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大峡谷门票特殊历史时期的作用

答案:4.B;解析:(1)
  答案:江南的冬景,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解析:本题从本质上考查的是我们的概括能力,从第三段中的冬季江南植物的特点上去概括归纳。
  答案:闽粤的冬天,天气和暖,感受不到冬天的情调。
  解析:扣住“闽粤的冬景”和“江南冬景”的各自特点进行比较。
  答案:选取了“芦花”“乌桕树”等代表性植物,抓住其特征描写细致,且融入真情。
  解析:从描写手法上入手寻找答案。
《礼记》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粤教高二版 学年 第3期 总第159期 粤教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吕僧珍为官(节选)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以卤簿①,到其宅,不以为耻。
(选自《梁书》)
  [注]①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对下列各项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亲戚:内外亲属
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适:到,往
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与:跟,介词
僧珍常导以卤簿     导:引导,带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
吾 荷 国 重 恩 无 以 报 效 汝 等 自 有 常 分 岂 可 妄 求 叨 越 但 当 速 反 葱 肆 耳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下题。
有生命力的文学是站着的文学(有删改)
&&& 文学史随着每个重大历史时期的递嬗①,都会经历一场艺术形式的变革。尽管莎士比亚仍然像歌德所说的是一位不可企及的伟大作家,可是现在哪个剧作者还会用莎士比亚那种繁缛的充满隐喻和双关语的枝叶纷披的语言呢?今天的小说作者也不会再采用巴尔扎克按部就班去描写宅邸、陈设、人物、服饰、面貌那种整齐划一因而多少显得板滞的表现手法了,虽然巴尔扎克仍然为今天的不少作者所敬重。这并不奇怪。因为19世纪作家所惯用的表现手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表现我们今天生活的气息、节奏、氛围和复杂多变的内容了。现实生活要求充分而完美地去表现它本身的新形式。
&&& 在最近一次座谈会上有两位作家的发言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和我完全一致的信念:“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和善的。”我认为这一说法较之过去出现过的把真、善、美割裂,或者把真、善、美并列的观点是更合理的。表现手法毕竟不是文学的最根本问题。我同意另一位作家所发出的呼吁:面对严酷的生活,不要为了追求艺术上的声、光、色的美,而把文学注意力从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和整理的重大生活问题上引开去。不要把形式或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上的作用无节度地夸大,应该承认有不少杰出的作家是“不穿制服的将军”。他们并不特别关心形式和表现手法问题,殚思竭虑地在这方面反复推敲,下功夫去精雕细琢。他们在构思的时候,往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人物性格和生活意义的思考上,而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却漫不经心,匆忙落笔,只求迭意就行了。这类作品是榛②弗剪的深山大泽,而不是人工修饰的盆景。它们蕴涵着内在美,可以用我国古代文学家陆机所说的“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去形容这类作品的内容意蕴所发挥的作用。尽管写出这类作品的作家没有穿上镶滚金边、威风显赫的元帅服,但任何人都会承认他们是文坛的宿将,征服人类心灵的大师。
&&& “五四”以后,鲁迅首先把国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引进到他那和我国传统作品截然异趣的新小说中来,从而开辟了我国新文学史的第一页。如果没有鲁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之功,就不会使我们的小说如此顺利地出现今天这种局面。从国外引进新的表现手法这项工作并没有终结,仍应继续下去。十年浩劫使我们成了固步自封的闭关锁国者。其实早在解放初“一边倒”的情况下,对于我们,西方就已成了一个像被魔法禁锢起来的未经探测的世界。当我们痛定思痛,懂得了必须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之后,通向西方的窗户终于打开了,现在我们再向西方望过去,那些五彩缤纷朱紫杂陈的奇景免不了会使我们眼花缭乱,头晕目眩。迷洋心理的产生固然是值得关心和重视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应认清这是历史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闭关锁国的无情惩罚,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情形必将得到改善。
&&& 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在写人的时候很少或根本不涉及下意识或其他复杂的心理因素。现实中的人的动作或反动作并不都是像有些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是经过理性的审慎衡量的。他们往往凭着感情冲动或其他心理因素去行事。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向现代西方的各种艺术流派借鉴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要有冷静的头脑去辨认、识剐、取舍、融化。我不赞成一窝蜂地搞什么“热”。西方一些作家不断花样翻新的做法也并不值得我们效法。要知道新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我愿再重述我的一位朋友所说过的话,面对严酷的生活,不要借“艺术美”回避生活的尖锐矛盾。风中的物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形态:站着的、摇摆的、倒伏的,但有生命力的文学从来都是迎着压力站着的文学。
&&& ①嬗(shàn):更替;蜕变。②榛(hù):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
综观全文,具体说明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被称为“有生命力的文学”,请分两点阐述。(不超过70字)
(1)作者说有一类作品是“榛弗剪的深山大泽,而不是人工修饰的盆景”,联系文段,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2)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这种情形必将得到改善”中的“这种情形”具体指什么?&
作者对借鉴外来艺术样式和表现手法的态度怎样?(不超过50字)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
A.“只有真的才是美的和善的”,而把真、善、美割裂,或者把真、善、美并列的观点是不尽合理的。
B.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关键是对人物性格和生活意义的思考,而表现这些内容,只要达意就行了。
c.有些作品貌似榛弗剪的深山大泽,看来不事雕琢,却蕴涵着内在美,可以起到征服人类心灵的作用。
D.“五四”以后,鲁迅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成为把国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引进到和我国传统作品截然异趣的新文学中来的第一人。
E.作者结尾重述了一位朋友的话。那位朋友的观点是:面对严酷的生活,不要为了追求艺术上的声、光、色的美,而把文学注意力从我们还来不及思考和整理的重大生活问题上引开去。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共21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缦回③高低冥迷④春光融融
2.翻译文中画线句。(12分)
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④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C .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 .“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2.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4)&&用心躁也。A .兴盛,不能够,寄居存身,毛躁B .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托付,毛躁C .兴盛,无法,托付&&&&&&&&&&浮躁D .兴起,没有用来……的办法,寄居存身,浮躁3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C.何陋之有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 .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B .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C .说明即使是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D .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5 .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这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A .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B .只有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C .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粗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D .逆境才能成才。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流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生长。B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骏马跳跃一次,不能够十步远。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坚强。D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7.翻译下列句子。(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但同时,永定河多灾多难、洪涝频发,历史上洪水曾多次进袭北京城.以过去2 000a来永定河的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查找历史文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永定河洪灾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究其规律、成因及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地形、地质、气候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均会对洪灾的时空分布产生影响.2 000a来洪水频率阶段性增强,在气候转型阶段洪水频率较高.这些为永定河防洪抗灾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永定河;历史时期;洪水灾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13)01-0085-07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Flood in Yongding River in Historical Period
ZHAO Xiaohong, WANG Junping, WEI Mingjian
Abstract:Yongding river is the mother river of Beijing,at the same time Yongding river has a lot of troubles such as floods.Floods had ever invaded into Beijing city for many times in historical period.The research object is Yongding river flood disaster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The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s in Yongding river and to explore their own rules,causes and impacts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historical literature materials.The study shows that regional terrain,geology,climate,meteorology,hydr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impact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loods.Flood frequency has enhanced stage by stage in the past two thousand years and it is higher at climate transition stage.All of these can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for flood control of Yongding river.
Key words:Yongding river;historical period;flood disaster;prevention measures
永定河是海河水系的最大支流,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条河的两岸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北方各民族的融合汇集之地,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1].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自河北省怀来县幽州村东南流入北京市境,至大兴区南端崔指挥营村以东复入河北省地界.官厅水库以上河段为上游,官厅水库至三家店河段为中游,三家店以下河段为下游.永定河流经北京市的河段长159.5km,流域面积3 168km2,是流经北京市境最大的一条河流.对于北京而言,可以说从最早的居民聚集点到北方重镇,进而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都与永定河息息相关[1].永定河是北京城市工业、生活的重要水源地.同时,历史上永定河也曾给北京造成严重的水患.
笔者依据历史文献记录资料,开展永定河北京及临区(剔除潮白河洪水以及仅在河北、天津等下游地区发生的洪水)过去2 000a来洪水的水文特征研究,探索其在时空上对气候及其他外在条件的响应过程及内在规律,为水利工程、交通、水电等的建设、规划以及抗洪防灾提供理论基础,开展永定河历史洪水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永定河历史洪水及其特征
1.1 历史洪水总体情况
永定河在历史上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根据历史资料统计,从元朝到清朝640a间,发生决口漫溢等较大水患即达124次[2].其中,元代134a中决口漫溢17次,明代276a中决口漫溢29次,清代达到了高峰,在268a中就决口漫溢78次,平均4a左右遭灾1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17世纪以来洪水还几次进袭到北京城区[3-4].
公元纪年以来,永定河最早洪水记载为晋惠帝元康4年(294年),延庆地裂造成洪水灾害,此次地震,也造成永定河下游石景山河段破损,紧接第2年(295年)发生决堤,造成洪水灾害.唐代至元初,洪水灾害有加重的趋势,明清更为频繁.
北京夏季强降水相对集中,永定河径流量大,洪水决堤后波及范围广、危害大.清康熙7年(1688年),“浑河水决,直入正阳、崇文、宣武、齐化诸水门,五城以水灾压死人数上闻,北隅已民亡140余人,宣武门内水深五尺,冒出桥上,雷鸣峡泻.”(彭孙贻(清),《客舍偶闻》).清嘉庆6年(1801年),卢沟桥北堤决,“计宛平县卢沟桥等42村共被冲去房屋2 300余间,溺人35名;房山岗洼等村塌房70余间;良乡篱笆房等67村,冲塌房屋2 800余间[5].这次水灾造成大兴、宛平、良乡、房山、通州等京郊州县8成以上田地颗粒无收,冲塌民房及溺死人口无数.清光绪19年(1893年)6月,永定河卢沟桥以上两岸上下数百里漫溢,水泻东南,至右安门外洪水横流,直灌至西红门,注于黄村等处,下接通州,范围较大,“淹没人畜无数,惨不忍睹”[5].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后,永定河相对平静,尤其近几年,北京地区连续干旱,但鉴于历史上永定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且损失严重,必须高度警惕,加强洪水防范与研究.
1.2 时间分布特征
2 000a来,历史记录的洪水次数、受灾程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总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公元0-300年,没有洪灾记载(见图1a),直到晋惠帝元康4年(294年),由于地震引发洪水灾害.公元300-800年,分别于公元294,295,313,485,575,647,792年发生洪水,平均70a1次,频率相对较低;从历史资料来看,该时段受灾情况相对较轻,没有发生特大洪水.公元800-1300年,洪水高达26次,平均19a1次,洪水频率明显增加.其中,公元993年(辽圣宗统和11年)7月,官厅水库以上桑干河、洋河、北京城均出现洪水灾害,房屋、农田都受到较大损害,并发生了人员溺亡事件.公元1300年至解放前夕,发生洪水约111次,平均约6a 1次,其中特大洪水20次,平均约32a1次,该时段洪水明显偏多,特别是公元1300年前后以及1900年前后是洪水高发的时段,平均隔年1次,特大洪水此时段亦较多,是过去2 000a洪水最频繁的时段(见图1a).
图1 过去2 000a永定河洪水时间分布与气候对比
2000a来,第1~4阶段,洪水频率逐渐增加.第4阶段洪水频率最高,气温曲线表现为负距平;第3阶段洪水频率相对也高,气温曲线却以正距平为主;第2阶段洪水频率较低,气温曲线为负距平(见图1c),可见,气候的冷暖变化与洪水频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分别在300,800,1000,1300,1900年前后,洪水频率均有增加,这些时间段多处于气候转变的阶段.
洪水季节性分布差异明显,1a内洪水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的80%以上,其中7月下旬~8月上旬,达到69%(见图2);12月~次年2月在全年中洪水频率最低,秋季稍高于春季,洪水次数的变化与区域降水的月份变化较一致,降水量大的7,8月份洪水频率也高.
1.3 空间分布特征
不同年代,北京永定河洪水的受灾分布区不同,但主要集中在官厅水库河段和三家店以下河段.河水从官厅水库出库后进入峡谷段,被限制在峡谷中,对两岸影响相对较小,但在支流汇入区段,如清水河支流,因壅水易形成洪水.官厅水库河段,包括延庆、怀来、涿鹿等地,处于冲洪积盆地之中,地势平坦,支流众多,水流汇集涌高,是洪水多发区.
三家店以下,是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分布区,该区地势平坦,洪水一旦决堤,影响范围往往较大,特别是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洪水频率较高,洪泛区向南可延伸到房山、大兴,向东可影响到通州,向北可到达左安门,形成一个向东、向南延伸的扇形洪泛区(见图3).
不同时期的洪水事件,因其漫堤、决口的位置以及区域地形不同,洪泛区分布的范围、影响程度等也不同.1890年永定河卢沟桥左岸决堤,洪水向北、东、南3个方向蔓延,洪泛区北以丰台、广安门为界,西南以卢沟桥、黄村为界,形成1个扇形洪泛区.而1939年主要分布在永定河右岸堤坝以西,长辛店、良乡以东的狭长范围内,洪泛区与前者明显不同.1698年以前,洪泛区为以三家店为扇顶,向下游延伸的扇形区;1698年后,先后修建石坝,使洪泛区扇顶退到卢沟桥附近,可见,永定河下游洪泛区随时间变化很大.
2 永定河洪灾影响分析
分析历史上永定河的洪灾可看到:永定河每次水灾的危害都很严重,通常造成京畿地区人畜溺毙、大片民房倒塌、田亩无收、城区积水、交通阻滞等灾难性后果,严重威胁京城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7].永定河洪灾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2.1 经济方面
永定河中下游地处京、津、冀要地,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一旦发生洪灾,经济损失巨大.1950年永定河洪灾淹没面积143km2,4.17万人口受灾,房屋倒塌350间,死亡96人,直接经济损失2 014.23万元.1956年洪灾淹没面积203.8km2,6.07万人口受灾,房屋倒塌1.8万间,死亡17人,各类经济损失达2 739.7万元[8].
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首都北京,其经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仅从永定河三家店至卢沟桥(不足20km),就有重要的跨河建筑物9处:丰沙铁路桥,三家店拦河闸,京门、京原公路桥,京广、京门、京原铁路桥,卢沟新桥,卢沟石桥,且大都为交通动脉.卢沟桥以下,有横跨河流的输油、汽和输电管道、线路等20多处,泛区公路网交叉纵横,还有京津铁路等.由于地位特殊,如遇水灾,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2.2 社会方面
洪灾同样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历史上17世纪以来永定河洪水曾5次进袭北京城.洪灾造成灾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社会的正常秩序被打乱,给社会带来动荡,威胁社会稳定.
北京作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都市,时刻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洪灾会给首都乃至全国的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而且在国际上对我国的防灾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3 环境方面
洪水淹没会造成人畜溺毙,环境受到细菌污染,使各种疾病种类增加,对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永定河含沙量大,历次洪灾,使永定河中下游地区土地沙化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了防范洪水不断建筑的堤岸,彻底改变了永定河出山后摆动分流的自然风貌,并导致涵养京城水源的几条永定河故道出现水体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破坏了原有的水利系统和饮水系统.所有这些环境变化,都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3 永定河洪灾规律及成因分析
3.1 地形地貌因素
北京主要由山地和平原2种地貌单元组成,其独特的地形对降水、汇水均产生明显作用,促使洪泛的加剧.
北京西面为西山山脉、北为军都山、东北为燕山山脉,形成一个三面环山、东南敞口的喇叭口地貌景观,且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这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自东、南过来的气流在区域辐合上升,形成强降水,历史统计资料显示,海拔1 000m的山地迎风坡是一个强降水带,降水空间分布与地形起伏紧密相关,整个北京西、北部降水偏多.
永定河中游从官厅水库至三家店为官厅山峡.官厅山峡进入门头沟盆地后,其东北、西南两侧为中低山,已形成向东南敞口的喇叭口地形,三家店溯源而上,地形沿河谷逐渐升高.夏季太平洋暖湿气流沿峡谷西进,气流被迫抬升,易形成强烈的地形雨,降雨集中且强度大,使山峡地区成为夏季多发性暴雨中心进而引发洪水.据资料显示,1950,1956年永定河所发生的洪水灾害均是官厅山峡大暴雨所致[8].
三家店以上河段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山地坡度大,降水易在地表快速汇集形成沟谷水流,而这些沟谷水流最终流入永定河,对于降水时间相对集中的北京而言,快速辐集的地表径流亦是造成洪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形的起伏制约着洪泛分布的范围,上游主要集中在怀来-延庆盆地,以壅水型洪水为主,中游主要在清水河等支流汇合河段,下游地势低、平坦,以漫堤、决堤型洪水为主,分布面积广,影响区域大.
3.2 地质因素
永定河上游有洋河、桑干河两大支流.洋河发源于内蒙古高原兴和县,依次流经怀安、张家口,于朱官屯与桑干河汇合,该区属中温带大陆半干旱季风气候,植被覆盖度较差,第四纪风化碎屑物及风沙物较多,雨季河流侵蚀较强,使河道淤积严重.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河流水系大部分处于泥河湾盆地,而发育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泥河湾组地层厚度大,结构松散,由于构造抬升处于河流侵蚀面之上,其上又堆积了晚更新世的风成黄土,这些无疑为区域的侵蚀造成了条件,致使永定河含沙量很高.其含沙量之多,居海河流域各河之首,历史上永定河曾有“浑河”、“小黄河”之称.永定河由三家店出山后,进入平原地区,河道较宽,纵坡平缓,河水流速骤减,大量泥沙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汛期洪水暴涨时,极易决堤改道,泛滥成灾.目前,永定河固定段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4~6m[8],一旦堤防漫溢决口,洪灾难免.
强烈的构造活动往往使岩体破碎,加大侵蚀作用甚至使堤坝溃决.晋惠帝元康4年(294年),“上谷(怀来)、上庸、辽东地震,水出,杀百余人.居庸(延庆)地裂,广三十六丈,长八十四丈,水出,大饥.”次年(295年)石景山等地决堤发生洪水,可能与上年地震使堤坝受损有关.
3.3 气候与气象因素
图1曲线显示气候冷暖的阶段变化与洪水频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但已有资料显示:中国东部过去2 000a干湿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公元280年以前,相对湿润;自280年开始,逐渐变干;至公元1230年以后,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干的水平上[9].公元300年前洪水很少,300-800年有所增加,800-1300年继续增加,年达到高值,洪水的阶段性变化与气候变化趋势相反,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干,洪水频率反而增加.在公元300,800,1000,1300,1900年前后,洪水频率均有增加,这些时间段多处于气候转变的阶段.
以上数据显示,百年尺度上,气候暖湿时段洪水频率不一定高,但是气候转换阶段以及气候冷干环境下,洪水频率相对较高.气候冷干时,植被覆盖度低,导致土壤、植被蓄水和滞水能力下降,地表产流快,易形成洪水灾害;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换时,气候恶劣,导致植被覆盖度快速下降,在冷干向暖湿转变时,植被覆盖仍然较低,而降水又有所增加,亦容易形成洪水灾害,洪水频率高.有关河流研究显示,河流阶地在气候转变阶段更容易形成[10],这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气候转型阶段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这也许是公元300,800,1000,1300,1900年前后洪水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永定河所处的北京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全年雨量几乎80%集中在7~9月.有的年份,甚至1个月(7月)就降了全年雨量的80%.如1890年,全年雨量1 043mm,而7月份就下了871mm,造成“京师”大水[2].由于降雨季节性分配不均,所以永定河洪水发生的季节性很强,洪水频率高的月份也是年降水量最大的月份(见图2),可见,在地形的基础上,季风气候对区域洪水影响很大.
春夏不稳定天气条件易造成连续暴雨天气,蒙古低涡地槽、西南低涡、切变线、回流、东北低涡、台风、西北低涡等均可造成暴雨,集中的暴雨亦是洪水暴发的原因之一.通过整理和分析从元代至今的永定河洪灾史料发现,永定河流域发生的较大洪灾都是由于大范围持续性暴雨产生的.如1939年,受山东登陆的台风影响,7月24~29日北京连降暴雨,三家店25日1d降水量就达到了234mm,三家店洪峰流量达到4 665m3/s,卢沟桥达到4 339m3/s,短时间内流量暴涨,导致下游决堤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3.4 水文因素
官厅水库以上为永定河上游.上游支流众多,河道长约416km,流域面积约43 400km2,占总流域面积的92.3%,由于汇水区域大,即使强度较小的连续降雨,也会使汇入延庆盆地的水量剧增.对于上游,河道长,洪峰滞后于降水的时间往往较长,能一定程度缓解短时间暴雨造成的洪水灾害.但是,若区域持续降水,汇集水流经官厅山峡向下游渲泄,与中下游水流汇合,其洪水泛滥危害将会很大.
永定河官厅山峡河道狭窄,河道长约109km,流域面积仅为1 600km2,虽然中游流域面积较小,仅占总流域面积的3.4%,但区域山高坡陡,总落差340m,降水形成后,峡谷两侧山地产流快,水流汇入河谷,水势迅猛,洪峰突发性强,峰高量大,但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自1918年永定河有水文记载至建国前发生了3次特大水灾:1924年卢沟桥洪峰流量达4 900m3/s,1929年卢沟桥洪峰流量为3 000m3/s,1939年卢沟桥洪峰流量达4 390m3/s[8].
含沙量大是永定河的一大特征,上游地区,由于水系发育于松散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地层上,且易侵蚀的黄土广泛分布,使河流含沙量加大,而中游山地,坡度大,侵蚀作用强,亦造成较多的沙石流入河道.据官厅和三家店水文站观测结果,永定河多年平均含沙量41.7~49.2kg/m3,洪峰时最大含沙量达到437~457kg/m3,较高的含沙量使河流下游淤积,河道过洪能力下降.洪水出山后,易形成洪泛区,主要在石景山往东南,良乡、宛平、大兴、南苑、通州及城区西南、南部地区,京外包括今河北涿州、固安、霸州、永清、新城、廊坊、武清等地.
3.5 人为因素
植被覆盖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蓄水、滞水能力、土壤保存状态等,植被的破坏致使洪水多发.而在古代,由于亭舍、寺庙等修建需要大量木材,取暖所用的木炭也源于木材,但当时交通不便,木材的运输一直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运作为廉价、便捷的运输途径,在国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至元3年(公元1266年),“凿金口,导卢沟水以漕西山木石”[7],也正是该漕运的开挖,致使1268年中都(今广安门附近)发生洪水灾害.永定河为北京的第一大河流,其上游河流两岸的山地自然就成为木材重要的供给区,被砍伐的木材通过河流直接水运到下游.
据资料显示,辽代以前,永定河上游植被保存尚好,河水泥沙量少,流量稳定,绿水清波,有“清泉河”的美称,很少有水灾的记录.但是,随着金元以后北京城市地位的提升、建设规模的扩大,永定河流域的开发日益深入.元、明、清时期,由于北京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对木材和木柴薪炭的需要,使永定河中上游流域的森林被严重破坏;随着人口增加,中下游两岸土地被连片开垦,水土流失加剧,河水中泥沙剧增,以致善淤善决,水患不绝,直接威胁着北京城的安全.
此外,堤坝、引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会影响洪水的过程.为保护京城安全,元明清各朝不断地在永定河上筑堤固岸,堤岸的长度在不断增加,质量和规格也在不断提高,从侧面说明永定河的水患越来越严重[11].公元1698年,三家店至卢沟桥等河段,土坝被砌成了石堤,使防洪能力增强,近30a没有发生洪灾,洪泛区也因此向下游退缩.但是增固的堤坝也导致了悬河的存在,同时紧缩了泛区行洪断面,减少了洪水下泄量,抬高了洪水位,产生众多隐患,威胁泛区两岸安全.
4 结论及预防措施
总体上,近2 000a来,北京永定河洪水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公元0—300年,300—800年,800—1300年,1300—1900年.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干,区域洪水的频率阶段性增高.百年尺度上,气候暖湿时段洪水频率不一定高,但是气候转换(转型)阶段以及气候冷干环境下,植被覆盖度较低,洪水频率相对较高,洪水次数明显增加.区域地形地质、气候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均会对洪灾的时空分布产生影响,其作用过程复杂、多样.
针对永定河近2 000a洪水变化特征及规律,初步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及预防措施:1)在河流上游加强生态建设,防止水土流失.永定河含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历史经验表明,河流淤塞主要由水土流失引起,而生态环境的蜕变直接导致水土流失.其中,森林植被的破坏又是生态破坏的症结.因此,抓紧桑干河、洋河、妫水河流域的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增加流域植被覆盖率,改善上游生态环境,涵养水土可对减小洪水流量、降低洪峰水位起重要作用.2)加强河道疏通,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对于河道,要加强疏通,可采用河道疏通与城镇工程建设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利用.一方面确保河道通畅,淤积物得到排除,另一方面又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了沙石原材料.对已修建的防洪工程要不断进行完善,以提高防洪能力.比如官厅水库自建库以来至今已淤积泥沙近6.5亿m3,极大地影响了防洪效益的发挥,还影响妫水河库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1].官厅水库清淤不仅可以减轻对下游和水库周边地区的防洪压力,还可以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增加水资源量.3)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监测及预防研究.在现代化社会,利用现代科技与洪灾做斗争.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洪灾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也可对河流的水位、天气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为决策部门的防洪决策提供精确、及时的信息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永定河水旱灾害[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205.
[2]段天顺.谈谈北京历史上的水患[J].中国水利,1982(3):16-17.
[3]包鸿谋.永定河历史洪水与北京城[J].中国水利,1993(1):41-43.
[4]姚孝.对永定河历史洪水几次波及北京城区的探讨[J].海河水利,1999(1):44-45.
[5]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代海河滦河洪涝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1:1-676.
[6]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75-498.
[7]尹钧科,吴文涛.历史上的永定河与北京[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500.
[8]魏秀平.永定河洪灾特性分析[J].河北水利科技,2000,21(2):32-35.
[9]张丕远,王铮.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化的阶段性[J].中国科学(B辑),1994,24(9):998-1008.
[10]潘保田,苏怀,刘小丰,等.兰州东盆地最近1.2Ma的黄河阶地序列与形成原因[J].第四纪研究,2007,27(2):172-180.
[11]吴文涛.还永定河生机莫忘防洪治理——关于历史上治理永定河的几点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4):63-67.
作者简介:赵晓红(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全球环境变化.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主办: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北桑干河大峡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