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继子女是否都是保持生父姓氏,不用跟母亲二婚女人的对象姓?

献给母亲的礼物:成功人士谈母亲_分节阅读_1 - 书包网
|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_分节阅读_1
献给母亲的礼物:成功人士谈母亲 作者:王辉耀 主编
(按姓氏笔画排序)
  母亲所给予我的,让我一生受益无穷。
  牛根生 ——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
  母性的熠熠光芒照耀于孩子,世界才变得盎然生机。
  王辉耀——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商会会长、2005委员会理事长
  母亲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做儿女的尊重她的意愿就是最大的孝顺。
  吕思清 ——著名小提琴家
  一路走来,身边始终有母亲的一双手,扶我前行。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世上有一种爱,叫“放飞”,母亲对我的爱就属于这种。
  张亚勤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为了我,母亲可以牺牲一切,放弃一切。
  李一 ——瑞士银行(UBS)中国区主席兼总裁
  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功都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李开复 ——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母性的伟大让我们永远仰视
  杨锐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话》节目制片人/主持人
  母亲的支持和榜样力量的的确确是我前进的动力。
  季卫东 ——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
  我想让母亲最后的25年过得更加开心一些。可惜,我不会再有这个机会,这将是我终身的遗憾。
  洪晃 ——中国互动媒体集团总裁
  母亲的人格、性格和品德,成为我一生接人待物、办事处世的基本标准。
  徐小平 ——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母亲那坚强不屈的性格、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的信念和乐观精神是我一生的榜样。
  阎兰 ——法国基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感谢母亲生我、养我、栽培我的重如大山的恩情。
  舒奇 ——中国惠普公司高级副总裁
  是母亲让我从孩提时代就坚信,太阳会出来,明天会更好。
  熊晓鸽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中国总裁
  书包 网
想看书来书包网
——献给我们的母亲
  过去的多年,在我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机会结交了许多在各种行业功成名就,卓有建树的朋友。他们不仅事业成功,更谦和谨慎,为人颇佳。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常常会思考是什么成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功。是天赐超群禀赋?是名校名师的教育熏陶?是命运机遇的恰逢其时?我不敢妄加断定,但相信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有这样或那样的成功,一定有诸多内外因素共同影响。而我坚信家庭教育在其中占有不可小觑的重要地位。我发现,在与这些朋友的交谈闲聊中,他们经常提及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以及对母亲的一片赤子之情。
  大家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女人”。其实,任何成功的人才背后何尝不站着一个成功的女人,他或她的母亲。鼓励、教诲、奉献、牺牲,成为这些朋友谈起母亲频率最高的词汇。他们的母亲不仅如普天之下所有的妈妈一样以分娩之苦将其带到人世,教会他们基本的牙牙学语,走路做事。更用巨大的自我牺牲,卓识的远见,留给他们精神财富,影响他们的秉性、为人处世之道。他们的母亲教子有方,他们的母亲无疑也是成功的。
  基于此,我向十多位成功人士约稿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母亲。在此,十分感谢他们提笔写下这些真情流露的文字。本书的作者们,来自当代中国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也是拥有赤子之心的儿女,文字的背后更是他们平凡却又超凡的母亲。无论在企业、学界、艺术圈还是媒体,他们是精英,是英才,受到社会的关注。可无论做出怎样的成绩,他们在母亲面前却永远是儿子,永远是女儿,永远是母亲的孩子。含辛茹苦的生育,童年的教诲,学业的扶持,失意时的劝慰,得意时的告诫,浓得化不开的母爱点点滴滴让儿女们终生难忘。捧读这些关于母亲的文字,它们洗尽了世事铅华,抖落满身星辉,唯有真情流露,拳拳孝心,它们字字感彻肺腑,动人心扉。
  曾经有朋友对我说,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唯有星星给你摘不到,只有月亮给你拿不来。我听完心中一震,是的,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却少用心体会的母爱。
  回想起自己的母亲,常常让我内心温暖无比又感怀神伤。赤身来到这个世界,是母亲给了我爱和整个世界,给了我无尽的关怀和无私的奉献。正当我长大成人,快有能力反哺报答时,她却撒手西去。这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最难以释怀的痛楚。母亲活着的时候,做儿子的来不及回报,她去世多年,除了能谨遵其生前的谆谆教导,并去坟前祭奠,时常在心中怀念她,别无他法。今年,正值母亲去世整整20周年。我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点滴,也算是完成个人多年来的一大心愿。其实,我自认为算不得什么成功人士,更不敢自诩成功,可本书的其他作者的确是些人生事业的佼佼者,所以权且把我的文章跻身于中,说来惭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社会中,我们的生命里仿佛有太多的浮华喧嚣,周遭繁花似锦却疑似过眼云烟,唯有父母的爱和家庭亲情的纯粹可以让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找到永恒澄澈的温暖。而在每一个温馨的家庭中,母性的熠熠光芒照耀于孩子,世界才变得盎然生机。
  母性天然地更接近真理,而母性其实就是大地苍生,母亲是大海,母亲是河流,母亲是祖国,母亲是乡愁。正因为母爱来自生命的原初动力,于是母亲几乎等同于一切至真至善的原始情感,自然风物。神圣、伟大、奉献、博大、无私……无一不是用以形容母爱之光辉,人类穷尽语言修辞的极致来表达这一人性的典范。可是,我们谁不明白,每个人心中的母亲是任何才华横溢的诗词大家都难以准确言传,任何余音绕梁的音乐都无法淋漓尽致歌咏的?
  然而,母亲又是相似的。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们呼喊“妈妈”的发音,有着惊人的相似,万水千山却阻隔不了普天下共同的最美好、最本真的情感。没有隆重的形式、华丽的包装,母爱逶迤在生命的长卷中,如同涓涓细流浸满生活每个空隙,无色无味,却如影随形,伴随一生。
母爱,存于饭桌窗前的灯光;母爱,存于满怀爱意的眼神,谆谆教诲的片语;母爱,存于离别时辗转低回的牵挂,重逢时相顾无言的静默;母爱,存于每个人的心底。
  母爱,感化一切。当心中的雨点来了,母亲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心无慰藉,她默默承受依然坚强地开导,她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母爱,真挚无私。当身陷艰险,母亲不顾一切,即使失去生命;当欢心愉悦,她分享成功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
  母爱,不求回报。当分娩时,她痛苦不堪却多么激动、欣慰。她更永远记得我们的生日,而宽慰我们的忽略和遗忘。
  母爱,永不停息。当远在天涯海角,她的牵挂一样飞越千山万水;当我们身处大洋彼岸,她的叮嘱一样跨越崇山峻岭。
  因为平常而忽视,因为朴素而忘记。成功得势时,谁都是朋友,而失败时,恐怕唯有母亲能无限制的包容我们的一切。我们和母亲之间少有动人心魄的故事、荡气回肠的诗篇,我们和母亲之间从来不需要精心经营、费力维护,而母爱温柔地隐藏在角落,悄悄滋养着我们的身心。母亲的爱不似爱情那样浓烈,不比友谊那样清淡芬芳,却决不会真正流散死亡,反目成仇。因为那是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深,是不求回报的无怨无悔。
  对于每个人,母亲几乎是公认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启蒙和关怀。基于血缘和孕育形成的特殊联系,母亲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知觉对象,第一个模仿原型,第一个情感的传递者。这些第一使母亲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无人能比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的心田仿佛是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成功,但并非都能如愿以偿。其实,就像书中一位作者所言:“谁言慈母心,唯在身上衣?” 真正伟大成功的母亲对待子女,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的照料,情感上无私的爱恋,更会在培育的过程中审慎理性,方法有度。
  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充满了对成功母教的敬佩,流传着对贤母的尊崇:孟母三迁造就了中国的亚圣,岳母刺字成全了精忠报国的赤子,程夫人知书达理调教出千古第一文豪兄弟苏轼和苏辙。后人感叹这些儿子们纵横的才华,更感动于这些伟大母亲的伟大教育。没有她们深沉理性的母教,何来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来临。母亲节在有以孝为先传统的中国大地已经盛行多年,这个节日本身承载着每个儿女对母爱的感恩,对人间最美好真情的坚守。而在这个温馨的日子,让我们看看这些当代成功儿女对母亲的思念,感受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家庭教育,共同了解当代成功的母亲,解开那些成功成人背后的精神基因。
  细细读来,在温情绽放的同时让读者们了解到了一个个伟大的母亲,她们如何在言行、品质、心理等方面给子女以正面影响,为他们日后的成功之路铺上一块坚实的基石。希望这本书也能对当代广大的正在培育孩子中的父母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愿把这本书献给我们的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王辉耀 2008年母亲节前于北京
母爱无声,母爱有形
生活之河一路流淌下来,经过群山峻岭,绕过急流险滩,最终将汇入大江大洋,但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生命之河的源头,那来自父母生命的给予,成长中的启蒙、关怀,尤其是母亲对我的一片深笃之爱。
  前不久的一天,我正在查阅资料,无意间抬头发现那本伴随我多年的英语辞典从书架上消失了踪影,我的心慌乱无比,立刻放下手中很要紧的事情,四处寻找。我像是丢了魂魄,翻遍全屋。终于当它失而复得时,人到中年的我发现自己眼眶竟有些潮湿。
  这本英语辞典是我的母亲在三十多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送给我的。多年来,我一直视其为至宝。辞典不见了可以失而复得,而母亲却乘鹤仙逝,一去不复返。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了太多的记忆,却始终不改我对母亲绵绵的回忆、揪心的思念。
  我的母亲欧阳凰,出生在湖南的书香门第,家中七个兄妹都在建国前后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母亲的先祖欧阳厚均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被称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执掌岳麓书院27 年,亲授弟子中不乏赫赫名气的曾国藩、左宗棠。母亲的一个哥哥毕业于清华大学,当年和###在清华既是同班同学又是同乡,一个哥哥曾在哈军工做教授,还有一个姐姐曾任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在这个世代礼乐诗书传家的家庭中长大,母亲从小就知书达理,温良方正。
  母亲年轻时很美,秀丽的脸上有着湘妹子特有的水灵。母亲是学工科出身的,一毕业就去了成都支援三线建设,成了一名铁路工程师。因为一米六九的高挑身材,母亲在单位是篮球队的一员,常驰骋在赛场上。小时候我常神往,年轻美丽的妈妈在赛场上该多动人呀。于是直到现在我都暗暗揣测父亲爱上母亲,一开始说不定就是看见她曼妙的身影活跃在赛场上而怦然心动的。父亲出生于浙江桐庐,早年也是在三线工作,从事铁路建设管理工作。我延续了父亲的江浙血统、母亲的湖湘文化,并生长在四川盆地。所以,一直庆幸自己与生俱来的与三个最能代表长江文明的水土结缘。
无悔的付出(1)
春去秋来,大爱无声,大爱有形。
  母亲离开已经整整20 年了。20年中,午夜梦回,母亲的容颜无数次的重现。“小耀……”分明是母亲的声音,转过头去却是苍茫黑夜。
  对人事最早的、也是对母亲最早的记忆是约莫两三岁的时候。记忆的图景总会出现那鲜艳的西红柿。那时父母是铁路系统的双职工,所以只能把我交给幼儿园照顾。每天早上母亲早早起床,一边拍着我的背一边温柔地唤醒我:“小耀,乖儿子起床了”。吃完早饭还会剥给我一个大大的西红柿。出门前她会抱抱我,然后用温暖的手牵着我走向幼儿园。于是,直到现在,我每天都会吃上一个西红柿,这是母亲从幼年给我留下的生活习惯。
  母亲生养了我和弟弟两兄弟,她默默地为我们倾注着所有的爱,更为她的儿子们放弃了太多。外公早年是铁路部门负责人,母亲上大学也主动选择了铁路设计,应该说她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工作的。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铁路修到哪里,她最能发挥专业优势和才华的工作地点就是那里,这是她的事业所在。可是,她既是职业女性更是母亲。这两个角色总有难以调和的地方。
  每次离开成都,年幼的儿子是她最大的牵挂。清晰地记得,在八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和母亲又要跟随铁路局去偏远的大凉山修建成昆铁路。母亲为了给我找到满意的保姆在成都近郊快跑断了腿。一天,她拉着我的手一户农家又一户农家询问谁愿意带我,谁能在她离开时照顾她年幼的孩子。可是,我们走到黄昏也没找到合适的人家,母亲几近绝望,伤心地看着我。
  “妈妈,不要他们带我,我要和你在一起。”
  “可是,你要在成都上学啊”,说完母亲久久不言。
  后来,我寄居在别人家。没有父母的呵护,寄人篱下的滋味实在难熬。一次,母亲寄信给我寄养的人家,其中顺便提到可能7 月12 号左右会回成都。于是,从7 月11 号起,八岁的我每天放学步行很远到火车站守望从母亲工地来的那次列车。站在月台上眼巴巴地望着过往的每辆列车,等待母亲能从其中一列上走下来,可是一连一周也没出现她的身影。后来知道母亲因为工作安排临时改变了回来的时间。
  当听说我每天去车站,她不高兴道:“火车站那么远,你走丢了怎么办啊?以后不许这样了。”
  “可我想你了,妈妈。”
  接下去母亲什么也没说,蹲下来紧紧抱着我默默流泪。
  就在她这次又离开的不久后,突然有天,母亲提着大包小包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我和弟弟惊喜地扑上去。母亲说:“妈妈不走了,就在家陪你们了。”
  母亲就这样调回了单位在成都的留守处,一心一意照顾我和弟弟的学习、生活。母亲是建国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在那个号召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劳动的年代,母亲能响应号召到四川参与三线建设,本身就可见她对事业的激情和热爱。而且,三十多岁的母亲这时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铁路工程师一旦离开一线的工地就意味着专业生涯的中断。后来的岁月中,从未听她多提一句关于调回留守处的原因,但我心里很清楚,她是为了我们兄弟两人才无怨无悔地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追求。
  调回成都工作后,母亲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我和弟弟的身上。父亲长年在外地做铁路修建的管理工作,后来还去了非洲支援坦赞铁路建设的管理工作。父亲离开的日子,母亲独自料理我们的生活,敦促我们学习,教给我们为人之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总希望我们在学习上领先一步,提前教给我好多数学知识。一元二次方程对小小的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多少个夜晚,母亲就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每一步的演算过程,灯光下她耐心的讲解,温和的声音,慈爱的表情我终生都难以忘怀。
  在“文革”那段艰苦动荡的岁月里,开启我和弟弟心灵与智慧之窗的正是母亲,这位最有爱心的老师。
  就算“停课闹革命”在家休学,我和弟弟的功课也没落下一天。母亲每天辅导我们的学习,给我们读唐诗宋词,为我们讲解算术、历史、地理。人们纷纷放下课本狂热地投入到革命洪流中,母亲却总是告诉我们“知识无用”是没有远见的人才说的话,知识不仅有用而且无价。
  等历史翻开新的篇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之重要,有条件的家长甚至开始选择陪读。而我的母亲恐怕就是陪读家长中的先行者。我感谢她提前40 年的眼光和巨大的自我牺牲,否则,我和弟弟真的会在那段时期荒废掉学业,更不要提有今天的成绩。
  我小时候是个听话的孩子,凡事倒不怎么让父母操心。母亲性情比较平和,与周围的邻居、同事关系融洽,对我的教育也是谆谆善诱,记忆中她几乎没有打骂过我。记得一次不知什么事情,母亲抱着我用赞赏的口吻说:“小耀,你这娃娃心地善良。”母亲这句话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莫大的鼓励,年少的我开始渐渐明白,做个善良的人,亲爱的妈妈会多么高兴。在我长大成人的岁月中,母亲的这句话一直不断提醒着我做人要心地善良,为人处世以善为先。
  母亲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太好,却是个大孝女。她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我的外婆。在母亲为我们回到成都的留守处后,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幼的两个儿子,后来还从湖南老家接来了自己七十多岁的母亲。外婆有比较严重的癫痫病,每个月犯病母亲都在床边忙上忙下,从无怨言。在母亲悉心照顾下,外婆的晚年生活非常愉快,常和母亲赋诗唱和,互相砥砺切磋诗技。从外婆来到我们家直到母亲患癌症去世,整整17 年,母亲用她的孝心无声地感化着我。她爱她的母亲,用实际行动尊重她的长辈,身正为范,育人惟德,母亲用自己的行为对我们进行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春风化雨般的亲情教育。
  小时候,父亲母亲总提醒我,不光学习要好,身体好才是未来事业的基础,体育锻炼很重要。我学会游泳是父亲一手交的,后来还成为中学和大学的游泳队员。而母亲则在我上小学时鼓励我去打乒乓球。为了支持我锻炼身体,母亲为我买了副价格不菲的“红双喜”乒乓球拍。当时拿着球拍高兴得不行,每天早上都抱着球拍去学校练球。母亲看我对打乒乓球找了迷,为了鼓励我做一件事情要有毅力,锻炼身体要持之以恒,不久,她送了我一本《乒乓群英》。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读了很多遍,容国团、庄则栋等成了我那时候的偶像。在母亲的鼓励下我苦练乒乓球,最后还获得学校比赛的第一名。运动中的艰辛很能磨砺人的毅力,培养人的拼搏精神。在后来的岁月中,我闯荡在东西方凭着一股拼搏的劲儿开辟自己的事业,想必与母亲鼓励我刻苦锻炼有大关系。
无尽的书香(1)
母亲嗜书如命,更颇具文采,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我。母亲收藏的大量书籍,伴我渡过了文革休学在家的日子,我在小学时代就广泛地阅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红楼梦》、《三言二拍》、《三国演义》之类好多外面难找到的名著。
  因为书香世家的影响,学工科的母亲却爱好文艺,喜欢赋词作诗。她精通音律,工古体诗,常常与她远在外地的母亲兄妹赋诗唱和,即使在轻视知识的年月,母亲依旧保持着高雅的人文情趣,高洁的精神生活。“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杨柳岸晓风残月……”。母亲喜欢自言自语地吟诵自己喜欢的美文佳句,犹在耳畔的,是她那略带湖南口音低吟的抑扬顿挫。遗憾的是,母亲没有留下生前所作诗歌的手稿,可我总宽慰自己,它们都留在了我的心里,母亲的影响早已如影随形。
  母亲爱逛书店,爱买书,爱读书。她还曾告诉我,最喜欢左宗棠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万卷书,神交古人”。即使在“文革”中她也坚持订阅了大量的书报杂志,《参考消息》、《文汇报》、《大众电影》、《人民文学》、《诗刊》、《四川文学》等,这些都是家里常年能见的刊物。我的记忆中,母亲从单位回家时,就常一手端着从食堂带回家的一份粉蒸肉、一手拿着当天的各种报刊。粉蒸肉的香味和书报的油墨香常弥漫在我们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少年时代,现在想起来,那时外面“文化大革命”正风雨如晦,而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的家却充满了健康和温馨。母亲不仅自己看书更用心教会我和弟弟阅读。她认为从小的阅读趣味和能力将决定未来的发展,占有信息才能把握机遇。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母亲就教我怎样阅读《参考消息》等资讯类的报刊,比如如何先看标题获取重要信息,如何辨别不同版面的重要性。
  母亲对买书学习从不吝啬,一有机会就带着我和弟弟逛书店。十二岁那年母亲又带我逛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我们走进一家新开的书店,她翻着一本书问我想不想要一本刚出版的英汉大字典。“那买下来吧。”当时我的理解很简单,以为有一本英语字典就学会英语了。
  母亲毫不犹豫就掏钱买了。我看了看定价:4块。对于母亲的工资来说,这个数额可是一个不小的比例。看我惊讶的神情,母亲笑着说:“多学一门外语,就等于多了一双眼睛,多开启了一扇门。”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是幸运的,是命运安排让我有一个知书达理有远见的母亲,在那个“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重视外语学习是需要眼光和勇气的。后来读大学我选择了英语专业,缘由也许真要从这本英语词典而始。多年过去了,这种英语词典已经一版再版,但是母亲买的这本,伴随我读完了小学、中学以至于后来下乡、上大学、去北京工作,一直到出国,无论家搬到世界的何处它永远在我身边。它仿佛已成了一个激励我生命之火不停地燃烧的象征。每当我遇到挫折或准备迎接挑战、努力奋斗时,这本陈旧的字典都会给我带来力量、信心和热情。这也是一本充满慈母之爱的词典,它似乎具有了某种超现实的象征意义。它成了一个理想、一个永恒的动力。我一看见它,就看到了母亲昔日的音容笑貌,她的教导以及她的鞭策。
  在母亲的熏陶下,逛书店买喜欢的书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随后的多年,走遍世界各地,每到一处必要在当地的书店停留,在内心深处,眼前的各色书店正是春熙路上那家书店的化身,只是母亲早已不在身旁,若是知道她的儿子在不断成熟和成功,想必也会会心微笑了。如今,这种好习惯已被我传给了我的子女。只要我一带我的一对儿女上街或外出,他们就会争着去书店和图书馆。看着他们从小就这样对学习和读书有兴趣,我从心里面感谢他们的奶奶。我知道这个传统是母亲一手传下来的。犹如一代又一代生命的延续,这个传统还会延绵不绝地传下去。
无疆的母爱
母亲的卓然远见远不止教给我们广博阅读。她用古训激励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耀自他,我得其助’,古人的话不无道理,知识有时是从行走的过程中得来的。”于是,也因着她和父亲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便利,我和弟弟的青少年时代,在她的带领和支持下国内的众多名胜古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我珍藏着母亲带我走过每个地方的合影,随着时光的推移,照片里的她逐渐衰老,却始终保持着神采奕奕、优雅得体的风仪。
  四岁那年母亲就带我去了北京。站在长城上,看着山下蜿蜒逶迤的城墙。母亲对我讲了好些长城的历史。我幼稚地对母亲许诺:“等长大了,我也要造一座比长城还要长的墙”。母亲微笑道:“古人修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你要那么长的墙防什么呢?不过,男儿倒要有建功立业的大智大勇。”
  二十多年以后,当我给“三峡工程”带来了第一笔国际投资,当三峡大坝成功截流长江,我畅游在三峡奇美的风光里,想起了我对母亲说的那句童年戏言。我并没有修成那段墙,却为“三峡工程”出了一份力;没有挡住“敌人”,但为挡住洪水做了一份贡献。
  10 岁起,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又去了北京,后来还和父亲一起回了在杭州西湖附近父亲的老家。
  母亲不仅带我们去北京、杭州这样的历史名城游览,刚上初中时还带我们去她的老家湖南寻根。有一次在美丽的岳麓山下,我对母亲说:“妈妈,等您老了走不动了,我就带您旅游,要带您走遍世界。” 她听完灿烂地笑了。
  记得在岳麓书院和爱晚亭,母亲久久不愿离去。此前,她极少提及自己的身世和家族。这次寻根之旅,母亲对我讲了很多关于欧阳家族的历史。母亲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出来寻根是要寻到我们的文化血脉,看看祖辈成就了什么,记住那些光荣和教训。”
  母亲那天有些少有的激动,她告诉我,比起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岳麓书院的历史要悠久许多。而她的太曾祖父欧阳厚均是湖南的历史名人,是岳麓书院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山长,因为桃李满天下而泽被三湘。开坛讲经,曾国藩、左宗棠、江忠源都是他的膝下门生。我当时很震惊,第一次听说先祖竟然是个青史留名的学术大家。心里涌起强烈的自豪感和说不出的惶恐。
  我知道,这是母亲在给少年的我有意识的激励。
  再后来,我15 岁,有了自己行走四方的强烈冲动。便天天缠着母亲,想让她同意我在暑假独自去北京的计划。开始她坚决不同意,20世纪70 年代初的中国并不太平,让15 岁的心肝儿子只身去北京,是万万不可以的。我三天两头采取“死缠烂磨”的手段,终于有一天,母亲叹了口气:“小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路上要小心。”现在自己为人父母了,回想起来,那时真是年龄小不懂事,下这样的决心很是让她为难和担心。母亲从单位托人在火车上照顾我,又打点朋友在北京安排我的住宿,为我出行忙前忙后。而我顾不上多考虑她的感受,兴高采烈地自己坐上火车去了北京。说来也是幸运的,那年15 岁的我在北京呆了半个多月,每天早出晚归到各个景点旅游,几乎游遍了整个京城。从这次旅行开始,我的内心变得更独立,见识更加广阔,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到外面的世界念大学,要到外面的世界去打拼闯荡。
  那些年,母亲引领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同时,带领和支持我走出盆地、在无疆的国土上开阔着胸襟和视野,她用无边的爱让我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男儿志在四方。
  书包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无形的针线(1)
1977 年“文革”后首次恢复高考,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挤过了独木桥,我和弟弟同时考上了大学,父亲说母亲高兴得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后来,我去了广州读大学。母亲的心仿佛也从四川飞到了沿海,大学四年, 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远在异乡的儿子。毕业的那年,我憧憬着未来开始计划毕业后的分配。那时,毕业生都是由学校来分配,谁也不知道会被学校分到哪儿。但我有信心也非常希望自己能进北京的国家部委工作。从小就游遍过北京的我,对到首都工作充满了向往。那里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人才济济的地方,还是有更多机遇的地方。
  20 出头,年轻、血气方刚,一心要到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去大展宏图。我主动去找主管老师,刚跟他说明意图,他就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母亲刚给我们寄了一封信。”
  “信?什么信?”我非常意外。老师笑道:“你可能还不知道,你母亲不久前给我们写了封信,请求我们把你分回成都。”
  刹那间就明白了,原来、其实母亲一直都舍不得我,虽然她从小教育我“男儿志在四方”,但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亲身骨肉,大学四年的思念让她煎熬难耐,这一去北京不是更远更久了?她怎么舍得?!
  我的感情很复杂,有感动有失落还有迷茫。感动的是母亲的那份难舍的爱,失落的是我已长大成人终究会离开父母,迷茫的是我应该去哪里。
  一连几天,我思索着自己的前途。我想去北京。于是,提笔给母亲写了封信,坦诚告诉她自己所有的想法。不久,那位老师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瞧,你母亲又来信了!” 这次我没有那么意外,我了解母亲,能猜到信的内容。果然,老
  师说:“你的母亲真替你着想,你想去哪儿,她就让你去哪儿。” 我捏着信,情不自禁地笑了。后来我如愿以偿地去了北京国家对外经贸部工作。每次离开都
  是母亲亲自把我送走:无论是下乡插队,还是去广州读大学,或到北京部委工作,再到赴国外深造。曾经“自私”地想把我留在身边的是她,后来既伤感又高兴地把我送到首都,送到加拿大的也是她。
  她舍不得我,但更愿意放飞我。
  看着母亲依依不舍送别的样子,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母亲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从这一瞬间,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永远拽在母亲的手中……
  子欲孝而亲不待
  我赤身而来,出生在这个世上,是母亲给了我爱和整个世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母亲给我的爱又何止天宽,何止地大?
  也许对母亲来说,最值得安慰的就是看着她的儿子成长、成才。我和弟弟也一直很努力,生怕辜负了她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我弟弟王辉进的学习、工作也很出色。他是最早一批考上赴美的留学生,在美国著名的密西根大学拿到了工程学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双学位,后曾就职于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现在壳牌石油中国公司做高管。我们的经历和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或许也可以归功于我们都成长在同一个家庭和共同拥有养育我们的父母。
  可是上苍太不公平,就在我刚进入北美的跨国公司工作,事业正起步的时候,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说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心急如焚的我,顾不上工作,不知是怎么请的假,怎么回的国。在母亲身旁,和父亲一起守望着她被病魔折磨的身心,我不禁痛苦万分。癌症的治疗异常痛苦,但看得出母亲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她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她才不到52 岁啊。
  这期间,我和弟弟尽最大努力为她办理了去美国的签证。记得,我陪着虚弱的母亲去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当时美领馆还设在成都锦江宾馆。患病的母亲居然顺利通过了签证官的面试,成功地取得了赴美签证。母亲当时很高兴,希望有生之年能到国外看看成了她最后的心愿。可是母亲的病情恶化得非常迅速,还来不及登上前往美国的飞机已经病得很严重了。
  母亲是个知识女性,她曾经热烈地追逐过自己的梦想,热诚地投入到喜爱的事业。可是为了我们,为了我那句“妈妈,我想和你在一起”,她什么都放弃了什么都牺牲了,一生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她用过人的远见、全部的心血精心培养了两个儿子,却来不及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来不及听到孙儿孙女叫她“奶奶”,来不及让我履行在幼年时向她许诺的“带妈妈走遍世界”。
  少年时代,她尽其所能满足我们一切要求,作为母亲她无愧于儿子,可作为儿子却不能实现她一生最后的心愿。这,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最难以释怀的痛楚、最难以解开的心结。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话真真说到了我的痛处。母亲去世整整20 年了,七千多个日日夜夜我的想念和惋惜从未停止过。每次回成都老家,有机会总会去安葬在磨盘山母亲的坟前鞠个躬,放上一束她喜爱的###花,跟她汇报我的近况。无论在外面的世界做出怎样的成绩,站在母亲面前,我永远是儿子,永远是她的“小耀”。
  今年是母亲去世20 周年的纪念,我也特地选择在母亲节的特别日子写就这篇文章,它是献给已经去世的母亲,也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她对我们的深情培养和厚爱。希望母亲在天之灵,知道我们没有辜负她生前的期望而感到欣慰。作为活着的人,我只有如同母亲生前教诲的那样,不虚度光阴,不断地努力奋斗,激发出自己人生的最大潜力,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才能报得母亲“三春晖”。
  母亲活着的时候,我们彼此从未向对方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可我知道,她用一生在爱我,点点滴滴的母爱滋养了我的生命,成全了我的人生,母爱无声,母爱却如影随形。
  亲爱的妈妈,我爱您。若是有来生,还要做您的儿子,哪怕就给我一次,一次反哺报答的机会。
儿子是母亲最甜蜜的牵挂
三月的台北,微风中带着丝丝春意。但我家那栋小房子里,却几乎闹翻了天。全家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母亲在42岁高龄孕育了我,大家都担心高龄生产不安全。母亲的好朋友劝她:
  “不要冒险,还是拿掉吧。”
  又有人说:“生出来的宝宝可能会身体弱。”
  还有人说:“科学界研究过,高龄孕育的宝宝,低能的几率要大一些。”
  母亲却非常自信地说:“我的孩子个个都健康、聪明!”
  有了母亲这句信心十足的话,我终于可以平安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母亲的自信和勇气给了我最可宝贵的礼物——我的生命。
  坚定、果敢的母亲
  我的母亲王雅清是辽北人,生于一个务农的家庭,幼时事亲极孝。我的外祖父是当地人人皆知的“王善人”。为躲避日军侵略,母亲十二岁就从东北离家,随东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学漂泊异乡。离家前,我的外婆、外公对她说:“你是王家的希望。”带着家人的嘱托,母亲在南国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体专。
  在性格上,母亲开朗、爽直,继承了北国儿女率真、热情的特点。这与父亲谨言慎行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事实上,母亲的爽朗、干练和明快很好地补足了父亲在性格上优柔、细致的一面。因此,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母亲都为父亲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
  大陆解放时,父亲随国民党政府先行来台,留下母亲和年幼的五个孩子(我的大哥和四个姐姐)。因为父亲在国民党政府中供职,母亲在大陆受到反复盘查,连家里的客厅都被挖出了一个大洞。那一段日子可谓度日如年。
  最终,经过反复思量,母亲毅然决定带着五个儿女离川赴台。然而,在那个年代,一路上要突破各种检查、关卡谈何容易。当时,母亲让我的哥哥、姐姐沿路变卖家产,筹措路费。为避人耳目,先是佯装要回东北老家,然后再辗转来到广州,等机会偷渡到香港。进入广州时,母亲让我哥哥把变卖家产得到的钱藏在手电筒里焊死。没想到,登船前,一个警察拿起手电筒却发现怎么也打不开。这时,母亲灵机一动,掐了一下怀中的小女儿。孩子的哭声分散了警察的注意力,这才让我们全家逃过一劫。
  一路艰辛,经历了各种险阻和磨难,1950年底,一家人终于在台湾团聚。这全靠了母亲的智慧、勇敢、果决和坚定。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里,妻离子散,被海峡隔绝的家庭数不胜数。而我们一家九口,却能在台湾共享天伦之乐,这真的要深深地感谢母亲才是。
童心未泯的母亲
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顽皮的孩子。但和许多母亲严厉管教的做法相反,妈妈不但容忍我的调皮,而且还特别疼爱我这个父母的老来子。
  比如,我从小就特喜欢模仿别人,模仿父亲的四川话,模仿他踱方步,还模仿电视里人物讲话的腔调。每天二姐回家时,我总缠着她陪我玩官兵与强盗的游戏。而且,我永远是官兵,她永远是被我打死的强盗。每次为了给我理发,妈妈会带着三姐到理发店,借用店里的剪刀、刮胡刀、毛巾,演“布袋戏”给我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坐定半个小时,把头发理完。我做这些调皮事的时候,母亲总是微笑地看着我。
  在学校上课时,我总爱动来动去,话也特别多。有一次,我竟然被忍无可忍的老师用胶带贴住了嘴,而那时,母亲正好赶来接我,撞了个正着,好尴尬!还有一次,我为了能晚睡一个钟头,偷偷把全家的钟表都调慢了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母亲起床迟到了。但当她发现是我的恶作剧后,不但没有惩罚我,还觉得非常有趣。
  有一个暑假,我写了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全是我的家人,我还把小说录音做成了“广播剧”,并用刀叉配音。此外,我还拍了一本相册,里面是我和我的外甥装扮(有些还是反串的呢)的妈妈最不喜欢的演员、球员、广告角色等等。可这本相册缺了一个封面。既然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东西,我就想拍一张妈妈生气时的照片。为此,有一天我把电梯按住,让妈妈等了十分钟,然后我在电梯的另一端准备好相机捕捉“生气的瞬间”。至今,我的武侠小说和相册还被妈妈放在床边。我想,只有像我母亲那样拥有一颗年轻的心,才会容忍甚至欣赏孩子的调皮、淘气吧。
  想来也是,我的调皮应该是遗传自我的母亲。我父亲不苟言笑,但母亲却常常和我们“打成一片”。有一次,哥哥和母亲两个人玩水战,弄得全家都是水。最后,母亲躲在楼上,看到楼下哥哥走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他头上。
  小时候,邻居夸口说,他的水池里养了一百条鱼,我们全家都不相信。后来,几个孩子在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决定去把邻居的水池放干,数一数到底有几条鱼。经我们证实,水池里其实只有五十多条鱼。但经过这样的折腾,邻居的鱼死了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我们家抗议,妈妈却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工程”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孩子做的。
  和这样的母亲在一起,我们每个孩子都没有什么距离感。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和母亲的感情也很深很深。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当然,母亲的宽容和“顽皮”也不是没有条件的。凡事一旦和我的成长、我的未来相关,母亲就会特别重视,也会对我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她总是要求我,只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在这方面,没有通融的余地。
  我在同龄人中,学东西算是很快的,当其他同龄的孩子还躺在父母怀抱里时,我已经会背“九九乘法表”和古诗词了——这主要收益于母亲的教诲。
  小时候一直渴望长大。突然有那么一天,母亲告诉我:“明天送你去幼儿园。”我兴奋地在床上蹦跳着,仿佛自己一入学就是大人了。刚去幼儿园的几天,一切都是新鲜的,连糖果都比家里的好吃,还有这么多同学一起玩儿。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就腻了,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要重复做同样的事。吃点心,唱儿歌,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足够了,但一整天下来几乎都是在吃呀唱呀,连梦里都是听腻的儿歌。我跑回家,跟家里人说:“我不上幼儿园了行不行,我要上小学。”
  母亲问我:“怎么了,幼儿园里不好么?”
  “太无聊了,整天都是唱歌吃东西,老师教的东西也太简单了。” 我一股脑地倾诉着。
  “你才五岁,再读一年幼儿园就可以读小学了。”
  “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这句话真管用,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她笑着说:
  “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
  小学入学试题对我来说易如反掌,我轻松地考完回家了。放榜那天,母亲陪我去学校,一下子就看到“李开复”三个字在第一名的位置闪亮。母亲激动地像个孩子一样地叫起来:“哎呀,第一个就是李开复,你考上了!”
  我也激动地跳起来,抱住母亲哇哇大叫。
  那一刻,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自豪即便是过了几十年我也不会忘记。从母亲的表情中我才知道,自己一丁点的小成功可以让母亲那么的骄傲。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懂得,只要大胆尝试,积极进取,就有机会得到我期望中的成功。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深,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不愿让孩子冒险尝试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在新的世纪里,人拥有更多的选择。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远在四十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书包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善用“机会教育”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母亲不仅仅希望我“听话”,更希望我“讲理”。所以母亲总是用“机会教育”来让我理解怎么做人。考入小学后,我不免觉得挺骄傲的。每次父母亲有朋友来家里,
  我都要偷偷告诉他们我有多聪明、多厉害。
  “阿姨,我已经读小学了!”
  “真的,你不是才5岁吗?”
  “对啊,我跳级考进去的,还是第一名呢!”
  “那进去以后的成绩呢?”“除了100分,我连99分都没见过呢!”
  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了竹板,把我打了一顿。
  我哭着说:“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
  “打你是因为你骄傲。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
  “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学习的。”
  “不止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别人出自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高兴。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知道了。妈妈还生气吗?”
  “不生了,要不要躺在我怀里看书?”
  妈妈的气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想,她这么爱她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长时间生孩子们的气的。当然,这一次的处罚我也会永远记得,“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类似地,母亲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教育”的时机,并尽量用正面的例子,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
  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躺在母亲怀里读书。那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最怕谁,我会马上回答“最怕妈妈”;但如果有人问我最爱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爱妈妈”。正是这样一位严厉而又慈爱的母亲教会了我什么是严谨和务实,什么是品行和礼仪,什么是快乐和温馨,什么是忠孝和诚信。
期望最高,教诲最深
母亲坚信我是个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我期望最高,管教也最严。母亲的视线里永远都有我这个儿子,而且,她在我身上使用的是一种非常标准的中国式教育——要求儿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
  在功课方面,母亲每天都会过问我的情况,并亲自教导我。早晨五点,母亲就会把我叫醒,送我上学,下午放学后又会亲自到学校接我。不用功时,母亲会生气地把课本丢到门外;退步时,母亲可能会打我一顿;进步时,母亲则会给我奖励。我知道母亲在我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也会努力读书争取考高分。每次公布成绩,都是我最得意的时刻,我会手里举着试卷一路小跑回家,第一个告诉母亲我取得的好成绩。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考了第一名,母亲带我出去给我买礼物。我看上了一套《福尔摩斯全集》。但是母亲说:“书不算是礼物。你要买多少书,只要是中外名著,随时都可以买。”结果,她不但买了书,还另买了一只手表作为礼物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整天读书,一年至少要看两三百本书。当时,看了《双城记》、《基督山恩仇记》一类的西方文学,也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的中国古典文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名人传记。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海伦·凯勒传》和《爱迪生传》。海伦·凯勒虽然失明、失聪但是依然进入一流大学的经历对我未来性格中坚韧和勇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而爱迪生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让我向往成为一位科学家。感谢母亲的支持,我才能在小小年纪就看了这么多本书,并养成了终身读书的习惯。
  在学校我功课虽然不错,但也不是每次都能考高分的。有次我考得并不好,揣着考卷心里很害怕。我甚至能看见母亲举起竹板打我的样子。突然,一个念头蹦了出来:为什么不把分数改掉呢?说改就改,我掏出红笔,小心翼翼地描了几下,“78”变成了“98”, 看不出任何破绽。我心中欢喜起来,但回家的路上仍忐忑不安。到家门口,我又掏出卷子来看了一下,确保万无一失,才轻手轻脚地走进去。
  母亲注意到我回来了,叫住我:“试卷发下来了么?多少分?”“98。”我拿出考卷。母亲接过卷子,我心里“扑腾扑腾”地跳起来,生怕母亲看出了修改的痕迹。但她只是摸了下我的脑袋说:“快去做作业吧。”
  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我再次拿起笔去描考砸了的试卷时,手一哆嗦,分数被我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下糟了。在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害怕。我欺骗了母亲,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我恨不得马上跟母亲去认错。在放学的路上,我心一横,把试卷扔到了水沟里。
  但回家后,母亲并没有急于问起分数。在提心吊胆了几天之后,我终于憋不住了,跑到母亲面前,向她承认了错误。我以为母亲一定会狠狠打我一顿,但母亲只说了一句话:“知道错就好了。希望以后你做个诚实的孩子。”
  母亲的宽容和教诲我直到今天都记忆犹新。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知道了“诚实”、“诚信”这些字眼儿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有多么重要。
送爱子赴美深造(1)
我10岁的时候,远在美国的大哥回家探亲。吃饭时,我听到大哥在跟母亲抱怨,怪台湾的教育太严了,小孩子们的灵气越来越少。母亲叹了口气说:“唉,为了高考,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看到我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承受着升学的压力,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大哥忍不住说:“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人意料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听了大哥的建议,她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那天,母亲把手放在我头上,对我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
  在父母的期待和鼓励下,11岁的我来到了美国南方田纳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在这个只有两万人的小城市里,来自中国的小学生只有我一个。哥哥送我去了附近的一所天主教小学。第一天入学,我就蒙了。虽然之前也学了不少英文,但我还是听不懂老师和同学们在说什么。母亲一直很担心我能否跟上进度。
  还好我还不是完全的哑巴。有一次在数学课上,老师问1/7换成小数是多少。我虽然不太听得懂英语,但还认得黑板上的1/7,这是我以前背过的。于是我高高举起手,朗声回答:……当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从不让学生们“背书”的美国老师也惊呆了,几乎认为我是“数学天才”。虽然我并不是数学天才,但是,当时年纪小,还是感觉很得意。回家后,我开心地告诉母亲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母亲显然比我还兴奋。因为我终于开始一点点地适应这里的生活了。
  母亲一直不懂英语,但她每年都会花6个月时间在美国陪我读书。多亏有母亲在我身边。每天她看着我去上学,为我准备好吃的点心和晚餐,放学后和我聊学校里的事情。这种陪读生活延续了整整7年。在每年陪读的6个月里,母亲要默默忍受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的生活环境;而在她返回台湾,与我分别的6个月里,她同样会为我的学业操心。
  为了感谢母亲,在她60岁生日时,我画了一张卡片给她,卡片上写了一首感谢母亲的诗,还画了一束康乃馨。这张卡片,她至今仍放在床头。
  “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我在美国的第一年,母亲陪读6个月后,台湾那边,家里人开始催母亲回去了。母亲虽然放心不下我,但还是牵挂着家里的事务没人料理,只好把我托付给哥哥嫂嫂。临走前的几天,母亲一直在叮嘱我,回家记得做作业,背英文,听哥哥嫂嫂的话……上飞机前,她又郑重地对我说:
  “我还要交代你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不可以娶美国太太。”
  “拜托,我才12 岁。”
  “我知道,美国的孩子都很早熟,很早就开始约会,所以要早点告诉你。不是说美国人不好,只是美国人和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都不一样。而且,我希望你做个自豪的中国人,也希望你的后代都是自豪的中国人,身体里流的是100% 炎黄子孙的血。”
  “好的,好的。飞机要起飞了。”
  母亲拉住我的手说:“第二件事,每个星期写封信回家。”
  没想到第二件事情这么简单。我爽快地答应了。
  “你要记得我说过的话,好好读书,听哥哥嫂嫂的话啊,过几个月我就回来了。”
  母亲放开我的手,转身走了。现在想起来,在那一刹那,她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离开了自己最爱的儿子啊。虽然只是一次转身,但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只有母亲心里最清楚。
  母亲走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一下子变得特别特别想念台湾。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7个孩子热闹的情景,还有盛夏的台北走街穿巷的小贩推着车子叫卖着冰激凌和煎饼的声音。我更怀念母亲,常常想到我最喜欢的事情——躺在她的怀里看书。
  我不好意思跟哥哥说我想家,我只能努力去学习英文。在美国的第一年,我英语不好,老师不但不嫌我,还利用午餐的时间教我说英语。后来,老师发现我这个听不懂英文的中国孩子有良好的数学天赋,就鼓励我参加田纳西州的数学比赛,结果我得了第一名。我在美国接触到的教育方式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让我信心十足,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自信和果敢的种子。凭借着自信和勇气,我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两年后,在一次州级写作比赛中,我居然获得了一等奖,当地的老师十分惊讶——这个刚适应美国生活的中国学生居然还有人文方面的天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送爱子赴美深造(2)
我每周都写信把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告诉母亲,而且每封信都是用中文写的——因为这是我答应母亲一定要做到的事。
  人们都说小孩子最容易掌握一种语言也最容易忘掉一种语言。而我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中文始终没有落下。我不得不感谢母亲的叮嘱——如果不是在那些年里每星期给母亲写一封中文家书,也许童年时所学的汉字早被ABC 侵蚀了。
  即使母亲不在身边,她依然关心我的学习和进步。每星期寄回去的家书,她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帮我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把错别字罗列出来。母亲的认真劲儿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写信时我都要求自己认真一些,少写错别字。而且我会到处去找中文的书籍来读,以免让我的中文平永远逗留在小学文化程度。
  后来,我终于明白,母亲临走时叮嘱我的两件事不单是简单地希望我娶中国的妻子,会中国的语言,更蕴含着一种浓浓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母亲用各种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思维方式根植在我身上。由于母亲的影响,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关心中国正在发生的一切,无论我工作有多么忙,我都会抽出时间帮助中国的青年学生——因为那里有整个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和光荣,因为母亲不止一次提醒我说:“别忘了你是中国人。”
  有人说:子女是父母最甜蜜的牵挂。对此,我以前还不大理解。当我有了孩子后,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一点,也因此而特别怀念那一段母亲把我揽在怀里的岁月。其实,每个人不管年纪有多大,他始终是母亲的孩子。无论我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在母亲眼里,我还是她的幺子,还是让她魂牵梦系的牵挂。
  1989年的一天深夜,我在美国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问我大地震对我有没有影响?我对她说:“地震发生在加州,我住在宾州,那是几千里之外呢!”妈妈并不知道美国到底有多大,但一看到大地震的新闻,她第一个想起的就是远在美国的儿子。
  2005年,当我离开微软加盟Google时,微软公司决定起诉我,我知道我有麻烦了。深夜里,我佯装镇定打电话给母亲。
  在电话那一头,她坚定地告诉我:“一切都会没事的。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都是站在你这边,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隔着太平洋,我强忍住感动的泪水,没有在电话中失声。但放下电话后,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我无比感动并深深地自责:感动的是母亲对我的真诚支持,自责的是我还需要母亲为我的工作操心。
  其实,除了我之外,对她的另外6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孙辈,母亲的慈爱之情一样厚重。无论是哪一个孩子的问题,无论是工作、婚姻还是健康方面的问题,年迈的母亲总是牵挂在心头。但我相信,她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们给她带来的欢乐也会越来越多。母亲常常骄傲地说,她最大的财富就是她的7个优秀子女。
  母亲最高兴的事,是一大家子人团聚在一起。虽然这种时候并不多,但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赶回台湾的家中相聚。这种最浓最浓的亲情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无法被隔断的。
  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位既传统又开明,既严厉又温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母亲。她的教育既有中国式的高期望,也有美国式的自由放权;既有中国的以诚待人,也有美国式的积极进取。如果说我今天取得了任何的成功,那么,这些成功都是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感谢时刻牵挂着我的母亲!
仰视母爱的情感境界(1)
  关于母亲的人格和她的舐犊之爱,任何懂事的孩子都不会没有至深的感受。而但愿此时的我在母亲眼里已经长大懂事了。
  我的母亲是上海人,但是她的身上已经找不到任何上海千金的痕迹了。原因是1949年建国前夕,15岁的她就参加了人民解放军,55岁时,她光荣离休。今年,老妈70有5。60个寒来暑往,母亲目睹和经历了共和国所有的荒唐和辉煌。至今,她和我父亲携手步入人生的夕阳,享受子女和社会对他们的尊敬和回报。应王辉耀先生的邀请,我写自己的母亲。45岁的我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是孩子。怎么写呢?母性的伟大让我们永远仰视。但是,像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样似乎又太过抒情和有特定的时代政治色彩。最好平视自己的亲人,这样心灵更近。并且往往生活中小的事情和细节令人难忘,甚至影响我们一生。夜深人静时,我陷入沉思。
  父系社会里,母亲几乎是生活的代名词。生活永远是不易的,因为那个年代不仅需要面对日常生活中无尽的琐碎,还要提防无辜者莫明其妙的政治风险。在丈夫被带走面对法西斯一样的刑具去接受拷问时,母亲必须平静地面对一切可能突如其来的恶性变故,风雨一肩,完成对子女的抚养和对远在上海的五个弟弟妹妹的经济负担,还要安慰自己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从城里到乡下,母亲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的不灭的印象是笑声和着泪水,以及刚直不阿。她的一生几乎从来不明白什么叫妥协和沉默,虽然文革岁月,她只能沉默,这种沉默有时表现为即便与7亿人民一道山呼万岁,而内心依然保留和压抑着本色的朴素、苦涩,但是泰然。孤独时,这种品质如静影沉璧;狂风暴雨时,她凛然正义,虽娇小地来自十里洋场,如弱柳迎风,但韧性之强虽历千古而依然诗意地周旋在油盐酱醋的避风港里,享受锅碗瓢盆里主题再现的交响。
  如今,三个孩子都已事业有成。可是,母亲的另一个代名词是牵挂。至亲的爱不妨可以解释为:年轻时的思念,中老年时的惦念和百年后的怀念。中国的象形文字里,“念”字就是心头上永远提吊着今天和现在:孩子,你在哪里,你在干什么,身体好吗?至今,母亲还时常来电话问候。其实,这些本应该是孩子们对老人家的牵挂和问候。有人把祖国比喻成母亲,我看就是爱到深处的惦念。
  看来,不去仰视还很难。
  说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文革”中,父亲被关进牛棚,母亲成了牛鬼蛇神家属被红卫兵拉走去政治学习时,8岁的姐姐就承担起大人的职责。有一次,她从炉灶上提起几乎是自己身体体积四分之一的大铜壶,给自己身高二分之一的热水瓶灌开水时不慎将两脚烫成重伤。姐姐刚刚痊愈,我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开水烫伤。白天承受了太多政治高压的母亲,晚上回来流着泪为孩子们换药,哄着疼痛难忍的孩子入睡,而自己内心的痛苦现在回想起来一定非常煎熬。在得到工宣队和军宣队的打手们勉强同意后,除了经常带孩子去本单位医务室换药打针外,母亲还要先后背着我们姐弟俩去十里以外的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就诊,风雨无阻。
  母亲是林业系统一所中专的语文老师。有时,早上上班之前锅里烀上大碴子粥,还担心烧焦了。上午头两节课后,马上趁工间操的短暂时间飞速跑回家照顾锅里的饭。每次母亲上下班,单位的高音喇叭里放出来的永远是两首歌《东方红》和《国际歌》,颇像是今天的北朝鲜,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胸前别着主席像章的母亲跟无数家长一样虔诚。白天在红旗飘飘,满天遍野的大字报和震耳欲聋的高音喇叭的围困中带着真诚的目光去接受日复一日的精神上的蹂躏。关于虔诚有不同的解读。宗教意义上的虔诚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政治高压下的虔诚是介乎巫术和恐惧之间的顺从。也只有回到孩子们中间,母亲才会有尊严和人的直立行走。那个年代,所谓尊严,就是回归生活本身,就是实实在在地过日子。
  当年,如此身心的煎熬竟没有压垮母亲,简直是奇迹。因为,自打生下我来,母亲就因为产痛而患上高血压,至今病历四十五年了。由于常年吃各种降血压的药物,形成神经衰弱,再加上精神上的刺激和工作压力,母亲的胃落下了病根子,经常疼痛难忍,脸色蜡黄。几年前,心脏病严重。我曾暗自落泪,心中隐隐作痛。母亲本该好好享受子女的爱和回报,却每天为腰间盘错位和膝关节的骨刺遭受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坐卧不安。可是每次回家探望母亲,都觉得她精神状态特别好,根本不像有那么多的疾病缠身。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峥嵘岁月锤炼出来了老人家的乐观豁达和钢铁般的意志。最不愿意得出的结论是母亲在孩子们面前几十年如一日地强制自己表现出母仪的尊严,不管身心有多么痛苦。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仰视母爱的情感境界(2)
又是仰视。
  在家中,我们难免会议论社会上各种丑陋现象。母亲这时总与父亲唱对台戏。她坚决反对和全盘否定个人崇拜,谴责腐败。她一辈子没有入党,但是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腐蚀党和政府形象的社会现象严词批判,刚直不阿。父亲则和风细雨,始终保持对共产党的绝对忠诚,不同意母亲措辞严厉的批评,不允许批评老人家毛泽东的光辉形象。退休20年了,父亲始终坚持学习文件,思考国家大事,坚持过组织生活,所有风格都保持和延续了我党战争与和平时期的艰苦朴素和公事公办的伟岸。他们吵过架,但总是父亲退让、沉默、好言相劝。离休后,父亲挽起衣袖,郑重地对母亲说,他要学会下厨做饭,照顾好年迈多病的母亲,并补偿多年来因工作而欠下的家庭责任债。
  应该说,母亲的真正幸福始于离休后。老两口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朝朝暮暮地相随左右。父亲每天定时为母亲量血压,领她去医院看病。每天早晨老两口要么一起打太极拳,要么乘公共汽车去市内老年人聚会的地方跳舞。不过,最重要的是离休的头10年,他们创建了当地第一个老年艺术团,虽然母亲看不惯团里素质较差的个别人的行为和言论,但是身为创建人和团长的父亲永远都那样忍辱负重,在非原则问题上息事宁人,一团和气。10个春秋风里来雨里去,父母满腔热忱地调动和发挥团里每一位老人的才华和热情,享受歌舞带来的夕阳无限的晚晴。两位老人的性格和脾气从结合到现在始终互补得非常完美。
  在前年金婚晚宴上,80高龄的父亲满肚子的话却只说出了半句:
  “汤健同志50年来辛苦了,”然后唏嘘哽咽地说不出其余。满场客人无不为之动容。作为司仪和最小的儿子,我非常动情地拥抱了母亲,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拼命地挣扎。此刻,我和母亲一样幸福。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脏跳动得非常稳健,从容。因为儿子不辱使命,带着母亲的期待,整日里为国家的尊严和人类的和睦与世界各地的精英和伟人们对话,去影响舆论,推动进步。没有母爱的影响,我的精神一定会残缺,我的襟怀一定不够宽广,我的境界一定是凡夫俗子。在父母的悉心养育之下,我能成为对国家有用之人,这也许是最大的回报。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我每次由北京飞回到她身边时我们母子相遇的第一次眼神的碰撞时,她嘴角宽慰的笑和携子之手的瞬间,周身暖流的传递中获得回答。
  我对母亲仰视了一生。从拉扯着母亲的衣角整天嚷着要买玩具和零食,到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每天做好中小学学校的功课,到上大学时每个寒暑假回到母亲身边陪她聊天,一直到满腹酸楚地看着她步履蹒跚,眼角布满皱纹,脸上手上长了许多老人斑和那很有风度但是花白了的头发,我们生命的蜡烛和着蜡泪,点点滴滴,滋润着彼此的心田。暮年黄昏时,这盏蜡烛点亮了发黄发旧的小木桌,在母子端起碗筷的瞬间,我复杂的眼神充满了歉疚和不安,永远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慈祥的母亲并不要求我的任何回报,相反,还在节衣缩食,考虑身后给我留下什么……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虽然做到了物理上的平视,但在心灵拉近的同时,我忽然发现怎么也达不到老人家情感境界的高度。
  以我的个性、自尊和精神追求,不可能有仰视一生的偶像,但是普通而平凡的母仪确实实在在地让我高山仰止了45载,并丝毫不觉得累。反而内心充满甜蜜。
  妈,爸,衷心祝你们健康长寿。远在北方的儿子不大可能经常回家看你们,但是儿子的心里一直保存发酵了45年的母子深情。母亲,对不起您!我的降生当时给您带来的剧痛和45年的高血压,是我永远无法释怀的心痛,而45年您没有发生意外,可能就是出于这份厚重的无法割舍的舐犊之情。这种亲情和挂念是相互的,而且与日俱增。当今世界都说无法准确诠释幸福。其实它并不难界定,只是看我们是否怀有一颗谦卑感恩的心。
  每念及此,别无所求。
隧道里的风景(1)
  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
  写下这几个字,我脑子里立即显现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说着这句话。好像那个还穿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母亲具有一种非常乐观明亮的性格。我很少记得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有过什么责备和训斥,看见她动怒,更是非常罕见的事。母亲对儿子的种种期待和要求,我基本上是从她对我的各种鼓励夸奖、以及在向左邻右舍、同事朋友们赞美夸耀我的语音中分解出来的信息。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是不是因为我太优秀了,以至于有关母亲教子的回忆都是美好的印象。但这个想法一闪现,我往往就会满脸通红。因为我立即意识到,以我少年时代的操行,换了另外一个性格刚烈的母亲,其实也可能被禁闭和鞭打无数次。
  “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这句母亲常常摆在嘴边自言自语的话,简直成为一种神的启示,是我一生求学求知、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至今还在激励我继续努力,寻求生命更高的价值。在她老人家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方式下,我幼小的心灵,就深深地植入了她给我的人生路标。
  水的力量,最柔软也最强大。母亲就像一条河,辟出了我的人生河床和出海口。
  前两年,我自己的大儿子进入大学入学申请的紧张时刻。有一次,他的SAT成绩出来不太理想,我流露了一点失望,儿子为了转嫁危机,愤怒地对我控诉道:“你从小就要我上哈佛哈佛,你知道你给我多少压力吗!”
  面对儿子的指控,我想起了他的祖母,即我的母亲对我的教育方式。在上大学、以及在人生奋斗的各种相关问题上,母亲确实从来没有给我什么硬性指标和压力。在我人生各阶段,面对各种挑战和选择时,她只是让我感到了她的心愿和期待,从而也就让我知道了我应该如何让母亲高兴和幸福(上大学嘛、找工作嘛、挣钱养家嘛!)……于是,面对因为考试暂时失利而恼羞成怒的大儿子,我不禁对自己自责起来:母亲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学过心理学,至今也没有去过美国,但她却知道,真正有效的励志教育,就是鼓励和赞美,暗示和诱导,而不是那种硬梆梆的要求和胁迫。
  而我——在新东方以教育咨询而立足于世的我,至少在教育儿子问题上,做得还不如我的母亲对我那样做得好。也许,现在的我,还需要回到母亲身边,重温她那种卓有成效的教育哲学(我本人,就是她教育学派的最佳范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改善我自己的训子方式——说不定,还能给我已经感到疲惫的教育咨询,带来“春风又绿江南岸”般的震撼,重启我心中最最强劲持久的澎湃动力——母爱的力量。
  母亲是善良与爱的同义词。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梦想和心愿。但不同的母亲,展示善良和爱的角度,望子成龙的方式,确实都不一样。我的母亲,有她自己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在一步步把我教养长大的同时,也成为我自己苦心孤诣追求的人生智慧和艺术。
  2007 年8 月的一天,母亲过生日。我的姐妹们带着父母从老家江苏泰兴来到上海,为她老人家祝寿。那天晚上,我亲自开车带着父母和家人,去浦东陆家嘴某个餐厅吃饭。
  那天是周五晚上堵车高峰时刻,天下大雨,平时20分钟的路,我开了一个小时才到了饭店附近,眼见得幸福在望了,但是在一个拐弯路口,我不知怎么就迷失了方向,把车开到了通往外滩的延安路隧道里。隧道堵成了一条长长的停车走廊。我心里凉透了:要想过了隧道再返回浦东,恐怕今天大家只能吃点夜宵给母亲祝寿了!
  汽车里一片沉默。大家都知道,今晚这个宝贵的聚会是被我的驾车技术毁于一夕了!我自己心中更是懊恼不堪,无比沮丧!各种自责的念头纷纷冒了出来。
  此时此刻,车里忽然响起一路没有说话的母亲那一如既往平和慈祥的声音。母亲说:“这样也好,走走隧道,等于是观光一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隧道里的风景(2)
列为看官,当你读到这句话,千万不要以为我母亲是在搞笑讽刺我。母亲并没有这么深刻的幽默感。她老人家其实是在宽慰我,让迷路的儿子不要因为一次方向性错误,再陷入一次情绪性迷乱中。她只是要在这看不见尽头的隧道里送给我一番勉励,让我安心开车,及早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在隧道中寻找风景、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母亲对儿子言传身教的人生哲学,简直和儿子所服务的新东方那句著名校训如出一辙啊!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总是那样无端乐观、盲目积极、永远光明、永远看见事物好的一面。这个精神财富,成为我自己最宝贵的性格特征之一,甚至是我认为最值钱的人生财富。
  欲知母亲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如何影响了我的性格和生活,请允许我再讲这么一件与开车有关的小故事吧——有一段时间,我的司机辞职了,我决定不再找司机。想:自己开车也有自己开车的乐趣。但是,平时不太开车的我,在短短个把月之内,连续把车磕碰了两次。虽然不是什么大事故,但着实令人烦恼,尤其是我的太太,既心疼车,又心疼钱,还心疼自己嫁给了这么一个愚笨的司机。
  在连续修车两次之后,有一次,我把整修一新的车从车厂开回家。再次上路,在一个拐弯的时候,一不小心又碰到了墙角,再次把车门撞坏。太太坐在车里,脸色铁青,准备全面发作。这时,一个声音,一个我自己都不相信是我的声音,从我嘴里冒出来。我居然用一种好像是发现自己中奖后大喜过望的声音说:“太好了!一个月撞车三次,这证明一个真理——我必须找一个司机了!”
  坐在旁边本来要大大发作一次的太太,听到我这个奇怪的反应,感受到极度震撼,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你这种脑子进水的乐观主义,只有弱智的人才有,I真是服了you 了!”
  很快,我找到了新的司机,从此,我的爱车再也没有碰撞过!
  有其母,必有其子。母亲在隧道里寻找风景,儿子在撞车时想念司机。母亲给我的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成为我人生较少撞车、即使撞了车也不愤怒、也会迅速修复并避免再撞的重大精神财富。
  2001年我45岁,遇到了我事业人生最大一次撞车事故——我被我最要好的创业伙伴们投票赶出了新东方董事会。当决定出来之向我表示:做事业,还是大家在一起做好!兄弟伙伴之间的冲突算什么……
  谁言慈母爱,只是身上衣?母亲给我的乐观积极光明向上的性格,就这样帮助我度过人生无数艰难时刻——我有过无数艰难时刻,但从来没有过绝望时刻。因为,我有一位能在隧道中看见风景的母亲,我还有什么没有尽头的绝境?
  母亲的乐观主义不知从何而来。这可能就是她善良美丽的天性,或者,也许这是她面对有时候并不美好生活的一种选择。
  母亲在1956年5月的一天赐给我生命。当我还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不仅遇到了大饥荒,同时,社会上又掀起了阶级斗争的很多新高潮。母亲的母亲,我的外祖母,成份是地主。解放后受尽歧视和压迫。外祖母的土地被充公了,外祖母的房子被“改造”了(也就是被充公)。母亲经常去看她的母亲,但在我记忆里,母亲和外祖母在一起窃窃私语时,从来没有在一起诅咒、抱怨和指责过什么……在谈完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不快后,家里的生活一切如常,天下太平……我党有这样的阶级敌人,所以到处“莺歌燕舞”;我国有这样的人民,所以有今天辉煌的崛起。
  在20世纪60年代那样###的岁月,我的母亲,你有什么理由总是那么乐观——难道就是“将来要上大学”的“我家小平”?
  答案是肯定的。母亲一旦成为母亲,全部爱心和希望就倾注在我们儿女的身上。外面的世界愈加喧嚣凶险,只能使屋檐下母爱的天地更加静谧祥和,太平安宁。
  我的父亲,1942年参加革命,以他的资历,本来是可以做大官的,但因为岳母是黑五类,所以仕途不通,官至江苏省泰兴县泰兴镇副镇长。父亲的口碑不错,人人都说他是“好人”,所以,也就只好做到副镇长。我的母亲,作为泰兴地区的大户人家的千金闺秀,嫁给了一个仕途潦倒、婚姻失败的小官僚(我母亲和我父亲结婚时,还是一个黄花闺女,但我父亲却是一个被前妻抛弃并拖着一个“油瓶”的二婚者),但在我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听她抱怨过什么。我的父母关系,可以说是恩爱典范。
隧道里的风景(3)
我的母亲,从来没有流露过嫁错夫婿、红颜薄命的叹息。相夫教子,成为母亲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也是她生命流逝的沙漏里,回转的旋律,永恒的主题。
  出生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活着就是艰难的。应对生活的压力,母亲给的言传身教至今使我难忘。我还记得,如果家里的饭菜坏了,母亲舍不得倒掉,会说:不要浪费,然后放到锅里加温之后把它吃掉。现在,我只要看见剩下的饭菜,就会想起母亲的这个举动,同时想,剩饭不该浪费,身体就可以摧残吗?——但上帝保佑母亲,给了她一副抗体特强的胃,我还真想不起母亲曾经因为吃馊了的饭菜而住院的事故。
  小时候的记忆,充斥了母亲为衣食住行而竭力奋斗的往事。比如为了全家人的穿衣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常常说买“零头布”。所谓“零头布”,就是布匹到了最后那些零碎的部分,价格相对便宜一些。我常常听母亲夸耀她又买到了多少“零头布”,母亲这种生活态度,深刻影响了我的生活观念。我曾经在一本书里,描写过一个在北京艰苦奋斗的女生的故事,我写道:和许多夸耀其衣服昂贵的女孩子相反,沙玫总是得意而自豪地告诉我这件衣服多么便宜……劳动人民贫穷而有尊严的生活品德,在她身上闪闪发光。沙玫在这种逆境下展示的积极生活态度,总使我想起我的妈妈。
  这一段描写,也许我是借沙玫这个美好女生的事迹,同时颂扬一下我的母亲吧。母亲给了我质朴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华丽。我自信拥有很不错的审美眼光。但心灵深处,我对那种具备母亲般质朴、勤俭、乐观、善良品质的女性,总是充满了更加崇高的敬意。在新东方的咨询工作中,我倾注最大心血去帮助扶助的,就有许多这样的女生。也许,这是我心中“恋母情结”的一种升华方式?但毫无疑问,母亲的人格、性格和品德,成为我一生接人待物、办事处世的基本标准,成为我敝帚自珍的为人特征。
  母亲是所有儿子的巨著,母亲是所有女儿的史诗,母亲是所有人最最崇高的女神。关于母亲的故事,我们一辈子都讲不完。
  还是去年夏天在上海给母亲祝寿的那几天,我带父母出去吃饭,到了一个用刀叉的餐厅。妈妈问我一些西餐礼仪,我就手把手告诉她如何使用刀叉,如何切割牛肉。母亲饶有兴致地模仿着、练习着,但她老迈的双手,那双曾经喂过我稀饭、洗过我尿布、买过我零头布、挣钱养活过我们全家的双手,已经微微颤颤,布满岁月的沧桑。
  我拿过母亲的盘子,替她把牛排一块块切好,然后,看着母亲用颤抖的手,开心地把我为她切开的牛排送进嘴里品尝,心里忽然涌上一阵感动—— 小时候,妈妈不就是这样喂我吃饭、教我tablemanner 吗?时光流逝,母亲如今进入夕阳余晖的晚年,而我,正是日照正午的壮年人生。能够看见年迈的母亲享受着儿子的孝敬和关怀,并让她为自己生养的儿子感到自豪幸福,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满足啊!
  想到这里,我对生活充满了无限感激,对神明充溢着无限感恩,而面对给予我生命与灵魂的母亲,涌动着至高无上的大爱。
  一首歌,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在我耳边响起,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
  当我幼年的时候
  母亲教我歌唱
  在她慈爱的眼里
  隐约闪着泪光
  如今我教我的孩子们
  唱这首动人的歌曲
  我那辛酸的眼泪
  滴滴流在我这憔悴的脸上……
  写完这篇文章,我告诉自己:要尽多地回家,看望我那健在的母亲……
  第 1 页 共 23 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慕少的二婚新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