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傅玄 车遥遥篇,陆机和孙樵等人观点的异同

阶馀十荚蓂,墙出半含箨。好,暑犹薄。君,世勋阁①。生东蜀,人。心潜南郡风,略。贰,访。喜,舶台良。回,来输乐。皆,行矣归持。饮,宜满酌。年自长,药。
(1).出生之日。亦指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汉
《白虎通·姓名》:“ 殷 以生日名子何? 殷 家质,故直以生日名子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降诞》:“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第二二回:“二十一是 薛妹妹 的生日。” 老舍 《骆驼祥子》一:“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2).指有生之日。 汉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1).谓许多朋友。 唐
《送张盥赴举》诗序:“响所谓同年友,当其盛时,联袂齐镳,亘绝九衢,若屏风然;今来落落如曙星之相望……然而尚书右丞 卫大受 、兵部侍郎 武庭硕 二君者,当时伟人,咸万夫之望,足以订十朋之多也。”(2).见“ 十朋之龟 ”。(1).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于火,或游于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柏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2).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于火,或游于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柏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1).指日中之气。:“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 王逸 注:“正阳,南方日中气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唐
成玄英 疏:“六气者, 李颐 云:平旦朝霞,日午正阳,日入飞泉,夜半沆瀣,并天地二气为六气也。”(2).本指古历夏历四月,后泛指农历四月。 汉 董仲舒 《雨雹对》:“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唯正月之朔,慝未作” 晋
杜预 注:“正月, 夏 之四月, 周 之六月,谓正阳之月。” 北周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四月正阳之月,阳极盛,阴极衰之时。”(3).指南面。:“正阳显见,觉悟黎烝。” 司马贞 索隐引 文颖 曰:“阳,明也。谓南面受朝也。”(1).不兴起;不兴盛。:“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2).不耕作;不写作。:“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1).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亦泛指时令。 宋 高承 :“注曰:‘昔 周公 作时训,定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则气候之起,始于 太昊 ,而定于 周公 也。’” 宋
诗:“气候今年晚,浓霜始此回。” 清
《〈明遗民诗〉序》:“然譬诸霜雁叫天,秋蛩吟野,亦气候所感使然。”(2).指云气等变化。古代多据此来预测吉凶。:“ 群 少受学于 舒 ,专心候业……常令奴更直于楼上视天灾,才见一气,即白 群 , 群 自上楼观之,不避晨夜。故凡有气候,无不见之者,是以所言多中。”:“ 侃 薨,征西将军 庾亮 代镇 武昌 ,复引 洋 问气候。” 北魏 郦道元 :“﹝ 文穆 ﹞郡户曹史,徵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候,擢拜侍中右中郎将。” 唐
:“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3).指天气。 南朝
宋 谢惠连 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宋
:“九夏苦炎烈,入伏气候恶,况兹大旱时,其酷甚炮烙。” 明
诗:“绝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清
《过虎村上芙蓉岭》诗:“山深异气候,四月流澌水。”(4).比喻结果、成就、前途。 清
《比目鱼·寇发》:“故此就在万山之中,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养二十馀年,方才成了气候。”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从戊戌算来,也有二十年了,我们学人家的声光化电,多少还有点样子,惟独学到典章政法,却完全不成个气候,这是什么缘故呢?”(5).指书画或诗文的气韵、风格。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第一品》:“风范气候,极妙参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下:“ 希逸 诗气候清雅,不逮于 王
袁 ,然兴属閒长,良无鄙促也。” 唐
《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 宋
《江西诗派小序》:“气候急刻,不能闲退。”(6).指人的神态风貌。:“ 然 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军器,馀皆质素。”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 苗十 气候哑吒,凭恃群亲,索人承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岁朝贺节,有棉袍纱套者,不维气候迥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迥异。”清静和平。:“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哲之清和。”参见“ 清和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郁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颍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4).(声音)清越和谐。:“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歌谣清和之正声。” 汉
:“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嘒嘒以清和兮,遥自托乎兰林。”(5).(诗文)清新和顺。 宋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峰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1).空旷深远。:“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2).辽阔的天空。:“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清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邻,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 清
:“﹝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5).指虚无之境。 前蜀
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西征赋》:“ 潘子 凭轼西征,自京徂 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7).宽宏豁达。:“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诗:“ 邹子 何寥廓,谩说九瀛垂。” 明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祥瑞。:“承天顺地,调序四时,获蒙嘉瑞,赐兹祉福。” 唐
《大猎赋》:“拥嘉瑞,臻元符,登封于 太山 ,篆德于 社首 。”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古之《黄爵》、《钓竿》,取其义固未必在致嘉瑞用阴符也。”新长出的树梢。 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元
《墨竹》诗:“墨光浮润拂新梢,尚忆清风绕铅毫。”(1).就是。 南朝
刘义庆 :“ 桓 曰:‘第一流复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说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2).恰是。 唐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个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1).化育人才。 唐
:“生才作霖雨,继代有清通。天下称贤相,朝端挹至公。”(2).犹天才;英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以 高阳 为前茅,国姓留守为后盾,而 蒙叟 蜂腰其间,何生才之不幸欤?”(1).四时的节日。《吕氏春秋·尊师》:“敬祭之术,时节为务。” 高诱 注:“四时之节。” 宋
诗:“时节同 荆 俗,民风载 楚 谣。” 清
《桃花扇·访翠》:“这院中名妓……每遇时节,便做盛会。”(2).节令;季节。:“故能饰大义,审时节,上以礼神明,下以义辅佐者,明君之道。” 宋
诗:“比他红紫开差晚,时节来时毕竟开。” 杨朔 《海市》:“桃花时节,也是万物繁生的时节。”(3).合时而有节律。:“夫德广远而有时节,是以远服而迩不迁。” 韦昭 注:“作之有时,动之有序。”:“君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则日月光明,风雨时节。”(4).时光;时候。 汉
《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卷六九:“那时节无可做,只得恐惧。”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这时节,在睡梦中都遇见动人场景、奋发雄姿。”太阳光。亦借指白昼。:“化日初长,时当暮春。蚕事方兴,惟后惟嫔。” 金
元好问 《庆高评事八十之寿》诗:“化日舒长留暮景,秋风摇落变春温。”(1). 汉 王符 :“治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閒暇而力有馀。”后因以借指安宁,太平。 宋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膺化国之舒长,念暑雨之咨怨。” 宋
《戊申严州劝农文》:“服劳南亩,各终藨蓘之功;无犯有司,共乐舒长之日。”(2).久长。《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晨浓雾,旋即放晴,阳景舒长,天气亦热。”谓名人的远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门。 清
《草圣祠》诗:“遥遥华胄人谁辨,应似 林宗 问 阿贞 。”(1). 战国
赵 地,在今 河北省
邯郸市 西北。 赵 封其名将 赵奢 于此,赐号为 马服君 。后以“马服”指 赵奢 。 南朝
:“ 马服 为 赵 将,疆埸得清谧。” 元 张宪 诗:“ 马服 古名将,孤军镇海壖。” 明
《大哀赋》:“恒落 鱼门 之胄,空夸 马服 之功。”(2).指其子 赵括 。:“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 马服 之患。” 王先慎 集解引 王先谦 曰:“ 马服 谓 赵括 。”(1).有功劳,有功绩。:“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汉 范晔 《宦者传论》:“﹝宦人﹞其能者则 勃貂
管苏 ,有功于 楚
晋 。” 唐
《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2).有功之人。:“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汉
《非有先生论》:“于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1).指宫廷,朝廷。:“ 锵 以上台兵力既悉度 东府 ,且虑难捷,意甚犹豫。” 唐
:“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 宋
《送承制刘兼济知原州》诗序:“帝伟之,即诏以二千石守 朝那 ,给上台千兵,光宠帐下。”(2).上司,上官。 清
:“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第四三回:“ 雷太守 道:‘也罢,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台,看上台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清
《为吴江绅士呈请于本县建昭忠祠状》:“皇上赐有恩恤银两,尚留公库,未纫私囊,可否驰笺上台,下牒本县?”(1).指角色登台演出。第五四回:“ 文官 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先是《寻梦》,次是《下书》。”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缀玉轩杂缀》:“ 梅兰芳 在 北京 ,不是长日在家閒居,逍遥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戏的。”(2).比喻出掌政权或就任要职。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这一年, 德 国是 希特勒 上台, 美 国是 罗斯福 上台,这个时候, 美
苏 才建交。” 茅盾 《色盲》:“旧官僚想要再上台,简直是无论什么手段都会用出来的。”(1).星名。在文昌星之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顷上台有变,不利宰辅,公宜归政天子,请老私门。”:“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舆鬼,昏见西北,贯上台,埽紫微、文昌及北斗。”(2).泛指三公、宰辅。 三国
《诣蒋公奏记辞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群英翘首,俊贤抗足。”:“圣诏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 太祖 固辞上台,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唐
《李愬妻韦氏封魏国夫人制》:“今 愬 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六迁重镇,名列上台。”:“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孙,曾孙也。”又引 晋灼 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 颜师古 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 梁孝王 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 晋 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金
诗:“ 叔敬 有耳孙,荦荦与时异。” 明
《世寿堂》诗:“鸡窠小儿是鼻祖,鸠枝老子为耳孙。” 清 沉涛 卷四:“ 林霁山 《孤山》诗:‘耳孙今白发,酹酒满寒芜。’” 章炳麟 《秦政记》:“ 明 制贵其宗室孽子,诸王虽不与政柄,而公卿为伏谒;耳孙疏属,皆气禀于县官。”秀异出众;挺拔秀丽。 晋
《释奠颂》:“笃生上嗣,继期挺秀。” 明
《鸣凤记·秋夜女工》:“人豪挺秀,邈焉寡俦,定应 荆
楚 旋歌奏。”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吕光复诗》:“今我师处仅留一纸,虽尘湮鼠齧,而字迹挺秀。” 郭小川 《秋日谈心》诗:“他年青的妻子 小庄 ,长得像绿竹一般挺秀。”(1).指人或动物的骨骼、形体、相貌。 唐
诗:“久钦 江总 文才妙,自叹 虞翻 骨相屯。” 清
《度辽将军歌》:“人言骨相应封侯,恨不遇时逢一战。”(2).指花木枝干的姿态。 宋
诗:“骨相玲珑透入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茅盾 《樱花》:“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3).内里;实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1).形容盛大。:“﹝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2).形容容貌壮伟。:“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于仁道薄也。”:“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3).形容志气宏大。:“ 望之 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4).悠远;远大。 清
《茶村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郁苍,雄心矞皇。”(5).光耀;明亮。 唐
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舍我觞。”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6).犹公然。 唐
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清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7).象声词。 南唐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8).鱼名。 南唐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9).乐曲名。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1).亦作“ 磊荦 ”。众多委积貌。:“连横者六印磊落,合纵者骈组流离。”:“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 吕延济 注:“磊落、蔓衍,众多貌。” 唐
诗:“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明
《过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因高为陵下为泽,复有石坝磊荦长如冈。”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冈之背,见大石磊落列天际。”(2).山高大貌。:“ 衡霍 磊落以连镇, 巫
庐 嵬崛而比峤。” 李周翰 注:“磊落、嵬崛,皆山高大貌。”(3).壮伟貌;俊伟貌。:“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 南朝
宋 刘义庆 :“ 桓 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系才,其状磊落,一坐叹赏。” 宋
《孔氏谈苑·真宗取士必视器识》:“ 真宗 虽以文词取士,然必视其器识。每赐进士及第,必召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赐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试文词有理趣者。” 清
:“细视儿,风度磊落。自念乏嗣,因其肖己,爱而赎之。”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谕覆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一:“英姿磊落是贤豪,招纳还期道义高。”(4).形容声音宏大。:“酆琅磊落,骈田磅唐。” 李善 注:“众声宏大四布之貌。” 唐
王度 《古镜记》:“其夜二鼓许,闻其厅前磊落有声,若雷霆者。”(5).亦作“ 磊荦 ”。形容胸怀坦荡。:“建弘远之议,磥落焕炳。” 洪适 释:“碑以磥落为磊落。” 汉 阮瑀 《筝赋》:“慷慨磊落,卓砾盘纡,壮士之节也。” 南朝
梁 刘协 :“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唐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标格磊落,气志清明。” 明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 吕郎 磊荦似 刘生 ,许国从来气不平。”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们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6).明亮貌;错落分明貌。 唐
诗:“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宋
诗:“陆离寒水玉,磊落曙天星。” 清
《空舲峡》诗:“过午岩日晦,磊落见数星。”(7).圆转貌。 南朝
刘协 :“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8).堆放。第二九回:“地下顺西墙一张撬头大案,案上座钟瓶洗之外,磊落一些书籍法帖。”:“ 融 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后因以“绛帐”为师门、讲席之敬称。 唐
诗:“绛帐恩如昨, 乌衣 事莫寻。” 清
之五六:“ 孔 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绛帐启宗风。”(1).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其后则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明
:“手持匕首摘铜柱,事已不成空骂倨。”《新民晚报》:“白玉般的础石上耸立着粗大的铜柱。”(2).神话传说中的天柱。《神异经·中荒经》:“ 昆崙之山 ,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3).铜制的作为边界标志的界桩。“峤南悉平” 李贤 注引 晋 顾微 《广州记》:“ 援 到 交阯 ,立铜柱,为 汉 之极界也。” 唐 张渭 诗:“铜柱朱崖道路难, 伏波 横海旧登坛。” 清
:“ 马援 所立铜柱在 林邑国 ……此 汉 时所立铜柱在 交趾 者也; 马总 为 安南 都护,建二铜柱于 汉 故处,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时所立铜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马希范 攻 溪州 蛮,降之,乃立铜柱为表,命学士 李皋 铭之,此 五代 时所立铜柱在 五溪 者也。”记载父兄及先祖事迹的传记。:“故自中兴以后,综其成事,述为《列女篇》。如 马 、 邓 、 梁后 别见前纪, 梁嫕 、 李姬 各附家传,若斯之类,并不兼书。” 宋
《王彦章画像记》:“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 滑 人,得公之孙 睿 所录家传。” 清
:“顾念兄之行谊,惟余知之最悉,不可以无言,因摭拾其事,为家传一首。”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 阿Q 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托;或‘小传’,则 阿Q 又更无别的‘大传’了。”(1).家中世代相传。:“及长,笃学有辞采,家传赐书数千卷, 总 昼夜寻读,未尝辍手。” 宋
《云谷杂记·太宗识见》:“ 神宗 忽问 吕 曰:‘卿体中无恙否?’对曰:‘臣无事。’斯须,又问‘卿果觉安否?’ 吕 又对曰:‘臣不敢强。’……后数日,果感疾,迤逦不起。岂识鉴之妙得于家传,故同符如此。” 清
《比目鱼·联班》:“有女更娉婷,只愁未识家传秘。”(2).指祖传的东西。《西湖佳话·葛岭仙迹》:“原来 鲍玄 最好的是外丹并内养之术,因见 葛洪 出自神仙之裔,便尽将所得丹术朝夕与 葛洪 讲究,指望他有些家传。”(3).家家传诵。 唐
诗之一:“但是 洛阳 城里客,家传一本杏殇诗。”参见“ 家传户诵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明 沉德符 :“ 汤义仍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亦作“ 家传人诵 ”、“ 家传户颂 ”。 明
《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三:“天下臣民家传人诵,佩服而体行者盖已久矣。”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 唐
宋 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1). 汉 将军名号。 西汉
路博德 、 东汉
马援 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 南朝
鲍照 :“ 戈船 荣既薄, 伏波 赏亦微。” 唐
诗:“盛府依 横海 ,荒祠拜 伏波 。” 明
《大哀赋》:“ 横海 、 伏波 , 戈船 、 下濑 。”(2).谓平息变乱。 王闿运 《丁文诚诔》:“抗急疏而请使,举偏师以伏波。”:“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谓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 唐
之七:“ 长安 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 晋
《〈秋兴赋〉序》:“摄官承乏,猥厕朝列。” 唐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诗:“因声谢朝列,吾慕 颍阳 真。”:“ 知节 又历诋朝列,(审刑)、审官、两制、三馆、谏官、御史都无其人,其薄人厚己如此!” 清 陈康祺 卷三:“复赋诗纪事,遍示朝列,外议始息。”古代掌农事的官。:“ 夏 道衰,而 公刘 失其稷官,变于 西戎 。” 汉 王充 :“ 弃 事 尧 为司马,居稷官,故为 后稷 。”“ 禹 拜稽首,让于 稷
契 暨 皋陶 ” 孔 传:“居稷官者, 弃 也。”“诞实匍匐” 唐
孔颖达 疏:“是其本有天性,种者美好,于后果为稷官。”(1).遵奉命令。:“衔命者君之尊也,受辞者君之运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猪饲彦博 曰:“衔,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则君尊。”(2).接受使命。:“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宋
《送北朝生辰等使副相逢传宣抚问口宣制》:“卿等衔命出使,徂冬涉春。” 梁斌 《红旗谱》五三:“你们有这个意思,我可以衔命奔走。”(1). 长江 在 芜湖 、 南京 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 隋
唐 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 长江 南岸地区为 江 东。:“且 籍 与 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 江 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三国
《七启》:“臛 江 东之潜鼍,臇 汉 南之鸣鹑。” 宋
诗:“至今思 项羽 ,不肯过 江 东。” 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 江 东战鼓声。”(2). 三国 时 孙权 建都于 建康 ,故又称 孙吴 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东 。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尚书令 彧 ,告 江东 诸将校部曲,及 孙权 宗亲中外。”:“ 孙权 据有 江东 ,已历三世。”:“ 孙策 昔在 江东 ,于时年几?”民众的疾苦。语本:“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及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广求民瘼,观纳风谣。”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历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词:“帝念东南民瘼,一发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鹾。”雍容陈奏,向君上报告。:“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 传:“敷,陈;奏,进也。” 南朝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式是敷奏,百揆时序。”《水浒后传》第二二回:“那六贼酿祸已深,得 陈东 敷奏,圣上俞允,敕批贵府,充军籍没,安置蛮烟。”天子的容颜。 汉 赵晔 :“群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能不移。” 唐
:“昼漏稀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恭办南斗圩行宫,得第二次瞻仰天颜。”(1).小加试验。:“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 宋
词:“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负曝闲谈》第十二回:“ 殷必佑 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听了心痒难熬,想出去小试其技。” 吴玉章 《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诗:“事本在人为,经纶权小试。”(2).旧时太学生、童生应贡举及学政、府县之考试。 宋
《上孝宗第三书》:“去年一发其狂论于小试之间,满学之士口语纷然,至腾谤以动朝路,数月而未已。” 明
:“所谓缪种流传,今日时文之弊,殆类此也。然此又不但科试为然,而提学宪臣之小试又有甚焉者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 邹 君 春帆 ……工于帖括,屡困小试。”参见“ 小考 ”。(1).古代三年一次的考绩。《尚书大传》卷一下:“三岁而小考者,正职而行事也。”(2).旧时童生应县试、生员应学政府考的俗称。:“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3).各级学校的临时测验或期中考试。(4).特指 清 廷对宗室成员掌握满语及弓马术的考试。 清
昭梿 :“上以 清 语为国家根本……因增应封宗室及近支宗室十岁以上者之小考。于十月中,钦派皇子、王、公、军机大臣等,亲为考试 清 语、弓马。”(5).谓简略的考证。(1).谓不为恶声厉色。:“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唐
诗:“紫绶相辉应不恶,白须同色复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1).北方吹来的风。亦指寒冷的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城北》:“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北风驱雁,飞雪千里。” 唐
《吊古战场文》:“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胡也频 《北风里》:“响在四周的,是北风的哮叫。”(2).犹言北方的曲调。:“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
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杨伯峻 注:“风指曲调,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在海洋上航行。:“栈山航海,踰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吕延济 注:“言远方之国,山作栈道,海济舟航,踰度沙漠,来贡土物。”:“ 周
广顺 三年,率内外亲属并所部兵千馀人,及煮盐户长幼七千馀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航海归 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因此终日谈天,非但忘了离家,并且也忘了航海的辛苦。” 清
秋瑾 《申江题壁》诗:“一轮航海又南归,小住 吴淞 愿竟违。”(1).从南向北刮的风。:“凯风自南” 毛 传:“南风谓之凯风。”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弘 ( 郑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 清
《三叹》诗:“ 黄河 涛浪山巃嵷,溯流五日皆南风。”(2).古代乐曲名。相传为 虞舜 所作。:“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
刘埙 :“拟《清庙》之古,赓《南风》之诗,圣人之制作也。”(3).南方的乐曲。:“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杨伯峻 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 清
吴乔 《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参见“ 南风不竞 ”。(4).指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 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5).指 南朝 诗的风格。 明
:“盖至是南风渐渍于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于是 唐 文挺出,一扫而汎空之。”(6).南方的风气。 唐
:“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7).男风;男色。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一折:“俺大王爷最爱南风,我们献去做个头功,倒有重重的赏赐哩。”《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原来 安 进士, 杭州 人,喜尚南风,见书童儿唱的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 清
褚人获 《坚瓠五集》卷三:“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 闽 、 广 两 越 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辄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1).:“ 晋 人闻有 楚 师, 师旷 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楚 必无功。’” 杜预 注:“歌者吹律以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 师旷 唯歌南北风者,听 晋 、 楚 之强弱。”后用以比喻力量衰弱,士气不振。:“ 沔阳 失土,南风不竞。” 清
《奈何天·筹饷》:“南风不竞,北势偏雄,俺这里折尽兵和将。” 周咏 《秋怀》诗之七:“万里归家又别家,南风不竞哭 中华 。”(2).用以比喻竞赛中一方失利。 南朝
刘义庆 :“ 王子敬 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谓远方所产的物品。:“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 郑玄 注:“远物,九州之外,无贡法而至者。”:“其馀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商人。:“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郑玄 注:“行曰商,处曰贾。”《商君书·垦令》:“商贾少,则上不费粟。” 唐
《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今年虽旱,去岁大丰,商贾之家,必有储蓄。”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许多大腹的商贾,和为算盘的辛苦而瘪干了的吃血鬼们,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稳定的金融风潮之下去投机,去操纵。”(1).太阳的旁边。犹言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南朝
宋 刘义庆 :“﹝ 晋元帝 ﹞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唐
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宋
:“开窗得远意,兴出杳冥间。芳草日边路,片云天外山。”(2).比喻京师附近或帝王左右。 唐
诗:“ 江 上诗书悬素业,日边门户倚丹梯。” 唐
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诗:“吾州 史君 五十年,不曾召节来日边。” 清
《风筝误·请兵》:“羽书飞上九重天,伫望旌旗自日边。”(1).谓了解、赏识自己。:“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 伯乐 之知己也。”:“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宋
之一:“ 孝宗 最知己,交臂失城墉。”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1).职位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孔颖达 疏:“达官谓国之卿、大夫、士被君命者也。”(2).泛指高官。 唐
《送郑十校理序》:“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其他学士皆达官也,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 宋
《归田录》卷一:“ 淳化 中,罢相知 安州 。 安陆 山郡,未尝识达官,见公饮啖不类常人,举郡惊骇。” 清
《偶得》诗之六:“方参达官署,又迎贵客车。”(3).指古代 突厥 可汗之下的首领。:“有 突厥 达官来降,时亦预坐。”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突厥 达官自相谓曰:‘ 唐公 相貌有异,举止不凡,智勇过人。’”(4). 明 朝时候,称在中国做官的 鞑靼 人。因 鞑靼 亦作 达怛 、 达达 ,故称。达,通“ 鞑 ”。 明
沉德符 :“ 高丽 女白晰而美,大胜中国,因并取色目侯伯及 达 官女入内。”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卷下:“ 吉祥 在 宣德
正统 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 达 官,骁勇善战……早期,谋领 达 官突入为变。 达 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即紫荷。:“ 周舍 又问 杳 :‘尚书官著紫荷橐,相传云“挈囊”,竟何所出?’ 杳 答曰:‘《张安世传》曰:“持橐簪笔,事 孝武皇帝 数十年。” 韦昭 、 张晏 注并云:“橐,囊也。近臣簪笔,以待顾问。”’”参见“ 紫荷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尚书令、仆射、尚书手板头复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 汉 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未详也。”:“﹝尚书令、仆射、尚书﹞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 元
:“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1).平素;往常。:“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唐
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3).旧交;老交情。 唐
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阅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1).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郑玄 注:“德性,谓性至诚者也。” 孔颖达 疏:“‘君子尊德性’者,谓君子贤人尊敬此圣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诚也。” 明
《传习录》卷上:“ 孔子 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畅和平,涵泳德性,移风易俗。” 清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盖其德性粹正得之天,而襮其真于外者,于文其大端也。”(2).品性;品质。 清
《风筝误·和鹞》:“就当才貌都有了,那举止未必端庄,德性未必贞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初读书的时候,便教他读了《女诫》、《女孝经》之类,同他讲解明白了,自然他就明理;明了理,自然德性就有了基础。” 沉从文 《绅士的太太》:“凡是一切绅士的坏德性,他们都不曾缺少。” 王鲁彦 《厦门印象》:“除了很好的体格以外,他们还有很好的德性。”(3).方言。指不入眼的模样、品行。含有轻蔑意。 曹禺 《日出》第三幕:“ 胡四 ……你瞧见这个么?大爷有的是洋钱。可就凭你这德性(向 黑三 ),一个子也不值!”参见“ 德行 ”。道德品行。:“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孔颖达 疏:“德行谓人才堪任之优劣。”:“ 宰我 、 子贡 善为说辞; 冉牛 、 闵子 、 颜渊 善言德行。” 晋
:“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 宋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第九二回:“ 贾政 道:‘虽无刁钻刻薄的,却没有德行才情。白白的衣租食税,那里当得起?’” 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方言。讥讽人的话语,表示瞧不起其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你没有那个瘾,交不上捐你去坐监牢。德行!”(1).不美;不善。:“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西门豹 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 河伯 ,得更求好友,后日送之。” 毛泽东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就思想状况来说……少数人是不好的,是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2).不舒服,指生病。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净云:‘你那病人不好几日了。’”《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 郁大姐 道:‘自从与 五娘 做了生日,家去就不好起来。’”《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咱昨日在围场上,你一跳八丈的,如何就这们不好的快?”(3).不便。卷十七:“中多委曲,小弟不好说得,非 子中 不能详言。”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况且,有好些事不好告诉你,姐姐,你是个姑娘。”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这不好违反他的习惯。”(4).不能。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我们不好不买外国货么?”不喜欢。:“ 盎 素不好 鼌错 , 鼌错 所居坐, 盎 去, 盎 坐, 错 亦去。” 三国
《与吴季重书》:“ 墨翟 不好伎,何为过 朝歌 而回车乎?”(1).本日;今天。:“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说不妨。’”第三回:“ 华忠 说:‘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2).目前;现在。《谷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为徐敬业讨武照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祝寿的酒杯。:“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晋
《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 唐
之十八:“年年织作升平字,高映 南山 献寿觞。”:“ 蒙正 至 洛 ,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1). 南朝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宋
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2).谓荒诞不可信。 宋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于烂柯之说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之叹。”(3).借指下棋。 唐
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4).作听琴的典故。 清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5).指 烂柯山 。 清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枨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县 南。又 河南省
新安县 、 山西省
沁县 、 广东省
高要县 并有 烂柯山 ,皆相传为樵夫遇仙处。 唐
诗:“ 烂柯山 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清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肇庆府》:“ 高峡山 、 烂柯山 在府东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旧传 王质 观棋处,亦名 端山 ,峡之对山也。”参见“ 烂柯 ”。(1).仙人之辈。 明
《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诗之三:“仙侣登真几百年,清风遗影尚依然。” 清
《庐山诗·寻真观》:“ 五老 云壑间,髣髴有仙侣。”(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 林宗 ( 郭太 字)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
诗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1).不听从;不采纳。:“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于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于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虱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3).不为所用。:“举事不成,应敌不用。”(4).不必;无须。 唐
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诗:“主人不用匆匆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1).西方的山。:“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馀晖。”:“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橹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遂饿死于 首阳山 。”后因以“西山饿夫”为 伯夷 、 叔齐 的代称。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无 仲尼 ,则 西山 饿夫与东国之绌臣恶乎闻。”:“友人 刘之遴 启皇太子曰:‘ 之遴 尝闻, 夷 、 叔 、 柳惠 ,不逢 仲尼 一言,则 西山 饿夫、东国黜士,名岂施于后世。’” 明
:“当时举天下无非之者,而 西山 饿夫独非之。”亦省称“ 西山夫 ”。 宋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 彭泽 米,偶似 西山 夫。”(1).一个圆形。 汉
赵晔 :“于是 范蠡 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一圆三方。”卷六五:“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尽只起于乾坤二画。”(2).一丸。 宋
《龙川别志》卷下:“解衣裾出药两圆,曰:‘一圆可补一两气。’”(3).货币单位。通作一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拟四愁诗 傅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