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的野禾是什么华南植物园禾雀花

[转载]妙用客家话语的《乡亲们》
语言学知名教授严修鸿兄是我高中隔壁班的“堂同学”,我在写作《乡亲们》时,曾请教他有关方言问题。他对此书的写作表示由衷支持。书成,又连熬几夜,撰此学术论文。至为感激,在此刊发,以飨读者。
妙用客家话语的《乡亲们》
钟兆云先生与钟巧云女士是闽西武平县岩前镇的客家人,他们姐弟合著的《乡亲们》有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客家话。这种富有特色的南方汉语分支在小说中如此生动且大规模地被使用,在大陆文坛上是第一次,有首创之功。郭鹰女士评这篇小说“贴近地气的踏实”,傅翔先生评价为“一部厚重而地道的农村小说”,这除了作者文笔真实地贴近生活,反应闽西客家乡土社会人物与风情的各个细节之外,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这种用汉语方言来演绎的语言风格有关。
土里土气的名字绰号花名
作品着墨的人物千姿百态,林林总总的绰号花名尽透着客家地气。男的多有“古”字缀:“曾发古”、“六芝古”、“有富古”、“荣宝古”、“来生古”、“&水牯头”、“尿桶古”、“乌溜古”、“亚福古”、“祥古头”、“二古头”、“三古头”、“八古头”、“金古头”、“福古头”女性多有“嬷”字缀:“梅州嬷”“会昌嬷”“兰子嬷”、“招玉嬷”、“李膣嬷”,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名号不断出现,引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地处闽粤交界处、风情浓郁的客家大镇——岩前。
趣味盎然的童谣与山歌
作品记录了许多地道本色的歌谣,咏唱萦绕中为我们绽放了一个质朴天然的乡村社会,这是一个温情与机智并存的世界,你听听:
“禾滴子转转开,你冇子来我冇娭,头个娭子吃鸡髀,后来娭子吃鸡肠,吃个鸡肠臭鸡屎,留我亲妈唔要死。”说的是后妈与亲妈的天壤之别。
“月光光,树头背;鸡公砻谷狗踏碓,狐狸烧火(做饭)猫炒菜;猴哥送饭用背背,田鸡婆婆抢老妹。”好一派热闹的童话世界,动物们忙忙碌碌的一天就要开始了。
“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为了让蒙童发愤苦读,儿女情愫都用上了。
“月光光,走四方,四方暗,走田坎,田坎崩,捡枚针,针有眼,交个(交给)伞,伞有头,交个牛,牛有角,交个桌,桌有框,交个瓮,瓮有口,交个狗,狗有尾,交个鸡,鸡有痣,两子同年学做戏,做戏难打锣,不如学补箩,补箩难破篾,不如学扛轿,扛轿难转肩,不如学食烟,食烟爱点火,不如学做贼,做贼怕捉到,不如学做水(干活)……”这个顶针童谣,顶得颇有特点,不是原字相连,而是更有挑战的同韵相连。
客家山歌是闽粤赣地区乡民的常见娱乐,早年山路相逢,尽兴地打开歌喉,随口唱出山歌的人比比皆是。客家山歌表达了男欢女爱,记录了劳动生活。这篇小说也有多处的描写和记录:
“割芒爱割大叶芒,连哥爱连读书郎。白衫白裤一着起,冇钱当过有钱郎。”
“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子浮上来”
“十八老妹三岁郎,半夜想起会断肠,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
文化命令的代言人——谚语与俗语
谚语、俗语在客家话里叫“老古人言”“老古记(句)”,常言道为“古话都讲哩”,是活跃在客家人口中的传家宝,启发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全书使用了大量生动传神的谚语、俗语,这是乡土文化的命脉与根底的深掘,客家文化之丰富及多彩的表现,例如:
l&人爱人打落,火爱人点着,我一定要吃口馒头争口气(意即人遭遇奚落更能发奋上进)
l&食唔赢人,做爱赢人(意即要有志气)
l&乌龟莫笑鳖,鳖笑乌龟还较得(意即都是一样的货色)
l&人老三样歪,行路头拉耷,打屁打出屎,屙尿淋湿鞋。
l&长病冇孝子,百子千孙两公婆(子孙再多,还得靠夫妻互相关心)
l&黄狗偷食,白狗受罪(替罪羊)
l&相骂冇好言,相打冇好拳(劝人克制情绪,不要卷入吵架打架的纷争中)
l&看膣发赤目,看腚三升谷(一个是得红眼病,一个是要给三升谷,说的是男根女阴之贵贱)
l&斗冤了的牛牯难和解(形容仇恨积累了难以和解)
l&耳聋不知狗吠,闪狗不是傻瓜(对无理取闹的人装聋作哑,不加理会)
l&九子十三孙、临死打单身(形容人不能过分夸耀福分,须笑到最后才是硬道理)
l&比起刘玄德,夜夜睡唔得;比起叫花子,俺又还较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l&唔嫖唔赌,后世做牛牯(为堕落的嫖赌找借口的说辞)
l&手痛过家,脚痛绣花(过家,指串门)
l&人亏人,肥得得;天亏人一把骨(比喻天理在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l&讨食唔得三日过,三日一过有官也唔想做(意为坏习惯不容易改正)
l&着弥(意指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l&盲做生理先学肚量,盲前出门先学相让(盲意为“未”,意指为人处世要宽宏大量)
l&人讲蛇他讲蛇,人讲拐他讲拐(拐即青蛙。此谚语与鹦鹉学舌同义)
l&泥蛇一箩担都冇用,青竹蛇一条就够”(意为孩子不在多,有一个出类拔萃就行)
l&瘦猪嬷屙硬屎(意即打肿脸充胖子,超能力消费)
l&雕(沉默是金)
惟妙惟肖的歇后语
俏皮的歇后语也不逊色,其音义双关,反映了客家话的语言特点:
l&“——”&
l&“(公鸡鸡冠)”&
l&“光脑壳上落乌蝇(苍蝇)——明摆着的”&
l&“——(惜)”&
l&“腚上吊沙罐——等屎(死)”&
l&“死田螺——毋晓过丘(借呆板的田螺喻人,指做人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l&“冇鲤)
l&牛皮写字——狗食撇(吃掉)
l&“土地公放屁——神气”&
l&孤老嬷死子瑞(寡妇死儿子)——行衰运
原汁原味的土俗创造
小说《乡亲们》除了引用现成的客家词汇,还兼顾了生动的土俗创造,其独特的语句,夸张离奇的意境常常让人耳目一新。这类凝聚民间智慧结晶的俗语,有些还仅流传于小块地域,作品将它们引入,除了营造浓郁的乡俗氛围,还为读者带来了麻辣刺激的语言享受。
l&讨吃也不讨到他面前(即使是要饭也不会求到他)
l&入发廊人格都会降低(‘人格降低’是新时代的表达)
l&吃盐都不晓得咸淡的人(夸张)
l&晓得那头禾(水稻)好做种(比喻确定哪个孩子将来有出息)
l&狗嘴里冇屎跌撇(比喻不会漏掉关键东西)
l&有蛋不孵孵石头去了(比喻昏庸)
l&拐子拆撇哩一只脚还会跳(拐子即青蛙,意指调皮的人)。
l&一世都食唔动用唔动(夸张)
l&胡须都被她削光了(指丢脸)
l&一个是针一个是钻(比喻针尖对麦芒)
l&苦得身上都冇一个刮痧钱(夸张地说一文不名)
l&哪好意思屙屎不出都叫她们(比喻琐事)
l&屙大了一堆屎(谓不足稀奇)
l&冇一日有安乐(没一天的好日子)
l&老了却没长大(指有些人年纪不小了,仍样子矮小)
l&我肩头上箅(背)屋我怕啥(单身一人,肩扛着一个脑袋)
l&命都会做冷(表示失望)
l&雷公没寻到个(天杀的)
l&发起火来,八角灶头都会转向(比喻火气冲天)
l&天天捡钱还嫌少(指人心不足)
l&衫尾打死狗(走路风风火火,衣服摆动幅度大得能打死狗)
l&谁有那闲钱来补罩篓(没有多余的钱来做荒唐事之意)
l&有女也情愿用来堵水坝(暗喻有女不嫁你)
l&高山上的荒田没人耕(比喻女子一直没嫁人)
l&烂腚剁下来喂花鸭公(戏谑语,讥讽男人的阳根)
l&熟练犁耙生当膣(意指生产工具要用熟悉的,找女人却要陌生的才有新鲜感)
l&吃夹青菜也要吹凉了进嘴(比喻小心翼翼)
l&烂泥糊唔上壁(意即不争气)
l&屙尿都会对壁笑(偷着乐)
l&腚(男根)硬冇药医,撑烂棉丝被
l&老实人有时也会偷屎吃(比喻老实人也会做下荒唐事)
l&狗想豆腐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l&妇人家,屙尿都唔上三节梯(嘲笑女子不如男)
像如上这类原汁原味的民间创造,一直活跃在群众口中,而今终于有了文献记录,被写成了白纸黑字,这些瑰奇独特的南国乡土语言随着《乡亲们》的出版,走出客家围屋,走向更加广阔的华文文学世界,在开阔全国人民的视野之际,亦充实了汉语的方言支流。钟兆云在“后记”中提到:“丰富多彩的客家语言是座极具开采价值的民族文化资源富矿,是写作者耕耘的天堂。”诚哉斯言!
活灵活现的客家惯用语
惯用语是指各个地区惯常使用的口语,一种短小定型的词汇或短句,意义或许有所引申,未必可以从标准汉语的字面推断。惯用语的表现力十分强,可能具有隐藏意义或贬义。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的客家话惯用语,在小说中俯拾皆是:
行衰运(运气糟);大番薯(笨蛋);四六货(蠢货);吃屎大的(骂人不懂事理);削须菇(丢面子);打靶鬼(该死的);钱钻子(钱迷);送背铳(事后诸葛亮);吊目光(让人侧目);多舌乱鼻(多嘴);两头蛇(指两面派);火了子(早死的小孩,詈语);懒人屎尿多(意为借故偷懒);鬼讲个(胡说);芝皮癞(钱的戏称);鸡毛衫(喻轻浮);野炭子(野种);霸坑鸟(横行霸道的人);光毛绝代(诅咒用语);食哩冇咁健(又不是吃饱了撑着);四目狗子(见风使舵、见利忘义之人);人上一百,七古八搭(比喻事物纷繁复杂,千奇百怪);半嬷古(阴阳人);嚯锣战鼓(轰天轰地);酸夹货(下流人);目珠都乌三寸(形容要生气);大番薯(笨蛋);掳手捋脚(打架的架势)。
土雅结合的语言表达
整个《乡亲们》内有29篇用了大量客家词汇写就的独立篇章,可仔细检查一下,发现并非百分之百地全用客家话。我们试看一下《围屋里的鸡毛蒜皮&2》:
宝哥心里乐开了花,但仍面带戚容:“像咱家这情况,穷过水鬼(一贫如洗之意),谁知道人家看唔(不)看得上。”
其中“乐开了花”“像咱家”“谁知道”是普通话口语的说法,“仍面带戚容”则是比较典雅的书面文字。而“穷过水鬼”“看唔看得上”则是客家话的说法。其中括号内“一贫如洗之意”及“不”则是为了方便读者所做的注解,放在了每页的脚注上。
这种语言的使用方式,作者在“后记”曾有总结:“本书在原生态的描写和叙事中,熏染客家民俗、田园风光的生活画面,人物对话全用贴切的客家方言和俗语”。其中人物对话中,客家话用得最多,有些口语性强的表达多出现于对话。我们统计了全书“儿子”与“子瑞(‘瑞’是小称词缀)”的用法,发现“子瑞”出现有134次,其中116次都出现在口语中。“儿子”文中用了320次,除了偶尔几次,基本上都是用于叙述性的语言,不出现在对话中。
小儿子便骂:“你们两个老人家怎么这样说话,我是不是你们的子瑞?”
客家话中把“今天”说成是“今朝”“今朝日子”。全书一共用了123次“今天”,其中用在口语对话中有60次,用于记叙性的语言63次。而“今朝”则出现54次,全部都出现在对话中。
因此,可以看出,全文口语对话出现方言说法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在人物对话中并没有绝对排除普通话。写成书面语后,即使是转为文气的普通话表达也不算突兀。口语中也出现一些文气的表达,一方面表明作者并未完全脱胎,彻底换上方言说法,另外可能也考虑到全国读者畅快阅读的需要。
混用普通话与方言说法是全书的基本面貌,如下是两种说法的一些对比(第一行是普通话与客家话词目对照,第二行是在全书中出现的次数),大致可以见一斑:
月(日)头
总的来讲,全篇的叙述是以通俗易懂的普通话为主,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客家话语。有一些基本的词汇,全书并未采用客家话的,比如“是”,客家话说“系”;比如“他”,客家话说“佢”;比如“如果”,客家话说“系话”这类词全书则均采用汉族共同语的表达。
当然全篇均采用方言词汇的表达也有。在对岸的台湾,那里的客家人尝试全文用客家话来书写,试看如下一段:
礼拜日个夜市场(作者&利玉芳)
礼拜日,平常时涯会坐仔蓬凳项,一边食吾俫仔适夜市埸买归来个糖炒栗子,一边捻电视遥控器转别台,旧年仔涯去公园市埸买个一领衫,毋知着过几多摆,乜毋知洗过几多遍矣。寒天日花仔开仔尽靓个礼拜,庄下还系遽遽就断乌矣,暗摸摸仔夜市埸自自然然会点加几盏电火,铁板烧、碳烤、灌肠、火烟、烟一路来,触街买食个人毋蒙嘴无掩鼻,也无怨衰,凈凈烟到紧流目汁,一只瘦瘦个乌狗仔赖到卖李仔糖个摊仔下络食,酸甘酸甘个狗哽梨煞哽到这只狗牯仔个蛤蟆颏吠毋出声,才过煞煞仔嗽,眼角嗽到一堆目屎出来
全文使用客家话来书写,其优点是可以彻底地对这种语言进行文学加工,最终反过来规范与优化该语言。当今世界,凡有文学加工的语言比起那些纯粹口语形式语言都更具生命活力,在现代社会里更有竞争上的优势,因此台湾客家的这种百分之百的客家文学书写的尝试,也是值得首肯的。
这种纯粹的客家书写,缺点是受众比较狭窄,很多人一时半刻看不懂。这种语言外围的读者读起来是比较吃力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乡亲们》以比较合理的分寸来处理客家内涵与文字表达的问题,也是值得欣赏鼓励的。有了目前七、八成的客家语言做底色,有朝一日此书要改为以纯粹客家语言表达,也不是难事,或许还会到台湾客家同胞们的欢迎,毕竟《乡亲们》根植乡土的原创力量是相当可观,有血有肉的客家生活与客家事像,在对岸的乡亲中可获共鸣。
方言用字的问题
《乡亲们》涉及到了很多客家话特色的词语,有些是一目了然,用字在根源上与普通话是一样的,只是组合或含义上、用法上的差异,比如:土地公、糍粑心、细鬼子、舍爽(大方)等。有一些则是有独特来源的客家话词语,比如:粄(米糕)、嬷(雌性)、腚(男根)、禾笔子(麻雀)、大脚髀(大腿)、曼人(谁)、膣(女阴)等。这类字眼或为来自古汉语(粄、髀),或者是用同音替换(腚),禾笔,或用训读的办法(膣)。
小说用字有一些问题值得讨论:
前后一致的问题
小说是历经3年酝酿,各篇对一些方言词用字出现内部的不一致,举例如下:
A“逍”还是“瑶”
女子风骚,岩前的客家话读siau,小说多写为近音字“逍”
l&他父亲气不过来,又骂儿媳“逍嬷”(淫妇)。——&发贵狗&
l&当再次在他面前发瑶(发音POT,女性过于轻佻或搔首弄姿的淫态)时——&屠者&
“逍嬷”与“发瑶”应该是同源的,本字是“姣”(《广韵》匣母平生胡茅切,“。”
B&末事&还是&么事
什么,书中一般用“啥”“什么”,个别地方用到了方言的说法,是岩前客家话的特色词汇。小说中7处写了“末事”,例如:
l&天啊!做末事我命那么苦啊—&围屋里的鸡毛蒜皮&
但也有2处写的是“么事”
l&“做么事?”大伯母家里没人,二伯母桂花性急,闻声而出。—&围屋里的鸡毛蒜皮&
l&骂我就骂我,凭么事骂我老婆和细人子?—&光棍司令有富古&
还有一处写作“脉事”
l&几个细鬼子冇脉事(没什么)营养—&围屋里的鸡毛蒜皮&
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
l&聊耍(玩耍)2处,了耍3处。意思都是玩耍。
l&火坛狗1处,火痰狗1处,实际上是&火燂狗。
l&公爹1处,阿爹1处,公呆10处,呆呆12处。
l&拗豹子7处,凹豹子1处。
使用本字还是写同音字?
A&“出刹”还是“出煞”?
指采用一定的迷信仪式来驱除邪魔,客家话叫出煞。小说出现5次,都写同音字“出刹”。
B&“三参”还是“三牲”?
祭祀用的供品,应该是“三牲”,&古代以牛、羊、猪为大三牲,也以猪、鱼、鸡为小三牲。岩前现在改为猪肉、豆腐干、鱼,也许是语源意识模糊了,共5处都写成当地的同音字“三参”。
C&“衫旧”还是“衫袖”?
衣袖,客家话叫做衫袖。在梅县等地,袖/旧&并不同音,袖为tshiu⁵⁶,旧为khiu⁵⁶,而岩前镇同音了&袖=旧=tshiu³⁶。因此小说有2处写成了同音字“衫旧”。
D&“子瑞”还是“子哩”?
一般的闽西客家话文献,作为词缀的li,&le,一般写成&“哩”。本书则全部写作“瑞”,不太符合当地的发音se³⁶。
E&“芝”抑或“膣”?
女阴,在客家话发音与“芝”相同。本文作者考证是“支”(“膣”是入声字,不符合客家话的平声读法)。《乡亲们》描写了底层社会的真实面目,在粗鄙的言谈描写中出现概率很高,用到“膣”有71处。另外用到“芝”的地方,实际上与“膣”是大抵相同的:
芝毛小气(小里小气),矮芝嬷,六芝古,六狗芝,芝面皮,芝皮癞。
F&娘&与&酿
这,在岩前客家话说成是&nioŋ³⁶,小说用的是“娘”来做近音替代。因为“娘”容易引起误会,特别是“你娘个(出现32处)”,读者可能认为是“你妈的”,而实际意思是“你这个”。建议采用同音字“酿”来代替。而文中提到“父亲”酿伯佬,则可写做“目英伯佬”。
其余相似情况还有:
l&“诺人子(勾引人)”,写作“络”字更加贴切。
l&“捡勾(抓阄)”,其实本字就是是阄,只不过发音为keu¹,比较特殊。
l&“脚头(锄头)”,目前写的是同音字,写作&本字“头”更加合适。
l&“整(当作)子瑞”、“整作(当做)根据其他客家话的比较来看写“准”比较合适。
l&“自得我意(照我意)”,“自得性”,写作“取”比较合适。
l&“火了子”是骂小孩的用语,来自埋葬儿童的简易棺木“”,写为“料”字更妥。
l&有下有四(有声有色),本字当为“有下有数”,下数,表示规矩。
l&书中“干活”都写作“做水”,恐怕也是限于岩前“事”“水”同音,还是改用“事”为好,这样可以避免误解。
l&入年家,根据周边的客家话,也许写作“入年假(年二十五至年初五)”比较合适。
l&老古记(上代人总结出的经验或传统说法),当为“老古句”,当地方言是&句=记。
l&管扫(扫把),应该是“秆扫”,早年有些草秆可以扎扫帚的。
综观全部小说,像我这样抱着对民俗风情及乡间社会好奇与痴迷的人来说,这是一场语言的盛宴,一张涵括百态人生的客家人专辑,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闽粤客家风情录!我目前只是初读,以后希望进一步将此书做成数据库,做更加仔细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简介:&
严修鸿,福建省武平人,与作者钟兆云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从事汉语方言学研究,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任教,担任语言学教授,对客家话的语音、词汇有较深的涉略。2001年起担任客家互联网“客家人社区”的管理员,熟悉客家分布、客家民俗,在电子社区提出过“客家足球”、“优化客家”、“客家现代化”等理念,提倡族群和解与多元化的价值观。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长知识!客家话歇后语
  &&  ABC328书馆欢迎您的光临  长知识!客家话歇后语        [文化]长知识啦!客家话歇后语动植物类1. 棺材里的老鼠——食死人2. 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3. 米缸里的老鼠——唔愁冇食4. 老鼠上墙——巴不得5. 老鼠进书箱——食老本6. 牛牯食药——硬灌7. 牛陪等马来行——蹄都跌得交8. 死牛——唔晓转颈9. 黄牛过岭——各打各(角打角)10. 老虎借猪——冇还11. 老虎打蚊——唔得喉颈饱12. 蛇入竹筒——冇路13. 蛇哥入裤裆——唔敢动14. 蛇将军——缠杀哩15. 瞎眼狗——唔识人16. 饿狗赶飞鸟——妄想17. 狗打老鼠——多管闲事18. 狗打老鼠——有功冇劳19. 狗咬鸭子——呱呱叫20. 狗啃狗骨头——自贱其身21. 狗食糯米——冇变22. 狗咬吕洞宾——唔识好人心23. 狗打乌蝇——尽喙甲24. 狗生角——出羊(洋)相25. 狗脚刻佛——身装咁好贱骨头26. 狗射尿——俭脚27. 鸡公髻——外来肉28. 鸡公带子——浪竭29. 鸡公上树——练叼(鸟)30. 三斤半的鸡公——唔敢决31. 猴哥戴帽又穿袍——始终唔像人样32. 猴哥擎扇子——学人样33. 猴哥听报告——唔知讲个乜个东西34. 猫抓糍粑——难脱爪35. 瞎猫遇到死老鼠——碰巧36. 猫打饭甑盖——好死狗37. 猫唔食腥——假斯文38. 四斤重的猫生出三斤重个狗——难为屙得出来!39. 蟮公(蚯蚓)打屁——土里土气40. 细蟮公(蚯蚓)——土生土长41. 井底蛤蟆——见天冇摸栏阔42. 虾公蛤蟆——假夫妻43. 大墨鱼——轻骨头44. 断脚老蟹——冇差(叉)45. 老蟹行路——横横擎46. 水中蛤蟆——好啯47. 狗嫲蛇煲肉丸——名加斋48. 蚊帐背个蚊子——浪(白)吵49. 蚊子咬牛角——冇血出50. 蚊子脚——冇比(臂)51. 城隍庙里个蚊子——啮鬼(“啮鬼”喻为吝啬)52. 湖鳅比黄鳝——差一大截53. 满塘尽鲩——冇条鲤(理)54. 粪缸下黄鳝——屎鳗(蛮)55. 蜂叼猴瘌察——坏事(柿)56. 乌龟垫床脚——甲硬撑(尽力支撑;)57. 鸭子眛田螺——赌纂58. 死鸭子——喙硬59. 草蜢撩鸡公——唔知死60. 禾头下出稗子——杂种61. 柑子生虫——桔坏哩62. 苦瓜虫——内贡(内讧)63. 番豆剥壳——还有医(衣)神鬼传说类64. 阎王讲故事——鬼会听65. 阎王作报告——鬼话连篇66. 阎王派工——使鬼去 )67. 阎王请会计——打鬼算68. 阎王做把戏——骗鬼69. 阎王开饭店——鬼食70. 阎王补炉子——鬼灶(做)倒哩71. 阎王嫁妹子——鬼爱72. 向阎王爷告状——鬼答你73. 阎王唔着裤——笑死鬼74. 阎王贴布告——鬼会看75. 纸做观音吞落肚——心肝肚里一个佛76. 八仙吹笛——神气十足77.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78. 坳上伯公——食两头79. 潮州伯公——学老神80. 水打伯公——会脱神81. 牛头马面相骂——鬼打鬼82. 打米问仙——同鬼讲83. 玉帝粜谷——天仓满哩84. 水鬼找城隍——恶人先告状85.十八罗汉请观音——主人多过客(喻喧宾夺主)86. 铁拐李拿着韩湘子——一个会捧一个会吹自然生活类87. 半条咸菜——唔成格88. 水圆粄子——一熟就漂89. 唔晓流动的河——汶(稳)水90. 饭甑冇盖——气冲天91. 冇耳茶壶——你莫提92. 沙煲装酒——唔在壶(乎)93. 石灰掩路——打白行94. 九重布做成个遮子——难过日95. 烂灯笼——吊框96. 纸鹞上天——尽线放97. 纸做猪头——哄鬼神98. 排骨蒸豆腐——有软有硬99. 葱煮豆腐——一清(青)二白100. 猪肉换咸菜——蚀本生理101. 滚水入喙——蚀(舌)死了102. 屁卵晒干——冇幺成103. 巴掌生毛——系老手)105. 石头捶网——啱线106. 门前贴个符——赶鬼107. 飞机上吊个电壶——高水平108. 飞机上吹笛——高调109. 猪利绑酒——双舌(蚀)110. 屎缸石——又臭又硬111. 火烧月历——冇日子112. 铅打个茶壶——假锡(惜)113. 烂鸡卵——坏蛋)114. 鼻公上的饭粒——领(便)捡115. 棺材里涂脂粉——死爱面子116. 捉虾拐买烟食——水里来火里去117. 猪血煮豆腐——红也食白也食118. 落水揩(担)秆——紧揩紧重119. 落水晒谷——错收(输)120. 水浸冬瓜——会脱囊121. 沙坝里倒盐——有多么少122. 沙坝里摆摊子——外行123. 坐在米箩里喊冇食——装穷诈死124. 背紧金条讨食——装穷125. 米行里个相公——差斗126. 雾荷缠颈——会野胲)127. 冷水泡茶——冇味道128. 兜凳上棚——唔使梯(推)129. 三子家娘款大肚——磨杀里130. 叫化子分身家——冇滴鬼东西131. 脱裤打屁——多此一举132. 三月秧苗——冇胎133. 石灰落井——想化来134. 风车脱页——冇搞135. 新做风车——有搞136. 风车斗里孵鸡仔——会搞死137. 化妆吊颈——死也爱面子138. 死佬骨头——冇面皮139. 五脚凳子——斗多140. 啊旦生子——靓种141. 拆屋放纸鹞——只顾风流唔顾家142. 屎缸里食包子——难为开喙(嘴)143. 卖布唔带尺——存心不良(量)144. 举重比赛——斤斤计较145. 买田螺食——将钱检到气来抽(自讨气受)146. 瘌哥(麻风)食狗肉——烂做烂来医147. 火砖捞瓦——共窑货(喻同样货色)148. 三个铜钱两处摆——一就一,二就二(借意)149. 老公拨扇——妻凉(谐“凄凉”)150. 铺罗缺角——崩煲(谐奔波,双关)151. 雪团蘸醋——寒酸152. 麻索挑瓮——冇安络(乐)153. 沙坝开田——大方154. 木匠师傅弹墨线——睁一眼,闭一眼155. 秀才当兵——能文能武156. 阿婆嫁孙女——冇主冇意157. 阿婆的奶——谁都吮得158. 天井种菜——冇园(缘)159. 驼背子睡目——两头唔贴席160. 黄莲树下弹琴——苦中有乐161. 黄莲树下食蔗子——苦中有甜162. 哑吧食黄莲——有苦讲唔出163. 哑巴猜谜——知也唔会讲164. 哑巴读书——冇句声165. 鸡臂打人——牙告软166. 借春——完(还)蛋167. 皇帝打跤——争天168. 天井撑船——难开篙(交)169. 买田螺食——将钱检到气来抽(自讨气受)170. 屙屎攘狗虱——一举两得171. 觞公吹角——砰邪172. 婆媳守寡——冇公(功)夫173. 戏台上谈恋爱——假情假意174. 水浸麦田——冇见面175. 白矾落缸——醒水176. 三寸布做帽子——入头唔得177. 刀切瓮菜——两头空178. 剃头店关门——唔理179. 老会计——精打细算180. 单人锯树——自家傻181. 三张纸画人头——好大面182. 潮州会馆——冇客气183. 烂粪箕打湖鳅——走个走溜个溜184. 三斤黄豆磨碗浆——唔醒水185. 竹篙晒衫——就(袖)来186. 多手指猜拳——出六 4187. 谷壳拿去卖——粜(调)皮188. 癫嫲戴花——好靓189. 花嫲话婊子——先话先赢190. 双坑笠蔴——一顶一顶来191. 钝刀切菜——爱帮缸(扛)192. 屙屎唔出——硬结193. 钉屐用钻子——多此一举194. 打脱牙齿往肚里吞——死都唔敢声195. 十五个井桶子打水——七上八落196.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197. 大楼顶上打拳——高手198. 五只手指揿五只狗虱—— 放唔开199. 牛眼佛(核)秉屎——靠各人个本事200. 梁山好汉——冇个好下场201. 西装套短裤──唔登对(不配套,不相称)202. 涌水角——闲潭(闲谈)203. 揽等纸币坐浸死——爱钱唔玫命204. 粪缸门——唔使搭205. 屎缸下打辘轴——刮屎206. 擎遮又戴笠——多此一举207. 三只手指捡田螺——稳拿208. 木匠揩枷——自造209. 第一代身份证——冇用哩210. 孔子布袋——包书(输)211. 年初一见面——净讲好话。212. 门角头打拳——有力冇哪出。213. 大姑娘做媒——有喙讲别人,冇喙讲自家214. 潘金莲的帘棍——祸根215. 武大郎请客——高朋满座216. 借钱做衫裤——一身尽债217. 纸做个栏杆——靠唔住218. 脚上打脉——摸唔准症头(不对头,抓不住要点)219. 丙药蒸包——发唔起来(发不了财)220. 壁上挂窗帘——唔象画(不象话)221. 三合四合——冇出身(升)222. 细鬼放纸炮——又好又怕223. 巷子里擎竹篙——直来直去224. 子卖爷田——唔论本225. 四方筒——踢一下,翻一下226. 冷锅炒豆——未必(毕)227. 屎缸粉壁——假排场228. 铁匠开门——出手就打229. 胸前挂锁匙——开心230. 船家佬敬神——为何(河)231. 水打秧苗——唔知哪里人氏(莳)232. 落雨晒香——变精233. 火烧庵堂——妙哉(庙灾)234. 兜凳搨颈——爱死唔得气头断235. 一园个萝卜子——尽尽头236. 水桶养鲩——会囫死237. 安九十九只桶耳——有得囫238. 胲下挎插箕——囫气239. 宝刀——净钢240. 十三岁做哀——甘到个241. 水淘饭——刮醒242. 算盘吞落肚——心中有事243. 哈卵上帮剃头刀——十分危险244. 缺喙吹火——邪气245. 八十公公打扬琴——老调重弹246. 纸壳装盐——包涵(咸)                                  ABC328祝福朋友, 祝您心情愉快, 幸福永远!      360pskdocImg_24_xyz来源地址:360pskdocImg_25_xyz360pskdocImg_26_xyz  360pskdocImg_28_xyz360pskdocImg_29_xyz您已欣赏本篇日志360pskdocImg_30_xyz  360pskdocImg_31_xyz  分360pskdocImg_32_xyz  360pskdocImg_33_xyz  秒.谢谢朋友对我的支持!360pskdocImg_34_xyz360pskdocImg_35_xyz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家话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