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能在线看免费小说在线看《活着之上》

寻找心灵的家园――评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赵振杰)_中国作家网
寻找心灵的家园――评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赵振杰)
来源:河北日报 赵振杰
  新时期以来,由于传统伦理价值遭受到来自消费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的双重侵蚀,当代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写作基本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叙事模式:一种是“沉沦”模式,即知识分子无力抵挡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诱惑,或自觉或被迫选择“脱雅入俗”、随“欲”而安;另一种是“逃离”模式,即知识分子大步后撤到狭小的私人空间,在回忆中自伤自悼,清醒却又惰于行动,甘做镀金时代里“不合时宜”的零余者。令人欣喜的是,阎真的长篇新作《活着之上》(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为当代知识分子叙述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可能性,这种存在方式有别于“沉沦”和“逃离”,我们权且称之为“绝望?抵抗”模式。
  所谓的“绝望?抵抗”介乎于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间,它一方面揭示出知识分子面对“活着”本身所产生的惶惑与纠结,另一方面则寄托着知识分子对“活着之上”的期许与坚守。
  阎真的《活着之上》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了主人公聂致远从上大学到留校任教,直至评上教授20年间的心路历程,集中呈现出高校知识分子在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彷徨与挣扎。身为大学历史系教授的聂致远渴望成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他将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学术研究上,然而,大学里混乱的文化生态和畸形的科研体制却给他带来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与聂致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投机主义者蒙天舒,他造诣平平,不学无术,却善于巴结逢迎、钻营运作,靠着拉关系、混圈子在大学里春风得意、平步青云。两人生存状态的落差引人深思,深刻揭示出当下高校中的学术腐败现象。论文抄袭、学术造假、文人雅贿、大学官场化、教授商人化……这一系列令人咂舌的文化现象背后折射出市场经济和权力话语对伦理价值和道德底线的吞噬与侵袭。正如小说中所言:“钱和权,这是时代的巨型话语,它们不动声色,但都坚定地展示着自身那巨轮般的力量。”
  世俗欲念对大学精神的无情僭越使得小说渗透着绝望感。然而,阎真的笔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绝望感的渲染上,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抵抗”力量的探寻之中。《活着之上》里的聂致远之所以没有像《一地鸡毛》中的小林那样沦为“只关心豆腐和白菜”的小市民,也没有变成《春尽江南》中那个“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颓废派诗人谭端午,原因就在于他在面对冰冷坚硬的社会现实时,内心深处依然残存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和超越精神的向往。正是由于对“活着之上”的期许与守望,使得聂致远们具有了“抵抗绝望”的信念与勇气。一如聂致远所言:“毕竟,在自我的活着之上,还有着先行者用自己的人生昭示的价值和意义。否定了这种意义,一个人就成为了弃儿,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家园。”
  阎真对当代知识分子写作的开拓性不仅在于呈现出以聂致远为代表的高校教师真实的生存现状和精神图像,更重要的在于,他深刻地揭示出这个群体在金钱和权力的压制下,内心深处无法消解的分裂感与矛盾性。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活着之上》的故事情节主要依靠两组冲突来推进:一个是聂致远与妻子赵平平之间那场旷日持久的“务实务虚”之争;另一个是两个聂致远之间有关“灵与肉”的对话。这两组冲突使小说文本在叙事结构上呈现出鲜明的复调性,一方面聂致远面对着窘迫的生存现状,不得不认同妻子“活着至上”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他又在面临欲望与操守的抉择时,坚定地捍卫知识分子“活着之上”的风骨与尊严。聂致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纠结与挣扎,也正是当下众多知识分子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景象。为了生存出卖良知,意味着“沉沦”;为了信念摒弃欲求,则意味着“逃避”。不甘于沉沦,又不愿逃避的聂致远们在选择坚强地“活着”的同时,坚定地守望着那些“活着之上”的信仰。
电话:010-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阎真2014年长篇小说《活着之上》
来源:搜狐文化
《活着之上》
  书名:《活着之上》
  作者:阎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阎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曾在天涯》(1995,海外版名《白雪红尘》)、《沧浪之水》(2001)、《因为女人》(2007),理论著作《百年文学与后现代主义》(2003),以及学术论文、散文等。有《阎真文集》五卷。
  内容简介:
  阎真继《沧浪之水》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锋利的笔触揭开高校腐败的内幕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堕落,一切都是为了名利,而在大学里活得最好的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投机钻营分子。这些人极其聪明,能够利用任何机会,把握所有能为我所用的人际关系。但阎真的笔触不仅仅局限在这样的暴露上,他更写出了以“我”为代表的有良知有追求,但又在现实环境下无奈生存的另一类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这些人虽然也屈服现实,然而,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丝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我”的人生标杆,始终定位在曹雪芹身上,写出《红楼梦》的伟大作家,生前历尽患难,他从不向世俗低头,用生命铸就了影响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巨著。只要有这样的梦想在,那一缕精神的火苗就不会绝种。
(责任编辑:周敬启)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让人看了羞涩……[]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多年来,作家阎真的作品始终关注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价值观转型中的境遇。从《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到《因为女人》,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引发广泛关注。最近,他的长篇新作《活着之上》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并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3月3日,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湖南省作协、湖南文艺出版社共同为《活着之上》在京举办了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龚曙光、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及2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活着之上》由阎真历时6年打造完成。作品通过对主人公20年生活历程的描述,真切展示了中国高校教师当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直面当代知识分子在生活中的精神困境,刻画了以聂致远为代表的追求真理、不为世俗绑架、努力超越平庸的知识分子形象。作品中写的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却敢于直击高校中的潜规则和学术腐败现象,读来发人深省,令人震撼。在直面生活真相的同时,作者并未停留在单纯的批判层面,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追问,并以历史上的杰出文化人物为价值引导,力图在生活中注入理想的光辉。
  阎真颇具自省意识、始终追求超越,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特色。在李敬泽看来,阎真的写作节奏沉着、态度严谨,其作品在当下中国文学的总体格局中有自己的价值和分量。《活着之上》像钉子一样将所有力量集中在一点,直指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在喧闹而又欲望鼎沸的世俗生活中确立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研讨这部作品的利弊得失,总结梳理阎真的创作历程,不仅对作家自身颇具意义,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可能性。
  与会者认为,作为现实生活的反省者和心灵世界的探索者,阎真始终注重描写人内心深处的世界,揭示隐藏在表象世界后的本质。在为数不多的作品中,他将自己置身于现实中,自觉地成为生活的体察者、伤痛的安抚者和信仰的呐喊者,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活着之上》既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生活的真实,又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勇气和力量,表现出作家对当下社会文化的深切关怀。
  龚曙光谈到,《活着之上》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的自我审判,也是借此对社会所作的一种反思。施战军认为,阎真在作品中没有对社会问题直接进行抨击,从他对社会的理解、体恤和宽容中,可以感受到作家的成长。雷达说,作品以生活化的笔墨和纪实性的色彩,体现出强烈的真实感和当下性。白烨表示,作品以很小的切入点挖了一口深井,通过文风和学风的问题反映了世风的问题。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了阎真以前少有的幽默,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也十分细致。李建军谈到,作品使用第一人称写作,在主观化与客观化、修辞和叙述上都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与会者同时中肯地指出了作品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大家谈到,作品对古人与今人之间的精神感应和交流应当书写得更加充分,由于二者之间的共振点没有写出来,力量就显得不够强。作者内心的友善和纯净使他少了一些更为犀利的眼光,缺乏开拓广阔社会空间的启迪,因此作品在知识分子理想人格和现实落差中存在一定空白地带,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填补。作者对于知识分子内部的精神冲突没有加以多重的处理,这样容易陷入一种较为庸常的判断。作品整个跨度有20年,其中有些地方并未体现出历史的变化,如果能把传统和现代、中国和西方价值观的混杂搏斗过程写出来,内容将更加丰富。
  长期以来,阎真始终耐得住寂寞,认真构思,精心打磨,力争使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在思想和艺术上有所突破,这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在当下尤显难能可贵。据悉,这部作品他花了三年时间思考、两年时间创作,又用了一年时间反复修改10余次,整理的笔记达2000多条。作者坦率地说,这部作品&对于生活的表达是零距离的&,素材都来源于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朋友,几乎每个细节都在生活中发生过,希望借此真实还原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
  (编辑:白俊贤)&二级团委组织动态
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作品研讨会在文学院举行
点击次数:156次&&&
时间: 17:06:21
3月14日,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作品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文学院举行,会议由湖南作家研究中心、湖南文艺出版社和中南大学文学院主办。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湖南理工学院院长余三定、湖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夏义生、湖南省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王跃文、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副社长龚湘海、《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龚旭东、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卓今、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陈善君、《创作与评论》执行主编王涘海、中南大学科研部副部长彭忠益、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泽民,以及湖南知名评论家胡良桂、杨经建、罗宗宇、聂茂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中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点教师及研究生四十余人列席会议。作家本人阎真出席。会议由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作家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主持。 & 会上,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表示,此次《活着之上》的研讨会非常重要,旨在以有影响的评论家发声,让更多人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并对其艺术成就进行打磨。“《活着之上》是中国近年来具有重大文学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作品,也是湖南文学的骄傲。”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在会上高度赞扬了作品。《活着之上》是作家阎真经过六年潜心写作推出的长篇小说,于2014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在北京首发后便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首届路遥文学奖。小说致力于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叙事,真切表现了中国高校教师当前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小说通过描述历史学博士聂致远二十年生活历程,探讨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犹豫和徘徊。 &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让列席的中南师生颇受感染。对于《活着之上》的作品评价,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并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艺术追求,创造了近年来长篇小说领域的新经典。与以往小说人物向现实妥协不同,这次作家让人物牢牢守住了良知的底线,对知识分子精神问题的刻画比以往作品更集中深入,更发人深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阎真教授在《活着之上》中真正回到自身,提出当代知识分子在这个物质主义时代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可以说,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精神读物,具有思想地标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 文学院研究生会)
中南大学升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教 QS3-258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阎真《活着之上》――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砰!砰!”在经开区蓬莱社居委的情绪宣泄室,王勇正戴着拳...
  今年春节期间,一篇博士生返乡日记在微信朋友圈激起热烈反响,而文中引发争议的“知识分子的无力感”,则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入的主题――“高校知识分子的困境”。
  而去年出版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的最新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则对中国当下“高校知识分子的困境”进行了最深刻全面的揭示。在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以“我”(聂致远)为代表的追求真理、不为世俗绑架、努力超越平庸的知识分子形象,写出了胸怀理想的“聂致远”们在现实环境下的困惑、挣扎、妥协、愤怒、坚持。他们虽有时也会屈服于生活,但内心深处仍保持着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向往。同时,小说还直面高校学术腐败现象,直击关系与圈子对知识的腐蚀、金钱与权力对人格的扭曲……种种“内幕”令人震惊。但小说的主旨非为揭黑,而是要反映和强调:“知识分子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一种价值”,所以当“钱与权”异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强势话语时,始终还是有聂致远这样的选择的存在,在平衡着世俗的功利化带来的影响,传达着“人在满足生活的基础上还应有更高的价值追求”的信念。
  本文系吴投文教授对话阎真教授文字实录,首发于《芳草》杂志2015年第1期,现凤凰读书经《芳草》杂志和作者独家授权刊发。
  访谈人:吴投文(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访谈嘉宾:阎真(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知识分子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事情”
  吴投文:阎老师,我们从你的长篇新作谈起吧。早听说你这部长篇写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已经完成。这是你一贯的写作方式,花的是多年磨一剑的功夫,值得期待。请谈谈新长篇的写作情况。
  阎真:我写小说非常慢,如果五年能出一部长篇,那就算快的了。《曾在天涯》到《沧浪之水》是五年,《沧浪之水》到《因为女人》是七年,《因为女人》08年发表,到今年已是六年整了。新的长篇还没出版,就在这两个月吧。《收获》杂志2014第六期将会发表。之所以写得这么慢,可能还是想追求表达的新颖和艺术的完美吧。
  吴投文:收到你发来的电子稿后,才知道这部新作还没有最后定名,你列了“活着之上”、“无人见证”、“肩上有风”、“西山暮霞”几个题目,看得出你还在犹豫之中。你已经出版了三部长篇《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和《因为女人》,你好像特别喜欢用四个字的书名,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你现在是否考虑好了这部长篇的书名?
  阎真:这部新长篇的名字出版社最后定为《活着之上》。小说的题目我已经想了几年,再也想不出像《沧浪之水》那样既内蕴又能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的题目了。我有点遗憾,但也只能如此了。这几乎是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定下来的题目。小说题目的选择,作者可能会有思维惯性。如贾平凹就习惯于两个字的题目,如《浮躁》、《废都》、《秦腔》和《古炉》等等。如果有特别好的选择,我也不会拘泥于四个字。《这儿的黎明静悄悄》,《活着,并且记住》,《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题目都特别好。
  吴投文:《活着之上》,这是一个非常醒目的书名,我也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合适,大致概括了小说的命意。我注意到,你早先写了一篇文章《无人见证的牺牲》,这部新长篇的主题似乎可以在这篇短文中找到影子,看来你是思考很久了。
  阎真:一部小说题目的命意,是小说的核心表达。《活着之上》这个题目,还是直了一点,硬了一点,但出版社非常喜欢。我跟责编讨论过很多次,他们对这个题目是一见钟情,非常执着。其它题目他们都不愿考虑。《收获》编辑部建议的题目《谁也没有见过灵魂》,应该说还是很有想像力的,出版社也不愿考虑。还是尊重他们的意见吧。这部小说讨论的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选择。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除了按市场的法则、功利主义的法则去生活,实际上也没有多大的选择空间。退守个人生存空间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啊,世俗化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啊!一个知识分子,他如果没有对生活经验的反思,他就会在这自然而然之中放弃更高的精神追求、精神境界,把现世的自我当作全部的价值之源,这种放弃抹平了知识分子和普遍百姓之间的界线。我觉得这种界线还是存在的。这就是,知识分子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的事情。说“先天下之忧而忧”也许太高了,那至少是一个精神境界吧。如果活着就是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的全部,那我们每天讲的人文精神,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吴投文:这部小说考察了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在“活着之上”高悬着一个更高的生存目标,这次写作应该注入了你长期置身于大学的观察实感。对你来说,这次写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我感兴趣的是,小说的开头从曹雪芹写起,这个引子别有意味,小说的结尾又回到《红楼梦》上来了,你是怎么考虑的?
  阎真:选择曹雪芹作为小说的背景,首先是我对《红楼梦》有特别深的感受,对曹雪芹其人有特别深的情感向往。在我心目中,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作家,高过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等,也高过李白杜甫等等。
  吴投文:你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情绪化啊。就文学史来说,这个看法不太符合常理,这几位中外作家都是顶级的文学巨人。
  阎真:是吧。我这不是一个文学史判断,而是一种情感选择。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人吧。曹雪芹当年在西山脚下写《红楼梦》,具体在哪里,史无定论,据说是门头村。门头村我专门去过两次,没有曹雪芹的任何遗迹。我读了很多本有关曹雪芹一生行迹的著作,虽然只有蛛丝马迹,但其胸襟之宽阔,人格之高洁,还是使我深深震撼。其次也是为了小说艺术处理的方便吧。我要树立一个精神标杆,我不能把自己景仰的所有文化名人,如司马迁,陶渊明等等,全写出来,虽然他们都在充分地表达“活着之上”这样一种价值选择。曹雪芹是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文化选择,一种人生态度的代表。
  上一页
  1 23...67
  下一页
阎真《活着之上》――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焦点阅读:
合肥枢纽客流吸引区已覆盖9市13县,铁路客流较往年增幅明显,...
COPYRIGHT ©2013 合肥报业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新出网证(皖)字16号
未经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电话: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血尖兵小说在线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