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进行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有什么意义

2015届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含2014年新题、有解析)&&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估检测(三)第三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南京、盐城三模)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2.(2013?苏州模拟)《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3.(2014?邯郸模拟)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庚子西狩丛谈》序言上写道:“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A.描绘了古代史上某位皇后出宫打猎的情形B.分析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带来的打击和混乱C.叙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胡作非为的历史D.记录了八国联军侵华中太后皇帝出逃的过程5.(2014?盐城高三期中)据统计,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6.(2014?惠州调研)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B.掀起义和团运动C.主张“中体西用”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2014?皖南八校联考)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8.(2014?惠州调研)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表现的是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9.(2013?苏北四市一模)下图反映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10.(2013?通、泰、扬、连、淮三模)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11.(2014?石家庄模拟)以下为近代某人日记的部分内容:“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晚课后,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公以为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以下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日记的主人很可能为国民党人B.日记记载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内容绝对虚构,主要出于对敌宣传的需要D.日记内容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失败12.毛泽东发给地方指战员的电文原稿,电文的第一句话是:“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要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队正在此区作战,望令他们充分注意保护工业。”该电报写于 ( )A.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B.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C.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D.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4?扬州高三期中)百年后,超越革命和改良的固有立场再次审视辛亥革命中的国会、宪法和政体变化,有助于将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清末民初国旗变化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节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逆行为时……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材料四 宋教仁案是袁世凯用暗杀这样卑鄙的手段消灭政敌的事件……上海地方检察厅正在依法办理,勇敢地传唤国务总理赵秉钧……孙文及其国民党反而抛弃法治,错误地选择非法的军事手段去对待违法的罪行。……上海总商会通电说得好:“窃谓宋案审判于法庭,自有法律为范围,岂尚血气为胜负。商人在商言商,不知附和,若有所破坏而无建设,乱靡有定,胡所底止。”……“二次革命”给袁世凯摧毁国民党和国会找到了借口。……历史明确记下:不是国会贻误了中国,而是撇开国会和法治带来灾难性后果。――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请回答:(1)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尺寸之间蕴含深意。结合同盟会的誓词对比清末民初国旗,可以看出五色旗的设计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4分)(2)据材料二,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6分)(3)革命不易,建国更难。根据材料三,为了建立、捍卫民主共和制度,临时参议院作了哪些规划?(6分)(4)归纳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14.(2014?湖北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作了怎样的准备?(14分)(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12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A是传统评价,不符合费正清的评价。B、C明显不符合作者的观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表明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2.【解析】选C。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主要是因为《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获得土地的现实愿望和要求。A、B表述错误,D是《资政新篇》未能在当时中国实施的次要原因,不符合题干设问。【加固训练】(2013?黔东南州二模)《兴中会革命史要》中记载:“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解析】选A。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接指向清政府,要求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由此可知孙中山谈革命,崇拜洪秀全的原因就在于此,故选A。3.【解析】选C。根据材料“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可知,此时列强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了以资本输出为主,选择C,《马关条约》是一个分界线,此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4.【解析】选D。题干中“国家以乱民肇衅”是说义和团运动引发了列强侵华;“外国连衡而入京师”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攻入北京,符合题干信息的只有D。【名师指津】《辛丑条约》内容体现的特点(1)赔款数额大,赔款附加条件重,以盐税和关税作为抵押。(2)增加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条款,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势力进入清政府的统治心脏――北京地区。(4)总体体现出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解析】选B。从材料“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恰好成为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民变”说明非民族矛盾,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材料无法表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排除D。6.【解析】选D。关键信息: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从时间上看,A、B、C、D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但《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仅是学习器物,不符合题意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故排除A、B、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符合题干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正确。【加固训练】(2013?河南十校模拟)1911年底,英国《泰晤士报》发文称:“即素轻侮中国之法国巴黎朝报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这表明 ( )A.列强欲抛弃清政府以寻找新代理人B.西方国家对辛亥革命持严守中立态度C.列强在外交上倾向于支持辛亥革命D.西方社会舆论对辛亥革命持同情态度【解析】选D。结合题干时间“1911年底”可知《泰晤士报》发文评价的事件是辛亥革命,由题干信息“亦力言北京政府为世界所恶,而以民军为能尽其国民之天职”可知,西方社会舆论对辛亥革命持同情态度,故选D。A、B、C的说法都不符合题干主旨。7.【解析】选D。抓住题干要求“新”的主要表现以及“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移风易俗、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不能体现“新”,A、B不正确。弘扬科学和民主属于新文化运动,没能挽救中国,C不正确,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能挽救中国,故D正确。【名师指津】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其巨大的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到了领导作用。(2)五四运动唤醒了广大人民,团结和准备了革命力量,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更多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者,并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8.【解析】选C。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右倾”的含义。关键信息: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A是认识高于实际,不符合题意;B、D是正确的探索,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符合认识落后于实际的特征,C正确。【加固训练】(2013?重庆模拟)“目前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工会、学生会日在压迫摧残中……外人之借端要挟,并要拿回华盛顿会议所赏的利益……可以证明本党一年以来号召的‘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之国民革命运动,不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述材料选自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次会议作出的决议之一是 ( )A.开展农村土地革命B.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C.组织抗日救亡运动D.党的工作重心应转移至城市【解析】选B。结合宣言中提出的号召及国民革命运动的目标、特点,可知这次会议作出的决议之一是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9.【解析】选C。从图片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始,注意题干要求“最大成果”,A不是最大成果,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才是最大成果,故选C。B是八七会议内容,D是遵义会议后。10.【解析】选C。据题干中“1940年”可以排除A;据“加强敌后游击战”可以排除B,同时共产党也是敌后抗战,所以选C;D说法错误,两党抗战路线始终是不同的。【名师指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解析】选C。由材料中“为共匪煽动叛变”可以判断A正确;由材料中“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可以判断B正确;由材料中“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可以判断D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2.【解析】选D。从材料中“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要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队正在此区作战”,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平津战役,故选D。13.【解析】第(1)题抓住题干提示“结合同盟会的誓词”,从民族、民权两方面概括政治理念。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信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然后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史实得出原因。第二问根据材料信息“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分析其价值。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依次概括出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撇开国会和法治带来灾难性后果”提炼概括作者观点,然后表明态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理念:反对帝制,主张共和;反对狭隘民族主义,主张民族团结。(4分)(2)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3分)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3分)(3)规划: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制约平衡、责任内阁制。(写出任意两点给6分)(4)观点:抛弃国会和法治,诉诸武力,给国家带来灾难。(2分)第一种观点:同意,民主制度的建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基于传统,学会妥协,尊重法制,经历缓慢渐进的历程;一味革命造成社会动荡,违背民意和历史潮流。(8分)第二种观点:反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欠缺议会政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基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必须采用革命斗争的形式。(8分)第三种观点:综合上述两方面辩证分析,表述合理即可得分。(8分)14.【解析】第(1)题,回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回答“沉沦”;从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联系此时民族资产阶级等先进中国人的斗争等知识回答“准备”。第(2)题,联系五四运动以来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及意义回答。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6分)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作了必要准备。(8分)(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12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本站声明:书利华教育网资料为本站收集、购买整理或网友上传,不能保证版权问题,如有侵犯,请发邮件联系无条件删除,谢谢。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
联系: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 侯剑东
欢迎合作与交流!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下载积分:1672
内容提示: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5|
上传日期: 22:25: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官方公共微信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战争以后,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注意了解国际形势,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粉碎了他孟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总结失败教训,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探索和奋起直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第一,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第二,教育了中国人民,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研究外国历史地理.甲午战争以后
曹北枳 &6-19 17:54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2011届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1届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第二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1届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第二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程标准】(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日本大规模侵华等基本史实,比较列强不同阶段的侵略特点。(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比较它们结果的不同并分析原因。(3)了解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解放战争等基本史实,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意义。(4)体会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
【单元综述】中国近代史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个主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 & & 1864&& & & &&&&&&&&&&& 侵略战争 鸦片&&&&&&&&&&&&&&&& 第二次&&&&&&&&&&&&&&& 甲午&&&& 八国联&&&&&&&& 战争&&&&&&&&&&&&&&& 鸦片战争&&&&&&&&&&&&&& 战争&&&& 军侵华不平等条约《南京》&&&&&&&&& 《天津》《北京》&&&&&&&& 《马关》& 《辛丑》
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24&&&&& &&& 1934&& &&& &
&&&&&&&&&&&&&&& 大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五四中共成立 第一次&&&& 南昌&&&&&&&&&&&&& 红军&&& 七七&&& 日本&&&&&&&& 三大运动(一大) 国共合作&&& 起义& 九一八&&&&& 长征&&& 事变&&& 投降&&&&&&&& 战役
【知识链接】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鸦片战争(英国-中国、1840――1842年)1、历史背景:(1)鸦片战争前,中国和世界形势对比①战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英国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能性。a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困难;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阶级矛盾尖锐;c而对外长期奉行妄自尊大、闭关自守政策又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总之,封建社会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了穷途末路;②战前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主义强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充足的原料产地――使英国侵略成为必然。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英国政治&落后的封建制度&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封建自然经济(保守、落后、自给自足),财政困难&资本主义经济(开放、先进、无法满足:市场、原料)军事&军事疲弱&船坚炮利外交&闭关锁国&殖民扩张,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根本原因)思想文化&盲目自大,还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综合&腐朽落后&综合国力强大
(2)禁烟运动――直接原因①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背景:在两国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                                              原因:(直接目的)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影响:严重危及到清朝的封建统治,也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a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b中国士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c清政府官僚、贵族吸食鸦片,导致清朝政治更加腐败;d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②林则徐禁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939年6月,销毁英美走私的鸦片)。逻辑关系示意图:英:工业革命&&&& 开拓市场&&&& 正常贸易&&& 扭转逆差&&&& 财路再堵商品激增&&&& 寻求原料&&&& 入超赔钱&&& 走私鸦片&&&& 借端开战中:&&&&&&&&&&&&&& 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禁烟销烟
2、鸦片战争的经过: (1)开始:1840年6月英舰驶入广东海面――厦门――定海――天津白河口。林则徐被撤职,琦善任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2)扩大:1841年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英军用洋炮洋枪进攻镇江时,清军满族将领海龄与守军全部壮烈殉国。(3)结束:1842年8月英国舰队抵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4)战争中中国军民的抗争:镇江满族将领海龄、三元里人民抗英&&&& 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官兵英勇抵抗,像陈连升、关天培、裕谦、陈化成、海龄等;各地人民也自发抗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重难点突破】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及准备充分:&鸦片战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殖民扩张,战争准备充分。②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及组织指挥不力:&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等。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①割地:香港岛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埠通商(广厦福宁上)④协定关税影响:割地: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强的威逼下开放的,因此它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2)《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住等特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3)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
4、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变化,中国无产阶级产生,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前&战后
社会性质&政治&独立自主&部分主权被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矛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革命任务&反封建&反封建反侵略&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重难点突破】 正确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2)经济: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但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发展。(3)思想: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4)对外关系: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被迫开放。
5、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中国、1856――1860年)1、背景: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进逼天津。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2)但由于英法不满足既得侵略权益,1859年夏天,英法利用去北京换约之机重又挑起战争:1860年占天津――入北京,焚毁圆明园――签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3、结果:战败签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1858年清先后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巨额白银。(清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英商200万两白银)(2)《北京条约》:1860年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⑤准许华工出国。
4、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通过《北京条约》等条约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但同时一些先进地主阶级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重难点突破】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分类比较&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继续&根本原因和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战争性质&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扩&&&&&& 大 &过程&侵略力量&英国&英法两国,美俄帮凶&&侵略时间&两年&四年&&侵略范围&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危害影响&开放口岸和割地&开五口、割香港岛&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俄割10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遭到破坏&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甲午中日战争(年)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根本原因: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日本对外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有利环境:欧美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战争已一触即发。起义被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军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可乘之机: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
2、战争经过:①开始标志: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②著名战役:平壤战役―失败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黄海海战―虽有损失主力尚存,但因避战失掉黄海制海权&&&&&&&&&&& 辽东半岛之战―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战争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1)战败的原因:内因: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清军防务松弛;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此后列强掀起了划分中国“势力范围”,瓜分中国的狂潮。②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为了支付赔款,清政府对内加紧搜刮人民,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政治大借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使列强侵略势力深人到内地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便利外国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外商在中国设厂制造货物,一方面无需交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等也享受优待;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这使民族工业受到摧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战争的影响:(1)对日本: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②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 (2)对中国: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四)、八国联军侵华(年)1、背景: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原因: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⑴兴起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⑵ 口号:“扶清灭洋” •&爱国性: ①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②“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落后性: ①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②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⑶性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作用: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5)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直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经过:1900年6,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廊坊阻击战――占领天津――攻陷北京,联军司令瓦德西在紫禁城建立联军司令部。――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3、战争结果及影响: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受外国控制。②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④惩办反帝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⑤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重难点突破】 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重难点突破】 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看,列强是怎样不断扩大攫取侵华权益的?政治方面:英国利用《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实际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使馆界的特权,还禁止中国人民反帝,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控制中国内政外交等特权。经济方面: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日本在甲午战后获得赔款和赎辽费总计2亿3千万两白银,开长江流域四口通商及开设工厂等特权;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榨取合计9亿8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军事方面:为了强化对清政府的控制,列强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拆毁大沽炮台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特权。
(五)、对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认识1、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原因:(1)从主观上看:①制度落后: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腐朽,统治者又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②战争政策:清政府战前不做认真的准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③没有发动民众: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由于与人民对立的地位,不可能,也意识不到人民的反侵略力量,因而不可能发动人民全面参加反侵略战争。(2)从客观上看:鸦片战争中的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与英国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末已成为亚洲的强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实力更加强大。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全面认识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过程中既勾结又相互争夺。(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①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a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b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c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中国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也把西方先进的制度、技术、思想文化客观上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a政治: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不断冲击,最终君主专制制度瓦解;b经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并缓慢发展;c思想文化: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平等、自由、博爱渐入人心,儒家思想传统受到强力冲击;d社会生活方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开始与国际接轨。
3、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军事侵略:从个别国家到列强争相侵略;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侵略:从局部宰割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侵略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六)、抗日战争(年)A、日本侵略中国1、日军侵华的原因:(1)日本: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②现实原因: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③历史原因:“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2)中国:①中国近(近水楼台)、中国弱(容易得手)、中国肥(地大物博);②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之风盛行。
2、日军侵华:局部侵华――-全面侵华(1)局部侵华:①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②1932年1月,制造一二八事变;③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即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3、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多万人)&&&&&&& 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七三一部队”(成立于中国东北的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B、全民族的抗战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广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集中主要兵力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国内战场:&①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而不发动民众的抗战路线。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太原会战:1937年& 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抗战史实 :& 徐州会战:1938年&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武汉会战:1938年抗战结果: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评价:在这些会战中,国民党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了很大作用:a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重要作用;b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c 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②&中共敌后战场抗战: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抗战史实:a游击战争:开展游击战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b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c大规模作战: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出击。此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日益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重难点突破】&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⑴联系:在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还是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从 1944 年 4 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在战略上的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 ⑵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②抗战的坚决态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③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 200 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经济上主要是自力更生。④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战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⑤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条件下的运动战。⑥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国外战场:中国缅甸远征军(1942年初-1945年)①原因: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境内。②目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③战果: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3、抗日战争的胜利(1)胜利时间: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2) 胜利的意义: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③&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胜利的原因:从日本角度分析: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从中国角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华侨的支持等)。从国际角度分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如白求恩、科棣华等)。
【重难点突破】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一)、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外流加速,银价激涨;洋货大批涌人东南各省,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4)洪秀全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会的组织。①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②著作:《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③教义:a.“皇上帝”唯一真神论;b.上帝面前人人平等;c.清政府比作“阎罗妖”,打倒“阎罗妖”。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A、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斗争:(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同清对峙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政权对峙。(4)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措 施 &目&&&&& 的 &时 间&将& 领 &意&&&&&&&& 义 北 伐 &为了推翻清政府 &1853 &林凤祥 李开芳 &深入清朝腹地,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为西征创造了条件 。西 征&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 &赖汉英 石达开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夺取清朝半壁江山。 东征&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1856&秦日纲&攻破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师,一举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重难点突破】太平天国运动顺利进军的原因:(1)主观上:①太平天国的正义性和群众性是取胜的主要原因;②太平军有比较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以及战略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是取胜的重要原因;③革命的领导核心团结,积极进取,指挥得当;④太平军战士英勇善战;(2)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腐败,军队军备废弛,纪律败坏,军队战斗力不强。
B、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天京变乱(1)原因:①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②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③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2)过程:
(3)影响:清军乘机反扑,再次围困天京; 造成天国朝中无人,国中无将的危险局面。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使天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C、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斗争:(1)、重建领导核心: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干王:洪仁\(2)、后期的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失败标志)①破江北大营:  (1858年,陈、李)&& 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②三河镇大捷:  (陈、李)&&&&&&&&&&& 解安庆之围,太平天国局势暂时稳定③破江南大营:(1860年,陈、李合力)&&& 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④上海战役:   (李秀成军队)&&&&&& 英法联军袭击太平军,损失很大,退回苏州⑤安庆保卫战:  (陈玉成)&&&&&&&&&&& 湘军围攻,安庆陷落⑥天京保卫战:&&& (年)&&&&&&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定都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 争权夺利,贪图享乐――根本原因。②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 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A、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2)内容:①具体内容:a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 和年龄平均分配b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②核心内容(实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③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3)目的(宗旨):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4)评价: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指平均分配土地)&&& 空想性:体现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指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落后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经济的范畴。& 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B、后期的革命纲领:《资政新篇》(1)时间:1859年,洪仁\
(2)主要内容:政治:学习西方以法治国,选举官员。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开设新式学堂。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3)评价:①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太平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②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反)。③空想性:从理论上看,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这是《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
【重难点突破】《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1)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的。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4)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映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1)、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2)、功绩: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3)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5、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起义理论新―利用外来基督思想发动农民反封建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清政府妄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反而使更多群众看清的政府的反动本质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1)原因: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2)宣传内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有平等学说(3)两个中心:上海和东京(4)三个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建立(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D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随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这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2)同盟会的成立①建立:1905年8月;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②成立大会内容:a通过同盟会章程;b创办刊物《民报》;c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d确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复恢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在《民报发刊词》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④意义: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重难点突破】 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名称&政纲&内容&总体评价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重难点突破】& 为什么说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有了正规的统一政党领导。以前,革命团体分散,各自为战,先后举行的起义均失败。现在有了统一政党,便于领导全国革命;(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要求,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有了公认的民主革命的领袖。由于孙中山的威望,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者。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些系列武装起义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尽管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先后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有利时机:①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新军官兵积极参加革命团体。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②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
2、辛亥革命的过程(1)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日,起义爆发。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此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有14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2)辛亥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中华民国成立: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1912年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a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否定了君主专制);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辛亥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①原因:a列强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外因);&&& b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内因);c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根本原因)。d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掌握清朝全部大权,并大搞反革命阴谋。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过程:对清王朝DD威逼其清廷退位,1912年2月宣统退位,清朝结束。对革命党DD通电共和,孙中山辞职,经过南京参议院选举的形式,袁世凯由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摇身一变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重难点突破】 如何准确理解辛亥革命成败的本质含义及其失败的原因?①成败的本质含义: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②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a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脱离人民群众,孤立无援;c同盟会软弱无力;d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历史功绩: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3)、局限性: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1)爆发的条件: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经济基础: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导火线:1919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经过:第一阶段:①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运动爆发。②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中心:北京&&&&&& ④主力:青年学生第二阶段:概况: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声援学生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随后发展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3)结果:初步胜利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 ①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③作用与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难点突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鸦片战争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①社会性质相同,即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即反帝反封建。③性质相同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异: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③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④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⑤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屑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同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①时间:日,会期8天;②会址:上海,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③代表:参加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正式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2人,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个党员。另外,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与会。&&& ④内容:a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制定了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 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c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d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②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③影响: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重难点突破】 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新”在哪里?①思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②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③阶级基础: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④革命纲领: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3、国民革命运动A、第一次国共合作(1)、第一次国共合作条件:必要性: 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如二七惨案)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可能性: ①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②共产国际的帮助.
(2)、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党的三大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3)、实现标志:国民党“一大”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4)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高潮迅速到来。
B、国民大革命运动(年)(1)兴起: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将所属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2)高潮:北伐战争①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②对象: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③结果:1927年春,北伐军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进驻上海。从广州誓师到攻占南京,近10个月,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了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④影响: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结局:失败①失败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破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完全破裂②失败原因:客观: a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强大,联合绞杀革命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 a中共年幼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b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4)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四)、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年―1937年)A、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1)、背景:①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②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③中共中央的改组:1927年7月,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陈独秀被停止了总书记的职务,由张国涛、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④南昌地区敌人力量较为薄弱。
(2)、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南昌,周恩来、贺龙结果:起义成功后南下广东失败,一部(朱德、陈毅领导)转战湘南,一部进入海陆丰。
(3)、影响:第一枪、建军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日,汉口(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3)意义:给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这次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错误,导致后来发展成为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3、秋收起义:a时间、人物:1927年9月,毛泽东b经过: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认为当时占领中心城市已不可能,主张放弃会攻长沙的计划,提出把余下来的起义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和农村,以保存革命的力量,再图发展。于是部队沿着罗霄山脉向井冈山进军。秋收起义的队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它为大革命失败后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c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1927年10月),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最后发展成为燎原之势。B、“工农武装割据”1、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2、活动:(1)武装斗争:31年秋,红军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2)土地革命:a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a经济建设:毛泽东还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经济。b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1927年10月,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到1928年春,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到1930年夏,全国正式红军共十几个军,约10万人;开辟根据地大小十几块,遍及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C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31年11月&& 江西瑞金2)内容:①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②制定宪法大纲;③定都瑞金(称“红都”);④选举领导人(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革军委主席)意义:是工农民主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政权。
C、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原因:根本原因: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 经过: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1)开始:1934、101934年10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的腹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②内容: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d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b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地位;c是党从幼稚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d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重难点突破】 对遵义会议的正确理解:(1)遵义会议由于受形势的制约,它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而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左”倾思想。(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党内的“左”倾和右倾错误是中国七大的召开);(2)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其理由是,虽然毛泽东并没有在党中央担任总书记,但是党的领导是思想路线的领导,党中央已经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议后,毛泽东担任三人军事小组的成员之一,当时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军事行动,因此也就是掌握了党的实权。(3)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理由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3、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长征精神。长征宣告了敌人围追堵截的破产,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人民解放的道路;到处播下革命种子,到处发芽、结果。③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长征保存了革命的骨干力量,不足3万人的红军队伍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主力红军转移到西北,在接近抗日前线的西北建立新的革命大本营,有利于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重难点突破】 长征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五)、解放战争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945年8月D1946年夏(1)重庆谈判:1945年8月①原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②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容:①和平建国;②坚决避免内战;③召开政协会议;④保证人民权利;③意义: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b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c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又称“旧政协会议”):时间、地点:1946年,重庆。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①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②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人,敌人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③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1947年,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2)、战略反攻阶段(48秋):①时间:1947年6月&& ②主攻方向:中原③标志: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重难点突破】 人民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提示:①中原地区敌人防守薄弱(主力在陕北和山东);②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群众基础好;③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①简况:战役&部队和指挥&时间& &解放地区& 辽沈&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1948年9月至11月&47万多&东北全境&范汉杰 廖耀湘淮海&中原、华东解放军刘 邓 陈 粟 谭&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55万多&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平津&东北、华北解放军林 罗 聂&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52万多&华北全境&陈长捷等②战果: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重难点突破】 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1949年4月、北平)①原因:国民党: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②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③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
【重难点突破】 比较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异同:不同点: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是在抗战胜利以后,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蒋介石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全面内战还有困难;北平谈判是在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②目的不同:重庆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借和谈积极准备军事部署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另外给人民造成和平假象,企图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主动求和,企图通过缓兵之计达到日后卷土重来或“划江而治”的目的。③结果不同:重庆谈判最终达成《双十协定》,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北平谈判结果是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相同点:①形式: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②国民党策略:都是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面策略。③中共策略:都采取了和谈与革命的两手,既表达了和平诚意,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又打垮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④国民党的根本目的: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⑤最终结果都是被国民政府破坏。根据《双十协定》的规定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协议,很快被国民政府撕毁,发动全面内战;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2)、渡江战役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江西湖口←→江苏江阴)。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3)胜利经验: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重难点突破】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及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政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有中共正确领导;有马列毛理论指导;有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最重要的)&&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4)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