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故事 关于痴的 除了湖心亭看雪痴在哪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几个真实鬼故事
特别提示:本文是前不久微友们在微信上的投稿。&
师兄,我也讲讲我的亲身经历。不知当时是几岁,有天半夜突然醒了,发现面前站了个女人。我以为是我妈,我问妈:“你起床了?”妈在我脚头回答:“没有啊。”这下我慌了。当时我们住农村,就我和妈妈二人在家。我当时不怕,就盯着她看,只见她似人的模样,但不真切,全身白蒙蒙的,一直盯着我,一动也不动。后来我把头蒙被子里想她是谁,中间又伸出头看几次,她就那样一动不动的看着我。最后一次我看她时,见她慢慢移到梳妆台前好像要梳头的样子。后来,不知她啥时候走的,因为我不敢再看了。那次我吓坏了,从此,每晚我必须藏在妈妈的里面才敢睡。现在的我,有了孩子,还是怕。世上真的有鬼啊!(若莲)
师兄:不好意思,刚才去吃午饭了,我现在讲给您。在2009年我的外婆去世了(享年94岁高龄)。外婆跟我们在东北生活,她的子孙很多都在南方生活。外婆咽下最后一口气后,我的妈妈给她换好衣服,立刻电话告知在南方的所有亲人,大家马上订机票匆匆返家送外婆最后一程。在南方的另一小外甥当时因年龄小没有回来(大约5虚岁),由姐姐带着他。而从南方一城市到我们这里飞机行程大约3个半小时,所有的亲人还没有抵达,在这段时间里,在南方的外甥睡觉醒了就说:“妈妈,太姥姥(我当时去世的外婆)在窗户上趴着看(当时家里是高层顶楼29楼)。”大姐当时就很害怕的说:“小孩子不要胡说啊。”外甥表示说:“妈妈我没说谎,是我看见的。”大姐向窗外看什么也没有,孩子又说:“妈妈,太姥姥飞走了,在天空中飞啊飞!”(孩子大约在3、4岁时回东北,只见过太姥姥一次,相聚短短几日,而后一直在南方生活,相信他幼小的年龄对太姥姥印象已经淡漠。而太姥姥去世的即时他却突然这样描述,我想这绝非偶然、绝非谎言)这是我家里发生真实的事情,从前听说过小孩子6、7岁前天眼没关的事情,我不相信,现在认为这确实是自然界里真实存在的。这件事也说明人死后确实灵魂不灭,而且灵魂已不受地域限制,也说明人死后对后辈人还会有很强的执念心。这件事也是我喜欢学习、探讨、敬畏佛法的原因之一!为了表达真实清楚,写的有点多[冷汗](佚名)
段师兄好!今天看到这么多鬼事,我也分享一个家里的。这两件事都是后来我大一些了家里人才慢慢告诉我的。
我小时候,家里四世同堂的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在我大概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的老太爷(我爸爸的爷爷)去世了,家里就开始准备丧事了。遗体放在家里,到了晚上要守夜,因为天不冷,大家就坐在院子里说话。后来就提议不如挫麻打发时间。于是桌子支上就开始了。
刚摆好牌,突然灯灭了,于是家人就去查看,结果保险丝烧了。等换了保险丝后再继续准备玩的时候灯又灭了,
就又去换,如此反复几次后,我奶奶就说是老太爷不高兴了,不让玩,最后就作罢了。结果一夜灯也没灭过。第二件事也是在此期间发生的。我二伯是一个个性比较不同常人的人,老太爷过世,小辈都要穿孝的,偏偏他不穿,别人也习以为常,
就没要求他什么。可是转天他就穿了,
大家还奇怪了,事后有一天他才说,原来他不穿孝服,晚上睡觉被打巴掌,给打醒了,可是醒来又没人,吓得不行,才知估计是老太爷生气他的作为吧。所以转天才乖乖穿上的。师兄,看来有时肉眼所不能见不代表不存在啊。(未录名)
这么多人说故事,我也来说个去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一年中我大概有一半的时间经常遇到鬼或者灵异事件。大概这4、5年的时间(从小就有,中间隔了5,6年),在我上班的地方发生了两次。一次是老板女儿经常见鬼,会被打,被警告(她妈妈以前是流产过一男孩)。她喜欢听鬼故事,看到我就会叫我讲,但我不喜欢讲太多。有一次上班中我在她对面,她的背面是反光玻璃,旁边站着我同事。聊着的途中,突然她叫了一声,捂着屁股说有人踢她屁股,我下意识看她背后,镜子上有个男孩,还是踢的姿势笑着。我呆了一下安慰她“没事耍你的”。当时自己心跳加速。(知足)
200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因为我是开夜宵档口,半夜3点才骑着摩托车回家,爱人开车从105国道回10公里以外的家,突然在一个路口,我远远就看见一个白衣黑裙的女人站在路边,像是要等车的样子,当时我心里嘀咕这大半夜怎么会有客车呢,那个人是不是神经病,后来,我的车就从她身边驶过,当时我瞟了一眼,白白的脸大红的嘴巴,但是我就说,奇怪了没有路灯,咋看的那么清楚呢,我爱人问我说什么,我说刚才那个女人啊,他立马说,哪里有人啊,你是不是太困了,我偷偷转过头看,天呐,没有腿的,我吓的不得了,后来去问了我那个有天眼的阿姨,她说:那个人是车祸死的,是从对面滚到这边来,而且当时她是躲避不及我。接下来,我就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失败:首先失去工作10年的高收入职位。其次,家中的保险箱被盗,损失惨重!然后,我的夜宵挡要被逼转让。倒霉的日子过了整整3年。(未名)
师兄我也想起一事,几年前,女儿在我三舅家看到我姥爷的遗像,就说她见过老姥爷。我笑说不可能,老姥爷去逝时,你妈我还没结婚呢。女儿肯定地说就是见过嘛。细问之下,女儿说大概七八岁时候,跟我们回老家看望老姥姥,在老姥姥住的院子里,看见老姥爷从茅厕出来,慢慢走过院子进屋了,当时,院子里还站着老姨,老姥爷没看老姨,看了我一眼就进屋了。这事女儿讲过两次,都很肯定,不会是瞎讲的。(云水禅心)
说一下我的经历吧。今年开春,我家很不顺,我和我老公吵得很历害,我父亲又得了眼病(我父母动迁暂时住我家),我心里总想发火。我平时经常看佛书,想找出原因。我想起以前请过般若摄颂挂件,从来没戴过,就想戴上避邪。当晚我刚睡着,很清醒地感到右臂强烈的麻麻的感觉,象有什么出来了一样。梦见我从床上起来走到父母睡觉地方,梦中我父母正在睡觉,旁边沙发上坐着一个老太太,不一会又变成了一个少妇领着一个8、9岁的小女孩,我当时想我家不顺就是她们闹的,就大声说:“谁让你们来的,快走!”,那个少妇愣了一下说:“你怎么这么厉害。”我说;“你再不走,我就念阿弥陀佛”,她就带着她女儿下楼了,我大声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梦非常清晰,至今尤记。(思无邪)
表妹本来是啥都不信的,她长得很端正漂亮,身材也好,去年结婚。她爱人和她说爱人的姥姥的爸爸会收腿,所谓收腿就是腿上骨折啥的他很快就能让你好起来,他用黑狗腿不知怎么弄的做的粉末,放在坏掉的腿上,很快腿就会和好的一样!有次老爷子出门看到一只狐狸腿骨折受伤了,他给抱回来了,用给人收腿的方法给那只狐狸收好了,就把它放回去了,后来有一天,有一人被这只狐狸附体专门找老爷子,告诉老爷子老爷子家里的钱和鸡蛋都是它为了报答老爷子治腿之恩,偷别人家的给他o(∩_∩)o我听了觉得这只狐狸好可爱。(未名)
利名途上多冤鬼,酒色权钱岂可痴?暇满人身难再得,修行宜早不宜迟!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湖心亭看雪 张岱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原文崇祯五年②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③,余拏④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⑦.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⑨!”拉余同饮.余强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拏(ná)】即“拿”,持,引申为撑,划,牵引,撑(船).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0.【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10.【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1.【强(qiǎng)饮】痛快地喝.强:痛快.   12.【大白】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大白:这里指酒杯.   13.【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4.【舟子】船夫.   15.【喃】象声词.    16.【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17.【更】还.   18.【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19.【及】到.时通假字1.余挐一小舟:挐(ráo)又写作“拏”通 “桡”,持 引申为撑、划.湖心亭看雪?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朝张岱的代表作.作者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湖心亭看雪 ⑴   崇祯五年⑵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⑶矣,余⑷挐⑸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⑹,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⑼、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⑽、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⑾!”拉余同饮.余强饮⑿三大白⒀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⒁.及下船,舟子⒂喃喃⒃曰:“莫说相公⒄痴,更⒅有痴似⒆相公者!”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初更以后(大约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原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时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3.【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定,开始.  4.【余】我   5.【挐(ná)】通“桡”,撑(船).一作“拏”.  6.【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乘船.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7.【雾凇沆砀(hàng dàng)】雪夜寒气弥漫.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沆,形容大水.  8.【上下一白】天色湖光全是白皑皑的.一白,全白.一,全;都.  9.【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10.【一芥】一艘   11.【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2.【强(qiǎng)饮】痛快地喝.强:痛快地.  13.【大白】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14.【客此】客,做客.在此地客居.  15.【舟子】船夫.  16.【喃】象声词.  17.【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  18.【更】还.  19.【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通假字  1.余挐一小舟:挐(ná)又写作“拏”通 “桡”,持 引申为撑、划.一词多义  1.是:是日更定(这,指第三天)   是金陵人(表判断)   2.一:一白(全)   长堤一痕(数量词)   3.更:是日更定矣(古代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2小时)   更有痴似相公者(比,更加,进步)   4.白:一白(白色)   强饮三大白而别(这里指酒杯)词类活用  客:原义为“客人”,此处为“客居”.“客此”即“客居于此”,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  1.余:古义:我 例:余住西湖   今义:剩下问题  翻译句子   湖上影子,为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两三粒人影罢了.  问题:“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试分析其中妙处.  回答:意境是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银白世界.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古典文学交流QQ群:
您所在的位置: >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来源:时间:阅读:
&&& 湖心亭看雪
&&& 明&张岱
&&& 【原文】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译文】
&&&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 【作者】
&&&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着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清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
&&& 张岱的小品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品,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湖心亭看雪》,堪称张岱也是晚明诗化小品文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他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浅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之一二。
&&& 【赏析一】
&&&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深更半夜,&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双方的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语,只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笔墨简炼,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和&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可作者在此并未写出他们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仅碰到了两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 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 【赏析二】
&&& &崇祯&是明朝的年号,开篇就敷上了一层怀旧的色彩。&十二月&,正是寒冬时节,为后文&大雪&埋下伏笔。&大雪三日&,写雪的来势之猛、持续时间之长。&湖中人鸟声俱绝&不从视觉写雪之大,而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与鸟俱噤声不出,&绝&字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从听觉和心理的角度表现了大雪的威严,也为后文遇见金陵客的意外与惊奇作了铺垫。&是日&即三日之后,&更定&即黎明破晓之时。他所以一定要在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必是既不欲见人,又不欲人见。&拿一小舟&之&一&看似累赘,实际却与后文的&独&、&惟&及几个&一&字互为呼应,创造了一种清灵纯净的意境。&拥毳衣炉火&,以御寒之物衬雪地之寒,也表现了作者的特立独行、任性风雅。&雾凇沆砀&写湖中水气凝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若只说&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则显得缺少生命的活气与远近高低的层次。天、云是上面的,山、水是下面的,&上下一白&浑茫难辨,足见其大;&湖上影子&依稀可辨,足见其小。相形之下,大者更大,小者更小。作者在由面到点的观察景物的同时,似也蕴含有渺然人生如同沧海一粟之感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句话中的几个&一&字,虽与&上下一白&的&一&字用法不同,却巧妙地将一个微观而丰富的世界置于宏观而简洁的背景之中,共同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同时,作者精心锤炼的&痕&、&点&、&芥&、&粒&这几个量词也是极富形象性和层次感的:有远近、有高低、有浓淡、有疏密、有大小。随着视线的移动,景物也渐渐变化,由大到小,由小到微小,衬托出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出一个微妙而灵动的意境。&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实则以意观景,并非以眼所见。因作者自己就在船上,以眼而察则不可能达到这种远观的视觉效果,以意观之,则虚实相生,有一种&心游万仞、精鹜八极&的超脱与空灵。&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且是两人,酒炉已沸,可见早就来了。&见余,大喜&,此处妙在作者对自己见到他们的惊奇避而不谈,而从对方的角度写出雪中相逢、巧遇知己的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表现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赏识,有一种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慨。欣喜之余,&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的&强饮&,是说本不能饮,但在此时、对此景、逢此人,不得不饮。为了不辜负自然的美景,为了不辜负知己的盛情,勉力而为,痛饮三大杯。至此,读者方在冷色调的景中感受到了一点暖色调的情。临别问起对方姓氏(先饮后问,性情中人),才知是金陵人客居于此,原来和作者一样,同是异乡人,也是有着相同性情志趣的清雅脱俗之人。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此处写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舟子那喃喃自语、大惑不解的神情,令人回味。这是对全文的绝妙点染,&更有&并非减损作者的&痴&,而是以同调来作陪衬,更加突出作者的&痴&.&痴&在一般世俗上的意义,并非一个褒义词,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会把&痴&理解成一种执着专注的追求达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最高境界,例如&如醉如痴&、&不痴不迷不成才&、&天道酬痴&等等。舟子的话并非有意要说给作者听,而是如前面金陵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一样,纯属有感而发,脱口而出。这两句话都用了一个&更&字,表达了一种由衷的感叹,只不过金陵客的感叹是由于惊喜若狂,而舟子的感叹是由于百思不解。
&&& 文中人物虽不多,但形象各异。煮酒的童子默默无声,显然已深谙自己主人的性情与志趣,早就见怪不怪,甚至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一些感染和熏陶。舟子则直人快语,过惯了凡夫俗子的现实生活,他整日的操心劳力可能就只是为了自己或者一家人的柴米油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没有那份闲情逸致,所以他对这些&怪异&的行为是百思不得其解。张岱与金陵客在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方面虽可谓志同道合,但在性格气质方面却有一些差异。金陵客赏雪,是二人结伴同行,而且还带上了好酒,谈诗论文的同时,&一樽还酹江雪&,何等洒脱快乐、旷达豪放!足见此二人胸襟开阔、心情开朗,与其说是来赏雪,不如说是来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享受那种无拘无碍的君子之交。意外地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他们是&大喜&、强邀,热情爽朗,坦荡真诚。他们对&我&一见如故,完全接纳,是一种很容易与人沟通的性格类型。相形之下,张岱虽然表现出了一种值得称道的风雅不俗的情怀,但也流露出了他的清高自傲、我行我素,缺少一点海纳百川的胸怀。你看,别人盛情相邀,他却&强饮三大白而别&,这个&而&字,表前后两个动作的承接,酒一喝完,马上作别,似有些敷衍之意。临行才想起问人姓氏,并不久留,转身而去。个性倒也鲜明,只可惜不易接近,令人费解--难道张岱是一个孤僻的人吗?抑或是在他的眼中,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
&&& 只要多加了解,我们就会发现年少时的张岱其实是个十分喜爱热闹繁华的人,他原是一个大家子弟,一直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他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这样写道:&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明亡以后,他才&避迹山居&.明亡之时,张岱&年至五十&,所谓&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忆》,内中皆为忆旧之文,可谓对他过去繁华生活的片断记录,心绪是颇多感慨,但着眼处尽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抒写着率真性灵。崇祯五年于湖心亭看雪的张岱三十又五,那时的他生活经历、思想情感都已非常丰富。他知识广博,着述浩繁,爱好享乐,又怎会是孤僻之人?
&&& 那么,是他认为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吗?应该也不是。这是一篇小品文,小品盛行于晚明,标示着明朝万历以后文学趣味的变迁,也是明代文学的一大特色。大抵言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与抱负,是小品文所极力要摆脱的。是以,小品文所留心与描写的风景,是一个艺术与美感的世界。明代小品所代表的美感趣味,就是要摆脱以&政治&作为人生唯一追求指标的立场,而强调以&艺术&来经营生活的可能。即换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态度,指出政治不是人唯一之寄托的美学要求。因此,&明月清风&式的生活就是明人崇尚的生活态度,而&人无癖不可交&、&只可与雅者言,难以为俗人道者哉&逐渐成为了明代士人的生活美学信仰。因此,尽管我们在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之时,无一例外地会想起的《江雪》,然而细心体会就能发觉,所追求的&境&虽与张岱并无二致--天地之间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人鸟绝迹,但二者所传达的&情&却是方圆殊趣。置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世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形象显得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恰恰是由于诗人借山水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而张岱在大雪三日更定之时出行看雪,大概与人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一个性质的。如果说柳宗元是因失意于政治才&寄情&于山水,那么张岱则是因&痴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是故前者钓雪显得孤寂凄苦,而后者赏雪倍觉洒脱愉悦。从这种意义上说,假如时空可以移植,让张岱与柳宗元在湖心亭相遇,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张岱是不会以柳宗元为知交的,因为他们骨子里的志趣与追求是大相径庭的。但是,从文中所叙来看,应该说金陵客那种清雅不俗的情怀与志趣已经和张岱达到了一种惊人的契合,若说张岱认为金陵客不配成为他的知己深交,实在没有足够的理由。
&&& 与金陵客偶遇对酌,作者的兴致看来并不很高,笔者私下揣度,原因应当有三。概括而言,即&雅&、&狂&、&痴&三字。
&&& 一谓&雅&.&雅&者,免&俗&也。什么叫&俗&?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言:&这无非是像蛆钻粪似地求温饱,不能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作高尚纯洁的企求。&张岱是个文人,更是一名雅士,曾自言&夺利争名,甘居人后&,然而&观场游戏&,却无论如何都不肯&让人先&的,甚至下棋赌博,都不懂得计较胜负,然而&啜茶尝水&,却&能辨渑、淄&.秉持这种性情志趣的人,总是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的,在人群中自然是落落寡合,对此,张岱倒也达观:&自且不解,安望人解?&这种清雅不俗之人,天地之间能有几个?故此,当他在&上下一白&的茫茫天地之间,与二位更早出行赏雪的雅客不期而遇之时,心中不禁暗自将他们引为知己,询问之下方知他们原来也是客居于此,同在异乡为异客,人生漂浮不定,萍水相逢,后会无期。可叹知音难觅,一如镜花水月,今日虽能偶得,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聚少散多,得而复失更加令人惆怅。如此想来,纵然有美酒助兴,也难有热烈的情绪。
&&& 二谓&狂&.张岱曾在其《金山夜戏》中自述少年&狂行&:崇祯二年中秋次日途经镇江,日暮时分至北固山,因见&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遂&大惊喜&,半夜划船至金山寺佛殿,&盛张灯火&而唱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惊吵众人,吓煞寺僧,世人不敢为,而竟敢为之,不但为之,且着文述之,且这种&狂行&在其文中比比皆是。正是出于这种&狂&意,他才会特地选择大雪三日之后、黎明破晓之时,而且在他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形下,才出门看雪的。此时的他可能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负与自赏,万万没有想到还会与人&狭路相逢&,并且不止一个,并且比自己来得更早,并且还不忘带全了炉酒童子,还有那一派主人声口的&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感叹,直搅得分辨不清谁才是看雪的正家了。这多少会让张岱在意外的发现&吾道不孤&的欣慰之余产生一点点挫折感和失落感,因而有些扫兴。张岱的这种&狂&,在某种意义上凸显了我国古代文人所谓的&清高&之气,这种&清高&之气,还须得我们抛却今人世俗的眼光来欣赏方能谙此中三昧。如张岱之行者,古人中并不鲜见。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有才者的狂傲,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有德者的自许,唐人祖咏的《终南望馀雪》,是他在长安科举应试所作,按规定应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可他只写下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问其原因,祖咏答曰:&意尽。&他这样做,是冒了落第的危险,这种把人生前途低置于个人诗学思想之下的行为无疑是&狂&到了极致。苏东坡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感叹道:何处无好景致?只是我和张怀民这样的人不可多得罢了!这大约也是略带一些&狂&情的自视吧。
&&& 三谓&痴&.前面说到张岱&痴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而山水之中,他又尤&痴&西湖。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黎明破晓时分,尚要冒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 不论是作为曾经的世家公子,还是后来的隐居文人,张岱对于西湖的钟情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了在诸如《陶庵梦忆》之类的集子里经常提到之外,他还有专门记录掌故逸闻的《西湖梦寻》。从那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略略体会张岱对于西湖的复杂情怀。譬如他在《西湖梦寻》的总记中曾将西湖和鉴湖、湘湖做了比较,且一概用女人来比喻,他说湘湖就像待字未嫁的处子,腼腆羞涩。鉴湖则是名门闺秀,虽然令人钦敬,却不可以狎弄亲近。西湖呢,&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人人得而媟亵,故人人得而艳羡;人人得而艳羡,故人人得而轻慢。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西湖果然美丽,然则是风尘女子的美丽,纵使国色天香,也须逢场作戏,所以谁都可以亲之近之,也就谁都可以轻之弃之,繁华的时候门庭若市,冷清的时候阒无一人。
&&& 在此书的《自序》中,他劈头就说&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又说:&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足见他对于西湖的情怀,倾慕有加,怜爱有余,难得却又难舍,魂牵梦萦,几欲生死相许。
&&& 由于这种深情而又伤感的心态,对西湖的欣赏,张岱以为,&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西湖于他,不论冬春,不论日夜,不论晴雨,都是美的,而这种种的美,都是由于他的深情领略。所以他一直以为唯有自己才是西湖真正的知己,是他心中这位西子眼里唯一的情人,&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西湖》),唯有他最能深刻领会她的性情、她的韵味、她的美丽、她的哀怨、她的快乐、她的寂寥&&所以,他才会总要等到游客散尽之时,才纵舟西湖,&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伴着那&拍人&的&香气&,进入那&甚惬&的&清梦&(《西湖七月半》);所以,他才会唯愿与西湖相约于无人的雪后清晨,与她独处,和她对话,再无外人能够介入他们心灵的默契与情感的温馨。
&&& 我想,在这种心境之下,意外地遇见金陵客,他的兴致是无论如何好不起来了的。
&&& 了解了这些背景,才可能理解他的特立独行、他的寡言少语、他冒寒看雪的强烈的冲动、他偶遇外人的淡淡的落寞。在文中,我们看到了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虽有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们若错将《湖心亭看雪》当作一篇山水游记来欣赏,而对作者的心灵语言不予解读,等闲视之,恐怕我们倒是唐突了名士和名士的佳作了。
本文来源于(),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注明出处。
下一篇: 上一篇: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之酒。杀马者皆...
哀溺文序 作者: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
崔光 原文: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庑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姓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