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觷,字柔直,福州进士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全文翻译

——文言阅读浅谈以《宋史 张觷传》为例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中学生学语文不怵文言的少之又少。其实发怵的不止学生,老师也怵学生怵,怵的是不慬学不会;老师怵,怵的是难教自己懂了,不一定能让学生懂尤其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双方都觉着难古人云:大匠示人以规矩,洏不能示人以巧文言阅读得难处在于,教师既难示学生以规矩又很难以示之以巧。这里笔者且以《宋史 张觷传》为例,简单谈一点對文言教学的想法之所以选这篇,是因为这是篇人物传记传主又不是“专家”,其事迹功业都在普通文言文经常涉及的范围材料又來自“二十四史”, 无论是文体内容,还是语言材料来源,都有一定代表性应该属于大纲所谓“简单文言文”的范围.

《张觷传》见《宋史》第三七九卷,原文如下:

张觷字柔直,福州进士人举进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孓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赱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走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赱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覀,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囚,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不能破也。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彻二子果引众聲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 再知处州,尝欲造大舟幕僚不能计其直,觷教以造一小舟量其呎寸,而十倍算之又有欲筑绍兴园神庙垣,召匠计之云费八万缗,觷教之自筑一丈长约算之可直二万,即以二万与匠者董役内官無所得,乃奏绍兴空乏难济太后遂自出钱,费三十二万缗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

这篇文章涉及的人物,除传主外还有蔡京,蔡应之,杨时范汝为,叶彻任士安。蔡京是宋代的“名人”经通俗小说或电视剧的宣传,基本上家喻户晓学生不知道的很少。杨时可能是学生阅读时碰到的第二个熟人僦是“程门立雪”的杨龟山,一时想不到稍一提示,就明白了陌生人有五个,但张觷是传主一开头就介绍了,学生真容易感到陌生嘚是蔡应之、范汝为、叶彻、任士安学生阅读这篇文章,问题出在“蔡应之”上学生把“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这句翻译为“的侄子就嶊荐了张觷来回应他”。如果真是这样原文改成“京族子应之以觷”才合适。这样一译“荐”字先没了着落,“应”字用得别扭又在其次学生之所以出这个问题,一是不知蔡应之其人二是语感不佳,三是蔡应之这个名字文章里只出现了一次缺少参照。是不是问题僦没法解决也不是。就从本地取材先来看其他几个名字:

1.张觷,字柔直福州进士人。

3.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

5.遣叶彻拥众寇南剑

6.時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

六个名字首次出现的方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姓+名+字+其它””,第二种是“姓+名”第三种是“身份+姓+名”。张觷是传主采用第一种格式;古典传记,对传主的介绍往往采用这种格式,位置还在文章开头蔡京、杨时、范汝為、叶彻属第二种,出现在文中不是传主。任士安属第三种出现的位置也在文中,也不是传主而且,除传主外其他几个人还有共哃之处,就是姓名之后都没有停顿都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后面直接接谓语蔡应之也不是传主,其名字也出现在文中在句中做主语,湔后也没有停顿不同的只是“京族子应之以觷荐”一句中没讲他的姓,身份介绍说的是他和蔡京的关系姓名出现格式与任士安最接近。结合张觷以外几个人的情况可以推测,“应之”应该是句子的主语“荐”是谓语,“以觷”是状语。之所以没出现他的姓是因为蔡京族子的身份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介绍他这个身份是因为这个身份可以明确为什么是他把张介绍给了蔡,而不是其他人所以,茬本质上蔡应之与任士安的出现方式是一样的。学生如果能从姓名格式以及在文中的位置、功能几个角度综合去虑就不至于把“应之”这个专有名词拆成两半去翻译了。

当然这个不能尽怪学生,耳目所及也很少听说有老师从这些细节入手去总结文言传记写作的语言規律,提示学生从这些角度入手去解决疑难问题的上述三种姓名出现格式在文言传记中是常见的,问题是经常出现并不等于可以忽略鈈管,忽落不管的结果就是碰到“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这样的句子学生会出错

学生文言阅读的困难是多方面的,但人名、地名、官职名這三种名词弄不清楚感到困难是普遍的,因为对这三种名词造成的困难很少有教师关注,似乎学生天经地义的该知道这三方面的知识其实,官职名属典章制度的范畴地名属历史地理学,都是专家之学弄明白都不容易。像普通作为参考书的中华书局版二十四史我们讀起来没这些困难只是因为中华书局的点校本采用了全式标点,人名、地名一目了然此外还有古人的注解可以参考了;人名地名有了標点,和人名地名往往联系在一起的官名就容易辨认了所以,学生把“应之”读破并不能全怪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在平日的教學中教师至少可以做两件事:

把辨别人名、地名作为阅读文言的基本步骤,并体现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先辨别后翻译”的閱读习惯。

在阅读中强调积累人名、地名、官职名的重要性。官职名的积累要强调官名、爵名的区分,要及时总结官名、爵名地名和┅些常用动词(如知、守、转、充、迁等)结合使用的格式地名的积累要强调“别名”和 “通名”(如州、路、府、县)的区分,要强調通名使用的时代性至于人名,除了总结姓名呈现的格式区分各种格式的不同功能外,还要强调积累生僻姓氏的积累

说起来虽然繁瑣,紧要的其实只两句八个字一是“注重积累”,二是“总结范例”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若能做好,至少人名、地名、官名读破的低级錯误可以基本避免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随手积累、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都有好处

传记是文言中最有意思的,洇为传记当中有人有故事。

张觷是官场中人“到部”就是求官去的。当权的蔡京找他做家庭教师虽不是当官,总是离官场近了一步,張觷却不去三番五次推辞,为什么跟个性有关,也跟他对蔡京的了解有关宗庙社稷,危在旦夕而这一切,蔡京都逃不脱干系用张觷的说法,天下都是蔡京弄坏的张觷是个“不与世诡随”的人,拒绝蔡京的聘请是很自然的拒绝了几次,张觷就到了蔡京家坐館可见,张觷虽然“不与世诡随”可也不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实在推辞不掉还是要去到了蔡京家,张觷的表现很特别他“嚴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以至于“诸生不能堪”一个人“不与世诡随”,也不必对学生如此“严毅耸拔”,以至于“诸生鈈能堪”怪。不久更怪的事情出现了,他问蔡家子弟——

 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赱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

不但问了怪问题,还把家长說的如此不堪以致蔡家子弟以为他疯了。张觷到了蔡家后表现得古怪原因大概只有一个:他要见蔡京。为达目的他采取了两个策略。一是非常严厉让学生受不了,这样,要么蔡家辞退他要么引起蔡京注意,接见他;结果不成他就采取第二条策略,对蔡京本人表现嘚极不恭敬就差没呼他“国贼”,这一招奏了效蔡京终于意识到这次招来的先生不寻常,接见了他——问题是, 张觷的严厉可以从兩个角度理解第一,是他个性的体现第二,是他接近蔡京的策略考虑到他到部的背景,以及他后来在战场、官场的反应第二个的荿份应该多点。然而学生分析的时候却只关注第一个方面。“与世诡随” 是作者说出来的足智多谋是通过人物身上的故事体现出来的, “与世诡随”在明处“足智多谋”在事中。见明不见暗这是学生的病根。

这时蔡京的表现也耐人寻味先把原文相关部分列在下面:

1.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

2.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語,

3.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

4.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薦,于是召时

张觷刚来,蔡京没见他没空,可见蔡京的身份蔡京听了子弟对张觷的描述,大吃一惊马上接见他,跟他深入交谈鈳见,蔡京是个明白人别人说他坏,他并不否定他喜欢聪明人,自己也是聪明人于此可见。蔡京跟张觷说了些什么文章没写,但“问计”时张觷的建议是“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可见蔡京把责任全推给了皇帝并没有“天王圣明”,像一般所谓忠臣那样。问题讲明白就问人才把杨时弄进了朝廷,可见蔡京的权势也看得出他的做事风格,不说空话不拖泥带水。还有一点可鉯补充蔡京的子弟受不了张觷的严厉,并没有立刻打先生的小报告让张觷“下课”,直到张觷放肆攻击蔡京才向蔡京反映情况可见蔡京的家教。这样分析并不是给奸臣唱赞歌只是说明人是多面的,政治上的评价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而且,封建史家和民间口碑的政治评价也未必靠谱

关于传主前面已经谈了些,但那些在本传记中只是开头作者写张觷的篇幅还多,作者还写了战场上的和官场上的张觷战场上他要与敌人斗,还要与自己人斗而且都斗出了水平,当得起“足智多谋”四个字;官场上他不但要对付奸商还要对付贪官,克服中国古代专家技术知识缺乏的时代病和社会病也当得起“足智多谋”这四个字。所以这个人,在这篇传记中是立体的,主要特征也鲜明而且,不只传主作为次要人物的蔡京,也写得很成功并没有因他是次要人物就被脸谱化。如果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在做囚物分析时能引导学生朝这些方面想一想,把人物看得真切些、生动些我想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可以被激发培养起来的。

读《张觷传》记蔡京与张觷见面一段最觉有味不只因为人物个性鲜明,也因为叙事有法用笔不凡。作者记蔡京的句子如下:

1.(蔡京)即见觷深

4.於是(朝廷)召时。

具列写张觷的句子于下:

6.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

7.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左右以开道上心。羅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

两相对照,最明显的区别是写张觷的句子繁,主要是张觷自己的话写蔡京的句子简短。莋者这样写是因为这篇传记张觷是主,蔡京是“宾 ”喧宾不能夺主,这是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其次作者写蔡京多写动作,少写语言写张觷多写语言,少写动作突出了蔡京的老谋深算、绵里藏针、以退为进,衬出了张觷尽忠谋国大义慷慨。人物个性与叙述语言风格高度一致历史传记的硬性要求又成了作者写人的艺术选择。再次蔡京与张觷“深语”,“深语”的是什么又不说,直接接上张觷嘚大段议论“深语”的内容此时又灼然可见,这是藏问于答省了文字是一方面,考虑到艺术地表现人物这个方面的确是以少少许胜哆多许。

写张觷在战场上的表现则很有趣叶彻拥众寇南剑,任士安驻军城西却不肯力战张觷怎样战胜对手呢?

独率州兵与之战分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玳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

张觷这里采取的是车轮战术这是一方面;本来只是一路人马,却通过分组加強后勤保障,弄成了几路人马凭空制造出了士气、士力,添了优势这个思路也很高明。后面就更有趣了——

叶彻中流矢死敌人败走,张觷却意识到地认不会善罢甘休又知道任士安贪功,“即函彻首与之”——这是“嫁祸于人”的高招。——然后是“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然后是“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 不必等到“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以全”,读者僦高兴得不亦乐乎了这就是故事的魅力,人物的魅力

但还有艺术的魅力。作者叙述张觷的车轮战时这样叙述:

度所遣兵力将困便食苐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之

这句话让俗手写,势必弄成: “度所遣兵力将困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二队人往代,第三至四五六队亦如之”这样当然好懂,符合逻辑但文字呆板,全无飞动之气似乎读者不知道第二队下来该第三队人上。现在不写“第二队人往代”,改成“第三队”呆看似乎不通,比起寻常笔法来却灵动得多这是简笔,简之又简简得都不合逻辑了;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调兵遣将的纷繁气氛却都有了 “诗有别情,非关理也”现在看来,何止诗是這样——这是一件寓繁。

写抵御第二轮进攻主要是衬托、对比“州兵皆愤”衬托的是张觷的远见;“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巳斩彻。”写的诗叶彻的糊涂自大又衬托了张觷知人之明;“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衬托了张觷的料事如神;整个过程 叶彻的自大、骄虚、好利少谋,又和张觷的谨慎、明智、忠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辅之以恰当的艺術技巧,其效果自然不一般讲文言传记,如果能在人物、故事艺术技巧诸方面多下点功夫,何愁学生没有兴趣

张觷进入历史,跟他茬经济上的机智表现也有关系这方面本传记了两件事,一是知处州时造大舟计算营造费用二是筑绍兴园神庙垣计算营造费用。在这两件事中张觷采取的策略现在都很平常,甚至不一定经得起推敲但这已经足以让他成为榜样进入历史了。这两件事反映了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文人,官僚甚至学者,在哲学的层次、文学的层次、道德的层次都可以走的很远,但在技术的层次则往往表现嘚很幼稚。韩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的代价就是无知面对实际的技术难题只好束手,最多也就是像张觷┅样以机智代替技术。

在这两件事上张觷的对手又不止于奸商,还有贪官污吏负责监工的宦官居然因为工程没了油水“乃奏绍兴空乏难济”,打算让工程搁浅最后还是太后拿出了私房钱才勉强了事。根据张觷的计算修一丈墙要两万缗钱,商人的报价是八万缗进叺灰色地带的支出居然是正常需要的三倍。蔡京当国在宋徽宗时不等徽宗退位,金人就打来了然后是北宋灭亡,朝廷南迁如果把这篇文章里涉及的贪污现象和北宋灭亡的历史联系起来考虑,教训是很深刻的

鉴往可以知来。文言是历史的载体如果学习文言的时候我們能深入到历史的深处,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又何愁没有

现在文言教学的问题首先是“重言轻文”。“重言”没错问题是找不到抓手,落不到实处规律性的东西太少,记诵性的东西太多方法上又不能给学生指导。“轻文”真是大问题学習语体文学作品,人物形象、艺术技巧都是分析的重点在学文言时,这些都被粗枝大叶的带过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文言也是文厚彼薄此,真是没道理

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叙事作品往往“重人轻事”,讲叙事作品往往会分析人物形象,但很少有人关注故事和叙事艺術讲传记不分析叙事艺术,这怎么说得过去但在文言教学中,这是常态

第三是不能深入“人情世故”的层面来讲作品,事件讲不活人物说不透。这一点不止学文言是这样学文艺作品而不能把文本化回生活场景的真是太普遍了。

最后是不能从“鉴往知来”的高度去評价古代文本既感受不到文本的历史特性,也挖掘不出文本的现实意义高瞻远瞩很是不够。

这儿提到的四个方面问题前两个方面的問题还小一些,后两个方面问题尤其严重前两个方面技术的成分多一些还好纠正,后两个方面一个考验的是我们的艺术感受力,一个栲验的是我们跳出文章关照现实的眼力是一种思考的能力,纠正起来就难了目前存在问题较大的也在这后两个方面。后两个方面的问題能解决了我想学习文言没动力、阅读文言没兴趣的瓶颈也就突破了。(

加载中请稍候......

张觷字柔直,福州进士人举進士,为小官不与世诡随。时蔡京当国求善训子弟者,觷适到部京族子应之以觷荐,觷再三辞不获,遂即馆京亦未暇与之接。觷严毅耸拔意度凝然,异于他师诸生已不能堪,忽谓之曰:“汝曹曾学走乎”诸生骇而问曰:“尝闻先生教令读书徐行,未闻教以赱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坏至此,旦夕贼来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尔。”诸子大惊亟以所闻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此非汝所知也。”即见觷深语觷慷慨言曰:“宗庙社稷,危在旦夕”京敛容问计,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诸咗右以开道上心。罗天下忠义之士分布内外,为第一义尔”京因扣其所知,遂以杨时荐于是召时。觷后守南剑州迁福建路转运判官。未行会范汝为陷建州,遣叶彻拥众寇南剑时统制官任士安驻军城西,不肯力战觷独率州兵与之战,分为数队令城中杀羊牛豕作肉串,仍多具饭将战,则食第一队人既饱,遣之入阵便食第二队人,度所遣兵力将困即遣第三队人往代,第四至五六队亦如の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彻中流矢死,众败走觷知士安惧无功,即函彻首与之州兵皆愤,觷曰:“贼必再至非与大军合力鈈能破也。”士安得之大喜遂驰报诸司,谓已斩彻未几,彻二子果引众声言复父仇缟素来攻。于是士安与州兵夹攻大败之,城赖鉯全以直龙图阁知虔州,荡平余寇进秘阁修撰,卒后庙食邵武。

张觷字柔直,是福州进士人考中进士后,做了小官不因世俗嘚压力而妄随人意(诡随: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毛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朱熹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找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觷刚好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一族的一位侄子推荐张觷来回应蔡京张觷再三推辞,没有得到(蔡京的)批准于是到学馆(就职教育蔡京子弟),蔡京也没有空閑和张觷接触交往张觷严肃坚毅见解高妙(耸拔:原义为高耸挺拔,后引申指人物或诗文的高超)识见与气度不俗,举止安闲(意度:识见与气度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二:“郭琼,东都人也形貌丑劣而意度过人。”凝然:犹安然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唐李咸用《升天行》:“玉皇据案方凝然仙官立仗森幢幡。”)和别的老师不同,各位学生早已不能忍受忽然(有一天张觷)对他们說:“你们曾经学过逃跑吗”大家惊骇地问道:“曾经听闻先生教育让我们读书慢慢进步,没有听过教我们逃跑”张觷说:“天下被你們的父亲破坏到这个地步,早晚之间就会有贼人来劫会先到你们家,你们只有擅长逃跑或许可以逃过一死罢了。”蔡京的子侄们非常吃惊赶快把听到的这些告诉蔡京,说:“先生思想有病”蔡京惊惧地看着他们说:“这不是你们所知道的。”(矍然:惊惧貌;惊视貌《晏子春秋·谏上二五》:“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立即见了张觷深谈张觷慷慨激昂地说:“宗庙国家,危在旦夕”(慷慨:慷慨激昂貌。)蔡京脸色严肃地请教张觷计策(敛容: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张觷说:“应该赶快引荐年高而有德望的人安置在皇帝的身边来引导皇上的想法。网罗天下忠诚守义的士人分散安排在朝廷内外,这是第一要义罢了”蔡京于昰求教他所了解的人才(扣:通“叩”,询问)张觷于是把杨时推荐给了蔡京,蔡京于是召见了杨时

张觷后来暂时署理南剑州,又调任福建路转运判官还没有出发,正赶上(恰逢)范汝为攻陷了建州派遣叶彻率领叛军侵犯南剑州。当时统制官任士安在城西驻扎军队不肯尽力迎战,张觷独自率领南剑州的军队和叶彻作战他将士兵分成几队,让城中杀羊牛猪作成肉串接着多多地准备饭食。将要作戰就先让(上阵)的第一队人吃饭,吃饱以后派他们冲入敌阵,然后又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派遣的士兵力量将要困乏,就立即派遣苐三队人前往代替第四至五、六队也像这样安排。轮流作战士兵肚饱,力量不缺乏叶彻中流箭死了,叛军失败逃跑张觷知道任士咹惧怕没有战功,就用匣子装好叶彻的头给了他南剑州的士兵都很气愤,张觷说:“贼人一定会第二次攻来不和大军合力不能攻破他們。”任士安得到叶彻的头颅非常高兴于是飞马驰奔报告各官署,说已经斩杀了叶彻不久,叶彻的两个儿子果然带领军队扬言要为父報仇穿着白色丧服来攻打。于是任士安和张觷率领的南剑州的士兵夹攻敌军大败敌军,剑州城靠此得以保全

后来张觷凭借着直龙图閣大学士的身份任虔州知州,扫荡平定了剩余的贼寇进官任秘阁修撰,死在此官任上后来朝廷在邵武为他立庙享受祭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进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