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古代古代阴阳思想开始大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发生在

该网页目前不能访问……
Oops! This page is currently unaccessible.来自子话题:
因为亚洲各国都有1000年以上的时间是以跪为正确坐姿的。&br&你看到的现在的站着说话和坐着说话都是后来才有的,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那都已经是五胡乱华以后的事情了,在皇汉眼中毫无合理性。&br&&br&&img data-rawheight=&868& data-rawwidth=&580& src=&/e8ccd4ed9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8ccd4ed99_r.jpg&&&br&&br&其实这无非就是个习惯问题,中国人看西方人的拥抱礼和吻脸礼也不习惯,而芬兰人看全世界的人都是臭流氓。&br&&br&&img data-rawheight=&1525& data-rawwidth=&528& src=&/df5d89f2eff64ccd83bf20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df5d89f2eff64ccd83bf20b_r.jpg&&
因为亚洲各国都有1000年以上的时间是以跪为正确坐姿的。你看到的现在的站着说话和坐着说话都是后来才有的,所谓男儿膝下有黄金那都已经是五胡乱华以后的事情了,在皇汉眼中毫无合理性。其实这无非就是个习惯问题,中国人看西方人的拥抱礼和吻脸礼也不习惯,…
来自子话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来自子话题:
&p&谢谢邀请。&/p&&p&我不大赞成不熟悉论孟、古文的人上来就读《周易》。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能有人读《周易》的目的是忽悠别人,但恐怕没忽悠别人之前先忽悠了自己。而且,如有兴趣用《周易》去忽悠别人,不如去研究点星座塔罗什么的。&/p&&p&总是不断有人问我关于《周易》的问题,许多实在不好回答。说实话,他不信,反倒觉得你不懂,没水平。说假话,敷衍过去,又于心不安。好在在这里答题可以不必针对一个固定的对象,不妨说说平时不敢说不便说的,也不怕开罪于人了。&/p&&p&要读《周易》,首先须解决一个基本的训诂问题。你连古文都不懂,读什么《周易》啊,趁早先把《学庸论孟》看了是正经。看白话文?是绝,对,不,可,以,的。朱熹,一千年来最牛逼的学问家了吧?著《周易本义》,通篇可见两个字:未详。&/p&&p&举个例子。《需卦》的上六爻,《象》说不当位。朱熹说,我看它好像是当位的嘛,怎么《象》说不当位呢,我也搞不懂。——你去市面上随便找,白话文解释《周易》的书,有谁承认自己搞不懂的?他会给你说,这里就是不当位。——我不信朱熹老夫子搞不懂的问题他能搞懂。他能做出一篇文言文?我看够呛。所以我觉得,解周易的书,一百年以内的,不要看了。当然绝不是说全无好书,潘雨廷、高亨、徐芹庭、张文江,他们的书都不错。但上手就看他们,倒不如直接看古人。至于刘大钧?呵呵。唯有《纳甲筮法》一本可作入门之用,别的弃之可也。&/p&&p&先前的头一关,可能就把很多人难住了。——古文不好?怎么办?也不是全无办法。你把《周易》背下来。你要对《周易》有很深的兴趣,背吧,兄弟。直到背得对它丧失了兴趣为止。只背卦爻辞即可,象彖什么的可以先不管。如果你一个不小心,背下来了,恭喜你,至少摆在新华书店的《易经》相关书籍,你可以把百分之九十踩在脚底下了。——不是扯淡,不是故意说得玄乎,这是硬功夫。不过,也根本算不上厉害,基本功而已。只是今天打着《周易》幌子扯淡的人太水了。&/p&&p&背完之后呢?——不用管它了,这时候,《周易》业已成为你思考的工具了,就像学会骑自行车之后,哪怕十年不骑,十年后拎出来,大腿一跨,照样跑得虎虎生风。——不必占卜,什么一把蓍草三块硬币的,都不用。当64卦384爻整个在你心里之后,碰见什么事,照着合适的爻辞比对就成了,比占卦准太多了。如果有许多条合适的爻辞针让你分辨不出哪个最贴切,好,是时候占一卦了。&/p&&p&2010年底,我迟迟没有接到工作单位的offer,但心里觉得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时间又逾期了很久,我想,莫不是因事推迟了?遂起一卦。果然占得“来徐徐,困于金车”。《困卦》本不是吉利的卦,但我占得此卦,开心不已,因为明白是事出有因。果然过了不久,offer来了。不过,要是offer最终没来怎么办?答曰:不怎么办,说明占得不准,如此而已。&/p&&p&一辈子发生那么多事情,不可能事事都让你占准。那概率统计原理还不让你给搞破产了?可能么。假如我选一串双色球的号,先占一占此号能不能中奖。如能中,我就买;不能中,就换一注占;一天占它个千儿八百次,我也能中大奖了不是?真这么做,别人就要送我一句:脑残!&/p&&p&很多事情是没有必要占卦的。包括你什么时候结婚啊,什么时候有孩子啊——它完全取决于人,你问卦干什么?卦,是人和神明沟通的一道桥梁,一个渠道。你占卦,是要问神明他负责的事情。你说:“老天爷,请问我什么时候上厕所?”老天爷说:“这事儿不归我管。”如有人请我占卦,占他何时结婚,我一概斥走。这事儿谁也占不了,我说你明年结婚,结果你第二天就跑去民政局了,我拿你怎么办?《周易》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又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占卦是你来求我的一件事情,所以叫《蒙》,叫enlightenment,结果成了你玩我了,有意思吗?&/p&&p&但是,你如果问我:“我想下月结婚,你帮我占占顺利不顺利。”这个,是可以占的。结婚不结婚,是你的事儿,但顺利不顺利,就不全是你的事儿了,就有“理”,有“数”,有“象”在里头了,就符合占卦的先决条件了。但你若不是真的想下月结婚,就随便这么一说,我劝你还是别占了。硬要占也可以,你给我钱嘛。占卦的先决条件就是,遇到疑难不决之事,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抉择,没有你等待回旋的余地,但你又怕选错,可以,占吧。除此之外,绝无适合正式占卦的情形。&/p&&p&非正式的占卦,那就无妨,就是一个玩嘛。“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卦本来就是用来玩的,但为疑难不决之事而占卜却是个严肃的事情。——虽然二者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二者的关系就好比享受性爱和繁育种姓的关系。&/p&&p&我平时自己也经常玩卦,也乐意看别人玩卦。但别人请我占卜,我却以拒绝为多。——你占严肃的事情,没问题,我可以帮你解卦,但这种情况往往结果不好,倘若不是极亲近的朋友,我要冒着给人错误指导的风险。不过,大多数人是另一种,知道我会占卦,“你来帮我算一卦吧”,没事硬要算卦,这就不是你玩卦,而是你玩我啦。当然,楼主也不是就那么小心眼,决不允许被人玩。心情好的时候,让你玩一玩也无妨。可是大家都来玩我,我只好遁逃了,不然就如《遁卦》之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了。&/p&
谢谢邀请。我不大赞成不熟悉论孟、古文的人上来就读《周易》。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能有人读《周易》的目的是忽悠别人,但恐怕没忽悠别人之前先忽悠了自己。而且,如有兴趣用《周易》去忽悠别人,不如去研究点星座塔罗什么的。总是不断有人问我关于《…
来自子话题:
谢 &a data-hash=&53f6abeaa40dbb37a117d8bf165881ce& href=&/people/53f6abeaa40dbb37a117d8bf165881c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西叙弗斯& data-tip=&p$b$53f6abeaa40dbb37a117d8bf165881ce&&@西叙弗斯&/a& 邀,&b&儒学没有复兴&/b&。&br&我在&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孔子懂那么多道理还是逃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 - 孔鲤的回答&/a&里提到了:&br&&blockquote&&b&儒家不会复兴,儒家也从来都没有真正兴盛过。&/b&&/blockquote&&br&那问题来了。&br&&b&近年来兴起的是什么,&/b&&b&儒家为什么不会复兴?&/b&&br&&br&那就要看到“儒”的本质了,儒的本质是“仁”、“爱”,你先爱你的父母孩子,然后再推广到爱他人,所以“百善孝为先”。有人说儒家就是要复兴礼法,不是的,不是的,孔子都说了呀,“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br&&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乎心,止于行,可以近仁乎。&/b&&br&但是儒学啊,不会复兴的,因为太难了。你想教化每个人心里有爱?太难了。&br&所以真正的儒生从来拿着《论语》只针对君上和自己,拿着《论语》来约束他人的,那是小人儒。&br&&br&现在复兴的是,背书啊、汉服啊、礼节啊,可是脱了衣服上了街,照样还是脏话不绝口、冷漠不出手。&br&看到了标看不到本,何谈复兴?&br&看到了本做不到本,何谈复兴?&br&&br&真正爱人者实少,假衣害人者实多。历来如此。
邀,儒学没有复兴。我在里提到了:儒家不会复兴,儒家也从来都没有真正兴盛过。那问题来了。近年来兴起的是什么,儒家为什么不会复兴?那就要看到“儒”的本质了,儒的本质是“…
首先,极其不赞成&a href=&/people/li-wen-yuan-83& class=&internal&&李文媛&/a&的观点!&br&&br&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就要相信么?捉神弄鬼的事情也传了数千年了,是不是也要相信呢?很多人觉得人类生命到现在靠的是医学,甚至有些人会说”没有中医哪有你爸妈?没有你爸妈哪有你”这种无逻辑的话。试问没有中医的外国人怎么活下来的?没有医学的动植物又是怎么活下来的?生命的延续靠的是生命的顽强和疾病的自限性,医学的作用只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健康。&br&&br&中医的理论就不说了,应该可以归到玄幻一类了,中医靠摸你的脉搏就能给你诊断出各种疾病,这个你相信?100个中医能给你100个诊断结果,这个你也相信?中医看病除了事故,连纠错的能力都没有你还相信?你因为看中医出了问题,他们就会说:“是药三分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定是你与中医不合”之类的托辞。如果中医不小心“治好”了你的病,他们会拿过来大讲特讲,而现在中医宣扬的能治的病很多都是自限性的疾病,治不治慢慢都会好。&br&&br&再说中药,现在的中药和中成药有哪个告诉你吃了会有什么副作用?又有多少会告诉你禁忌症?有良心的写个孕妇禁用,没良心的直接写“禁忌尚不明确”就把你打发了。西药有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没经过这个程序是严禁上市的,中药有几个能通过三期临床试验的?中药材很多都有肝肾毒性,他们说通过配伍再加炮制,可以减低或消除毒性,这个你也相信,“以毒攻毒”?中药材里面很多用的什么“梁上尘”、“灶心土”、“人中黄”等等你知道是什么么?“梁上尘”——房梁上的尘土,难道就因为这土在房梁上就可以治病了?可以治什么你又知道么?大名鼎鼎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猝自缢死∶梁上尘如豆大,各纳一筒中,四人同时极力吹两耳及鼻中,即活。”你相信?&a href=&http://www.zhongyiyao.net/book/%B1%BE%B2%DD%B8%D9%C4%BF-%C1%BA%C9%CF%B3%BE-24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本草纲目 - 梁上尘&i class=&icon-external&&&/i&&/a&;“灶心土”——为久经柴草熏烧的灶底中心的土块,就因为这土在炉灶里面被火烧过,就能治病了?土的成分比较复杂,你几百度的火能让其变性么?&a href=&/wiki/%E7%81%B6%E5%BF%83%E5%9C%9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灶心土 - 中医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人中黄”——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a href=&.cn/zhongyaocai/yaocai_r/renzhonghuan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中黄_中药材&i class=&icon-external&&&/i&&/a& 看到这些,你还能吃下中药么?下面是天涯的热帖,一个二十来岁刚结婚的小姑娘,因为中药得了药物性肝炎,都知道是中药引起来的了,还执迷不悔要去找靠谱中医调理,中医害了多少人?&a href=&/post-funinfo-.shtml#ty_vip_loo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住院治疗中.....JMS再也别乱吃何首乌、防治脱发药了,连对中医都失望了&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只想说,相不相信中医,吃不吃中药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愚昧无知就不对了,或许中医中药还有他积极的一面,就是——淘汰无知脑残!&br&===========================劳动节分割线=================================&br&真没想到这个话题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很荣幸我的回复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我就占个抛砖引玉的功劳吧,别的我也不多说,再给大家看看中医骗子&a href=&/u/?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微博。
首先,极其不赞成的观点!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就要相信么?捉神弄鬼的事情也传了数千年了,是不是也要相信呢?很多人觉得人类生命到现在靠的是医学,甚至有些人会说”没有中医哪有你爸妈?没有你爸妈哪有你”这种无逻辑的话。试问没有中医的外国人怎么…
来自子话题:
当年看到这些帖子时跟室友聊天,我说咱要不也整一个,联合塘沽蓟县廊坊建立大渤海帝国,定都天津,国号津卫,国歌大鼓,国旗是红布上印个驴肉火烧……然后保定室友不干理由是驴火乃大保定特产,要这么干保定必须做陪都,天津室友则认为国旗上应该印煎饼果子,秦皇岛室友认为渤海帝国没有秦皇岛不信服。塘沽室友表示大塘沽人民乃堂堂中华儿女绝不参与此分裂祖国之事……围绕这个话题谈了一晚上。&br&&br&所以说,此类问题,归根结底就俩字:闲的。&br&&br&PS:这帮人多的很,除了吴越复国还有齐州国(山东独立),大粤共和国(广东独立)等等,都一帮嘴炮党。
当年看到这些帖子时跟室友聊天,我说咱要不也整一个,联合塘沽蓟县廊坊建立大渤海帝国,定都天津,国号津卫,国歌大鼓,国旗是红布上印个驴肉火烧……然后保定室友不干理由是驴火乃大保定特产,要这么干保定必须做陪都,天津室友则认为国旗上应该印煎饼果子…
毛嫱。&br&&br&《管子·小称》中讲到:“我托可恶,爱且不能为我能也,&b&毛嫱、西施,&/b&&b&天下之美人也&/b&,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而且毛嫱的名字还在西施前面。&br&&br&这个管子指的是管仲管老二,不是撸的那个管子。&br&&br&&br&为什么毛嫱没有西施那么有名呢?且看《吴越春秋·勾践十二年》:&br&“(范蠡)乃使相者国中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b&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b&&b&三年学服而献于吴。&/b&”&br&&br&这里面就有题主提到的郑旦,关键内容在后面,金牌制作人范蠡发掘了西施和郑旦之后,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从服饰到举止,而且专门建立了培训基地,前后搞了三年才送给吴王夫差。&br&&br&&br&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是这样的:&br&&br&因为在会稽败于吴国,越国人口、土地、生产锐减,面临废国的危险。于是越王勾践决定——成为偶像!&br&&br&最后是范蠡通过卖西施郑旦的百合本掏空了吴国的财政,之后勾践就逆袭了。&br&&br&&br&三年来,范蠡每天都要——西施西施西!&br&&img src=&/5beb175c5de072c203284_b.jpg& data-rawwidth=&993& data-rawheight=&6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3& data-original=&/5beb175c5de072c203284_r.jpg&&
毛嫱。《管子·小称》中讲到:“我托可恶,爱且不能为我能也,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而且毛嫱的名字还在西施前面。这个管子指的是管仲管老二,不是撸的那个管子。为什么毛嫱没有西施那么有名呢?且看《吴越春秋·勾践十…
来自子话题:
细细一瞅,此联甚妙。&br&谐音上,偶出一联何以对。&br&偏旁上,藕莲荷都是草头。&br&什么,藕莲荷还是一体的?&br&妙就妙在(一瞅宛似不难联)衣抽万丝布难联,其实难联得紧哪…
细细一瞅,此联甚妙。谐音上,偶出一联何以对。偏旁上,藕莲荷都是草头。什么,藕莲荷还是一体的?妙就妙在(一瞅宛似不难联)衣抽万丝布难联,其实难联得紧哪…
来自子话题:
1. “雀”就是鸟,和朱雀一样。&br&&br&2. 为了闷声大发财。&br&&br&3. 彼时“雀”和“爵”同音,通假字。&br&&br&&br&&b&1. &/b&&br&&br&曹植的《铜雀台赋》很有名,其实曹丕也写过这个命题作文,曰《登台赋序》。&br&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其词曰: &br&&blockquote&登高台以骋望,&b&好灵雀之丽&/b& 。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步逍遥以容,聊游目于西山。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风飘飘而吹衣,&b&鸟飞鸣而过前&/b&。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blockquote&&br&“好灵雀之丽”,“鸟飞鸣而过前”,加上曹植赋中的“听百鸟之悲鸣”,可以确定这个“雀”指的就是鸟。&br&要不然怎么两个人写的铜雀台观后感都要出现“鸟”呢?他们都是官二代,肯定不会如李逵那厮,口中淡出个鸟来吧。&br&&br&&br&&b&2.&/b&&br&&br&邺城有三个著名高台: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br&&br&《三国演义》的故事里,叫铜雀台是因为挖出了铜雀,那么叫冰井台一定是因为挖出了深井冰。&br&&br&金凤台本来叫金虎台,后来为了避石虎的讳才改为金凤台。&br&&br&&br&铜雀台落成于建安十五年冬天,当时曹操还只是侯爵,担任丞相。虽然完成了“封侯拜相”这一士人理想,但还没享受超国民待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是两年后才有的。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又过了一年,才封魏公、加九锡。&br&&br&所以我估计,建安十五年的时候起名叫“凤”可能还是过于高调,毕竟并非人人都是上将潘凤。&br&&br&石虎已经是皇帝了,就随便怎么改了,避自己的讳就行。&br&&br&&br&&b&3.&/b&&br&&br&&br&《洛阳伽蓝记》里描写清河王元怿家的豪宅时说:&br&&blockquote&“使梁王愧兔园之游,陈思惭雀台之宴。”&br&&/blockquote&&br&其中范祥雍是这样注解的:&br&&blockquote&三国志魏志十九陈思王植传云:‘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又一武帝纪:建安十五年(二一0年)‘冬,作铜爵台。’ &b&雀与爵通。&/b&&/blockquote&&br&《说文解字》又说:&br&&blockquote&雀,依人小鸟也。从小隹。读于爵同。&/blockquote&&br&可见两个字在以前是读音相同,书写上也通用。&br&&br&&br&《曹操传》的图标就是一个铜雀,打出所有结局之后,初始界面会出现三个彩色雀。&br&&img src=&/072f75e8b6b94f0fa3c63d_b.jpg& data-rawwidth=&645&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5& data-original=&/072f75e8b6b94f0fa3c63d_r.jpg&&
1. “雀”就是鸟,和朱雀一样。2. 为了闷声大发财。3. 彼时“雀”和“爵”同音,通假字。1. 曹植的《铜雀台赋》很有名,其实曹丕也写过这个命题作文,曰《登台赋序》。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其词曰: 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 。…
来自子话题:
0.5、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万卷书相当于把从黄帝到崇祯之间的大事过三遍...&br&&br&1、读书破万卷是杜甫说的;&br&&br&2、杜甫是唐朝的......&br&&br&3、唐朝的书基本都是卷轴书,以贞观年间房玄龄等人编《晋书》一百三十卷为例(实则不只,有佚失),&a href=&.cn/book_view.asp?bid=906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晋书 1-10册 - 中华书局&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出版信息上写字数为1880000,平均每卷一万五千字。&br&&br&一百三十卷缩成了10本32开的书,也就是说万卷书约等于本。&br&&br&那么按照唐朝的标准读书破万卷也足足有一亿几千万字,基本快要赶上正常男子射一炮里面的精子数量了......&br&&br&扯个淡,其实一亿字并不算特别多,以《银河英雄传说》为例,十卷的银英就有200万字。我一边复习期末考试一边看完大概用了不到两周(当然我考的非常烂...),也就是光看小说这种玩意的话,一亿字不算很夸张。&br&&br&多看几遍少妇白洁少年阿宾便是了...虽然估计看的过程中精子数目又得流失几十亿。&br&&br&&br&—————————————————————————————————&br&&br&我是在正经的讨论一个无聊的问题,黄书不是我想讨论的东西啊= =&br&&br&我也没看过阿宾和金鳞,因为我喜欢的那种题材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长篇。&br&&br&那个年代的一卷书内容虽然不多(是的,即使它是文言),很多内容也很糟粕,但平均的水平比今日来看并不差,而且以当年的视角来看多读书的话还是可以反映出水平的(不像现在很多人读书也不妨碍脑残),至少比当今半数的小说要强,只是无论哪种其实都差不多罢了。&br&&br&但我个人非常讨厌类似『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这种蠢话。此事于我只不过是在这无聊的世上不那么急着寻死的一个胆小鬼的借口。
0.5、二十四史共有3200多卷,万卷书相当于把从黄帝到崇祯之间的大事过三遍...1、读书破万卷是杜甫说的;2、杜甫是唐朝的......3、唐朝的书基本都是卷轴书,以贞观年间房玄龄等人编《晋书》一百三十卷为例(实则不只,有佚失),的出…
来自子话题:
.&br&聂绀弩&br&&br&聂绀弩堪称建国后用旧体写新诗的第一人,生平传奇,为人狷介、强力推荐《北荒草》,描写文革期间他下放到黑龙江劳动的生活,用旧体,写新句,事事可入诗,有人评价他是「以杂文入诗」,写别人之不敢写,言别人之不敢言,可谓「文革诗史」。&br&&br&聂绀弩身世十分传奇,他进过黄埔军校,当过国民党军官,参加过左翼作家联盟,结识过鲁迅、萧红,入过党,参加过新四军,当过大学教授,主笔过文汇报,而后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担任古典部主编,还参加过文字改革文员会。军官、教授、记者、作家、编辑,这么多身份集于一身,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br&&br&1958 年被划为右派,期间经受了太多的磨难,直到二十多年后的 1979 年才获得平反,期间发配过北大荒,后又被判无期徒刑入狱。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反而是他最大的创作源泉,多年后,聂绀弩的诗集《北荒草》面世,收录的俱都是他描写当年北大荒劳动的诗作。&br&&br&整部《北荒草》,我的评价是,用规整的格律承载鲜活的语言,用幽默的态度传递凝厚的情怀。&br&&br&单看《北荒草》的目录,会发现他描写的都是普通的生活:《除草》《挑水》《放牛》《推磨》,但是就是这些普通的劳动,经过他的妙笔描写,就充满了一番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之外,他又会突然有那么几句一针见血的诗句,力透纸背,直指人心。他的诗往往落点很小,但是其中包含着博大的情怀,词句俏皮幽默,背后却饱含对一个时代的深思。&br&&br&写放牛:&blockquote&千里青青百草齐,牛倌草上替牛饥;&br&&b&一鞭在手矜天下,万众归心吻地皮;&/b&&br&大野人稀空草媚,边山客老幸牛骑;&br&无书挂角眠茵好,又恐奔牛奋马蹄。&/blockquote&写除草:&br&&blockquote&何处有苗无有草,每回锄草总伤苗;&br&&b&培苗常恨草相混,锄草又怜苗太娇;&/b&&br&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除杂草已三遭;&br&停锄不觉手挥汗,物理难通心自焦。&/blockquote&写伐木:&br&&blockquote&终日执柯以伐柯,红松黑桧黄菠萝;&br&&b&高材见汝胆齐落,矮树逢人互摩挲;&/b&&br&草木深山谁赏美,中土栋梁岂嫌多;&br&投柯四顾深山雪,今夜家中烤火么?&/blockquote&细品这些诗句,真的仅仅写的是劳动么?分明有着对当时世事的思考与感悟,真的仅仅描写的是牛、苗、树么,其实都写的是人。&br&&br&还有的诗作不用譬喻,直抒胸臆,有时真实得可怕,让人不忍卒读。&br&&br&送给监狱中与他铐在一起的室友的诗:&br&&blockquote&牛鬼蛇神第几车,屡同回首望京华;&br&曾经沧海难为泪,便到长城岂是家?&br&上有公道天知否,下无人溺死灰耶?&br&相依相铐相狼狈,掣肘偕行一笑哈。&/blockquote&另有佳句如「哀莫大于心不死,无多幻想要全删」、「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都是力透纸背的诗作。&br&&br&另外,聂老对于古典文学特别是小说颇有研究,曾写过一组诗咏旧小说中的人物,写林冲有句曰&b&「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b&,写鲁智深有句曰「独撑一仗巡天下,孰是文殊孰普贤」,真乃绝妙好句也。&br&&br&八十岁时,聂老曾写诗回顾自己的一生:&br&子曰学而时习之,至今七十几年痴;&br&南洋群岛波翻笔,北大荒原雪压诗;&br&犹是太公垂钓日,早非亚子献章时;&br&平生自省无他短,短在庸凡老始知。&br&&br&「南洋群岛」是指 1922 年,聂老曾在新加坡当地报纸上发表评论拥护孙中山先生,「北大荒原」指的就是在北大荒改造的那段事情。虽然聂老说自己「短在庸凡」,但是在我看来,他既不「庸」,也不「凡」,他用他的诗作,记录下一个时代的悲哀,也用自己的真诚,保留下一个时代的良心。&br&&br&想了解更多诗作,推荐这套《&a href=&/subject/41467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聂绀弩聂绀弩堪称建国后用旧体写新诗的第一人,生平传奇,为人狷介、强力推荐《北荒草》,描写文革期间他下放到黑龙江劳动的生活,用旧体,写新句,事事可入诗,有人评价他是「以杂文入诗」,写别人之不敢写,言别人之不敢言,可谓「文革诗史」。聂绀弩身…
来自子话题: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br&&br&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br&&br&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br&&br&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br&&br&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a href=&/s?wd=%E7%BA%A2%E7%BB%A1%E5%B8%90%E5%BA%95%E5%8D%A7%E9%B8%B3%E9%B8%AF&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红绡帐底卧鸳鸯&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金满仓,银满仓,转眼乞丐人皆谤。&br&&br&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br&&br&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br&&br&择膏梁,谁&a href=&/s?wd=%E6%89%BF%E6%9C%9B&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承望&i class=&icon-external&&&/i&&/a&流落在&a href=&/s?wd=%E7%83%9F%E8%8A%B1%E5%B7%B7&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烟花巷&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br&&br&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br&&br&乱烘烘&a href=&/s?wd=%E4%BD%A0%E6%96%B9%E5%94%B1%E7%BD%A2%E6%88%91%E7%99%BB%E5%9C%BA&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方唱罢我登场&i class=&icon-external&&&/i&&/a&,反认他乡是故乡。&br&&br&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金满仓,银满仓,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
来自子话题:
谢邀。&br&&br&但是,这种问题,我是没有能力回答的——我没有达到王阳明的境界,所以,也没有本事描述。我的描述,充其量是一种推测,假想。拿这种假想的经验来分享,对大家是忽悠。&br&&br&但之所以要回答,是因为后边半问:有没有可能达到。&br&有的。&br&这个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br&&br&如何达到?讲个故事。&br&&br&钱穆有次和学生们出游,在一座道观,看到一株死掉了的古柏。虽然已死,依然是参天大树。道长命人砍了它,重上夹竹桃。钱穆问何故。道长说,我老了,种松柏的话,看不到它们长大了,种夹竹桃,明年就能开花,我还看得到。钱穆十分感慨,对学生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果开山立派的宗师,也只为在生前看到夹竹桃开花,就不会种松柏了。道长如此,也就知道这个道观要凋零了。&br&&br&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r&曾子的这个境界,绝不在阳明之下。题主要描述,这就是描述,题主懂吗?
谢邀。但是,这种问题,我是没有能力回答的——我没有达到王阳明的境界,所以,也没有本事描述。我的描述,充其量是一种推测,假想。拿这种假想的经验来分享,对大家是忽悠。但之所以要回答,是因为后边半问:有没有可能达到。有的。这个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来自子话题:
你从小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那一套就是墨学好不好。&br&详见本人一篇旧文:&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我的酸奶和百年中国(文/王路)&i class=&icon-external&&&/i&&/a&&br&鉴于文章太长,摘几段如下(改了半天代码。。。):&br&&br&墨子和马克思是异代知己。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相类,马克思主张暴力革命(马克思有尚武的一面,但他还没有明确说一定要通过暴力,《AAA宣言》只是说可以通过暴力,“必须经由暴力”的观点是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的),而墨子反对战争(但墨派“非常能战斗”)。看人不能只表面,双胞胎也可以穿不同的衣服。墨子和马克思的理想一致,都是AA主义。在这个共同的远大理想下,他们都呼吁绝对的平等、热衷物质、热衷技术的进步、认为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此外,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墨学的都是穷人,马克思的信徒是无产阶级,墨家的徒众是孟子所谓的“无恒产无恒心者”。&br&&br&在中国,儒家墨家向来对峙。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静从来都是敏感度极高的风向标,《通令尊崇孔圣文》的颁布,恰恰反映了儒家的三观在中国破产,墨家的三观深入人心。试问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哪个不是推崇墨子、贬抑孔子?墨家提倡科学、平等、兼爱,这和AA主义初期思潮并无二致。所以说,早在1913年,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马克思主义的土壤。干燥茂密的蔓草疯狂地填满了草原的每一个角落,只等星星之火出现。&br&&br&4年后,胡适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大力倡导墨学。章太炎骂胡适父亲是混账王八,胡适大怒,章太炎笑嘻嘻说:我在试试你。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谈论墨学?胡适确实不能算墨派,他身上还有儒家的血统在,他小时候是读过几年家塾的。不过,在AA党员彭湃领导的海X丰运动中,可谓真正做到了“无父”。“有时亲兄弟被迫处死亲兄弟,偶尔还要让亲兄弟和儿子吃一块父亲的肉,让还没有死的父亲看着”(《剑桥中华民国史》)。&br&&br&马克思在对AA主义运动作理论上的考察时,犯了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他认为AA主义运动会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由先进的工人阶级领导。结果让马克思大跌眼镜,共产主义之火偏偏在工人阶级完全不成气候的中国燃烧起来。当时中国的工人阶级只能出向忠发这样的叛徒。向曾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但毫无主见。如果说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能够在向身上有所体现的话,那就是在当时以D领袖的身份敢于公然包养情妇。&br&&br&AA主义之火在中国得以点燃的重要原因,并不在于当时中国的阶级构成,而在于有一种“向墨背儒”的大潮流、大趋势。在这种大潮流、大趋势下,“打土豪、分田地”才具备了理论上的依据和可能。否则,第一次土改(1941年)尚可在苏区推行(这次土改只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并不彻底);而第二次土改(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和第三次土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阻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所以能阻碍较小地推进,并得到各界广泛的配合,一是由于AA在当时尚有积极正面的形象,二是由于墨学精神(是墨学精神,不是墨学)的流行使“尚同”、“尚贤”、“非命”、“兼爱”这些观念成为看上去先进的、光明的思潮。纵然这种改造不能让当时的人感受到实惠和好处,但它象征了先进的、理想的方向,因而仍然能够得到支持,而反对者亦不敢遽然否定它。(文艺作品中亦有生动反映,见柳青《创业史》。)&br&&br&抛开西方的学术理论,单从中国的学术渊源上看,20世纪前80年,是墨学思潮从萌发到引入政治实践并不断深入的过程。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至其流弊已极,必然会生出一种反动。但对墨学精神的这种反动只能是局部的反动(“两个不能否定”说可为佐证)。为何只能是“局部的反动”?举个例子,西晋时“以孝治天下”,极力推崇“孝”,但丝毫不言“忠”。向来“忠”“孝”并举,为何到此不言“忠”?因为这牵涉到司马氏政权来源的正当性问题。所以,对墨学精神的反动只能限定在局部,只能在“尚同”、“节用”上反动,即只可以是巴塔耶式的反动,而无法从根本上连同马克思的所有东西一并拔除。&br&&br&1913年是一个很对称的年份——8年前,科举制度废除;8年后,中国AAA成立。&br&&br&草上之风,必偃。学术思想必然会对社会变革产生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润物无声,从来不易被人察觉。墨学的流弊巴塔耶看得很清晰,因为他们本是一家人。墨子是小时候的巴塔耶,巴塔耶是长大之后的墨子。越是在艰难时期极力提倡苦行的人,越容易在飞黄腾达后走向骄奢淫逸的极端。这种人始终有一点无法改变——热衷物质。纵然墨子宣扬“天志”和“明鬼”,巴塔耶呼吁“神圣的兽性”,但那只是两张皮,他们归根结底还是热衷物质。极力提倡节约正是对物质热衷的体现,大肆耗费依然是对物质热衷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不是辩证法,而是“物质决定意识”。墨子和巴塔耶在这里得到了统一。&br&&br&孔子有言: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早期必定会偏重墨子一端,晚期必定会偏重巴塔耶一端;早期必定有多快好省的“大跃进”,晚期必定有挥金如土的“大耗费”。
你从小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那一套就是墨学好不好。详见本人一篇旧文:鉴于文章太长,摘几段如下(改了半天代码。。。):墨子和马克思是异代知己。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不相类,马克思主张暴力革命(马克思有尚武的一面,但他…
来自子话题:
来说一句。&br&&br&得票第一的答案,说南怀瑾本人说过,自己不是搞学问,而是“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br&&br&这是自知之明不假,但是也不能作为他不该挨批的理由。因为,那群整天叫他南师的人,就是把他的书当学问。我们看问题,初衷要看,但实际效果也要看。纳兰被圈子里人整天喷来喷去,无非是因为脑残粉,纳兰愿意自己有脑残粉么?还不是整天在被喷。&br&&br&不管你自己怎么觉得,自己有多少自知之明,你出书了啊, 受众不这么觉得,觉得这就是大学问,谈起论语拿《论语别裁》当金科玉律的,又不是少数。不过比拿于丹心得当金科玉律的强一点罢了,五十步与百步,一个意思。&br&&br&再有一个诡辩,就是不管他南师有多少错误硬伤,但是他吸引了很多人学习国学,这是大功。可以因为这个功劳不去苛求他的硬伤。&br&&br&其实这个逻辑不值一哂。&br&&br&首先,那些整天叫唤南师的人,那叫学习了国学?有些所谓的学习,还不如不学习。&br&&br&其次,假设一万个儿童因为小时候乱玩不小心触电,其中有一千个抢救过来了,其中一个在之后对电学萌生了兴趣,后来成了物理学家,那么触电这事儿也是好事,应该鼓励人人都要玩电?还是说一万个人看了有名的修真题材经济学名作货币战争而对金融发生了兴趣,其中一百个学习了经济学,一个成了经济学家,那么就应该把货币战争列位儿童必读?电死的孩子们呢?整天把货币战争中的阴谋论当真理四处装逼的迷路者呢?&br&&br&如果要学习,读钱穆杨伯峻不是好一万倍么?有现成的好东西不吃去吃发霉的?&br&&br&所以在这里加一句:&b&说一味追求知识严谨不对的人请看清楚一个现实,到底是谁过界了?&/b&&br&&br&&br&&b&其实是南老的脑残粉们混淆概念,把所谓的不严谨的东西当知识,这样的人多了,才会引发众怒,即,这特么都算学问?&br&&br&于丹算个人心得,南老算宗教体悟。这些能说圆咯我认同,但是诸位脑残粉们请不要把主子自己都不当学问的东西四处跟人炫耀。&/b&&br&&br&最后,围观了另一个问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南怀瑾是否能成佛?&/a&有些叫南师的人,真心不忍直视。脑残粉之祸真是惨烈,纳兰在前,南老在后,其无后乎?&br&&br&以上。
来说一句。得票第一的答案,说南怀瑾本人说过,自己不是搞学问,而是“等于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这是自知之明不假,但是也不能作为他不该挨批的理由。因为,那群整天叫他南师的人,就是把他的书当学问…
来自子话题:
隋炀帝年轻的时候统兵灭南朝&br&那么,朴槿惠岂不是陈叔宝。。。。。。
隋炀帝年轻的时候统兵灭南朝那么,朴槿惠岂不是陈叔宝。。。。。。
有钱人才用得起白绫,你看电视里用白绫上吊的都是官宦子弟甚至后宫嫔妃,或者皇上赐死大臣时赏一条。&br&&br&我们穷人上吊都是跑到小树林里找棵歪脖树,解下裤腰带挂上,一边念叨着“老天爷干嘛对我这么不公啊”一边把脑袋伸进绳圈里,然后等着路过的大侠来救的。没碰上大侠怎么办?那就死了呗。&br&&br&噢对了,皇上有时候不赐白绫,赐鹤顶红,一喝就死。穷人连砒霜都买不起,想服毒只能喝耗子药。&br&&br&所以说,少看宫廷剧,多看武侠剧,有利于深入群众,了解百姓生活。
有钱人才用得起白绫,你看电视里用白绫上吊的都是官宦子弟甚至后宫嫔妃,或者皇上赐死大臣时赏一条。我们穷人上吊都是跑到小树林里找棵歪脖树,解下裤腰带挂上,一边念叨着“老天爷干嘛对我这么不公啊”一边把脑袋伸进绳圈里,然后等着路过的大侠来救的。没…
&p& 纯搬运~~~~~~~~~~~~~~~~~~~~~~~~~~~~~~~~~~~~~~~~~~~~~~~~~~~~~~~~~~~~~~~~~~~~~~&/p&&p&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p&&p&&b&住:&/b&&/p&&p&
宫闱民居,消暑装置展现技术成就&/p&&p&
古代也有空调房。先秦叫“窟室”,汉代有“清凉殿”,唐代有“空调”,宋有“空气净化”,明清有“空调间”。&/p&&p&
著名学者倪方六说,先秦时期的“窟室”实际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讲究,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饮活动会安排在窟室中进行。到了汉代,皇宫里设有冬夏两用“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家最高级避暑用房,制冷效果很好。“室内有石质高级床,床边会放置盛有冰块的国外进口的玉晶盘,还能让侍人站在旁边扇扇子。”他说。&/p&&p&
倪方六解释,到了唐代,就有机械控制的“空调”了,就是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了冷气。此外,在宫殿的四檐装上水管,把水引上屋檐上。凉水在屋上循环,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降温效果极佳,“座内含冻”。&/p&&p&
而宋代宫中降温设施设计时尚,出现了用鼓风机带动的风扇,对着大厅里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芬满殿”;在御座两旁,“各设金盆数十架,积雪如山”。&/p&&p&
“上述古代制冷方式,对一般有钱人来说仍是太奢侈,消费不起的。但老百姓可以住‘空调间’。”倪方六说,曹操当年在邺城建造大冷库“冰井台”挖深井采集冷气,在厅内或是需要的房间挖一深井,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而冬天则有暖气上来,保证厅堂温度相对稳定、宜人。&/p&&p&
睡觉的瓷枕,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当然凉快,正所谓“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另外,古人在夏天为躲避蚊虫,一般都要躲在蚊帐里睡觉。人们会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花,夜帐中沁人心脾、香气四溢。对今天的失眠患者,用这一招催眠估计也会有效。有人还别出心裁地挂上香囊,让香囊中的药材帮忙驱赶蚊虫,堪称不燃烧的环保蚊香。&/p&&br&&p&&b&行:&/b&&/p&&p&
古人在夏天外出活动相对较少,即便有生意,古人也是要命不要钱的,即俗话所说的“好汉不挣六月钱”。做生意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所以古人宁愿在家里歇着,减少户外活动。&/p&&br&&p&&b&食&/b&&/p&&p&
不仅做冷饮,更要市场化&/p&&p&
到了夏天,从养生保健的角度来说,要讲究清淡,少鱼肉、忌辛辣,古人过夏天时特别强调这些。除了正常的饮食控制外,古人夏天对冷饮也格外感兴趣。&/p&&p&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br&&/p&&p&
在先秦时代,中国古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倪方六举例,《周礼》有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冰正”,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开始采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p&&p&
“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周王室到了夏天还会赏赐冰块给身边的人,能得到冰块赏赐是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征。”倪方六说,“古时的贵族还有冰柜。这种冷藏器具叫‘鉴’,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p&&p&
秦汉时期的普通人家过夏天,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p&&p&
到了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饮料,是当时的一种高档饮料。到了隋唐,夏天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天人们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这相当于现代的“红牛饮料”,属功能饮料。还有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的饮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p&&p&
“中国古人中,最会过夏天的应当是宋代人。每年夏天,街头大排档特多,消费者云集。比现在街头大排档要热闹多了,因为当时消夏的方式还没有现代丰富。宋代饮料的最大特点是,果汁饮料大流行,人们更喜欢。”倪方六说,到清末,中国已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喝的汽水。&/p&&br&&p&&b&衣&/b&&/p&&p&
清凉是基础,时尚是追求&/p&&p&
古人夏天怎么穿是有讲究的,有的男士在夏天甚至半裸上身。而现代女性着装“薄、透、露”的特点在古时也有体现。&/p&&p&
“在夏天,女士穿开裆裤的现象很普遍。在秦汉时不只女性穿开裆裤,男性也这样。更有人,外套里面连开裆裤也不穿。”倪方六说,不过可别以为古人很开放。这种开裆裤是不单穿的,外面还会穿前后两片的“裳”,即围裙状服饰。倪方六解释,虽然开裆裤外面有下裳罩着,但这样着装仍很容易露出下体,导致“走光”。所以当时的“公民行为准则”中对此有明确规定:不能轻易提起下裳,除非过河时,否则便是失礼,属“不敬”。&/p&&p&
倪方六说,不论是“薄”,还是“透”,现代中国女性都没有唐代女性敢“露”。其中“半袖”装和“袒胸”装,是唐代最性感的女性服装。倪方六解释,半袖指古代的短袖衫,而比半袖更突破的,是“袒胸”装。这种服饰在领口上进行大胆改革,一改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的传统开口,加大开口尺度,将之剪裁成“袒领”,近半酥胸暴露在外,丰乳半隐半现,超级性感。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所谓“爆乳”装,其设计灵感就源于这种“袒胸”装。&/p&
纯搬运~~~~~~~~~~~~~~~~~~~~~~~~~~~~~~~~~~~~~~~~~~~~~~~~~~~~~~~~~~~~~~~~~~~~~~古人如何度过炎炎夏日?住: 宫闱民居,消暑装置展现技术成就 古代也有空调房。先秦叫“窟室”,汉代有“清凉殿”,唐代有“空调”,宋有“空气净化”,明清有“空调间”。 …
来自子话题:
高罗佩,荷兰人,&br&&br&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就是这位荷兰汉学家写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改编的。&br&&br&我当初了解到他,是因为他的一本著作《琴道》,是他对中国古琴文化的研究。&br&他还翻译了嵇康名作《琴赋》,以《嵇康及其琴赋》为题发表。&br&&br&他花了七年辑成一本《东皋新越禅师全集》,以追寻中国琴学东传之足迹。&br&&br&&br&高罗佩从20岁开始练书法,翻译了米芾的《砚史》。&br&&br&他还研究中国绘画,编成《中国绘画鉴赏——中国及日本以卷轴装裱为基础的传统绘画手法》。&br&&br&他还是文物收藏家,诸如古琴、书画、瓷器、画谱、琴谱、佛像等,均收藏颇丰。&br&&br&他还研究中国性学, 收集春宫画、房中术书籍,写了一部著作名为《中国古代房内考——中国古代的性与社会》,是全世界系统整理中国房中术第一人。&br&&br&在他去世前几年,曾以长臂猿为宠物,这一嗜好使他研究长臂猿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辑成一本专著《中国长臂猿——中国动物传说札记》&br&&br&他还是一位藏书家,他重点收藏中国古籍,现荷兰莱顿国立大学汉学研究院专门设立“高罗佩藏书专室”,这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块宝地。&br&&br&他是语言大师和诗人,精通15种语言,他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还擅长用中文写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br&&br&&br&&br&&br&&br&还有一位,林西莉,瑞典人,师从王迪学习古琴,其著作有《古琴》、《汉字王国》。&br&&br&生于:1932年&br&&br&林西莉还活着哦~
高罗佩,荷兰人,大家所熟悉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就是这位荷兰汉学家写的侦探小说《大唐狄公案》改编的。我当初了解到他,是因为他的一本著作《琴道》,是他对中国古琴文化的研究。他还翻译了嵇康名作《琴赋》,以《嵇康及其琴赋》为题发表。…
简体繁体之争,说到底,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简繁体优劣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简繁体之争被赋予的东西太多了。对于大多数繁体字支持者来说,特别是大陆的繁体字支持者,让他们放弃简体字,让他们每天都用繁体进行书写,天天盯着电脑和手机看五号字体的繁体字,过上几个月他们自己就受不了了,从简体用回繁体,在我看来是个痛苦的过程,是的 我曾经这么做过。&br&&br&语言文字的发展就是一个的不断简化的过程,特别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对于大众的识字率和受教育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语言文字的简化对于教育的普及是有巨大帮助的,至少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民族成分复杂,地区差异大的国家,如果放任各地自行根据习惯进行简化,那么只会造成使用的混乱,所以这时候由行政力量出面统一书面文字简化,也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交流。这种做法秦朝就开始这么做了,书同文就是体现。&br&&br&所以,单纯因为简体字是由行政力量来推广的这个原因来反对简体字,支持繁体字,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字简化,语言口音上的统一,都离不开行政力量,民国时期,蒋公一直致力于汉字简化,连简化字方案都出来了,奈何国府缺乏执行力,最后无疾而终。所以,基于这种理由的繁体字支持者们,大多不是因为真的对繁体有了解或是很喜欢,他们只是反政府主义者而已,简繁体只是一个反对政府的借口罢了。&br&&br&而另一部分繁体字支持者,主要是港台同胞,支持的原因大多和简繁体字的优劣也没啥关系。上文中我也说过了,国府在大陆的统治时期,一直在搞汉字简化。后来转进台湾,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推行繁体字,而是大陆开始推行简体字之后。所以,台湾使用繁体字,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简繁体字的优劣没有关系。而香港自鸦片战争后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就导致了香港直接错过了国府和TG推行的多次简化字运动,而英国殖民者显然也对推行简体字没啥大的兴趣,所以使得香港还有澳门使用繁体字至今,因此,港澳地区的繁体字是历史遗留问题,和简繁体字的优劣依然没啥关系。&br&&br&还有一部分人,以大陆部分90后为主,使用繁体字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觉得用繁体字是个性,可以让自己表现的与众不同,这种行为,我们一般称之为中二病,过几年自己就好了。&br&&br&但是也确实是有人认为繁体字优于简体字,也能从语言文字学上进行解释。所以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但是不支持,因为人民群众需要的是便于交流与书写的文字,真的要从语言文字的发展来看,简化是历史潮流,也是受到最广大群众支持的,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要求就强行将语言文字再一次繁化。&br&&br&由繁入简易,由简入繁难。
简体繁体之争,说到底,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简繁体优劣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简繁体之争被赋予的东西太多了。对于大多数繁体字支持者来说,特别是大陆的繁体字支持者,让他们放弃简体字,让他们每天都用繁体进行书写,天天盯着电脑和手机看五号字体的繁体字,…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认的亚洲流行天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