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

四川省仁寿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教版
下载地址::
资料下载说明::
1、本网站完全免费,后即可以下载。每天登陆还送下载点数哦^_^
2、资料一般为压缩文件,请下载后解压使用。建议使用IE浏览器或者搜狗浏览器浏览本站,不建议使用傲游浏览器。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视频及打包资料为收费会员专用(20元包年),因网站大概需要6万/年维护费。
文件简介::
绝密★启用前仁寿中学学年度半期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姚小欢审题人:廖文华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元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含冤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主要体现了A.佛教的顺应自然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D.儒家的天人感应2.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附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A儒、道、法B道、法、儒、C儒、法、道D道、儒、法3.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B.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结果6.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7.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为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8.成语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括军败......”从科学史的角度看,此成语A.可以作为论证战国时造纸术起源的依据B.由司马迁创造,因为当时纸已广泛应用C.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应该废弃D.不可能产生于战国,因为当时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简9.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汉赋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10.《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①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②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④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来源:www.shulihua.net]11.在实际教学中,高三某班师生总结了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中国社会文化如下发展特点,你认为符合历史当时现状的是①呈现“西学东渐”的趋势②“救亡图存”成为思想主流③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④缺乏成熟性和系统性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13.梁启超曾自述道:“黎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天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的相同之处在于A具有民主思想,推动了反专制斗争B具有民主和君主立宪意识C用法律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D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共和制14.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15.两期连载,初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历史论(唯物史观)、经济论(政治经济学)和政策论(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这三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该文”是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1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18.2012年1月深圳特区报头版重新刊发20年前该报刊发的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通讯的主要篇幅最有可能是在介绍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展开B.邓小平南方谈话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D.中美建交20周年19.某同学是连环画的收藏爱好者,以下是他在班级做连环画展览的三本书,他需要给这三本书列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B.现代中国的建设道路C.20世纪三位巨人的成就D.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日,农业部委派的专家组现场组织指导对“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的收割、验收工作,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承担着冲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难关的重任。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早在过渡时期就取得重大突破B.中国水稻亩产900公斤难关在1958年就已经攻克C.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D.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因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已经得到解决21.“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22.对下图反映的问题理解不正确的是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的机会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3.“感动中国”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符合这个评价的是A李四光B钱学森C袁隆平D谢晋24.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25、26两大题,共52分)25.(3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具体表现。(9分)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5分)[来源:www.shulihua.net]26.(22分)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发刊词》[来源:www.shulihua.net]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方案的目的有何不同?(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中“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含义。(4分)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8分)(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6分)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DBDCA6-10ADDCB11-15DDABD16-20ACBCC21-24BDBB二、非选择题1.(1)原因:政治: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变革、动荡之中(6分)专制主义:韩非子糅合法、术、势三派,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民为本: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思想(4分)(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思想: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钳制思想自由。(6分)(3)表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9分)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5分)2.(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2分)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分)(2)含义: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民生问题。(2分)(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2分)原因: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道路的失败;无产阶级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6分)(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2分);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分)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2分)版权所有:(www..com)
亲!请或新用户?
按教材找资料
版权声明:1、本站资料大部分为网络收集整理、购买、会员上传。如有侵权,请本着友好方式发邮件给我们,我们均无条件删除。无共享精神者,也请勿使用本站资料!2、部分资料为收费会员下载,目的促进资源共享,您可以通过提供原创或自编资料获取。如有任何因为资料搞事者或者勒索本站者,本站将坚决奉陪。
CopyRight&书利华教育网
------E-mail:(#改为@即可) QQ:
旺旺:lisi355浙江“六市六校”联盟2014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0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浙江“六市六校”联盟2014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04
浙江“六市六校”联盟2014高考模拟考试;历史;12.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13.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14.《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八百里;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B.
浙江“六市六校”联盟2014高考模拟考试历史12.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
D.分封制13.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A.墨子
D.庄子14.《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了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的直道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了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15.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得到了改变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
B. ①③④
D.①②③④16 AB.因忙于内战,官僚资本暂时放弃了对民族企业的压制C.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刺激了内需,扩大了消费D.国民政府为巩固统治,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17.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工农联盟原则④人民公仆原则A.①②③④
D.①②④18.列宁曾这样说过:“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①要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政策③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③
D.①②③④19.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宰相。联邦议会…..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对于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帝国首相拥有对内阁的控制权
B.帝国首相对联邦议会负责C.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行政权
D.宪法赋予首相任命内阁成员的权力20.《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D.抑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2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五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A.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已经不存在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C.世界经济重心已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22.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倾向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23.“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下列哪部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其一致A.《人间喜剧》
B.《唐璜》
C.《红与黑》
D.《约翰?克利斯多夫》38.(2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39.(26)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一一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四: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7分) (3)依据材料三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7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并说明理由。(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3分)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历史(文综)评分标准CBBAD
DB38、(1)社会因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6分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2分)(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2分)(3)表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6分)理论:形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39、(1)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宫廷政变;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每点2分,史论各1分)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每点2分,史论各1分)(2)原因: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工业进程缓慢。(3分) 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3)原因: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2分)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4分)(4)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理由:体现革命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民国复辟埋下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是种策略。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维护民族团结。(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5)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言之有理,任意3点给满分)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浙江“六市六校”联盟2014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04等内容。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高三政史地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名校试题,价值高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卷命题人:丽水学院附中高三文综组 审核人:黄岩区第二高级中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 140 分)一、选择题...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卷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3 分)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文综)评分标准 ...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自选模块试题卷题号:01 科目: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间...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卷命题人:慈溪育才...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自选模块试题卷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自选模块试题卷题号:01 科目: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卷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2014届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卷...  数学(文科)试题卷?第 3 页(共 7 页) 数学(文科)试题卷?第 4 页(共 7 页)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数学(文科)评分标准一、选择...  浙江省“六市六校”联盟 2014 届高考模拟考试 英语 试题卷命题人: 黄岩第二高级中学 赵丽萍 章文 颖卿 审核人: 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翁 选择题部分(共 8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腾飞五千年春秋战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