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银时代的东西怎么样散文将怎么样发展

业内人自陈:新媒体时代,如何把公关做成产品?
最近有个记者微博爆料说,某公司平板电脑发新品开发布会,问答环节公关人员精心准备了问题,其中有两个特别有意思:1、新产品可以说是平板中的劳斯莱斯,您怎么看?2、你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设计一款划时代的产品呢,有没有自豪感?搞公关的都知道,媒体发布会后,找几个关系好的记者,安排几个“肉麻”的问题活跃气氛传递信息,都很平常。可是,这事拿到微博上一说,为什么就感觉这么极品?那些原本认为理所应当的公关营销手段,在这个新媒体、自媒体横行的时代,正在成为别人的笑谈。环境确实不一样了,按照原来的路子做公关营销,不仅越来越可笑,而且必死无疑。这也让一线媒体人和媒体管理者们在近几年越来越有一种集体焦虑,传统媒体的路该怎么走?新媒体的勃兴让这种焦虑变成狂躁,资深媒体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脱离传统媒体,要么转型互联网,譬如杨锦麟;要么玩自媒体,如程苓峰、罗振宇,要么创业,如网易系。媒体和媒体人的玩法变了,受众和读者变了,舆论环境变了,以前的那些手段在媒体看来可笑,受众觉得可疑,对企业没有影响甚至还有负面影响,公关从业者的玩法怎么能还不变?“改变”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该改变了,但问题是,方向呢?媒体人自身尚在盲目突围,公关从业者又该选择怎样的路?在应对中反客为主好在还是能够看到一些有趣的探索:1、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最近在应对“新CEO人选”传闻时,没有走老路。支付宝CEO彭蕾接班阿里巴巴CEO的传言由前支付宝员工冯大辉在微博上的一段话引发(离职员工给企业传播带来的影响我们后面再叙),他透露,支付宝CEO彭蕾已经开始担任阿里集团CPO,并猜测这有可能是在为彭蕾接班阿里集团CEO做准备。这样的传言由微博引发,迅速传遍网络。这则传闻的影响主要在于三个方面:第一,给彭蕾自己造成影响,第二,让支付宝员工的心态发生变化,第三,让阿里巴巴CEO接班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做法是怎样?要么辟谣,要么不理。先说不理,这是不可能的。处在舆论漩涡的中心,不理就是默认,这显然不是阿里巴巴要的结果。再说辟谣。媒体公信力正在逐步瓦解,媒体说“不”的事情,公众往往会认为“是”。在有过几次政府辟谣删微博的经历之后,公众对辟的谣和删的稿反而深信不疑。“谣”越辟越黑,反而加速了传闻的传播。支付宝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由彭蕾自己在内网发个帖,然后由支付宝的公关陈亮转到微博上。这不能阻止传闻的传播,但这个帖的内容比传闻更有料,加上了和孙彤宇离婚复婚那一段,很快这则“说明”就盖过了传闻。这是近段时间以来看到的应对传闻最好的处理方式,没有之一。2、王老吉去年5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加多宝的母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今年1月,加多宝凉茶的广告语又遭法院禁令。在加多宝和广药集团的诉讼中,加多宝一直处于劣势。但“对不起体”系列微博看似道歉、实则叫屈,利用这种劣势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情感反弹,赢得了诸多同情。老套的做法是怎样?不外乎几点:第一,法务上反诉王老吉垄断、霸权,第二,痛斥王老吉不正当竞争,第三,曲解禁令,玩文字游戏改改广告词继续上,最狠的无非是揭露法院和王老吉相互勾结的利益关系。传统的办法就好像两个人吵架,争个面红耳赤,揭了黑幕的那个人难免还要得罪法院和政府。但,尽管如此,和受众有什么关系?受众不关心企业竞争,也无所谓谁是谁非。生活已经足够枯燥,谁还看那些义正言辞的公告声明?加多宝的四副“对不起体”图片正话反说,把王老吉的国企基因、不思进取调侃得淋漓尽致。这种向公众示弱,向对手示强,笑着自揭伤疤示人的风度,较之王老吉通过法律打压的气度,显然技高不止一筹。敏感的读者应该还能看得出来,上述两个例子都是在应对中反客为主。没错,在每个人都有微博,人人皆是记者的大环境下,“应对”变成了企业公关的常态,在“应对”中寻找出击的机会才有“正向传播”的可能。就好象下象棋,除了当头炮马来跳的开局,之后的每一步既是在应对又是在出击。应对棋局,应对棋手心理,伺机获取进攻时机。谣言、传闻和偏激的观点是新媒体的特色,你无从得知何处会冒出传言、投诉和批评,“应对”就成了日常公关。某饮料快消品的公关告诉我,他们遇到的投诉、批评和市场推广的量成正比,让他不胜其烦。有的投诉和谣言解释过多遍,但依然被媒体不断引用,譬如会不会杀精的问题。有的谣言背后则是显而易见的利益链条,好象惹上了一群黑社会。听完他的抱怨之后,我长舒一口气,以我在360的工作经历,遇到的这些问题不比快消品少。以前你可以搞定媒体、搞定写手、搞定主管部门。现在呢?一个匿名的微博帐号就能爆料,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就能像手机报那样向几万人群发信息。公关营销越来越被动。夸张地说,即便你搞定了中国3000多种报纸9500多种杂志和所有新闻网站,还有4亿微博用户你搞的定吗?3千万微信公共帐号你搞的定吗?分分钟就能搭建起来的科技类博客你搞的定吗?搞定不再是稳定,摆平也不再显水平。搞定什么,怎么搞;摆平什么,怎么摆,这才是企业公关应该重新考虑的问题。媒体环境的变化媒体环境的巨变之中,有几个现象尤其值得关注。第一,大量媒体人走出媒体,带出大量自由的大脑。原来被一个媒体品牌覆盖,又被广告客户、主管部门稀释得几乎看不到的观点,如今会在各类媒体上看到。譬如媒体人杨锦麟抱怨杭州机场出租车不打表的问题,经过微博的传播,对杭州的城市形象影响很大。第二,真正有能力输出观点者其实并不多。看到过南方某省宣传部门内部做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微博上真正能够影响大众观点的人数不超过80人,人气不等于影响力。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只有20几人具有大众影响力。第三,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但微信公众平台上传播的内容主要来自微博及其他媒体。因为微信的产品特性如此,决定了其传播力偏弱,能够影响5万人以上的微信公众大号数量还很少。但微信公众平台的精准性很高,更适合定向传播。第四,自媒体网站、科技类博客正在成为门户网站和其他媒体的观点源头,但这些自媒体网站本身的传播力不强。也就是说,门户网站成为这些自媒体网站的内容放大器,自媒体网站作为见地源存在。同时,杂志这种媒体形态也和自媒体网站类似,本身传播力较弱,其内容在经过放大之后才能到达大多数受众。第五,综合类平面媒体影响力式微,公信力削弱。你有多久没买报纸了?但垂直于特定领域的媒体却有独特的优势。譬如浙江某都市报去年营收下滑20%,而同一集团内另一份专注老年人的报纸却连年获得增长。第六,一些公关公司利益驱动自建媒体,随便搭个网站就能够作为新闻源头,成为在某些时候左右舆论影响传播的阵地。第七,受众不在意媒体来源,只对内容平台忠诚,比如Zaker、今日头条等。第八,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已低到极限,但对微博认证用户,认证的微信公众号盲目信任。第九,在微博平台上传播谣言的成本极低。毫不夸张地说,造谣传谣辟谣的能力将成为企业公关的基本素质。连新浪自己都没有办法处理微博上对于它自身的传闻,可见处理谣言时的棘手程度。这些现象对企业的公关营销提出了空前的难题。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越来越多,具有传播特性的投诉和批评越来越多,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坏,你的用户越来越挑剔,媒体越来越聪明。即便拥有再多的年度预算也花不到所有自媒体、新媒体身上,还有多年以来合作的传统媒体要打点,日常应对又是耗费人财物的活儿。那么,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做公关越来越像做产品,只有在用户聚集的地方贴身肉搏,才能了解用户需求和公关感觉。那种几个人在会议室里商量着说“行”的办法,现在往往不行。市场对“公关”的需求是什么?公关营销这件事也是个手艺活,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一次的出击都在创造一件新产品。传播得好,说明这件产品成功了,传播得不好,说明产品失败。和那些一开始就拥有大量风投资金的创业产品失败几率很大,而几个人用大脑雕琢出来的产品更获用户青睐一样,传播的成功与否只和智商有关。上帝给了每个人一个大脑,如果用它来思考做公关时如何花钱,不如仔细想想如下问题:第一,受众最想看什么,就像满足用户需求那样。譬如最近几天李双江的儿子轮奸案传的很广,这事背后不可能没有公关力量的推动,但这种推动显然迎合了受众的需求:看大人物出丑。今天看到李双江的妻子为其儿子求情,希望多些宽容,不用说,这是极为失败的公关应对,只会放大公众对李儿子的恶感。第二,媒体现在缺什么,找一片观点的蓝海。譬如年前猎豹浏览器被铁道部约谈案例,恰逢春运订票高峰,媒体正缺消费铁道部的素材,送上门的事件怎么可能放过?第三,竞争对手在干什么。譬如京东宣布融资7亿美金,是在得知阿里今年即将发生的资本运作之后作出的公关出击。同样的,搜狗收购搜搜也是在3B大战间隙,争夺媒体话语权的漂亮炒作。第四,当前最热门的社会话题是什么。此前雷政富等重庆高官的艳照案,就是迎社会热点而上的成功公关:乐见腐败官员被曝光。从这一点上来,朱瑞峰是搞这一套的绝对高手。第五,如何做观点公测,如何让观点快速迭代。做公关和做产品一样,做个规划吃一年的日子早就过去了,甚至连一个月的规划都不应该有。抛出观点才能获得反馈,获得反馈才能调整方向。和做产品一样,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式的公关,才是最接地气的营销。第六,如何消费体量比你大的组织。这一点对中小型公司适用。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死亡只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产品经理犯了严重错误,二是产品环境发生突变。现在舆论环境的突变已经发生,很快就将见到大批抱定传统思维的公关从业者失去原来的优势。产品经理对产品的感觉决定了一款产品能走多远,公关人员对环境的敏感也将决定公关这件事能做多久。某位拥有12年媒体从业经历又有4年公关公司经历的前辈说,公关公司主要为完成客户的指标工作,副总裁以上的人才考虑策略;另一位知名财经杂志编委认为,他所接触的公关公司的人通常毫无想法,只会问能否做报道,能发几P。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服务再好的公关公司生意也会越来越差。当企业认识到以上问题是公关公司无法解决的时候,公关这门手艺活儿还是由企业自己操刀比较靠谱。把公关做成产品那么,企业自己操刀公关该如何做才能做的漂亮?第一,让公关不像公关。杜月笙是笔者心目中的公关之神,尽管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说杜月笙是一个公关营销从业者。抛开他贩卖鸦片等生意不谈,仅从其为人处世,以及对人心的准确把握这几点来说,没有哪个个人在其之上。实际上,杜月笙在那个年代就开始重视“自媒体”了。他总是对有求于他的人无论位阶高低都施以援手,上海滩没有几个人议论杜月笙的坏话。对传统报纸,杜月笙特别关照接口记者,甚至有些记者全家都由杜月笙养活。以至于当时圈内人人都知道杜月笙策划杀害了工人领袖汪寿华,但报纸上一篇都没登。不像个公关才能把公关的事做好,否则,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第二,合理应对离职员工爆料。如前文所述,支付宝前员工冯大辉对阿里巴巴继任CEO人选传闻的爆料,显然比其他身份的个人可信度更高。这种情况无可避免,对于企业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阳谋”,即提前曝光。爆自己的料,让别人无料可爆。譬如马云卸任CEO一事,即是按此思路的操作。如果有人不断爆料马云即将卸任,引发猜想的后果可想而知。次之的处理手法是当事人针锋相对做说明,当然一团和气的说明只会让人感觉是在辩解,只有带个人情绪,才能瓦解爆料人的可信度。第三,和媒体都没关系了,还要媒体关系吗?答案是,可以没有媒体关系,但要有媒体人关系。媒体传递的观点不再权威,也不再唯一,甚至越来越廉价。XX晚报或XX观察报上的一篇批评报道,远不如其记者总编的几句个人观点来得有力。同时,媒体人在媒体间的流动空前高速,甚至不少媒体人建立起自媒体,这种情况下,媒体关系变成空谈。第四,toB公司和toC公司在新媒体和印刷媒体两边的投入比例该是多少?事实上这一点也取决于你对媒体和媒体人关系如何看待。第五,如何应对谣言及如何传谣?在如今的媒体形态下,“谣言”这种畸形的舆论正日趋常态化,老旧的“辟谣”手段不灵了。分析谣言动机,研究传谣路径,破坏谣言传播的土壤是每个企业公关每天遇到的问题。2008年奥巴马首次竞选时,对其个人的网络谣言满天飞,奥巴马团队专门设立了“谣言曝光台”,虚假的传闻不怕晒,这也是值得参考的手法之一。另外,懂得如何辟谣,也就懂得如何造谣、传谣,会造谣、敢造谣、造好谣,将在传播中占尽优势。前几天在一次和媒体、营销人士的交流中,某医疗电气公司中国区公关总监认为,现在招PR要看这人微博都关注谁,比如是不是关注了很多记者,如果关注的都是跟自己不搭界的人,生活圈子距离太远的人,属于不接地气。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关注了很多记者的公关太像个公关,视野肯定太窄,只关注自己的工作领域是很难在如今的舆论场中做好传播的。把公关做得不像公关,把公关做得像在做产品,才有可能做出漂亮的传播作品。有人对如何做好公关营销总结了几句话,笔者完全赞同:写得了稿子,放得下面子,当得了公知,把得了妹纸。说得屌丝一点,应该是:有梦想、有感想、不空想。你认为,是这样吗?作者为奇虎360公司公关经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点此全站设置为大字体
本设置保留在浏览器内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扯蛋的分析:1,有人说彭蕾要接人CEO,说她像马云,2,然后彭蕾自己在内网发个帖,说长相关你P事;3,再是彭蕾接任CPO;4,再是冯大辉说彭蕾接任CPO有可能接班阿里巴巴CEO的传言。。。这个文章的分析完全把事件的发生时间混乱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看来是阿里的人
【分析的挺全面,有些观点太中国】尤其针对媒体关系,列举的杜月笙“养记者”的案例,这不明摆着,贿赂媒体,花钱买命吗?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不变的关系。只有内外兼修,才可能避免“墙倒众人推”。首先是正直正义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然后才是如何做好人,做好事。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分享给我好友里的那些公关们。真是不少人,我就不一一@了。说的挺有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哈哈哈哈,从这问题你就知道这公司,这公司的产品,以及这公关公司,是何等货色。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不错 值得一看 是一个有阅历的公关者 给很多新人以启迪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客户想法是关键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参考一发~[呵呵]@rei_king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种公司要造势太容易了吧,能成为案例???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你怎么看?@小晶-蓝粉之间 @七枪枪 @Nancy南菜园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创意和可操作性有时候打架,半夜认真读书//@ATIRA_liu: [good]文章很精彩,值得PR Maneger们好好研读学习。可悲的是现在PR公司很难为客户如此执行,还须得由企业PR来操盘。并不是说PR公司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是受服务及收费模式所限。//@金玉良言tony: mark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说的对,现在的环境按照以往按部就班的公关套路出牌是不行的,得有点邪气。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媒体与媒体人﹣﹣精辟。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有料。。。。。。。。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很显然,公关公司这个“舶来品”的价值会越来越低,或者说只会发稿、办活动、背黑锅的公关公司将被专业化的营销机构所取代,不过目前这些所谓的“营销机构”的专业程度,通常只能Orz。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所以我们叫市场公关。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24h坚持:么么 很有用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good]文章很精彩,值得PR Maneger们好好研读学习。可悲的是现在PR公司很难为客户如此执行,还须得由企业PR来操盘。并不是说PR公司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是受服务及收费模式所限。//@金玉良言tony: mark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公关在自媒体的时代 遇到新课题。看来屌丝逆袭在草根平台会经常爆亮点。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360全是黑公关,无语~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苹果有这么多公关吗?360的公关太多。现在用户很聪明,一看公关就很难知道,并且时间长了会屏蔽特别爱公关的企业。360的产品之魂是什么?是免费吗?当然不是。是什么就是不告诉360。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新媒体时代微课助力课改
发布时间:
新媒体时代微课助力课改
&&&&&&&&&&&&&& 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微课热。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
&&&&&&&& 使用 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微课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不仅对学习效果有所衡量,还需要参考教学过程中多个周期的反馈,甚至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的心情、学习的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在讨论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和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借助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的能力。
“一节工程制图课,课堂上50分钟,在‘微课’中通过动画、文字介绍和视频讲解只用10分钟就能展现。”“平时将学生对教学中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讲解和制作。要尽量在讲课水平、视频编辑、课件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在10分钟的视频中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供学生学习参考。”华东交通大学理学院教师涂晓斌对“微课”深有体会。他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绪论”课程,凭借出色的画面拼接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中获得江西本科高校唯一一个一等奖。
近年来,微课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重要焦点。记者从刚刚在北京闭幕的2014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了解到,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推动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微课已成为课改的一个重要抓手,如何用好微课也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教育“微”时代来临:微课“热”在何处
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倍受瞩目。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最早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且开始组织佛山市最早的微课大赛。他提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当前,国内微课主要呈现为较短的教学视频,在10-20分钟的时间内完整地呈现出教师针对某个典型知识点的教学,包括知识点导入、新授课、巩固练习、作业等传统教学环节。微课不仅时间上短小,其内容也微观和简明。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受到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微课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为更好地推动微课发展,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学习与发展联席会和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发起成立首个全国性的“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该联盟从资源建设标准、体系化微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应用、资源的共建共享等角度深度推动,并服务教育改革,在业界赢得认可度。
与传统的课堂二元对立与统一:颠覆还是融合?
心理学、传播学等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的注意力极限是10分钟。因此可以说微课的发展与推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符合人学习知识的规律,也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那么微课是否能够完全代替传统课堂?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关于新兴技术彻底颠覆课堂的声音一直存在。早在20世纪初,电影发明不久,爱迪生就曾经预言:“不久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然而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电视出现后,人们也一度认为可以用电视教学取代课堂讲授,事实证明也行不通。微课出现前,新媒体教学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普及,不少教师采用视频课件教学,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
此外,抛弃传统课堂推广微课教学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上也面临一定的困难。例如原来45分钟一节课的课程设置,在被分割为以10-20分钟为单位的课程后,教学管理部门需要针对新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进行重构,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排课系统、考试系统重新设计。此外,时间较短的微课将学校原来的教学节奏成倍提高,老师和学生都必须适应新的教课方式、效率和流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老师表示,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密切互动、相互合作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无论多么精彩,都与现场情况有一定的疏离感,缺少面对面教学所具有的那种交流互动氛围。
微课程如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很多学者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此进行了很多的探讨。部分学科教师也开始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尝试应用微课开展教学。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也可以在课程的尾声采用交互式的微课程实现巩固学习知识之目的。
“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这样认为。他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这样写道:“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看出,在推进课改、落实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这种观念,同样也体现在微课学习的评价上。南京大学教授张宝辉指出,微课评价体系需要综合多种因素,不仅对学习效果有所衡量,还需要参考教学过程中多个周期的反馈,甚至学生在利用微课学习时的心情、学习的态度,都可能成为影响效果的重要方面。
借慕课之势,为微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
最初的微课仅仅是作为一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被教师与学生所认识,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和声音。但是,2013年以来,微课与全球范围内的慕课大潮相遇,使得微课的发展有了新的契机。如何促进微课与慕课进行有效的对接、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成为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慕课热源于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渗透、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人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对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产生了热切需求。
“大学和教室的围墙正在逐步退去,出现了全球大学,也出现了跨越时空、自由交互的SNS社会化协作学习社区,学习变得无处不在。”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张举范表示,当前在全新的学习生态环境下,学习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传授与学习的关系。在WEB2.0技术条件下,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演变为互动式传播,RSS(简易信息聚合)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信息订阅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教与学成为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了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他表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慕课,其价值不仅仅是优质资源的免费共享,也给予我们表达和交流的开放平台。”
如果从慕课中抽离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考试以及学分认证等评价环节,可以清楚地看到,慕课所涵盖的几个核心概念包含“基于视频”、“在若干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等内容,而这一特征恰恰与微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说慕课其实是一系列同一课程体系下微课的组合。借助慕课这一平台,推进微课的开放与共享,则是充分发挥微课作用,提升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上海37所高校间已经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黄钢表示,目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学校间师资分配不均、课程资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一些学校的学生无法像一些名校的学生那样享受到较多的优质课程。“决不能让学生因为几分的高考分数之差,而与很多好课程失之交臂。”黄钢介绍,为保障课程共享机制的教学效果,学校已将其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当中。此外,为保障课程质量,共享平台也积极加强在线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努力为在线共享课程提供技术保障,建立了直播教室以及在线教务管理系统。共享平台还积极与西部高校合作,将优质课程资源输送到西部。“全国许多的高校教室已经接入直播教室网络。”黄钢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天虎介绍说,学校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成立研发中心,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资源共享平台现在已整合构成了1万多学时的泛在学习资源库,并开发了适合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的自适化应用,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条件,和多样化、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慕课蓬勃发展为微课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无论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抑或是基础教育,均可以借助这种新的教学载体,实现课程传授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紧密结合在线教育,努力回归教学本质
当前,微课热席卷全国。在此影响下,众多教育界内外的人士都在跃跃欲试,希望能将微课的最大效应发挥出来。
“微课的未来在网上,微课应当借力互联网以及在线教育取得发展。”王竹立老师认为,与课堂教学不同,微课在网上显然更受欢迎。当人们无法到现场听课时,在网上看视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网络学习者不像在课堂里那样,是一个特定的群体。网络学习者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满足了这样一群人的需求,有可能在网络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对微课的未来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未来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一种局面,即学历教育还是由传统实体学校唱主角,而非学历教育则主要由网络教育来承担。
那么在线教育今后的发展将会是怎样的趋势呢?
黄钢表示,在线教育的发展要更具前瞻性,敢于尝试创新。他认为这样才能通过高品质的课程资源共享,引领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王天虎则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高校间的协作。高校在课程资源协作方面可尝试多种协作模式。如基于大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学资源免费共享模式、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资源有偿共享模式、资源超市模式等。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侯建军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中,技术是基础,理念是驱动,而开放是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始终追求。至于在线教育发展将产生的影响,人们学习方式将更加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师生关系,学历认证方式,教学成本结构以及体制机制都会产生深刻的变革。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以及当前的微课、慕课火热的局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陈丽认为更应该回归教学的本质。在讨论技术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教和学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借助新技术尝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进行评价与思考的能力。
作为在全国率先应用翻转课堂理念的学校,山东昌乐一中常务副校长张福涛在介绍其应用经验时说:“我们是微课、翻转课堂的最大受益者,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环境下,学生由原来的两人一桌转变为六人一个圆桌,这样的转变带来的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原来的满堂灌不见了,教师也得以从繁杂的教务中解脱了,学生课前学微课,课中充分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很多专家认为,微课和课改密切结合,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但愿在这一波热浪过后,微课仍然能具有长远的生命力,与翻转课堂、网络教育相结合,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
相关知识点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看过该文章的人
确定要删除本条回复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珠海时代互联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