53:52 修成魔  哈哈~~其在我上大W修W分r,教ǖ位ù蠹揖鸵呀我知道我的小W老害了我的~~~~
16:43:05 淘淘雅  哈,你看,你的老师耽误你耽误得不如我的老师耽误得深,你还有兴趣去修书法学分,我都没选这一门。
20:40:43 ying  请问,径来是什么意思啊?
01:32:18 爱冒险的蝴蝶  以后我们自己有了小孩了,要教他们懂得欣赏汉字书法之美呵。
01:34:33 爱冒险的蝴蝶  文化的东西总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这几辈人或被庸师所误或受环境所限,有了断层,所幸还有修复的余地。 :)   
13:58:15 淘淘雅  哈哈,人生啊,和装修一样啦,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
14:27:57 math&nature  写的好
17:40:13 西园甫  杨凝式的《韭花帖》的确优雅极啦。。。 02:35:20   来自: junlin h字ㄖ的评论 &&   初W者一P一,在於心;业男须流水,在於抒l。   一年代有一年代的性,每Nw都俱淦湮幕涵,俱湟民族的文化性格。   文字流常y得可以一口饪赐甑囊槐
16:30:21 一一  请问LZ,内文排版 是竖排 还是横排的呢?      感谢!
11:51:19 小饭盒  是横版的
13:51:54 那年  大陆的是应该都是横版的,刚收到卓越网购买的,刚才还在想,是否能够买到竖排的,是否有更好的阅读效果?梁文道开卷八分钟中所拿的那本是竖排的,应该是繁体字的。 17:45:00   来自: 读易洞 (业余书店)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站著看完h字ㄖ溃ぐl庥人情趣。   王羲之m亭序美^了^,X得不如真卿的祭侄文稿更即d。   KY的寒食帖好是好,但我印象中不ǖ娜俗[下拉的POSE。   老家h城有小山包,石碑上有米芾暗谝簧健保隽丝h城才知道山外有山。   相比我喜g板虻阕荆胍环的安o更是我的最邸   此锩]提八大山人,在我心中他排前三。   Y一哈似乎更喜g主I楫的I余ā   大概是h字起象形,更像一副副D。   
17:59:51 天启设计  好,一个业余书店对业余的理想。
14:50:49 ★ni童姥★  汉字最神妙。。。
23:04:05 没有自己的名字  看出八大的好,有格调...
18:27:50 子衿  喜欢你文章的题目,以前觉得书法就是写得漂亮的字,现在觉得个性、韵味,能承载历史的才是书法啊。一起珍惜基因吧。
10:03:22 揪  KY的寒食帖好是好,但我印象中不ǖ娜俗[下拉的POSE。      委实精妙。:-D 20:30:09   来自: titivillus 汉字书法之美的评论 &&   蒋勋也可以称为一种文体吧,更确切地说,一种声音。      男中音,精致,起初有点冷,听久了,听到了柔软。不过那天他讲《寒食帖》的时候,我听着竟有些困了。并非出于厌倦,或许只是因为那声音。      我属于那种写字有困难的人,对书法有向往,但几乎不可能踏进书法门槛,却又反感那种流利的书写。这样一种感伤的、情绪的、浪漫的、想象的对于书法的理解,读来虽觉得有些甜腻,但还是可口的。讲《兰亭序》、讲《祭侄文稿》、讲《寒食帖》,把书写者的生命融到书写着的线条里去……这样子的写法、讲法,若我更年轻时读到,或许会有更多感触。      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闭着眼睛写字的习惯。这也属于书写困难的表现之一。不能认同自己的字,于是闭上眼睛,想象着那些帖啊碑啊上面的字,任凭手指去感知笔和纸和摩擦,睁开眼,字虽然还是自己的,却不那么可厌了,竟有种种的旁逸斜出,种种的雪泥鸿爪,那么像一种书法。然而闭眼写得久了,也无可奈何地承认,手指也是有记忆的,那样的枯藤老树,是闭着眼睛的我的无可逃脱的笔迹。      说书写困难,并非矫情。因为习惯闭着眼睛写字,我长久以来就无法再做笔记了,徒然浪费了很多本子,尤其是开会的时候。我无法做出工整的笔记,无法把所有的安排都记录好,很大的原因,或许是这种书写上的困难。      蒋勋说,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我在想,我的困难,或许是抽烟的肺,是糟蹋,是腰酸背痛,是性情的无法表达,是无法周全地待物处事,是乱七八糟的力量,不过最终也成为了与自己相处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我想,如果能够放弃掉对于书法的那种感伤的、情绪的、浪漫的、想象的理解,或许这困难会慢慢消失。可是除了抽烟,这也算是陪伴我最长久的习惯吧。甚至有点珍爱它。      写下来,没谈多少蒋勋,讲了不少自己。因为打字没有困难,这也是一种危险。      这本书,我要是在十几岁时读就好了,会多几日的遐思辗转,就像听说了一个“阴天忧郁症”,就爱上吹风了。      
11:56:04 落落  恩,若是早一点读到。   也许,该给孩子买一本
12:40:36 egg  看林怀明的《行书》时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当时很多人的感想也一样如果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书法原来也可以这么好玩,当时就应该好好学,然后林老师就推荐了大家看这本书。
11:19:03 蓝田  我希望我喜欢书法。。
14:25:41 还活着  喜欢苏轼的书法,也喜欢他的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写字,哎
09:25:36 faye  如果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许当年就不会放弃练习书法了。。。
00:44:52 luolin  的封面好怪哦,就是怪怪的,粉色的。呵呵,蒋老师不是说他觉得最恐怖的颜色就是粉色吗。。
12:03:23 李小明  封面很丑。      年少时代错过了书法,憾!
16:34:12 漆园  封面颜色有点别扭。   但内容好的无话可说。   我辈若是能从小看到这些书就好了。      拿这本书跟张大春先生的《认得几个字》交错互换着看,愈发觉得台湾的文化生态真是好。
13:34:50 Flora  看着这本书,想起小时候老师布置的书法家庭作业。一心只想出去玩,哪里有耐心坐在那里一笔一划地回旋。也从来不觉得书法美。长大了,才开始为自己的语言,艺术自豪,才开始欣赏他们的美。看着这本书,心里真的觉得原来书法真的是如此优美。虽说有点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本书,早点爱上书法,但是还好,一切还来得及。   
11:27:31 小泥  还好,我还没老到握不稳笔,一切都来得及嘛~
16:08:37 水的南方  近来在班车上一直在听蒋勋,很不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书法字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