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结尾普遍淡漠的心应该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说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爱不爱我的

&p&对所有事情都冷眼旁观,喜怒哀乐的情绪都消失了,唯一能感受到并成为我做事动机的情绪,只有恐惧。&br&&/p&&br&&p&曾经将汉语言文学、外语和ACG视若生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有回报,喜欢亲人的温柔和来自外界的鼓励,离不开密友的情谊,讨厌做不公平的事情,不过现在真的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br&&/p&&br&&p&比如,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热爱这个专业,而是源于对“伤仲永”的恐惧。玩游戏看动画不是因为它们让我开心,而是源于对压力和枯燥的恐惧。保质保量完成学院的任务不是因为责任感和上进心,而是源于对得罪导师的恐惧。主动寻找实习不是因为想融入社会,而是源于对求职失败一事无成的恐惧。定期和好友小聚不是因为想念牵挂,而是源于对“薄情寡义”这个恶名的恐惧。跟男票好好相处不是因为依恋和爱情,而是源于对因失恋而导致生活剧变的恐惧。&/p&&br&&p&而除此之外,纵然万事万物缤纷多彩,在我心底却连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p&&br&&p&考出N2证书的时候母亲开心地拥抱我,我却不着痕迹地挣开她的怀抱。和男票聊天的时候发着各种语气轻快的讯息,脸上的表情却平板如初。健身房里音乐欢快激昂,教练大声为我们加油鼓劲,而我毫无兴奋感和成就感,只想让他和音响一起闭嘴。老人去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悲伤,但不仅没有眼泪,甚至还有神游天外的闲暇。室友不做卫生,我无数次独自清理堵塞的下水道和脏污的地板,马桶漏水时冷笑一声叫人来修,事后却不仅无气可生,就连和她好好谈一次的欲望都没有。&/p&&br&&p&已经将近一年没有伤心或者愤怒过,没有想过家,即使做好了一件事情或者帮助了身边的人,也完全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也没有特别想吃某种东西、想看到某本书或者游戏的结局,就连恋爱的甜蜜悸动也没有过。看B站的时候也会条件反射似的笑得肚子疼,但是一旦关上视频,就会很纳闷刚才究竟有什么好笑的。&/p&&br&&p&其实我很想下辈子做个计算机,只要给我指令和代码,能按部就班活下去就好。做人的话,一辈子的不可控因素太多,真的很累。&/p&&br&&p&放寒假之前跟心理咨询师长谈了一次,她希望我能学会取悦自己,真正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一边摆出积极入世的样子逢场作戏,一边灵魂出窍冷眼旁观。我说,这简直比写毕业论文还要难。&/p&&br&&p&不知道这种心如死灰的状态是不是两年前的抑郁症导致的。我只想知道,如果这样活下去,我的人生会变得好还是坏?会抱着超然物外的强大灵魂不被任何事物打扰,还是在一片惨淡中慢慢枯竭死去?&/p&
对所有事情都冷眼旁观,喜怒哀乐的情绪都消失了,唯一能感受到并成为我做事动机的情绪,只有恐惧。曾经将汉语言文学、外语和ACG视若生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有回报,喜欢亲人的温柔和来自外界的鼓励,离不开密友的情谊,讨厌做不公平的事情,不过现在真的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比如,努力学习不是因为热爱这个专业,而是源于对“伤仲永”的恐惧。玩游戏看动画不是因为它们让我开心,而是源于对压力和枯燥的恐惧。保质保量完成学院的任务不是因为责任感和上进心,而是源于对得罪导师的恐惧。主动寻找实习不是因为想融入社会,而是源于对求职失败一事无成的恐惧。定期和好友小聚不是因为想念牵挂,而是源于对“薄情寡义”这个恶名的恐惧。跟男票好好相处不是因为依恋和爱情,而是源于对因失恋而导致生活剧变的恐惧。而除此之外,纵然万事万物缤纷多彩,在我心底却连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考出N2证书的时候母亲开心地拥抱我,我却不着痕迹地挣开她的怀抱。和男票聊天的时候发着各种语气轻快的讯息,脸上的表情却平板如初。健身房里音乐欢快激昂,教练大声为我们加油鼓劲,而我毫无兴奋感和成就感,只想让他和音响一起闭嘴。老人去世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悲伤,但不仅没有眼泪,甚至还有神游天外的闲暇。室友不做卫生,我无数次独自清理堵塞的下水道和脏污的地板,马桶漏水时冷笑一声叫人来修,事后却不仅无气可生,就连和她好好谈一次的欲望都没有。已经将近一年没有伤心或者愤怒过,没有想过家,即使做好了一件事情或者帮助了身边的人,也完全没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也没有特别想吃某种东西、想看到某本书或者游戏的结局,就连恋爱的甜蜜悸动也没有过。看B站的时候也会条件反射似的笑得肚子疼,但是一旦关上视频,就会很纳闷刚才究竟…
我觉得你是无趣之人“有趣”之人和”无趣”之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兴趣。  兴趣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inter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当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间去,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佛家的禅宗也有关于投入的故事: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师:“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师:“何故不同?”  慧大珠慧海:“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修行。可惜大部分人不是这样,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在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你在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你在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所以我们还是凡人一个。  在做职业规划课程这几年,我见过很多很多人,他们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兴趣”又或者是“好像对什么都有兴趣”。但如果你问问他们,听说你那么喜欢市场,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他们就会回答,“如果万一失败了该怎么办?”  你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哪里了吧。这些人都是不敢投入的“无兴趣一族”,那就是,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进入当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过乐趣。他们总在思考“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处?”“万一做不好怎么办?”,这让他们无法从任何东西中间获得乐趣,自然也就无法对什么感兴趣。担忧之墙永远把你和乐趣隔离开来了。你就好像一个糟糕的读者,每看一页小说都要翻到最后去看看结局,那么你就完全失去了阅读的快乐。  所以当下的投入带来快乐。下面是一段我的经历:  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学到了一个橡皮筋近景魔术。(就是刘谦春晚上表演那个)我觉得相当有趣,于是开始当场学习。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是最笨手笨脚的一个,不是穿帮就是把橡皮筋弹飞到隔壁人的碗里。大家一看我表演就说:“你表演的不是魔术,而是魔术揭秘吧。”还有人说“你以为你是刘谦啊!”  但是我还是觉得有趣,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比划这个魔术,我在优酷网上面下载了所有的刘谦的视频,一帧一帧的开他如何换手指头,如何误导观众,如何做动作。一有上课的机会,我就主动给身边的人展示。当然,有的是魔术表演,有的还是魔术揭秘表演。一个星期以后,我成功的表演了这个魔术,即使面对当天和我一起学习魔术的人,大家明明知道我在换手,却就是看不出来了!  我有什么收获?我的收获是,我可以在课堂中间变魔术让大家开心,也可以用来在家里哄哄我老婆。更加重要的是,我开始多一种让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我觉得我在魔术方面也很有天赋呢!而且这让我自信心膨胀。  所以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一个婴儿在玩的时候咯咯的笑,并不是因为这个游戏会让他获得什么。我们在演奏乐器的时候觉得开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就通过这个拿到钢琴十级。我们在听笑话的时候哈哈大笑,并不是因为我们要记录下来这个笑话来炫耀给别人;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觉得心向往之,并不是因为这本小说能让我减压。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现在我们对投入有了下面的理解;  1.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2.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  3.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  4.不管成不成功,投入能带来快乐。  既然这样,你为什么停止你内心对后果的担忧,投入一些呢?  一个投入之人:  在我们的生命动力课程中,有一个学员分享了她在新东方的少儿师资班中间的经历。她认识到一个有趣之人。  在少儿师资班学英语的四个月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Maggie。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大多是刚毕业几年,想进学习完马上找份工作养活自己。Maggie据说老公是富商,现在孩子上学了在家无事,出来学习算给自己找点事做。从她的穿用可以看出家里条件非常好,我们把她划为另一类人,毕竟她不用拼命学习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  我慢慢观察到,虽然没有就业的目标,Maggie从来不迟到旷课,笔记也是做的工整详细,甚至不上课的同学借她的笔记来抄。回到寝室女生的夜聊一定少不了美容,有个同学介绍了一种很变态的洗脸祛痘办法,大概说用多少盐水和清水的比例混合,脸颊,额头,鼻子各揉搓多少下,然后你的脸上就会光滑无比。我们所有人听完一笑而过,都说这太变态了。但我发现Maggie第二天比平时早起一会,洗脸洗了很久。一个星期后,Maggie兴奋的告诉我们,那个洗脸的办法真好用,她脸上的痘痘去下去了!我们都说什么洗脸我们都忘记了……哦,我突然意识到,每次上课老师传授的小技巧,Maggie总是特别当回事,她一直都是最忠诚的实践者。
第23节:第二种心智模式(4)  一个月后学校举行美文背诵大赛,大赛分为三轮。第一轮是任选一篇背诵,第二轮是从指定的1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第三轮从指定的20篇文章中抽签选出一篇背诵.我们班60人有中20人参加比赛,大部分人都没有参加,一是感觉这个对就业没有太大帮助,二是觉得自己英语一般,肯定会被PK下来。我们想:“既然拿不到奖就没有必要参加了吧。”除了成就最好的一个同学,没有人真正有兴趣。  让我们吃惊的是,Maggie也参加了。我们一致认为,她的英语水平是必死的状态。但是她准备的很认真,请外教帮纠正发音,每背下来一段就向大家展示,得到同学的鼓励后背的更带劲了。让我们更加吃惊的是,Maggie终于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和另外两个班里英语最好的同学,3人一起进入的第二轮比赛。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在国外留学过讨厌死记硬背,没有再准备10篇指定的文章,而另一个人是以刻苦认真出名的,他不仅背下了10篇还要提前准备第三轮的20篇文章。Maggie和他们不一样,她还是以一半欣赏一半学习的心态,她说读的越多越觉得英语好美,背不下来没关系但是那种感觉让她觉得很美。到了比赛那天,Maggie只背下来4篇半的文章。但她还是很高兴的参加比赛。当她没有抽中自己准备的文章的时候,她问老师“老师,很抱歉我没有背过这篇,但是我特别喜欢另一篇文章,我可以背给你们听吗?”老师同意了,当她饱含感觉背到youthis....她陶醉的仿佛没有其他人存在,美极了。  而我就站在旁边,从头到尾一直看完这场比赛。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不是花时间去评价和围观,是不是我也能够做到?从此,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优秀。  有趣的心智模式与无趣的心智模式  “有趣”之人的心智模式是这样的。  难怪有些人会总是快乐和激情。全情投入。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收获到成果,在失败的时候收获到智慧,而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收获到过程中间的快乐!他们为什么不投入呢?他们有这样一个心智模式。  冒险?——投入!  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什么是快乐?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  我自己正在带领团队创业,同时也是职业规划师,我需要找到那些最好的人。所以我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我会尝试挑战他们,如果工资很低,你会不会来做?  我宁愿选择那些能力不算最好,但是接受低薪做事情的人,而放弃那些能力最好,但是无法承受低薪的人。因为不看钱的工作的人,往往觉得只要是能从事这份工作,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报酬。事实上,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  而“无趣”之人的模式是这样的  难怪那些吊儿郎当的人永远找不到真正的兴趣!因为害怕努力了也没有收获,他们根本就不投入!不投入和低投入的人没有乐趣,也很难得获得成果。心灵和外界都没有收获。他们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于是他们就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兴趣。”——这总比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很糟糕。”要好。  慢慢的这个模式会简化成为:  新事物?—— 我不感兴趣!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生命开始用“不感兴趣”来搪塞,生命也开始对他不感兴趣了。  这就是有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收获多多。而无趣之人心灵和物质都贫乏的原因。  无趣之人,往往是 无胆之人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呢?  在这个鬼大学,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听说你挺喜欢读书的,为什么不去读读书呢?  因为……因为图书馆太远了,不方便。  我听说网吧好像比图书馆远一点点哦。  哦,是……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  那你还有什么兴趣呢?  我比较喜欢街舞。  原来是这样,我们听说学校的街舞队的培训不错的呢,很多外校学生都来这学,你为什么不去试试看?  街舞队我知道,不过每天晚上都练习太晚了,影响学习。  我听说你晚上经常上网到三点,好像比街舞晚一点吧。  ……是的,其实我也不太喜欢街舞。  那你喜欢什么?  在这个鬼大学里面,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这是我与一个网瘾的大学生的对话。当一个人觉得面对新事物觉得无力投入,或者害怕投入了也做不好。他们就会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漠不关心。  忙碌的丈夫对家务表现“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没有留出投入的时间,或者再怎么做也会被妻子数落;  你的母亲对如何用电脑“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用不好电脑,或者你让他们觉得他们太笨了;  老人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怎么做都年轻人没有年轻人好;  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由于自己觉得没有学好的能力,或者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毕业生对工作“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没有能赚钱的本事,或者是害怕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自己心里的满意的目标;  朋友说对爱情“不感兴趣”,其实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害怕自己投入感情也会失败。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我很害怕,所以他们骗自己说,我根本不感兴趣!  他们不是缺乏能力,也不缺乏机会,他们缺乏的只是投入,对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投入!  无趣之人,往往不是无能之人,而是无胆之人。  所以每天问问自己,你到底是没有兴趣,还是不敢有兴趣?  生命就好像镜子一样,有趣之人对生活保持着极高的投入度,全力拥抱,生活也全力拥抱他。无趣之人用“没兴趣”把自己和生命隔绝,所以生命也躲开他。  所以有人说:Danceasifnobodywaswatching.Loveasifyou’veneverbeenhurtWorkasifyoudidn'tneedmoney.  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像就要死那样活着。  带着关爱而不是期待的投入生活,你会发现能力与乐趣接踵而来。  初恋都会衰退,兴趣会么?  有一次在大学讲座的时候,有学生站起来提问:  “如果连当初惊天动地的初恋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职业兴趣也会么?”  我说:“会的。”  长久来说,只有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快乐来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就没有了,也就自然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  张朝阳,搜狐的CEO,从当年的海归,99年搜狐融资,到后来的时尚媒体红人,到现在,他几乎用一种避世的方式来经营搜狐。这些年,他的兴趣有没有改变?2008年,《中国企业家》采访了他,我努力从他的访谈里面,试着找到他的兴趣变化。  1999年追求:金融安全感、公平  “1999年有个女记者写我的那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题目不好。什么叫做“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我当时知道为什么而奋斗??我为了追求公平而奋斗。  我那时候还是海归派,刚回来不久,后脚还在美国,特别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我已经出了很大的名气。但是,利还没有获得,金融不安全感深刻存在。”  2008年追求:不奋斗  ““后来我说过一句话:我在名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用了8年,现在金融不安全感彻底消除了。现在我知道了人生的意义,知道要干嘛。”  “我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  未来追求:  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从我的辞典里删去。这几年我就是一个不断删除的过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删完。  生命追求:自由  如果10年前,命运没有安排我们这批人进入互联网,我们会去干吗?我肯定是离经叛道的人,肯定会创业,因为生意是给人自由的。我是向往自由的,我是真的向往自由的。”  我是自由主义者。我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所有的价值观都打破了??包括自我。我没有自我,我努力消除自我。”  不知道今天,张朝阳走到了生命的什么地方?他有没有获得他想要的自由?  但是我知道,如果你的兴趣是赚到一百万美金,这个兴趣就挺有可能很尴尬。这个快乐会随着你赚到的钱越来越多而减少,等你有天年薪是两百万美金的时候,你还会觉得自己当年很没追求。  而如果你的兴趣更加深层,比如自由、智慧,或者帮助更多身边的人,这个兴趣就只能永远的接近,而不可能完全满足。恰恰相反,随着你的力量越来越大,会发现需要帮助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你能够帮助的方式会越来越很好。这就是一个永远不能被满足的兴趣。  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他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JohnWood,微软的前高管,在1999年在一次尼泊尔的休假旅行中,他许下了一个给那里的孩子们建一个图书馆的愿望,随着这个计划开始启动,他意识到也许这才是他想做的事情!他毅然辞去微软中国市场开发总监的职务,开始建立起帮助孩子们获得更好教育的非盈利组织“阅读空间”,帮助他们打破宿命的循环。在LeavingMicrosofttoChangetheWorld(中译名:《离开微软,改变世界——一名微软高管的意外人生》)中,他谈到了他的一次现实的打击,2003年春天,他在旧金山跑步,看到了一座自己非常中意的的房子,当他去看房的时候,他发现房价完全不是他现在可以承受的!一个前微软高管,居然快40岁都买不起自己的房子。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放弃追逐梦想的时候了?  当他晚上,他收到了他的朋友的信。  约翰,你的生活不属于水景豪宅,可以说你没有家,你需要继续干你现在干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的进步实在很缓慢,特别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不要把房产当作一回事。你已经拥有很少人能够拥有的东西——确切的知道自己每一天在做什么,而且很确定应该怎么做。如果你为了追求一座宽敞的房子而牺牲这点,那将是一场灾难和一个巨大的错误。  劳拉  为你的生命找到一个长期的、深层的、不能被满足的乐趣。让这个永恒乐趣带领你穿透生命的无常。  本章总结:  兴趣interesting就是以最高级形式投入当下你做的事情  乐趣的来源是享受当下的投入  世上没有无趣之人,只有无胆之人。  找到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  有趣模式:  新事物——投入!——快乐——成功——收获成果------- 投入很棒!转载自《拆开思维里的墙》
-被题目吸引进来。看完描述,觉得,真是感同身受。只说个人感受,酌情对号入座。同有抑郁经历,目前状态平稳。我觉得心理咨询的建议非常中肯。冷眼旁观的日子,过起来跟一片死水一样。只有跑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心跳,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观察者,哪会有什么喜怒哀乐。譬如诸佛,旁观我们,怜悯我们,发众生愿。这是一种祥和的旁观。而我们自己,仅仅是缺乏对世界的参与感。不是世界抛弃了我,而是我拒绝接受这个世界。缺乏参与感,达成某事之后就缺乏荣誉感。做一个项目,只觉心力俱疲。终于完成之后,就好像看着乖巧的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微微一笑,就可以转头就走。这不是一种强大的灵魂,真的。虽然我也经常以这个借口来开脱自己,但是,真的不是。只是用一种冷酷的态度来掩盖自己。掩盖好希望,就不会失望。掩盖好狂喜,就不会失态。掩盖好悲伤,就显得坚强。其实还是很在意别人怎么看的,是不是。一边鄙视他人,一边鄙视自己,是不是。现在你觉得有点小不爽,抱歉,我就是要戳痛你。因为,你是有感觉的。而我能给你的唯一建议,就是:用心感受每一件小事。因为早上暖暖的阳光而露出微笑。因为书籍柔韧的纸张而觉得莫名安心。因为别人错意你的想法而闷闷不乐。因为数年前的尴尬经历希望时光倒流,一切重来。因为鸡毛蒜皮小事而跟人大吵一架。对呀,我今天就踏马不开心了,你还来惹我?......给自己真实的情感。放弃对自己的伪装。参与到自己的生活。别管他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好么。—
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目前慢慢在摆脱这种状态。我个人认为,楼上各位说的都有理,首先,这种状态不好,其次,不要强迫自己去改。你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种情况是:你只是没有遇到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也许你对自己对生活的要求要比一般人高,对事物的感受比一般人敏感,很难在平常的事情里得到内心真正的满足感。你需要的,是在你当前的生活框架之外,发现能让你全身心投入的事物。比如,某个你发自内心喜欢的事情,比如,某个你十分感兴趣的人,去投入地享受做一件事的享受里,去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比如:你喜欢看书,那就找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逛书店,写书评,参加同好群体活动。。。还有一种情况:也许你只是太过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或者说是在别人眼里的优秀形象,这种在意一旦过度,做所有的事情都不再是出于发自内心意愿,而是一种“我应该这样做”的潜在强迫性意念,而事实上这样也就很难享受到做这些事情所带来的愉悦。有一部分人会在人前/职场保持良好的形象隐藏自己感觉不太好的部分习惯行为,在人后或是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面前放下固定形象轻松做自己,也有些人,没有能够放下框架的地方,在所有的场所和人面前都要求自己保持完美好形象。你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哪件事情是你觉得非常棒非常想做的?当你想到要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会不会在瞬间冒出一个念头:这件事不好,我不能做/我不应该做/我做了别人会怎么样看我/我做了会有不好的后果,然后你再仔细想想,在你能够想到的这些不好的后果里,这种不好的后果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违法啊,不道德啊,会影响工作诸如此类)还是别人的看法or眼光?如果是后者,那么,放松点吧姑娘。一辈子那么长,你还年轻,错了可以再来,失败了可以重新开始,工作可以换,和男盆友分手也不会怎么样,生活是因为有了多种可能才更加美好有趣,而不是因为完美。
心理、策划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同学关系淡漠? 逾五成人认为比较普遍 你怎么看
[导读]从“复旦大学投毒案”,到“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事件,再到“江苏高校刺伤案”……近来,接连发生的同窗相残事件,令不少网友痛心:传道授业的校园何时成了“战场”?
提醒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采访中,邓颖反复向记者强调:“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她认为,这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呼吁和倡导的价值观,从而拯救渐趋淡漠的同窗友谊。调查中,受访者评出“我最推崇的同学关系”———“真诚相待”获选率最高,达35%;其次是“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有30%的人选择。此外,还有“相互理解、关怀”(20%)、“君子之交淡如水”(13%)、“对方的不足能直言不讳”(2%)。“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这是南坪一家外企主管陈艳,留给大学同学冯智的同学录赠言。7年前,陈艳与冯智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谁作为交换生去香港高校交流。陈艳说,当年冯智和她是年级一、二名,但交流生的名额只有一个。“这个事要是放在一些人身上,恐怕会上演‘后宫剧’的勾心斗角桥段吧。”但后来,冯智主动提出将机会留给陈艳,“他当时调侃说,‘女士优先’。就这么简单。”自那时起,本来鲜有交集的陈艳与冯智,结下了深厚的同窗友谊。如今,冯智在北京创业,生活殷实。陈艳还会经常给冯智介绍业务。“他并没因为失去这次机会而走下坡路。甚至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气魄和人格魅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也因为他的成全,有了想要的生活。”陈艳始终相信,同窗相残事件只是个案。尽管同学关系渐趋淡漠,但更多人的同窗友谊值得一生珍藏和回味。(重庆晨报)大渝调查:专题: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wysarachen]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精彩推荐评论过往今日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要怎么说我不爱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