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恶凉粉的做法与配方方

临县美食豆腐炖恶怎么做好吃?_百度知道
临县美食豆腐炖恶怎么做好吃?
提问者采纳
豆腐怎么做好吃?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豆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心创造滤镜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不甘寂寞,在不断的打工过程中也想通过网络,和各界人士交流思想,探讨有关的知识。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恶:豆腐块大小,颜色像凉粉,半透明状,硬度像凉了的年糕。
我按照老家人的介绍,回家试着炒着吃:
把恶切成厚片,西红柿切块备用。炒锅里放入适量的食油,烧热后放入葱段和蒜粒煸香,把恶片放入炒锅中翻炒,依次放入西红柿块、放一点花椒水、盐、鸡精,继续翻炒,待恶变成软滑状即可出锅。
炒好的恶,色之灰白,有如玉一般,吃在嘴里柔韧滑溜,样子像炒凉粉,但吃起来可比凉粉筋道、有味。
总的一个感觉:真好吃!
出于好奇,我上网查找有关小吃:恶的资料。
“恶”不是罪恶的恶,而是一种风味小吃,是山西吕梁地区临县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
“恶”的做法是将土豆蒸熟,去皮,弄碎成土豆泥,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和匀,(也可以加入少许蒸熟的胡萝卜泥或菠菜碎叶)用手把所有食材揉和匀,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呈半透明状(如果加了胡萝卜泥或菜叶碎,在半透明状夹的恶里带着星星点点的红色或绿色,煞是好看)。
“恶”一般是炒着吃,晾凉的“恶”分割成厚块,吃时可以切成条或片,与时令蔬菜如西红柿同炒,也可与尖辣椒、茴子白、胡萝卜、豆芽等搭配着炒。炒好的“恶”口感筋道爽滑,有韧劲,这种风味小吃只有去山西的吕梁地区才可以吃得到。
有一句俗语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淳朴的吕梁人民,因当地平地少,山坡地多,气候较冷,适宜种植土豆,学名马铃薯。而且能贮存很长时间,几乎一年四季都少不了土豆,因而在食用方法上,做成别具一格的食品。
& & 如今,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是城里人调换口味的上好选择。
阅读(27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山西吕梁特色小吃:恶',
blogAbstract:'\n\n昨天回交城山里的老家,四姨送我一块小食品,叫恶,让我回家炒着吃,并说很好吃。&\n\n恶:豆腐块大小,颜色像凉粉,半透明状,硬度像凉了的年糕。\n\n我按照老家人的介绍,回家试着炒着吃:',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3,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不甘寂寞,在不断的打工过程中也想通过网络,和各界人士交流思想,探讨有关的知识。',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山西:吕梁地区临县的最典型特色美食——炒恶
“恶”在汉语词典里是经常表示不好的,凶狠的,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等意思。但是,今天这里的“恶”不是罪恶的恶,而是一种风味小吃,是山西吕梁地区临县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
“恶”的做法是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山西特有的一种制作面食工具)挤压成细条,便于和土豆泥。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也可以加入少许蒸熟的胡萝卜泥,用手把所有食材揉和匀,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呈半透明状,如果加了胡萝卜泥,是半透明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红色,煞是好看。
“恶”一般是炒着吃,晾凉的“恶”切成厚片,之后可以切成块状,也可切成条状,与时令蔬菜如西红柿同炒,也可与尖辣椒、茴子白、胡萝卜、豆芽等搭配着炒。也可以调凉菜,炖山西大烩菜……
【原材料和调味料】:
【恶的原材料】土豆2个、土豆淀粉(马铃薯淀粉)200克、食盐1/4茶匙。
【炒恶的原材料】:制作好的恶、胡萝卜1/2个、莴苣1个。
【炒恶的调味料】:葱段、大蒜、食盐1/2茶匙、自制花椒水1勺、酱油1汤匙、山西老陈醋1汤匙、
&&&&&&&&&&&&&&&&&
自制辣椒油1/2汤匙。
【土豆泥的制作过程】:
1.土豆两个洗净去皮。
2.去皮的土豆切成块状。
3.土豆块放在微波炉适用塔吉锅中。
4.盖好锅盖,把锅放入微波炉,高火加热5分钟至土豆块熟。
5.取出锅,用擀面杖捣压土豆块。
6.捣成土豆泥。
7.为了做好的土豆泥口感更细腻,把土豆泥放在料理机的果浆杯内,放入适量清水。
8.把土豆泥搅打成细细的泥糊状。
【土豆泥淀粉面团的调制过程】:
1.马铃薯淀粉200克放在和面盆里。
2.搅打好的土豆糊倒入淀粉中。
3.加入1/4茶匙食盐。
4.用筷子把所有的食材搅拌均匀,形成面疙瘩。
5.用手把所有的面疙瘩揉合在一起。
6.形成表面光滑的软面团。
【土豆泥淀粉面团的蒸制过程】:
1.准备一个盘子,表面刷一层食用油,和好的面团放在盘子上。
2.用手掌心在面团上拍打。
3.把面团拍成厚薄一致的圆饼。
4.盘子上覆盖一层保鲜膜。
5.锅内放入适量冷清水,支好蒸架,盘子放在蒸架上。
6.盖好锅盖,大火蒸制10分钟。
7.打开锅盖撕掉保鲜膜,用筷子在面团上扎一下,筷子不粘面团,说明面团就蒸熟了。
8.把盘子取出放在一边晾凉。
这样蒸好的食物就叫“恶”,放凉以后成半透明状,弹性非常大。
【恶的炒制过程】:
1.锅里放入适量食用油烧热,放入葱末和蒜末煸香。
2.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菱形块。
3.胡萝卜块放入锅中。
4.莴苣去皮洗净,切成菱形块。
5.莴苣块同样放入锅中,用铲子炒制断生。
6.晾凉的恶先切成条状。
7.再切成菱形块。
8.菱形块的恶放入锅中,用铲子翻炒均匀。
9.烹入1勺自制花椒水。
10.放入1/2茶匙食盐。
11.沿锅边倒入1汤匙酱油。
12.沿锅边倒入1汤匙山西老陈醋。
13.淋入1/2汤匙自制辣椒油。
14.用铲子翻炒均匀即可。
炒好的“恶”口感筋道爽滑,有韧劲,口感像魔芋~
这种风味小吃只有去山西,去山西临县才可以吃得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全部微信分类
当前位置:
舌尖上的临县,我为我的家乡临县代言!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临县大枣,山西省临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临县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由于纬度位置适中,气温高、光照足,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是全国红枣之乡,特别该县曲峪镇开阳村生产的大枣品质高,产量高,享有盛誉。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山西西部,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52″一38°14′19″,东经100°39′40″一111°18′02″。全县国土总面积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3万亩,属山西第二大县。临县属黄士丘陵沟窒区,她势东北高西南低,地貌比例大致是“五山四沟一分平”。中部大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为1933.3平方公里,西部黄河沿岸丘陵基岩裸露区,面积830.37平方公里,湫水河两岸山间河谷区,面积6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适于枣树种植。临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较为温凉湿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降雨较少,且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多年平均大阳总辐射量为140.7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2807小时,日均7.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3%;多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全县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由东北向西南延长,相差3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1]正是枣树发育旺盛的时期,因而红枣生产往往有“十年九收”。生产情况  近年来,临县确立了红枣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认真落实土地、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全县枣林面积达到63万亩,挂果35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成为全国红枣之乡。  临县红枣栽培可以上溯到西汉年间,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临县就有人栽培枣树,“索达干枣园子一带,枣居多数,而开阳较为驰名”。多少年来,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种植经验,近年来,加大了红枣的高科技管理力度,在红枣的综合管理、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广大枣农普遍掌握了扩穴施肥、炮震松土、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优、防雹增雨等综合丰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红枣的产量和品质。[2]地理标志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山西省临县曲峪镇绿色开阳红枣专业合作社申请对“临县开阳大枣”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日准予登记。[3]  保护范围    临县曲峪镇、丛罗峪镇、碛口镇的索达干、高家塔、马家塔、马家圪垛、上咀头、黑水沟、马家洼、马家庄,共3个镇6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00″~111°44′00″,北纬37°40′00″~37°46′00″。[3]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AGI。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  临县碗脱则是临县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脱为清光绪初年,临县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临县时,食用了董宣的碗脱,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从此碗脱被封为御膳,于是碗脱名声大震... 临县大烩菜简称烩菜或大烩菜,是临县乃至吕梁地区的一道著名菜系,由于临县靠近陕北,跟榆林大烩菜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地域跟风俗不同,临县大烩菜的味道跟做法有所区别。虽然此菜源与内蒙,但是随着在临县的落地生根加进去了许多临县独特的风味,其主要有粉条、瘦肉、土豆、蔬菜等组成,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  烩菜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是脚人、揽工汉、小商小贩们最喜欢的饭菜。所谓大烩菜,其实就是土豆块、豆腐块、烧肉疙瘩、圆粉条子,外加青菜少许,连汤带汁,满满一大盘,即充饥又解馋,耐饱耐渴,稀里呼噜,一顿狼吞虎咽,最适合吕梁当地的粗喉咙大肚皮,人人觉的值得、划算。  而今烩菜经过烹饪大师的多年发展,已成为吕梁的一道名菜。它选本地的土猪肉、土鸡肉、山羊肉配以有名的麻裕豆腐、临县粉条、土豆和十多种配料、辅以新鲜蔬菜,做成不同口味、各有特色的大烩菜。他们颜色红褐诱人,配菜协和,猪肉喷香,洋芋稣绵,粉条滑爽,是佐饭的上佳美味。名闻山西。该菜现在也发展到了离石、太原等地,深受欢迎。  分荤、素两种,素烩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芦、豆角、土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等为原料,肉烩菜加羊肉或猪肉。做法是先将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放入盐、大葱、大蒜、香菜、大料(猪肉烩菜)、花椒(羊肉烩菜)等佐料,再将上述原料翻炒后加水炖熟为止。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味道非常可口,当地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其好吃:香塌脑瓜盖哩!临县豆腐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软而不脆等特点誉满晋西。  临县豆腐是山西第一家有正规工艺标准的豆腐。经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批准,《临县卤水豆腐标准》成为我省首个豆腐工艺标准。在临县,最正宗的豆腐是麻峪豆腐。麻峪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豆腐村,村里一多半的人家都是做豆腐的。临县县城人吃豆腐只认麻峪豆腐,在离石、太原等地,提起麻峪豆腐也是赫赫有名。  临县豆腐一直有“马尾提豆腐”、“秤钩钩豆腐”的美称。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也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的作用。还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恶”在汉语词典里是经常表示不好的,凶狠的,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等意思。但是,今天这里的“恶”不是罪恶的恶,而是一种风味小吃,是临县最具典型特色的美食。“恶”的做法是将土豆蒸熟,去皮,用河捞床子(山西特有的一种制作面食工具)挤压成细条,便于和土豆泥。再往里加入土豆淀粉,也可以加入少许蒸熟的胡萝卜泥,用手把所有食材揉和匀,擀成厚饼状,上锅蒸熟,晾凉后,呈半透明状,如果加了胡萝卜泥,是半透明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红色,煞是好看。 “恶”一般是炒着吃,晾凉的“恶”切成厚片,之后可以切成块状,也可切成条状,与时令蔬菜如西红柿同炒,也可与尖辣椒、茴子白、胡萝卜、豆芽等搭配着炒。也可以调凉菜,炖山西大烩菜……炒好的“恶”口感筋道爽滑,有韧劲,口感像魔芋~这种风味小吃只有去山西,去临县才可以吃得到。炒擦擦在山西的吕梁一带很盛行,是临县及周边地区很普遍的吃食,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山西其他地方也有,名字不一样,叫炒不烂子!都是一样的吃食和做法。何谓“擦擦”?其实是一种经过加工的食物的半成品,用擦板擦出来的,外观大约1公分长,办公分宽的小长片片。蒸熟后,可以拌食,可以炒食。什么东西做的?土豆!当地叫“山药蛋”,黄土高原的盛产!这是长期以来老百姓为了打发“剩余”物资的发明创造!应该也算是粗粮细做了,把个土豆做成居家常吃的主食,是因为当地缺少米、面,又因土豆盛产而想出的办法。土豆的衍生物还包括“粉条”,吕梁的土豆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粉条。以土豆为原料的地方美食还有“炝山药”、“炒恶”、“合楞则”,估计博友们都没听说过吧,以后都会介绍。将土豆洗净,削皮。用擦板擦成短、宽、薄的小片,这一部很重要,“擦擦”的关键就是“擦”,擦板一定选用孔大的,这边好像有专门做擦擦的擦板。将白面撒在擦擦上,加盐、葱花调味,拌匀。面少了,蒸的时候土豆片粘连,面多了过于厚重影响口感,这种“适量”摸索一、两次就能掌握好。蒸锅上汽,铺屉布,将和好面的擦擦平铺,大火蒸制十分钟,至土豆熟。成功的样子是用筷子一打就能散开,一个个的独立的擦擦。炒勺上油,吕梁当地人用胡麻油,最正宗。将配菜炒熟,可用豆芽、油菜、黄瓜……估计是菜就都能配,蒸熟的擦擦入锅,翻炒均匀,调味出锅即成。口味上肉炒,蛋炒,海鲜炒随便,我都改良过。炒擦擦,土豆本身没有特殊味道,关键是制作方法新鲜,除了山西本地人,很少有吃的出来是什么做的。土豆的品质是关键,面土豆好熟,脆土豆口感好,各有利弊。一盘擦擦上桌,一定是话题焦点。“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钟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钟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临县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麦面饿断腰。”说的是人们吃了莜面,可以走四十里的路程,而吃了荞麦面只能走二十里路程。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特别钟爱,奉为至宝。
本网站文章均来自网络
搜索结果,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认同其观点和立场,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与公众号原作者联系,亦切勿轻易相信文章内容。如有侵犯权益,或者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络我们做技术屏蔽! 邮箱: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最后一篇
关注排行榜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油的做法与配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