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年时代文章

姓名: 陈荫罴 字号: 时代: 近现代 简介: 陈荫罴,1913年生于广东省中山县。1933开始习画,1934年进入洛杉矶奥蒂斯艺术学院,师从布鲁克 . 维色卡,1942年参加奥蒂斯艺术学院年度展获油画奖第一名。1944年以《中国人、墨西哥人与美国人》系列画作于旧金山狄扬美术馆开展。1951年,詹姆士.维吉维诺艺廊个展展出作品包括上海、杭州、香港各地风景之外亦有社会写实题材。参展作品有《少女》与《婴孩》等。1965年奥蒂斯艺术学院艺廊展出作品《月过万山》、出版《陈荫罴先生画展特刊》。1987年参加加州圣塔莫尼卡《集一堂艺廊》策划文衍变:当
出自 亿维网()
就到山西商贸网,山西领先的!博宝艺术网推荐
博宝油画火热销售中..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
【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问题,以期对学校礼仪教育和德育实践提供指导,力求创新和发展学校礼仪教育和德育理论。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界定礼仪、礼仪素质、礼仪教育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反思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现状,梳理古今中外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论证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合理定位,探讨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渠道与策略。文章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较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提出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
礼是中华文化中独有的概念,也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规范与礼仪的总和。礼仪是指以建立和发展和谐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为目的,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以礼节、礼貌、风俗、习惯和惯例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仪素质是指人在礼仪方面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礼仪教育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系统的影响,使之掌握社会生活中的礼貌、礼节、交往程序等,学会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活动。
准确把握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实践进行反思进而找准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建构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现实基础。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长期缺位,不但引起道德滑坡,而且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中华民族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倡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均对青少年礼仪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目前,全国青少年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模式:一是课余活动模式,二是课程教学模式,三是专业培训模式。通过这些实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制约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礼仪教育的理念不清导致实践混乱,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礼仪教育定位不准、目标不清,教育内容欠科学,实施渠道单一、方法简单等。二是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社会支持不够造成发展乏力,表现为青少年礼仪教育政策和专业支持不足,教育合力不够等。
吸收借鉴古今中外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建构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我国古代不仅有清晰的以礼仪教育为主的德育理念,而且有汗牛充栋的蒙书作为礼仪教育教科书,还有严密的礼仪教育实施体系,亟待我们继承与弘扬。被称为“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在许多方面已后来居上,值得我们重新审视。此外,在欧美国家,在骑士教育、绅士教育、博雅教育等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东西方青少年礼仪教育各有所长,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我们应采撷其中有益的可供借鉴的因素。
明确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功能与合理定位,是建构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个体而言,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礼仪素质,对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使受教育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到乐趣,产生愉快心理;在教育过程之外,个体可以凭借其礼仪素质提高生活品质,使生活更为愉快、健康。就社会而言,礼仪教育能够促进礼仪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对促进经济交往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突出的作用。礼仪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德育的基础工程,也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建构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需科学设定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以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青少年礼仪教育目标是一个由总目标和若干层级的分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小学教育阶段的礼仪教育目标是认识礼仪的重要性,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知识,初步形成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及礼仪行为习惯;中学教育阶段的礼仪教育目标是理解礼仪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较为稳定的尊重礼仪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固化礼仪行为习惯;大学礼仪教育应着眼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把握礼仪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为实现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目标,在设定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时,既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不同层面的教育目标要求,又要考虑不同学龄阶段的不同目标要求;既要以礼仪规范教育作为主要内容,又要兼顾礼仪理论知识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礼仪文化,又要有全人类的视野。本文从礼仪理论、礼仪规范、民族礼俗三个维度,勾勒出了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
当代中国深入开展青少年礼仪教育,应从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出发,充分考虑礼仪和礼仪文化的特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网络“四位一体”的实施体系。
首先,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期是其一生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阶段。因此,学校礼仪教育在青少年的整个礼仪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决定着个人的文明程度,是个体礼仪素质形成的重要基地。所以说,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的礼仪教育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礼仪教育师资队伍,高效有力的教学手段和优良的校园环境,能够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循礼仪教育发展规律,全面地、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礼仪教育。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施,应遵循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一致、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应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学校礼仪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其次,家庭是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作为人生起点的家庭和家庭教育,对于个体进入社会角色具有起始的定势作用。在家庭中进行礼仪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个体形成和发展礼仪素质的基础和关键。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重建家庭礼仪文化,建立良好的家礼、家规、家训;以日常生活规范教育为重点,注重礼仪行为养成;家长要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自觉践行文明礼仪。
再次,社会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礼仪教育中所形成的礼仪素质的积淀和巩固。尽管社会礼仪教育目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它却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及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礼仪教育和礼仪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行业、社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支持和配合。社会礼仪教育的实施,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作用;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礼仪文化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重视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的礼仪教育。
最后,网络礼仪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交往时所应遵循的礼节,是一系列使人们在网上有合适表现的行为规范。网络礼仪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维护网络秩序、塑造网民形象、促进社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理应纳入礼仪教育体系。网络礼仪教育的实施,应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注重示范和引导,营造浓厚的网络礼仪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强化网上行为监督与制约;重视网络社区的发展与投入,开展特色化网络社区建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G641【目录】:
Abstract6-15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15-18
(一) 问题的提出15-17
(二) 研究的意义17-18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8-26
(一) 国内研究综述18-24
(二) 国外研究综述24-26
三、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及创新26-28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6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26-27
(三) 研究的创新点27-28
第一章 礼仪及相关概念界定28-43
一、礼仪28-37
(一) 中华传统文化对礼仪概念的界定28-30
(二) 西方文化对礼仪概念的界定30-31
(三) 本文对礼仪概念的界定31-33
(四) 礼仪的分类33-35
(五) 礼仪的特征35-37
二、礼仪素质37-40
(一) 礼仪素质的含义37
(二) 礼仪素质的结构37-40
三、礼仪教育40-43
(一) 礼仪教育的含义40
(二) 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40-42
(三) 礼仪教育的分类42-43
第二章 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现状与反思43-63
一、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缺位及其后果43-49
(一) 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缺位的表现及主要原因43-45
(二) 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长期缺位的后果45-49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复苏及其实践模式49-56
(一) 当前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复苏49-51
(二) 当前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实践模式51-56
三、制约我国青少年礼仪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其影响56-63
(一) 青少年礼仪教育理念不清导致实践混乱56-59
(二) 青少年礼仪教育社会支持不足造成发展乏力59-63
第三章 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的借鉴63-83
一、我国历史上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63-68
(一) 清晰的教育理念63-65
(二) 汗牛充栋的蒙书65-67
(三) 严密的实施体系67-68
二、其他东方国家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68-72
(一) 日本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68-69
(二) 韩国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69-70
(三) 新加坡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70-72
三、西方国家的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72-77
(一) 骑士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经验72-73
(二) 绅士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经验73-75
(三) 博雅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经验75-77
四、东西方青少年礼仪教育比较及借鉴77-83
(一) 东方国家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特点77-78
(二) 西方国家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特点78-79
(三) 东西方青少年礼仪教育经验的借鉴79-83
第四章 青少年礼仪教育功能的拓展与地位的确立83-103
一、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功能83-95
(一) 素质培养功能83-86
(二) 政治稳定功能86-89
(三) 社会和谐功能89-91
(四) 文化传承功能91-92
(五) 经济发展功能92-93
(六) 个体享用功能93-95
二、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定位95-103
(一) 青少年礼仪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95-97
(二) 青少年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程97-99
(三) 青少年礼仪教育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99-103
第五章 青少年礼仪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确定103-116
一、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目标103-111
(一) 青少年礼仪教育目标的特点103-104
(二) 确定青少年礼仪教育目标的基本原则104-105
(三) 确定青少年礼仪教育目标结构的理论依据105-106
(四) 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106-111
二、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111-116
(一) 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111
(二) 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111-114
(三) 青少年礼仪教育内容的物质载体114-116
第六章 青少年礼仪教育实施渠道与策略的选择116-143
一、学校——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关键116-126
(一) 学校在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16-117
(二) 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117-126
二、家庭——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基础126-130
(一) 家庭在青少年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26-127
(二) 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127-130
三、社会——青少年礼仪教育的依托130-137
(一) 社会在青少年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30-132
(二) 社会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132-137
四、网络——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拓展137-143
(一) 网络在青少年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37-140
(三) 网络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140-143
结语143-145
参考文献145-151
附录151-158
后记158-160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正文;;[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10期
付红梅;徐保风;;[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雪;[D];延边大学;2011年
杜鹃;[D];苏州大学;2011年
王培;[D];吉林大学;2012年
臧义光;[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礼萍;;[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齐藤竹之助;[J];上海保险;1996年01期
陈昌灵;[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刘志琴;[J];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06期
黄炜,陈芳其;[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秦俊峰;;[J];小读者;2006年02期
雷容丹;韦成全;李艳霞;李真真;;[J];中华护理杂志;2008年10期
张晓松;[J];漳州师院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耿元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杨锋;[D];四川大学;2003年
沈红;[D];清华大学;2004年
张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舒蓉;[D];青岛大学;2006年
李广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张小苹;[D];浙江大学;2007年
盖志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魏立帅;[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朱琴琴;[D];苏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文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袁银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谭大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杨竞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李海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郑文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于学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焦秀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段勇;涂效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邓晓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玉锁;;[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刘继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周建树;;[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李建德;;[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王炳林;;[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春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颜杰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怀涛;;[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淑芹;;[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杨生平;;[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三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丁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荣;[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林冬妹;[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瑞懂;[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蓓;[D];河北大学;2009年
梁巍;[D];河北大学;2009年
胡叶娟;[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韩家勤;[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路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莉;吴雅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马兴梅;;[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王绍贤;[J];保山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谢新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程维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吴丹;赵兴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郭利;邹海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蒋璟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李钰清;;[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高洪山;[J];国际人才交流;200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铁武;[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曲志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晓宏;[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刘兰花;[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郭沈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郭雪花;[D];厦门大学;2006年
李清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严薇;[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刘敬;[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王宗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饶华清;;[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袁熙惠;[D];鲁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夏当英;[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徐祝林;[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吕家林;[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高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阎步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马宜章;[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王勤;[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李少群;[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罗新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陆自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琳;[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李刚;[D];河南大学;2005年
李俊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马国华;[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海荣,阮开军;[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陈俊嬴;;[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年11期
董永钰;;[J];广西教育;2009年01期
屠瑞;;[J];教育革新;2009年11期
黄侃;[J];家庭与家教;2002年01期
柯夫;[J];湖南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权亚萍;;[J];职业技术教育;1998年05期
张丽丽;[J];教书育人;2000年18期
义烈巷小学课题组;;[J];成才;2000年02期
张洪林;[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秀娟;刘淑华;;[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陈洪江;;[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戴丽荣;;[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王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夏翠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陈梦兰;;[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申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白丽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王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申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叶传标 郭丽娜;[N];马鞍山日报;2011年
谢晓南;[N];中国民族报;2005年
姜国忠;[N];光明日报;2002年
林伟;[N];张掖日报;2006年
林建波;[N];成都日报;2007年
共青农场党委书记
孟庆国;[N];北大荒日报;2011年
王定翔 尹永栓;[N];平顶山日报;2011年
苟学云;[N];柴达木日报;2011年
罗金芳安定区东关小学;[N];定西日报;2009年
罗真如;[N];温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贺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嵇珺;[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刘立慧;[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王俏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韩玉;[D];西南大学;2010年
何珊;[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甘剑梅;[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沈晓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李金宝;[D];吉林大学;2009年
于洪燕;[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运超;[D];延边大学;2011年
耿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吴发志;[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张吟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梅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罗芳;[D];中南大学;2012年
国金平;[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李聪;[D];渤海大学;2012年
张瀚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戴龙;[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现代青年。精英版2013.8封面艺术家陈卓
陈卓:真空之“真”
&&&&&&&&&&&&&&&&&&&&&&&&&&&&&&&&&&&&&&&&&&&&&&&&&&&&&&&&
如果艺术要活下来,我认为就必须有新的开始和变化。在青年艺术家陈卓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一种沉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像植物一样,在时间的作用下,缓慢地、自然地、有序地发生了变化。这种从容、平稳的过渡,其实是艺术家在经过剧烈、突变甚至绝望之后全新的开始。
陈卓的作品在我看来,是对理想和未来的“寻找”,又是对当下生活和状态的一种“判断”,在“寻找”与“判断”中交替时间片断的方向和确定,以达到人生境界的把握和掌控,是理性而充满智慧的,是思考而富有哲学意味的。她尽自己的可能,通过雕塑的形态进行具体描述和概括,倾诉自己心情和观点。那些真空在哪?那些记忆之城在哪?在没有空气的世界心灵会是透明?人生的经验或者情感的经历,对于艺术、对于哲学以及其他真的那么重要吗?记忆的保留或者消失究竟因为什么?昨天、今天、明天的区分与判断只是在某种时空、某人特定的概念,在艺术中,无论是怀念、追寻、向往,这种过程是人与现实的交汇与对白。如果把“真空”分解“真”和“空”,这两种状态矛盾吗?陈卓的作品“80真空”,金属的质感,炫亮耀眼,仿佛时间的记忆锻造在表面,而心脏被尘封在作品里面。这种质感和光亮使我想到了太空,抑或航天员的感触陈卓凭借作品一样可以抵达。而看她的陶质“80真空”,作品的某种气质来自地球的深层,洁白轻柔、细腻温润、飘逸模糊、闲适舒畅,通过真实、平缓、沉静的情感诉说,实现了与自然、生命以及观者的对话。选择金属、陶质并通过这些材料的特性,在三维空间打开属于自己的门和通道。在陈卓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当代艺术家应该被公众认可的精神品质,这种担当体现“80真空”里的“真”非常可贵。
雁西:你如何评价中国当下的“当代艺术”?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陈卓:其实,这个问题挺大的,我认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艺术的媒介类型,突破视觉感知的范畴向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知领域发展了。但当代艺术无论其面貌、媒介、表现手法、品位、格局以及艺术价值取向多么纷奇不同,它们都应该传达人本主义和普世主义的人文精神,生成了一种优良的艺术语境并承担社会责任,当代艺术品应该具有被公众认可的精神品质。
有人说:“一千个中国艺术家就有一千种中国当代艺术。”这虽然是调侃但也就是对中国当下当代艺术的真实写照了。当代艺术在中国迅速发展,难免出现投机、猎奇、丑化、抄袭等众多问题,而这种艺术实践又无形的影响着公众艺术审美和认知,所以说当代艺术家需要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表象,在对文化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同时,以新的思维和表现语言将个人的创造力和艺术维度正确传达。当代艺术应当表现时代主流价值,不应为了小己私利而创作所谓的“当代艺术”。
雁西:你的雕塑有什么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己的雕塑语言?
陈卓:真实、平缓、沉静是我的雕塑一直秉持的情感诉说,我喜欢让作品和自然、和生命有对话的关系。
我的雕塑语言就是通过材料的特性在三维空间中去诉说心语,平静而沉思,与观者进行心的交流。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代替性吗?
陈卓:我的作品就是自我感知、内心情感感受的一种物化表达,它的形式可能是雕塑、可能是绘画、也可能是首饰等等,艺术形态终归是为思想服务的,明晰这个核心就好。例如我的雕塑作品《寓言系列》的材料是陶瓷,因为我想要传达的是那种自然、社会、人和内心的对话和关系,而陶土这自然属性的材料加上釉色和火焰的升华后使它有了新的生命,这不仅是创作者给予的,还有我们艺术家所不能完全掌握的地方,这就是陶瓷艺术的魅力。而我需要作品这个主角有三维空间去表达自己,就像舞蹈一样,舞者身体的每一部分都会说话、都有表情,在这个层面上我的这系列作品陶瓷就是最好的材料,雕塑就是最恰切的艺术形式,不需替代。
雁西:你的雕塑作品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了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或有空间?
陈卓:艺术家的作品一定是在最大程度地阐述她的话语态度、表达个人观点的。从事艺术学习创作十余年,随着我的不断成长、成熟和智慧提升,在经历不同时期后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我一定会有不同的解读感受了。也许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艺术表达是不同的,但也许都是最好的,这个问题和空间就留着以后我再去改进吧,我自己也很期待。
雁西:你和你的雕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你为什么用雕塑来创作?你有可能放弃雕塑吗?为什么?
陈卓:是一种对话和依赖的关系,就像是沙漠中干渴的人终于跋涉到生命之河,畅饮甘甜后那种清透的身心满足。我需要在创作过程和我的作品去满足和释放这种情愫,并从这个作品中再审视自己,这个瘾我戒不掉了。我也喜欢绘画,但现阶段更喜欢用手去感触和塑造新生的过程,我认为艺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包容,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在尝试和创作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这样很好。艺术不分家,我不会放弃雕塑或者绘画。我曾经很多次感慨我的学业、事业和生活是与艺术相伴并会延续下去的,很庆幸,也很珍惜。
雁西:雕塑在你的艺术创作中占什么样的比重?有什么样的关系?
陈卓:恩,我的艺术创作中雕塑、或者说立体作品占70%的吧,近两年纸本绘画比较少了,前些年我也画油画、壁画、综合材料等,绘画过程也是很享受的。这几年我是以陶艺和首饰为主了,例如2010年到2011年我学习了首饰制作并收获很多,我理解我的首饰作品就是mini版的雕塑,这是很有趣的。所以说,绘画、首饰、雕塑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是个三角形的关系,缺一不可,互相支存。它们三个有时是钝角、有时是锐角、有时候是直角,每个人的精力和侧重点不同,我的艺术创作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表现吧。当然,它们也有可能是等边三角形,均分180度,估计那会我就是无敌勤奋的女艺术家了。
雁西:你认为未来的雕塑艺术会怎样发展?你理想中的当代艺术是什么?
陈卓:恩,未来的雕塑艺术会是那种向少而精、直面的“刺激”而发展。我们见证雕塑艺术当下的发展,我这所说的“刺激”不仅是看到优秀新鲜超越传统经典的好作品的精神感受刺激,更有趣的是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和自己较劲、和材料、和艺术、和精神较劲的头脑风暴的刺激,这也是创作之源,艺术家需要具备这种精神。从狭义上讲我理想中的当代艺术是那种能精准把控精神命脉的倾诉,形式不重要,真实、准确、含蓄、有思考、有智慧的那种,这种感觉好说却不好做,那种如遇知己般特别对特别舒服的感觉很难得,其实艺术就是一种精神食粮。
雁西:你的雕塑和传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陈卓:传统是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是根植于传统之上,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汲取营养,成长、成熟、发展起来的,而后在自我精神生态中去建立自我艺术语言体系进行创作艺术,我亦如此。
雁西:你创作过程中的收获或突破?还需要在那些方面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陈卓:我认为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自省和自修的过程。从初学艺术至今,我收获的不仅是创作艺术的技法形式和理论观念,最重要的是能够自我审视、和自己的真实内心对话,将心境释放转换成可视可感知的作品,以“物”的方式与人们交流。
以个人单位,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纵向的生长过程,我们艺术家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自我精神生态中的一个节点体现。艺术创作是需要不断的去实验和探索的,在这个体验的过程中,我们艺术家得到精神的满足。
雁西:你怎样看待今天的艺术市场?你对艺术市场化的趋势有怎样看?
陈卓:当今,艺术品不仅是意识和精神活动的载体,更作为可交换的商品参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一个国家不仅需要多元的文化批评,同时也需要艺术市场的健康机制和行为。我国当今的艺术市场在经历起伏波折后正逐渐走向成熟和正规。画廊、拍卖公司和艺术博览会构成艺术市场结构的三个主体环境,民众百姓也通过它们更真实地接触到艺术、当代艺术。健康成熟的艺术市场需要正确的艺术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我们艺术家具备社会责任感,平衡好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创作积极、体现人文精神、有创新的艺术作品。任何一种健康的艺术市场将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态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成熟健康的艺术市场会更好地推动艺术家成长,他们两者相互影响互进互利。
雁西:作为一名艺术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所认为重要性是如何把握的?
陈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真诚,对艺术的真实、思考与感悟。真诚的与自己对话、真诚的将自己的特质和个性表达。
艺术持久的生命力是需要对生命本身于予尊重的,艺术家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精神供给、辩证思考和修正坚持,并对时代文化精神、人文情怀体察关注,对艺术尊重对自我真实,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用心去做艺术,做一个有价值艺术家。
雁西:你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批评性?你的自我批评表现在哪里?
陈卓:艺术批评就像是艺术品的良师益友,既督促帮助艺术家进行自我审视剖析,又很好的推动艺术科学繁荣发展,丰富和提升艺术理论。当然,这也同样需要一个健康客观的良好艺术批评环境,更需要艺术批评家有着良好的学识、个人素质和品格。
艺术家是敏感的人,也是一个自我肯定和否定的矛盾体。能够自我审视,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是需要有自我秉持和智慧的。我认为艺术家的自我批评之一,应该是经历过此时期后能够回过头审视自己、总结自己,以此来提高修正完善自我。还有就是需要有能辨别有分歧的态度和非正确引导话语的能力,并能正确对待中肯有益的批评语言,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在不断个人修正中创作我的艺术,我与我的艺术共成长,想想这些还是挺幸福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青少年机器人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