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与《三孔插座》的考察后记

《裘錫圭學術文集》目錄
《裘錫圭學術文集》目錄
《裘錫圭學術文集》於2012年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收錄了裘錫圭教授2012年5月以前撰寫的全部學術論文。全書共六冊,定價580元。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五刑——並釋“”“剢”二字&&&
讀《安陽新出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辭》&&
說“弜”&&
殷墟甲骨文研究概况&&
“畀”字補釋&
甲骨文中的幾種樂器名稱——釋“庸”“豐”“鞀”&&&&
附:釋“万”&&
釋“柲”&&
附:釋“弋”&&
甲骨文字考釋(八篇) 72
釋“”“” 72
釋“芟”&&
釋“沓”&&
釋“鳧”&&
釋“虐”&&
釋“坎”&&
殷墟卜辭所見石甲兔甲即陽甲說&&&
甲骨文中重文和合文重複偏旁的省略&&
論“歷組卜辭”的時代 92
附錄一:一、二期的界綫應該劃在哪裏 129
附錄二:關於“丁”&&
釋“勿”“發” 140
說“喦”“嚴” 155
說甲骨卜辭中“戠”字的一種用法&
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𤞷”(邇)及有關諸字&&&
甲骨文字考釋(續)&&
釋南方名&&
說“以”&&
釋“弘”“強” 184
再談甲骨文中重文的省略&&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
釋“” 206
卜辭“異”字和詩、書裏的“式”字&&
甲骨文字特殊書寫習慣對甲骨文考釋的影響舉例&&&
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逆祀 270
釋“求”&&
甲骨綴合拾遺&
釋殷墟卜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𠂤”&&
從殷墟甲骨卜辭看殷人對白馬的重視&&
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
釋“木月”“林月” 338
對《關於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一文的評論的答復&
殷墟甲骨文字考釋(七篇) 350
“小”與他字合文&
釋“遍又于小山”&
釋“蚤”&&
釋“罝”字異體&&&
釋“匀”&&
釋“昏”字異體&&&
釋“注”&&
釋殷墟卜辭中的“卒”和“”&&
說“𡆥”&&
釋“衍”、“侃”&&&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
釋殷虛卜辭中的“”“”等字&
論殷墟卜辭“多毓”之“毓”&
從文字學角度看殷墟甲骨文的複雜性&&
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
釋西周甲骨文的“𠧙”字&&
殷墟甲骨文考釋四篇&&
釋“𢞢”&&
釋“宷”&&
釋“溫”&&
釋“河”&&
甲骨文中的見與視&
七十年代以來殷墟甲骨文研究的進展&&
關於殷墟卜辭中的所謂“廿祀”和“廿司”
說“凡有疾”&&&
從殷墟卜辭的“王占曰”說到上古漢語的宵談對轉&
從一組卜辭看殷曆月的長度和大小月的配置
釋“尌”&&
關於殷墟卜辭的“瞽” 510
“花東子卜辭”和“子組卜辭”中指稱武丁的“丁”可能應該讀爲“帝”&&
說“㚸”(提綱)&&
談談殷墟甲骨卜辭中的“于”&
簡牘帛書卷
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 1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座談會上的發言 25
新發现的居延漢簡的幾個問題&
一、關於“元朔”“元狩”年號簡&
二、關於烽燧遺址和簡文所記燧名的比定&
三、關於“候粟君所責寇恩事”册 29
, , 四、關於“建武初年軍情簡”&
五、說“葆”&
居延漢簡中所見的疾病名稱和醫藥情況 37
關於新出甘露二年御史書&&
說“薄土” 50
漢簡零拾&&
一、槥櫝&&&
二、邸閣&&&
三、從漢簡反映的關於用車運糧的情況談《九章算術》的史料價值值
四、役使流亡&&
五、“郡十一農都尉官二”&&
六、請詔&&&
七、直符&&&
八、心腹支滿&&
九、舉書&&&
一○、應書&
——、致&&&
一二、稽落廏&&
一四、非常屋&&
一五、守御器雜考&&
一六、弩弓各部位的名稱&&&
一七、蘭車&
一八、鍤&&&
一九、帣&&&
二○、术&
竇此& 沓 95
《睡虎地秦墓竹簡》注釋商榷&
一、耆弱&&&
三、泛蘚&&&
四、久書&&&
《居延漢簡甲乙編》釋文商榷&
再談甘露二年御史書&&
馬王堆三號漢墓“養生方”簡文釋讀瑣議&&
馬王堆醫書釋讀瑣議&&
一、《十問》和《雜禁方》的簡文繫聯問題&&
二、《帛書》在釋字、注釋等方面的問題 183
讀《戰國縱橫家書釋文注釋》札記&
談談辨釋漢簡文字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207
讀簡帛文字資料札記&&
一、睡虎地秦簡四則 219
二、馬王堆竹簡《合陰陽》一則 222
三、馬王堆帛書《九主》一則&&
讀漢簡札記 226
一、關於“帣”的新資料&&&
二、關於每車載糧數量的新資料 228
三、樂涫&&&
四、脩成&&&
五、大司空隆心公邑 233
六、可能與陳良、李崇有關的一條簡文&
七、車師後王狐蘭支 235
八、卑爰疐&
帛書《要》篇釋文校記 239
《神烏傅(賦)》初探&&
附:“佐子”應讀爲“嗟子”&&
田章簡補釋 271
以郭店《老子》簡爲例談談古文字的考釋&&
郭店《老子》簡初探&&
中國出土簡帛古籍在文獻學上的重要意義&&
漢簡中所見韓朋故事的新資料&
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絶偽棄詐”&
中國古典學重建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兼論《太一生水》的分章問題 345
附:《〈太一生水〉“名字”章解釋》追記 355
關於《孔子詩論》&
讀《馬王堆帛書〈式法〉釋文摘要》小記&&
讀《郭店楚墓竹簡》札記三則&
一、說“先聖與後聖,考後而歸先”&
二、《唐虞之道》和《管子&戒》 365
三、《窮達以時》的“射”字 367
談談上博簡和郭店簡中的錯別字&&&
由郭店簡《性自命出》的“室性者故也”說到《孟子》的“天下之言性也”章&
釋郭店《緇衣》“出言有丨,黎民所”——兼說“丨”爲“針”之初文
談談英國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敦煌漢簡&&
帛書《春秋事語》校讀 401
談談上博簡《子羔》篇的簡序&
讀上博簡《容成氏》札記二則&
一、釋“蔽芾” 445
二、釋“擊”&&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簡研究項目介紹&&
釋戰國楚簡中的“”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子羔》釋文注釋 465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釋文注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相邦之道》釋文注釋&&&
釋《子羔》篇“銫”字並論商得金德之說&&
說“亦紀先王之由道” 504
上博簡《相邦之道》一號簡考釋&&&
關於《老子》的“絶仁棄義”和“絶聖”&&
讀《長沙東牌樓7號古井(J7)發掘簡報》等文小記&&
一、所謂B型“封檢”乃是一種牘&&
二、“郵亭文書”的名稱似無必要使用&&
三、“李建與精張田自相和從書”應是上報中部督郵掾的文書&
四、關於“算卒”&&
五、關於簡文的誤釋 528
六、關於《價值》&&
《天子建州》(甲本)小札&&
說《魯邦大旱》“抑吾子如重命丌歟”句&&&
說“夜爵” 535
說清華簡《程寤》篇的“𢼆”&
“東皇太一”與“大伏羲”&
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
“錫朕文考臣自厥工”解&&
“□侯獲巢”鼎銘補釋 2
說“玄衣朱襮䘳”——兼釋甲骨文“虣”字
史牆盤銘解釋&
說“白大師武”&&
關於郢太府銅量&&&
昭明鏡銘文中的“忽穆”&&
《武功縣出土平安君鼎》讀後記&&&
西周銅器銘文中的“履”&&
說簋的兩個地名——“棫林”和“胡”&&
釋“建”&&
“廩人”別解&
說金文“引”字的虛詞用法 45
談曾侯乙墓鐘磬銘文中的幾個字(與李家浩合著)&
一、關於“音”&&
二、關於“坪”字&&
三、關於“”字&
釋“無終” 61
關於晉侯銅器銘文的幾個問題&
釋“𠬪”&&
也談子犯編鐘&
關於子犯編鐘的排次及其他問題&&&
晉侯蘇鐘筆談&
沂南陽都故城銅斧應爲西漢遺物&&&
戎生編鐘銘文考釋&
犅伯卣的形制和銘文&&
應侯視工簋補釋&&&
公盨銘文考釋 146
讀逨器銘文札記三則&&
二、闢獫狁&
三、不肖唯死&&
商銅黿銘補釋&
簋銘補釋 176
談談三年垣上官鼎和宜陽秦銅鍪的銘文 187
復公仲簋蓋銘補釋——兼說琱生器銘“寢氏”&
戰國貨幣考(十二篇)&
一、桼垣一釿圓錢考&&
二、榆次布考&
三、圓肩圓足三孔布彙考&
四、布考 216
慮虒布考&&
殽布考 218
鑄布考 219
燕安陽布考 219
高安布考&&
圁陽布、圁陽刀考&
莒刀考 222
明刀“中”字考&&&
致王毓銓先生函&&&
戰國平陽刀幣考(與李家浩合著)&&
談談“成白”刀&&&
先秦古書中的錢幣名稱 248
關於“異泉”或可讀爲“當泉”的一點意見 271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 272
釋“䐄”及从“䐄”諸字——“焰”、“窞”、“㿕”&
釋“脂”&&
釋“”及从“”諸字——“𨏶”、“臠”、“戀”、“”&
淺談璽印文字的研究&&
“諸侯之旅”等印考釋 291
古璽印考釋四篇&&&
一、釋與廏有關的幾鈕秦印&
二、釋“騎右將”印 300
三、釋“猛”&&
四、釋“度”&&
“司馬聞”“聞司馬”考&&&
關於石鼓文的時代問題 307
詛楚文“亞駝”考&
讀《陝西綏德縣四十里鋪畫像石墓調查簡報》小記&
戰國文字中的“市”&&
談談隨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
關於曹氏朱書罐文字釋文&&
讀考古發掘所得文字資料筆記(二則)&
一、滿城陵山二號墓出土的所謂“宫中行樂錢”和“銅骰”&
二、鬱平大尹馮君畫象石墓大門南柱題記&&&
《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讀後記&&&
殷周古文字中的正體和俗體 394
說字小記&&
一、說“敝”&&
二、說“尹”&&
三、說“制”&&
四、說“悤”、“聰” 415
五、說“吉”&&
六、說“去”“今”&
七、說“㰤”、“昌” 421
古文字釋讀三則&&&
釋“士”&&
釋“郍”&&
釋“㝢”、“”&&
《說文》與出土古文字 434
釋“賈”&&
戰國文字釋讀二則&
一、戰國玉璜銘考釋 444
二、“於王既正”印考&&
釋古文字中的有些“悤”字和从“悤”、从“兇”之字&
解放以來古文字資料的發现和整理& &,
談談學習古文字的方法 467
吳大澂 475
金石收藏家的齋名與其藏品 482
董作賓 487
古文字學簡史&
古文字研究五十年(與陳劍合著)&&
推動古文字學發展的當務之急&
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
納西象形文字&
人民群衆是漢字的創造者和改革者&
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遣册”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
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
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 40
漢字的性質 49
《辭源》《辭海》注音商榷&
《辭源》修訂本在注反切方面的一些問題&&
文字職務的分化&&&
談談漢字整理工作中可以參考的某些歷史經驗&
研究漢字切忌爲感情所支配 101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四十年來文字學研究的回顧 149
釋詞兩則&&
一、釋“拉雜” 162
二、釋“涉獵” 164
談談《同源字典》&
再談古文字中的“去”字&&
從純文字學角度看簡化字&&
在紀念《漢字簡化方案》公佈35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讀古書要注意字的古義 196
秦漢時代的字體&&&
大學生應該注意培養正確使用漢語漢字的能力&
一句至少被誤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話——“予取予求”&
究竟是不是文字——談談我國新石器時代使用的符號&&
讀《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 239
不要以不誤爲誤——語文瑣議之一&
積極慎重地進行现代漢語規範化建設&&
貝、錢、幣——雜談古代貨幣制度對語言文字的影響&&
研究古代文化應該有訓詁常識&
二十世紀的漢語文字學(與沈培合著)&
從方塊漢字能否廢除說到外來詞的譯法 296
談談“異形詞”這個術語&&
用出土文字資料檢驗清儒在語文學方面的一些具體見解 304
談談進行古代語文的學習和研究的一些經驗教訓——基礎要扎實些,考慮要全面些&&
關於《規範字表》的一些想法&
《論衡》札記&
附:關於《校釋》、《集解》二書的錯誤&
考古發现的秦漢文字資料對於校讀古籍的重要性&&&
談談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漢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
讀書札記九則&
一、“祭禽”解&
二、說“食”&&
三、說“索我於枯魚之肆”&
四、說“宦皇帝”&&
五、說“遇負杖入保者息”&
六、說“河海不擇細流”&&&
七、“登立爲帝,孰道尚之”解&&
八、《洛誥》“其作周匹休……”新解 396
九、《戰國策》“觸讋說趙太后”章中的錯字&
斗卮和題湊 400
閲讀古籍要重視考古資料&&
談談清末學者利用金文校勘《尚書》的一個重要發现&&
說“揜函”——兼釋甲骨文“櫓”字&&
《墨經》“佴”“”“廉”“令”四條校釋&&
《史記&殷本紀》注譯&
四十年來發现的簡帛古籍對傳世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提要)&&&
古文獻中讀爲“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
“地君之御”“與“制地君”&&
簡帛古籍的用字方法是校讀傳世先秦秦漢古籍的重要根據&&
“東夏”解 469
讀書札記四則&
一、“耆其股肱”之“耆”當訓“强”&&
二、《王兵》與《管子》互校一例&&&
三、“秉時養人”之“秉”爲“並”之音近訛字&
四、《韓非子》“行事”當與秦漢人所言“行事”同義 480
再談古文獻以“埶”表“設”&
附:讀書札記一則(郭永秉)
再談古書中與重文有關的誤文&
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
安陽後崗圓形葬坑性質的討論&
甲骨卜辭中關於俘虜和奴隸逃亡的史料 3
戰國時代社會性質試探 15
嗇夫初探&&
說“僕庸” 107
關於商代的宗族組織與貴族和平民兩個階級的初步研究 121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田”“牧”“衛”等職官的研究——兼論“侯”“甸”“男”“衛”等幾種諸侯的起源&&&
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
西周糧田考 193
從幾件周代銅器銘文看宗法制度下的所有制 202
從出土文字資料看秦和西漢時代官有農田的經營&&&
新出土先秦文獻與古史傳說 254
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後佚書與“道法家”——兼論《心術上》《白心》爲慎到田駢學派作品&&
附:致《中國哲學》編輯部的信 283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 286
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並非《黃帝四經》 308
說“格物”——以先秦認識論的發展過程爲背景&&&
《稷下道家精氣說的研究》補正&&&
是“恆先”還是“極先”? 326
說“建之以常無有”&&
老子與尼采 343
寒食與改火——介子推焚死傳說研究&&
“殺首子”解&
唐墓出土的雙陸盤&
漆“面罩”的名稱問題 3
鋞與桱桯&&
說鈚、榼、椑榼&&&
讀《小屯南地甲骨》&&
評《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
談談孫詒讓的《契文舉例》 41
介紹一本重要的《尚書》學著作&&&
關於《小屯南地甲骨》的討論——答蕭楠同志&
評《殷墟甲骨刻辭類纂》&&
評《新語校注》&&&
評《殷虚卜辭綜述》&&
《古文字與殷周文明》序&&
《商周青銅兵器/古越閣藏》序
《朱德熙古文字論集》編後記(與李家浩合著)&&&
《漢語俗字研究》序&&
《智永草書千字文草法解說》序&&&
《裘錫圭自選集》跋&&
《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前言&&
《吳越文字彙編》序&&
《甲骨綴合集》序&
《裘錫圭學術文化隨筆》跋 125
《漢字結構系統與傳統思維方式》序&&
《古幣叢考》讀後記&&
《漢語俗字叢考》序&&
《陶文圖錄》序&&&
《石鼓文整理研究》序 135
《古陶文孴錄》重印序言&&
《文字學概要》日譯本序&&
《絲竹軒小學論集》序 141
《說文新證》序(與郭永秉合著)&
《〈章太炎年譜長編〉補》引文標點瑣議&&&
《王國維全集》書信卷在編次、標點等方面的問題&
關於“六齊”合金配比解釋的勘誤&
《陳獨秀草書中堂賞析》辨誤&
評《工具書帶來的困惑》&&
朱德熙先生在古文字學方面的貢獻&
懷念我敬愛的朱德熙先生&&
懷念耿先生 190
回憶唐蘭先生——爲紀念唐先生百年誕辰而作&
悼念馬幾道教授&&&
張政烺先生與古文字學 196
紀念馬承源先生&&&
懷念通鏘兄 202
厚宣師引我進入學術之門&&
紀念章培恆先生&&&
懷念張先生 209
希望有關部門扶助支持《文史》&&&
不合時宜的感想&&&
治學的三種精神&&&
要狠抓日常公共道德的教育 216
談談“反求諸己”&
在基本道德和行爲準則方面切實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好的東西&&&
文字博物館建設應注重高品位和科學性 224
記張頷先生一二事——爲慶賀張先生九十壽辰而作&
一個讀者的希望&&&
我和古文字研究&&&
爲《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的辭條&
甲骨卜辭&&&
銅器銘文&&&
《甲骨文編》&&
《甲骨文字釋林》&&
《尉繚子》&
是原始文字還是符號(記者武勤英訪裘錫圭)&&
“古史辨”派、“二重證據法”及其相關問題——裘錫圭先生訪談錄(裘錫圭曹峰)
引書簡稱表 291
裘錫圭著述目錄(截至2012年5月)&&
裘錫圭學術年譜簡編&&
主題索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文天祥《集杜读》探析.pdf9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基明贤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虢兰茂彩导师签名.乏们喔
签字日期:
矽11年牛月沙日 签字日期:
跏Ir年U月≯p日
1IIIIIIilllllllllllll
文天祥《集杜诗》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艾茂莉
指导教师:吴明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孔插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