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简介”事变人们有什么苦难生活历史话题

李传玺:“一二八”事变时期的鲁迅
南方报业网
[导读]在鲁迅日记甚或文章中,除了那封给许寿裳信中的那句话,竟找不到半点有关日军这场侵略战争的语句,这不能不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鲁迅先生,竟然有心情“邀妓”。鲁迅与内山完造合影。资料图片相关专题:作者系学者,著有《寂寞书边》,参与编校《胡适全集》等
原先为了独尊鲁迅,我们对他进行了选择性遗忘,即如他在“一二八事变”这个历史阶段的经历,编鲁迅全集的人肯定知道,但至今没有人说这一段,因为说出来会与“神化”产生冲突。如今,虽然我们说要把鲁迅从神坛上请下来,但不从原典上去读他,我们的视角与思路便没有从这个前理解上收回来。“一二八”事变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不断在汉口、青岛、南京、福州、上海等地寻衅滋事挑起事端。日下午四时,天崎等五名日本僧人在上海引翔港一带,手敲钟鼓铙钹,行至毗邻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棉纺织厂附近,向围观群众投石,三友工人上前劝阻,引起冲突,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为工厂纠察队所为,20日,策动60名日本浪人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回到租界后又砍死砍伤三名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为扩大事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21日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了四项无理的强硬要求:1 .上海市长对该事件进行公开道歉;2.逮捕和处罚作案者;3.对被害者进行经济赔偿;4 .取缔和解散上海以抗日救国会为首的一切反日组织和团体。遭到拒绝后,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开始发动进攻,“一二八”事变爆发。进攻日军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的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日本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各界人民踊跃捐款捐物,组织反日救国会,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等,积极支援前线。躲进小楼成一统此时鲁迅住在拉摩斯公寓。它是英国人拉摩斯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四层公寓楼,1930年春,鲁迅为躲避国民政府的通缉,经内山完造介绍,以内山名义租下了此楼的304室,面积83平米,5月12日迁入。它距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不远,为此鲁迅曾目睹了事变发生那晚日本海军陆战队出动的情景。据许广平先生回忆:“在1932年‘一二八’上海战事发生的时候,我们住在北四川路底的公寓里,正是面对着当时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当28日晚鲁迅正在写作的时候,书桌正对着司令部,突然电灯全行熄灭,只有司令部的大院子里人头拥挤,似有什么布置的要发生事故的样子。我们正疑惑间,忽然从院子里纷纷出来了许多机车队向南而去,似含枚疾走的急促紧张。未几就隐隐听到枪声由疏而密,我们跑到晒台上则见红色火箭穿梭般在头顶掠过,才知道子弹无情,战事已迫在眉睫。”根据鲁迅日记,当天他曾和许广平去了趟医院,“下午颇纷扰”,这应该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准备战争。战争爆发后,危险很快波及到了鲁迅一家。一家人从楼上退到楼下后,就看到了这样的场面,“就在临街的大厅里,平日鲁迅写作兼睡卧的所在,就在书桌旁边,一颗子弹已洞穿而入,这时危险达于极点”(许广平)。第二天,“晴。遇战事,终日在枪炮声中。夜雾。”(鲁迅日记)一家人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一天两夜。没想到,30日一大早又遭到了日本兵蛮横的搜查,“天才微明,大队日军,已嘭嘭敲门甚急,开门以后,始知是在检查,被检查的我们,除了鲁迅一个是老年男子以外,其余都是妇孺,当即离去了”(许广平)。为什么要搜查鲁迅一家,“跟着内山书店的日本店员也来传达内山先生的意思,据说是夜里这公寓有人向日本司令部放枪。这里只住有我们一家中国人,其他都是外国人,而每层楼梯都有窗户,就难免从这些窗户再有人来向外放枪。那时我们的嫌疑无法免除误会,不如全行搬到他书店去暂住一下。”(许广平)来得似乎真的很及时,邀请得似乎真的很巧。在这个“微妙”时刻,面对这位日本好友的邀请,鲁迅同意了。“晴。下午全寓中人俱迁避内山书店,只携衣被数事”(鲁迅日记),“在这样形势之下,30日下午,我们仅仅带得简单的衣服和几条棉被,就和周建人家小连同我们的共十口人挤在书店的一间楼面上,女士、小孩和大人一起过着大被同眠的生活。窗户是用厚棉被遮住的,在暗黑的时日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星期,到2月6日旧历元旦才得迁避到三马路去。”(许广平)原来鲁迅一家在内山书店是这个“待遇”,原来鲁迅先生在这个“待遇”下是那么平静。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内山书店的位置,这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忽略的一个问题,上海多伦路,呈L状,东端与南端出口均与北四川路相接。快到南端出口时,路西首先抢人眼球的是一座中国庙宇式的基督教堂鸿德堂,北边紧挨着它的———就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大名鼎鼎的“内山书店”。而它正对面的一路之隔就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战争爆发后,当时基督教堂的蒋姓牧师及布道蔡某一家,为接待乡下来的教友没有离开,竟惨遭日本杀害,仅蒋牧师的小女儿因在友人家而幸免———现在这个样子,当然也可理解内山一家是为鲁迅一家安全起见,也可理解鲁迅一家是为避免牵连内山的好心而显得那么平静。鲁迅自此到3月19日才恢复记日记。19日那天日记的最后一句是“夜补写1月30日至今日日记”,可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日记,躲在小楼上的那几天,鲁迅就用了两个字“失记”。以鲁迅的记忆,怎么会失记呢,何况那几日对中日关系是那么关键,难道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难道黑暗中大人小孩一点异样都没有,难道黑暗中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被黑暗遮掩了?可许广平看见了,后来也如实写下了:“这里我们看到内山书店中人忙乱不堪;日本店员加入了在乡军人团做警卫工作,店内不断烧饭制成饭团供应门外守卫的军人进食。我们则呆蹲在楼上度日如年。而耳边的枪炮声,街头沙袋的守卫踱步声,以及随时有巷战可能的,紧张的,默默无言的,然而又互相领会其情的,却又不便深问的情绪杂然纠缠在一起的难以名状的味道,却真是不好过极了。”在这种情况下,躲避、恐惧是人之自然反应,能够理解也应给予理解,但面对内山书店一干人对战争的态度与支持,鲁迅怎么能那么“平静”?用“失记”二字只能说明,鲁迅对自己所目睹的一切采取的是有意回避,抑或出于无奈的心情?否则的话,那就是鲁迅真的平静了,或者说是太平静了。自由出行与活动当年就曾有人指责内山是一名日本间谍,虽然书店位置和上述表现不能决定或者说明一切,但这些不能不让人起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原英、美等国的企事业被日军接管,内山完造奉命接管南京路160号的中美图书公司,如果与侵华高层没有良好关系恐怕不可能得到职位与惠顾。许广平先生后来的《鲁迅回忆录》说得倒也实在:“鲁迅在中国反对反动统治,反对蒋介石政府的残暴统治,日本军国主义者从旁看来,可以看作与已无关,甚或在侵略中国的旗帜下,他也可以利用中国人的反对蒋介石而取而代之,这时没有什么矛盾,内山先生的支持鲁迅活动,在这一意义之下,可以获得日本政府的谅解的”;“内山既是商人,虽身在中国,其一切行动态度还是听命于日本当局,否则以‘非国民’三字来加罪于他,这一点鲁迅亦深懂得的”。可能真的如此这般地呆在小黑楼上太感屈辱了,再加春节来了,鲁迅及周建人两家加上女工一共十人在一个星期过后,也就是2月6日(春节)那天搬走了。但仍然是住在内山书店里,只不过由总店搬到了四川路福州路附近的中央支店。直到3月13日因周海婴出疹子才移入福建路南京路附近的大江南饭店。在这里,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昙。下午全寓中人俱迁避英租界内山书店支店,十人一室,席地而卧”(鲁迅2月6日日记)。到3月13日,下了三场大雨雪,这种情况下,日子自然不好过,鲁迅在日记中不由得感叹:“大冷。”应该说周海婴的疹子就是在这样封闭恶劣的小环境中焐出来的。虽然如此,毕竟摆脱了前期险恶环境,天晴的白天,也能够相对自由地出行与活动了。鲁迅这段时间曾同郁达夫、王映霞夫妇往还,郁达夫夫妇曾来拜访并赠干鱼、风鸡和腊鸭等;写信给在司法界任职的陶书臣,保释因借住许家的陶思瑾(陶元庆妹妹)和刘梦莹之间人命案受牵连的许钦文,3月19日许钦文交保释放;回信答复母亲等人对其两家安全状况的询问。特别是许寿裳,曾电在沪的陈子英探询鲁迅的安危,陈子英一时找不到鲁迅,只好登报找寻。鲁迅看到后,2月21日下午和周建人一起看望陈子英,并给许寿裳回信,“此次事变,殊出意料之外,以致突陷火线中,血刃塞途,飞丸入室,真有命在旦夕之概。于2月6日,始得由内山君设法,携妇孺走入英租界,书物虽一无取携,而大小幸无恙,可以告慰也”。鲁迅的信写出了他对这场日本人制造的事变的意外,印证了居所曾遭枪弹洞穿,但也有所“取舍”,没有写明中间整整一个星期在内山书店的躲避以及所看见的一切,这个没写明也与日记所记作了印证。买书与“邀妓”此时的鲁迅先生,应该属于晚年,此时的鲁迅先生,已经成为左翼文化的旗手,此时的社会,正是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可就是这个时刻的鲁迅先生,竟然有心情“邀妓”。千万别吓着,千万别说我胡说。这就是事实。它是鲁迅先生自己记下的。可能因为走时匆忙,钱财不及带出,经济比较窘迫,鲁迅先生这段时间八次前往北新书局,三次讨了400元版税。有了钱之后,鲁迅先生开始大买珍本书、拓片和古玩等,买的书有陈老莲绘《博古酒牌》、《樊谏议集七家注集》、《王子安集注》、《温飞卿集签注》、《商周金文拾遗》、《九州释名》、《矢彝考释质疑》、《四洪年谱》、陈森《梅花梦》、《古籀余论》各一部共十五本;《阮嗣宗集》三部四本,即汪士贤本、程荣本和汉文渊翻汪本;《安阳发掘报告》二本。共花钱24 .7元。买的拓片有《绵州造像记》六种六片,《唐小虎造像》一枚,共7元。买的古玩有《鄱阳王刻石》一枚,《天监井阑题字》一枚,《湘中诗》一枚,共2 .8元。三种共计34.5元。可能也是新年前后,再加在内山书店憋屈坏了,有了钱之后,鲁迅开始带领家人出外至酒店加餐。2月15日夜,鲁迅“偕三弟、蕴如及广平往同宝泰饮酒”。第二天晚上,鲁迅不仅带着前一天的几人,而且把两大家男女老小及女工全带到同宝泰“饮酒”,自己竟然喝多了,“颇醉”。也就在这次“颇醉”之后,鲁迅邀妓了。“复往青莲阁饮茗,邀一妓略来坐,与以一元”。鲁迅日记中这句话与上句“颇醉”之间是句号,因此此次“邀妓”可能仅是鲁迅一人去了,如果把一大家尤其是夫人带去了,邀妓不仅于小孩不宜,恐怕也与夫人有碍。这次去,“颇醉”想解口渴恐怕是最好的由头与掩饰。可能是略坐,所以才与一元,上面所记买书等,最便宜是七角,正常的都是一元以上。大概正因这两天喝酒,鲁迅接下来两天一直胃疼,不得不服用B ism ag,酒店也是一直到3月14日才再去加餐请客。此时的租界外正是炮火连天,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说是“血刃塞途”,十九路军正在奋力拼搏,上海市民正在积极支援抗战,单就文化来说,日军第二天就炸毁了商务印书馆,其所属的东亚最大的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化为灰烬。可在鲁迅日记甚或文章中,除了那封给许寿裳信中的那句话,竟找不到半点有关日军这场侵略战争的语句,这不能不说是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我们不能让鲁迅这个老人在这个时刻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去投身抗战,但须知鲁迅给我们留下的最经典印象是,“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民族英雄”,这里反差也太巨大了。我仍然尊敬鲁迅先生,但我反对对他进行神化。原先为了“独尊”他,我们对他进行了选择性遗忘,即如这个阶段,编鲁迅全集的人肯定知道,但至今没有人说这一段,因为说出来会与“神化”产生冲突。如今,虽然我们说要把鲁迅从神坛上请下来,但不从原典上去读他,我们的视角与思路便没有从这个前理解上收回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
被浏览234次
采纳率:42%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日下午四时,天崎启升等五名日本僧人 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外被殴打,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为工厂纠察队所为,1月20日,50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回到租界后又砍死砍伤三名工部局华人巡捕。当天,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塘沽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虬江路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1月24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的十九路军,由蒋光鼐及蔡廷锴指挥,京沪卫戍司令为陈铭枢。陈铭枢及十九路军主张应付日军挑衅,但国民政府会议后则主张忍让,并于1月23日由军政部长何应钦下令十九路军五日内从上海换防。
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区的越界筑路,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虬江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
轰炸后的上海商务印书馆
1月29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闸北多处燃烧。但日本陆战队夺占北站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1月31日,日本援军抵达上海,有巡洋舰4艘、驱逐舰4艘、航空母舰2艘及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
2月1日,日本军舰从长江上炮轰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往洛阳,表示决不屈服(年底才迁回南京)。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吴淞,均被击退。2月13日,日军劲旅久留米混成旅团千余人,在蕴藻浜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永安纱厂门前被中国重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之后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任,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担任;数度增兵后日方最后投入兵力超过三个师团七万人;并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
第五军官兵战前宣誓
中国方面,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张治中指挥,于2月16日加入上海作战;之后蒋再调正在江西围剿共军的第十八军陈诚部入浙。中国军队在国民支持下,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
两国参战军队: 日军7万人: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旅团、第九、第十一、第十四师团;
中国军队5万人:十九路军;第五军(张治中)。
据统计,事件中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5年后八一三淞沪会战,闸北华界几乎全部被毁)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
在两国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前,日人在4月29日于虹口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天长节及日军胜利。韩国人反日志士尹奉吉混入人群中,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白川义则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被炸断一腿,植田谦吉中将师团长被炸瞎一目。尹奉吉后来被捕,在日本被处死。&参考资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知识点梳理
中国的是指从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日,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主要特征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其主要特征有5条:1、全国共同抗战。2、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开始第二次合作。3、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空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彻底结束。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是在中国的”,相似的试题还有:
蒋介石在下列哪件事件后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表述中有五处错误,清更正。1932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7年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七年抗战中,中国人民英勇斗争,浴血奋战。1938年春,朱德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都是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最沉重的打击。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日军蓄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日夜,侵华日军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突然炮轰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多万人。——本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在谈到历史问题时,温家宝指出,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史,也有过五十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害,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摘自《新华网》(1)材料一反映了日军侵华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了解日军侵华历史,就是为了让人们记恨日本。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并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事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上海事变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上海事变分为第一次上海事变和第二次上海事变。第一次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第二次上海事变亦称“”,是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在上海制造的事变。日,驻上海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日军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第一次1932年亦&&&&称“八一三事变”
日本称为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国人称“”。在1932年中国上海发生,是中日两国于1931年后的军事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掩护炮制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策划,于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五人向马中国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十九路军战士死守闸北。田中操纵流氓汉奸乘机将两名日僧殴至重伤,日方传出其中一人死于医院。随即以此为借口,指使日侨青年同志会一伙暴徒于19日深夜焚烧,砍死砍伤三名中国警员。20日,又煽动千余日侨集会游行,强烈要求日本总领事和出面干涉。21日,日本总领事村井苍松向上海市长提出道歉、惩凶、赔偿、解散抗日团体四项无理要求。22日,日本驻上海第1遣外舰队司令发表恫吓性声明,以保护侨民为由加紧备战,并从日本国内向上海调兵。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国民党政府为集中兵力在江西“剿共”,对日继续执行。急电第19路军忍辱求全,令上海市长于28日13时45分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暂时下野的委托国民党元老说服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日方接到吴铁城答复表示“满意”,却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不待答复便于当晚突袭闸北。后,中国民间的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日下午四时,天崎启升等五名日本僧人在毗邻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的外被殴打,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日方指为工厂纠察队所为,1月20日,50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回到后又砍死砍伤三名华人巡捕。当天,1200名日本侨民在文监师路()日本居留民团集会,并沿北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途中走到靠近时,开始骚乱,袭击华人商店。
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增兵。当时负责防卫上海的中国军队是粤军的,由及指挥,京沪卫戍司令为。陈铭枢及十九路军主张应付日军挑衅,但会议后则主张忍让,并于日由下令十九路军五日内从上海换防。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2300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北(北区的,已多次划为日军防区)西侧的每一条支路:靶子路、、横浜路等等,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中国驻军十九路军的坚决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
日凌晨,日机从停泊在上的“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闸北华界,584号及(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闸北多处燃烧。但日本陆战队夺占北站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日,日本援军抵达上海,有巡洋舰4艘、驱逐舰4艘、航空母舰2艘及7000余人。
日,日本军舰从长江上炮轰首都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迁往洛阳,表示决不屈服(年底才迁回南京)。
2月初,1万多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日,日军劲旅混成旅团千余人,在曹家桥偷渡成功后,在纱厂门前被中国重兵包围,又有60名敢死队员实施自杀攻击,1600日军全军覆没。日军遭受重创,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遂破产。
之后战事扩大,日军四易主帅,指挥官由海军少将改由海军中将任,最后以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担任;数度增兵后日方最后投入兵力超过三个七万人;并兼以海空军、战车助战。
中国方面,蒋介石于事变发生后复出主理军事,以中央军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及税警团、教导团为第五军,由指挥,于日加入上海作战;之后蒋再调正在江西围剿共军的部入浙。中国军队在国民支持下,在江湾一带抵抗日军进攻至3月2日,由于日军在浏河登陆,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全面从前线后撤。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后宣布停战。
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国调停之下签署《》。日军返回战前防区(北区、东区及其地带),中国军队暂留现驻地(上的至长江边的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两国参战军队:
日军7万人:第三舰队、混成第二十四、第九、第十一、;
中国军队5万人:十九路军;第五军()。
据统计,事件中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5年后八一三淞沪会战,闸北华界几乎全部被毁)()、复旦大学(江湾)、等均遭轰炸。虹口爆炸
在两国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前,日人在4月29日于公园举行阅兵,庆祝日本天皇长寿的及日军胜利。朝鲜人志士混入人群中,向主宾席投掷炸弹,结果被炸死,日本驻华公使被炸断一腿,中将被炸瞎一目。尹奉吉后来被捕,在日本被处死。日本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在上海制造的事变,也称第二次上海事变。国人称“”,也称
日,驻上海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8月13日, 日军便以和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日~11月12日)
,是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9日,驻沪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预设阵地为依托,向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任总司令,守备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任司令长官,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日,中国军队再次向、杨树浦方面之敌反击。第87师攻占日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多次反扑。第88师在、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反复争夺。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以从西安到达的所属第36师加入战斗,与第88师、第87师一起,经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全纵深,攻入。日军凭借坚固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36师第215团第2营300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展开,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路口,遭到火力袭击,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军队亦与日本航空队展开激战,并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47架,炸伤日巡洋舰1艘,中国空军队员、等壮烈牺牲。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3、第11师先后由日本出发,至22日到达上海以东120公里的海域,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第3战区鉴于敌登陆威胁增大,遂以第9集团军专负上海市区之作战,以新编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负责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日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第11师在优势火力掩护下,于川沙河口、、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15集团军先后进至上海,向登陆之敌发起反击。炮台,第98师一部与敌反复白刃搏斗,多数牺牲。日,日军集中30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583团第3营500名官兵,在营长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奋战2昼夜,多数壮烈牺牲。
9月上旬,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3战区司令长官,任副司令长官。以的第15集团军为左翼作战军,以的第9集团军为中央作战军,以的第8集团军为作战军。日,再次调整部署,任中央作战军总司令兼第9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任左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19集团军(薛岳为总司令)和第15集团军(为总司令);张发奎任右翼作战军总司令,下辖第8集团军(张发奎兼总司令)和第10集团军(为总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第101、第9、第13师等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之作战。至此,日军总兵力达20万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至11月初仍未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却付出了重大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陆,对淞沪实施迂回包围。中国右翼军部分沿海守备部队已抽调支援市区作战,猝不及防,阵地相继失守,战局急转直下。日军第10集团军于11月6日占领金山,力图与上海派遣军达成合围。蒋介石被迫于11月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于11月9日占淞江、11月12日占上海。至此,战役结束。
从日开始,至11月12日结束,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10个师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余艘、飞机500余架、坦克300余辆;中国投入70余个师的兵力,动用舰艇40艘、飞机250架。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拚搏,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
淞沪会战期间,上海人民以各种方式积极参加抗战,支援前线。各界群众都组织了救亡协会。文艺界救亡协会、学生界救亡协会、上海市纱厂工友救亡协会等团体,都开展了宣传、募捐、演出、慰劳等活动。全国各界民众积极支援上海抗战。湖南学生战地服务团和福建省民众组织的慰问团,都到前线进行慰劳。海外华侨踊跃捐献,支援祖国抗战,到10月16日,捐款已达330余万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敌后,也从战略上配合了。
因此,,是中国全民族的抗战。国内影响
以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叶挺、为正副军长。九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在实行武装抵抗的同时,不断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径,试图通过处交途径寻求和平结束战争。从1937年7月至1938年1月,国民政府先后试图求助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但由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也由于英美等国远东政策的软弱无能,国民政府的这一努力遭到了失败。从9月起,又将其外交努力的重点转移到了争取国联和《》会议制裁日本的侵略,中国代表团在国联揭露了日本的战争罪行,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但在英国的操纵下,国联大会通过的决议没有任何具体援华的措施,也完全不提制裁日本。同时,《九国公约》会议也最终成为英美对日推行的一次会议,它们对日本采取姑息政策,互相推诿,不同意建立共同阵线来制止日本的侵华,这使国民政府求助于国际组织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最后,从1937年10月起,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和驻日大使狄克逊在中日两国政府之间为“实现和平”进行了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然而当日日本政府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之后,南京政府宣布中日断交,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德国调停也以毫无结果而告终了。至此,抗战初期中国政府的外交战便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号。
外交战的不利丝毫没有影响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在他们看来,政府的决策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立场和感情。当“八一三”的自卫枪声传到德国时,《人道报》说:“许多年来我们英勇的中国同志所不倦地呼吁民族精神,统一精神,在这迷途的侵略者之前,突然像一道现代的新万里长城似的耸立了起来。”《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在英国,牛津、等18所大学的90名教授联合致电中国教育部长,对“日本军队轰炸上海、摧毁学校,吾等闻讯为之发指:吾将敦促本国政府,协力制止日军侵华行动”。英国工会也发表声明,对中国抗战深表同情。10 月15 日,英国蓝博士主持召开“反对日本在华暴行”的万人市民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前主席爵士等英国著名人士,英国前任也送来书面发言表示支持。会议开始前日本东京教会曾来电要求大主教不要举办此会,但遭到严辞拒绝。大主教在大会上说道:“这个会的目的,在于反对杀戮和残害非战斗人员,这是今天中国惨痛战争中的一个特点,也使文明世界为之震惊。我们不能沉默,沉默就是容忍日军的暴行!”
美国民众也对上海人民深表同情。美国传教士琼斯博士在给日本国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认为贵国民众在贵国领袖领导下已误入歧途。中国拒绝贵国侵犯它的主权,各国赞赏中国的立场。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侵略行径的仇恨如火山爆发,这种愤慨情绪将旷日持久,而使贵国蒙害匪浅。”美国著名教育家、著名科学家也和英国著名哲学家、法国著名联合发表宣言,吁请各国人民自动组织抵制日货运动,勿与日本合作,“直至日本军队完全退出中国,并放弃侵略政策为止”。此外,德国驻沪总领事和在沪德国商会、印度、朝鲜民族革命党等国也纷纷声明表示支持中国的。
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淞沪抗战也给予了热诚的支持,这主要表现在日中苏签署了《》,这表明中苏两国在反对日本侵略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对于日军的嚣张气焰不失为一沉重打击。另外,苏联还派出空军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战,并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随着抗战的继续,这种友谊的意义就显得更意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二八事变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