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5 泰国风土人情情

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
> 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
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
转载 编辑:李强
为了帮助网友解决“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相关的问题,学网通过互联网对“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相关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整理,用户详细问题包括:RT,我想知道: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具体解决方案如下:解决方案1: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 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明末清初,清军攻破此处进行后进行了屠杀,使嘉兴损失惨重,不复当年繁华。清朝中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才逐渐好转,市镇恢复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嘉兴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5.30亿元,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嘉兴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广大创业者的投资热土。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实现了嘉兴市到所辖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到2010年,嘉兴将投入1000多亿元,基本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届时嘉兴的交通环境将更为改善。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的深水良港——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吞吐量已超过1700万吨。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嘉兴发电厂,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嘉兴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地理位置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  民俗民风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 “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 “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 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庙会习俗等几大类。由于嘉兴古代农业发达,稻作习俗和蚕桑习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为优良的庭院、行道树种。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工业及医药等用,木材坚硬美观,是良好的家具用材。樟树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嘉兴种植也比较普遍,而且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树,市区内列入大树、名木档案的樟树有90株。 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申报的“嘉兴灶头画”,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3。通过对数据库的索引,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答: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问: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答: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问:我需要关于“嘉兴本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的优势”的知识答:一]地理位置 襄樊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襄樊交通发达,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襄樊市襄阳地区合...===========================================问:谁知道嘉兴各行政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它们各乡镇的历史?或各乡镇的特产...答:我表示长这么大,我还没去过外面的世界===========================================问:朋友们`给点意见`分数等着你们答: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东经119°37′-121°18′、北纬27°03′-28°36′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东南丘陵,为沿海港口...===========================================问:江西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答: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进士10495名,占全国...===========================================问:我是唐山的答:I spent my last holiday in my hometown. To my great surpris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there. Lots of woman have joined a ladies’ club. When they are free, they usually chat together and invite some famous people to give ...===========================================问:我是唐山的答: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所辖旗县之一。北靠呼和浩特市郊区、土默特左旗,西连托克托县,南接清水河县,东与凉城县、山西省左云县毗邻。 风景: 敖包山 唐单于都护府城遗址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盛乐百亭园===========================================问:我们班要组织一次走进家乡的“”文学采风“活动,我的第一位采访对象是德高...答:1、以什么为主食? 2、最怀念的节日什么?===========================================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历史悠久...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的自然风...===========================================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 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 关于它为何不长尖角,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嘉兴,当地民...===========================================这是我写的来自家乡的报告--嘉兴,大约900字左右,楼下别抄袭哦,很不容易的:嘉兴位于浙... 具有悠久历史。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而著称。嘉兴粽...===========================================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 官窑、中药和浙江博物馆等5个国家级博物馆。 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以及...===========================================以丰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人文环境为基础,努力把嘉善... 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秀城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 "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浙江省湖州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遂成巨镇"(《梅里志》)。至明中叶,此地"镇民之居,夹河成聚,为里者三",成为嘉兴四大镇... 约800米。市河居中,史称梅溪,溪沿主街西连长水塘。 王店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彩...===========================================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5个(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 嘉兴市地...===========================================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急用. 拜托拜托
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急用. 拜托拜托
  新疆概况  新疆地处中国大西北,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汉称西域,清代建省,定名新疆。旧中国时同内地一样受国民党黑暗统治。日和平解放,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省区, 面积160万平方公里, 东南长2000公里,南北宽1600公里,占祖国版图的六分之一。它东南连接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及印度八国为邻,边境线和长5400公里。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东联西出,发展经济,独具地缘优势。新疆地面和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工业极为有利。随着周边国际的不断改善,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贯通,石油勘探开发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向原料产地倾斜,新疆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十几年来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对外开放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西部边疆呈现出了勃勃生。  乌鲁木齐是它的首府。  新疆景色: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  区。它是把地层中的潜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农田或涝坝。  天池 天池古名遥池,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王母仙圣淋浴的地方,海拔1910米,形状狭长呈东南-西北走向,长33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大深度约150米,是古冰川侵蚀而成的长形洼地。  天鹅湖 天鹅湖位于天山腹地尤尔都斯盆地中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四周雪山环抱,地势平缓。回环曲折、水量充沛的开都河贯穿其间。广阔的草原上遍布湖沼、浅水滩和孤岛,是水禽栖栖的理想之地。  楼兰古城遗址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市泊西岸。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淹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  克孜尔千佛洞 又称赫色尔石窟。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悬崖上,共236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开建年代约在三世纪,全唐代吐蕃废弃。石窟分支提窟和毗诃罗窟。  高昌故城 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在新疆吐鲁番市东约40余公里的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东、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南。汉称高昌壁、高昌垒,两汉魏晋时期,戊己校尉屯驻于此。此后曾历为前凉高昌郡郡治、qu(音同区)氏高昌王国国都、唐西州州治和回鹘高昌王都,至明初始废,前后经历约一千五百余年。  新疆少数民族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聚居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新疆的是13个民族,维吾尔族最多,700万人,约占全疆人口的47.5%;汉族600多万人,约占全疆人口的38%;哈萨克族120多万人;回族70多万人;柯尔克孜族14万人;蒙古族14万人;锡伯族4万多人;塔吉克族4万多人;满族近2万人;乌孜别克族1万多人;俄罗斯族8千多人;达斡尔族5千多人;塔塔尔族4千人。所以被誉为“民族之窗”。新疆有1606万人,少数民族占62.42%,汉族占37.58%。各民族团结互助,谁出离不开谁,共同为繁荣边疆贡献力量。  青海概况  青海省位于世界屋脊--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万平方里。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故称青海省,简称“青”。全省平均海拨在3000米以上,地理上按地区可划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差异大,以日月山为分界线,日月山以西是牧业区,共69万平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6%;日月山发东是农业区,共3万平方公里,占全面积的4%。  青海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冬季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全年平均气温-5.6-8.6℃。全省分为暖区、次暖区、次冷区、冷区。黄河湟水谷地是暖区,年均气温在3-9℃之间;柴达木盆地是次暖区,年均气温2-5℃;祁连山地和青海南部高原是次冷区,年均气温在-2℃左右;祁连默里地区和昆仑山五道梁地区是冷区,年均气温为-6℃。青海无霜期短,河湟地区为100-190天,高原山地为30-40天,可可西里、祁连山几乎没有无霜期。青海各地降水量主要受地形及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地区差异显著,年均降不水量17.6(海西州冷湖地区)至764.4毫米(果洛州久治地区)。  全省总人口为4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02‰。青海有4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9.5万人,占42%,主要少数民族有5个:藏族(91.6万人),回族(64.2万人),土族(16.4万人),撒拉族(7.7万人),蒙古族(7.2万人)。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省会西宁市。有1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  青海省地图:  青海历史  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前121年(西汉时期)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即在今西宁市筑军事据点西平亭。西汉末年(公元9-23年)设置西海郡。隋朝(公元581-618年)在此设西平、河源二郡。宋朝(公元960-1279年)时设西宁州“西宁”一词亦由此沿用至今。公元1372年设西宁卫。1929年正式成立青省,省会设在西宁。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青海科教  青海省科学文教事业在领导的重视下,正日益发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10.7万人。现有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生6202人,中等专业学校39所,在校学生1.13万人,普通中学484 所,在校生21.75万人,小学有3839所,在校生49.0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81.48%。比较重视民族教育,普通各级民族学校1504所,在校生共24.64万人,占全省在校学生的31.7%。此外还有成人高校8所,成人中专17所,技校24所。1990年,全省有文化事业机构1517个,有自办节目的电视发射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72%。  青海旅游胜地  青海湖鸟岛: 青海湖海拔3196米,面积463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不仅辽阔、雄壮、明媚、恬静,而且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和水鸟。世界瞩目的鸟岛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湖西端,面积虽不足一平方公里,却栖息着10万余只各类候鸟,主要有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天鹅及鸭类等,被誉为“鸟的王国”。鸟岛观鸟最佳期为每年4月至7月。  盐湖: 青海有“盐的世界”之称。绚丽多彩的盐湖多达一百多个,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盐湖的姿态妩媚,气象万千,海市蜃楼般的景观更是引人入胜。以盐类分,有青盐、白盐、红盐、黑盐等;以形状分,有冰糖盐、雪花盐、花环盐、玻璃盐和珍珠盐等,璀灿夺目,光彩照人,千资百态,美不胜收。人们到此旅游,或坐小火车驶向盐湖深处的采盐工地,或踏上用盐筑成的万丈盐桥或住用盐盖的房子,去尽情欣赏盐湖的美丽风光,再采集一点盐的珍品,留作永久美好的纪念。  塔尔寺: 塔尔寺是中国著名的喇嘛教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该寺始建于明嘉靖39年(1560年),占地600余亩,是一组藏汉艺术相结合、殿宇富丽堂煌的建筑群。主要建筑物有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大经堂、长寿殿、如来八塔、九间殿等。其堆绣、壁画和酥油花被誉为艺术“三绝”。塔尔寺现有活佛9人,喇嘛500人。每年农历正月15、四月15、六月初7、九月23,分别举行酥油花展、晒大佛和跳神等宗教佛事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藏、土、蒙古、汉等各族群众前来朝拜,使寺院成为蜚声中外的佛教圣地。  另外,在”世界屋脊“上进行探险旅游,和藏、回、满同胞一起做少数民族之旅。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南25公里,系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布有约400平方米的壁画堪称一绝。此外还有孟达山、柴达木、马厂塬遗址、西海郡古城遗址等。  少数民族  青海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  藏族善长歌舞,在每年夏秋时节举行各种草原盛会,如青海湖赛马会,玉树结古草原歌舞会,果洛大武的朝山会等。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新年及6月欢乐节。  回族爱唱“花儿”,还喜欢富有回族特色的婚礼舞蹈--“宴席曲”以及“单鼓舞”、“口弦舞”等。“尔的”节(即开斋节)是回族最隆重的节日。  土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客人到来,主人要先敬上哈达,再敬上“吉祥如意三杯酒’,要客人一下子喝干。土族的婚礼热闹有趣,颇具特色。土族人也十分喜爱唱“花儿”,在农历2月2、4月8、6月6、7月15都要举行专门赛歌的“花儿会”。丰收时节还要兴办“7月会”,每个村庄连续举行,从7月一直延续到9月。  撒拉族十分讲究饮食,重视家庭庭院的清洁卫生。撒拉族的男婚女嫁也很有特色,他们不分男女,都以做媒为荣,认为成全一桩婚事,就是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蒙古族热情奔放,喜爱歌舞,每年7、8月间都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届时,杀牛宰羊,喝酒唱歌,进行射箭、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  西宁:  西宁是青海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位于本省的东部,地处北川河与黄水河汇合处,辖四区一县(城中、城东、城西、城北和大通县),也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上的一座历史古城。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有汉、回、藏、土蒙古、满、撒拉、东乡等35个民族。西宁之称于1104年沿用至今,取其西陲安宁之意西宁是全国夏季最凉爽的城市之一,是天然避暑胜地。西宁具有庙的城市的独特风光,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市区有建于600多年前的西北最大的东关清真大寺,明代的南禅寺,还有老爷山、日月山。中外闻名的黄教圣地塔尔寺位于市南25千米处。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距西宁不远,内有“鸟的王国”--鸟岛,驰名中外。西宁旅游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西宁正以日新月异的风貌迎接着中外广大宾客的光临。  甘肃概述  甘肃在我国西北部,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简称甘或陇。面积45.4万平方公里,人口2015.6万。省会兰州市。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从陇南南部河谷亚热带区逐渐过度到温带半干旱、干旱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东部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洮河等流灌。秦岭以南气候湿润,植物茂密。西部乌哨岭以西、祁连山和马鬃山、龙首山、合黎山间为河西走廊,气候干燥,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由于祁连融雪灌溉,绿洲相连,农牧业发达。西南部是高寒湿润的甘南草原。北部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漠。  甘肃省地形图  甘肃能源充足,物产资源丰富。农业以小麦、谷子、棉花、胡麻等为主。兰州一带盛产瓜果。陇南山区是一座天然的中药财宝库,“岷归”、“纹党”名扬中外。全省还有不少名贵的土特产品。现已探明的矿物达60多种。甘肃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电力和毛纺等为主题的工业基础。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  科技教育  甘肃拥有着较强的科技综合能力。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60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6万余人,其中,科学院院士9人,自然科学人员19.4万人,社会科学人员14.8万人。在重离子核物理、辐射技术、冰川冻土等方面处于国际前沿水平。1985年以来,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5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首创或领先水平的有16项,国际先进水平的51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380项,国内先进的1000多项。基础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省现有普通高等院校17所,中等专业学校113所,普通中学1626所,小学23718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91%。  甘肃历史:  甘肃历史悠久,汉、唐以来。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沿丝绸之路流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发现的各个时代的文物古迹1000多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其中7处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驰名中外的古石窟、古建筑及丰富多采的文物珍品。自成了一个庞大的古文化艺术的博物馆。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 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清代设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 (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 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风景:  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砾崖上,492个洞窟层层排列,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一千余年的建筑、彩塑、壁画和装饰图案,是中国最大的一座艺术博物馆。这里有五座唐、宋木构窟檐,有历代塑像两千余身,有高达三十余米的圆雕,也有不足一尺的彩塑。特别是大量的唐代彩塑,写实技巧高度娴熟,是中国现存唐塑中的杰作。这里保存着四万五千平方米的壁画,除了佛教内容外,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反映了中国古代与外国友好往来、文华交流的历史。敦煌藏经洞,尤为引人注目。这里藏有从魏到宋六百多年间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近六万件,有数量浩大的手写本,也有稀世罕见的雕版印刷本,还有少量拓本。其中手写本,不少是上等手笔,书法精美,是古代书法艺术珍品。其内容十分丰富,有宗教经卷、古代典籍、语言文学、历史、地理、音乐歌舞、自然科学以及大量社会人文材料等,为研究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民族以及对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和文物潜心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1984年,“敦煌研究院”在兰州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  麦积山石窟: 以其精湛的泥塑艺术著称于世。它位于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在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上。麦积山形如农家麦垛,故有此名。麦积山周围山石壁立、青松参天。山涧溪流喷翠,林中鸟语莺啼,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麦积山石窟的惊险陡峻,在中国现存石窟中是罕见的。石窟开凿在高达二三十米乃至七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上,崖面凌空架设栈道,通向各个洞窟。从公元384年到417年的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十多个朝代的开凿、维修,现有洞窟194个,保存了泥塑、石雕造像七千二百余尊,壁画一千三百多平方米。精致优美的艺术造型,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独特风格,表达了深厚的民族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出彻底的世俗化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麦积山泥塑以北朝作品最为突出,那精巧微妙的构图布局和纯熟洗炼的制作技法,在中国现有南北朝作品中还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北魏晚期以后的佛像,差不多都做成俯首下视、面容娟秀、体态端庄、慈祥智慧、和蔼可亲、美丽善良的母性形象,尽管他们所代表的都是“天堂”“佛国”里的神,但却表达了当时人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遨游在这千古不朽的“泥塑馆”之中,透过历史的烟云、宗教的迷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精神闪烁着永恒的、耀眼的光芒。  炳灵寺石窟: 是甘肃石窟艺术中又一枝独放异彩的奇花。它位于永靖县境、黄河北岸的积石山中,和刘家峡水库相连,包括上、下二寺和洞沟三个部分。下寺建于北魏,上寺建于唐代,唐称兴龙寺,北宋称灵岩寺。“炳灵”为藏语“十万佛”的意思,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胜迹之一。炳灵寺开凿于西秦,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第169窟中,有西秦建弘元年墨书题记和精美的西秦造像与壁画,为中国石窟中最早的纪年。此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元、明,不断有新窟营建。仅下寺现存窟龛共183个,大、小石雕像694身,泥塑像82身。大者高达27米多,小者只有二十多厘米。石像构思奇巧,雕镌精美,壁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五泉山: 位于兰州市南,因山上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等五眼清泉而得名。传说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驻扎此地,大队人马需水饮用。大将军用马鞭在山崖上打了五鞭,泉水涌地而出,遂形成五泉。这里丘壑起伏,林木葱郁,层楼叠阁,曲廊逶迤,清泉吐水、瀑布倾泻,山环水绕,一派自然清幽佳景,登高远眺,兰州市区一揽无余。五泉山的古建筑,更有奇特之处。现存最早的是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洪武年间重建。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各异,结构雕刻精巧玲珑。嘛呢寺、千佛阁、文昌宫、地藏寺、三教洞等,建筑面积达一万一千多平方米。雄立山腰的钟亭,悬挂着金代万斤“泰和铁钟”。矗立于金刚殿内的明代铜铸“接引佛”,身高一丈六尺,铸工精细,栩栩如生。卧佛殿的睡佛,身长二丈七尺,面容慈祥,睡态可掬。依山而筑的曲径百间长廊,犹如攀山游龙,雄浑异常。建在山腰的人工湖,曲桥幽幽,涟漪绰绰,别有风趣。  白塔山: 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山势起伏,有“拱抱金城”之雄姿。山顶的古建筑有三星殿、迎旭阁、云月寺、白塔寺等。白塔寺始建于元代,寺内白塔身为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寺内的清代铜钟造型庄重,声音宏亮。禹王碑上的刻字相传为禹所手书。山下有势雄伟的天下黄河第一桥。白塔高耸,黄河前横,铁桥飞虹,构成一幅独特的景观,成为兰州的象征。  少数民族  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1997年全省总人口2494万人,拥有汉、回、藏、蒙等45个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中国3个特有少数民族。  宁夏概述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北纬3514 '-39°23 ',东经104 °17 '-107 °39 '),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东邻陕西  ,北接内蒙古,南与甘肃相连。宁夏的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其中引黄灌区占41%,南部山区占59%。其1997年末总人口为530万人,共有35个民族,其中回族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3以上,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6。回族在境内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同心、固原、西原、西吉、海原、泾源和引黄灌区的吴忠、灵武等7个县市。  宁夏东西窄而南北长,东西相隔50公里至200公里,南北相距456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北为宁夏平原,南为丘陵山地。一般海拨为1090--2000米,最高海拔3556米。 黄河从中部贯穿其间,穿越12个县市,流程397  公里。沿黄河两岸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自秦汉先后开掘了秦渠、汉延渠和唐徕渠等渠道,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林带成网,旱涝无虞,农业发达,唐代诗人韦蟾在诗中赞誉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宁夏南部属黄土高原,宜林宜牧,是宁夏滩羊、沙毛山羊的重要产地。 境内较大的河流还有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 它的主要山脉有贺兰山、罗山、牛首山、香山、六盘山等,其中贺兰山、罗山、六盘山是宁夏的三大天然林区。贺兰山是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宁夏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200-700毫米。平均气温5-10℃。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70天左右,是全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教育的中心,是有1000年历史的塞上名城。位于宁夏平原中部,面积3499平方公里,人口91万,其中市区人口55万。  宁夏旅游:  银川海宝塔: 俗称北塔,初建于公元5世纪,东晋时为赫连勃勃重修。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塔建在一个高大的塔基上,塔呈方形,而四面中部又突出一棱,更显得层次分明,玲珑精巧,风格独特,为中国古塔中所罕见。“古塔凌霄”是古代宁夏八景之一。  银川承天寺塔: 俗称西塔,始建于公元1050年西夏时期,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据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死后,其子刚满周岁,就登上(皇帝)宝座。皇太后没藏氏为保其子毅宗皇帝“圣寿无疆”,护佑西夏江山“延永”坚固,建造了这座“承天顾命”的寺院和佛塔,登塔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此处的“梵刹钟声”是古代宁夏八景之一。  西夏王陵: 位于银川市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的平缓坡地上,是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南北10公里,东西4公里的地区,座落着9座帝王陵园和70余座陪葬墓。现已挖掘了3座,从出土文物,可想象出一代帝王陵园的宏大与壮丽,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贺兰山岩画: 春秋战国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夏时期的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口(银川市西北)和广武口门子沟(青铜峡市西南)两处。岩画分布长600米,300多幅。多是动物和反映狩猎活动的图画,还有西夏文字,凿刻简洁,线条粗犷,构图朴实,形象逼真。  另外宁夏还有固原县城西北的须弥山石窟、始建于宋或元代的青铜峡108塔 、战国秦长城、明代中卫县高庙 、明嘉靖永宁纳家户清真寺、银川市边滚钟口、泾源县泾河源风景区、中卫县沙坡头 、平罗县沙湖、 清代光绪的平罗玉皇阁、始建于汉代的青铜峡秦汉渠工程,西夏的韦州古塔,宋代的银川市南门楼,西夏时期的银川市玉皇阁,清代的平罗玉皇阁、贺兰山拜寺口双塔,以及吴忠市金积镇保存完好清末名将董福祥的宅第--“董府”和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金水旅游区等,也都值得观光和游览。  宁夏回族:  唐至西夏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大食人陆续来往宁夏,定居经商。元代,大批中亚、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军士、工匠、商人迁居宁夏。元末明初回族逐步形成,宁夏回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到了清乾隆年间,“宁夏至平凉千余里尽系回庄”。  回族由于长期与汉等民族杂居交往,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使用汉文、讲汉语。但也保留了一些阿拉伯和波斯语的词汇,诵读的经书大都是阿拉伯文。在文化、经济,特别是风俗习惯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是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对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回族共同心理的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伊斯兰教的一些教规也逐步演变成回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人的一生包括婚嫁、服饰、饮食、卫生等方面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也被明清时期的学者称为“清真教”,故礼拜寺叫做“清真寺’,回族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回族开设的饭馆和食品店用“清真”作为标记。  回族在饮食卫生习惯上与汉族有较大差别,特别是肉食方面有严格的讲究,须按伊斯兰教规宰杀。回族喜欢吃牛、羊、骆驼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也不食用一切动物血液及自死的禽畜肉。烟酒也作为禁忌,大多数回族男女不染烟酒。  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伊斯兰教历9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教民必须奉行1个月的斋戒。即夜间进食,白天断绝一切饮食。斋戒期满,即是开斋节。开斋节是回族的一个庄严、隆重的节日。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在开斋节后70天,即伊斯兰教节12月10日举行。古尔邦节是回族隆重、热烈的传统节日,人们宰牛羊,欢渡佳节。  圣纪节;穆罕默德诞生和归真都在同一天--伊斯兰教历3月12日,统称为“圣纪”。每年这一天,回族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的风土人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