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天的古诗草原的古诗有那几首?最好是简单点,

内蒙古的位置、风光和民俗和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文章以上每一点都要有,语言简练,内容完整.
谢谢了!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内蒙古的位置、风光和民俗和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文章以上每一点都要有,语言简练,内容完整.
内蒙古的位置、风光和民俗和描写大草原的诗句文章以上每一点都要有,语言简练,内容完整.
现代诗歌 草原 文 / 王卫科   你起伏成一种姿势   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   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   上天的眷顾和收殓   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   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   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   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   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   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   努力地铺展   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   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响   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   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丽   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   肥大的羊群朴实的牧民   浓郁的马奶可口的肉食   原始的状态在这里延续   纯洁的心田在这里繁衍   你是上帝对善良的赏赐   罪孽的人类无知地荼毒着你   你是迷茫人眼中的天堂   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着你   你的泉源已经浑浊肮脏   你的容颜变的憔悴枯黄   是谁把你的美丽愚昧地埋葬   你如今在我的眼中一片迷茫   哀伤的眼神只能守望   旧日的想象   麻木的人类丧尽了天良   欲壑难填的人类呀   你真的希望有朝一日   被滚滚的黄沙悄悄地掩埋   你的遭遇让我感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你起伏成一种姿势
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
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
上天的眷顾和收殓
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
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
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
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
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
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
努力地铺展
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
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
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的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即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内蒙古人民正从过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现代化牧业生产发展。我国的内蒙古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基地。不过,这里的草场是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描写草原的诗词
描写草原的诗词
不要太长,就古诗之类的
补充:最好不是要交过的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席慕容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草原诗三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 
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 
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附塞北草原诗: 

出语真实惹众嫌,一身乌色更招谗。 
预知福祸殷勤报,反被智愚颠倒冤。 
衔肉唱歌留笑柄,投石喝水作佳传。 
抑扬褒贬由他去,依旧枝头畅所言。
的感言:谢谢 满意答案

古诗歌——乐府·(敕勒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现代诗歌 

草原 文 / 王卫科 




你起伏成一种姿势 
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 
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 
上天的眷顾和收殓 
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 
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 
 
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 
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 
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 
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 
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 
努力地铺展 
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 
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响 
 
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 
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丽 
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 
肥大的羊群朴实的牧民 
浓郁的马奶可口的肉食 
原始的状态在这里延续 
纯洁的心田在这里繁衍 
 
你是上帝对善良的赏赐 
罪孽的人类无知地荼毒着你 
你是迷茫人眼中的天堂 
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着你 
你的泉源已经浑浊肮脏 
你的容颜变的憔悴枯黄 
是谁把你的美丽愚昧地埋葬 
你如今在我的眼中一片迷茫 
 
哀伤的眼神只能守望 
旧日的想象 
麻木的人类丧尽了天良 
欲壑难填的人类呀 
你真的希望有朝一日 
被滚滚的黄沙悄悄地掩埋 
你的遭遇让我感伤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崖。
的感言:不错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8)
敕勒歌 

北朝民歌作者: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
滴滴金 梁羽生 
三月艳阳天,莺声呖溜圆,问赏心乐事谁家院?沈醉江南烟景里,浑望了那塞北苍茫大草原,羡五陵公子自翩翩,可记得那样狂疯丐尚颠连?灵云缥缈海凝光,疑有疑无在哪边?且听得那吴市啸声再唱玉弓缘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敕勒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
乐游园
李商隐
向远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每当听到马头琴的琴声,不由得让人有种想诉说的愿望,有种寻找知音的情愫,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如果你走进牧人的蒙古包,在蒙古包的“哈那”上,会有一把醒目的乐器进入你的视线,使你不禁走近它来细细的观看。那制作简单的马头琴,会令你心中生出无限的遐想,你会情不自禁地去触摸它。假如,主人有时间,他们会让你听到它那美妙的琴声,还会给你讲述马头琴那传奇的故事。

在大草原上,相传着一个关于马头琴的凄美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草原上有一个能歌善舞的牧人,他叫苏和。一匹浑身雪白的小马驹和他朝夕相伴,有了情同手足的情感。小马驹和主人一样,经常把悠扬悦耳的嘶鸣传向绿色草原的深处,牧人们与它一起来倾诉。岁月如梭,小马驹在苏和精心的照料下,成长为一匹远近闻名剽悍的大白马。大白马在多次的马赛上,为主人赢得了冠军的荣誉,也让王爷觊觎已久并据为己有。

离开了主人的大白马,日夜思念着它的主人,而主人也在为它寝食难安。一天,大白马将凶悍的王爷摔下马背,挣脱缰绳向着苏和家奔去,不幸被王爷的毒箭射中。大白马拼尽性命跑到了主人的身边,倒在了主人的面前。主人抱紧心爱的白马痛哭不已直至昏睡过去。

梦中,他看到了心爱的大白马在阳光下向他飞奔而来,凄凉的嘶鸣响彻草原。他在这嘶鸣声中苏醒过来,眼前依然是默默无语的大白马的遗体。苏和感悟到,是大白马托梦给他,让他把马的嘶鸣留在草原,留在他的心间。于是,他用马的全身各部制作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马头琴,并按照白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安装在琴的顶端。当他拉起这把琴的时候,大白马的声音就随琴弦流淌了出来。他抱着心爱的马头琴,如同和心爱的大白马在拥抱。就这样,他把白马的故事,通过马头琴的琴弦在草原上来传诵,也通过马头琴来诉说草原人的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秋高气爽 秋雨绵绵 金秋季节 秋风萧瑟 秋风送爽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秋云冬来 重阳登高 枯枝败叶 秋草枯黄 桂花飘香 秋热如晨 中秋赏月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风狂海啸 水天相接 惊涛拍岸 浪拍礁石 浪花汹涌 席地而卷 奔腾翻卷 雷霆万钧 漫江沸腾 波涛万顷 声如金鼓 水花飞扬 亘如山齿 奔腾叫嚣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生机勃发 春色满园 洒满阳光 人声鼎沸 书声琅琅 热闹非凡 垂柳依依 林荫小道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奋发向上 茁壮成长 三五成群 热闹欢腾 款款清歌水天一色、郁郁葱葱、青山绿水 、山青水秀、湖光山色、江山如画 白屋寒门 碧海青天 冰天雪窑 春寒料峭 春回大地 唇亡齿寒 滴水成冰 风刀霜剑 风雨凄凄 寒蝉凄切 寒蝉仗马 寒花晚节 寒木春华 寒心酸鼻 号寒啼饥 林寒洞肃 凄风苦雨 十冬腊月 霜露之病 岁寒三友 松柏后凋 岁寒知松柏 偷寒送暖 缩手缩脚 岁暮天寒 天凝地闭 啼饥号寒 天寒地冻 雪窖冰天 雪虐风饕 嘘寒问暖 一寒如此 仗马寒蝉 傲霜斗雪 傲雪凌霜 秋高气爽 秋菊傲霜 一叶知秋 秋风习习 秋果累累 林寒涧肃 日长一线 松柏后凋 寒木春华 红情绿意 红衰翠减 阳春有脚 雨后春笋 虎尾春冰 花红柳绿 花香鸟语 雨后春笋 莺啼燕语 口角春风 枯木逢春 流水落花 柳暗花明 流水桃花 轮扁斫轮 落花流水 满园春色 柳绿花红 研桑心计 

敕勒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描写大草原的古诗有哪些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描写大草原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大草原的古诗有哪些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几首古诗 请帮我查一下10 首诗 最好不是一个诗人的作品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几首古诗 请帮我查一下10 首诗 最好不是一个诗人的作品
几首古诗 请帮我查一下10 首诗 最好不是一个诗人的作品
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 啼:叫.[简析]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 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别董大高 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 泊:停船靠岸.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5. 数重:几层.6. 绿:吹绿了.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塞下曲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 于 夜 遁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长歌行(节选)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1.老大:年老.2.徒:徒然.[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简析]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出 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3.但使:只要.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春 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2. 寻芳:游春,踏青.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5. 东风:春风.[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 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春 晓孟浩然春 眠 不 觉 晓,处 处 闻 啼 鸟.夜 来 风 雨 声,花 落 知 多 少.[注释]1.春晓:春天的早晨.2.晓:天亮.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4.闻:听.5.闻啼鸟:听见鸟叫.[简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 “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春夜喜雨杜甫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夜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注释]1. 乃:就.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3. 潜:暗暗地,悄悄地.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 径:乡下的小路.6.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7.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简析]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滁 州 西 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1.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2.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 怜:爱.4.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5. 野渡:郊野的渡口.[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4. 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登鹳雀楼王之涣白 日 依 山 尽,黄 河 入 海 流.欲 穷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层 楼.[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简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