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伪造诏书比起兵造反还严重吗?

君主社会的皇位继承办法(82)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27:21&)
( 22:28:06)
11字(25/0)
( 10:04:08)
15字(10/0)
( 06:22:12)
( 10:08:54)
( 21:22:06)
( 20:36:41)
( 12:35:00)
( 10:27:21)
1638字(64/0)
( 10:14:16)
1713字(14/0)
( 10:02:56)
1584字(17/0)
( 15:39:03)
2805字(29/0)
( 15:21:44)
1795字(6/0)
( 13:28:14)
1507字(22/0)
( 10:10:19)
1849字(16/0)
( 10:29:33)
2472字(16/0)
( 10:20:15)
1930字(9/0)
( 10:19:53)
2118字(4/0)
( 11:22:15)
2863字(16/0)
( 10:22:25)
2557字(13/0)
( 11:21:25)
2239字(3/0)
( 16:21:09)
2453字(5/0)
( 11:05:45)
1873字(11/0)
( 14:37:01)
1803字(27/0)
( 12:19:50)
1649字(23/0)
( 15:12:04)
1248字(11/0)
( 15:19:03)
1253字(6/0)
( 16:31:53)
2543字(14/0)
( 16:28:16)
2870字(9/0)
( 11:47:46)
2356字(2/0)
( 11:39:01)
2639字(7/0)
( 11:58:46)
2349字(5/0)
( 10:13:17)
2166字(14/0)
( 10:48:30)
( 14:32:36)
( 11:04:37)
2582字(44/0)
( 11:58:45)
2258字(15/0)
( 15:05:11)
2792字(228/0)
( 15:02:13)
( 15:01:25)
( 18:43:33)
( 14:34:48)
( 23:26:44)
( 12:57:37)
( 20:52:41)
( 11:09:41)
2036字(6/0)
( 10:22:27)
2376字(17/0)
( 13:50:48)
2953字(7/0)
( 11:50:29)
3018字(67/0)
( 10:56:35)
2335字(16/0)
( 17:17:28)
1715字(18/0)
( 12:00:00)
1809字(8/0)
( 23:03:18)
( 22:59:50)
( 16:36:47)
2609字(9/0)
( 12:56:00)
2002字(20/0)
( 16:54:07)
2028字(7/0)
( 14:46:11)
1725字(14/0)
( 15:35:51)
2516字(70/0)
( 15:23:43)
3292字(41/0)
( 11:23:07)
3481字(31/0)
( 16:54:49)
2233字(6/0)
( 11:43:54)
2421字(2/0)
( 11:43:12)
1993字(33/0)
( 16:34:22)
2526字(3/0)
( 11:35:53)
2041字(4/0)
( 15:37:49)
1827字(5/0)
( 16:11:24)
( 16:05:17)
1932字(11/0)
( 11:47:28)
3093字(14/0)
( 11:56:55)
2227字(50/0)
( 15:36:09)
2227字(29/0)
( 10:05:13)
2385字(6/0)
( 10:28:30)
2925字(28/0)
( 16:34:26)
1775字(41/0)
( 17:22:09)
2713字(6/0)
( 16:52:12)
3208字(8/0)
( 16:16:12)
3133字(18/0)
( 15:05:40)
( 20:00:04)
( 17:14:48)
2641字(26/0)
( 11:24:44)
1863字(165/0)
( 16:43:28)
1941字(11/0)
( 16:27:30)
2785字(4/0)
( 17:12:18)
2525字(61/0)
( 09:27:57)
2457字(15/0)
( 15:50:58)
2456字(10/0)
( 15:15:14)
2765字(7/0)
( 19:33:45)
( 19:30:58)
( 11:55:13)
2056字(30/0)
( 00:37:18)
( 16:20:33)
2316字(16/0)
( 17:07:36)
2079字(81/0)
( 09:34:28)
1609字(2/0)
( 12:42:29)
2210字(19/0)
( 16:39:19)
1825字(20/0)
( 16:35:41)
( 16:47:09)
1857字(7/0)
( 17:24:14)
3289字(5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16、1.D(据原文,诏书在众多文体中“具有相当独特的地位与价值”,而非“价值与地位最高的一种”)
2.D(据原文,诏书起于秦汉,而“汉诏”不属于其渊源。另外,该句解说的是汉诏的特点)
3.B(“典范的诏书全出自汉代”非“黄佐认为”,也与“汉诏是诏书文体体制的典范”的说法不符)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诏书,作为皇帝专用的公文文体,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封建社会,诏书的发布关系到军国大事、国计民生,也体现了封建皇权。汉代刘熙《释名·释典艺》说:“诏书。诏,照也。人暗不见事宜,则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有由也。”以同声相训,释“诏”为为“照”。唐代吕向《文选》注回:“诏,照也。天子出言,如日之照于天。”吕向引申刘熙说法,把“照”的主体明确为太阳,以“日”拟君主,更形象地说明了诏书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又兼有教人事理、温暖人心的功能。
诏书从其定型到消亡,伴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兴亡,所以诏书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史的重要文献,在中国古代众多文体之中,具有相当独特的地住与价值。
作为皇帝专用的正式文书,诏书始于秦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改“命为制,令为诏”。任昉《文章缘起》也明确地说“诏,起秦时”。而明代黄佐认为,“诏”字的原始意义就是用语言昭示他人。在汉以前,“诏”是人们日常通用之辞,到了汉代才成为天子的专用文体。黄佐的《六艺流别》以汉代为诏书文体的代表性时代,该书收录的诏书。全采自汉代而不及其他时代。
诏书既是从前代其他“王言”文体改名而成,它的渊源必然可以追溯到更远古的时代。刘勰在《文心雕龙·宗经》中说:“诏策奏章,则《书》发其源。”这是从宗经的角度,比较笼统地把《尚书》看成诏策奏章的渊源。《文心雕龙·诏策》认为诏书源出于轩辕唐虞之时,诏之名出自《周礼》“明君之诏”。吴曾祺《文体刍言》则认为周文王的《诏牧》、《诏太子发》是诏书文体名称的源头,他说:“周文王有《诏牧》、《诏太子发》二篇,诏之称权舆(即“起源”)于此。后世相传秦始皇始为诏,然其文不可得见。汉诏则存者多矣,其文词典雅,为历朝之所不及。亦其近古然也。”清末王兆芳的《文体通释》和近人薛风昌的《文体论》皆持类似观点。从《诏牧》产生的背景与内容来看,周文王《诏牧》是在遭受天荒时,要求官员鼓励农耕而发布的命令,类似于后代的劝农诏。《诏太子发》则是周文王对太子发的教育和训导。吴氏等人以之为诏书文体名称的源头,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过,吴曾祺说:“后世相传秦始皇始为诏,然其文不可得见。”今检严可均《全秦文》卷一收录了秦始皇《诏丞相隗状王绾》和秦二世胡亥的《诏李斯冯去疾》,可以看作是秦代的诏书。《诏丞相隗状王绾》一文说:“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壹之。”虽然文字简短,但其内容是关于统一度量衡制度的诏书,十分重要。
《汉书》收录西汉诏书甚多。文体学家都认为,汉诏是诏书文体体制的典范。由于统一政权需要正规的公文运作,汉诏的写作与运用也趋于规范化。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诏书”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书的发布与军国大事、国计民生相关,也体现着封建皇权。
B.诏书作为公文文体为皇帝所专用,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C.诏书除具有无比的权威性外,还有教人事理、温暖人心的一面。
D.诏书有助于研究封建社会政治史,是古代众多文体中价值与地位最高的一种。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对“诏书”渊源解说的一项是
A.诏策奏章,则《书》发其源。
B.诏之名出自《周礼》“明君之诏”。
C.《诏牧》、《诏太子发》二篇,诏之称盖权舆于此。
D.汉诏则存者多矣,其文词典雅,为历朝之所不及。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的吕向发展了汉代刘熙的说法,对诏书的特性及功能做了更形象的说明。
B.明代黄佐认为,到了汉代诏书才成为天子的专用文体,典范的诏书全出自汉代。
C.清末王兆芳和近人薛凤昌认为周文王的《诏牧》、《诏太子发》是诏书文体名称的源头。
D.秦始皇的《诏丞相隗状王绾》、胡亥的《诏李斯冯去疾》表明诏书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山西省太原五中2011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
五让不许       让:推辞
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之南都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乃决策谋取横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然事有先后    凌万顷之茫然
以其遗表无所请  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
(2)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  &&&& 讽:劝谏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  辞:借口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 &&&&&&&&&&&&&&&&&  &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 &&&&&& &&&&&&&&&&&&&&&    &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译文:&&&&&&&& &&&&&&&&&&&&&&&&&&&&&&&&&&&&&&&&&&&&&&&&&&&&&&&&&&&&&&&&&&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译文:&&&&&&&&&&&&&&&&&&&&&&&&&&&&&&&&&&&&&&&&&&&&&&&&&&&&&&&&&&&&&&&&&
(3)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译文:&&&&&&&&&&&&&&&&&&&&&&&&&&&&&&&&&&&&&&&&&&&&&&&&&&&&&&&&&&&&& &&&&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山东省高二下学期调研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忧虑,忧患
B.斩之以徇徇:谋求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3分)(&&&&)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4分)
(2)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田京,字简之,世居沧州。举进士,调蜀州司法参军。赵元昊反,侍读学士李仲容荐京知兵法,召试中书,擢通判镇戎军。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奏兼管勾随军粮料。入对,陈方略,赐五品服。又参夏竦军事。会遣翰林学士晁宗悫即军中问攻守孰便,众欲大举入讨,京曰:“夏人之不道久矣,未易破也。今欲驱不习之师,深入敌境,与之角胜负,此兵家所忌,师出必败。”或曰:“不如讲和。”京曰:“敌兵未尝挫,安肯降我哉?”未几,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以奇兵出原、渭,败大将任福。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乃上言:“请择要官守沧、卫,凿西山石臼废道以限戎马,义勇聚教,复给粮,置卒守烽燧,用奇正法训兵,徙战马内地以息边费。”凡十余事,仁宗颇嘉纳之。入为开封府判官,坐械囚送狱道死,出知蔡州。王则据恩州反,京缒城趣南关,入骁健营抚士卒。保州振武兵焚民居欲应贼,京捕斩之乃定。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由是营兵二十六指挥在外者皆慑服,不敢叛。州之南关,民众多如城中,得不陷贼,京有功焉。京督士攻城甚力,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贼知京无所顾,乃牵妻子去,恩州平。以不能预察贼,降监郓州税。先是,驻泊都监田斌亦以贼发不能捕,待罪兵间,及城破,从诸将入,以功迁宫苑副使,而京独被谪。御史言失察贼过轻,忘家为国义独重,不宜左迁,乃徙通判兖州。复知沧州,拜右谏议大夫,卒。(选自《宋史·田京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入对,陈方略对:应答B.即军中问攻守孰便即:来到C.夏人之不道久矣道:讲道义D.元昊使黄延德叩延州乞降叩:攻打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夏守赟为陕西经略使忘家为国义独重B.夏人之不道久矣今欲驱不习之师C.此兵家所忌贼知京无所顾D.以奇兵出原、渭以功迁宫苑副使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B.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C.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D.贼系京/妻子乘城迫使呼曰/毋亟攻城/中将屠我辈矣/京叱诸军益进攻/注矢仰射/杀其家四人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京有军事才能,并因此受到官员的推荐。赵元昊反叛,李仲容推荐田京通晓兵法, 皇帝下诏在中书考试,升为镇戎军通判,并向皇上陈述方略。B.田京对如何与西夏军队作战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对用未经训练的军队,深入敌境,和西夏的军队较量胜负,有人打算请和,田京认为敌人是不可能降服的。C.田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当机立断。王则占据恩州反叛,田京从城上用绳子坠下奔向南关,进入骁健营安抚士卒,振武兵要响应王则谋反,也被田京制服。D.田京在仕途上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得到了纠正。田京因为在恩州不能预察敌情被贬职,田斌也因捕贼不力待罪军中,经御史上奏两人先后得到任用。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①夏竦素不悦京,坐是改通判庐州,徙知邵武军。(3分)②贼遣其党崔象伪出降,京以其持妖言惑众,又斩以徇。(4分)小题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田京“知兵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 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选自《新唐书》,有删节)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3分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2)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3分)(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江苏省启东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杆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对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约束。
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干:触犯
信哉斯言  信:确实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虞延年轻时为官执法严明,在社会动乱时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不听虞延劝谏,临刑时他为此十分悔恨。
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邓衍因仪表出众受到皇帝赏识,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把上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3)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科目:高中语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宣统帝退位诏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