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三公九卿示意图、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大学士,近代的国务院常委它们的优缺点

当前位置: >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编写人:刘阳
【基础回顾】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①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
②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
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设置军机处:
①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时间:雍正时期;
③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②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重难点阐释】
明朝内阁制度与宰相制度的区别
宰相制下,宰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者,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虽然明朝内阁的权力很大,但内阁首辅始终不是宰相,内阁阁臣与宰相都是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助手,但地位不同,宰相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政策机构和行政机构的长官,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但明朝的内阁阁臣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受皇权操控,无法制约皇权。,另外,由于担心内阁变成事实上的宰相,明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太监的权力日益壮大,明代废除宰相后的最大弊病,就是司礼太监专权,明中期的太监乱政,深层原因就是废除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明朝的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
明朝的内阁: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下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内阁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而不是君主负责,要执行的是议会的法律而非君主的意志;内阁是国家的权力重心,君主不干涉内阁,更不能任意撤换内阁。 【单元整合】 1.单元线索: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以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代表,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是其主要特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自战国时期萌芽,秦朝确立至明清时期,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善、强化、衰落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2.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区别:
君主专制不等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1)调整中央机构。秦朝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4.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汉初继承前代的郡县制,同时建立王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其特点是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导致王国威胁中央集权问题。②唐代边镇设置节度使,其特点是具有很大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③宋代为解决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采取了收地方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度,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辖,行省是中央派出的代表中央驾驭、管理地方的机构。
(2)特点: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③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3)影响: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②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③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有效管理。
5. 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综合认识
(1)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是我国封建政治制度的三大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①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②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免,从地方到中央均听命 于皇帝;③中央集权,皇帝独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各项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④皇权借助神权,实施专制统治;⑤始终伴随着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⑥封建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封建法网日趋严密.
(2) 两大矛盾:在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中,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的斗争,即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
(3)两大发展趋势:① 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地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②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 (4)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 积极作用主要表现:
①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
Word文档免费下载:(下载1-1页,共2页)
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课件隐藏&& 1】导入。 】导入。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两汉——隋唐 隋唐—...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_高一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4课【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明清君主专...恩施高中·2013 级·历史·导学案·高一上……….李敏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高考历史复习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隐藏&&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编写人:张书林 杨华 审核人: 领导签字: 指导思想:以一本必修为...武汉市马房山中学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主备人:燕小茧 审核: 编制时间:2013 年 8 月 29 日 第一单元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 学 案 课题 班级 流程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主备: 温红利
一、学习目标 了解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 展...审批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导学案【使用说明】 1、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课文,不明白的知识用红笔勾画出...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导学案答案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学年度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编号:04 使用时间:2014、9、第 2 周 课时:1....高中历史导学案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中历史导学案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年级:高一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标点击】 1、...高一历史 LS-13-01-004 第 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编写人:朱小敏 审核人: 高一历史组 时间: 班级:___ 组别:___ 组名:___ 姓名:...比较实用的导学案比较实用的导学案隐藏&& 第4课高考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一、基础知识 1、明太祖认为 ...更多相关资料
登录后才能进行留言,请点击登陆明朝的内阁制是超前的,但怎么那么碍事儿?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36,181贴子:
明朝的内阁制是超前的,但怎么那么碍事儿?
比西方还早。而且也是很科学,并符合时代潮流。但是为什么内阁制却在明朝那么碍事儿?
国情不同,统治中国效率最高的还是商鞅那套
赞\(≥▽≤)/\(≥▽≤)/你这帖子本来是要删的,但是你愿拿黄片来贿赂我,我可以在吧主面前替你美言几句。我的意思,你懂的。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隶属办事机构。。。没有实权。
此内阁非彼内阁也。
中国的内阁和外国的内阁相比就是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的区别
内阁就是中央部委秦汉叫做三公九卿隋唐叫做三省六部首领有什么先进,不过是取代 宰相的职能
一大波明粉三十秒后抵达战场
六楼说的对
这个内阁和西方的内阁是两个概念。翻译用一个词不等于是一个意思。
明朝的内阁,在君王依然保持极端君主专制的背景下,就是把当年一个宰相的智能,换成了一办公室的人,互相扯皮互相捣乱。内阁制的好处一点没沾着,倒是把民主制度低效率的缺点一点不漏的继承了。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公九卿制始创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