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有没有妻不孝夫之过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称念观音,即能远离淫欲
称念观音,即能远离淫欲的道理很深
(益西彭措堪布)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如果有众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就能远离淫欲;如果嗔恚心严重,时常忆念恭敬
观世音菩萨,就能远离嗔恚;如果愚痴蠢笨,时常忆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也能远离愚痴、开启智慧。
  下面用道理和事例来证明:
  称念观音远离淫欲的道理很深,《楞严经》中菩萨自述,往昔恒河沙劫前,师事观世音如来,以闻思修,入于正定,观世音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揭示了其中的秘密:&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从生起次第上观察,淫欲是由见色而动心,贪执色相而生起的。观世音菩萨修反闻闻自性,不再向外攀缘色尘,唯一反照自性。功夫到纯熟时,离了色尘,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士自己得到成就,多淫众生只要一心称大士名称,就能摄持他同于自己,心从色尘中脱开、远离淫欲。
  事例证明:  有一位茂章居士,年少时喜爱看淫秽小说,年纪轻轻就犯手淫和邪淫。信佛之后,他深深地忏悔,发誓戒除邪淫,依仗佛力的加持消除恶习,但他的身体早就受损伤了。  1944年,他在上海工作,因为劳累过度,身体发热、腹泻。治好之后仍然委靡不振、工作无精力,而且经常头晕、目眩、耳鸣、消化不良,医药无效,饮食和睡眠都很不好。  后来他看了《观音灵感录》发心常念观音圣号,念了三个月就得菩萨加被,远离淫欲。各种病都痊愈了,精神也变得更好。这是常念观音远离淫欲的证明。
  为什么念观世音菩萨能远离嗔恚呢?
《楞严经》中解释说:&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意思是,观音菩萨修成耳根圆通,没有了分别的尘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对立,就是没有能对的根和所对的尘互相对待。我们知道,凡是嗔恚都是从敌我对立、互相抗拒中产生的,现在没有了能所对待,嗔恚就无从生起。观音大士自身证得圆融无碍,由此能摄受常念恭敬的众生令离嗔恚。
  事例证明:  古代江西临江有个秀才高蕃,娶妻樊氏,叫江城。江城长得美貌,性格却很凶暴。婚后不久,高蕃受江城百般欺负,公公婆婆制止不了,两人只好分居过日子。
  高蕃痛苦不堪,身体也越来越衰弱了。母亲见了心里忧愁。有一天在梦中见到一位老人告诉她:&江城前世是净业和尚养的一只长生鼠,你儿子前生作书生的时候偶然来到寺院,把这长生鼠给弄死了。今生是冤业报应,人力无法挽回,只有每天早晨虔诚念观音咒一百遍,应当有效果。&
  母亲醒来就告诉丈夫,于是夫妻俩每天早晨一起念。过了两个月,江城反而比以往更狂暴放纵。这一天,来了一位老和尚正在门外讲佛法,围观的人很多,江城也出去观看。
  老和尚讲完要了一瓶清水,端水对着江城的脸大声说:&莫要嗔,莫要嗔,前世也非假,今世也非真。咄!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说完吸一口水喷在她脸上。江城默然不语,擦了脸就自己回去了。从此她痛改前非,性情变得柔和孝顺。这样就知道,由亲人代念都能离嗔,何况自己发心念,当然效力更大、更能远离嗔心。&
  念观音能离愚痴的道理:《楞严经》说:&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愚痴是什么?就是虚妄分别的尘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观音大士反闻闻自性,销了妄尘,由此恢复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内外光明通彻、无所障碍。这就能加持昏迷暗钝的众生,永远远离愚痴的黑暗。
  事例证明 1:  民国初年江苏泰兴有一座小庙,里面住着师徒两人。徒弟是个十五岁的小沙弥,长得奇丑,心却很虔诚。老和尚很喜欢他,给他规定很多功课。小沙弥每天读书,他是个笨人,怎么教也教不会,做杂事却很精明。
  他每天夜里拜观音菩萨,要拜到菩萨摇手为止才准许去睡觉。这里暗中是有机关的。原来老和尚有爱吸鸦片的嗜好,他的卧室就在观音殿的后面,只隔一层木板。他在木板上凿了一个小孔,穿一根黑线连在菩萨像的手上。圣像的手是活动的,里头一拉线,手就活动像摇手一样。&
  每天晚上老和尚总要过足了烟瘾快睡觉的时候,才拉几次线。小沙弥见菩萨在连连摇手,就欢欢喜喜地结束一天的功课去睡觉。这样坚持了好几年。&
  有一天,老和尚出门访友,因为天下大雨被道友挽留,第二天早上才急匆匆地赶回来。一回来就问:&昨天晚上拜了没有?&&
  小沙弥说:&我拜到菩萨摇手才睡觉。&老和尚心一惊,这不是菩萨显灵,就是沙弥撒谎。  这天晚上,他抽过大烟之后,故意不拉线。然后悄悄地去察看,发现小沙弥已经睡着了,就叫他起来问:&你拜到菩萨摇手没有?&&
  他说:&已经摇手了。&  老和尚才知道真是菩萨显神通。他叮嘱沙弥:&明天晚上你还照常诚恳礼拜,拜到菩萨摇手时,你就跪在地上不起来,求菩萨给你开智慧。&&
  第二天真的应验了,菩萨果然慈悲、有求必应。小沙弥祈求时,菩萨就下座拿杨枝蘸瓶里的甘露,滴到他的口中,然后又返回原位安住不动。&
  小沙弥如梦初醒,感觉口里香甜而且全身清凉舒适,欢喜无量。从此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聪明能干。凡是师父教他读诵的书,只教一遍就能背诵,他得到了过目不忘的智慧。
  这就是常念、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能远离愚痴的证明。&&
事例证明 2:
  以前还有个僧人澍庵,性格恶劣又很愚痴,常常和人争吵谩骂。常住准备要开除他。  他晚上闭门反思,生了惭愧心,自想只有闭门修行。第二天一早,他求当家师给他一个机会,能入关清修。当家师满他的愿。他就在关中一心一意地修行,禁语专持大悲咒、念观音、拜观音。
  三年之后出关,开了智慧,已能理解经典中的妙理,世间四书五经也无不通晓,和以前一字不识的他判若两人。&
  这些都是真人真事,告诉我们观音大士的加持不虚,修念观音的灵感不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的确能息灭三毒,能让人变得慈悲、清净、有智慧。&
  有的人说:很多人念观音还不是烦恼一大堆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按经中&常念恭敬&去做。这四字是念圣号对治三毒的关键。比方说,病人不遵从医嘱按质按量地服药,那医生再好、药再灵也不可能见效,同样的道理,修持观-音-法-门对治三毒,必须遵循佛的教导切实做到&常念&、&常恭敬&,这四字不真做,也治不好烦恼病。
  &常念&就是二六时中如子忆母般,念兹在兹地念观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愿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们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愍我们,我们如子忆母,念念忆念大士,心和心相应相契,自然息灭心中的贪嗔痴。
  &常恭敬&就是心里常常提起正念,时时有意识地发起对大士的恭敬心。恭敬体现为身口意三方面。比如,见到大士的圣像就主动合掌、礼拜,双眼虔诚地瞻视菩萨,见圣像时就像面见菩萨的真容,不敢有丝毫失礼、亵渎和散乱。古人入佛殿、见圣像,都要事先漱口、沐浴、穿干净衣服,以示内心诚敬。因为心中常怀恭敬,在有圣像的地方就不敢躺卧,更不敢肆意谈笑散乱。这些都是身恭敬的相。称念圣号时,不绮语、不粗语、不两舌、不妄语,念的时候字字清楚,音声里充满了虔诚敬仰,这是语恭敬。心中常常这样想:大士无时无处不在,我做什么,大士看得一清二楚,我怎能放纵胡为。这样时时谨慎护持自己的心,即使独处时,也不敢有丝毫放逸。这是时时心存恭敬。佛法从恭敬中求,常恭敬大士,就能得大士加持。而且恭敬心越强,得加持就越大。
  我们真做到了常念、常恭敬,正念就很强,以这个正念的力量就可以控制住三毒,不让它有机会生起,而且依仗大士的加持入于心间,一定能渐渐化掉贪欲、嗔意和邪执。
  我们贪嗔痴方面的串习力极强,这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根本烦恼,只有真实用功才能对治。比如,凡夫人淫欲容易犯又最难断,要断淫就要痛下决心。每当发现自己淫心现行时,万万不可放纵,应该立即起身到菩萨像前发露忏悔,竭诚礼拜、称念圣号,这样能让淫心当下止息。我们看古人对治习气毫不留情,因为心地真诚,所以他竭力称念,头磕破了也不管。能这样对治几次,不但白天不犯,甚至梦中也能提起正念防犯。这就像教育孩子,能在他初犯时毫不纵容、严厉教训,以后他就会有记性,也能彻底改掉。不然纵容助长,等到毛病发展深了,想教育也无能为力。其它烦恼也是如此。&
净土法门法语:火烧功德林
「不当瞋怒」,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决定不能够发脾气,为什么?几分钟的瞋怒,就把你的功德烧尽了。佛经上有句话大家都知道,「火烧功德林」,你很不容易修积的功德,一发脾-气全烧掉了,功德变成福德。所以,你要问你修积多少功德,你想想什么时候没有发脾气。心地清净,没有分别执着,你做的一切好事都是功德。如果一发脾气,全变成福德,功德没-有了,功德难!临命终时发个脾气,一生修的都完了。所以叫火烧功德林,瞋恚之火,这个东西害死了。临终发脾气,没有不堕地狱的,为什么?它跟地狱相应,地狱是一片火海。这-是为什么经教教人,人在临命终时,八小时之内不要去碰他。为什么?他神识没走,碰他的时候他会生烦恼,他会发脾气。不但身体不可以碰他,他躺在那张床上,床都不要碰它。走-到他身边,离他床边距离远一点,不要碰他。怕他生烦恼,怕他发脾气,这时候一发脾气,恶道去了。这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还要去触摸他,最大的忌讳,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讲得很详细。真正懂得,要爱护他,帮助他生善道,不要帮助他生恶道。「斋戒清净」,斋,日中之后就不吃了,戒是戒律,五戒十善,必须要遵守。「如是清净者,当一心念欲生」-,欲是希望,希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清净佛就是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生到弥陀净土,亲近阿弥陀佛。&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三集) 檔名:02-039-0413
净土法门:念佛换心
净空法师:念佛换心&我们念佛,念佛是方法、是手段,目的在哪里?把清净心念出来。要怎么念?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你才能念阿弥陀佛。这是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我们的秘诀,叫换心。我们现在这个心是乱七八糟,妄想、杂念、疑虑、贪嗔痴慢、自私自利一大堆,说不清楚,太多太多了!要把这些东西丢掉、放下,把心洗干净,把阿弥陀佛请进来,我的心就是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念佛就有感应,这样念佛心愈念愈清净,什么顾虑都没有了,一切放下。随顺佛陀教诲,这一点非常重要!你说你是学佛的人,你不能随顺佛陀教诲,那叫什么学佛!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的受用你肯定得不到。佛所说的话,真的不容易随顺。为什么?不相信,你怎么能随顺!
净土法门法语:能随喜才能“请转法轮”
1&随喜功德无量无边,能随喜才能&请转法轮&。给诸位说,做功德里头第一大功德是什么?是请善知识讲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善知识来讲经,听众很多,这里面有一个、两个觉悟了,明白了,回头了,断恶修善了,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
2&现在社会一般大众都认为做法会&&做水陆法会、拜梁皇忏、做三时系念,这个功德很大。他们不知道,比这个更殊胜的是请善知识讲经。
3&第六愿&请转法轮&,请善知识讲经,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有第五愿&随喜功德&,你才能做到;如果你随喜都没有,你怎么会发心去请善知识来说法?不可能的事情!
4&能发心请法,随喜的心必定是非常的圆满,你才会请善知识来说法;如果你对善知识有嫉妒心,你决定不会请他来说法的,这是一定的道理。
净土法门法语:他用习气,我们用理智
1 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用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凡夫用什么?用感情。再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们凡夫用烦恼习气。现在连情都谈不到了,谁跟你讲感情?现在人用什么东西?用贪嗔痴。
2 贪心、嗔心、愚痴心,现在人用这个心,情都不谈了,情都没有了。用贪嗔痴,将来现出的果报是什么?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
3 在日常生活当中,别人以贪嗔痴对我也好,无论什么样恶劣的态度对我也好,身为佛弟子,我们要学着温和,要显示出定力,在境界里保持如如不动。
4 别人说话粗鲁、粗暴,我们说话柔和、有礼貌,让他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这就是度化众生。我们在行菩萨道,不必跟他讲什么大道理,我们态度诚恳、真诚,久而久之,他会受感动、他会回头。不能说是他粗暴,我也粗暴,那就完全错了!他用烦恼、他用习气,我们用智慧、我们用理智,这就对了。
净土法门:真发心就有护法
净土法门法语:布施爱心,无往而不利
1 我们跟众生相处,头一个要学布施。布施什么?欢喜心、爱心。你不爱众生,众生怎么会爱你?你讨厌众生,众生一定讨厌你。所以佛菩萨第一个,就是布施爱心&&真诚的爱心、平等的爱心、无条件的爱心。
2 中国古人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句话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就不应该对待别人;我喜欢看到人欢喜,我见人一定很欢喜,这就是布施。人家不喜欢你、讨厌你,你看到那个人就赶紧回避,让他欢喜,这就是布施爱心。
3 我愿意别人敬爱我,我要先敬爱别人;我愿意别人帮助我,我要先帮助别人,所以要懂得爱别人、爱天地万物&&布施爱心、布施关怀、布施照顾、布施帮助,你能这样做人,无往而不利。
4 布施爱心、敬爱、关怀、照顾,这都属于布施波罗蜜里面的,这里头有财、有法、有无畏,一个布施里面具足圆满的波罗蜜多。所以佛教我们修布施就是教我们得大自在,大自在是真快乐、真幸福。
净土法门:干哪一个行业全都是行菩萨道,没有一处不是道场
  &[经]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修善?这个&善&字什么意思呢?最精确的意思,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多好!&信&、&愿&,愿生、持名念佛就是最善,是善中之善,没有任何的善能跟它相比。所以我们一定要留意,那些一天到晚念佛的阿公、阿婆,他们不得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你跟他讲什么,他都是笑面对着你,佛号一句一句不断,就这样对着你,他不受你的干扰。你来跟他报消息,好的、坏的他都不理,他就一句佛号。这种人是百分之百的接受佛的这个劝导,他努力为善;不但努力为善,还念道之自然。
  注解里头说得好:
  &[解] 右段双标彼国圣众及剎土,劝谕往生。&
  前面这一句是依报,这两句是讲正报,&劝谕往生&。&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是劝往生。
  &末二句《净影疏》曰:&何不力励为善求生,名『力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
  &力&是努力,&励&是勉励,努力勉励自己为善求生,这个叫力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自然往生,一丝毫都没有勉强。这两句话是念佛往生的秘诀。怎么能往生?这两句话就够了。努力为善就是努力去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自然就往生。功夫成片不难,每个凡夫都可以做得到,为我们做出榜样、做出示范的就是那些阿公、阿婆,一般人瞧不起,没有重视他们,他们就是这两句经上所说的人,决定往生。不但决定往生,往生的品位之高,是我们想象不到的,为什么?他们用真心念佛。我们今天用妄心,妄心有分别、有执着;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外面一切的境缘不能妨碍他,为什么?他没接受。他所接受的就是这两句话,我要努力念佛,求生净土。他就这么一个念头,一念无二念。
  这些人是真正修行人,这些人所在之地,我们明白人、通达一点教理的人见到这些人,要顶礼,要恭敬,要供养,为什么?这种人是真正大福田。三种福田都集在他一身:恩田,功德田,悲田。我们遇到了有福田的人,要在他这里种福。这种人出现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遭难,他的功德的光圈照耀这个地方,现在人叫磁场,他的磁场能够化解这个地区的灾难。我们为什么不学?为什么不干呢?
  怎么个干法,怎么个学法?放下万缘,一心专念,你就做到了。问题?问题是万缘放不下。你要晓得,万缘放不下是你严重的业障,他障碍你念佛、障碍你往生。你想超越轮回,他又把你拉回来了。你得要认识他了,他是你的冤亲债主,对于冤亲债主过分亲热了,就完了,这一生白来了。&一舍人身,万劫难复&,这话是不是讲得过分?我觉得不过分。这句话说明什么?人身难得。真难得了,不要以为得人身很容易,不容易!我们这次得人身,万劫当中碰到一次,你说要不珍惜,那多可惜!
  珍惜就是我遇到了、我明白了,我得真干!一部《无量寿经》、这两句话听懂了,实在说已经就够了。在今天这个乱世,你还想些什么?起心动念全是妄想,这些妄想全都落空。所以你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不求往生?为什么天天还干傻事?
  我们接着看下面:
&又《会疏》曰:&『何不』二字,激劝之辞,即通二义。&&
&  &何不&, 用我们现代话说 &为什么不肯?&,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不肯努力为善?这&为善&可以行善,为什么不努力行善?什么是善?念佛是善,世出世间善事没有比念佛更善。念佛第一善,为什么?念佛能往生,念佛能亲近阿弥陀佛,念佛一定成佛。你看,你干别的善,这三种事情不相关,只有念佛能够得这三桩好事,这三桩好事我们全都解决了,往生净土过好日子,你再没有苦受了。亲近弥陀这个好老师,保证你一生成佛,最后在老师那里学习,真成佛了,成佛跟老师一样。成的是什么佛了?阿弥陀佛!决定跟他一样。你说还有哪个善能跟它相比?极力劝勉之话的话了。
  &&善有二种:一、称名念佛,是名善本。&&
  这是善的根本,就念这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阿弥陀佛&,都行,
  &&二、广行诸善,回向得生。&&
  这是善良的意思。&广行诸善&就是&十善&、&六和&、&六度&、&普贤十愿&。这个我们都记得很熟,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弥陀弟子不能欠缺,身、口、意三业都要与这个善相应,我们这个四科就具足了&诸善&。
  &十善&、&六和&、&六度&、&十愿&,这就是我们每天生活上所感的,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六波罗蜜。早晨起来烧早饭,修什么?修布施波罗蜜,供养一家人,对他们修布施;如果说佛弟子能够拿一点米饭在门口做施食,还供养鬼神,冥阳两利!每天依照佛的教诲去做,那就是持戒;很有耐心去做,认真负责地去做,就是忍辱;希望东西越做越好,家人每个人欢喜,精进;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是定的,不杂不乱,禅定波罗蜜;&智慧就在其中。&
  你看六度,在家事里头,六波罗蜜圆满;你要是上班工作的时候,工作里头六波罗蜜圆满,十善圆满,六度圆满,六和圆满,十愿圆满,你一天到晚都在行菩萨道。无论是家庭,无论是公司行号,干哪一个行业都行,全都是行菩萨道,没有一处不是道场。道场就是行道之处,起心动念通通是行道之处。这个多有意思,这多么美好。把这个功德回向净土,我做这些功德我什么都不求,我就求极乐世界。
净空法师: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
印光大师文抄 :初机净业指南序
初机净业指南序
会稽道尹涵之黄公,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欲令同人,咸修净业,离苦得乐。以净土诸书,文深义奥,不便初机,及无学问人。因编作白话,缕析条陈,以示要义,名曰初机净业指南。生死海中,得此指南,则背东向西,捨秽取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当必一超直入如来地,不复在此世界中,长受生死轮回之苦矣。既是志同道合,何妨助其劝导。乃为序曰,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者,由阿弥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庄严故。吾人所居之世界,则具足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了无有乐,故名娑婆。梵语娑婆,此云堪忍。谓其中众生,堪能忍受此诸苦故。然此世界,非无有乐。以所有乐事,多皆是苦。众生迷昧,反以为乐。如嗜酒耽色,畋猎摴蒱等,何尝是乐。一班愚夫,耽著不捨,乐以忘疲,诚堪怜愍。即属真乐,亦难长久。如父母具存,兄弟无故,此事何能常恒。故乐境一过,悲心续起。则谓了无有乐,非过论也。此世界苦,说不能尽。以三苦八苦,包括无遗。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乐是坏苦,三不苦不乐是行苦。苦苦者,谓此五阴身心,体性逼迫。故名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坏苦者,世间何事,能得久长。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道尚然,何况人事。乐境甫现,苦境即临。当乐境坏灭之时,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乐为坏苦也。行苦者,虽不苦不乐,似乎适宜。而其性迁流,何能常住,故名之为行苦也。举此三苦,无苦不摄。八苦之义,书中备述。若知此界之苦,则厌离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乐,则欣求极乐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则可出此娑婆,生彼极乐。为弥陀之真子,作海会之良朋矣。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答,汝何得以凡夫知见,推测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灭。一月丽天,万川影现,月何容心哉。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无不各现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则有一月当乎其人。百千万亿人,于百千万亿处看之,则无不各有一月当乎其人。若百千万亿人,各向东西南北而行,则月亦于所行之处,常当其人。相去之处,了无远近。若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则月亦安住不动,常当其人也。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捨,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应。佛实未曾起心动念,有来去相。而能令缘熟众生,见其来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怀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云。
会稽道尹涵的黄公,忠实的信仰佛法,精进的修持净土法门。想要令志同道合的众生,一同修习净土,早日离苦得乐。但因为净土诸部经典文义深奥,初步根机和没有学问的人不方便学习。所以编写成白话文,详细的分析陈列文义,以展示净土基本要义,命名为《初机净业指南》。在生死轮回苦海中得到这部指南,则可以背东向西,舍污秽而取清净,具足信愿恭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了。一定能够直接进入如来果地,不复在这世界里长久的忍受生死轮回的苦痛。既然我与黄公志同道合,为何不帮助他劝导众生呢,所以为此书作序。《阿弥陀经》中说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又曰,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没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净土世界,都是由于阿弥陀佛的福德智慧,神通道力,庄严圆满而得到的啊。我们凡夫所居住的世界,则具足了三苦,八苦,以及不可胜数的苦痛,没有丝毫的乐趣可言,所以被命名为娑婆。梵语娑婆,翻译过来就是堪忍的意思。即是说娑婆世界众生,堪能忍受这样诸多苦难的意思。然而这世界并非没有乐事。只是这所有的乐事,本质又多是苦痛的。众生迷蒙昏昧,反而以苦为乐。譬如贪恋酒色,打猎博戏等等,哪里是快乐的呢。一班愚昧凡夫,执着不舍,沉迷其中不知疲倦,真的是非常可怜。即使有些是真正的乐事,也难以持久。譬如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样的事又怎么能横长久远。所以乐境一过,悲伤的心绪又会再度升起。所以说这个世界没有丝毫乐事,是不为过的。这世间的苦痛,是言说不尽的。用三苦八苦已经涵盖包括没有遗漏了。这三苦,第一是苦苦,第二是坏苦,第三不苦不乐的是行苦。苦苦是指我们五阴和合的身心,本性逼迫,所以称作苦。而又加上生老病死等苦,所以叫做苦苦。坏苦是指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能够长久。太阳刚刚升到正中便要西落,月亮刚刚满盈便进入月缺。天地的运行尚且如此,何况是人间的事情。乐境刚刚现前,苦境便已经到来了。当乐境消失的时候,那时的苦痛不可堪言,所以被称为坏苦。行苦虽然不苦不乐,似乎比较适宜。但其本性是迁流不息的,又怎么能够常住呢,所以被称为行苦。举凡是这三种苦痛,可以摄受世间诸苦。而八苦的意思,在书中也已经详细讲述了。如果明了这世界的苦痛,则厌恶娑婆世界的出离心便会油然而生。如果知道西方国土的快乐,那么欣然求取往生的念头,一定会勃然而起的。因此而远离诸般恶法,奉行一切善法,用来培养自身根基。再加上至诚恳切的念诵佛陀名号,请求往生西方。就能够出离这娑婆世界,往生在西方净土中,成为阿弥陀佛的真正弟子,莲池海会中的良朋益友了。或许有人会有所疑问,阿弥陀佛安然居住在极乐净土中。而十方世界是无量无边的,每一个世界里面的众生也是无量无边的。阿弥陀佛又怎么能够以一身,一时间普遍的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一切念佛的众生呢。我以为,这样的人怎么能用凡夫的知见推测佛陀的甚深境界呢,我姑且用比喻的方式来解决他的疑惑。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月亮不需要用意,千万的江水便会映现出它的倒影。天空中只有一轮明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全部显现了月亮的影子。即使小到一个勺子的水中甚至一滴水中,也会完整的显现月影。如果江河上的月影有一人看见,那么就有一个月亮对应他。百千万亿人在百千万亿处看到月影,则各有一个月亮对应每一个人。假设百千万亿人各自向东南西北行走,那么月影也会在所行走的地方对应每个人。如果百千万亿人安住不动,那么月影也会随着安住不动,常和那人相应。月影只有在水清澈安静的时候才会显现,当水浑浊翻动时就会消失。月亮本身是没有取舍的,之所以不再显现,是由于水自身浑浊奔腾,无法影现月影而已。众生的心如同江水,阿弥陀佛如同明月。众生如果具足信愿,至诚的念佛,自然会得到佛的感应。如同清水倒映出月影一样。如果内心不够清净,不能至诚恳切 ,那么便与贪嗔痴相应,与佛陀相背离了,如同浑浊翻腾的水面,月光虽然也会照射,但却不能映现月影了。月亮是世间的物质,尚且如此的玄妙。何况阿弥陀佛,思惑烦恼早已清净,具足福德智慧。心中包含太虚,周遍十方法界呢。所以《华严经》中说到:&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所以佛陀的感应是周遍一切法界的。佛陀确实没有起心动念,便可以显现来去的形象。而使得因缘成熟的众生,临终见到佛的接引而往生西方净土。有这种疑惑的人,并非少数。所以作序显示其中深意,希望能能够使他们升起正信。
做人處世十要·弘一法師
餘五十年來改過遷善之事,其事甚多,不可勝舉。今且舉十條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與諸君言之。
&&& (1)虛心。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但古聖賢則不然。今舉數例: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曰:「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蘧伯玉為當時之賢人,彼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聖賢尚如此虛心,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 (2)慎獨。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又引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數語為餘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 (3)寬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聖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 (4)吃虧。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衹要學吃虧。」
&&& (5)寡言。此事最為緊要。孔子云:「駟不及舌」,可畏哉!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 (6)不說人過。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上數語,餘常不敢忘。
&&& (7)不文己過。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我眾須知文過乃是最可恥之事。
&&& (8)不覆己過。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鬚髮大慚愧,生大恐懼。發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 (9)聞謗不辯。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於吃大虧。」餘三十年來屢次經驗,深信此數語真實不虛。
&& (10)不嗔。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但我等亦不可不盡力對治也。《華嚴經》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可不畏哉!
佛法講「無我」,是希望眾生超越三界,了悟生死。「我」是成就法身的絆腳石。「我」與「無我」是生死涅槃的分水嶺,是輪迴與解脫的界線。一切緣起的事物,皆為因緣和合而生,都是由種種要素和條件所構成的,而構成事物諸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又是由各種要素構成的,根本不存在一種恆常不變的要素所構成的事物。因此,在任何無常的事件中,都是沒有單獨存在、不變的唯一因素,即是沒有一個「決定這個事物是這個事物」的永恆不變的「自我」或稱「自性」的存在,所以,一切緣起的事物都是「無我」的,這就是「諸法無我」。根據「諸法無我」的說法,那種認為人的身體是「我」或者身體中有個「靈性」是「我」的見解,在佛教中被稱為「我見」或「身見」,它是一切惡見的根本,是入聖者所必須破除的「三結」之首。在日常生活當中,世人皆認為有一個能哭能笑、能說能道、活生生的「我」。佛教說「我」是假有,並且說人之所以在生命中造業受報,都是因為思想當中有一個牢不可破的「我」在作祟。「我」是罪魁禍首,我們概念中的「我」,其實只是累世無明習氣對自己布下的一個大騙局,讓你上鈎而墮入輪迴生死之中。&
我们真的爱过吗?——宗萨仁波切
缘起:今日与同修谈及感情、爱情等话题,过后忽的想起宗萨仁波切的这篇开示,很契合今日吾人所谈,特转录出来 ,以飨诸君。愿诸位早行菩提路!********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你很爱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吗?你会带她们去吃他们喜欢的披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从不忘记给他们买礼物,在他们不高兴的时候扮怪物尝试改变他们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确信这就是爱,大概没有人会说这不是爱。
  根据佛法,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所有的爱都是基于自我。或者说,我们所有的爱都需要回馈。当我们给了对方一个吻,我们至少希望也得到一个同样的吻或是其他东西。
  我想稍微谈一下我们基于自我的爱与无我的爱之间的差异。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事实上一直在计算。对家人,对朋友,对我们的爱情。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或者如果你是宗萨仁波切的书迷)就应该知道,自我一直没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为此他需要不断的通过他人、外境来摄取存在感。为此我们建立家庭、学校、政府、医院、养老院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以获取各种不同时期所需的安全感。在你出生的时候,你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TM机。当你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你就会找他们要。当你长大了,你的爱人会给你最大的安全感。当你发现他已经不爱你了,你会寻找另一个安全感的来源&&另一个爱人或是孩子,让他们给你新的安全感。
  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我们如何从家庭爱情来获取安全感。这两者在我们生命里所占比重非常大。当你认为你在爱的时候,事实上,你一直在试着维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爱情上的收支平衡。当然不是完全指金钱,它的范围非常广,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如果你每天都亲吻你的爱人,而他从不主动亲你,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觉得不平衡。你会怀疑他对你的爱。我指的是类似这种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块钱的爱,那么你是否要求对方至少付出八块钱的爱。如果对方付出的爱只有五块钱你就会非常生气,但你会试着告诉他你付出的是十块钱,因此他不能只回馈五块钱,但通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生争吵。我们吵嘴的时候都会说: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么多,可你呢?
  这表示我们一直在计算,试图维持感情方面的收支平衡。连最纯洁的爱情也未能免俗,因为我们有自我,我们需要喂养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专心的爱,无法心无旁骛的爱。我们和对方拥吻的时候手里都拿着计算器。
  家庭或爱情是一个我们最不希望出问题的地方,因为它是一个我们可以不断从中吸取安全感的来源。但他同样很危险,我们以为我们已经调到安全模式,但总是会有意外跑出来打破我们的安全错觉。一旦我们觉得自己在爱情或家庭方面收支不平衡,我们所得到的就是不安全感,我们的自我感到威胁。想想看,所有的家庭矛盾,所有的爱情问题都是因为感情方面的收支不平衡。你给了他十块钱的爱,可他呢。他好像完全不知道,他至少应该给我六块钱吧,可他给我的最多只能算两块钱。无论是对我们的男朋友、女朋友,还是我们的先生太太,甚至对我们的父母子女,我们其实都是这样的。这就是基于自我的爱,这种爱要求回报,它从来不是无私的&&掺杂自我的爱从来不是无私的。
  我无意声讨这种爱。身为未证悟实相者,即使我们想,我们也不可能有超越这种爱的爱。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爱,这种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真正考虑别人的感受。它以对方的付出来决定自己的付出,这是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庭关系老是这么紧张。总是出各种问题。因为我们并没有真的爱过任何人,你有完全不需要回馈的爱过任何人吗?不管他做什么都丝毫不影响你对他的爱?我很怀疑你们中有任何人有过这样的爱。
  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女朋友不高兴,我们会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那不是因为我们爱她,那是因为作为我们身边的重要人物,她的不开心早晚会波及我们自己。会搞乱我们的计划,我们晚上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我们很怕这种麻烦。这只是我们为了避免自我受伤采取的措施。
  如同多数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荣耀家族的使命。这其实是全然的自私。我不认为他们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过。他们不过是希望让孩子满足他们的自我,重建他们失败的人生。在爱情里,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希望对方全然满足我们的自我。我们之所以爱对方,因为对方爱我们几乎像我们爱自己一样,我们在他这里可以体会自我被全然满足的快感。但好景不长,很快,因为对方也是自私的,他来我们这里也是为了满足他的自我。因此,当最初的冲动慢慢停滞下来之后,双方都开始看到对方的一点真面目。那时候双方都开始要求对方提供不少于自己的爱的爱,这是潜规则,你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双方关系最佳时期可能就是双方收支比较平衡的时期。但很快,我们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希望的那么多爱了。这个时候,另一方就会感觉不安全。争吵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的爱情和亲情上。如果双方收支已经到了差异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维持自我的养料。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想象一下没有自我的人,他没有自他分别,他不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无非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这些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们提供,因此经营好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为他无需从他们那里获取自我的食物。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喂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建议:存入手机日日诵读,则日日加持自己,久之志向显现,自能生浩然正气!离苦得乐!)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诸葛亮集-诫外甥书》&
&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 &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建议:存入手机日日诵读,则日日加持自己,久之志向显现,自能生浩然正气!离苦得乐!)
贪图淫欲的人有十种过患。哪十种呢?
 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望的快乐,他的心也像一只偷食的狗一样,经常处于迷醉状态而不清醒,因为他的心经常沉浸在五欲的河流中。
  二、贪淫之人,即便在人间当上国王,威势权力得以自在,也仍是恩爱欲望的奴隶,为恩爱的人所左右。虽然他能够获得很多很多的财宝,然而其贪欲却像火遇到了薪草,不能收敛反而愈来愈旺,最后他会因此而亡国丧命,死后就堕落到恶道中。
  三、贪淫之人,始终被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贼所驱遣。生死无常的大象又骑在他的背上,像猿猴般的心一点都不知道这一切将带来的灾-难。贪淫之人欲火焚烧时会乱伦,就是父母兄弟姊妹也不会顾及,像猪狗一般行淫,不知什么是羞耻。
  四、贪淫之人,经常吸饮女人身上不净的脓血,在无量劫中投胎时一般都处在女人的子宫中,作为胎儿都以女人身体内器官的各种虫子作为衣服,吸吮女根作为饮食。
  五、贪淫之人,贪欲之心像一把利刀,贪爱之眼如熊熊燃火的车,将自己过去修行得到的功德、果报统统毁掉、烧光。
  六、贪淫之人,在跟王族大臣们相处时,会燃烧起贪欲之火,像罗刹般想剥夺这些豪门巨富;跟世间修行人相处时,会像个幻化之人装神弄鬼说各种男女之事,丝毫不知羞耻;跟佛教沙门相处时,不知道去皈依,反而情欲妄动,像胶水黏着草一般。贪淫之人,其心念全都是染污不净的欲念,六情的欲火时常燃起,焚烧着过去种下的清净善根,并将前世清净修行而积累的善业统统予以破除和毁灭。贪淫之人,其一举一动都像利刀一般在割截着善业,眼睛放射着好色淫欲的烈火,口像罗刹的贪婪大嘴要吃人一般,整个身体的毛孔全都在燃烧着淫欲之火。
  七、贪淫之人,会造出八种恶业:他会为满足口腹之欲去杀生,并制作刀、剑、杖等杀生工具;他热衷于给人做媒,撮合男女苟合,并为此而编造各种虚伪不实的大谎言;他能纵情喝酒,吟诗颂词,高唱情歌,打造出一种激发人之情欲的淫爱氛围;他还会偷盗各种奇珍异宝、高级玉器,来装饰他那淫虫聚集的身体。其身为淫欲之心所驱使,犹如有贪婪之眼的恶狗,专门偷吃恶臭污秽之物。
  八、贪淫之人,因受淫欲所驱使,全身就如同被大火所焚烧,也像吸铁的磁石一般不能自主,在六道轮回中直接向下堕落。由于不修清净梵行,他必定要堕落到地狱中。
  九、贪淫之人,到了肉身毁坏、生命终结之时,就像投掷贝壳珍珠一刹那就落下去一般,必定会堕入到赤铜地狱。赤铜地狱横纵有七千由旬,在铜花林下有大铁床,床上有百千由旬大的热铜八楞柱,柱子的上端有镜子,镜子里自然会呈现女人或男人的形像。贪淫之人一见到女人或男人的形象,立刻产生爱欲之心,同时引动身体诸根出火,而铜花就变成大热铁钉,铜柱就变成沸腾的铜汤锅,铁床就起火燃烧。镜中的女人就变成狗,男人就变成刀子,狗和刀子就驱逐着罪人,要他们吃铁丸、饮铜汁。罪人求死不得,这种痛苦要经受无量年岁,寿命可长达一劫。
  十、贪淫之人,如被重云遮障,见不到佛,这都是由于破了其清净梵行的缘故。将来必然会堕落到阿鼻地狱中,他的身体大得把整个地狱都占满了,寿命有一劫,而受苦也要经一劫。
  此时,阎罗王会呵责罪人说:&你在人世时以贪图淫欲为乐,所以现在受这种痛苦,对此事还感到快乐吗?你现在就是用百千万劫的时间受苦来偿还欠他人的债,都还不尽呢!&
  罪人在地狱命终之后,就会投胎到斑鸠、鸽子之中,或者转生为龙、蛇之身,这都是由于染污了清净梵行的缘故。于是百生千生都见不到佛,也听闻不到佛法,因而也成不了道果。
  【原文】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
  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
  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
  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邪淫十二害:
  邪淫丨女色之祸,极其酷烈!自古至今,由兹亡国败家殒身绝嗣者,何可胜数。即未至此,其间颓其刚健之躯,昏其清明之志,以顶天履地希圣希贤之姿,致成碌碌庸人。无所树立之辈者。又复何限!今试讲种种祸害,指醒迷途.
  一害天伦:男女各有配偶。这是天定的伦,乱了他,不要讲到他们情义乖离,他的伦。我去乱了,便与禽兽,披毛带尾,是无别的。戴帽穿衣(指人),岂可做此事乎.
  二害人节:妇女一生大事,只重节字,乱了她,使她失节,瓦破岂能再完!
  三害名声:凭你机密,无人不知,臭名远播,供人传笑,就是他的亲戚,也是面觉无颜。
  四害门风:羞辱他父母公婆,羞辱他丈夫,及兄弟姊妹,羞辱他子女孙媳,一门中耻挂眉额,痛缠心骨,实是杀他三代。
  五害性命:或妇女因受气致死,或其夫愤死,或夫杀妻,或父杀女,或妇杀夫,或夫杀奸人,或奸人被众打死,或婢女因妒妻致死。
  六害风俗:邻里中有这廉耻丧尽人面兽心的人,愚人看了榜样,朋比为奸,最足伤风败俗,这种恶习,定遭劫数!
  七害心术:淫念一生,种种恶念都生。如幻妄心,贪恋心,机心,妒心,牵缠不住,意恶最重!
  八害阴鹭:鹭是定说,上天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就是本善的性。做人的胎元。今乱了常道,败德丧行,伤天理,灭良心,斩削了阴鹭的理,便要堕入地狱畜生恶道。
  九害名利:感应篇说,三台北斗,三尸灶神,随身察过,哪有夜深人静,上天不知之理。历看果报,如李登犯了,削去状元宰相,宜兴木客某犯了,黑虎衔他头去。命该富贵,也要削尽,况且福分浅薄,狼狈何堪!
  十害寿命:鬼神削夺人寿,淫恶为最,况且欲丨火焚烧,精神竭,骨髓枯,又或惊恐死,劳累死,恶疮死,好色必死,早年短折。
  十一害祖先:祖先相传的血脉抛在那里,这最是忤逆路头,并一生的福分削尽,从此败家声,绝祭祀,阴间祖先,当做馁鬼了,能不恨极?!
  十二害妻子:佛经说,无有子息,乱人丨妻故,妻女淫乱,乱人室女故。把妻女去还债,又绝了后嗣,这不但看书上的果报,试看故世的淫人,个个这样,便知未故世的淫人,也是个个这样的,当引以为戒!
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
明朝时人洪焘,有一天暴毙,恍惚间被一绿衣人引到阴府。洪问一生的食禄如何,绿衣人从衣袖中抽出一个大纸袋给洪看,洪看到纸后注写着原本可做到参政事的大官,但因在某年月日奸淫了一处女,将为任转运副使的小官。洪看了落泪,向绿衣人问,什幺办法可以补救,绿衣人告诉他只要力行善事,就可补过。突然走到前面一条大溪,绿衣人将洪推落溪中,洪大惊而醒过来。这时已经死了三日,家人因摸到洪心脏还暖热的所以还没入殓。洪醒来后,痛自悔改过失,尽力广行善事。结果后来不但被皇帝封为端明殿大学士的高官,而且享受上等长寿而终。
明朝项希宪,曾梦见自己能考中癸卯年的乡试,但名字上榜却因曾淫污两个年轻婢女,而被天神削去他的榜名。希宪醒来后,发誓戒除邪淫幷力行善事,来赎罪补过。经过一段期间后,又梦见自己的名字恢复登于天榜。果然,后来不但考取乡试,而且在数年中,又考取会试、殿试,功名不但恢复,而且显贵。&&足见虽曾犯下淫过,但只要能痛自改过幷力行善事,一样可以再或福报。
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所以世人不能因为曾犯淫行,清白已损,便自暴自弃,甘于沉沦堕落。一定要相信,只要您痛下决心,誓改前非,而且广行善事,则必然会转祸为福的。
转 戒淫修福保命第七章 修福篇
&第七章 修福篇&童庆成&夫妇有节 修福有报&童庆成,安徽宁国府宣城县人,秉性聪明耿直,待人和颜悦色,顺情入理;平日遵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教,常对人说:&&敬天地、礼神明,不在焚香秉烛,不在化楮(纸钱)呈文。身有污垢当勤洗,沐浴需隐蔽,便溺需遮盖,若对日月,即是触犯三光;不著内衣、小衣与父母、子女及其他家亲共见;为人当自省,小愆大过,警一戒百,时防失足,此即敬天礼神之道。&&他无论尊卑上下,逢人常劝:&作人一定要知耻!&受他感化而改变的人非常多。及长,父母为他完婚,庆成自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原也是为了繁续香火,但不可贪图色欲之乐。&继而又想:&&别人女儿嫁我为妻,不就是为了家庭欢乐,有所依靠吗?不知道她能否接受我的观念?如果我节制夫妇之事,恐怕她会误认我,嫌弃她有不好之处。&&这件事实在难以启口,庆成左思右想,不讲不行,最后还是向妻表明自己的想法,他对妻说:&&夫妇之欢,虽无伤碍,但是,乐不可极,欲不可纵;因为娶妻并非是为淫乐,而好淫者多精神涣散,所生子孙也易夭折。人们繁衍子孙,必欲求聪明、乖巧之子,因此需要拣择时日才行;根据古人累积经验的记载:&凡暴雨狂风、雷鸣闪电、双亲生日、长上忌辰、诸圣诞日,需当禁忌,不可肆行淫欲&,否则损精减寿,夫妇常争斗口,儿女冥顽不孝,或是愚钝难教,甚至忤逆,岂不让你我痛心?&&童妻说:&全依丈夫的意思。&&庆成夫妇虽同房共宿,但并不邪言戏谑;虽然如此,也没有影响到夫妇的感情,他们彼此关怀,互相照顾及鼓励对方。&后来庆成在春季考试时,中了进士,殿试时更拔得头筹,蒙皇帝亲自点入翰林院;三个儿子也都位居高官,一个女儿嫁到名门,女婿与儿子均同朝为官。&庆成并以夫妇之礼教诫儿子,女儿则由妻子去教导,他们一家果真都得到行善之功、修福有报。&文采丰富 尽作轻狂& 老来凄惨 精神失常&明末,苏州有一秦姓书生。聪敏好学,多才多艺,尤其善于诗词乐府,而且才思敏捷,即刻成文。但美中不足的是:秦生个性轻狂、刻薄,口不择言,文不饶人。见人形貌不堪,立刻吟诗而成,讥讽对方;听说某人做事可笑,便将其事编写成歌;同窗好友入学宫之时,秦生曾作游庠诗一百韵以贺之,可见其文采丰盛之一斑。&有一邻居,因闺房之事不检,被秦生知道了,即填词&黄莺儿&十首加以调笑,内容绘影描形,刻露尽相,流传于远近;为了这件事,秦生多次被饱以老拳,或当街被追打,甚至要强剥其衣衫而痛殴之。还有一次,也是为了填词成歌,讽刺别人行为不端,而被告毁谤,诉讼于官府。但是,也许是秦生夙世习性使然,始终不知悔改。&秦生晚年染上疟疾,痊愈后不久,精神又告错乱,常常自啖己粪,又取刀割自己的舌头,幸亏被家人发现,夺下刀器,家人没办法,只得把他锁在一间空屋中。他找不到刀器,于是一点一点的自嚼舌头,然后和血吐出。那间空屋中所发出的臭秽之气,令人作呕,但老态龙钟的秦生毫无所觉。有一日,他自窗隙窥见庭院中,有一把劈柴用的斧刀,于是竭尽所能,破窗而出,取斧自砍而死。&他的病既不是家族遗传,又不是受刺激使然,令医生百思莫解。&以秦生的才华,若多作劝善利民之文,或隐恶扬善之词,将有多少读者蒙受其德;可是他专写揭人隐私、传播闺文、刻薄讽刺之调,恼害大众,令当事人或其家庭眷属心有不甘,怨恨、嗔怒,至死不忘;由此自招恶报,不得善终。&悬崖勒马 为时未晚&宋朝,&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工文章,长于诗,善行草书,奇崛放纵。某日与画马名家李伯时,同去参访当代高僧圆通秀禅师,禅师不忍二人因心、意、识之作用而落于恶道,于是劝诲二人:&伯时好画马,心念日日浸淫于马之百态,思而画之、赏之,再思之,日久成习,马态俱熟,形随心转,将来难免不知不觉于习性中堕于马身。&黄庭坚笑道:&我可会落于伯时所成之马腹中,与其相伴?&秀禅师回称:&伯时之心念与意识,思之在马,转身易形为马,也不过一身所受。而你,大丈夫翰墨之妙,当作有用之才。若尽作艳语绮词,靡靡之音,动人心弦,使阅读者、喜好者、传闻者,竟作遐想,心思荡漾,启动爱欲神往之念,误认追逐情爱、私下偕奔为浪漫风雅之事,这过失之重又岂只在马腹?恐怕要落在地狱之中。&黄庭坚听了,悚然惊惧,自此绝笔不作靡音无益之词。&《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元朝东都人,名子安。在书中描写男女奸淫之事,刻画尽致。他的子孙三世俱为哑障。&上海一崔姓书生,曾绘倩女春宫图十数幅,淫巧绝伦,尝自把玩并展于友人共娱。后来罹患疟疾,忽冷忽热之际,见俊男美女十数对,赤身露体俱在眼前,有二个鬼差在左右挟持他们,剖腹抽肠,血流满地;而后轮到崔生,只见他满床翻滚,疼痛呼号,家人均不知何以如此?崔生于是详述始末,而猛然醒悟,急忙焚化这些春宫图,病即痊愈。&扬州也有一擅写淫书之人,曾梦到天神呵责示警,梦醒后因为害怕,而未将新稿付印。但因早先恶业已成,仍遭子息夭折之痛,复临家财耗尽之患,又不能忍贫,或改以别种方式谋生,于是又将淫书付印流通,赚取钱财。不多久,双眼俱盲,五指关节患病变,筋肉收缩如弓,不能伸直,两手生无名恶疮,溃烂至骨而死。&近代赵岩士,年少曾犯色戒,作淫欲好乐之事,渐渐神衰形枯,骨瘦如柴,几乎已无生机。偶然阅读谢汉云所刊&不可录&之文,顿觉过失之处,痛改前非,又捐钱大量刊印&不可录&篇,免费赠送、广布流通。后来精神与身体渐恢复,并且生育六子。&注:&不可录&为近代高僧印光祖师极力倡印之文。&护正行 毁淫书 功名显耀&清朝谢履端,少年时即独具异禀,不仅好学不倦,事亲至孝,品格尤其清朗端正;虽年少,却广览圣贤书。又知道邪书害人,流毒甚广,因此从不涉猎。不仅如此,并常将坊间邪书买回烧毁,所焚之淫文邪画非常之多。有一天梦见金甲神对他说:&你不吝惜巨金购买淫书烧毁,无形之中挽救甚多青少年,所积累之阴功必将使你功名显耀。&梦境虽已显现大好前程,但谢履端仍然持续他的广行焚毁淫书邪画之行,他认为善护正行是作人的本份。在康熙丙子年间,初试即中解元,癸未年进士及第,果然冠盖当代,数代子孙俱显达。&印书悔过勤劝化 浪子回头金不换&燕慧安,镇江府丹阳县人。燕府家财富足,慧安是双亲中年时求神许愿而得,因此深受宠爱。读书时自我期许,希望功名显达。青少年时期,慧安与同年龄之朋友相聚,常以谈论男女之事而互相取笑。隔邻住著一位年龄相仿之少女,慧安起初在墙上钻洞偷窥,后来干脆爬墙过去相戏,整日专思淫欲,懒读诗书,会考时哪来的成绩中榜?接连二年,慧安都以应付考试为由,离家住在城里,经常出入茶馆酒楼,与歌妓弹琴唱曲,或入花街柳巷,或掷骰赌钱,放纵游乐,无所不为,又爱买春宫淫画,异说邪书,言行轻薄浪荡,俨然疯癫少年。&第三年,燕慧安在街上遇到沿路发送善书的人,接过手一看,是《感应篇》、《觉世经》,因为好奇,翻开阅读,不禁触目惊心;仔细思量,幡然悔悟:&这书中描述之行为,尽与我同,仿佛就是写自己!我是何等愚痴?不肖至此!古圣劝戒邪淫,谆谆教诲,我偏贪恋不舍,不知禁忌,真是自暴自弃!&当天焚香跪祷,发誓&再也不犯邪淫,并立志唤醒在学少年,不要迷恋色欲&;又许愿印送这种善书千卷,以求消减过去曾犯之罪。他一样一样去实践。&在慧安立志悔过后的第二年,当他应考时,文思斐然,而得到县试榜首,于是更加努力劝人不辍,又再大量的印送劝戒淫之经文,确实化导很多不同年纪之人。&慧安有一同窗,顽劣不化,因为奸淫而被发现,惨遭围殴,答应赔钱遮羞,并立下借据,但是又怕凶蛮无理的父亲知道而不饶他,情急之下,投水而死。早知如此,何不听慧安之劝?&燕慧安因为及时悔过,又大力倡印善书劝化,不仅自己得享高寿,而且子孙俱贵。
转 中医说,不可手淫
手淫,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自从西风东进后,在性解放的大背景下,大多数人一直支持&手淫无害论&,事实真是如此吗?且看&一位老中医讲的手淫后果&,本文只是拿来让大家讨论,其实手淫的后果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人人可对号入座,检验之。&&
1、手淫是一种严重损伤身体精神的行为。手淫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体的极度虚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现。&&
2、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消耗的少,储蓄的多,就是长寿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储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手淫与性行为都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结果的超常积累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3、手淫不但会损伤身体的动力,而且会损伤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暴躁乖戾,多疑恐惧。遇事或躁进,或退缩,缺少耐心与恒心,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这都是精虚不能化气的结果。&&
4、手淫还会影响到智力,长期手淫会对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破坏,学习能力的力不从心与学习成绩的迅速下降是最明显的表现。这是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神的结果.&&
5、手淫的毫无节制与泛滥成灾与西医理论的误导有关,初中的生理卫生教材甚至说适当手淫会有益健康,精只是少量蛋白质与多量水分的混合体,对身体无足轻重。正是这种歪理邪说的肆意误导与教唆,使身心原本幼稚的青少年对手淫行为放松了警惕,敢于尝试,最终成瘾,无法克制,走上了伤精损气耗神的不归路!&&
6、手淫行为具有严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克制。这是手淫患者明显感到手淫后身体不适却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的原因。&&
7、手淫行为通过捷径提取人体储备能源,使人体在突发变故之时无法启动应急措施,造成很多慢性病滋生,久久不愈,与时俱进。(注:肝炎是最容易上身的疾病之一)&&
8、手淫行为提前透支人体生发之气,使人体生育能力极大下降,即使种子尚未生气全失,播种耕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后也不免枯萎不荣,缺乏生机。这些都是作强之官生气受损,技巧下降的结果。&&
9、手淫并非不可克制,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勇气,心能清净,则肾能安定;神不妄动,则精不妄施。培养向上的情操,明于理而通于事,则行随心转,上明下安。&
10、戒除手淫是治疗手淫伤精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前提。就像给车胎打气一样,没有补好漏洞就开始打气,过不了多久又会空空如也,这种打气也就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我个人认为,很多人都是依靠着年轻来&顶着&,所以不管手淫严重到什么程度,一时半时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的,会觉得没什么,毕竟身体年轻!但是时间一长,身体状态会和同龄人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步入30岁以后,身体机能会迅速下降,身体苍老状就会显现,这就是长期手淫的后遗症吧!&&
老中医的话应当是很诚恳的,我们知道,中医治病救人几千年,中医对人体的研究已到了极致,如经络、气血、五脏六腑、自然养生等等。老中医的上述论断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我想,他的话很科学!&&
所以,不要趁着年轻,做出让自己未来后悔的事。这里涉及到自己身体、家庭生活、后代子女、工作事业等诸多问题,慎之!
净空法师 : 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要欢喜赞叹
1&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普贤菩萨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呢?现在这些众生,他有染污、他有迷惑,佛法里称他为凡夫,但是要晓得,这些凡夫本来是佛。
2&一切众生在普贤菩萨眼里本来是佛,所以他真诚恭敬、平等恭敬,他没有分别,我们应该学!学什么?把傲慢的习气断掉、把嫉妒障碍断掉。嫉妒障碍、貢高我慢是我们修行里头最严重的过失、最严重的业障,有这个东西,不能成就。
3&我们礼敬诸佛,把这个业障消掉了,真放下了。如果还有一丝毫傲慢的习气,瞧不起别人,不行,你这个业障没有除掉,业障除掉才能做到普贤行&&这是最高的菩萨行。
4&我们称赞如来,没有丝毫嫉妒,别人做的是好事,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要欢喜赞叹,全心全力去协助;他做的是坏事,我们绝不批评,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我们放在心上,错了;批评,更错了!应该怎样?做出正面的样子给他看,让他慢慢觉悟、让他慢慢回头,这就对了。
1188人关注
1188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字经儿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