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漫主义是在什么时代条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 本经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 握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过 程、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到这一理 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重点难点: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的必然性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过程:谁领导革命? 领导谁进行革命? 怎样领导革命? 进行什么样的革命? 怎样进行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解决了中国革 命面临的这些重要问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 展规律的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所有问题。狭义――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线,即关于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 力、领导、性质、前途等根本问题的科 学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 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 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 本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 产党》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近代中国 的社会性质 2、近代中国 社会主要矛 盾近代中国 的国情3、近代中国 革命两大任 务 4、近代中国 革命的性质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 社会性质 半封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的内涵及形成原因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在政治、 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 和奴役的社会形态,即丧失了部分主权而 不是全部主权。就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 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 半殖民地形成原因: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重要原因:清王朝自身腐朽、没落、软弱。 决定因素: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国同时 受多个国家侵略。 (2)半封建社会的内涵及形成原因所谓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 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 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就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 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压制 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的严重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决定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两 大 主 要 矛 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外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内部的) 3、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社会性质 决定 革命任务 社会矛盾推翻帝国 主义统治 推翻封建 主义统治 民族独立 民族革命 民主革命人民民主 4、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社会性质影 响决定社会矛盾 决 定革命性质决定革命任务近代中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依据领导权、指导思想、前途等不 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可分为两个 阶段:①旧民主主义革命() :即旧式的 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 :即新式的 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1、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旧民主主 义革命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变 1、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 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都以失败告终。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 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都不能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 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着新的阶 级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 产生。 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社会条件: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五四运动。 ?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 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伟大的思 想解放运动。 ?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开端 转变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小结: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 革命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理 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 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一)党的初创和国民革命时期:萌芽时期 (二)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 (三)抗日战争战争时期:系统化时期 (四)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丰富发展 (一)党的初创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07― 1927.07):萌芽时期――初步概括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新民主主义革 命基本思想展 现的过程:1921年中共成立,提出 了党的奋斗目标,标志中国 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正式制定了党在民 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为真 正的民主共和国。明确了革命目标。 认识:光靠自己不行,要搞统一战线 1923年6月在党的三大上,确立了建立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联合资产阶 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的提出,又使一系 列新的问题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特别是 革命领导权问题。 认识:搞好统一战线,要弄清领导权 陈独秀中共三大以后,党的总书记陈 独秀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 资产阶级》等文章中提出:工人阶 级不但在数量上是很幼稚,而且在 质量上也很幼稚;资产阶级的力量 则比工人雄厚,而且随着生产的发 展会不断增强;民主革命的前途, 在普通形势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掌 握政权。 与陈独秀不同,李大钊在党的三大会议上 指出:?过去和将来国民运动的领导因素都是 无产阶级,而不是其他阶级。? 瞿秋白在1923年9月写的《自民治主义到 社会主义》一文中也指出:?中国客观的政治 经济状况及其国际地位,实在要求资产阶级式 的革命?,但是中国劳工阶级必须在这种革命 运动中?勉力做主干,日益取得重要地位,以 至于指导权。? 四大通过的决议1925年召开的党的四大, 在分析中国社会各个阶级的基 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 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 问题,并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划清了新 旧两种民主革命的界限。认识: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同盟军 (二)土地革命时期(37.07): 初步形成时期,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独立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 中的问题――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 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著名论断。 年,毛泽东写了:《井冈山的 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 义》等。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 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认识:枪杆子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 (三)抗战时期(45.04):系统 化时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行了系统 总结和多方面展开 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 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系统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对 象、性质、前途和纲领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标 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全形成,也标志 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实际形成。 认识:中国革命规律,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 (四)解放战争时期(9.10):进 一步丰富发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时期?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了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 主专政的思想,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的奠 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认识:向社会主义转变,人民民主专政 思考: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 战线的理论;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就 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 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 设的理论。 概括: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中国的国 情为基本根据,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 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 (一)近代中国国情 国情和中 国革命的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时代特征 中国革 命经验 的概括 和总结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实践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实践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实践本 节 小 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什么是总路线?总路线是对一定历史阶段的战略目 标、主要任务及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的 途径、手段等内容的集中概括,具有统 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的重大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提出过程: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 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 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 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 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 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 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 命 对 象革 命 动 力领 导 阶 级革 命 性 质革 命 前 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三大革命对象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对象之一:帝国主义1、帝国主义: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扼杀中国的民族经济 绞杀中国的革命运动 屠杀中国人民 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压迫 者,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 素,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 的总根源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给中 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 神伤害。 小资料: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1182个不平等条约 战争赔款13亿两白银 英国:始作俑者 沙俄:掠取土地最多 日本:获赔款最多 反帝的内容? ①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②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③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反帝的形式??直接的――民族革命 ?间接的――民主革命(打碎其统治工具) 革命对象之二:封建主义2、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 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地主阶级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中国的封建势力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始 终同帝国主义相勾结。(民族革命与民主革 命的关系) ?封建地主阶级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第一、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基本形式:君主专制, 政治上继续大搞专制主义统治,阻碍政治民主化。 第二、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经济上残酷地剥削和 压迫农民,继续推行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政策,严重 阻碍生产的商品化、工业化进程 第三、思想文化上封建迷信盛行,阻碍人的思想解 放。 思考:单纯的反封建能否成功??中国的封建势力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 始终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 社会基础――统治工具 反对封建主义的内容: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 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 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 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 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毛泽东 革命对象之三:官僚资本主义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 ―― 资本主义 ? 定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 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而发展起来的 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它是适 应帝国主义进行商品倾销、资本输出和掠夺资 源的需要,依仗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政权而发展起来的。 ?特征: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是运用国 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 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经济掠 夺方式。 ?存在形式――早期形式是洋务派开办的近代 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发展于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后特指国民党蒋、宋、孔、陈为首的四大 家族。 ?剥削形式―― →经济上:超经济剥削 →政治上:还利用政治特权,垄断金融机构、 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侵吞社会财富,通过 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商业投机 牟取暴利,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迫和兼 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剥削对象上:不仅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压 迫城市小资产阶级, 还对民族工商业巧取豪夺 ?危害: 官僚资本通过权力寻租对社会财富的占有, 从长期看,会降低社会运作的效率;同时由于 这种占有会加大贫富差距,同样损害了社会公 平原则。 可见官僚资本主义既不能带来效率,也将 损害公平,所以它是最糟糕的资本主义形态。 它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为什么在解放战争后期将官僚资 本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写进总路 线呢? 原因:主要矛盾逐渐发生变化 总结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 上看是三座大山,但不同历史阶段,随主要矛 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 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 反动派。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的表述: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总路 线中的?人民大众?,就是指的是革命的动力。 认清革命动力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中国革命 的基本策略问题。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毛泽 东指出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农民以外的各种 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是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 (最基本动力)农民阶级 (主力军、同盟者)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动力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小商人、 小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 (两重性) 1、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它不但是 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 且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 而产生。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 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 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人口多、革命性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实质 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论功行赏,如果把完成民主革命 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及军事功绩 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 要占七分。? ――毛泽东 ?谁赢得农民就能赢得中国。?――1937年斯诺采访 3、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和自由 职业者。 ①是劳动者,自食其力; ②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③时刻面临失业、失学、破产的威胁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是革命的动力 之一。 (1)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 缚,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2)又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 联系,具有一定妥协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新就 领导权是 是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民 中国革命 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 的中心问 都围绕着?谁领导?、“领导 题,也是 谁?和?怎样领导?而展开。 新民主主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义革命的 枢纽,就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 核心问题 权的问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①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纵向)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 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的国情决定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 革命必然失败。 ②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决定的(横向) 中国工人阶级特点关键优点:有自己的先锋队组织两个共同优点: 与先进的生产方式 相联系,富于组织 性和纪律性;没有 私人占有的生产资 料,富于革命性和 斗争性。 三个特殊优点: 身受三重压迫,革命坚决彻 底,特别能战斗;分布集中, 易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 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农民有 天然的联系,易于形成巩固 的工农联盟。 两个缺点: 人数太少,不能孤 军奋斗;文化水平 太低,需要加强马 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教育和学习。 2、无产阶级怎样实现领导权?(1)通常意义上讲,民主革命应该是由资 产阶级领导并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前途 (2)无产阶级领导权必然是在与资产阶级 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 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式的特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⑴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而 不是资产阶级; ⑵革命的动力中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 这个革命; ⑶革命的目标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 地保护私有财产,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2、?新?在哪里?新 的 时 代新 的 领 导 力 量新 的 指 导 思 想新 的 前 途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社会 1、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 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步: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中国革命路线图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旧1919年五四运动新?时代新 ?领导新 ?思想新 ?前途新 ?反对?左?倾机会主义?一次革命论? 以王明为代表,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 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反帝反封 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 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 受了重大损失。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反对右倾投降主义?二次革命论? 以陈独秀为代表,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 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 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 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 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错误的实 质,在于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 性质。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论,既区 别了两个革命阶段的性质,又分析了两个革 命阶段的联系,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两个 革命阶段的衔接和革命发展的前途问题。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 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 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 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 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 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1、提出: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 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毛泽东 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 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建 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 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 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 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论》 4、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1)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 位。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 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 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 合专政。 民建代表黄炎培将共和国比作大厦: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爱国民主 分子是大厦的柱子, 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是大厦的钢筋水泥,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大厦的理论基 础。 联合专政在国家政权中的具体体现:人民政府6个副主席中,有3个党外人士; 56人的委员中,有党外人士27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有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中,担任正职的党 外人士有14人。 (2)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即占 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 政权机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 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生的共和国,人民不分男女、 信仰,一律实行平等的选举。通过层 层选举,产生各级人民政府,以行使 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各阶级在国家 中的地位。 5、新民主主义政权的过渡性质 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所采取的过 渡性质的国家形式。这里面既有社会主 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 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军队和马列主义的指导将保证它向 社会主义转变。 (二)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提出:毛泽东曾在1940年《新民主主 义论》中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 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 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 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 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 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3)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①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其 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 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社 会生产力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 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 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 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 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 的建设。 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官僚资本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形成,抗战 时期达到顶峰,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它具 有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生 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严重 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 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 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全国的金融 业。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 重性质: ①消灭封建性、买办性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性质; ②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 业归国家所有,直接建 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国 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 革命的性质。占全国%100 9067航 空 钢 铁电 力 煤33官僚资本 完成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任务,具 有重要意义:首先,没收占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使 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国营经 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 其次,无产阶级可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 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再次,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 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宋 蒋孔陈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 (3)保护民族工商业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 产阶级的问题上,曾出过偏差,走过弯路。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 政策,主要原因如下: ①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民族资本的特点决定的。 ③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 表现决定的。 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毛泽东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 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 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 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 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 产阶级。? 保护民族工商业 申毛 新泽 九东 厂视 察 上 海 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 封建的文化,即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成立 合度 同 一 影节 志 九 。日 与 四 。延三 这安年 是军春 和民节 秧在, 歌一毛 队起泽 员欢东 1、民族性①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华 民族尊严和独立; ②就其形式说是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 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③并不排斥一切外来文化。 2、科学性:A.以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 为指导; B.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 信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 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 一致。 ?如银针之响于幽谷?――徐志摩 3、大众性:①强调的是文化的大众方向。 ②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以广大的 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因此,文化工作者要接 近民众。民众是革命文化的丰富源泉。 ③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要战胜敌人,就必须要笔杆子跟枪杆子 结合起来。(毛泽东) 第二节 知识结构:新民 主主 义革 命总 路线 新民 主主 义的 基本 纲领本 节 小 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 毛泽东是怎样开创出这条道路的?1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1)大革命的失败 (2)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 面出政权?;?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 是逼上梁山。就像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封 他为弼马温,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 我们只好扛抢上山了。? ――1945年毛泽东与陈立夫谈话 (3)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工农武装割 据?局面的形成 ?井冈山天下第一山? 地域:500 海拔:米 时间:0.2 毛泽东是怎样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①采取?十六字诀?战术原则,打退敌人的 军事进攻; ②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制定?三项纪律、 六项注意?军纪,获得农民的支持; ③建立红色政权,不断巩固根据地建设。对 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 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 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3)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4)探索中的曲折: 毛泽东?以乡村为 中心?的思想和实践在 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共 产国际认可和党中央的 重视。 面对共产国际的压力:你们中共的注意力 ?需要放到我们应 该而且可能夺取城 市的问题上?。 中共红军长期呆在 农村会把老百姓最 后一只老母鸡吃光。 ?天下决不能有无 城市的政权长期存 在的事实。?布哈林 面对党内?左?的错误压力?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 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 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 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 的死命?。 ?不特别重视城市工作,想‘以 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 取城市’,是极错误的观念?。李立三 1931年后,王明?左?倾错误 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毛泽东 被剥夺了指挥权,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 题》,把?先占乡村,后取城 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 中国革命道路确立下来。王明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 (1)必要性①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看,必须开展武装斗争; ②从中国革命的本质、内容 和主力军看,必须到农村进 行革命; ③从敌强我弱的形势看,必 须将工作中心放到农村。 (2)可能性: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 国: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 济;政治上的不平衡;帝国 主义划分势力范围,军阀混 战,游击战有广阔的回旋余 地。 “东方不亮西方亮? ②群众基础 ――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 ③革命形势 ――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④正式红军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正确领导 ――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①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 地法》、《兴国土地法》;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土地法大纲》。 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 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在中国由于封建的 分割,地主或资产阶级 的集团或政党,谁有枪 谁就有势,谁枪多谁就 势大。 ――毛泽东25年战争国民大革命 ③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A.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没有根据 地,就成了黄巢、李自成式的流寇主义; B.根据地建设包括政权建设、军事建设、经 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最有 代表性、最典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成果; (2)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3)铸就了井冈山精神。成为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源头。 实事求是,敢创新路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给我们什么启示? (1)要坚持?不唯书、不唯 上,只唯实?,实事求是,一 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2)要深刻了解中国国情; (3)要深刻认识、正确解决 农民问题; (4)要重视总结经验,善于 总结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 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 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姜子牙三件法宝: 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 1、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①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策略; ②由特殊的国情和多样性的阶级构成决定的; ③由中国革命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 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 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解放日报》日《在陕甘宁 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毛泽东。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①人民大众所面临的敌人是一 致的; 两次与国民党合作。 在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以 诚相待,取得信任,以枪相送, 支持袁、王。 ②利用各种矛盾,建立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前:对张学良、杨虎城的策略。 第二次国共合作前: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大狗小狗饱狗饿狗之间的一点 ?联蒋抗日? 特别有趣的争斗,一个不大不 ?赶驴上山? 小的缺口,一种又痛又痒的矛盾。 ―― 毛泽东1935年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建立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①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 即处理好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和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 联盟的关系;工农联盟是基础;对农 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和思 想教育引导。 ②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盟者的领导(主 要是政治领导);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 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 统一。 独立自主――就是在坚持革 命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 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的独立性。 民主革命 不同时期 建立的统 一战线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 阶级的关系―――既团结又斗争,以 斗争求团结 2、武装斗争(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2)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 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1926年 斯大林打仗、做群众 工作、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 歌谣: 把最后一粒米送到前线当军粮, 把最后一块布送给解放军做军装, 把最后一床老棉被盖在战士的担架上。?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 出来的。? (陈毅) 核心是“兵民是胜利之本”;巨大 威力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3)人民战争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①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方针; ②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③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④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被世界关注:几乎所有论述战争、和平与革命的重要著作,都提 到毛泽东的名字; 西德公司7次再版《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理论》: 20-30年代初,毛泽东把蒋介石弄得苦恼不堪; 10年后,毛泽东以游击战和运动战,打败日本人; 40年代后期,毛泽东的运动战征服了中国; 50年代,毛泽东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顶住了美国。 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 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 菲利普? 戴维逊 ) 3、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党组织中农民为 主要成分; ②处于长期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 ③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斗争中。布尔什维克党的建 设,真是难得很。 ――毛泽东浓厚的家族观念 严重的地方主义 激烈的土客籍矛盾 (2)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伟大工程①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 级思想; 什么是思想上入党? 古田会议的入党条件: 瓦窑堡会议决议: 政治观念没有错误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忠实 党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有牺牲精神 共产党是一个大熔炉 没有发财的观念 不吃鸦片,不赌博 ②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延安整风?毛泽东 提出反对?三风?;党的?七大?毛泽东提 出?三大作风?。党风――集中反映了党的世界观,体现着党 的形象和党的性质,表明党对待马克思主义 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对待自己的态度。 ?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 加强党的建设关系到革命的 胜利和执政党的地位。五台山上的两座庙, 山上的空荡荡, 山下的香火缭绕。 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 关系(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 基本特点;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 (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党的组织是根本保证。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理论意义(1)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 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宝库; (2)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吸收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积极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1)指导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 一,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 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 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 本章小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分析和研究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不断总 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革命 的理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三大纲领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 3、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三大 法宝,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5、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的伟 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意义。 思考题: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之间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现实意 义? 本章结束谢谢同学们合作!
(2013版)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bc中国资本主义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