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池的城池不能绕过去走吗

作者:张英锋先说前提,只说城池不说城堡,而且只说中国不说。为什么要攻打城池,就是为了利用城池来降低古代在集结和过程中的风险。来自《权力的游戏》S03E04 剧照古代打仗,主力军队不会倾巢而出,特别是步兵,不是像上面那种在广场上集结几万人之后,排着方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而是分阶段的一波、一波的出发。各地的后续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奔袭到集结地,合流后,再一波一波的出发。只有可以迅速集结,成建制的快速奔袭,但是骑兵培养和运维的成本太他妈高了,国家养不起那么多的骑兵。步兵行进可能更像下图(《亚瑟王》King Arthur 剧照),只是辎重应该在中后,而且也太少了。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明明已经遭遇,但大家都不会上来就打,要么撤退,要么做好防御,停下来安营扎寨。干什么?就是等后面的主力陆续到达后,有了胜算再打。双方的军队这时候都像一条长蛇,头遇到了,身子还分成好几段在后面,主力更不知道哪天才会来,可能还在集结呢!类似下图(《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集结这么多人需要多久啊?不带这样行军的!不过视觉上的确很震撼!有人说了,这不是遗失战机,趁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击溃他们不更好吗?如果你是骑兵,对方是步兵,可以这样。如果大家都是步兵,还是老老实实筑好工事吧。如果仓促开打,会打的很难看。例如你把眼前的敌人干掉,他们溃退了;还没等你休息过来,对方的援军又来了,你也被击退了;他们还没休息的时候,你的援军也来了,他们又溃退了……,如此反复,这就成毫无战术意义的消耗战。面对这样的长龙,面对军力集结的时间差,面对前方遭遇战已经开始了,而后援还在路上,这时候城池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表面看一个城池不过弹丸之地,实际上城池(城市)是控制周边广大区域的关键。城市不仅可以屯驻大量军队,而且城市是商人、财富、情报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想要什么都可以通过城市的各种渠道获得,也就是说城市可以整合、集结周边大范围的资源,为后方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绕城而过,就像在自己身后给敌人留下一把尖刀,任人宰割。我们以明朝燕王朱棣从攻打南京要先取济南为例,来解释古代战争中的几个瓶颈:通信情报: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长距离通信方式,济南城不拿下,山东境内的驿站都在敌人手里,怎么保证信息的通畅,没有信息通畅,怎么保证后续援军的调度和集结?山东及周边的敌人情报怎么收集?粮食征集:粮食征集和补给能力是决定动员规模的关键,否则你就是集结了部队,也没能力走到目的地,半路就饿的跑光了。上哪里去找大量的粮源?当然是城市!在山东,只有济南府具有征集全省各地粮食的能力,不是指武力强征,强征只能导致民反。而是通过官僚系统、商人和粮食中介渠道在山东全省进行大宗采购,当然也可以通过商人从周边省份河南、江苏甚至朝鲜采购。不拿下济南,这些资源就都是敌人的。补给运输:因为没有好的运输工具和存储方式,维持和保护一条补给线的成本十分高昂。与其维护一条线,不如维护多个点。就像驿站的方式,提前在沿途准备好补给,可以保证数量而且更稳定。所以攻打沿途城池就很重要了,前军拿下城池,后面的援军到达后就可以得到给养补充。另外,京杭大运河是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运输的渠道。占领济南可以确保运河山东段内的安全,将来在前边打仗,后面就不会被敌人卡住脖子。[list=a]看上面的地图,假设你从北京调集兵力去南京,你能忽视济南的存在吗?上图来自《华夏地理》杂志,《偶然抑或必然――运河中的地理因素》作者:李孝聪上图来自《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军力补充:山东是人口大省,占领济南,可以招募全省男丁快速补充军力。当然山东的税收也是军饷的重要补充。还有各种军用物资,例如武器、火药,都可以通过城市商人在全省的渠道获得。这比从北京肩扛手提好多了,甚至可以做到,说好集结地址,直接快递送货上门,更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补充。你绕城而过,这些就都在敌人手里,生命线随时可能被切断,更有腹背受敌的风险?前线士气:如果以上因素,有一个不能保证,前线军队的士气就会动摇。信息没有、粮食吃光、援军被阻、武器不足、退路已断、腹背受敌,无论哪一个发生,在战争期间都会导致致命的结局。一旦敌军来袭,本来拼一下就能打赢,如果士兵无心恋战,关键时刻就可能导致全线溃退。[indent]沿途劫掠为什么不可行?小规模的军队沿途劫掠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军队前锋已经劫掠光了,后面看到的都是一片焦土。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听说军队来了,早就藏起粮食,拿着细软躲进深山,你去哪里劫掠?还有愤怒的百姓会组成乡勇进行不断袭扰,趁着人困马乏的夜里,纵火、炸营……那不等同于给敌人送志愿者,自己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吗?什么情况下可以绕过城池?在不需要补给线,快速奔袭,快攻快出的情况下,可以绕过。这在古代战争中,只有骑兵可以做到。燕王就是防御蒙古的,所以朱棣的骑兵数量和质量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建文二年朱棣强攻济南不破,被迫撤退。建文四年朱棣吸取教训,直接绕过济南,快速行军直取南京,才干掉建文。还有周边外围的游牧民族对中原三千年来不断的袭扰,都是绕过城池的,匈奴、柔然、鲜卑、拓跋、突厥、契丹、女真、吐蕃……快速绕过,直取京城的精彩战役都是如此。偶尔我们屌丝逆袭,例如霍去病和卫青深入漠北对匈奴的出击,也是如此。更新:为何消耗战没有意义呢?毕竟消耗战对人多或者是资源多的一方有利呀?为了消耗而消耗没有任何价值,达到战术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换位思考,你带着一千疲惫不堪的士兵行军,到达一个从来没来过的陌生地方,可能是敌人的地盘,突然听说前方有敌军,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冲上去,把自己和弟兄的命都拼上,玉石俱焚?不,你的第一反应是担心对方人太多,想知道对方多少人吧!排出轻骑兵侦查,同时通知后队变前队,随时准备撤退,如果情报回来说对方人很多,不要犹豫,赶快有组织的撤退,和后面的援军合流后再进攻。如果对方人少,也可能是陷阱,不能冲,找个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安营扎寨。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双方都很恐惧,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阴谋,这时候经验丰富的主将都会选择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停下、防御、观察或撤退。下图是《维京传奇》Vikings S01E07 里维京人修的工事![/indent][indent]修的这么简陋,却能让拥有骑兵优势的 Aethelwulf 没有必胜的把握,错失了进攻良机。太节约成本了,不过导演的意图我们知道了。古代战争号称几十万人,有可能是几十万人次!《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注意是 70 万家,不是 70 万人。而且这些只是“怠于道路”,提供后勤运输的老百姓,还没有统计那些从事生产的人。所以如果是出兵几十万,全都是士兵干货,那提供补给的后勤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几十万的军队需要多少粮食、军饷?在农业社会,就算你能生产出来,你也不能征集上来。推荐@卢百万 的回答古代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游牧民族在后勤上有先天优势。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是征调了整个草原的部落,十几万骑兵加上几十万的部众和几百万的牛羊全部西进,蒙古草原几乎清场。直到西征结束后才陆续返回草原。这种移动的大本营就像航空母舰,骑兵就像古代的空军,随时可以进行跨越数百里的快进快出的攻击,打完了就可以返回补充给养。可是中原农耕民族做不到啊!所以,真实参加战斗的可能只有数千、数万人(到顶了)。但是,较长的时间尺度内,通过陆续的援军和轮替作战,前后参战累计达几十万人次,这是有可能的。典型的,例如长平之战,就是打了三年多,开始两国前线真正交锋的可能就是几千人,随着战事扩大,逐渐增兵到几万,因为以战国时期的国力,这是极限了。后勤的能力决定了前线的士兵规模,就像植物,只有地下的根系逐渐发达,提供了足够的养料,地上的枝叶才能茂盛。赵国有多少人口和成年男子先不说。在先秦农业生产水平极低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农民才能养活一个士兵,需要多少人和车辆才能把粮食运送过去,需要多少工匠制作武器,需要多少青铜,铜矿石如何运来,需要多少木炭冶炼铜,赵国哪来支撑这些资源的财政收入?这只是步兵,骑兵呢?不要忘了,赵国并不是只有秦国一个敌人,北有匈奴和燕,东有齐,南有韩、魏、楚,没有一个善茬,难道不需要防御?所以前线几万人看似不多,但是在从咸阳到长平,从长平到邯郸这条线上,全是分批支援和轮替作战的士兵,而最多的是往返两地提供战争物资的人,这些人可能超过几十万。两国境内的人也源源不断的集结和轮替,三年统计下来,仅赵国的兵力人次就能达到四十万了,如果算上后勤支援的老百姓,超过百万人次是没问题。战国时代为了吓唬别人,把自己的规模说的很大,把后勤人员也加上,什么都往 10 倍里乘,反正也无人查证,这是可以理解的。战功也是,你不是吹你人多吗,我把战绩也往 10 倍里乘,10 个人头里,9 个是无辜老百姓的头不就行了。最后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应该是士兵 + 后勤 + 百姓算到一起的数量。至于写史书的人,也无法核实数据,只能按这个合计数去记录了。因为写《史记》的年代(公元前 110 年)距离战争发生(公元前 260)晚了 150 年,《资治通鉴&更是战后一千年后的事情(公元 1084),他们如何核实这些数字的,或者他们不在乎数字准确与否,更关注对后世的现实借鉴意义。就算写史书的人活在当时,他也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因为数据分散在全国各地,战场的情况随时变化,参战人数也是动态的,战败的一方数字更难查证。在这种情况下,古人的统计方式可能只有两种,在战后,粗略统计战前和战后的人口损失,计算伤亡。或者统计各地方每次征兵和劳役的输出人口数,因为有养伤的士兵和返乡轮替的劳役,所以记录存在重复,他们也没办法查验哪里重复了,最后的统计数应该更贴近于人次。就像现在的克强指数,靠贷款量、发电量、货运量才能准确估计经济形势。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的经济水平来估算参战人数的上限,才是最靠谱的。关于长平之战人数的讨论请移步《?》。(知乎)[/indent][/list]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12楼14楼23楼这个问题问得比较搞笑~~~~~
12楼14楼 敌军怎么成为尸体的?你先解释一下
12楼14楼 敌军怎么成为尸体的?你先解说一下
12楼14楼19楼20楼战国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用兵,哪里看到有几十万几十万出动的?10万一战已经是玩命了。汉代打匈奴,最多只动了10多万兵吧。唐朝征西域,才用了几万人,安史之乱也才8万叛军,搞得唐朝乌烟瘴气。北宋和西夏和辽交战历史记载的,也就13万兵力出动,南宋岳飞打去河南,手头总共不到6万兵。金蒙决战,金国发倾国之兵,只凑出13万,蒙古围襄阳,南宋派出解围的军队,水陆并用不过10万。明朝剿李闯,打后金,最多一次也只有10来万人嘛。李自成带兵迎战清军,我记得只带了8万。清朝吴三桂叛乱,只有12万兵。太平天国起义,南征北伐,最大一只兵力不过7万余,清朝南北大营,总共大约14万人。然后想想,几千年下来,生产力大大发展了,用兵不过10来万,那春秋战国时期哪里来的动辄几十万甚至100万兵去打仗?可能么?有说法是运输后勤的民夫也算进去了,问题是运输后勤的民夫,可能都在一个地方呆着被你一窝端么?人家大半应该在路上嘛! 你确定你看史书了?楚汉之争最高兵力诸侯联军就有50万!汉光进攻大宛就出动10多万人,马邑诱敌战的汉军就有30万!汉进攻匈奴从来都是诸道并进加在一起的人数至少20万余人!王莽时昆阳就有40万新军!还不算绿林军的数量!西晋灭吴之战人口数量远不如汉,还出动了20万余人的大军!南北朝时不停的战乱,苻坚淝水之战时光他自己的兵力就有80万人!隋灭陈时出兵51.8万人,武则天时期唐平定徐敬业就动了30万人,你居然说安史之乱兵力只有8万?安史之乱起兵是兵力就有15万余人,还不算镇守的兵力,攻打潼关时唐军就有20万余人,九节度使讨伐史思明就有60万人!北宋见过前大的战役那次不是动有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兵力!怎么到你嘴里就这点人了?你连中国的军制变迁都搞不明白,战国时期每次战争都是国运之战,基本上大的战役男丁全出动,7国每个国家都有数百万人口,举国之力40万很多?到了北宋阉割儒家,贬低武将,军制也与前代差远了,至于你说明清时候的兵力你先搞明白他们俩实行的军事制度吧!至于证据,不说那些史官很多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单靠汉代一个郡的武库数量你在对比罗马帝国时期的装备数量,就够打你脸的了!
12楼14楼19楼20楼战国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用兵,哪里看到有几十万几十万出动的?10万一战已经是玩命了。汉代打匈奴,最多只动了10多万兵吧。唐朝征西域,才用了几万人,安史之乱也才8万叛军,搞得唐朝乌烟瘴气。北宋和西夏和辽交战历史记载的,也就13万兵力出动,南宋岳飞打去河南,手头总共不到6万兵。金蒙决战,金国发倾国之兵,只凑出13万,蒙古围襄阳,南宋派出解围的军队,水陆并用不过10万。明朝剿李闯,打后金,最多一次也只有10来万人嘛。李自成带兵迎战清军,我记得只带了8万。清朝吴三桂叛乱,只有12万兵。太平天国起义,南征北伐,最大一只兵力不过7万余,清朝南北大营,总共大约14万人。然后想想,几千年下来,生产力大大发展了,用兵不过10来万,那春秋战国时期哪里来的动辄几十万甚至100万兵去打仗?可能么?有说法是运输后勤的民夫也算进去了,问题是运输后勤的民夫,可能都在一个地方呆着被你一窝端么?人家大半应该在路上嘛! 出兵多少和距离是有关的,和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有关系的。春秋战国军制可以参照墨子,那时是全民皆兵,搞全面战争模式的。墨子守城篇算是守城的技术书籍,没必要虚拟人数吧,但是守城计算的人数就是动辄每百米壮男一千人,壮女一千人什么的,须知那时讲究十则围之,围城攻打就算不是十倍至少也要兵力占优势吧,那每百米城墙投入的攻击部队差不多也得几千人,没有十万以上级的部队就基本打不了攻城战了。第二,战国用兵虽早,但是距离相对较近,便于粮草运输,这和汉唐远征草原西域有质的不同,其实在历史上我们国家的疆域往往是后勤保障的极限决定的哦,而内蒙还好一点,新疆就是今天后勤都是大问题,需要采用军屯的方式解决。秦朝实行耕战国策,国家是高度组织化的,战时动员能力还是很恐怖的,而长平之战提到秦国尽发15岁以上从军,而秦的兵役要服到50岁,参照后来伐楚的60万倾国之兵,长平有几十万人是可信的。汉代打匈奴,最多的一次出兵15万人,这个主要是受马匹规模限制,就这也仅有一次。以后都是以精锐骑兵护卫的数万人级别小规模步兵群为主,因为马死的补充不上了。有个很不幸的现象,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并不是一直提升的,而是恰恰相反,由于历代军制不同,差别很大,导致战争规模的估计上有很多说法,需细思明辨。唐就是个例子。唐朝前期采取府兵制,中期府兵制就崩溃了,唐朝开始采取雇佣兵制,所以唐朝各个节度使各自募兵,规模都是不大的。而唐朝在政治上打压门阀的实力,而门阀之所以做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垄断知识,这个和当年书籍成本太高有关,这其中尤其是军事知识,是门阀垄断的。由于汉代廉价造纸术的发明,到了唐朝,寒门士子初步崛起,和皇帝结盟打压门阀贵族的势力,到了唐末,寒门士子作为政治上的管理人取代了门阀贵族,而军事知识很多就在此时断了传承。宋朝采取强干弱枝的军制策略,他的禁军是主要军事力量,一度有八十万人,冗军、冗官是宋朝弊政,而所谓湘军其实就是用来解决流民问题的,算是收容所,基本无战力。北宋禁军腐败后的真正军事力量是边境将门世家例如折、种等私兵为主,规模自然不是很大,南宋更是募兵为主,又是雇佣兵制了。明朝初年初行军户制,有兵百万这个级别,后期皆不能战,自戚家军时代就又开始募兵制,人数也不会太多。清朝后期情况类似,常规军制承平日久,皆不堪战,都是募兵救急,都是雇佣兵,有考虑防止拥兵自重,规模都是严格限制的,导致人数还不如战国。
12楼14楼19楼春秋战国时期的出兵数量~~~~你除个10算就没错!真的不能信那时候的记载。战国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用兵,哪里看到有几十万几十万出动的?10万一战已经是玩命了。汉代打匈奴,最多只动了10多万兵吧。唐朝征西域,才用了几万人,安史之乱也才8万叛军,搞得唐朝乌烟瘴气。北宋和西夏和辽交战历史记载的,也就13万兵力出动,南宋岳飞打去河南,手头总共不到6万兵。金蒙决战,金国发倾国之兵,只凑出13万,蒙古围襄阳,南宋派出解围的军队,水陆并用不过10万。明朝剿李闯,打后金,最多一次也只有10来万人嘛。李自成带兵迎战清军,我记得只带了8万。清朝吴三桂叛乱,只有12万兵。太平天国起义,南征北伐,最大一只兵力不过7万余,清朝南北大营,总共大约14万人。然后想想,几千年下来,生产力大大发展了,用兵不过10来万,那春秋战国时期哪里来的动辄几十万甚至100万兵去打仗?可能么?有说法是运输后勤的民夫也算进去了,问题是运输后勤的民夫,可能都在一个地方呆着被你一窝端么?人家大半应该在路上嘛!
12楼14楼罗马最多也就树过5000多十字架,我们说到坑杀的两次一次四十万,一次二十万,都是几天完成的,冷兵器没有这么高的杀人效率,就是拿马克沁扫也很难有这么快,确实是以活埋为主的。
16楼我说的也是常规战,突袭战的话一般会打关口、交通要道或者地区的行政中心。
用兵不拘一格才是鬼神之道,步步为营是常规战,绕道是突袭战,速战,非常人能实施。
12楼14楼涨姿势了
12楼古代所谓坑杀,不是活埋,这个古籍中写得很清楚的,活埋是后人误传。所谓坑,坑同阬,意思是门楼,坑杀就是阬尸体,也就是将敌军尸体收集后覆土,筑成方形或者金字塔型高台,列于大路两边,又称筑京观或者武军。这个和古罗马人把俘虏用十字架钉死排列在大路两边是一个意思,就是吓唬人的,也有炫耀武力的意思。
所以才坑杀嘛,就是活埋。让俘虏自己挖坑,秦军只管填坑的,而且是分批进行,快速高效的很。
一看就知道是没有下过军棋的人。
绕过去,并不意味不打,而是更好的,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攻打目标,比如清兵绕过山海关,直接攻打北京,虽然没有打下,却造成了袁崇焕的悲剧。
战友的比喻别有一番风味
尊重战友的讨论意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关于古代的城池不能绕过去走吗?的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共有0人参与&评论有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精彩图集推荐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桥段 “要想去XXX,就必须经过XXX。。。” 我的意思是,从城池的两边绕过去不行吗?一定非要从城池中间穿过去吗?====================================================老规矩,一楼必须引狼,兔妹妹,坛友自带纸巾本帖转自万能的知乎,好了上面是今天的话题,下面步入正题,等下,忘说欢迎拍砖了:先说前提,只说城池不说城堡,而且只说中国不说。为什么要攻打城池,就是为了利用城池来降低古代在集结和过程中的风险。来自《权力的游戏》S03E04剧照古代打仗,主力军队不会倾巢而出,特别是步兵,不是像上面那种在广场上集结几万人之后,排着方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而是分阶段的一波、一波的出发。各地的后续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奔袭到集结地,合流后,再一波一波的出发。只有可以迅速集结,成建制的快速奔袭,但是骑兵培养和运维的成本太他妈高了,国家养不起那么多的骑兵。步兵行进可能更像下图(《亚瑟王》King Arthur剧照),只是辎重应该在中后,而且也太少了。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双方明明已经遭遇,但大家都不会上来就打,要么撤退,要么做好防御,停下来安营扎寨。干什么?就是等后面的主力陆续到达后,有了胜算再打。双方的军队这时候都像一条长蛇,头遇到了,身子还分成好几段在后面,主力更不知道哪天才会来,可能还在集结呢!类似下图(《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集结这么多人需要多久啊?不带这样行军的!不过视觉上的确很震撼!有人说了,这不是遗失战机,趁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就击溃他们不更好吗?如果你是骑兵,对方是步兵,可以这样。如果大家都是步兵,还是老老实实筑好工事吧。如果仓促开打,会打的很难看。例如你把眼前的敌人干掉,他们溃退了;还没等你休息过来,对方的援军又来了,你也被击退了;他们还没休息的时候,你的援军也来了,他们又溃退了……,如此反复,这就成毫无战术意义的消耗战。面对这样的长龙,面对军力集结的时间差,面对前方遭遇战已经开始了,而后援还在路上,这时候城池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表面看一个城池不过弹丸之地,实际上城池(城市)是控制周边广大区域的关键。城市不仅可以屯驻大量军队,而且城市是商人、财富、情报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想要什么都可以通过城市的各种渠道获得,也就是说城市可以整合、集结周边大范围的资源,为后方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绕城而过,就像在自己身后给敌人留下一把尖刀,任人宰割。我们以明朝燕王朱棣从攻打南京要先取济南为例,来解释古代战争中的几个瓶颈:通信情报:四通八达的驿站系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长距离通信方式,济南城不拿下,山东境内的驿站都在敌人手里,怎么保证信息的通畅,没有信息通畅,怎么保证后续援军的调度和集结?山东及周边的敌人情报怎么收集?粮食征集:粮食征集和补给能力是决定动员规模的关键,否则你就是集结了部队,也没能力走到目的地,半路就饿的跑光了。上哪里去找大量的粮源?当然是城市!在山东,只有济南府具有征集全省各地粮食的能力,不是指武力强征,强征只能导致民反。而是通过官僚系统、商人和粮食中介渠道在山东全省进行大宗采购,当然也可以通过商人从周边省份河南、江苏甚至朝鲜采购。不拿下济南,这些资源就都是敌人的。补给运输:因为没有好的运输工具和存储方式,维持和保护一条补给线的成本十分高昂。与其维护一条线,不如维护多个点。就像驿站的方式,提前在沿途准备好补给,可以保证数量而且更稳定。所以攻打沿途城池就很重要了,前军拿下城池,后面的援军到达后就可以得到给养补充。另外,京杭大运河是唯一可以进行大规模运输的渠道。占领济南可以确保运河山东段内的安全,将来在前边打仗,后面就不会被敌人卡住脖子。看上面的地图,假设你从北京调集兵力去南京,你能忽视济南的存在吗?上图来自《华夏地理》杂志,《偶然抑或必然――运河中的地理因素》作者:李孝聪上图来自《山东省历史地图集》军力补充:山东是人口大省,占领济南,可以招募全省男丁快速补充军力。当然山东的税收也是军饷的重要补充。还有各种军用物资,例如武器、火药,都可以通过城市商人在全省的渠道获得。这比从北京肩扛手提好多了,甚至可以做到,说好集结地址,直接快递送货上门,更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补充。你绕城而过,这些就都在敌人手里,生命线随时可能被切断,更有腹背受敌的风险?前线士气:如果以上因素,有一个不能保证,前线军队的士气就会动摇。信息没有、粮食吃光、援军被阻、武器不足、退路已断、腹背受敌,无论哪一个发生,在战争期间都会导致致命的结局。一旦敌军来袭,本来拼一下就能打赢,如果士兵无心恋战,关键时刻就可能导致全线溃退。沿途劫掠为什么不可行?小规模的军队沿途劫掠是可以的,但是大规模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军队前锋已经劫掠光了,后面看到的都是一片焦土。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听说军队来了,早就藏起粮食,拿着细软躲进深山,你去哪里劫掠?还有愤怒的百姓会组成乡勇进行不断袭扰,趁着人困马乏的夜里,纵火、炸营……那不等同于给敌人送志愿者,自己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吗?什么情况下可以绕过城池?在不需要补给线,快速奔袭,快攻快出的情况下,可以绕过。这在古代战争中,只有骑兵可以做到。燕王就是防御蒙古的,所以朱棣的骑兵数量和质量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建文二年朱棣强攻济南不破,被迫撤退。建文四年朱棣吸取教训,直接绕过济南,快速行军直取南京,才干掉建文。还有周边外围的游牧民族对中原三千年来不断的袭扰,都是绕过城池的,匈奴、柔然、鲜卑、拓跋、突厥、契丹、女真、吐蕃……快速绕过,直取京城的精彩战役都是如此。偶尔我们屌丝逆袭,例如霍去病和卫青深入漠北对匈奴的出击,也是如此。更新:为何消耗战没有意义呢?毕竟消耗战对人多或者是资源多的一方有利呀?为了消耗而消耗没有任何价值,达到战术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换位思考,你带着一千疲惫不堪的士兵行军,到达一个从来没来过的陌生地方,可能是敌人的地盘,突然听说前方有敌军,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冲上去,把自己和弟兄的命都拼上,玉石俱焚?不,你的第一反应是担心对方人太多,想知道对方多少人吧!排出轻骑兵侦查,同时通知后队变前队,随时准备撤退,如果情报回来说对方人很多,不要犹豫,赶快有组织的撤退,和后面的援军合流后再进攻。如果对方人少,也可能是陷阱,不能冲,找个有利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安营扎寨。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双方都很恐惧,都不知道对方有什么阴谋,这时候经验丰富的主将都会选择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停下、防御、观察或撤退。下图是《维京传奇》Vikings S01E07 里维京人修的工事!修的这么简陋,却能让拥有骑兵优势的Aethelwulf没有必胜的把握,错失了进攻良机。太节约成本了,不过导演的意图我们知道了。古代战争号称几十万人,有可能是几十万人次!《孙子兵法》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注意是70万家,不是70万人。而且这些只是“怠于道路”,提供后勤运输的老百姓,还没有统计那些从事生产的人。所以如果是出兵几十万,全都是士兵干货,那提供补给的后勤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几十万的军队需要多少粮食、军饷?在农业社会,就算你能生产出来,你也不能征集上来。推荐@卢百万 的回答古代战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游牧民族在后勤上有先天优势。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是征调了整个草原的部落,十几万骑兵加上几十万的部众和几百万的牛羊全部西进,蒙古草原几乎清场。直到西征结束后才陆续返回草原。这种移动的大本营就像航空母舰,骑兵就像古代的空军,随时可以进行跨越数百里的快进快出的攻击,打完了就可以返回补充给养。可是中原农耕民族做不到啊!其前线的士兵规模取决于后勤的补给能力。就像一棵植物,只有地下有发达的根系,能提供足够的养料,地上的枝叶才能茂盛。所以,真实参加战斗的可能只有数千、数万人(到顶了),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通过陆续的增兵和轮替作战,前后参战累计达几十万人次,战后再统计时出现几十万这个数是有可能的。典型的,例如长平之战,就是打了三年多,开始两国前线真正交锋的可能就是几千人,随着战事扩大,逐渐增兵到几万,因为以战国时期的国力,这是极限了。以赵国为例,先不说赵国有多少人口和成年男子。在先秦农业生产水平极低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农民才能养活一个士兵,需要多少人和车辆才能把粮食运送过去,需要多少工匠制作武器,需要多少青铜,铜矿石如何运来,需要多少木炭冶炼铜,赵国哪来支撑这些资源的财政收入?这只是步兵,骑兵呢?不要忘了,赵国并不是只有秦国一个敌人,北有匈奴和燕,东有齐,南有韩、魏、楚,没有一个善茬,难道不需要防御?所以前线几万人看似不多,但是在从咸阳到长平,从长平到邯郸这条线上,全是分批支援和轮替作战的士兵,而最多的是往返两地提供战争物资的人,这些人可能超过几十万。两国境内的人也源源不断的集结和轮替,三年统计下来,仅赵国的兵力人次就能达到四十万了,如果算上后勤支援的老百姓,超过百万人次是没问题。战国时代为了吓唬别人,把自己的规模说的很大,把后勤人员也加上,什么都往10倍里乘,反正也无人查证,这是可以理解的。战功也是,你不是吹你人多吗,我把战绩也往10倍里乘,10个人头里,9个是无辜老百姓的头不就行了。最后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应该是士兵+后勤+百姓算到一起的数量。至于写史书的人,也无法核实数据,只能按这个合计数去记录了。因为写《史记》的年代(公元前110年)距离战争发生(公元前260)晚了150年,《资治通鉴&更是战后一千年后的事情(公元1084),他们如何核实这些数字的,或者他们并不在乎数字准确与否,更关注对后世的现实借鉴意义。就算写史书的人活在当时,他也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因为战场的情况随时变化,参战人数也是动态的,数据又分散在全国各地,战败的一方数字更难查证。在这种情况下,古人的统计方式可能只有两种,在战后,粗略统计战前和战后的人口损失,计算伤亡。或者统计各地方每次征兵和劳役的输出人口数,因为有养伤的士兵和返乡轮替的劳役,所以记录存在重复,他们也没办法查验哪里重复了,最后的统计数应该更贴近于人次。就像现在的克强指数,靠贷款量、发电量、货运量才能准确估计经济形势。我们也必须从当时的经济水平来估算参战人数的上限,才是最靠谱的。关于长平之战人数的讨论请移步《白起真的坑杀了四十万赵军吗?》。[indent][/indent]本文内容于
15:50:28 被cavan编辑
本文内容于
4:59:15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谁说他们不补给的?卫青去漠北打匈奴,汉武帝可是给他准备了充足了后勤军团的啊,70万后勤大军供他5万骑兵,14个人养一个人。霍去病是“取食于敌”,一路抢掠过去的,这有点赌命的味道,万一在茫茫大漠中没找到敌人,或者没抢到东西,他就全军覆没了。匈奴是个游牧国家,没有什么城池可言,而且其实匈奴的国力跟大汉朝相距太远,有点美国打伊朗的意思。当时汉朝人口是匈奴的20倍,在冷兵器时代,人数就是实力。
首先人身攻击就不对。其次现在保存完整的古城别的我没去过咱就说平遥古城吧,哪里绕不过去?还有北京城,整个古城也就现在2环那点地四周哪里不能绕着走了,当年人家蒙古人数次围攻北京吓得明朝军队不敢出城然后四掠地方所以说完全可以绕着走的,你非要拿那些有数的几个不能绕的如剑门之类的扼守险要的关口说事显然是不对的,绝大多数的城池是可以绕着走的没有大道也有小道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59楼如果说劫掠地方的话,您说的没有错,但是战争更多的是对土地的征服,而城池的建立一般都是自然的形成,是河流道路等原因,将四处散居的人聚集起来的地方,时间久了,人多了,也就是形成了城池,所以在征服战争中,欲征服一地,必先攻克其中心城市,只有这样才能将统治扩散开来。但是满清在初始阶段还是一个强盗集团,它们需要的是土地上所承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一空后,对他、它们就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了,到了后期进入中原之后,它们也是一样的逢城必克……
除非后边有攻城拔寨的大部队,作为奇袭是可以绕城而过的.但是作为主力绕城而过的结果就是后勤被断,退路被断.一旦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几乎是撤不能撤,打不能打,最后裸的惨死的下场.隋朝的前两次东征高丽冒进导致几十万大军被围剿就是前车之鉴! 124楼南宋明末那两支骑兵都是啥,说白了跟土匪无异,杀人放火抢劫,他们的后勤就在前方。他们一旦入关就是饿狼进入了羊圈。
23楼122楼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军团,这是史实,不是瞎猜
除非后边有攻城拔寨的大部队,作为奇袭是可以绕城而过的.但是作为主力绕城而过的结果就是后勤被断,退路被断.一旦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几乎是撤不能撤,打不能打,最后裸的惨死的下场.隋朝的前两次东征高丽冒进导致几十万大军被围剿就是前车之鉴! 断不了,被断后勤只能是人家防守方也敢野战,在防守方不敢野战的情况下,如南宋,明末,人家叼都不叼你,想去哪就去哪
本文内容于
4:59:15 被流水不见月编辑 爆兵什么的有些困难,即便是爆兵也只能有限的爆,因为古代时军工场都在首都,能够制造制式装备的工匠也都被严格控制,下面的普通城市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人才。但即便如此你还是不能也不敢随便绕过一个城市,因为城里虽然不能多爆兵,但原本的守备部队还在啊,你绕过城市,如果不派人监视牵制这些城市里的兵,等你在前方作战的时候,这些人要是冲出来,你的乐子就大了,可如果留下的部队太多,你可以用于野战的力量就减弱了,尤其是中国的面积又大,你这座城市留下点兵,那个城市留下点兵,你得准备多少兵才够啊。至于出多少兵的问题,在古代很长时间里,兵和农是不分家的,农民就是兵,兵就是农民,除了少数的常备军,古代王朝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是以兵农一体的方式存在,没事就在家种地,每隔一段时间去县府省里服兵役,服完兵役继续回家种地,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各级政府则依据中央下达的指令,按照户籍抽调壮丁,或者直接上前线作战,或者负责后勤运输。这种人或者部队,你算他是兵也行,算他是农民也行。所以古代时,王朝不仅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而且严禁平民的随意迁徙,路引或者类似的通行证一直用到明朝,甚至发生了灾荒,逃难都只能往国家规定的方向逃,玄奘时就是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放生灾荒,利用难民前往其他州郡就食的机会,才最终成功偷渡出国。
23楼这只是瞎猜,要就是物资只到前进基地,只要对比一下卫青和朱棣的结果,就会明白说卫青身后有几十万步兵后勤,只能是无稽之谈。
除非后边有攻城拔寨的大部队,作为奇袭是可以绕城而过的.但是作为主力绕城而过的结果就是后勤被断,退路被断.一旦部队遭遇顽强抵抗,几乎是撤不能撤,打不能打,最后裸的惨死的下场.隋朝的前两次东征高丽冒进导致几十万大军被围剿就是前车之鉴!
不考虑后勤的,显然是以为战争就是打游戏,士兵点一下就出来的死宅,根本不懂得战争古往今来实质上就是打后勤打保障。
57楼67楼在农业方面,日本侵略者根据“工业日本、农业中国”和“以战养战”的原则,在华北、蒙疆重点开发棉、粮、皮毛等农牧产品,实施严密统制和疯狂掠夺。1942年至1945年华北平均年产皮棉三百余万担,大部被运往日本。八年间日本侵略者从华北掠夺走皮棉达二千余万担。又如,1944年,仅从山东省即掠夺棉花91000日担,小麦113000吨,杂粮80000吨,牛17753头,牛皮38736张,豚皮6985张,羊毛875188斤,山羊绒32718斤,劳工18686人。对比战前的产量,华北的征购任务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大提升,鬼子完全可以完成华北以战养战的任务,我党并没有有效牵制鬼子。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党抗日的能力,我党只能给敌人以骚扰,根本无法改变敌人不断壮大的事实,相反实力差距在不断拉大,在鬼子大量抽调兵力加强其他战场的情况下,还能够不断完成征购任务,这就说明我党的武装即使在最强大的华北地区都无法占上风,我党获取的地区更多是敌人主动放弃的地区,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正面战场的抽调兵力,我党武装只能被鬼子拉开更大的差距,最后就有可能像抗联一样被鬼子分割包围甚至吃掉。而德军对后方的扫荡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苏联,避免被苏军的游击战掣肘,是派遣飞机、大炮、装甲车的大规模作战,而且很多之前被苏联侵略过的比如罗马尼亚军队也参与其中,他们对苏联的仇恨到了咬牙切齿不共戴天的程度,进剿非常积极,几番围剿之下,苏联安插在德国占领区的游击队很快都被消灭和驱逐。70楼扫荡好像是让我们损失更大吧
那个权力的游戏剧照太假了,大军集结不仅古代难以做到,今天也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集,在一个城里呆这么多兵力,有自来水吗?而且所谓集结如同鸟群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否则只有饿死的份。99楼106楼中国古代是从中原地区崛起的(秦汉帝国)。由于,中原地区最先发展起来,所以这一地区的军事建设和工程,也就最早发展建设起来,各种防御要塞和工事也建造的最多最密集。如:著名的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十八隘口,整体布防可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而每个隘口,都有一二个军事堡垒要塞扼守险要。小小一个雁门关地区区域里,可以说是要塞堡垒群烽火台密密麻麻,防御工事防线层层叠叠。再如中国古代的长安、洛阳地区,周边都是险关、雄关和长城环绕,形成密集的地区性军事防御体系群。绕关而过?!这绝对是太危险了。
本文内容于
20:08:13 被緋色雲端编辑 你说的不错,可是当时沈阳和长春的国军如果倾巢出动攻击侧后,而不是蹲在家里等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那个权力的游戏剧照太假了,大军集结不仅古代难以做到,今天也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集,在一个城里呆这么多兵力,有自来水吗?而且所谓集结如同鸟群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否则只有饿死的份。99楼106楼凡是都不能太绝对,三国魏国邓艾灭蜀就是抄山路绕关隘,直取成都。魏延献的子午谷策略,也是不打前线城池,绕过去打长安。
那个权力的游戏剧照太假了,大军集结不仅古代难以做到,今天也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集,在一个城里呆这么多兵力,有自来水吗?而且所谓集结如同鸟群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否则只有饿死的份。99楼受教。绕关总体上是不明智的。中国地理上平原少而山河险要,有高地必定有关隘。守一关,可敌百万军。比如东西玛拉雅山、南喀拉昆仑山、西帕米尔高原和阿勒泰山围起一个新疆,即使是毛子打了两百年主意都没办法抢去,而漠北和外东北大片土地无险可据,土地哗哗地就流失了。
23楼《汉武大帝》没有演,但史书中隐晦的指出霍去病的部队到最后连人都吃过。
59楼95楼中国古代跟西方古代,是有巨大的不同的。这点上,古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烽火台、驿站,信鸽等,来传递军情信息。一旦外敌入侵,全国范围马上就会整体的动员和行动起来。整个古代中国,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关隘、要塞、军镇、大小城市和数不清的烽火台。将古代全中国各地,分割成一个个网格状的区块。外敌如果深入中国中原地区,它们必须一路破关拔寨才行。要不然,就会被中国中原帝国的大军前面堵后面截,被四面八方涌来的中央和各地各路大军不停的不断的攻击袭击骚扰,一直打到它部队人员精疲力尽被耗光,军粮作战物资不停连续战斗用光丢失光,最后被彻底消灭为止。
现在没素质的人太多了。这也就是导演们拍神剧的原因,因为拍好了有可能没人看拍烂了反而有人看,不信可以拿铁齿铜牙纪晓岚作比较,越拍越烂,越拍越俗活佛济公也是这样,第一部还是部喜剧片,第二部是部比较烂的喜剧片,第三部就是大烂片了
蒙古人为什么老是屠城,因为蒙古人打仗都是骑兵所以没有后勤和后方第一个城池攻下接着攻打第二座城池如果第二座城池没攻下第一座城池造反你就成为肉夹馍。清兵入关后攻打南明政权有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主要也是这方面原因。
41楼如果这样都不行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微服私访,反正你也就是看看风景的需求。51楼太祖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说德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呢,太祖知兵啊
那个权力的游戏剧照太假了,大军集结不仅古代难以做到,今天也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集,在一个城里呆这么多兵力,有自来水吗?而且所谓集结如同鸟群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否则只有饿死的份。你对李陵部队的说法有问题。李陵5000人的部队,从居延出发,向北行进三十天,到浚稽山扎营。将所经过的山川地形绘制成图,派手下骑兵陈步乐回朝禀报。陈步乐被召见,陈说李陵带兵有方得到将士死力效命,武帝非常高兴,任陈步乐为郎官。这也就是说,李陵部队起码带了60天的军队军粮(来回30天路程的军粮)。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李陵军驻扎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作为营垒,李陵领兵冲出营垒摆开队伍,前排持戟和盾,后排用弓和弩(这是标准的步兵协同车兵对付骑兵的战术打法。战车前面的步兵为后面的车兵弩兵争取更多密集火力射击敌人的时间。)而李陵5000荆楚勇士出征时,仅弓箭弩箭箭矢就带了150万支,还带着大量的军粮。这就说明李陵部队的战车数量一定不少(战车是可能用来装战争打仗时需要用到的武器装备、物资和军粮的。)。
主要是后勤问题,没有这个问题,怎么打都行,如果大规模地绕,粮道就出问题了,没兵守啊
那个权力的游戏剧照太假了,大军集结不仅古代难以做到,今天也是个超级难题。一般都是依山傍水而集,在一个城里呆这么多兵力,有自来水吗?而且所谓集结如同鸟群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否则只有饿死的份。
59楼绕过去?怎么绕,也许小一点的城池你可以绕,大的军事重镇都是屯集重兵防御的,而且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城池里的,在城外险要的地方肯定有大营的存在的,就算兵马都在城里,你绕过去了,你的粮道,你的后勤,都要让对方攻击的,绕是肯定绕不过去的,最大的可能是留下一部分兵马对城里进行威慑,大部队继续前进的前方的一个城市
碰到这种敌人还打个屁啊,赶紧投降才对
59楼89楼我贊同上面的观点,主要都是威胁到后勤给养方面的问题。官渡之战最直白地反映出后勤对前线的影响。
59楼你根本就没明白楼主讲的什么意思。楼主的核心意思就好像说,从张家口路过北京去济南,可以从大兴或者昌平绕过去,根本离北京城远着呢。但是不行啊,你的粮道被断了啊。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城池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