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华筠《中国好舞蹈2015年舞蹈》作与哪年

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资华筠逝世|表演艺术家|舞蹈_凤凰资讯
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资华筠逝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报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鲁博林)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资华筠,因病医治无效,于9日晨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原标题: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资华筠逝世本报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鲁博林)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资华筠,因病医治无效,于9日晨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资华筠,1936年3月出生,汉族,原籍湖南。1950年开始专业舞蹈生涯。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至1987年历任中央歌舞团领舞、独舞、领衔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等职,系国家一级演员,曾任第五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资华筠在舞蹈表演、理论和教学方面成就卓著,享有较高威望。2012年,她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其在舞蹈表演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飞天》《荷花舞》《白孔雀》《思乡曲》《长虹颂》等。同时,资华筠已出版多部著作,其代表著作《中国舞蹈》荣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她还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曾出访50多个国家,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杰出贡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7185
播放数:3418025
播放数:9738
播放数:1972212
48小时点击排行舞蹈的本体特质与审美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舞蹈的本体特质与审美
主讲人资华筠讲座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讲座时间200455外文名无讲座地点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 讲座时长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原国家图书馆分馆)
主讲人简介
资华筠 、研究员(舞蹈界唯一获双项国家正高级职称者)。 1950年开始专业舞蹈艺术生涯,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舞蹈表演艺术家。1952——1987年作为中央歌舞团主要演员,表演近百种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舞蹈,并在全国及国际舞蹈比赛中获奖。代表性(首演)舞蹈如:《飞天》、《孔雀舞》、《长虹颂》、《思乡曲》、《金梭与银梭》等。1987——1999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院级重点科研项目,成为舞蹈学科带头人。主要著作:《舞蹈生态学导论》(合著)、《舞乐舞理》(中、英文)、《黛尔勃西荷拉遐想》(“八五”国家规划重点美育丛书)、《影响世界的中国乐舞》(主编)、《中国舞蹈》、《资华筠散文》、《人世婆娑》、《学而年轻》、《过电影》等。以及论文、评论、艺术随笔200余万字。其中《中国舞蹈》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另有多篇散文、论文获全国一二等奖。近年,除专业教学外,曾先后应邀为外交部、我驻外使馆外交官、国家机关工委、中央党校等单位,及多个省、市的领导干部以“先进文化与人民外交”、“先进文化与精品工程”、“先进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先进文化与宣传教育”等为中心议题进行讲座。并兼任多所大学人文学科教授。资先生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新版)》总编委员会委员(舞蹈学科主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研课题项目评审委员会舞蹈学科负责人以及各种国家级艺术比赛评委、监审、中央国家机关宣教团宣教员(2003——2005年)等。社会兼职:第五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首都女艺术家联谊会会长、老龄委基金会理事、中国红十字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拉友好协会理事等。1997年当选为国际全球艺术委员会(原名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委员会)执委。出访亚、欧、美、澳近50个国家从事文化交流活动。
一、以生动事例,阐述舞蹈审美主体的品格对获得美感的作用;二、以比较的方法,形象化地阐释舞蹈的本体特质及其对优化人类自身素质的作用;三、简要追溯舞蹈的原动功能及其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的变化,阐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重点讲述其美育作用;四、简述舞蹈的分类(形态、功能、源流、播布的多维分类以及约定俗成的分类);五、舞蹈的审美(讲座重点) 1、形态分析要素,由此“入口” ——由表及里; 2、舞蹈组合展示各民族舞蹈的多彩风格,从中认识它们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引导听众提高舞蹈欣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如时间允许,联系实际批评舞蹈的某些不良时风);结论:舞蹈审美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社会选择作用将影响舞蹈的健康发展。所以,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是很有意义的。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能文能“舞”的资华筠
&您现在的位置:&&&&&&&&&&&&&&&&&[专题]&&&&正文
能文能“舞”的资华筠
&&&热&&&&&
能文能“舞”的资华筠
作者:佚名&&&&转贴自:网络搜索&&&&点击数:558&&&&更新时间:
&&& “艺术家自述丛书”的总序中主编有这样一段话:“要学会对艺术的理解、欣赏和审美,除所必须的对艺术产品本身的认识、欣赏外,还有一个直接的方式,那就是同艺术家直接对话。”当然,当下他所指的“对话”是指通过艺术家的自述或者作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和与其相关的艺术内涵。接着他指出:“很可惜,除文学以外,在其他诸如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曲艺、杂技、影视、摄影、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众多艺术家中,能做到文武兼备的人不是很多……想想那些国内外的前辈大师,他们有几个不是艺术上的理论家呢?”&&&& 资华筠就是目前我国舞蹈界一位既是艺术家又是理论家的当代学者。
&&& “宾宾!”她亲切地称呼我。论年龄她也该是我的长辈,况且从文学的角度上讲,她也是我的前辈。我一直相信,通晓同一种类专业的人永远有话可说,对舞蹈而言我是个外行,但资华筠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为我们创造出了良好的交谈“契机”。
&&& 走进资华筠的家门,立刻就感受到了幽雅的气氛和书香的气息,穿过宽敞的客厅走进书房,那并不招摇的空间一下子就把人的心思吸附其中。从此我认识的不仅是将学问和艺术融为一体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有一对气质高雅的老人。瞬息之间,使我想到了资华筠不同于一般艺术家的身份:
&&& 她是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代舞蹈家,也是中国舞蹈界目前唯一一位获得国家一级演员、研究员双项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她历任过中央歌舞团领舞、独舞、领衔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舞蹈艺术》主编;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 早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就采访过她,无论在舞蹈表演、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方面她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同行及公众当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她曾出访过50多个国家进行国际交流。在她的散文集《过电影》一书的封面上这样记述着她的人文全貌:“她是幸运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她的舞姿就首次亮相维也纳‘金色大厅’;她被卡斯特罗誉为‘古巴姑娘’;她曾教帕花黛维公主跳孔雀舞……‘文革’以后,一曲《长虹颂》舞出了她复苏的舞台生命的无穷活力。飘扬的红绸伴她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 资华筠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业余学过钢琴和芭蕾舞。1950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初中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当时不顾父母和老师的反对,放弃了保送本校高中的资格,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少年班,从此开始了她以表演民族舞为主业的专业舞蹈生涯。这一抉择源于她的父亲曾带她去看过一场《人民胜利万岁》的舞蹈演出,使她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无形中她感受到了舞蹈对于启迪人类心灵的巨大力量,由此决定了她一生的道路,今天在资华筠看来,这似乎是偶然之必然的结果。
&&& 1951年,资华筠从中国戏剧学院舞蹈少年班入选中国青年文工团,参加了第三届(柏林)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表演藏族群舞《春游》获金奖;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她再次入选,成为第一批建团演员。此后,她担任过该团的领舞和独舞演员、教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她先后在国内外演出古今中外风格迥异的舞目近百,并于1955年、1980年再度在国际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她的首演代表作有:中国第一个取材于敦煌题材的舞蹈《飞天》(女子双人舞)、《孔雀舞》(领舞)、《白孔雀》(独舞)、《思乡曲》、《长虹颂》(自编自演的独舞)和深受青年人喜爱的三人舞《金梭与银梭》。
&&& “四人帮”倒台后,资华筠在1980年举办的全国第一次舞蹈比赛中与贾作光等10大舞蹈家被特邀在开幕式上作示范表演。荣获具有终身成就意义的“优秀表演奖”。1988年与邢志汶、杨丽萍一同荣获菲律宾终身大法官授予的“菲中文化交流贡献金奖”。
&&& 成功地举办个人舞蹈晚会是一个舞蹈艺术家的重要标志。80年代初期,资华筠与王昆、姚珠珠合作举办了舞蹈晚会,在其倡议下,他们的晚会聘请了总导演和舞美总设计。此专场晚会在全国各地巡演得到了热烈的反响。她表演的舞目,只保留了国际获奖的《飞天》,其他均是自编自演的创新舞目――把多年来积累的舞蹈美学理念融入自己的舞蹈,给人以清新、自然、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就此为职业表演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她坦言:“尽管我运气不错,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文革’夺去了我作为舞蹈演员最宝贵的艺术年华,很难实现表演艺术的理想境界……”她的散文《永远追求不到的“情人”――我心中的舞蹈》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这一心声。此文被电台选用,多次配乐朗诵,也曾被选为一本散文集萃的封面标题。
&&& 受家庭书香气息的熏染和不甘于社会上对舞蹈演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资华筠长期坚持自学。进入中央歌舞团后她给自己制定出了长远的学习规划,订阅了文学刊物,聆听丁玲、艾青、曹禺等大师的课程,50年代中期她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了4年的课程;80年代初期又在陈翰生英语研修班学习英语,但更多地是靠她所谓“见缝插针、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方式坚持不懈地长期自学。“文革”前,资华筠已经积攒了20多本读书笔记。她自嘲:“自取百家奶,各门功课都是‘半瓶子醋’,但也庆幸免受应试教育之苦。”她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将读书分为:浏览、通读、精读;采取选择性记忆;重视他人的鲜活经验,将所学知识“格式化”储存于脑海,随时灵活调用。
&&& 1987年,资华筠作为吴晓邦的继任,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面对许多对“明星所长”表示质疑者,她就职演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来上任而是来上学的,相信只要自己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 当时资华筠已有报告文学文集和不少散文问世,好心人劝她选择“舞蹈家评传”类研究课题,这样的课题易出成果。但她认为舞蹈学科的本体研究基础理论薄弱,要啃“硬骨头”。根据多年来舞蹈实践中的困惑和思考,她在语言学家、自然科学家的帮助下,提出以“研究舞蹈之生成、发展与其诸多环境因素的关系,揭示舞蹈民族文化特异性的”科研课题――“舞蹈生态学”。如今,与人合著的《舞蹈生态学导论》已出版10年,这门新兴学科的开拓意义和基本原理已为越来越多的舞界、学界人士所承认,成为舞蹈学博士研究生重点研修的课题。&&&& 1996年资华筠主动提出辞去所长职务,1999年批准卸任,至今她仍主持国家级、院级重点科研课题。到目前为止,她已出版了7部专著和大量有影响的舞评、舞论;4部散文集以及诗歌、电影剧本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其中:专著《中国舞蹈》曾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舞蹈评论《繁华中的忧思》获第四届中国文联评论一等奖――均为舞界之唯一。她的散文颇具影响力,曾被选入《二十世纪经典散文集》、《中国艺术散文精粹》等多种文集,也曾获得全国评比一、二等奖。
&&& 在她的散文《飞舞的〈野草〉》中有着对文学与舞蹈独到的见解:“文学与舞蹈原本经过了不同思维媒质的孕育,有着相互无可替代的特性。然而,它们之间似有那织体繁复的血脉相通着。诗歌则是其中的主动脉。不是吗?舞蹈的高度浓缩与铺张,超常的形态、特殊的节律以及内在的气韵与空灵感……都是诗所不可或缺的。”
&&& 她的许多经历都艺术地呈现在她的散文作品中。“文革”期间,她下工地劳动时,被工人邀请偷偷地表演已被打成“毒草”的《孔雀舞》。停电了,工人手执蜡烛为她“追光”…….事后,她把这感人的情景写成的散文――《每当我想起烛影下的舞蹈》,被收入《80年代散文选》。
&&& 她也曾发表过一些诗作,其中一首感慨于“文革”后为冤假错案纷纷平反的诗《请把颂歌留给生者》,以“华君”的笔名在当时的《诗刊》发表,很得主编及读者的赏识。
&&& 她在《艺术与人生――与王红旗对话》中有这样的表述:“从根上,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与人为善,任何时候不要由于你的行为使他们有损,特别是涉及到别人前途、命运时,不能起不好的作用。另外,就是要真诚,当然善本身就应以真诚为基础。”……在我看来许多观点堪称大家之言,你会在“对话”的引领下思考做人的问题、社会问题、艺术问题和自然问题,促使你开动脑筋,重新发现那些被人们忽视了的应有的规矩。女性文学家要使其作品细腻和具有灵气儿似乎不难,但能具有批判精神和富于哲理的思考并非易事,资华筠拥有这样的睿智与精神,这也是我钦佩她的原因之一。
&&& 许多人称她“阳光大姐”。从她的容貌、神采中,既猜不出她的年龄更看不出她是“慢粒”患者。她有着艺术家的敏感和浪漫,也具备着学者“E=MC2”般理性的思维特点,这铸就了她的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优势。她把抽象理性的舞蹈科研和充实浪漫的舞蹈艺术演绎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使其在有限的时空内生发出无限的生命意义和奉献的乐趣。
&&& 资华筠是有名的严师,经她指导的博士生都很优秀,她则庆幸自己能够得到好的生源。如今,她指导过的博士生于平任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双白被选拔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她很尊重学生,强调“教学相长”。真诚、勇气和责任感同时体现在她的舞蹈艺术、理论研究、文学作品和教学工作中――做任何事,总能够达到一种境界。
&&&& 资华筠是第五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很关注社情民意,心中存有“忧患意识。既为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战略问题奔走呼吁,也有交通阻塞、增建公厕、关心弱势群体等提案。还曾多次站在过街天桥上对随地吐痰的人做随机调查(了解对方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从中得出:“北京存在的许多不文明现象,非外地人所为,北京人更应自省”的看法。
&&& 她写过不少回忆老作家、老艺术家、老领导和老师的文章,大都不是在他们在位、当红时提笔,而是逝世多年已淡出人们记忆时写的,却能提炼出性格中最闪光的东西。她日常表达意见,常常脱口而出,却逻辑性强、有说服力,她的率真和具有冲击力,常被看作“孤傲无羁”,目无领导……因此“吃了不少眼前亏”,用她的话说:“宁愿不做‘好汉’,但不看人脸色行事。”
&&& 在她担任舞蹈研究所所长的十几年中,严格行事,直来直去,难免得罪人。但卸任后,人们常常记起的是:她从未为自己报过什么奖励,没用所里的名额出过国,为所里同志的住房、职称等切身利益“上蹿下跳”,“寸土必争”……可谓公道自在人心。在原则问题上,她对自认为正确却未被采纳的意见,坚持“备忘”以接受时间的检验。如果证明自己错了,闻短则喜,不顾及面子。她认为:“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才干固然重要,但最终看境界、品格。”她感慨:“我不怕人家说我有傲骨。重视金钱和物欲的当今,做人应该有‘傲骨’。”
&&& 如果不走进资华筠的生活,如果不像朋友那样和她谈心,我不会轻易地涉及“人生意义”这样的大话题。作为舞蹈艺术家她是以舞蹈表演面对观众,而进入了学者角色的资华筠是以她的研究成果和作品面对大家,作为一个人,她坚守着高洁的秉性。依我的理解,书房是她现在的舞台,在这里她用文字和智慧搭建起了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在这小小的“学术王国”中展示着四大主题:参政议政、文学艺术、美学和舞蹈理论研究。&&&& 舞蹈造型离不开美学,舞蹈之魂离不开文学,而舞蹈艺术又是美学和文学最直接也最生动的表达方式。在我眼里,静止在资华筠住所墙壁上的不仅仅是赵朴初、叶浅予、华君武、黄苗子、沈鹏……的亲作;那矗立于书橱中的也不仅仅是各类文学艺术的经典和名家的赠书,而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主人对这个世界的发言,她谦虚地说:“我因饥渴而学习,幸运的是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感恩之情更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1]
文章搜索:Ally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下载、图片来自网络搜索转载,本站仅提供舞蹈资源搜索服务,其他人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最新5篇推荐文章
[769][432][386][367][53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舞蹈者之家所有网络 Copyright ©;;
全球舞蹈咨讯网络〈br〉精心打造舞蹈者网上梦想家园.中国舞蹈论坛.中国舞蹈在线&&&&&&&&页面执行时间:359.38毫秒&&&&[闽ICP备号] 建议使用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800*600、小字体显示模式浏览&&&&&& 资华筠,女。女演员。人。 原中央舞蹈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1950年入舞蹈团。1981年加入。历任中央歌舞团独舞演员、艺委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中国舞协第三至五届理事。是第五、六届。
资华筠1936年生。国家一级演员,研究员。历任中央歌舞团领舞、独舞领衔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5-10届)委员。 资华筠是目前我国舞蹈界惟一获双项正高职称(国家一级演员、研究员)的专家,无论在舞蹈表演、舞蹈理论、舞蹈教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同行及公众中享有较高威望。出访过50多个国家,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资华筠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业余学过钢琴、芭蕾。1951年,她从中国戏剧学院舞蹈少年班入中国青年文工团,参加了第三届(柏林)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表演藏族群舞《春游》获金奖。1952年新中国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她再次入选,成为第一批建团演员。此后,她历任过该团的领舞和独舞演员、教师、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此期间,她先后在国内外演出古今中外风格迥异的舞目近百种,并于1955年、1980年两度在国际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她的首演代表作有:中国第一个取材于敦煌题材的女子双人舞《飞天》,还有《孔雀舞》(领舞)及《白孔雀》(独舞)、《思乡曲》、《长虹颂》和深受青年人喜爱的三人舞《金梭与银梭》等。1981年至1983年,她与王昆、合作举办了舞蹈晚会,在全国各地巡演,得到热烈反响。其中以其自创自演的舞目为主,展示了对民族舞蹈的审美追求,也就此为职业表演生涯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她坦言:“尽管我运气不错,获得了不少荣誉,但‘文革’夺去了我作为舞蹈演员最宝贵的艺术年华,很难实现表演艺术的理想境界……”她的散文《永远追求不到的“情人”――我心中的舞蹈》深刻地表达了她的心声。
受家庭书香气息的熏染和不甘于社会上对舞蹈演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资华筠长期坚持自学。她曾于1956年至195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于1981年至1984年在陈翰笙英语研修班学习英语,但更多的是靠她“见缝插针、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方式,长期坚持不懈地自学。“文革”前,资华筠已经积攒了20多本读书笔记。她自嘲:“自取百家奶,各门功课都是‘半瓶子醋’,但也庆幸免受应试教育之苦。”她总结了一套学习方法,将读书分为:浏览、通读、精读;采取选择性记忆;重视他人的鲜活经验,将所学知识“格式化”后储存于脑海,随时灵活调用。 1987年,资华筠作为吴晓邦的继任,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面对许多对“明星所长”表示置疑者,她就职演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是来上任而是来上学的,相信只要自己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 当时,资华筠已有报告文学文集和不少散文问世,好心人劝她选择“舞蹈家评传”之类的研究课题,易出成果。但她认为舞蹈学科的本体研究基础理论薄弱,要啃“硬骨头”。根据多年来舞蹈实践中的困惑和思考,她在语言学家、自然科学家的帮助下,从研究舞蹈之生成、发展与其诸多环境因素的关系出发,选择了揭示舞蹈民族文化特异性的科研课题“舞蹈生态学”。如今,《舞蹈生态学导论》(合著)出版已10年,这门新兴学科的开拓意义和基本原理,已为越来越多的舞界、学界人士所认可,成为舞蹈学博士研究生重点研修的课题。
资华筠与周总理亲切握手
1996年资华筠主动提出辞去舞研所所长职务,1999年卸任。至今她仍主持国家级、院级重点科研课题。从事理论研究以来,共出版了7部专著和大量有影响的舞评、舞论;4部散文集以及诗歌、电影剧本等文学作品,合计200多万字。其中专著《中国舞蹈》曾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舞蹈评论《繁华中的忧思》获第四届中国文联评论一等奖,这些成绩均为舞界之惟一。她的散文也颇具影响力,曾被选入《20世纪经典散文集粹》等多种文集。 资华筠是名副其实的舞蹈学科带头人,也是有名的严师。经她指导的博士生都很优秀,有的担任着重要职务。提及此事,她谦虚地说:“教学相长”。当笔者对她的“双料成果”表示钦佩,问及她自学成才的经验时,她诚恳地说:“我因饥渴而学习,幸运的是遇到了许多恩师、益友,感恩之情更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参加表演的《红绸舞》、《飞天》分别获1951年第三届、1955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和三等奖。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9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23:4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舞蹈欢乐中国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