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人救国救亡的实践内容简述运动

2013全国中考历史试卷整理(川教版)VIII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全国中考历史试卷整理(川教版)VIII
21全​国​中​考​历​史​试​卷​整​理​(​川​教​版​)​V​I​I​I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1)、洋务运动(2分(2)、三民主义(2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5)、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国防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提升综合国力;科教兴国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试题分析:此题为探究题,以中国梦为主题,考察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点。此题从五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1)此题通过材料1、【理想之梦】设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史实。从材料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可知与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近代化的历史有关。据题问“中国人实践了“西方新型工业的梦想”的史实是洋务运动。(2) 此问通过材料2、【救国之梦】设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中在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近代化进程中求索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了孙中山先生的探索历程。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孙中山 “救国之梦”是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他领导了辛亥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孙中山最大的成就在于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据此既可作答。3).此问通过材料3【建国之梦】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点。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据题意要求回答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开始的标志是秋收起义后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通过阅读材料4【复兴之梦】考查学生学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到的“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据题意要求回答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到的“中国梦”指的是什么,,即可作出回答,“中国梦”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此题是自由做答题。要根据本题的材料得出感悟。据题意要求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国梦”。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国防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提升综合国力;科教兴国等(言之成理即可)。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梁启超材料三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2分)它有没有成功?理由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一中“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统治者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3)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这个运动是通过什么历史事件揭开序幕的?(2分)(4)“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进行了八年的努力,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努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1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晚清财政收结构表(单位:万两)年份农业税收入工商杂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18493281969……4250188530713923……7708(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达到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B.创办京师大学堂地,“中西并用”“广育人才”C.修建京张铁路,废除科举制度D.创办大生纱厂,提供引进外资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统治自强求富之法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梦想成真”,是每个人的追求。历史人物的探寻,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10分)(1)梦想要成真,首先梦想须顺应时代潮流。李鸿章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广。”这里的“文武制度”指什么?为“自强”,李鸿章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探索?写出这种探索失败的标志。(3分)(2)梦想要成真,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这里,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在1912年和1924年,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政治探索”。(3分)(3)梦想要成真,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邓小平曾说:“他(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请写出毛泽东使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的一个事例。此外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在1945年进行了什么努力?(2分)(4)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同学们觉得在当前阶段应该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右图这张旧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鼓励下,创办的企业主要是(&&)A.民用企业 B.新式学堂C.军事工业D.交通企业救国时报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救国时报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抗日战争初期,号召全民团结抗日,形成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国时报》正是当时中共海外报刊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份。《救国时报》于日在法国巴黎创刊,前身为《救国报》,日暂时停刊,同年8月迁至美国纽约与中共在当地创办的另一份中文报纸《先锋报》合并。之后仍沿用《救国时报》的名称出版,直至1939年10月正式停刊。外文名称Giu Guo Sh Bao语&&&&言中文主管单位中共创刊时间于日停&&&&刊1939年10月正式停刊
吴玉章[1]救国时报中国共产党人等在法国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日创刊,初为周刊,1936年1月第六期起改为五日刊。日停刊,共出版152期。该报以海外华侨为主要读者,发行43个国家。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四省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方针,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于8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公布,通称《八一宣言》。  宣言的主要内容有:①分析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政治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侵略及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痛斥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②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提出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政治主张是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提出十条方针作为国防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国报》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上刊登了此宣言,传入国内后,在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战线基本形成。在实践上,它获得全国人民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2]1936年1月,《救国时报》刊登凯的&蒋介石,你何去何从?&文章称:当此国难严重之时,摆在中国一切政党的《救国时报》[3]面前,只有两条路:
一、或是消灭内战,共同进行抗日救亡。
二、或是追随,加入日&满&防共同盟,而永为之。何去何从,看蒋介石怎样选择罢!?吾人相信,如果蒋介石仍然玩弄过去的把戏,在&准备抵抗&之掩盖下继续降日卖国,进行屠杀同胞的内战,全国人民必将群起而攻,而且蒋介石的部下,首先是黄埔生等,未必无爱国青年,倡议奋起,讨贼救国者。那时蒋介石的下场,将不免为袁世凯第二。蒋介石到底是走亡国自亡的道路,还是走抗日自救的赎罪自新之路,这要由蒋介石自决。
《救国时报》称:第二次国共合作完全可能 日,巴黎《救国时报》发表&国共合作&,社论。这是多么令人兴奋鼓舞的消息!想着民国十三年至民国十六年间,由这两大政党的合作而昂然展开的那中国人民反帝运动的新局面;想到由于在国共两党领导中的工农商学兵的反帝救国潮之洪涨,我们竟长驱直入收复汉口英租界,竟叱咤风云地屈服了英帝国主义,竟光芒四射地震惊了整个世界;我们真惘然于当年国共合作因国民党之背叛而猝然中断!我们真惋惜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好梦被蒋介石汪精卫等打破得太快!十年往事,不堪回首!当然,在这种条件下听到国共又将合作的消息,我们更会不能自己的感觉到这是国难中的最迫切的需要,这是使我们得免于做亡国奴的一种福音,这是我们抗日救国必致易于实现的保证。我们知道,为抗日救亡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共产党方面是完全可能的,据我们观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完全可能的。[4]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报道在当年初率抗联战士征战的情况时引用了一位随队远行的政治工作人员的话:&我远征队有老、有少。穿着黄、蓝、黑颜色不一的服装,背着干粮袋,肩着枪,腰带刺刀和手榴弹。高举红旗,唱着战歌,在冰天雪地里一步一步地向前进。真是'豪气壮山河,长征乐趣多,红旗映白雪,风去奏凯歌'。战士们唱着《白黑长征歌》,&不怕苦,不怕死,勇往直前,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终于一步一步穿过千里山林。当我们爬上了兴安岭的高峰时,齐声高呼:&抗日联军万岁!&
和、赵尚志等抗联将领艰苦奋斗,配合全国抗战的英勇事迹,受到党中央的赞扬。毛泽东说:&有名的领袖杨靖宇、赵尚志、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他在论述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的配合问题时,还专门举了东北的例子,说:&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大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箝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知识点梳理
(1)的内容
行政区划上:“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买卖。
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军事上: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2)明治维新的影响:是一次自下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道路,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2.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变法过程: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结果: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意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基础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体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制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材料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2)结合材料一,说明康有为为什么主张“近采日本”?(1分)(3)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功绩?(1分)什么政治势力的统治“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1分)(4)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1分)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分)
(6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1)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1分)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2)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请你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分)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
(4)对以上三则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1分)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学习)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材料三: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百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材料四: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的企业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出现的?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请简析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戊戌变法对当时社会起了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材料三,简述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它”表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入了什么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上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康有为像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2分)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1分)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分)-乐乐题库
&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 “(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习题详情
11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5%
(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康有为像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2分)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1分)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
分析与解答
习题“(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大题是对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历程的考查。⑴考查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及异同点,相同点从阶级属性找,不同点从目的和实践与否思考。⑵郑观应的观点注意与材料的结合,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的不同可从目的和阶级属性找。⑶注意与材料的结合,评价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考虑。⑷注意对三则材料的综合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主要考察你对“新文化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新文化运动
与“(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相似的题目: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思潮与国情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度赞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的突出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2分)科技与发展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儒教对于不能直接感觉的东西根本不愿做抽象的推理或思考;学识集中在儒教经典和过去有关的记载,认为这些才能指导当前和未来。……中国的手工业者技艺高超,极具创造性,但很少涉足理论或实验,他们大多数甚至是文盲。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罗兹·墨菲《亚洲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西科技有何差异。(4分)传统与现代材料三&近代中国最伟大作家鲁迅那样的一些抱怨最深的人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鲁迅和其他一些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外国的侵略、占领和特权,而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新时期以来)人们逐渐承认了中国传统的丰富,相信它能够给予正在为解决现代化问题而奋斗的民族以力量,……中国仍在为找出自身特点而努力,它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将排外主义、发展模式(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赖于西方的技术和组织形式)和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中国人依然为他们的特色和他们的传统而骄傲,但他们现在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在当前时代已经落后于世界上国家,他们迫切需要赶上去。——罗兹·墨菲《亚洲史》(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传统观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在古文言文中,原没有第三人称的阴性代词,“她”最早出现于新思想的萌发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后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君主立宪时代民主共和时代民主科学时代尊孔复古时代
“(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康有为像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2分)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1分)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6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材料一李鸿章像魏源材料二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康有为像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2分)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1分)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2分)如何评价这种观点?(2分)(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2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救国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