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千古有耕耘就有收获行书张字怎么写怎么写

精彩推荐:
站务管理区
查看: 14204|回复: 55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22:56 编辑
书苑勤耕耘,桃李倍芬芳
---曾景充老师书法教学研讨会侧记
& &&&“孜艺楼”主人曾景充先生,年逾花甲,自幼习书,毕生努力,成就卓著,曾获广州市文学艺术创作首届红棉书法奖 、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个人书法奖。他在创作著述的同时,为振兴广东书坛,热心投身书法教育事业,先后在中国书画函大广州分校、岭海老人大学、广州师院书法培训中心、广州书画学院以及其书斋孜艺楼等职掌教鞭,由于其书艺精湛,教学得法,每届学员不断,先后培养了不少书法高才,得到社会广泛赞誉,特别是近几年,在广州书画学院担任教务副主任兼书法研修班导师以来,由于丁有德副院长带头参加学习,使学习气氛更浓,生源层次更高,学员中有年迈的省军区副政委、参谋长,也有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及一般的职工和高校学生。他们当中有全国书协会员,也有省、市书协会员,水平相当,志同道合,学习认真,相互勉励,因而进步很快,成效明显。为了把教学成果加以总结,为了宣传数十年如一日从事书法教育的好老师,学生们自发地筹集经费编印《曾景充师生书法选》及举办“曾景充师生书法展”,此举意义深远。
& && &日下午,在书画学院丁有德副院长及李骞主任的关怀下,由书法研修班主任冯仪老师主持召开了有二十多人参加的“曾景充老师书法教学研讨会”。会上气氛热烈,学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回顾和总结了曾景充先生搏击艺海,书艺超凡和教绩显著的成果,同时对曾老师的人品也给予较高评价。
& && &曾景充先生是一位纵横南北、贯通古今、功力深厚、对艺术精益求精和勇于开拓进取的著名书法家。他精深的书道,广博的理论及其艺术上成就,早为社会称誉。正如老学员王德宽说的“曾老师把中国书法史上各家各派都搞通搞透了。”特别是他早年对广东较少人学的魏碑用功尤勤,收获甚大,为形成曾氏书法强烈的面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面对奇倔难学的沈曾植(寐叟)书法,好心人曾力劝他不要学,但曾老师凭着聪颖和勤奋、自信和胆识,偏要知难而上,认为难能方才可贵。终于有一次曾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授书法时,被一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称为“翻生沈寐叟”。七、八十年代,曾师四出壮游,不仅饱览祖国壮丽河山,还与海内诸多名家高手交流学习,其中有林散之、刘海粟、魏启后等大家,胸襟识见书艺皆得大进。1991年曾师应邀赴日讲学并交流书艺,不避寒暑,分秒必争,置身患“肩周炎”不顾,竟临摹了两千多件日本书法作品的小样,作为研艺参考,足见其研艺之“笃”。东瀛之行不仅宏扬了中华优秀文化,为国争了光;还带回来了大量的研究日本书法的资料,从而使曾老师提高了创作“少数字派现代书法”的能力。曾老师为了能更方便地研究书艺,启发悟性,自制了一本“奇书”,把古往今来各方面(包括大师、友人、童叟)的各体佳字,通过逼真临摹,把它分类珍存于一巨册之中,有时示与书法行家(其中有陈振廉、杨和明等名书家),行家们每执此卷,无不爱不释手。此乃曾师集古今群贤之心血所系,可谓用心良苦。曾老师平时还刻苦读书,多方求购书画艺术资料,十年来一直在广州市新华书店书画艺术柜台工作的梁伟超学员动情地回忆起曾老师隔几天就上一次新华书店,徜徉书海之中,寻寻觅觅、孜孜以求的情景,他还问道:“当今广州书法圈中人,稍为有点名气的,有几个还会经常去逛书店”?正因如此,曾师从中获取信息,更新观念,紧随时代。而每逢书画展览、拍卖,而往往都少不了曾师的身影。他借以汲古纳新,并从中提高鉴赏能力。正是因为曾师从不自满,精益求精,使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真功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书法大家。在研讨会上,学员杨显强称曾老师是“唯美主义者”。学员罗益群称曾师书技“随心所欲,炉火纯青”,而学习成绩十分突出的李力楠学员评价曾师“诸体兼擅,功力湛深,独具特色,堪称一流”,并赋诗赞曰:“曾师翰墨岭南旗,拙朴雄奇变幻姿。并济刚柔新景象,万千桃李挹充师”。
& && &曾景充先生不单是造诣精湛的书法家,同时还是一位美术家,且又精于鉴藏,对诗词对联亦有相当研究,这样一位艺术通才在目前广东亦殊为难得。曾师早在50年代得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引荐,第一批加入广东美协,经常写生,时有画作,可谓书画并进。我记得1992年广州师院书法培训班师生作品展时,展出的曾老师的四幅以日本的象征富士山为题材的水彩画,作品清新空灵,颇具诗情画意。而书画鉴定之道,难度极大,非学识渊博、书画兼通、收藏丰富、眼光独具,德备品藻者不能为之。曾老师对名人字画,精鉴赏、广见闻、富收藏,是时下广东书家中极为罕见者。学生段辉平回忆起他任职于某书画拍买行时,一次力举曾师前来鉴定拍品,起初人们不大置信曾师有能力鉴定,后大家历览齐白石、关山月、黄胄等名家巨作,经曾师一一剖析,评述优缺,鉴定真伪,曾师目光如炬,持论公允,见解独到,令人信服。他的鉴定成了这次大型拍买的依据。曾师为了心爱的收藏,节衣缩食,烟酒不沾,生活极其俭朴,但若为了购得心仪真迹,却不惜拆巨款投入,想方设法购到手。丰富的收藏,使曾师藉以怡养性情,眼手俱高,不断滋养自己的书艺。
& && &曾景充先生旧学功底不薄,作品所书内容皆高雅脱俗。习书研画之暇,亦喜吟咏,才思敏捷,时有好诗妙对,兹试录其于1976年所作《过三峡》五绝两首,以飨读者:
峭壁立千仞,天门一线开。
急流波旋涌,稳送片帆回。
峰高遮丽日,滩险锁航程。
破浪迂回出,山川尽向荣。
& && &于山川奇绝、航程艰险之中悟出人生真谛,自有一番境界。其自撰联“献章凤羽一枝笔,南海石门万象书”高标岭南书坛之光。而即席作嵌名联,更是曾老师拿手好戏。如在访日时书赠日本书道名家大溪洗耳先生联:“大溪鸣绝响,洗耳听高吟”,及赠日本少字数派女书家、夏云书会会长矢秋春蕙(乃是日本书道巨匠手岛右卿之女高足)联云:“秀作融春蕙,奇峰拥夏云”等,不一而足,皆辞雅意华,合辙对仗,再配上高水准的书法,以此馈赠主人,还有什么礼物可比!
& && &曾师著述亦丰,主要有《行书要法》、《五体临池指要》、《魏体千字文》、《曾景充书法选》、《曾景充书法集》、《曾景充钢笔书法》(共四本)、《书坛拾萃》、《魏碑入门》等十多种,惠泽后学。大型著作《魏碑大成》、《现代书法探研》等将侯机付梓。
& && &曾景充先生不仅是技艺精湛的书法家,更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书法教育家,他不辞劳苦,坚持教学,谨守师道,诲人不倦,以乐育英才为己任!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真是功不可没。班主任冯仪屏、班长黄森民及同学们深有体会,概其教学特点,大要如下:
& && &1、有教无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二、三十年来,追随曾老师学习书法者不知凡己,有的甚至从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跟曾老师学书,如水平较高的学员刘广超、段辉平、刘艺林等,曾师收徒不分贵贱,不计贫富,不辨亲疏,倾其平生积学,悉心授人以渔。
& && &2、因材施教。这是特别多学员提及的一大教学特点,众多学生,情况不一,曾师都根据各保特点为其指明方向,优选最佳途径,示以金针至法,循之而行,必大有斩获。如学员高泽生言,开始我学王羲之《圣教序》,后曾老师根据我的进展,又提出我学苏,以开拓笔法,在“秀”的基础上辅之以“雄”,果然,此招收效良好,改变了我面貌靡弱的不足,又多了些“拙”的味道。又如尹永杰同学,起初学麦华三先生的字,秀丽有余,遒劲不足,在曾师指导下学魏碑,攻张玄墓志,后再追汉碑“张迁”,力求既秀劲又高古。黄森民补充:曾师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反对不愿下传统功夫的不良学风。
& && &3、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方面李力楠、苏少坡等学员理解为:手眼并练,以眼带手,眼高方能手高。曾师书技高超,学识广博,思维敏捷,口才颇佳,讲课声情并茂,面对大量学生作业,不用现场翻查法帖,而是胸有成帖,法在手中,不讲套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使人茅塞顿开,复见其手握毫颖当堂示范,挥洒之间,顿成佳构,令人心悦诚服,真一大精神享受。学员朱善猷说:“我是写草书的,我的老毛病是笔墨单一,像钢笔字,且字欠欹侧,有些平板,韵味不足,一经曾老师指点,现已一一改正,多年痼疾,得以治愈”。学员张学文也说:“我曾学曾老师的《魏体千字文》(世称曾体千字文),曾老师抓住要领提出我写魏碑不能一味方笔侧锋,这样容易霸悍扁薄,引导我再习圆笔中锋的《郑文公碑》、《石门铭》,使我的书法水平大进,终于获得比赛大奖。最近还转攻《金刚经》,循序猛进,追求雄浑苍莽一路,总之,要不断的追求,达到更高品位”!
& &&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曾老师还从多年研书和教学中总结出一个临书“秘笈”———移影法,充分掌控和透视字形结构特点,使学员临书较易达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的显著效果。曾师还精辨“中”、“侧”、“偏”锋笔法之别,主张中侧锋并用,加上行笔讲究“变速”、“力度”,笔锋的“铺”、“敛”以及墨法的运用,令线条多变,发挥书法线条抒情寄意的丰富功能。
& && &4、要求精严。曾师教鞭严执,强调临帖不能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不能只“创作”而不临帖,不能临上课前一晚匆匆写一张来交差,不能缺课,紧抓出勤,以防松懈。劳忠光学员谈及曾老师曾老师带领他们去山东访碑,每对一块名碑,必定全文逐字逐行包括章法、落款都一一领悟,为了饱览腴观,白天疲于奔命,晚上还要求我们不辞劳苦做访碑笔记,把观感心得记忆,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成果。
& && &5、敬业爱生,平易近人。曾师硕果累累,功成名就,年迈资深,但他为人朴实,从不摆架子,不搞花架子,一贯平易近人,不哗众取宠,也不道貌岸然,师生无间,他虽事务繁忙,也骑着自行车,顶风冒雨,不怕远道,课堂讲授时兴致一来忘却下课也不计得失,远道来校,但绝少迟到。他心系授业,还自动据推却了不少社会上的活动各邀请,而这些活动和邀请往往能带来不少经济收益。曾师对学员每感人才难得,尊重呵护有加。学生刘问渠谈到,他从佛山骑摩托车来广州上课,路途遥远,曾师每每叮嘱要小心开车,注意安全,切勿贪快抢道,令人感动不已。李琼扬学员说:“学生们在曾师风范影响下,学员学习书法后,或从事书法教学,或参加比赛,有的获奖参展,或参加社会活动,都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 && &6、教学相长,不断创新。曾师常将自己近作带给学生观摩品评,征询意见。他强调一个“变”字,赞同“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主张。黄森民说,曾师主张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日后自成一家,他的“融冶碑帖,北笔南意”就是明证,他教出的学生不拘一格,百花齐放,这很符合书法艺术发展本身的规律,也符合当今改革开放要繁荣文艺的宗旨。而某些老一辈书家往往不悦其弟子越出师门另学他派的。此外,曾师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幽默诙谐,课堂上不时发出一阵开心的笑声,调节和调动学员们的情绪,利于学员对知识的吸收。如学员康满秀认为,有时虽然是很高深玄奥的道理,但一经曾师讲解,往往不再难懂,曾老师阅历丰富,善于联系社会生活现象,将它们融化到书道讲解之中。曹杰钊学员讲到:“曾老师提到希望发明一种‘笔力测量仪’,每人在上面一落笔,便可一目了然地显示其笔力大小,看出其功力如何,这说明曾老师具有创作性思维,且富含幽默细胞“。另外,曾师主张: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作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也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 && &研讨会上,学生们还对曾老师书艺精进和教学改进方面提出一些期望,曾老师欣然表示,听取意见,努力提高,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
& && &我们祝愿德艺双馨的曾景充老师健康长寿,永葆艺术青春,培育更多英才,为开创广东书坛灿烂辉煌的明天,再立新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8年12月学生刘问渠记
附出席曾景充老师书法教学研讨会人员名单:
曾景充、丁有德、李骞、冯仪屏、高泽生、关百贤、苏少坡、杨显强、王德宽、李力楠、劳忠光、段辉平、尹永杰、刘问渠、何桂华、朱善猷、张学文、曹杰钊、王一啸、高树梯、刘广超、梁伟超、刘艺林、康炳畦、黄森民、李琼扬(排名不分先后)
(此文编入《曾景充师生书法选》一书,有改动)
曾老师作品欣赏
[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22:36 编辑 ]
(66.93 KB, 下载次数: 6)
22:36 上传
(67.8 KB, 下载次数: 5)
22:36 上传
(48.17 KB, 下载次数: 2)
22:36 上传
(74.47 KB, 下载次数: 5)
22:36 上传
小楷《兰亭序》
(61 KB, 下载次数: 2)
22:36 上传
《兰亭序》(局部)
路过,,听听..
曾景充先生简介
& && &曾景充,1933年生,广东高要人,当代杰出而有实力的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书协理事,广东书协评审副主任,广东书协艺术指导委员,广州市书协副会长,美协广东分会会员,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新日本书道院艺术顾问,日本国际艺术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东方书画院客座教授。
& &&&曾氏融书、画、碑、帖于一炉,擅写各体,尤以魏碑和行草称著,自成刚柔兼济的独特风貌且具时代新意。1991年应邀访日,1996年应邀访美,举办个展,交流讲学,卓有成效。两度赴香港中文大学作书艺讲授,挥毫表演,作品在日本和欧美、东南亚、港澳地区及国内展出、题碑刻石或应征收藏。1998年12月曾在广州图书馆举办“曾景充师生书法展”,盛况空前,轰动一时。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展览。近年更创特大书法艺术,登台表演,誉满南国艺坛。
& &&&曾氏应聘为粤、港、澳艺术团体、院校讲授书艺,培养了不少书艺人才。2001年应市文联、青韵文化公司特邀,奋发余热,首创、主持并执教曾景充书画苑,培养高才,弘扬中华书法艺术。
& &&&曾氏著述:已出版和发表的有《行书要法》、《魏体千字文》、《曾景充钢笔书》、《五体临池指要》、《曾景充书法选》、《曾景充书法集》、《新作选》、《书坛拾萃》、《魏碑入门》等,大型著作《魏碑大全》、《曾景充书艺》亦将付梓行世。
& &&&曾氏在书法艺术上曾获奖项: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1986年的文学艺术创作首届红棉书法奖;广东省委授以广东省1993年第四届鲁迅文学艺术书法个人奖。2000年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及全国先进教育工作奖。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06:55 编辑
曾景充老师近日不幸病逝了!哀悼!下星期三(1月21日)下午四时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办遗体告别仪式!
我是一定要去参加的!
想起当年曾经在敬爱的曾老师身边听他传道授业解惑,亲得他老人家耳提面命,受益良多,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奈何鄙人生性疏懒,资质愚钝,学未有成,诚可愧也!更不意今日迷于网路,忙于俗务,偏于它好,竟弃学书道多年矣!真正愧对恩师!无地自容!汗颜汗颜!
羡慕你有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
曾老师作品欣赏
曾老师作品欣赏
(53.37 KB, 下载次数: 2)
23:39 上传
(56.23 KB, 下载次数: 4)
23:39 上传
(58.67 KB, 下载次数: 1)
23:39 上传
(67.54 KB, 下载次数: 1)
23:39 上传
(62.41 KB, 下载次数: 1)
23:39 上传
(88.6 KB, 下载次数: 1)
23:39 上传
(74.98 KB, 下载次数: 1)
23:39 上传
痛失英才,有这样的好老师,真是道人兄的福气啊!
为文学届的英才默哀!
曾景充老师《研修铭》
书法琳瑯,荟萃一堂;不分寒署,满座腾芳。
传真授艺,较短论长;砚池匀漾,石镜涵光。
艺海泛舟,毫挥双楫;苦练深研,楮笺盈帙。
循循善诱,示法启明;银钩铁划,虹吐蚕声。
常新观念,用宏取精;鹏举蝶化,米帖鹅经。
力学艰辛,天道酬勤;心正笔正,存道求真。
升堂入室,桃李成群;英才敬业,志气凌云。
明烛辉映,化雨甘霖;切磋高迈,学府铭箴。
承先启后,汇古通今;弘扬国艺,黾勉同心。
& && &&&广州书画学院书艺研修班创办至今已告六届,欣英才之辈出,喜办学之有成。执教之余,赋此以纪。
一九九八年岁次戊寅中秋曾景充撰书于孜艺楼
曾景充老师作品欣赏
愚以为曾景充先生之书艺成就,比诸当今广东书坛诸名家如陈景舒、曹宝麟、陈永正、欧广勇、王楚材、张桂光、梁鼎光、卢有光、连登、董百振、陈初生、廖蕴玉、莫各伯、纪光明、庞国钟、李小如、王志敏等先生之书艺,或多能过之,或功力过之,或独创过之,或变化过之,或精进过之,或学问过之,或才气过之,或识见过之,论综合实力,当属当今广东书坛第一也!诚当今岭南书坛之大纛耳!此论允乎?自觉允也。
(鄙人2006年时所作评论)
[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14:11 编辑 ]
据我所见或所闻,广东地区曾景充老师的书法作品制为招牌或刻为石碑的主要有:“黄振龙凉茶”、“深圳体育场”、深圳蛇口女娲塑像之碑文《女娲赋》、广州“西关碑铭”、广州“广东武术院”、“广州海运大厦”、黄埔广州海关“中国引航”、广州五羊新城“金桥宾馆”、广州“人民公园”、广州天字码头“接官亭”、广州荔湾区“陈家祠广场”及长联、顺德乐从家俬城“笑迎天下客”、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内一对联、潮州唐代遗迹“叩齿古寺”等等。
[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14:05 编辑 ]
原帖由 黄也 于
23:34 发表
羡慕你有这样德艺双馨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
我的书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惭愧!
PS,我与曾师公子亦斌兄同年。
原帖由 永无止境 于
23:44 发表
痛失英才,有这样的好老师,真是道人兄的福气啊!
为文学届的英才默哀!
有这样的老师,我也觉得是福气,惟有今后努点力,把字写好,才对得起老师。
当年听曾师讲课,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思路极连贯顺畅、反应极快、精力充沛、声气十足、天才横溢、神采飞扬、听其讲课真是莫大的享受,那时我认为他活到八十以上是没有问题的,没想到晚年竟得了白血病!天道无常,竟一至如此,令人唏嘘!
[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01:59 编辑 ]
曾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后任广州市政协主席、广州书画专修学院院长的大埔人邬梦兆老前辈与曾景充老师十分熟悉,常有打交道,曾老师是书画专修学院教务处副主任、书法研修班导师,曾老师几次师生展他都作为领导到场发表讲话。
另一大埔人邓耿礼老前辈(今年81岁,他比曾老师还要大几岁)与不才均是原曾老师领衔主导的孜艺书社的社员,当然他的水平比我要高多了,我要向他多多学习。
1999年初所印刷的《曾景充师生书法选》(吴南生先生题写书名)中,邬老是作为领导题字的,学生中大埔人有三人:邓耿礼先生(1928年生)、黄远平先生(1931年生)和我。
在此顺祝邬老、邓老、黄老健康长寿,艺事卓成!
[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14:27 编辑 ]
先生有开班授徒吗?如果你在茶阳。
原帖由 黄也 于
16:42 发表
先生有开班授徒吗?如果你在茶阳。
不在茶阳,也没有开班.不过,希望以后回大埔时有机会跟书友们交流交流.
本帖最后由 万川道人 于
23:30 编辑
曾景充先生旧学功底不薄,作品所书内容皆高雅脱俗。习书研画之暇,亦喜吟咏,才思敏捷,时有好诗妙对,兹试录其于1976年所作《过三峡》古风一首,以飨读者:
& &&&“峭壁立千仞,天门一线开。
& && &峰高遮丽日,滩险锁航程。
& && &急流波旋涌,稳送片帆回。
& && &破浪迂回出,山川尽向荣。”
& && &于山川奇绝、航程艰险之中悟出人生真谛,自有一番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曾景充老师的诗不是古风一首,而是两首五绝。两首的首句都是仄收,今重排之:
过三峡(两首)
作者:曾景充
峭壁立千仞,天门一线开。
急流波旋涌,稳送片帆回。
峰高遮丽日,滩险锁航程。
破浪迂回出,山川尽向荣。
之所以会当作“古风一首”,是因为我当年写这篇文章之前,从曾老师的其中一本书法集子里看到这两首诗的一幅作品,写成未改前的样子,是一首诗的形式,估计这是曾老师因为时日已久,记忆发生模糊,记成一首来写了。而我当时对古典诗歌格律的了解还不多,因此我没有发生疑问,当成了是一首诗,而我当时只是觉得韵脚有点问题,认为可能是换韵,所以没有认作“五律”,把它说成是“古风一首”。今我判断应是两首五绝,这样就通了。可惜曾师已逝两年多,无从再问他老人家校对了。憾哉!
今在原文里将此两首诗重排改之,若不在此说明,读者不知道曾经的修改经过,只是印在那本《曾景充师生书法选》里的那篇文章没法再改了,有人若看到那篇文章,不知会发出怎样的议论。为艺为文,岂可不仔细乎?
电话:工作日 8:30-17:30在线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五年耕耘 五年收获――浦北县文联2006年至2010年工作总结 韦志远2010年,县文联有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干部一人。设文学、诗联、软笔书法、硬笔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电视、摄影、戏曲等10大协会,会员398人(国家级会员16人、省级会员48人、市级会员39人、县级会员302人)。 2006年至2010年,创作文艺作品5480多件,有85 名作者先后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 235 件,其中:在全国发表作品的作者有韦志远等3人,作品有《浦北今朝》等9 件;在省级发表作品的作者有韦志远、刘德光、黄镜天、钟剑俏、韦晓琴、张淦侑、易向明、黄光艳、刘维波、陶源、韦振炯、韦善通、林巧云等18人,作品有《 正气长存万古松》等638 件;在地市级发表作品的作者有刘德光、赵英以等88 人,作品有《刘永福》等287 件。韦志远的散文《初进军营》获全国第八届世纪大采风征文大赛银奖、报告文学《烛光和韵德金心》获《中国改革报》和全国小说散文诗歌大赛组委会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散文《父亲那年是英雄》获《散文月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赛优秀奖;新诗《东方狮醒党心红》获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第七届世纪大采风银奖和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2008年9月15日新诗《而立之年喜回眸》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杂志社、《人民文学》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5年累计出版《蕉香》报13期、《浦北文学》5期。组织开展了“浦北文人看浦北”等大型采风活动4次、开展“白求恩杯”征文、庆祝恢复建县4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2010年中秋、国庆、敬老节和浦北县2010年香蕉节文艺作品展等文艺赛事10次;组织稿件参加钦州市2007年度文艺作品评奖活动,2007年日人的原创作品分别获得各艺术门类的表彰奖励。其中彭卫斌创作的油画《生活空间》获美术类一等奖;朱小梅的油画《海边印记》、刘德光的戏剧《山中的太阳》、易向明的戏剧《跪妻》和张传瑞的书法作品分别获得三等奖,张强的小说《桁桥》和韦振炯、容世河的书法作品获优秀奖,县文联获组织奖。
文学创作& &&2010年,县文学协会有会员75 人,其中:广西作家协会会员10 人、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18 人;全县共出版文学作品集8部,108位作者在市以上报刊发表各种文学作品,其中:在省级报刊发表的有韦晓琴、韦志远、黄镜天等23 篇,在地市级报刊发表的有刘德光等 178篇。获地市级以上奖的有韦志远、刘德光 、翁德生 等 15 人,作品有《金晖红盾耀中华》等(全国报告文学一等奖)184件。& 陆凤杰出版长篇小说《汗血牛》;黄家玲出版散文集《忆是金》;韦志远在《钦州文艺》上出版个人专集;冯基南出版诗集《平凡心声》,刘德光出版《壮士泪》、《权柄》、《极乐园》、《苍天有眼》、《地狱之门》、《穿越死亡》、《马君武全传》等七部长篇小说,并且在《佛山文艺》、《江门文艺》等刊物上连载。《刘永福》、《千古传奇苏三娘》等两部长篇小说在《钦州日报》上连载。《权柄》获市“三娘湾”杯文学三等奖。100万字的长篇小说《魔鬼密码》在《逐浪小说网》上发表;中篇小说《铁血男儿》、《天道》在《娄山文学》上发表。韦志远报告文学《凤凰奋翥党旗红》、《悬壶济世奋高歌》、《越州红杏一枝春》、《金晖红盾耀中华》、《浦北今朝》、《金蕉耕月烁蕉星》、《烛光和韵德金心》、《蕉乡而立看今朝》和散文《大海无情人有情》、《父亲那年是英模》、《三娘湾畔耀明珠》、《蕉乡浦北话香蕉》、《融安融水书画行》、《初进军营》、《文武清官林苑生》、《乐民荔枝》以及新诗《龙脊伤疤疼》、《故乡月亮桥的遐思》、《东方狮醒党心红》、《而立之年喜回眸》等分别被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评为金奖和银奖,其中散文《父亲那年是英雄》获《散文月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赛优秀奖;新诗《东方狮醒党心红》获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第七届世纪大采风银奖和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2008年9月15日新诗《而立之年喜回眸》获中国散文学会、《散文选刊》杂志社、《人民文学》等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韦志远、黄家铃、丁艺被评为钦州市德艺双馨和优秀文艺家,韦志远、刘德光被评为钦州市优秀文艺创作员;200612200942008杨荣的《孙子兵法今论》再版发行;韦晓琴诗歌《祖国啊!我为你自豪》等多篇多次在《广西日报》上发表;20092009 2010刘维波的散文《美哉,五皇山》、张涛的散文《旅途》在《广西日报》上发表,韦志远的散文《再登文昌塔》和《北部湾赋》在《钦州日报》上发表。浦北中学文学社创办《好望角》、白石水中学创办《通天诗联》、寨圩中学创办《归德诗联》、浦北二中创办《世纪之星》、县一职校创办《大地》、乐民中学创办《凤池》等刊物,并发表了大量的作品和培养了大批的青少年文艺人才;2007年,该县学生参加中国―东盟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三人荣获一等奖。
诗词楹联&& 2010年,县诗联协会会员发展到127人,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6 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研究员1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3人、广西诗词学会会员26人、钦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15 人;2006至2010年,全县共出版《浦北诗词报》15期,出版《五皇山诗文集》、《珠江滨漫步口占》等诗集,邓传瑶、韦善通、丁艺、米世楷作品在《中华诗词》、《诗刊》上发表,韦志远、卢炼翁积新、李世则、米世楷、张军南、梁章成、温远权、黄伟舫等40多位诗词作者120多首作品在《八桂诗词》、《广州诗词》、《诗词之友》等诗刊上发表;黄佳祖、陈世儒、范韦春联获广西春联大赛金、银、铜奖;韦志远诗《正气长存万古松》和12首春联分别被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评为纪念谭嗣同诞辰140周年全国诗词大赛、“金猴杯”春联大赛优秀奖;《劝学》一诗获贵州省作协举办的首届“先觉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对联获广东岭南诗社举办的全国诗联大赛二等奖,2010年韦志远参加全国楹联书法绘画邀请展获联墨优秀奖;诗词创作获“庆共和国60周年贺‘南瓷’科学发展”全国征文大赛对联获广东岭南诗社举办的全国诗联大赛二等奖,他122007200920105 2008年,县文联、县诗词学会举办公猪脊对联征集和公猪脊诗词对联大赛,3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32人获优秀奖。2010年5月8日,县诗词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浦北中学召开。201010282010
&戏曲类 &&2010年有会员21人,5年创作剧本4件,其中 易向明作《税官与岳父》获广西区文艺调演二等奖; &韦志远创作的小品《虎年大吉》在《中国小品剧本网》、《中国国际剧本网》、中国作家网。等上发表,2006年至<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年,创作曲艺6 件,其中在市级以上获奖有 2件。<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方正小标宋简体; mso-hansi-font-family: 方正大标宋简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年<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方正小标宋简体; mso-hansi-font-family: 方正大标宋简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年45&
舞蹈类 &&&钟燕编导的《春风又荡杨柳枝》获市土地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春凤吹绿生态村》获市“生态能源杯”文艺汇演一等奖,《热土》获市纪念6.25土地日文艺汇演一等奖,小品《网络爱情》获二等奖,快板表演《谁有理》获优秀奖;2006年,龚坚编导的《雷雨夜?白衣情》获广西区卫生系统汇演一等奖;2007年,创作《纵情岭头》获全国群星表演奖;2008年1月,县夕阳红秧歌队获市健身操比赛一等奖;县舞蹈协的民间民族舞蹈《纵情岭头》代表广西区在武汉市举办的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舞蹈决赛优秀奖。
美术 &&2010年有会员 32 人;2006年至2010年,举办美术培训班5 期,参加学习的人数 159& 人(次),全县共创作美术作品136& 件,举办美术展览8 次,展出作品 380& 件,其中省级采用4件;地市采用16 件;& 50 201010282010
摄影 &&2010年有会员68 人;2006年至2010年,共举办摄影培训班6期,参加学习的人数480多人(次),创作摄影作品3238 件,举办摄影展览5次,展出作品& 1680 件,其中:全国采用 6件;省级采用 86 件;地市采用178件。 赖祖裘、何晔、韦立岩、邓军志、吴远明、邓昌平、卢炼等人的作品均在省以上的刊物上发表或者获奖。2009年,606060300201010282010452010.4545
书法&& 2008年有会员50 人;2006年至2010年,共举办书法培训班 6 期,参加学习的人数 580& 人(次),创作书法作品1350 件,举办书法展览12次,其中;全国采用85件、省级采用 152件、地市采用76 件。5年中<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687<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58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9<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mso-hans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80<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COLOR: 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获广西区新人书法比赛二等奖获“北部湾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全国教育系统“红烛杯”书法大赛一等奖;邓锡华书法作品获湖南省直机关书协书法大赛一等奖;邓锡华、陆崇明、陆凤彩、黄振吉的硬笔书法作品在中国美馆和广西展出;韦志远的书法诗词作品作为县礼送给到浦北讲学的新加坡女博士郑华女士;韦志远、黎均桓、彭卫斌、张光裕、丁艺、庞龙、吴达德、邓锡华、宋家荣、米均河等人书法作品被赠送给美国朋友。6020102010413
音乐& 音乐协会组织参加2008广西小音乐家歌唱技能竞赛有陆星宇获金奖;钟佳希等4人获银奖;2人获铜奖。2008年7月5日,县文联、县关公委在南洋大酒店举办浦北“迎奥运、亮新姿”少儿文艺晚会。五是舞协、音协、戏协共累计举办个各种文艺演出50多次(场)。辅导县烟草局参加市烟草系统举办迎国庆文艺汇演县烟草局的合唱《中国军魂》获一等奖,歌伴舞《好运来》获三等奖。2009682009 AA BAB 92010年5月,县文联与教育局配合上级评选少年文艺人才活动,我县共推荐4名少年文艺人才。
电影电视& &2001 年成立浦北电影电视协会,2010年有会员21 人。浦北县电影电视剧创作填补了钦州市电影电视剧的一大空白。韦志远100《导游小姐》其中一集《万树摇钱诗正浓》在《五彩八桂》上发表; 312420 2008年,宁向、许凌凌、项艳等采写的《厅长田头“薯经”》获全国广播电视协会新闻作品一等奖。
文艺理论 &&&&2008年,韦志远《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及对策》获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优秀论文奖,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省级发表论文的作者有韦志远等5 人,发表论文《文学艺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等 29 篇。被收入省级论文集 20 篇。 2008年月11月,韦志远《浦北文联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实践中如何才能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县域经济和三农开展活动,为加快文联步伐而努力创佳绩》在《广西文联网》上发。 宁世灵的调查报告也在《广西文艺界》上发表。其中韦志远的论文《必须把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作为农村党建工作重点》、《农业企业化、企业工业化、工业现代新型科技化是浦北的必由之路》、《文学艺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生产力》、《建好文艺馆是充分发挥县级文联职能作用的关键》、《中华诗词如何走向大众化?》、《银勾铁划灵霄殿,瘦骨梅枝老辣功---浅论丁艺书法艺术特点》、《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及对策》、《试论国家的统一》、《论和》、《试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等18篇论文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并获全国特等、一等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2006年《当代中国如何求真务实》获建党50周年经典录编委会金奖,《现代文化下中国书法的危机及对策》获首届知识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论文《试论台湾省的和平统一》获中国百业建设重大学术成果一等奖,并入编《百业建设功臣?百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篇》论文集,论文《建好文艺馆是充分发挥县级文联职能作用的关键》被中国管理科学院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论文《试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入编《共和国功勋论文集》一书。18000多字的<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5月论文《现代文化下的中国书法危机及对策》获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评为优秀论文奖,2010年被广西书法家协会评为入围奖,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原县文化局长黄海的民间文艺论文在《钦州日报》上发表。黄镜天的论文《关于发展浦北文化事业的新思考》、《报告文学其实挺兴盛》2010年在《广西文联网》和《钦州日报》等上发表。
县四家班子和上级文联领导对县文联工作的重视&&&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1月17日和5月7日,县委罗书记先后三次率县四家班子蒙子干、杨福权、宋雁、宋光毅、张海、张红丹、龚义师等领导到县文联进行调研、现场办公和慰问县文联干部。从而使县文联出现了县委书记三进文联,县文联实现三大变化,即办公设施有了新变化,购买办公电脑、打印机、沙发椅、电风扇等办公用品,从而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二是县文联的经费有了新变化,县财政对县文联经费有所增加,2008年9月份,当时县文联由韦志远主持全面工作而争取县委同意由财政局每年拨款1.5万元作为办报刊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计划。三是县文联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作风有了良好的好转和变化,四是2008年8月15日,县政协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县文联的工作汇报。11月25日,县政协蒙子干主席、陈华副主席、邱兵主任等领导专门到文联调研工作,同时,县委书记、县长、常务副县长等领导也通过各种渠道过问关心文联工作。张建国任浦北县委书记后,他经常深入文化馆、文联指导工作,并且亲自联系南京的文艺家与浦北县的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活动。五是继2007年区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傅磬、副主席黄德昌、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广西民族大学校长容本镇到我县文联指导工作之后,2008年4月14日,市文联主席苏宏发、黄允旗等领导到县文联指导工作,并召开十大协会正、副会长座谈会,从而推动了县文联工作的开展。2009422200916县财政拨款现在已经增加到30000多元。200939的消息。2010415200838200920目前,县文联的文艺刊物《浦北文学》、《蕉香》报和县诗词学会的《浦北诗词报》的办刊经费都列入了财政预算。自2009年以来,县文学创作阵地的“两报一刊”( 《蕉香》报、《浦北诗词报》、《浦北文学》)都实现了财政拨款创办。
浦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11月10日
阅读数[2260]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的字行书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