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书有关老子的书

从《老子》对诸子百家的影响看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国道教-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
从《老子》对诸子百家的影响看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
讲四个内容:
  一、紫气东来话老子--老子其人其书及《老子》理路
  二、百家之祖,道学"双峰"--《老子》对诸子百家和现当代的影响
  三、道法自然、道御意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四、道学文化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关于世界意义的文化革命
  一、紫气东来话老子--老子其人其书及《老子》理路
  一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善若水;天长地久;无为而治;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尊道贵德;以百姓之心为心;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可道,非恒道;道法自然;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者,道之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功遂身退,天之道;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曲则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之为物,唯恍唯惚;自胜强行;安平泰;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之相生;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无为而无不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治大邦,若亨小鲜;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敢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善胜敌者,不与;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等等,都出自老子《道德经》。
  复古倒退;阴谋家;愚民政策;反对科学,反对文明;"不敢为天下先"的消极无为;什么事都不做;不知礼法,反对法治;女人的哲学,月亮的哲学;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对老子的极大误解。
  (一)紫气东来话老子--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楚国苦县(现在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时代末期,在周王朝担任守藏室史官。他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曾去周都,问道于老子,回来之后,对他的弟子赞叹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二个文化巨人有五次历史性的会面)庄子称颂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公元前516年,周王朝内乱,王子朝兵败被逐,"奉周之典籍以奔楚",因此,老子"被免而归居"(《庄子?天道》),回到陈国居住。他看到天下大乱,不得其时,乃蓬而行,要到深山老林去修道养寿,骑着青牛,西出陕西函谷关。把关的关令尹喜,会见了老子,就辞官不干,拜老子为师。尹喜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紫气东来"的典故源于此)老子鉴于尹喜的诚意恳请,便将自己一生修道的心得和古代流传下来的修道经验,以及我国历代盛衰存亡、世人祸福寿夭的经验教训,对照当时已掌握的科学文化,以人之道比较天之道,综合考察,进行总结。司马迁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两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老子列传》)后人尊老子为百家之祖,道家奉他为创始人,道教奉他为宗祖,现当代学术界称老子为"双父"(中国哲学之父、世界哲学之父),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史料根据的。
  (二)大道科学五千言--《老子》其书
  《老子》世称《道德经》或《道德经五千言》。司马迁说:"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史记?老子列传》)原不分章,韩非本及帛书等,且系德前道后。就是简明扼要的《道德经》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一书中有《解老》、《喻老》两篇,这是有文字可查的流传至今的第一部注释《老子》的著作。司马迁称老子"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史记?老子列传》)二千多年前,庄子便已浩叹:"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庄子?齐物论》)老子深叹世人"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其实,他的《道德经》是"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世人虽智大迷,而且其迷固久,因而"天下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从古至今,注解者三千余家,译本近300种,不亚于《圣经》,居中华传统经典海外译本数量之最。但是,角度各各不同,有从训诂学的,有从解释学的,有从比较学的,有从哲学的,有从道学的,有从兵学的,有从玄学的,有从生命科学的,有从诗学的,各见其所见,各得其所得,因而,呈现了千百个的"老子"。这可是可喜可贺的历史现象。
  著名作家余秋雨在今年5月"2006中国青歌大赛"的关于老子、孔子一道综合知识考试中谈到了:我们现在只是注释前人的著作,深深感叹老子、孔子的伟大,深深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不起。中国的权威杂志《新华文摘》也多有关于老子、孔子的文章。
  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它概括天之道--宇宙自然之道和人之道--摄生之道、真人之道、圣人之道和玄妙之道,举凡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无所不包,囊括无遗,可以入世,可以出世,可以超世,而将玄之又玄、深不可测的大道,以明白晓畅的诗文,予以科学的总结,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理性思维。《道德经》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三)天人合一法自然--《老子》主要理路
  究天道立人事,立天道推人道,《老子》包含思想完整性,坚持深刻全面性,实现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合一性,即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亦即老子的"配天"思想。
  二、百家之祖,道学"双峰"
  --《老子》对诸子百家和现当代的影响
  《老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影响,这可以从它的命运中清楚地看到。人们都知道,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当时著名的显学有所谓儒、墨、法、道等等,这些派别各执其说,互不相让。但就是这些各不相同的学派,却都受到过《老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做一个粗线条的疏理。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自不必说(世人称老子为道家,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也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道家之名在后,始见于司马谈(?~公元前110年)的《论六家之要指》。老子《道德经》的问世,那时,还没有诸子百家。老子讲的是宇宙人生的大道--根本规律,古人称之为"道学"。而道家与道学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成一家之言就很不容易了,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对老子是一种误解),它直接秉承《老子》的思想,并加以发挥,这在《庄子》一书中是不难看到的。比如,从宇宙万物的本体论看,《庄子》大宗师篇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司马迁说庄子"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归本于老子之言……底毁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祖,比老子小20岁。据《史记》和有关史料记载,孔子曾面对面地向老子求教过,问礼问道,有五次之多。老子告戒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1991年9月,以周谷城、谷牧等著名学者为顾问的16集电视连续剧《孔子》,描写了孔子不远千里到周都拜会问礼乐问道于老子,有4次老子与孔子这两位文化巨人的对话镜头,让人深受启发。孔子很谦虚,一些不太清楚的重要观点请教于老子;老子也把孔子当作朋友,很尊重孔子;固然他们意见不一样,但是其情节是很感人的。老子认为周守藏室里的典籍对学问的增长是有好处的,但是无益于消除动乱。因为动乱的产生不是周礼所能够解决的,其根源在于人心的私欲,并告诫孔子说:你的前景暗淡难料啊。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著名学者萧j焘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缺乏能动自觉的盲目性,唯意志论;老子是"道法自然"、辅其自然、大顺自然,是一种立天道推人道高度理性自觉意识的能动性,是我命由天亦由我的天人合一"配天"观。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儒家的后学虽然无法亲身聆听老子的谆谆之教,但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儒家本体论奠定基础的是《周易大传》,而《周易大传》实受过老子的影响。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建构明显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以天道言人事,在孔子那里难于找到,而在《老子》中则清清楚楚。
  先秦诸子中,受《老子》影响最大的当数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和韩非都"本于黄老"。对此,司马迁有一段评语,他说:"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原于道德"的。韩非为人口吃,说话不利落,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两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解释《老子》的文字。
  先秦诸子受《老子》影响的远不止以上所言,还有诸如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宇宙万物本体意义上、大全意义上"道"的理念的提出使用;老子"善胜敌者,不与"与孙子"攻心为上"等等)以及慎到、天骈、环渊等稷下学派的代表。由此可见《老子》对先秦思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老子》中的思想,在西汉初年还被应用到政治生活中。当时黄老之学十分盛行,汉初的一些政治家深受其影响。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前汉书?刑法志》)。惠帝元年,曹参为齐国之相,为了治理齐国,他重金请来善黄老之术的胶西盖公,盖公对曹参说:"治道贵清
  西汉皇位传至武帝刘彻时,有一个大儒叫董仲舒,他建议武帝弃黄老之术而用儒家之学,从此形成了儒术独尊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位董仲舒,在他的思想中可以屡屡窥见《老子》的影子。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离合根第十八》上说:"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此人主所以法无之行也。"该说《保位权第二十》上又说:"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这些话都可以从《老子》中找到根源,虽然董仲舒是以此阐发他的思想,是以道解儒的,但他受到《老子》的影响则是无疑的。
  东汉末年,道教在中国出现,在西蜀鹤鸣山中,一个叫张陵的人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这个道派奉老子为教主,把《道德经》奉为经典,规定教徒必须认真学习,后来的教首张鲁在汉中设置祭酒一官,专门负责向入道的人宣讲《道德经》。张鲁还写了一本《老子想尔注》,这是一本很有名的关于《老子》的注本。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将《老子》作为经典,对这部书的传播和普及有重要作用,这也表明《老子》在我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不小的作用。鲁迅说过: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
  魏晋时期,玄学大盛,当时的玄学家(为何称"玄学家",认为老子道学思想意境深远,世人难以理解,是很玄妙之道。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体会,体察,体验,诸子百家都讲"体",提倡的是身体力行,以身证道。实际上是玄之又玄与实之又实的辨证统一)分为两类:一是在朝的,象何晏、王弼等;一是在野的,如竹林七贤。在朝的玄学家注重《老子》中的无为而治,如何晏有一篇《无为论》,其中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所不成者也。"何晏传世的著作不多,王弼就不同了,他的著作十分丰富,而且传世的也不少,在其著作中有一种就是《老子注》,又称《道德真经注》,这是第一流的《老子》注本,深合《老子》原意。王弼作为一个玄学家,在他的《老子注》中对"无为"思想屡有阐发,如他在解释《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时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在野的玄学家们注重《老子》中的"自然"之说,如向秀在《难养生论》中说:"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又说:"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为了体现自然之性,这些人放浪形骸,寄情山野,显示出超然物外之态。玄学家们的"无为"也好,"自然"也好,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端而发,在他们那里,《老子》中的思想成了发表政治主张,抨击现实的武器。
  必须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除王弼的《老子注》外,还出现了一种在后世流传颇广的《老子》注本,这就是河上公《老子章句》,通称《河上公章句》。这个注本以非常简明的语句,对《老子》加以注释,而且每一章之前,都标上本章的主旨。《河上公章句》所采用的多是道家养生之言,这是它的特色。在我国民间,河上公注本的《老子》十分流行,与学者们推崇的王弼注本,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在唐代,《老子》一书受到了空前的尊崇。唐朝统治者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说过"柱下为帝室先系",所以他们极力推崇老子。唐高祖武德年间,不仅为老子立庙,还规定三教次序以道为先。高宗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是个敢作敢为的皇帝,在尊崇老子这个问题上也不遗余力,他尊《老子》为《道德真经》,令崇玄学的生徒学习,并把《道德真经》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唐玄宗还为《道德经》做注,这本《御注道德经》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个皇帝注本。唐玄宗注《老子》时使用的是河上公本,这是当时官方普遍采用的本子,但唐玄宗对这个本子并不满意,认为其中没有反映出《老子》的精义,于是重新加以注释。玄宗注《老子》,大量运用佛家语言,如他在解释"道"时说,"道"就是"了性修心"。这一点反映了唐初佛道之争和互相渗透的现实。唐玄宗注《老子》是为了宣传其说,所以在他注好后,令天下臣民,必须家藏一本,以行政手段推广《老子》,这也是《老子》一书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款待"。
  这是道学的第二峰--史称"贞观之治"的辉煌。
  开元初年,在唐政府内曾有过一场关于《老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使用《老子》的哪一个版本。前面谈到,唐朝建立后,所采用的是河上公本,官方学校一直以此为教本。但此时,著名学者刘知几上书皇帝,说《老子》并无河上公注本,现在人们所研习的是伪造的本子,他请求废弃河上公本,而应采用王弼本。刘知几的观点立即引起宰相宋Z、博士司马贞的反对,他们力辩刘说之误,请求王弼本与河上本并行。唐玄宗同意了宋Z和司马贞的意见,保留河上本。开元七年,玄宗的御注完成,颁行天下,从而取代了河上本在官方的位置。《老子》作为一本哲学著作,竟然能引起政府的一场争论,其作用实不可小看。其实,这并不奇怪,原因之一是《老子》本身就有许多关于治国的论述;原因之二是《老子》自从被道教奉为经典后就与道教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而道教的地位如何,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老子》在政治生活中引起重视是很自然的。这一点,在宋代表现得非常充分。
  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情有独钟,虽然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理了天下,但并不能使帝王对道教的热情有所减弱。宋真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时把《老子》列为太学以及各地方学校的课本,并在太学、辟雍各设两名博士,专门讲授《老子》。宋徽宗自己也亲自为《老子》做注,大加尊崇。
  就在统治者大力推崇《老子》的同时,《老子》的一些思想也已渗透到理学之中。《二程遗书》卷十八上说:"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人道,天道自是天道?"人道与天道是一致的,这与《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有近似之处。《老子》中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体道方式对理学家产生了影响,他们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去物欲之蔽,则清明而无不知"(《朱子语类》卷四)。《老子》中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能对理学有所渗透,这与三教合一的背景有关。
  宋代理学家为孔孟学说补充了本体论的基础,而其本体论的许多观念来自道学。长乐市潭头镇朱熹街有一尊石雕朱熹立像,简介上写着:朱熹的贡献是论述了"理"与"气"的关系。大家知道朱熹是如何论述的吗?朱熹希望自己能够进行历史性的总结,推出集大成的"理学"。但可惜的是,所谓的"理学"在境界上远没有超过《老子》。在朱熹那里,所谓的"理在气先",所谓的老子是阴谋家,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一个极大的误解,这不是老子的不幸。
  《老子》在明代没有受到像唐宋时期那样的尊崇,但明太祖朱元璋却为《老子》亲自作了注,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本《御注道德经》。朱元璋的注,主要是阐发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老子》的原意则不十分重视,这是该御注的特点。
  清代黄永定的《七真传》描述了元朝王重阳、邱处机等七人得道成仙的历史故事。邱处机还运用《老子》思想说服了蒙古皇帝,从而避免了一场战争。
  近代,严复、梁启超、鲁迅、胡适、林语堂等著名思想家都有《老子》的论著,都高度评价老子。"五四"运动的科玄论战有积极的一面,其影响也是深远的。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老子》一书,有关一场激烈的争论,其焦点是它的成书年代,尊孔的学者极力把《老子》的成书年代向后推,有人甚至认为《老子》成书于汉初。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尊孔学者为了保存和抬高自身的一种策略。但这种观点早已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老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其影响丝毫未减。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加深,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越来越受到注意。
  自汉武帝以后,居统治地位的思想表面上看一直是儒学,但《老子》却没有向其他诸子那样被冷落,自韩非《解老》之后,注释《老子》的著作达3000余家,这很能说明这部书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时至今日,在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老子》一书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推崇。
  政治领域,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关注《老子》的军事思想,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思想。日,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前延长了活动时间40分钟,在许久的沉思之后有一段重要指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三胞'和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三个代表"中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老子》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逻辑思维一致性。胡锦涛总书记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及"以德治国"、循环经济理论等,这些政治主张,在《老子》中都可以找到科学的理论根据。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邦,若烹小鲜"的句子。
  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科学界(称《老子》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生态界、思想文化界和学术界(称老子是"哲学之父"以成为共识)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的确是汹涌澎湃,大势之所趋,不是出于人力的所为,而是人类历史的命运所内蕴的自身要求,即从对自然、对自身本性的异化,而复归于自然、复归于道的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要求,也即是历史必然性的作用。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在国外,《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据克努特?沃尔夫《西文道教书目》,世界上译本有两百六十多种:德文有64种,英文有83种,法文有33种,荷兰文19种,意大利文11种,日文10种,西班牙文10种,丹麦文6种,俄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波兰文各4种,芬兰文、捷克文各3种,冰岛文2种,葡萄牙文、越南文、世界语各1种。这是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的数字),其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甚至堪与西方的《圣经》相比(张景志先生统计的数字认为,现在已超过《圣经》,居世界第一)。
  尼采称赞《老子》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吸桶,垂手可得"。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以其为首的道家则"是以思辨性作为它的特性",然而,对孔子是很看不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论证道家思想的现代性;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阐述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认为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文化哲学家卡普拉(1938-)推崇道家的生态智慧;当代德国哲学家曼纽什诠释道家怀疑论的现代价值;中国哲学史家陈鼓应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精神;美籍奥地利女文化史家艾斯勒致力于从人类学的立场阐明与道家思想异曲同工的人类合作论;中国物理史学家董光璧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出道家思想的四种现代形式(道实论、生成论、循环论、无为论。北京中华老子研究会学者的建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曾培源的采纳,才有现在的循环经济理论);《老子传真》的作者黄友敬认为《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并致力于现代化的大道科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著名老学史家熊铁基说:老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近十年来,文化的研究异常活跃,传统思想文化重新受到社会的重视,其中,道家、道教思想文化的研究大有与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分庭抗礼"之势,一部《老子》,字不过五千,却拥有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故历来受到社会的重视;著名老学专家许啸天说:晋葛洪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孔夫子亦曾向老子请教,称赞老子如龙在天,老子深邃的"道"贯穿于数千年历史,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先读老子的《道德经》,其后再读各家经典,即可知许多学问家为何往往要把他老人家列于孔夫子前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教授何建明说:中国人性格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心理影响既深且广,现今理应加强对于这一重要思想源流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富有人文价值之精华;《老子》所注重的直觉认识方法论,受到了诸如爱因斯坦、彭加勒、波普、汤川秀树等世级科学家的充分肯定,认为是现代物理学乃至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环境学家也把《老子》的思想作为他们注重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此外,《老子》所阐发的和平主义、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处理当代国际政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可贵的启迪意义。《老子》这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不朽之作,必将在新的时代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学文化的滚滚浪潮,具体表现为三个特点:
  一是"老学"组织和团体纷纷建立,并不断举行纪念暨学术研讨活动。其中成立老子或道家思想研究组织较早、活动开展较有成效的河南、四川、江苏、安徽、广东、北京、湖北、福建、吉林、天津、甘肃、台湾等省市县。全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各综合性院校大都有老庄文化研究所或道家思想研究室。河南省把《道德经》列入省八五社科研究计划,取得了一批积极成果。福建省把长乐市老子研究会申请的《老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实践》列入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并于2005年底完成(北京大学哲学系著名老学专家许抗生教授等3位专家鉴定该课题的成果为优秀,并在积极深化探索之中)。我省的泉州市、石狮市、闽清县、长乐市等地也先后依法成立了老子研究机构。福建省老子研究会的成立也已经得到业务主管单位福建省社科联和社团登记单位福建省民政厅的审批。晋江市、南安市等地也在积极筹办中。全国组织了二十多场老子纪念及学术研究讨论活动。在国际,老子学术思想研究很也活跃,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北美、澳洲、欧洲,特别在德、法、美、日、韩等国家都有许多学者从事着老子思想的研究,并举办过老子学术研讨会,推动了全球老子学术研究持续升温。
  二是"老学"刊物如雨后春笋,已成为古代思想研究领域里一支重要奇葩。北京有以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牵头主办的《道家思想研究》,在国内外影响甚大;中华老子研究会由《老子研究》会刊;中国鹿邑老子学会主办的会刊、专刊和《老子故里话老子》已成书十三集;厦门大学哲学系有《道韵》刊物;中国长乐老子研究会会刊《老子研究》已成书三集,及《老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实践》省级立项课题成果和《托寄天下,道德之光--长乐精神论文集》二书,已面世五本书;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将创办会刊《老子研究》;《新华文摘》时常有老子、庄子的文章和信息。全国各地的老学研究机构有不同类型的刊物或咨讯,如我省泉州老子研究会有《泉州老子通讯》,石狮老子研究会亦有刊物,闽清老子研究会有《老子三百问》,河南洛阳老子研究会有会刊《老子研究》;等资讯。这些已成为"老学"界关注的阵地和了解"老学"研究动态的窗口。
  三是"老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思想研究取得许多成果。近年来老学专著不断问世,老学论文更是屡见于各种各类学术刊物。中国长乐老子研究会积累的老子《道德经》版本就有200多种。福州黄友敬著作《老子传真》被评为"李耳文学晨光奖"之特等奖。李德建《论老子的天人合一观》和《论老子的兵道观》被评为"李耳文学晨光奖"之一等奖。从目前国内对古代思想研究的学者人数的增多和持续不断升温的老学热来看,从事老学研究的学者人数、出版的老学论著以及所发表的老学论文也越来越多。一九九五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和一九九七年老子故里鹿邑县古代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两个令老学界和考古界以及全世界学术界为之震惊的重大发现。湖北荆门郭店《老子》竹简的出土,打破了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最古《老子》文本的说法"。因此,荆门郭店《老子》竹简的问世,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的学术研究专著,如《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伊振环的《楚简老子辨析》、丁四新的《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任继愈的《楚简与帛书老子》、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郭店〈老子〉校读》、李零的《郭店楚简校读记》以及美国韩禄伯的《简帛老子研究》,美国艾兰、英国魏克彬合著的《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等等,已有力地推动了老子研究中若干问题再讨论的展开。
  中华两千多年来,从表象上看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但所谓的儒学道统,道本儒末,以道解儒,儒形道魂,道可融儒等,这是一个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充满理性思想光辉的概括。道是母,儒是子;道是源,诸子百家是流,而且流散无穷。这是一种情感复杂的体会,所谓的"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是归于老子大道的。老子是百家之祖、万法之宗--我们应作如是观。从而,将我们的思维引向重新考虑中华思想史、文化史的评价定位的理论深处。或许,我们有新的发现,新的作为。
  1997年以来,我市致力于《老子》研究已近10年(长乐市老子研究会已依法成立5年),在深入思考陈鼓应先生的"道家主干说"、孙以楷先生的"道家根基说"、杨润根先生的"公理化思维"等众多专家学者卓有见地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经》--大道科学根脉说",并打算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的研究课题。
  三、道法自然、道御意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2500多年来,基于老子道学对诸子百家及现当代思想文化界影响的客观事实,坚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有理由认为老子道学理论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这应该说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思想方法。理论中的理论是哲学,哲学中的哲学是道学--中华大道科学、人类大道科学。
  (一)那么,什么是老子之"道"
  "道",它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体和内在生命力;它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发生、发展、消亡、转化的根本规律;它是人类认识宇宙、万物、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方法;它是人生修炼身心的方法、途径和境界;它是人类行为的规范等。老子的道,有多种含意,须活看,不可偏执一面。
  "道"的基本特点可归纳如下:
  1、"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它排斥一切神或"天志"。
  2、"道"永远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质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
  3、"道"是万物的本质,它通过它自己的属性(德)而显现。没有万物,"道"就不存在。
  4、作为本质来说,"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统一。
  5、"道"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道"摧毁一切在它道上的障碍。
  6、"道"的基本法则是:万物与一切现象,处于经常的运动与变化中,在变化的过程中,万物与一切现象都转化为自身的对立物。
  7、万物与一切现象,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中,这种联系通过统一的"道"而完成。
  8、"道"是视之不见,抟之不得的。它是我们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逻辑思维中,它是可以认识的。
  (二)那么,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指人类适应自然的方式,是人类适应自然的生产、生存、生活的方式,是以道法自然、道御意识(道统思想)为核心的人类适应自然的生产、生存、生活方式。这就是魅力无限、活力四射、充满勃勃生机,使中华文化传统绵绵不绝,必将对全人类做出贡献的面向21世纪的伟大的中华文化。
  为什么?!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所以也可以把文化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的发展和延续的一个方面。这样的文化按董光璧的观点可以区分为三个子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技术系统是由物质机械、物理、化学诸手段,连同运用它们的技能共同构成的。借助于该系统,使作为一个动物种系的人与其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我们在这里发现有生产工具、维持生计的手段、筑居材料、攻防手段等等。社会系统则是表现于集体与个人行为规范之中的人际关系而构成的。在这个范畴中,我们发现有社会、亲缘、经济、伦理、政治、军事、教会、职业和专业、娱乐等系统。思想意识系统则由音节清晰的语言及其他符号形式所表达的思想、信念、知识等构成。神话与神学、传说、文学、哲学、科学、民间格言和常识性知识等组成了范畴。
  这样,面向崭新的21世纪的人类,我们就有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华的思想史、文化史将要改写,乃至于改写人类的思想史、文化史。人类的思想前锋将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向着道学文化的诞生地--神圣的中国迈进。
  (三)从大道哲学的天人合一宇宙视野出发,老子道学的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划时代的开创性贡献及主要观点
  老子主要贡献是:
  他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修道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他不但突破了个人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人类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现在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历史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万事万物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将个人与社会、与天地宇宙都置于"道法自然"这样一个整体的巨大体系中来;更将有形的万有放到无形的妙无中来;并将此两者有机地和谐统一起来。它的精华便是简明扼要的《道德经》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著书是出于他救人济世的慈爱之心和他的人生理想。他所说的都是有根有源的,是掌握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道,来统御现在的一切,不是自我作古,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大道的传统。老子不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吸收当时最高科学成就,把它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系统而完善的"道学"--大道科学。因为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吾不知其名";因为是微妙玄通的,所以只能勉强为它命名、为它形容。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奉献,是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代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为"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
  《老子》主要观点是(从大道哲学角度概括为"七论":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相对论、方法论、工具论、本质论):
  1、"道之为物"、"有物混成"的宇宙万物本体论。老子是混成论者,已故的国学大师张岱年说:《老子》开创了哲学本体论。
  2、宇宙生化三公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无之相生"
  的道生万物、万物复归于道的宇宙论。老子是生成论者,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用如此简明、如此深刻、如此科学、如此全面的公式加以论述。
  3、"象帝之先"的认识论。老子认为在天帝、上帝之前,"道"就是客观存在着。
  4、大小不二、首后不二、内外不二的异常深刻圆融的相对论。老爱(爱因斯坦)的狭义、广义相对论从境界上看可纳入老子的大道相对论,是老子大道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式的具体化表述。
  5、"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方法论。
  6、"修之于身"、"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不出于户,以见天下;不窥于牖,以见天道"、"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妙徼齐观的把身体当作实验室的工具论。
  7、"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宇宙万物道德本质论。
  本体论决定认识论、方法论及其他诸论,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认识论、方法论、真理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固然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思想体系有其真理的颗粒,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觉,是片段的和不全面性的。
  以及:"道法自然"的教育方针;慈爱万类,天下为公,天下一家的宇宙胸怀;天人合一、与道合真的理想追求(我把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概括为"五同性"思想:同源性、同构性、同律性、同归性、同一性);现实的人间天堂--地球天堂之理想;出发点"和"、过程"和"、结果"和"的根本方法论,称之为"三和哲学"或"三和方法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本体立场;"修之于天下"的平民化圣人人格--人人可以超凡入圣,升华人生;"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的安邦治国思想(道治,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法治,"以正治邦,以奇用兵"的兵治,是一套完整的辨证统一的安邦治国思想体系);"可以为天地母"--大道科学为一切科学之母(李约瑟说"内在的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实际上是"玄之又玄"与实之又实辨证统一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
  老子道学(哲学)之内在的科学、医学、思维观、生态智慧、气功养生学、教育思想、兵道观、道治论、无为论、循环论、礼治论、法治论、系统观、自组织理论、外交思想、理想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宗教观等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儒道互补是错误而荒唐的结论。
  (四)道法自然、道御意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概括的说,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就是一句话:以老子之道为内容的道法自然、道御意识。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是人类对宇宙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觉。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道的自觉意识,是道法自然的自觉意识,是道御万物的自觉意识。因此,又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道法自然、道御万物的自觉意识。这是人类第一次石破天惊的思想文化的真正觉醒。
  这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关系--即《老子》与《易经》(不是《周易》)的关系,要加以简单的说明。大道科学圣典《老子》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老子》之前,(《老子》一书大约写于公元前516年)早就有夏朝的《连山易》和殷商朝的《归藏易》(连山、归藏、周易--此"三易"的源头是"三坟"即天皇伏曦《山坟》、人皇神农《气坟》、地皇黄帝《形坟》)。老子是史官,受其影响,"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是《归藏易》的第一卦。但是"阴"与"阳"哪里来的,没有讲,只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论述,庄子说:"易以道阴阳"。老子的理论贡献在于,他把"一阴一阳谓之道"的认识往前推,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本体是"道之为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并且用最简洁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之相生"宇宙生化三公式加以表达,把阴阳之"二"推到太极之"一",又将太极"一"推到无极之"道"。其境界与理论高度是前无古人的,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代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予以继承总结,发扬光大,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这是一种伟大的超越。(略)
  从内容上看概括为五个方面: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从大道哲学角度主要体现为五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工具论,本质论,以及极其丰富的辨证法范畴(如有无观、动静观、体用观、生死观等)体系;从天道人道合一即天人合一的总要求上是"五同性"思想;从人生的至宝修养上看是三句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从生死观层面上看是"出生,入死",是有限中的无限,短暂的长久,瞬间中的永恒;从教育方针上看是"道法自然";从理想境界追求上看是"三个自然":道法自然,辅其自然,大顺自然;从大同世界人类理想的追求上看是人间现实的地球天堂;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它是一切科学之母;从安邦治国的层面上看是无为而治;从情感层面上看是慈爱万类、天下一家的大道至情;从人生境界上看是道的境界,道的终极关怀,无比幸福;从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构建上看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正确道路--无比彻底性,真正全面性;从国与国外交战略上看是"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的处下思想;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看是"德治"境界高于"法治"境界,"法治"与"德治"的辨证统一;从正奇关系上看是"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从方法论上说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等等,等等。
  四、道学文化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
  --关于世界意义的文化革命
  (一)两种文化的冲突与两个世界的隔阂及其冲融冲和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而出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使启蒙运动的唯科学论受到怀疑。面向21世纪,西方文化的"构成论"、"叠加论"、"合成论"等种种机械论、唯科学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人本主义的反科学论追究科学技术的"原罪"--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认识,同样是一个误区。于是有科学人文主义出来矫正这两者--唯科学主义和唯人本主义。
  以中华老子道学文化"混成论"、"生成论"的有机论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与无限的生命力。"构成论"、"叠加论"、"合成论"等种种机械论将被"混成论"、"生成论"的有机论所取代;唯科学主义的穷途末路和同样穷途末路的唯人本主义的明显错误将得到纠正,并复归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平衡的中华道学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人文学的概念和定律的统一的体系。
  以李约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他们揭示出正在兴起的新科学观向道家思想复归的某些特征,并且倡导东西方文化融合以建造一个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平衡的新的世界文化模式。董光璧认为,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某些思想复归的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趋同性的世界主义文化观。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两个隔阂世界的矛盾怎样解决?人类的出路在于和为贵的"三和方法论"的全方位运用,以纠正武力解决的不幸,如伊拉克战争。消除东西方两个世界的隔阂,建构宇宙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地球村。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主张,体现了高级的政治智慧,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
  (二)以道学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复苏--充满活力的生机,再次由隐而显
  1、早在1930年科尔沃讲演《东方和西方》中,萨顿就明确断言,"新的启示可能会,并且一定会来自东方",但是在长期的科学人文主义的探索中人们却很少论及东方文化。当代新道家的新文化观的哲学基础是,早已蕴涵在古代东方思想家的著作中并由现代科学重新揭示出来的世界观。黎凯旋经与科学家十多年的讨论总结出《易经》所蕴涵的若干"宇宙最高原理":对称原理、平衡原理、和谐原理、循环原理、生生原理、稳定原理等等,这些用现代语言表述的原理在历史上的老子道学和道家的著作中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阐发过。而在当代学者的著作中又通过重新评价,使这些古人的睿智焕发出新的光辉。
  这里,介绍20世纪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李约瑟阐述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汤川秀树论证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卡普拉推崇道家思想的生态智慧。(略)
  2、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
  日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时指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三胞'和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日,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说:"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开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日,江泽民同志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中国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这样的大业,……是由于中国人民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自己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
  3、道学文化具有扭转地球船航向的意义,人类将按老子的意见办事。世界文化新模式的现代建构将按东方的意见办事,并且被这艘以老子道学为核心燃料的宇宙飞船送至远方,送至未来。
  (1)李约瑟对自己的理论认识的坚信,使他在反科学主义甚嚣尘时的七十年代也毫不动摇。1957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加拿大亚洲研究协会会议上,他作了题为《历史与对人的估价--中国的世界科学技术观》的演讲。他以非常坚信的语气结束他的这次演讲:"问题是人类将如何对付科学与技术的潘多拉盒子?我再一次要说:按东方的见解行事。"李约瑟不仅提出了新道家的理论纲要,而且通过他的著作影响了不少学者。董光璧认为,在我看来,李约瑟对人类思想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发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我甚至想,他的这一发现可能是,在人类历史的转折时期,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起点。
  (2)1968年汤川秀树写下《老年期思想的现代性》一文,其中他对于"返老还童"的阐述,不仅对他个人而且也包含对古老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的评价:"今天中国本身也经历一番返老还童,但是,曾经产生了老子之类思想家的古中国,肯定是到了他的老年期了。难道不正是因为古中国产生的那些想法,使她远远的看到未来,这些想法才没有像古希腊的那些想法一样产生了科学文明吗?在我一生的某个阶段,我曾离开老子和庄子的世界而转入物理学的世界,但是自从我进入中年时期以来,老庄思想已经毫不含糊地又在我的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当重温中国的古典著作时,最使我惊奇的是,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竟能在那么早的年代就摆脱了各种原始成见。印度、犹太民族以及希腊都很早从原始愚昧状态中摆脱出来。但是,我觉得中国人是这些人中最早进入精神成年时期的人。……而老子则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3)卡普拉在他的著作《物理学之道》的结尾处,郑重宣告:"我深信,现代物理学所暗示的世界观与我们现在的社会不一致,我们现在的社会没有反映我们在自然中所观察到的那种和谐关系。要实现这样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必须有一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结构,要进行一场真正的世界意义的文化革命。我们整个文明的生存可能依赖于我们是否能使这种变化发生。"卡普拉建造他的世界文化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基于道家的哲学基本观点。按照他的理解,"道"作为基本的实在是一个连续的流动和变化过程,我们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参与这个宇宙过程,并且是内在的、动态的。"道"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永恒运动的循环性,自然界中的一切发展,无论是物理世界还是心理和社会领域中,都显示循环图式。这种循环图式的基本结构是阴阳的消长。"道"的一切显示都产生自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没有任何事物是纯阴或纯阳的。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这两极之间的一个连续振荡的显现。自然秩序就是阴阳之间动态平衡的显现。好的东西不是阴或阳,而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坏的是不平衡。卡普拉说,西方人常常把道家的"无为"解释为"消极",这是非常错误的。他认为,"无为"不是戒绝活动,而是戒绝某类活动。道家区分了两种活动:与自然和谐的活动和反自然的活动,"无为"是戒绝反自然的活动。
  4、老子道学思想在推动世界文化新模式的革命进程中的九大重要启示。
  启示之一:具有引导哲学革命的意义。致力于在道学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建造贯通的桥梁,从而建构世界哲学(人类哲学、地球哲学)。产生伟大哲学智慧老子故乡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没能更早地认识到道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20世纪国学泰斗、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先生说:"老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从而打破了从古以来以'天'为最高最大的观点,于是开创了哲学本体论。今天我们研究哲学,必须首先了解先秦诸子的学说。这是确然无疑的。现代科学家重视老庄哲学正是这种向辩证思维复归的明显表现。道家老庄哲学所以受到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家的推崇,正是由于老庄哲学富于辩证思维。"
  华中师范大学何建明教授说:"中国人性格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而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心理影响既深且广,现今理应加强对于这一重要思想源流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富有人文价值之精华。"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萧父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道家关于道论体系的建构和对于'道'的体知途径的探索,可以说触及到了真正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其所达到的理论深度,对现代人的哲学思考无疑具有启发性。不自陷于各种片面和局限,而能不断地开拓视野,不断地自我超越,这是道家学风的重要特徵,似有助于突破现代哲学的某些困境。"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以为我国的哲学工作者有两大任务:(一)从古人和今人的学术著作中,摘取可为我用的东西,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中国古代哲学就有这类精华,毛泽东同志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所以我曾建议您所的道家、道学专家胡孚琛同志摘取道家思想之精华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柯可说:"据统计,老子译本在世界上仅次于《圣经》,而美国前总统据说也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过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说,中国人因为在前一个半世纪所受的灾难,已经觉悟并不得不忍痛抛弃了以往僵化陈腐的儒家传统文化糟粕的话,那么,在中外关系正走向正常化,国与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交往也日益增多的国际大环境里,在中国人所踏足和熟悉的友邦越来越多,而他们也瞄准了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求,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扫除了最后障碍,使其敞开了自己的富有魅力的包括旅游市场、教育市场和文化市场在内的大市场的时候,如能以道家老子具有超越精神和东方文化魅力的恒道哲学,作为建设人类新文明的玄光,则中国幸甚,人类幸甚!"
  启示之二:具有引导科学革命的意义。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道家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实际上,老子大道科学是在25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只不过难以被我们所认识。因此,老子深叹"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贵矣"。庄子也浩叹"万世之后,而遇一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启示之三:具有引导宗教革命的意义。当今时代,宗教异化严重,宗教迷信甚行,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包括中国道教学会的许多有识之士汇入宗教改革的洪流,拔乱反正,继往开来,复归其宗教之为宗教的本来面目。而老子之"道"的思想、"象帝之先"(《老子》第4章)等等论述,实在是具备了引导宗教革命的能力。哲学本体论决定哲学诸论,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论、宗教观……从而使宗教学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自觉。
  启示之四:具有引导生态革命的意义。为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长期忽视"生态的马克思"?并致力于建构道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桥梁。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思想,又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老子的天人合一观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老子的思路是:"道法自然"基础之上的"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
  启示之五:具有引导医学革命的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相匹配的,有阴必然有阳,有阳必然有阴,阴阳互抱而成为和气,树立从道的角度看待身心平衡和谐问题,会使我们有全新的发现,从而建构大道医学思想体系。
  启示之六:具有引导人生革命的意义。司马迁说:"老子修道德养寿"(《史记》),按司马迁的观点,老子活了160多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无比之喜悦,证之以现代科学,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信的。
  启示之七:探索实践"无为而治"的意义。当今之中国,尤其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天人合一的规律性上把握安邦治国之道,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本来意义。老子说:"自胜者,强也"、"强行者,有志也",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道法自然的旗帜下,辅其自然,从而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无为"者,无掉妄为,无掉一切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之为。因此老子说:"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无为",决不是消极无为,那是对老子极大的误解。历史上道学双峰(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无为而治、安邦治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好的现实例子。
  启示之八:不断创新、与时俱化的意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第4章)、"夫唯不盈,是以能敝而新成"(第15章)的不断创新思想,可以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之论断提供非常深刻的理论依据。这就是老子深邃的"配天"思想,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
  启示之九:具有引导宇宙革命的意义。他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修道不能孤立地进行。因此,他不但突破了个人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人类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现在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历史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万事万物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将个人与社会、与天地宇宙都置于"道法自然"这样一个整体的巨大体系中来;更将有形的万有放到无形的妙无中来;并将此两者有机地和谐统一起来。它的精华便是简明扼要的《道德经》五千言,核心是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是根本的世界文化新模式变革科学方案,是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老子对如今的人类和宇宙的慈情奉献,是中国文化思想内核--道学的道法自然、道御万物的自觉意识极其强大生命力的终极关怀。2500年后的今天仍独立不改,举世无双,尚未有超越者。这是哲学奇迹,科学奇迹。中华炎黄子孙以此为无上荣光。因此,孔子称颂老子为"龙",庄子赞叹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弘扬《老子》及其道学--大道科学,这是炎黄子孙对面向21世纪中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所应负有的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我们在这一崭新的21世纪巨大的思想文化革命工程的进程中,是大有作为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如下一个基本的原则:高度的理性自觉,丰满的情感自愿,闻道勤行的实践原则--三位一体。
  参考著作:
  1、《老子传真》,黄友敬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2、《传世藏书》,江天一主编,华艺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3、《当代新道家》,董光璧著,华夏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4、《秦汉新道家》,熊铁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5、《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6)》,罗嘉昌、宋继杰主编,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6、《史记》,司马迁著。
  7、《庄子闲读》,方勇、张晨霞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8、《老子研究(2)》,李德建主编,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9月第一版。
  9、《老子研究(3)》,李德建主编,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第一版。
  10、《道家哲学智慧》,张松如、邵汉明著。
  11、周立升的《老子的智慧》。
  12、萧j焘的《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自然哲学》。
  13、任定成的《科学前沿与现时代》。
  14、林语堂的《中国哲人的智慧》。
  15、张立文的《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
  16、陈鼓应的《老子注译及评介》、《道家文化研究》。
  17、许啸天的《老子内容提要》。
  18、熊铁基的《中国老学史》、《20世纪中国老学》。
  19、何建明的《道家思想的历史转折》。
  20、胡孚琛、吕锡琛的《道学通论》。
  21、杨叔子的《科学人和而不同》、《想戴博士帽先过老子关》。
  22、黄钊的《简论道家学术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和养生理论的重大贡献》。
  23、张岱年的文章。
  24、王德有的《老庄意境与现代人生》。
  25、萧父《众妙之门--道教文化之迷探微》。
  26、F卡普拉《物理学之道》。
  27、《朱子语类》卷四。
  2006年上半年,李德建应邀在长乐老年大学举办了两场国学讲座。
  附:国家领导人、知名学者对《老子》的评价
  1、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
  日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时指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三胞'和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日,江泽民同志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说:"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开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的这些发明创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科学精神与道德理想相结合的理性光辉。""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日,江泽民同志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中国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这样的大业,……是由于中国人民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自己精神支柱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说:"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
  2、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董光璧说:"当代新道家的实质在于,把中国古代道家的自然人文主义发展为一种科学人文主义,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我认为这种新道家思想,不仅是解决当代世界的文明危机的一条出路,也是重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可取的方案。""这种基于文化趋同性的世界主义文化观,无疑也能为其继承传统而面对现实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一种新的学术基础。""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和出绿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
  3、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新和教授的评论说,逐步发展起具有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当代新道家思想体系应是当代中国学者的使命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4、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察现代实际,发扬创造性的思维的同时,研读诸子学说,仍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5、著名学者董光璧说: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中保存"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其他一些学者也注意到中国的文化价值的后现代性。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M.Shalls)在其《新科学的诞生》(1985)一文中认为,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1985);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比利时化学家普里高津(I.Prgogine)在其《从混沌到有序》的中文版序言(1979)中说,新的自然观"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达,同以自发组织世界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Prigkgine)在回答中国学者问题时说,他创立协同学同时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维和东方的整体性思维的影响。人类意义世界所作出的这种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转折时代的传统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会重新获得其生命力。在我看来,道家人道主义的自然对于后现代科学启蒙、儒家伦理价值的科学化,对于科学的人性化以及中国传统科学的潜在模式对于未来科学,这三方面的意义应认真加以研究。
  超越时代的伟大思想家老子和庄子,不仅意识到当时的文化困境,而且深刻地顿悟到文化对人的异化以及这种异化必将导致人类与自然界的疏离,从而构想出依据理性的引导复归于自然之"道"的理想出路。老子和庄子曾依据认识的相对性十分尖锐地提出人类知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问题,即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是否能给人以幸福的问题。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一个世纪以来连续不断地更替着的动荡不安,把个人、社会和环境三个层面的不安全都展现在人类面前。这种世界性的社会危机正是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文化对人的严重异化的表现。对待当代文化异化特别是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态度,在观念文化子系统里表现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分裂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隔阂。对待当代世界文化危机的态度,依然如历史上所表现的那样,理性与反理性对立。这种对立的新特点是,反理性从怀疑科学理性走到了明确反对科学的地步,从而导致科学人文主义诞生。
  7、广东省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罗尚贤说:"哲学是文化的灵魂。老子道学,以其抽象哲理的鲜明特点,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历代的杰出思想家,无不研老,并在老学中得到启迪。"
  8、知名学者许啸天说:"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来源于儒释道三家。晋葛洪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未也。此说不无道理。孔夫子亦曾向老子请教,称赞老子如龙在天。老子深邃的"道",贯穿于数千年历史,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先读老子的《道德经》,其后再读各家经典,即可知许多学问家为何往往要把他老人家列于孔夫子前边。"
  "这三家中,我们今日根据他思想寄托范围的大小,与夫思想进展的自然系统,当然要推道家思想发生得最早。道,是说自然的天道;又类乎希腊哲学的宇宙论,或自然哲学,自然哲学,以自然为对角;(研究天地内外一切有生物无生物,有形质的,超天地生死的一个最初唯一的自然原则)……拿中国的学派来归纳:则自然哲学属于老子,……自然哲学所讨论的范围,便是在研究最初的唯一的真理。如世界之起原,历史的运命,又如生命秩序的根原,这种学问,在西洋又称为'形而上学',与所谓'本体论'对举。便是研究每个实在为物质的抑精神的。--宇宙论,便是讨论宇宙是否由独立自存之多数个体集合以成?又万有是否是一体?而部分与全体间有无不可相离的关系?这最初的哲学思想,中国的道家,实在足以当之而无愧。近人梁启超说:'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损自然之朴。'"
  9、黄心川在《道学通论》序中说:用道家的科学思想来接纳西方文化中的先进要素,这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随着当前东西交通、能济的频繁接触,信息的高速传递,特别是因为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窒息下出现了种种社会弊端、精神危机,西方文化和基督文化的没落,使不少西方思想家、科学家又回归于东方,憧憬东方的古老文明,要以东方精神文明的智慧去弥补西方的缺陷,为此道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法道自然"、"人道合一"、庄子的"道通为一"、"无以人灭天"的思想曾经引起了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很多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视。例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量子力学家薛定谔、美国著名科学家卡普勒、印度的化学家P赖易、日本的科学家汤川秀澍等在阐述他们的科学的哲学和历史著作中都援引了道家的思想和著作,并肯定了道家思想的科学性、现代性和普世性。
  在全世界即将跨入21世纪之门时,如何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寻找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从而提出振兴中化民族,奔向大同社会的文化战略?中华民族自伏羲、黄帝、老聘一脉相传的道学文化,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其学"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足以承担这历史使命。道学是参天地、赞化育、贯中西、通古今的大学问,创立新道学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潮流中审时度势,应变自强的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今天,道学文化如旭日东升,不仅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开始沐浴着她的光辉,西方的有识之士也为她的智慧之光而欢呼。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和外国人,尽管有着政治观念上的种种分歧,但在道学文化中却不难找到共同的语言,道学是革新的文化,是前进的文化,是通向未来的文化,是世界大同的文化。通论道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特征,向读者展示道学中五光十色的瑰宝,这是笔者历尽寒暑伏案耕耘的一大心愿。
  10、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近日表示,今年他的机械专业的博士生,先要背诵《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叔子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化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举例说,基督教国家的学生被要求读《圣经》,伊斯兰国家学生要读《古兰经》,中国学生要读什么?他认为应该读《老子》和《论语》。他说,中国不是缺少科技人才,而是缺少人文科学人才。让博士生背《老子》、《论语》,有三个好处: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
  11、武汉大学黄钊教授说:道家学术是我国古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道法自然"的旷达玄思,闪烁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推进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孕育生理论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闪耀史册的历史贡献。而道家则以自已的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在古代科学技术的殿堂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英国当代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古代科技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之后,特别推崇道家的发明创造。他在谈到道家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时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过去,人们只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近处,英国学者坦普尔在李约瑟博士的指导下,撰成了一本名为《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的书,其中肯定了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它指出:中国古代除印刷术、造纸、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外,还有九十多种世界首创的科技成果,如:水下鱼雷、多级火箭、载人飞行、枪炮、白兰地,甚至蒸气机的核心设计,也同中国人的智慧分不开的。这一百个"世界第一",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中道家的智慧尤其值得重视。
  12、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萧父说:道家学风体现在学术史观与文化心态上,更有一种恢宏气象。从总体上与儒、墨、法诸家的拘迂、褊狭和专断相较而言,道家别具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无论是前期的道家或是后期的道教的学风及其对异已学术的文化心态者较为宽容、开放而具有广阔的胸怀的。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值得发掘的优秀思想遗产,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基因。
  道家和道教的思想学脉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洪波浩瀚中,据有重要地位,发挥过独特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视野扩大,道家和道教思想文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已越来越引学术界的重视。关于这方面的论著,也逐年增多。
  《老子》是人类文明智慧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这个经历包括了无机、有机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无和有以及发展规律都是道本身实现过程之体现,人类认识领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领现代科学的革命腾飞。科学前沿的问题都等待用道的智慧去解决。重视老子的学习研究并身体力行,将功德无量。
  重视老子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在当前更显十分重要,因为国家和党中央历来都在重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建构。《老子》是民族文化的根,这是世界科协原主席、英国人李约瑟博士一再强调的。
  13、中华老子研究会会长邸振兴说:外国顶尖科学家们手里都有一本《老子》的书。欧洲许多科学家曾说过,中国如果继承了传统文化,其历史肯定先进于欧美近千年。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历史》的一卷下册(东方出版社1999年1月)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搞要。"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都曾以大标题报导"西方掀起老子热"、"世界掀起老子热"。发扬"抗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老子思想的传承精神。中华民族一切先进分子,在抗击侵略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它包括:全人类大团结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民族自尊、自信精神,立党为公精神,执政为民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精神。在这些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大团结就会减少"窝里斗",振兴民族科学的"春天"就会较快来临,世界和平与稳定进步的"春天"也会较快来临!而经历过严冬的民族最能理解春天的温暖。这一切都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继承传统文化的体现。让我们共同在学老研老服务于中华民族、服务于人类进步事业中,于时俱进,振兴中华。
  14、黎明大学马列部主任陈水德教授说:老子是人类能够参与自然和谐过程的导师,是人类命运日趋衰落的救星,老子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时是人类铲除邪恶破坏自然完美的有效利器。老子思想的力量在于把握自然的和谐本质,与天地同本同根,体现"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的大道精髓。老子思想最深刻体现了自然无为的精义,无为是构造自然和谐的完美状态,具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良好品质,天下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在无为的状态下成为和谐的整体。自然是一种状态,而老子思想却代表了人类对自然本质与状态的最准确的最高的哲学描述。老子思想是指导人类回归自然的首选良方。我们需要老子,需要理解老子对自然的正确态度、观点和立场,需要领会老子思想对大道自然的坚定信仰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探索老子,开发老子思想是人类新世纪最迫切的重大工程,也是人类未来需要共同来完成的与自然相和谐相共生的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如今不仅具有几千年自然传统文明的中华民族的时代精英正密切回眸老子古老智慧的无限价值,在整个人类范围内也使老子思想成为国际大家庭日益关注的焦点,形成共同的心声:人类的命运需要老子大道思想的指导,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15、广东社科院柯可研究员说:老子思想在东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通过道教的传播,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甚至远及欧美。老子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它与东方文化的最大宝库之一--中国文化的关系上,这点可从老子与中国文化的互为影响上看出。就老子所受的中国文化影响而论,主要是比他所处的时代更为久远的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体系--总道术文化。晚于老子,精研老子,对老子十分仰慕的老庄学派的掌门人庄周,在认真研究了道法儒墨兵名阴阳各派学说后认为,天下学问本出于一家,这就是"无所不在"的道术。他在《天下》篇中指出,古之所谓道术者,是完备的学问,足以"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因而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的圣人所要研修推行的真学问。所谓"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正说明了道术的博大精深和统一性。在庄周看来,只有象老子这样的智者,才配称"古之博大真人",只有他的恒道学说,才是最接近古代完备统一的真道术的。老子毕竟给我们留下了与儒家正统思想分道扬镳,保留了母系社会的人类善良本真,发展了古代易经总道术柔韧精神的道家哲学,其对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无人可及的。大致说来,它包括了政治文化、国民性、道教文化、哲学文化等几个重要方面。
  在政治文化方面,老子虽然没有孔子那样执政鲁国的政坛经历,但他的恒道治国观通过有识之士的进言献策,始终象一条坚韧雪亮的银线,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牵制着统治者的头脑,影响着历代王朝的兴衰命运,为中国政治文化积累了可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让全世界惊讶赞叹的汉唐盛世,老子治国观确功不可没。当暴秦灭亡,汉朝初建之时,文景两帝正是采用了黄老之道,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才很快恢复国力的。直到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四处扩边,滥用国力后,汉朝才由盛转衰。到了唐朝,统治者尊李姓老子为皇祖,由唐高宗的"太上玄元皇帝",直至唐玄宗的"我烈祖玄元皇帝",代代加封,同时设立"崇玄学",研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尊道、用儒、容佛,令黄老之道继续大行其世,国势才又强盛起来,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太宗曾在《贞观政要》中,如此叙述了他的深切体会道:"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在塑造国民性方面,老子思想贯注给国民的主要是顺应自然,修德悟道,和平稳静,谦虚谨慎,柔韧无为,谦让不争,宽厚兼容的精神。在坚韧不拔,谦让平和,沉静深思,豁达包容,天人和谐等方面,受益于老子学说的也很多。
  那以老子思想为主导的道家人生观,在多数中国人的国民性塑造的主导作用,确实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甘食美俗,乐业安居,看淡名利,柔顺无争,合则留,不合则去,自由任性,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和乐天性格。
  在道教文化方面,汉代立教以来,老子神秘博大的"道",成为道教解释一切(即"合道"与否),衡量一切(即"得道"与否)的最高依据和价值标准。
  作为中国土产的最大宗教,道教文化神秘而博大,深刻的影响了国民精神生活。民族之魂鲁迅曾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全集》第11卷353页)点明了老子源于易经所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作为中华文化根柢的道教和中国国民性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哲学文化方面,老子是中国最早说明道物体用关系的哲学家。他阐析的以退为进,以弱胜强,见微知著,幽眇恒远,丰富精深的辩证法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其恒道玄德观和治国观对儒家、法家、佛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及所形成的儒形道魂,道法结合,儒道释合流互融的哲学神学现象,国人已有多部专著详述。如儒家始祖孔子有关"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八佾》)的说法,所受老子关于"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影响;如法家韩非学道后关于有道之君要善于明察、立法、行法,"君有道,则臣尽死力而奸不生;无道,则臣上塞主明而下成私"(《韩非子?难一》)的阐述,儒家荀子关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天道观(《荀子?天论》),所受老子恒道无为思想的影响;如汉初黄老之学道法合流,成为"君人南面之术"的成功实践,董仲舒关于"事无大小,物无难易,反之天道无成者"(《董仲舒?天道无二》)的天道观,周敦颐、二程、朱熹等理学哲学观的"太极"、"无极"、"道器"、"有无"、"理气"、"无欲"、"主静"等范畴,所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关于"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法愈疏而乱愈不作"而后者恰相反的进步政治思想(《原法》),所受老子关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思想的影响,等等。
  实际上,中国文化在数千年流变中,经历了由先秦诸子百家争鸣造成总道术的第一次分裂后,已经从汉代黄老之道的第一次整合,魏晋玄学的第二次整合,唐代儒释道兼容的第三次整合,宋明理学的第四次整合,逐渐发展成为清代以来儒释道三教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更高层次上复归并升华总道术的中华学术体系。
  对于老子的恒道观,与之同时或较晚的列子,关尹子,文子等,都作过意义相近的表述。约与老子同时的关尹子,对道的说法是:"唯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玄,曰道","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道本至无,以事而归道者,得之一息。"强调了道的无穷无尽,无所不能和统一。相传为战国时期人的列御寇,即列子的说法是:"无所由而长生者,道也。"它无用而生,化生万物,"自生自化,自行自色,自消自息"。而据传曾受业于老子,所言最接近老子原意的文子的转述是:"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夫道者德之元,天之根,福之门。万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其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宇宙观上是完全与老子相合的。
  老子的新世界观,主要体现在如何检视当今文化方面。从老子所属的东方文化角度看,这主要指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及其今天发展到了极致的代表--美国文化。如果说,美国文化因其包容性、现代性和高度繁荣,而代表了全球化的主流文化高峰,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和热情的话,那么,研究一下老子如何看美国,正是探究老子思想时代意义的最佳途径。
  以老子思想为主流传统和独特视角的中华文化,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一种碰撞和相互审视而已。这首先需要拉开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大背景。
  尼采曾称赞老子思想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如果说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关于"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的学说可以成立,那老子学说就是治疗世界霸权狂热病的良药。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以其为首的道家则"是以思辨性作为它的特性"。
  如果说,中国人因为在前一个半世纪所受的灾难,已经觉悟并不得不忍痛抛弃了以往僵化陈腐的儒家传统文化糟粕的话,那么,在中外关系正走向正常化,国与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民间交往也日益增多的国际大环境里,在中国人所踏足和熟悉的友邦越来越多,而他们也瞄准了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的需求,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扫除了最后障碍,使其敞开了自己的富有魅力的包括旅游市场、教育市场和文化市场在内的大市场的时候,如能以道家老子具有超越精神和东方文化魅力的恒道哲学,作为建设人类新文明的玄光,则中国幸甚,人类幸甚!
  16、全军马列资深教授曹志成说:我的初步定位是:老子其人是宇宙智慧大师,人类精神先知,世界哲学之父。老子其书是私人著述的原典范本,哲理诗的古典文本,百科全书的经典读本。老子其学是法自然的大道科学,存生论的诗性智慧学,叩问无知的盲哲学。
  17、《老子传真》作者黄友敬说:他所说的都是有根有源的,是掌握古代流传下来的大道,来统御现在的一切,不是自我作古,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大道的传统。老子不是单纯的继承,而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吸收当时最高科学成就,把它升华为一种崭新的系统而完善的"道学"--大道科学。因为是前无古人的,所以"吾不知其名";因为是微妙玄通的,所以只能勉强为它命名、为它形容。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贡献,是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18、著名哲学萧j焘说:自然辩证法首先要加以探讨的便是宇宙的构成问题,这就是哲学本体论问题;其次,自然辩证法要加以探讨的是宇宙的演化问题,这就是哲学宇宙论问题,从广义上讲,它涉及到天体起源、生命起源、人类起源等方面。用今天流行的但未必确切的术语来讲,这些都属于所谓自然观问题。
  哲学或理论科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的完成。它的本性是由感性通过知性发展到理性。它的特点是用概念形式提示宇宙人生的实质。
  理性思维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精神的成熟,此时,人类在精神领域完全实现了自己,从而变成了完全的人,并且完成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宇宙与人生的统一。此时,思维的解放,精神的自由也得到了实现。这一切也意味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
  理性思维就是一种解放、就是精神的自由状态。解放与自由,决不是蔑视现实,对现实采取抽象的虚无态度,它是现实事物之间的必然性联系的揭示,现实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展开。解放与自由:对于主体而言,就是自我的完全自觉;对于客体而言,就是真理的显现;对于人生而言,就是幸福的享受;对于情操而言,就是深情的热爱。因此,思维的解放与精神的自由,意味着主客交融,天人合一;善与美统一于真、意志与感情统一于理性。
  整体性要求是人类哲学思考的萌芽。人们企图在现象世界之中,探寻那一以贯之的东西。"多中求一"表明人类智慧的成熟,这个成熟时期,在古希腊大约处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这时人们关心他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起点与基础。起点与基础问题的提出,标志着哲学本体论与宇宙论的诞生。
  本体论着重研究宇宙的根源,宇宙论接着研究宇宙的演化。因此,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与其相应的宇宙论。(摘自萧j焘《自然哲学》"写在《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前面"第2、10、12页及第一章"物质论"第4页)
  "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秉性、社会的生成。……他高瞻远瞩,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的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
  19、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周锡山说:让广大读者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在源头上是何等清纯、透彻、优美、博大精深和具有超越精神,这对振兴中华,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昌盛,应有无可替代而又不同寻常的意义。从地球村的角来说,对物欲横溢、逞强斗奇、弱肉强食的人类现状,也许老庄两千多年的箴言先知,可使人警醒;他们的深入浅出的哲理,可使人迷途知返。我们早就应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自己一代一代的青年读者做持久有效的推广,向世界青年读者做持久有效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逻辑思维的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