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能够挽留危亡的原因

抢时间拔除能致民族危亡的达摩克利斯剑(一)(二)(三)
众所周知,造成中国东、西部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西部恶劣的地理环境,但是否有几人察觉到这恶劣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一支悬在中华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已经越来越紧迫地陷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肯定会有人说我危言耸听,那就恳请你能耐心地把此文读完再下结论。
  第一节、没被正确理解的中国北方沙化的成因
  一、中国的地形
  众所周知,从地理特征来看,中国的地形由西向东形成以下三大阶梯:
  第一阶梯是最西部的整个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四千米以上;
  第二阶梯在青藏高原以东、以北,东缘自东北起自大兴安岭,向西南经依次接连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囊括新疆、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一二千米之间;
  第三阶梯则平均在海拔五百以下,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地带。
  我们所说的&西部&,即包括第一、二阶梯的全部区域,它共占中国五分之三领土,也即约占近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共包括十二个省份,分别是: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注:国务院所划指的西部十二省中,包括广西,但没有山西。其实广西地属第三阶梯,而山西却处在第二阶梯上)。
  而&东部&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东部就是包括整个第三阶梯的区域,而狭义的东部仅指沿海省份(包括海南等省);而第三阶梯中不接海的内陆省份则被统称为&中部&。
  依现统计,西部12省的人口是三亿多,约占中国总人口数的27%多些;依经济产出来说,占中国三分之二领土的西部的经济产出却仅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7%左右。也就是说,即使按人均产出来说,也低于东部,可见西部的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
  对于东、西部社会及其经济及人口分布不平衡的原因,许多年来已经有过许许多多的探讨,所归纳的原因无外乎:地埋的、历史的、制度的、生产方式及其民族习俗的等等,但其中最为根源性的肈因,则是中国的地理特点。
  二、中国的沙漠是怎么产生的?
  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概括:一座屋脊、一股穿堂风,使中国西部五分之三的国土变成穷山恶水。
  学过地理的都知道,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因地壳运动而从海底升起的最年轻高原。地质考古揭示,约两亿四千万前,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欧亚板块,使原处海面下的现昆仑山脉与可可西里山脉最先隆起而成为陆地。缓慢的挤压、抬升过程持续到八千万年时,整个青藏高原露出海面,自那时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藏高原还是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气候湿润,丛林茂盛的平原及低高度的高原。地质考古证明:三百多万前,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还在海拔一千米以下。直到距今仅一万多年前起,抬升突然加速,以每年升高七厘米的速度持续了数千年才渐缓慢下来。这就是说,也许仅在几千年前,青藏高原并不比现在的第二阶梯高,甚至有些地方还低于第二阶梯的新疆与云贵高原。
  对于青藏高原上的所有生物来说,成为&世界屋脊&可说是一个悲剧。高寒与缺氧极不利于生物生存,总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有说是2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耕地仅占0.5%不到(比如其中的西藏只三百多万亩现耕地,人均一亩多些,另还有约三百多万亩劣质地可供开垦);草原有12.4亿亩(但退化严重);林地则不到1.5亿亩(同样也滥伐严重);剩下大半面积则是荒漠与苍凉的高山峻岭。
  青藏高原的升高对更为广大的第二阶梯来说,同样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厄运,那就是盛行于北半球的西风在中国境内的第二阶梯上,其性质发生了质变,因此也使它对生态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了。
  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很容易看出:在中国西北的新疆境内,并列有三条由西向东的大山脉:最西北的是阿尔泰山脉,中间的是天山山脉,南边的其实就是第一阶梯的北缘,并且是由从海中崛起的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连接而成的。三条接近并列的山脉之间的通道对东西向的空气对流形成了狭窄性约束,必加强了空气流动的风力,由此形成了风力强劲的&穿堂风&,风力大时,甚至能把地上一人抱不住的大石头吹得满地滚。
  我们知道,除了日照的蒸发之外,风也能吹干植物与地面的水分的,但是只要有足够的从海洋吹来的滋润水气补充,那么植被就不会枯死,河水不会断流的。
  自昆仑山脉及青藏高原先后露出海面,且其中的大山脉的海拔高度超出第二阶梯起,也就是三大山脉间的盆地与走廊地带沙漠化之始。当然,这是一个极漫长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虽然两大盆地的初始沙化也许是在几十万年前,但形成接近现今规模的历史却很短;因为人们已经不止一次地在沙漠腹地发现有远古的文明遗址,这充分说明:至少在二、三千年前,盆地中央并没有完全沙化,有些地方还适宜人类及生物生存。直到一万多年前青藏高原突然抬升加速,才不屑几千年时光就沙化到现今的地步。
  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吹向第二阶梯的海洋水汽,使得当地的降雨量开始低于水分蒸发量,当两者间的负差达到一定极限时,首先是河流消逝;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最后一批深根植物也不能存活。另一肇事凶手则是下边要讲到的&焚风&。
  没了植被保护的土壤开始沙化;同时,没了植被的沙化地区的昼夜温差也开始加大;即白天的温度在日照下远高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夜间的温度则远低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昼夜温差经常达40多度。
  温差加大就意味着加剧了当地的垂直冷热空气对流运动,助长了风力,由此开始产生沙暴。沙尘暴吹走了盆地与走廊地带的表土,只稍粗的、从两旁山脉上风化下来的沙粒留了下来,随沙尘暴形成了流动的沙丘;在不是低洼的、土层不厚的走廊地带上,甚至连粗沙都被吹走,裸露出下面的岩层与砾石,由此形成了现今的&戈壁滩&。
  那么土壤都吹到哪去了?吹到了第二阶梯的中部,因东面的太行山脉与南面的秦岭阻挡而滞落下来,渐堆成了现今的黄土高原。黄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在宁夏与内蒙境内绕了一个几字型的大弯,这一大弯也就被称为&河套&。
  当然,因风力与水汽来源的境遇不同,三大山脉间的两大盆地的沙化程度也有差别。
  在最北边的准噶尔盆地内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也是中国境内最早生成的沙漠。由于阿尔泰山脉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因此它跟天山山脉之间形成了喇叭口式的走廊:西口大,东口则很窄,这就决定了两山之间的&穿堂风&的风力与风速在&西大口&时很强劲,但进入里边后,会受出风的&西小口&狭窄的限制而威力减弱,所以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里边的沙丘大多是固定或半固定的,极少流沙。
  此外,虽然准噶尔盆地同样得不到印度洋水汽,但由于北边的阿尔泰山脉的海拔较低,使它多少能得到北冰洋水汽的补充,所以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有较多降水,年降雨量在70~150毫米之间,从而使得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的植被覆盖度也能达到15~25%。
  命运最惨的当然是南边的青藏高原跟天山山脉之间的盆地及走廊了,两边的山脉不仅海拔高,且基本平行,风道既长又畅通无阻,因此风力、风速极其强劲;年降水量大多都最高不超50毫米,而年蒸发量竟高达三千多毫米,所以盆地内的中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全是流沙,是真正的&死亡地带&。
  沙漠中白天的温度奇高,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的温度最高能达七、八十度;且沙漠中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负差极大,空气极为干燥,因此春夏季时这里产生的风,是真正的&干热风&,植物若被这种风连续吹上二、天就会枯萎、甚至死亡。
  此外,西方及北方冷空气越过帕米尔高原、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时,其迎山上升的过程中,因温度下降而使冷空气中的水分析离出去;越过峰顶则因冷而下沉,每下沉百米就增温0.6度,降到谷底,便成为干热的&焚风&,它对植物的杀伤力更大。
  大家知道,北半球盛行西风,源自北大西洋的西风途经漫长的欧亚大陆,水汽耗尽,其北支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南支在青藏高原分别进入柴达木盆地与四川盆地,进而分别进入黄淮与江淮之外;而主力的中支则进入塔克拉马干沙漠,再携极干的干热风与焚风作为&穿堂风&吹向东方,对沿途的地表及其植物的水分必然具极强的蒸发作用。
  此外大家都知道,之所以会下雨,那是因为冷空气跟暖湿气流相遇。而中国的冷空气主要来自于西伯利亚;而暖湿气流则来自太平洋与印度洋。中国的北方因远离海洋,本来所应得的暖湿气流就少,现两者之间经常出现了由两大沙漠吹来的&干热风&与&焚风&,因其中间阻隔作用而使得两者相遇及相互作用的机会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干热风一方面加大了北方地面水分的蒸发量,另一方面又使得当地降水量进一步下降,两者间形成负差,长此以往,地面必然因植被退化而沙化。于是,自以上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大沙漠往东,循&穿堂风&所经之处,依次排列地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排名第三的巴丹吉林沙漠(据说现已成长为排名第二了)与排名第四的腾格里沙漠,再紧接着就是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奇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及最东边的科尔沁沙地与呼伦贝尔沙地,总之中国的十二大沙漠与沙地除柴达木沙漠之外,基本尽列于&穿堂风&所扫荡的地带上。
  此外,塔克拉马干沙漠里的干热气团向高空升腾扩散,翻过昆仑山脉而成为最厉害的&焚风&,逼退或蒸发了滞留在藏北本已极弱的印度洋水汽,导致藏北的荒漠化;同时,这越岭而来的干热气团及生成的焚风又借西风吹入柴达木盆地,由此生成排名第五的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柴达木沙漠。
  这就是说,除了准噶尔盆地内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与塔里木盆地内的塔克拉马干大沙漠之外,另十大沙漠或沙地都很年轻,是以上两大沙漠所产生的干热气团经由干燥西风及其&穿堂风&催生出来的。
  虽然内蒙境内的一些沙漠其沙化起始的时间或许不见得比塔克拉马干沙漠甚至更早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晚,因为在它们北边(中蒙交界处)横亘着一条同样较早发育的、起自阿尔泰山脉,由西向东、长达几千里的戈壁带,但这些沙漠能发展壮大到现今规模,并仍在不断扩张,其功肯定是得力于携带来强大干热气流的&穿堂风&。
  比如最近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发现6处古代遗址,据鉴定这些遗址已有近5000年历史。报导称:
  &日前,阿拉善右旗文管所根据牧民提供的线索,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在地表裸露的3件陶罐和1件黄褐釉高足杯。其中,2件双耳夹砂红陶罐破损比较严重,1件双耳彩陶罐除底部破损外,整体保存良好。
  &为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和范围,文物部门对周边5个湖泊进行了调查,新发现古代遗址6处、采集文物标本400余件。经鉴定,这些遗址产生的年代大约为4500年-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它们多分布在沙漠中湖泊周围,在遗址地表散落有大量石器和陶片,其中,石器有细石叶、石核、石磨棒等,陶片有仰韶时期的彩陶、夹砂红陶,青铜时代的夹砂红褐陶。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目前整个沙漠内人烟稀少,仅有巴丹吉林庙和库乃头庙两大居民点。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在巴丹吉林沙漠中不断发现古代人类居住遗址。这表明,如今人迹罕至的巴丹吉林沙漠在约5000年前有大量人类活动。&
  史书同样也证明了:仅在一二千年前,现河套内外的三大沙漠,即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奇沙漠、毛乌素沙地以及最东边的三块沙地,一直是北方先后崛起的游牧民族最喜集中居住的、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大草原。
  尤其要指出,最东边的四块恰恰全是沙地,而不是沙漠。而沙地与沙漠的区别就在于:是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沙漠,还有相当数量的植被,甚至还有没干涸的水源;通常历史还较短,最早的也不过一、二千年,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沙地,以往历史上被称为科尔沁大草原;呼伦贝尔沙地同样也如此。这说明&穿堂风&的干热效应到了东头力竭了,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催生出这儿的沙漠化。
  第二节、造成沙化迅猛扩张的恶性循环机制
  一、恶性循环机制使十几大沙漠&握手&联成整体
  没有一块沙漠不在迅猛扩张,没有一块草原不在迅猛退化,每年被沙化的农田面积要远比全国工业与城市化新增占地面积大许多倍。这就是中国第一、二阶梯的土地资源恶化现状!
  解放初时中国的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还仅只66.7万平方公里;请牢记这一数字,就知道我们已经欠了后代子孙多大的债了;
  仅过35年,也即1985年时,沙漠与沙化土地面积便猛翻了一倍,达到了130多万平方公里;
  再过了13年,即1998年沙漠普查时,全国包括沙漠、沙化、盐碱等在内的荒漠面积共是262.2万平方公里,其中仅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就已增加到了160.7万平方公里,并因此推算出:七十年代的沙化的速度是平均每年新增2460平方公里沙漠或沙化土地;
  再过了8年,也即2006年统计报数:仅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就已增达近174万平方公里。也即每年的增长其实并不只是2460平方公里,而是近二万平方公里。之于荒漠总面积现已扩张到什么程度了?则没报,估计即使没达到三百万平方公里,也差不离了。
  这就是说,占第一、二两个阶梯总面积的一半多,也即全国领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成了不宜居住及从事生产的荒漠了,更可怕的是:它还在越来越快地扩张着。
  对于土地如此迅猛沙化的原因探讨,几乎所有专家结论:客观原因多归咎为工业化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增温,从而加剧了干旱与土地沙漠化;人为原因则是滥伐森林,牧场超载,不当垦荒,过度抽取地下水,等等。但就是没人想到:即使在工业化导致的地球增温之前,几千年来中国的土地沙化扩张从没停止过,人为因素只不过是加快了它的进程而已。其根源其实就是我上一小节所揭示的:特定的地理条件跟相应的气候格局之间已经构成了沙化扩张的恶性循环机制,并日益强化。我下一面会进一步揭示:这一恶性循环机制的模型,先说它的成熟即将完成,并即将接近不可逆转的地步。只要这一机制不撤除,那么哪怕停止一切滥伐森林、牧场超载、土地开垦,甚至停止一切工农业活动,别说&三北防护林&,哪怕就是三十个&北&都都无法阻止第一、二阶梯全面沙化,并向第三阶梯蚕食扩张。用不了几十年,决不超过百年,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将面临几无立足之地的生存危机。
  从以上第一小节的揭示中我们可看到,如果把塔克拉马干大沙漠比作&火炉&的话,它的&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干热风&借西风穿堂而过地依次&点燃&了东边十个&小火炉&。这十块沙漠或沙地的&热岛干热效应&同样也会扩张的。因其扩张,仅仅数年间,现在中国的十二大沙漠与沙地除个别外,已经直接&握手&相连,并正向&亲密拥抱&成一个整体的方向发展。我敢肯定,也许仅十年之内,即可合并成为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沙漠了(这还没包括已经跟上述沙漠紧密关联的中蒙边界面积远远超过塔克拉马干沙漠的&戈壁带&呢。或许从地理学上来说,把连接起来的十二大沙漠跟中蒙边界的戈壁都合并起来重新命名为一个超级大沙漠,已经是必须的了)。
  不信就让我们仍自西向东察看一遍吧。
  先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说起吧。连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戈壁滩在岩石裸露(地理学上称之为&岩漠&与&砾漠&、&石漠&)的阿尔泰山脉的山脚,向东延伸到甘肃、内蒙境内,在与中蒙边界的&戈壁&相连的同时,也已与巴丹吉林沙漠相连。
  再向东看,卫星遥感数据显示: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及乌兰布和沙漠之间已有7处&握手&。长约110公里的雅布赖山是阻挡巴丹吉林沙漠东移的&桥头堡&,现在巴丹吉林沙漠已越过雅布赖山南北两端与腾格里沙漠&会师&。巴丹吉林沙漠孕育的亚玛雷克沙漠(因面积小于一万平方公里,所以没被列入十二大沙漠)在阿左旗北部吉兰泰镇与乌兰布和沙漠紧紧相握。
  再回头看南疆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因塔里木河下游干涸,源自祁连山脉的疏勒河下游同样也断流,失去水源的罗布泊因此于七十年代干涸并迅速沙化。也因其沙化,便把它东、西两头的塔克拉马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连成整体了。
  塔克拉马干沙漠本身同样也沿着阿尔金山脉的山脚向东延伸,在与库姆塔格沙漠再度&拥抱&的同时,并已经借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交接空隙的戈壁而跟柴达木沙漠&握手&了。
  同样,库姆塔格沙漠也在迅猛向东、向北扩张。北边,经由河西走廊西大门前广阔戈壁滩,跟阿尔泰山脚的&砾漠&相连,即新疆两大最早、最大的沙漠通过中间的戈壁和库姆塔克沙漠的扩张而相连;东边,库姆塔格沙漠也经由干涸的疏勒河流域,开始侵入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长约1200公里,宽度仅在几公里及几十公里之间。走廊南边背靠祁连山,北面则是海拔低一半还多的合黎山、龙首山等,而这些山的背后,就是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尔沙漠。
  由于河西走廊是沟通中亚与西亚的必经要道,所以史书对它的记载也多。从记载可知,这条走廊一直是以沙漠、戈壁为主,但由于有充沛的祁连山雪融水下泄,构成了三个内陆水系的57条河流,河流所经之处也就出现了许多水草丰美的自然绿洲,所以各朝代对这条走廊多有农牧业开发。当然,开发规模最大的是当代。荒漠面积占全省面积95%的甘肃充分利用走廊内的河流,把绿洲甚至外围的一些荒漠开发为自灌溉农田与牧场,把这条走廊建设成为商品粮基地与畜牧基地,现那里(加上走廊外围)生活有近五百多万人口。
  虽然从新疆吹来的&穿堂风&因走廊的宽度限制而大部是绕走廊北山背后进入内、外蒙的,但作为&沙尘暴&的通道的一支,河西走廊对黄土高原的堆成,可说是居功之伟了。但为什么沙尘所经的走廊至今却并没被完全沙化,仍保有占走廊面积近15%的绿洲,其沃土没被吹走?原因当然是祁连山脉的冰川融水。不像昆仑山脉的冰川融水,要供应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的滋润需要,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而河西走廊即使算上河流所经的走廊外围地区,其面积也仅是不到二十万平方公里(不是其行政区划的四十万)。可见,相对充足的水源供应才是走廊绿洲不绝的根本原因。
  而今,祁连山脉冰川萎缩速度越来越快,专家们估计用不了五十年,冰川会全部消失;雪线现只在山顶隐约可见淡淡一线。在七十年代以前,祁连山每年产出的融水还有70多亿立方米,现每年起码减少十亿立方以上。目前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迅猛扩张,已大量吞噬了走廊外围的农田、牧场,惹得温家宝总理大声疾呼:&决不能让民勤县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决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然而两大沙漠还是无情地多处突入走廊内了。
  一旦把走廊内的原有沙漠及戈壁连成一线,这在中国地理学上的意义就太重大了,因为那意味着:排名中国前六的六大沙漠全都到河西走廊实现大会师了。它将对东边的黄土高原、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的被沙化发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不!是致命的影响!还要五十年后吗?不!连我这一代人都能见得到,最多二十年,不仅是河西走廊的近五百万居民,更有黄土高原与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的上亿居民,将会有多少成为&生态移民&?他们可迁往哪呢?
  我们再来看东边。乌兰布和沙漠以一种特殊并有趣的方式跟隔河相望的库布奇沙漠握手;即以&飞沙&越过了黄河,在黄河套内东岸堆出了一块跟库布奇沙漠相连的&飞来沙漠地&。而库布奇沙漠本身则也在杭锦旗跟毛乌素沙地广泛地握手了。
  再往东几百里,是同样也已经握手的两块沙地,即浑善达克沙地与科尔沁沙地;再由此拐向北边几百公里,则是孤悬的呼伦贝尔沙地。
  看起来最东边的三块沙地跟&大部队&之间还有两处不小的相连缺口,其实浑善达克沙地与呼伦贝尔沙地都可说是中蒙边界戈壁带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其实还是通过戈壁而跟&大部队&间接地相连了。
  人们比喻中国的领土象一个&大公鸡&,现这横贯中国&大公鸡&从尾经背到脖子的整个北方的十二块沙漠与沙地竟然相连成整体,也即意味着上述的恶性循环机制已近完全成熟了。它的成熟并不意味着沙化威能达到顶点了,而是威能将会猛烈提高,威胁整个中国,它必将几乎&沙化&、&荒漠化整个中国!
  下边,我再从气候学理论的角度来解释这一机制。
  看了不少对各沙漠的成因与扩张的原因探讨的论文,沙漠的成因是因为身处内陆,海洋水汽吹不到;沙漠扩张的原因几乎全都归咎于:客观上的工业化导致地球增温,人为上的过度开发利用。
  我就纳闷:人太多了,牲畜太多了,地开垦过度了,水利用也太过了,这种种行为怎么会导致冰川消退?风马牛不相及嘛!温度升高或能导致冰川消退,但也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沙化呀?理由很简单,冰川水虽然被蒸发了,但空气滋润了,降雨也多了,土地怎么会沙化?因为导致沙化的根本原因是&干&,是降雨的循环机制被破坏,而这不是仅靠&热&就能造成的。显然这两理由并不能充分揭示出土地沙化并日益扩张的机制。
  温度不可能在真空中体现,它需要介质,这介质在地球上就是空气、水、土壤,其中尤其是空气。而地球上,大气层圈与水圈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于是温度就显示为以下四要素间:冷、热、干、湿怎么搭配了,是干热还是湿热?是干冷还是湿冷?
  我们知道,地球气候是有冷暖的周期性变化的(所以也有不少专家并不认为现气候变暖是工业化造成的)。考古与历史记录证明:温暖期里空气滋润,降雨增加,即表现为湿热;寒冷期则空气中水汽被析出成为冰霜,所以表现为干冷。
  于是问题来了:湿热是温暖期的常态,空气滋润,降雨增多的温暖期能利于土地沙化吗?显然,只有干热才能既导致冰川消融,也能导致土地沙化。说句更透亮的话吧:干冷肯定不会导致冰川消融,但事实上也会制造沙漠,但湿热却绝对制造不出沙漠来的。
  事实上河西走廊的冰川消融与土地沙化扩张,就是在三个方向的沙漠干热气流的压迫下形成的。即北边,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尔沙漠日益强大的干热气流南下,加速祁连山脉冰川消融;南边,柴达木沙漠的干热气流阻挡了祁连山脉冰川获得印度洋水汽的补充;西边,源自新疆两大沙漠的干热&穿堂风&吹走了河西走廊所蒸发的水汽,使祁连山脉越来越多地流失当地自循环水汽的补充。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两疑问:
  一、既然这干热气流是直接来自沙漠,那么这干热气流跟&地球增温&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二、河西走廊的气象资料表明:当地年均温度比以往高出很多,甚至高出&地球增温&幅度许多倍;青海省气象局也报告:柴达木盆地年均温度升高幅度高于全球(见:柴达木盆地气温升幅高于全球)。那么高出&地球增温&的那部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国已故地理、气象学专家竺可桢通过考古资料与物候,把中国五千年划分成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变更的四个周期,其间也谈到了些这周期对沙漠演变的影响。于是,一些相信地球增温是造成各地沙化扩大原因的人都纷纷从竺所划分的周期里找对应的证据。唉!真是把书读呆了,竟忘记了一个最起码的大背景:五千年来中国的土地沙化扩张从没停滞过!无论这五千年里寒冷期与温暖期怎么交替变化,它对中国的土地沙化扩大进程的影响,事实上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中国的沙漠形成与沙化扩张的真正肇因不是所谓的&地球增温&与什么温暖期,而是西风带在中国特定地理条件下发生了干热化变性,并因此跟沙漠之间构成了相应相成的恶性循环机制。
  二、相关的传统气候学理论
  下边先简介一下气候学传统的地球大气温度与气压模型。
  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气温的高低也随纬度而变化,同时气压也跟着变化。基本要诀是: 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有: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以上气压带对比以上要诀,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在气温较高的副热带却会是高气压带呢?解释如下:
  为了区别以上两个高压,需要指出,在一般条件下,气温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到高空堆积起来,使高空空气密度增大,那里的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的气压都高,形成高气压,于是空气便从高气压向周围气压低的地方扩散,这样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质量就减少了,地面上随承受的压力就减低,形成低气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这是周围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使气温低的地方空气柱的大气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因而增高,成为高气压。所以近地面空气受热,气压下降,空气冷却,气压升高。高空气压的高低与地面气压经常是相反的。因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堆积,密度增大,形成高压;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下降后,在高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这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空气中的高压和低压。总之空气的冷热对流、气压高低对流都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平面上的对流与上下对流。
  大气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同时也随着地球一同自西向东转动着。这样大气还要受到一个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力的影响,这个力就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它在北半球总是使运动着的大气向右偏斜,在南半球总是向左偏斜。这样,
  便在南、北两个半球就形成了方向不同的风带。
  下面再简介一下现气候学中跟中国相关的大气模型理论。
  中国地处北半球,直接影响中国气候的是:
  西风带
  大约位于南、北半球的纬度35&~65&之间的区域,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副高向副极地低压散发出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因此西风是在西风带的盛行风。
  西风带又称&暴风带&,它的风力巨大和持久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地球自转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按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是向极地输送。也就是说,在北半球中纬度应为南风,南半球则为北风,但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由此相应地把南风转变成西南风,北风改变成西北风,而偏向力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在中纬度这个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西风带盛行西风最直接的因素。其次是中纬度地区温差大,热量消耗也大,上下对流旺盛,引起强劲的大风。
  也正因为西风带空气对流活动剧烈,所以传统理论认为西风带中的气团都是从两边冷、热带中移来的变性气团,难以自生气团。请注意,下边我要推翻这一结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常年存在的,它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系统。其强度和范围,冬夏都有很大不同。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别强大,其范围几乎占整个北半球面积的l/5一l/4;冬季,强度减弱,范围也缩小很多。在北半球,它主要出现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非大陆上。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称之为西太平洋高压,其西部的脊在夏季可伸入我国大陆。也就是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本体并不进入中国。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方面还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在西太平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有强烈的下沉逆温,使低层水汽难以成云致雨,造成晴空万里的稳定天气,时间长久了可能出现大范围干旱。
  副高是向我国大陆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我国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依靠西南气流从印度洋输送来,而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和活动,不仅对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有关,而且还影响着它南侧的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来的水汽。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的北侧是沿副高北上的暖湿空气与中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相交绥的地带,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阴雨天气,是我国大陆地区的重要降水带。因而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一25N间,降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由于每年副高的势力强弱不同,北进快慢有别,梅雨期的长短和入梅、出梅的早晚都有很大差异。梅雨可以出现在5-7月间的各个时段。出现在5月的梅雨称为早梅雨出现在6-7月的梅雨称正常梅雨。一般在6月中旬前后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期平均约20天。造成梅雨期连续降雨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准静止锋、切变线和西南低涡。这些系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续出现或缓移、停滞,都能造成大面积的洪涝。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现象。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越过30&N,雨带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
  副高的这种季节性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有时稳定少动,有时缓慢移动,有时突发跳跃的方式,而且北进持续的时间比较久,速度比较缓慢,而南退却经历的时间短、速度比较快,这是副高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在个别年份,副高的活动可能有明显出入。西太平洋副高的北进、南退,同其他地区副高的南北移动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移动的幅度更大一些。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与途径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的源地:第一个是在新地岛以西的洋面上,冷空气经巴伦支海、俄罗斯欧洲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最多;第二个是在新地岛以东的洋面上,冷空气大多数经喀拉海、太梅尔半岛、俄罗斯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虽少,但是气温低;第三个是在冰岛以南的洋面上,冷空气经俄罗斯欧洲南部或地中海、黑海、里海进入我国,它出现的次数较多,但是温度不很低。
  冷空气从关键区入侵我国有四条路径:
  (一)西北路(中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到达我国河套附近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循这条路径下来的冷空气,在长江以北地区所产生的寒潮天气以偏北大风和降温为主,到江南以后,则因南支锋区波动活跃可能发展伴有雨雪天气。
  (二)东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蒙古到我国华北北部,在冷空气主力继续东移的同时,低空的冷空气折向西南,经渤海侵入华北,再从黄河下游向南可达两湖盆地。循这条路径下来的冷空气,常使渤海、黄海、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出现东北大风,华北、华东出现回流,气温较低,并有连阴雨雪天气。
  (三)西路冷空气从关键区经新疆、青海、西藏高原东南侧南下,对我国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区影响较大,但降温幅度不大,不过当南支锋区波动与北支锋区波动同位相而叠加时,亦可以造成明显的降温。
  (四)东路加西路 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冷空气都是在冷高压的作用下南下的,冬季强盛,夏季就很弱。但夏季的南北空气温差是客观存在的,温差所形成的空气对流,给了低压的冷空气随西风气旋南下的机会。所以夏季的降雨并不一定需要寒潮,只要冷热温差能导致暖湿空气凝结成雨就成。
  以上的这些传统理论的机制在论述大气运动时,似乎除略在乎陆地与海洋这样的地理上最大差别之外,不太在乎地貌的影响力。然而事实上,大气运动与地貌变化之间是能互动的,即大气运动会改变地貌,改变后的地貌也会反过来改变大气运动轨迹的。
  三、以下是我对&恶性循环机制&成因的理论解说:
  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沙漠大多发生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亚热带副高压控制区域,因此便把它们的成因归咎为&副高压下的持久干旱&。
  而少数不在亚热带地区的沙漠主要发生在中、高纬的我国北方,其次则在邻近的同是中、高纬度的中亚与蒙古地区,对它们的成因则归咎为&地处海洋暖湿汽流难以到达的欧亚大陆腹地&。
  对&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这一理由我可提出以下疑问:
  &难以到达&并不等于完全不能到达,更重要的是,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海洋水汽向陆地的输送,每年也仅是一次短暂的汛期,所以内陆降水的三分之二还是靠内陆自身的水汽蒸发与降水的循环。而现在沙漠不仅使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甚至连自身与附近地区的水汽循环机制也基本消失了。所以说,&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可以成为沙漠成因的主要外因条件,但并不能成为&内陆自身水汽循环机制被破坏及沙漠扩张&的理由。所以说,现有的地理与气候学原理其实一直只是给出了沙漠成因及扩张原因的外因条件,一直没给出真正的内在作用机制理论来,无论是对亚热带副高压控制下的沙漠,还是对西风带控制下的沙漠,都是如此。
  中国的沙漠既然发生在西风带中,当然成因跟西风有关。西风在大西洋西岸是水汽充沛的,但在横穿漫长的欧亚大陆时,水汽已被沿途的降雨机制所耗尽;临近中国西部时,又受蒙古冷高压影响,已经变得干冷;翻越阿尔泰山、天山与帕米尔高原进入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后,又转变成&焚火(也是干热风的一种)&,这是一系列的变性过程,也是恶性循环机制形成的第一步。
  盆地本就不利热量散发,经过长期的&焚火&烘烤,两盆地(后不久还要再加上柴达木盆地)都先后被沙化,沙化后,高度的昼夜温差引起盆地强烈的上下垂直冷热空气对流运动,这是第二步。
  在垂直冷热空气对流运动中,大量热空气除部分因风而向周边扩散之外,更多的则是升入高空堆积,形成高空干热气团。而且密集的热空气堆积,使空气质量发生变化,渐形成了干热高压,于是便产生了西风带沙漠地区特有的高空干热高压,这是现气候学理论中所没有的气团及高压类型,我把它命名为&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简洁地说,广阔的沙漠就是制造干热空气的巨大&火炉&,它一年四季持续不断地为高空干热气团输送热力,以维持其高压。这是第三步。
  在气候学传统理论中认为: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冷暖空气交绥频繁,缺少气团形成的环流条件,同时地表性质复杂,很少有大范围均匀的下垫面作为气团的源地,因而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严格说来都是从其它地区移来的变性气团。
  这个结论太武断了!常识告诉我们,热气是上升的,因此暖气团及其高压并不必需地面同性气团与高压来支撑的。所以,&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对地面(也即下垫面)的要求仅是:沙漠面积广大,且能持续不断地以垂直冷热空气对流运动为高空输送干热空气,也可说是输送很干燥的热量,以维持高空干热气团内的高压。只要能满足这一要求,那么无论地面气流与风是否激烈,气压是高还是低,它都是无所谓的,而两大盆地的地理与气候恰都能满足这一要求。再从高空气流环境来说,只要不是冬季,那么邻近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并不强,尤其夏季时衰减至无;此外,西太平洋上的副高脊线远远够不着,对北方高空的影响远不如其锋面对北方低空的影响,所以,沙漠高空的气流并不会全是传统理论所描述的&西风激流&,有激流就必有缓流,在非激流之处,并不妨碍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的发育成长。
  在我初产生这一设想时,自己也不免一惊:旁边不远处就有一个暖性的&青藏高压&,会允许毗邻再生一个暖高压吗?这也太违背现有气候学原理了吧?会不会是我误把青藏高压的作用现象看成为沙漠自生高压现象了?
  由于我是非专业学者,无法获取观察与检测数据来判断自己的设想是否合理,为此犹豫了几年,最终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推测。理由是:同性相吸,异性才相斥。两大沙漠地域同样广阔,且产生的热量其实远比青藏高原持续、更强大的多,且没有水汽的干热空气更能升向高空,利于持续堆积,没有理由不能自生高空热高压,青藏高压应该不会排斥两大盆地自生高空高压系统,哪怕即使&相吸&,我坚信也更应该是青藏高压被吸引。
  既然是个气团,必然有锋面;既然是高压气流系统,那么必然也会使质量密集化后的干热气流下沉,向低压处输送的。它的下沉当然不是垂直的,因为中间的垂直通道是留给沙漠上下垂直冷热空气对流运动给高空干热气团输送上升热气的。所以,下沉的高压干热气流就如同喷泉,确切地说,是如同伞面一样,顺气团锋面向周边倾斜。下沉气流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作用:一、异化冷气团、弱化并阻止其南下跟暖湿气流相遇;二、阻挡暖湿气流北上跟冷空气相遇,并使暖湿气流雾化,形成不了雨云。
  但总的来说,因高压是体现在高空,而不是低空,因此这一气团的底层还是较为开放的、低压的。如果把下沉干热高压气流看成是个&气罩&的话,那么相比较而言,它对暖湿水汽的阻碍作用要远大于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那是因为,冷空气要比干热高压气流更下沉,越下沉,干热气流的高压就越弱;而暖湿气流是低压气流,因此遇到干热又高压的锋面,它是顺锋面的斜面上升,并在上升的过程中因热而雾化。
  总而言之,因为出现了&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有其横亘在中间,不仅阻碍了南下的海洋暖湿气流跟冷空气相遇,也破坏了当地水汽循环机制。这是第四步。
  干热气团锋面及其高压气流下沉斜面所笼罩的范围肯定是沙漠面积的好几倍,所笼罩的范围,也就是沙漠及其沙化扩张的范围,当然,沙化扩张能力还会受其压力梯度与季风汛期延伸线的制约的,因其制约,就表现为中国干旱带、半干旱带、半滋润带等的划分。同样,在非汛期里,它也会成为西太平洋亚热带副高的干旱威力倍增器,也即协助副高而制造更大面积国土范围的持久灾害性高温与干旱。这是第五步。
  有高压当然也会有高压脊,因地球自转与西风的制约,它的脊线也自然是东西向的,并向东延伸突出,这就决定了干热气团必将主要向东延伸发展,最终会发育成东西向的干热高压带。这就是新疆两大沙漠之所以会催生东边十大沙漠,并有连成一体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这是第六步。
  自从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形成后,进入中国的绝大部分西风气旋因经过这一底层较为开放的气团及其高压的&气罩&而变性成了为其东扩服务的干热气流。但也有携带较强冷空气的西风气旋进入气团的&气罩&,跟沙漠中的干热气流之间发生激烈的对流运动,不仅没被同化,反而是借对流运动上升的助力,使得旋力加强,并凭此而得以突破&气罩,旋入内地;有的甚至趁&气罩&被其旋力破碎之际,携带更大量的冷空气而突入内地,于是便可能会发生以下灾害性气候:
  一是可能发生沙尘暴;
  二是以干热气流继续扩张沙漠,制造荒漠
  三是遇到暖湿气流后,在一地或多地几乎同时发生灾害性雷暴雨甚至冰雹;
  四是若气旋威力更大时,它便会把大范围内的暖湿水汽与雨云吸引过来,集中在某一地点上,造成特大暴雨与洪水灾害;
  五是跟&副高&相呼应,以&双高压&夹击,大面积制造干旱与酷暑;
  六是双高压会产生&反气旋&,将干热气流反向地吹向欧洲,这是第七步。
  后续的发展将还会产生第八、第九、第十步,我放到下一节中再讲。
  沙漠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是一个半永久高压,也即到了冬季,它会因北边极地冷高压的强盛影响而弱化到接近于无,但并不等于无。因为:一、沙漠中垂直的冷热对流运动依然存在,并仍然会向高空输送热量;二、&热朝上,冷朝下&,&高压气流朝下&这是永恒定律,所以冷高压气流的主要作用场是在低空与地面。
  只要是规模巨大的沙漠,其上空都会或强或弱地存在着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只是回归线两旁的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被亚热带副高压所同化、并吞,以致人们察觉不到它的存在。
  那么气候学专家们为什么至今也没能察觉到西风带中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的存在呢?原因:一是误以为是来自副高的阻塞高压及其滞留暖性气流的北移;二是因青藏高压的北移,因此误以为是来自青藏高压的脊线与锋面气流的延伸;三是有过沙漠高空汽球等检测吗?恐怕即使有过也很少。
  我是因研究《社会运动学》而接触并发现以上论题的,由于是非气候学专业学者,没有条件提供必需的科研检测数据来支持我的以上论断与推论,因此目前它还只能是个结合现实现象进行逻辑推导而形成的假说。但我推出以上论断并予以公布,并不是草率的,也是经过多年反复学习与研判而形成的。我可以肯定以上论断与推论必含有不少幼稚的缺点与错误,但我也充分自信这一论断基本正确,是能够成立的。在此我希望更多的专业学者,尤其是年轻的学者们能敢于打破传统理论的束缚,以充实的检测数据来检讨、验证我以上的论断与推论,因为这一科研题目太重要了,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危亡!
  第三节、这一恶性循环机制能够造成的最终恶果的预览
  一、恶性循环机制今后的发展恶果
  接着我再揭示这一恶性循环机制以后几步将催生的环境恶化景象。
  十几块沙漠已将连接成一个带状整体,也就意味着&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高压&的本体东扩到内蒙境内,脊线同样也会进一步向东延伸。这是第八步,在完成这一步的同时,恶化结果是:
  一、十至二十年内,甘肃、宁夏、内蒙三省除了一些较大城市与一些绿洲在干涸中苦苦支撑外,都全境几乎完全沙化与荒漠化,也即它们的农、牧业将几近绝迹;三省人口至少一半需要&生态移民&。
  二、大兴安岭开始荒漠化、戈壁化进程,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开始进入其历史的终点。
  三、东北三省的那些发源于蒙古与大兴安岭的江河,其水量将剧减;加之受翻岭而来的&焚风&与干热西风的影响,不出五十年,东北的农田面积将损失一半以上。
  四、朝鲜半岛与日本北部也将程度不等受到&干热风&与&沙尘暴&的危害。
  在把西边哈蕯克斯坦、乌兹别克、土库曼斯坦等国的沙漠(这些沙漠主要在中亚的都兰平原上,也同在北纬四十度线上,因此也不排除那里也独立孕育出高空干热高压的可能)也纳入&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控制范围的同时,&青藏高压&受&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越来越大的影响与牵制而开始发生干热化变性。也即在原来不太热的暖性基础上,变得更热、更干,压力更大。这就是说,&沙漠高空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通过&青藏高压&为中介,跟整个&南亚高压&建立了联系,并也使其发生&干热化&的变性。这是第九步,受其影响,在中国境内会出现以下恶果:
  一、除南麓直接受印度洋气流影响较大的喜玛拉雅山脉之外,新疆、青海与西藏的绝大部分冰川将在三、五十年内消融;此外,原来从雅鲁藏布江峡谷与横断山脉等山口北进的印度洋暖湿气流,也因被强大的干热气团及其干热高压所阻挡,也将急剧减少。因此,&中华水塔&也将在三、五十年内衰竭到接近消失,所有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其上游段的水量将剧减七成以上。
  二、新疆与青海依赖于冰川融水为源的所有河流如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等,也将随之全部干涸,夹在新疆两大沙漠之间的天山山脉也开始全面戈壁化,这意味着两大沙漠将正式合并。同样,除个别城市与绿洲在干涸中硬撑之外,三、五十年内,也可认为新疆全境几近荒漠与沙漠化了。
  三、同样在五十年内,青海湖除水最深处之外,将缩小70%以上,柴达木沙漠将迅猛扩张,几近占领整个盆地。青海全境将沙漠、荒漠化90%以上。
  四、现西藏每年新增沙化面积已经达一个中等县了,而西藏还能有多少这样的县呢?不用五十年,除山南等极少地方还能居住之外,若大的西藏再也承载不了现三百万人中的一半了。
  原来十几块沙漠虽然象并列排成一排的&火炉&,但&火炉&产生的干热气场之间还有空隙,使得冷空气跟暖湿气流之间的交绥还有机会;当十几块沙漠握手之后,虽然现在它们的干热气场已经交接,但交接处不够强,所以,当南下的冷锋很强,或者暖湿气流不是当地自循环水汽积累而成的,而是由较强季风携巻而来的,那么干热&气罩&还是会在薄弱处被突破的。当然,这样的突破后交绥,往往会因有干热气流在里边搅局,激烈的空气对流容易使暴雨成灾,最近的十六省暴雨成灾的机因就是如此。
  然而一旦十几块沙漠因&紧密拥抱&而凝成一堵坚实的&火墙&,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因为,&气罩&南北斜面的跨度肯定要比现在宽得多。仅以南半边来说,现地理书所标注的&半干旱&区域,其实现不仅已全是&干旱&区,甚至已经大部沙化、荒漠化了;这就是说,现在&气罩&所笼罩的范围,已经包括了原来的&半干旱&区域了;&火墙&凝实后的&气罩&所笼罩的范围,以及它的脊线南跳范围,必延伸到现教科书所标示的&半滋润&区域,也即到达现在的淮河一线。这就是说,以后季风所携的雨带,北进的最北位置最终只能到达淮河一线,再朝北就很难突破火墙的&气罩&了。
  当然,冷锋南下的机会还是有的,前边已经说过,&气罩&内的沙漠地表气场是低压的,一到夜间地表温度下降后,北与西边的冷锋就较容易穿过&气罩&而南下的。但更可怕的是,随着沙化面积扩大,&气罩&所笼罩的范围还会越过淮河向南扩展,把季风雨带继续往海里赶,一直南扩到哪里为止?不知道!这是第十步,它将造成的恶果是:
  一、在三、五十年内,淮河以北的北方所有河流,也包括黄河,都会干涸、半干涸,湖泊面积缩小七成以上。
  二、黄土高原三十年内完全沙化,同时,沙化终于进入第三阶梯,在二、三十年内,京、津两城将被沙化土地包围,靠南水北调的几个水库连供应城市生活用水都很困难;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除靠海的狭长地带之外,三十年内全部沙化、荒漠化。这不由让我担心:国庆一百周年的庆典无论是在被沙漠包围的北京举行,还是在新迁的首都举行,那都是很失败、很没面子的事!
  三、在三十年内,成都以西的川西地区全部沙化、石漠化,五十年后,四川盆地沙化、荒漠化面积达80%以上。
  四、不出五十年,山东的鲁中以西,安徽淮北、河南几乎全境、陕西剩余的南部,也都将全部沙化、荒漠化。
  五、在三、五十年内,江淮地区处于半干旱状态中,但沙化、荒漠化面积在扩展中。在此我要认真地告诉淮河南、北的农民们:只要沙漠没根治,那么风调雨顺、和风细雨的时代算是正在慢慢地过去了。从今往后,难得的雨,也将是成灾的暴风雨;平日里,你就总是忙着抗旱吧,一年比一年地更是如此,一直到地里的庄稼实在是长不出来为止,你就也去&生态移民&了吧!。
  六、不出五十年,云贵高原半数以上会荒漠化,并且扩展到广西西北地区。
  七、在这五十年内,淮南与江南、华南与两湖将饱受干旱、高温酷暑、暴雨雪及其洪水交替肆虐之苦。
  八、五十年后,长江以北的中国(除沿海之外)进入全面沙化、荒漠化的尾声,长江以南地区也开始出现沙化与石漠化现象。
  九、百年之后的中国还会有多少没沙化、荒漠化的土地?会否变成第二个&撒哈拉&?还能养活多少中华民族子孙?天知道!
  二、这沙化、荒漠化的速度有依据吗?你是否故意耸人听闻啊?
  不!绝对没有!我们就以最简单、直观的比较方法来看吧:解放初的沙漠与沙化面积仅是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现是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六十年里翻了近三倍,年均增长近两万平方公里;若从荒漠化的角度来比较,增长幅度更大,现荒漠化面积是不下三百万平方公里,翻了近五倍,年均增长是近四万平方公里。
  前边我已经解说过了,沙化的主要凶手是&干热风&或&干热气流及干热气团&。这种气流除少量是气流越岭生成的&焚风&之外,大多是来自沙漠。由此请大家想想吧:现在制造&干热气流&的沙漠已经不是六十多万平方公里,而是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了,它们制造&干热气流&的能力更加强大了,那么沙化与荒漠化速度及增幅难道还会跟以前一样?显然是不可能的!应该把它们年均沙化与荒漠化增幅也相应乘上近三倍及近五倍才对。既然如此,那么乘后的数字就是年均新增沙化面积五万平方公里,或者年均新增荒漠化面积十万平方公里。那么请问:五十年后共计新增沙化或荒漠化面积分别是多少?很容易算的,答案是:五十年共计新增沙化面积是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或者是新增荒漠面积共五百万平方公里。将这两数字加上现已经有的沙化或荒漠化面积,那么五十年后,中国沙化面积应该是四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或者是荒漠化面积达八百万平方公里。
  现我要问了:你们还会说我以上的恶果预判是故意耸人听闻吗?
  速度快?仅在三、四十年前,罗布泊还有风景秀丽的一二千平方公里湖面呢!但现在却成了干涸到底的&猫耳朵&;1980年时,科学家彭加木就迷失在那里的风沙中,至今找不到影;1996年时,上海的徒步旅行家余纯顺就在穿越罗布泊沙漠时,仅仅几天,就变成了一具干枯的枯尸。转瞬沧海桑田啊!你说快吗?
  我估计还定会有人这么反驳我:你这种预测当然只能是危言耸听,没有事实依据的。事实上每块沙漠历年来的增长速度都是记录在案的,按照既有的增长速度,即使增长几百年,也扩张不到你上述所说的程度的。
  我的回答是:沙漠自己并不会象生物繁殖那样地长出沙子来的,靠其沙子随风漫延,其扩张速度当然很慢。但沙漠的扩张主要并不是靠自身的漫延,而是靠它的&干热扩张&使周边地区自己变成沙漠,然后相互融合成一块。就比如拿库姆塔格沙漠来说吧,它自身沙漠边缘的年扩张速度被专家们说起来,只每年推进4&10米左右,然而它却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促使旁边的罗布泊与阿尔金山脚全部沙化,并事实上跟它融合在一起了,你说它究竟是扩张了多少?那新增的至少二、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肯定就不在专家们的所谓的沙漠扩张&增幅&中了吧?清醒一下吧,从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沙漠增长到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主要并不是靠老沙漠的&成长&,而是靠在老沙漠的影响下,成长出许多小沙漠,它们中甚至许多至今还没名字,在地图上没标出来的沙漠与戈壁不知有多少呢!更何况中国已经另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正在沙化过程中&的半沙化土地要成为新的沙漠呢!
  也许我对沙化、荒漠化的扩张速度预估得快了些,但只要这&恶性循环机制&事实存在,那么追究它恶化的速度是快些或慢些,有什么意义吗?只要你不想消灭这恶性循环机制,那么它的恶化速度即使慢上几百年,结果终是一样的,没什么可庆幸的吧?
  三、请教一下朱成虎将军:
  你曾豪气干云地说:&一旦中美开战,我们准备承受西安以东所有城市被摧毁的代价&&&。这意思很明确:中国有广阔的第一、二阶梯区域作为战略纵深,所以我们中国承受得住巨大牺牲,不怕核大战。然而若你现在知道:你所依赖的战略纵深几十年后将几尽沙化、荒漠化,你还有胆气说以上的话吗?若没有胆气说了,那么是否就能避免中美战争或世界核大战呢?
  我帮你来回答:我认为不能!理由很简单:根据现地球的可耕地面积及可预见的农业技术进步,地球可养活的人口极限是一百多亿,现在地球上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达到一百多亿也就只需几十年了。此外,人类现生产与生活方式严重依赖着一、二百种非再生矿产资源。而这些矿物已探明的储量,低的只可开采几十年甚至只十几年,高的也就二百多年。然而在这极有限的时间里,科学或能提供个别矿物的替代方法,但要想全面突破,那根本是不可能的。这等于是摆明了:人类为争夺生存空间与资源的冲突、甚至为此生死搏斗,是很难避免的!现中国跟他国之间的东海与南海之争的实质,说到底,不就是为了争夺宝贵的资源嘛!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丧失战略纵深的中华民族就离灭亡不远了,因为仅东南沿海那点地方,不用核武器,仅靠常规武器就能把这点地方完全打烂了。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