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的患无艰不拆是什么意思思

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49页免费40页免费10页免费11页免费8页免费12页免费8页免费5页免费7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24页5下载券33页免费28页5下载券
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阅读答案_九年级语文_萌芽学习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阅读答案
&&&&&&&&&&★★★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3:22:31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
(2)吾今年逾六十:&&&&&&
(3)乃谋治第树园圃:&&&&
(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
译文:&&&&&&&
11.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
答:&&&&&&&&&&&
阅读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阅读: 下一篇阅读: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龟峰神韵——弋阳县章杰明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七)
上传: 章杰明 &&&&更新时间: 19:28:20
2014年江苏省
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
【古文阅读】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
(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译文:&&&&&&&&&&&&&&&&&&&&&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3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
&9.&(4分)(1)这(2)听说(3)方才(4)离开(每空1分)10.&(4分)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11.&(3分)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2014年江苏省无锡市
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3分)C&&)(3分)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B.矫首昂视&&&&&&矫:举
C.诎右臂支船&&&&诎:&曲&曲折&&&&&&&&&&&&&&&&&D.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一一分明
(一)(12)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6.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7.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贼易之&&&易:&&&&&&&&&&&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
③今公生之 生:&&&&&&&&&&&④众惊,将走&&&&&&&&&&&&走:&&&&&&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译文:&&&&&&&&&&&&&&
(一)(12分)6.(2分)D7.(2分)C
【参考译文】李愬来到唐州,亲自去看望将士们,慰问抚恤受伤和生病的人,不摆威严的架子。有人进言说军中政事不够整肃,李愬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袁尚书专门用恩惠安抚敌人,敌人轻视他,(现在,)敌人得知我来了,必定要增设防备,我故意让敌人看到我军不够整肃。他们必定认为我是懦弱而又懒惰的,此后才能够设法对付他们。&敌人果然轻视李愬名望与官位卑微,便不再作防备。
李愬策划袭击蔡州,派遣马少良率领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骁勇善战的将领,经常危害东部的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丁士良的心剜出来,李愬答应下来。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他)命令为丁士良松绑。于是,丁士良主动说:&昨天我力不能支,又被您所擒获,我也料想这次可要被处死了,现在您又让我存活下来。请让我竭尽死力来报答您的恩德。&于是,李愬将衣服和器具又给了他,任命他为捉生将。每当李愬得到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众将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于是,李愬率军前往,攻克了吴房的外城,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领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勇的骑兵五百人在背后追击。大家惊惶失措,准备逃走,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大家返回军中尽力作战,孙献忠阵亡,敌人这才撤退。
8.(4分)①易:轻视;②将:率领,带领;③生:使&&活;④走:逃跑。(每个1分)9.(4分)(1)不久(李愬)呼唤丁士良(上来)并责问他,丁士良没有畏惧的神色。(得分点:诘;色)(2分)(2)李愬跳下马靠着胡床,下命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人,一律斩首!&(得分点:据;者)(2分)
2014年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9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委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于是入朝见威土&&&&&&&&&&&&&&&&&&&B. 皆以美于徐公
&&&&&&&&才美不外见(《马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C.&&受上赏&&&&&&&&&&&&&&&&&&&&&&&&&&D.&闻寡人之耳者
&&&&&&&&乡为身死而小受(《鱼我所欲也》)&&&&&&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能谤讥于市朝&&&&&&&&&&&&&&&&&&&&&&&B.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
&&C.相与步于中庭(《记承灭寺夜游》)&&&&D.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8.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
答:&&&&&&&&&&&&&&
9.《邹忌讽齐土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未几,居正举于乡。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涸①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日讨求国家典故。徐阶②辈皆器重之。
【注释】①溷(h&n):猪圈,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②徐阶:人名,时任宰相。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少颖敏绝伦。译文:&&&&&&&&&&&&&&
&(2)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译文:&&&&&&&&&&&&&&&
6.C&&&&&7.D&&&&8.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经。9.示例一: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的不同心理。示例二:把进谏的进程分为&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写出了齐王纳谏的不同情况及效果,表现了齐王的从谏如流。&&&&(如答&三问&、&三思&、&三赏&等,言之这成理即可)10.(1)(张居正)年少时就聪慧过人。(2)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这个人将来&是国家的栋梁啊。&
2014年江苏省南通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扣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③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④洛阳,树园圃,为逸老⑤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⑥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鉴》卷五十二,有删节)
【注】①矫厉:振奋。②重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一种慈善救国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形骸:形体、身体。
8.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一 时 士 大 夫 矫 厉 尚 风 节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每感激论天下事:&&&&&&&&&&&&&&&&&&&(2)吾今年逾六十:&&&&&&&
(3)乃谋治第树园圃:&&&&&&&&&&&&&&&&&&&(4)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译文:&&&&&&&&
11.文章结尾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用意何在?(4分)
答:&&&&&&&&&&&&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说说范仲淹的&仁人之心&在上文中的具体表现。(4分)
答:&&&&&&&&&&&&
8.&一 时&/士 大 夫&/矫 厉 尚 风 节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完成时,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把主谓宾分开,同时注意划分两处。9.(1)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2)超过(3)种植 (4)担心&&&【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含义的理解。完成时可联系已学知识。比如(1)&感激&可联系《出师表》中的&由是感激&;(2)&逾&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不敢稍逾约&;(4)&患 &可联系《送东阳马生序 》中的&无冻馁之患矣&。10.人如果有道义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呢?&&【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应抓住句中关键词&苟&&况&&乎&。11.运用侧面描写,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突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此文描写范仲淹死后君、民的反应,意在表现范仲淹。12.①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自己的志向;②把衣食施舍给别人,设立义庄赡养族人;③不愿意为颐养天年而修建住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完成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两字,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迹。
【附译文】
范仲淹年少时(就)有非凡的志向,对于(个人的)富有、贫贱、赞美或诋毁、快乐或忧愁,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每当慷慨激昂讨论天下事的时候,不在意自己的身份,一时之间士大夫风气大大振奋,纷纷崇尚风格品节,这是范仲淹首先倡导的啊。
(范仲淹)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家中贫穷,以后虽然显贵,没有宾客就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够自足。喜欢施舍给予别人,在里巷中设义庄,来赡养族人。他做杭州知府的时候,家中的晚辈就知道他有退隐的理想,趁着空闲的时候请求在洛阳建住宅,栽种树木花圃,作为他安享晚年的地方。范仲淹说&人如果有道义 的快乐,身体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住的房子啊?我现在超过六十风度,生命将没有几年了,竟然考虑建住宅种植园中的树木,但肯定住不上了。我所担心的是在高位上很难退下来,而不是退下来没有住的地方&&&
等到他死后,谥号文正。安葬以后,皇帝亲手在他的墓碑上写着&褒贤之碑&。范仲淹为政主张忠厚,所到之处皆有恩义。他死后,羌族首领几百人,为他恸哭如推动父亲,斋戒三天才离去。
2014年江苏省泰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
③群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与(《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遂 相 近 结 庐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2分)译文:&&&&&&&&&&&&&&&
(2)例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分译文:&&&&&&&&&&&&&&&
11.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2分)
答:&&&&&&&&&&&&&&&&&&&&&
8.(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9.遂/&相 近&/&结 庐10.(1)即使有刺 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11.答:(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2014年江苏省徐州市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2)从武林门而西(&&&&&&&&)
(3)即棹小舟入湖(&&&&&&&&)&&&&&&&&&(4)取道&&石径塘而归(&&&&&&&&)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译文:&&&&&&&&&&&&&&&&&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一)(16分)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6.(3分)D(得到&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①抬起②发动&C.&①来得及②和)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附译文】&&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2014年江苏省淮安市
(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5-8题。(17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乙】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何坐&&&&&&&&&&&&&&&&&&&&&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④言和而色夷&&&&&&&&&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
②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译文:&&&&&&&&
7.如果去掉【甲】文中加框的&酒酣&一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楚王称晏子为&圣人&,马生求学过程中&流辈甚称其贤&,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晏子与马生得如此高评价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5.(1)犯罪 (2)通&嬉&,戏弄 (3)拜见&&(4)平和6.(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善于偷盗吗?(2)写一封长信作为礼物,(信中的)言辞十分通顺练达。7.&酒酣&即喝正喝在兴头上,为下文晏子驳斥楚王的挑衅言辞铺设情境,酒席中的话或真或假,若去掉这二字,就缺了这种情境,达不到应有的效果。8.(1)忠君爱国(2)尽职尽责 (3)机智聪慧,善于论辩
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宇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
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
妄言,族矣!&粱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摘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下相:古县名,在今江苏宿迁境内.②项梁:项羽的叔父.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辍耕之垄上(&&&&&)&&&&(2)若为佣耕(&&&)
(3)毋妄言,族矣 (&&&&)(4)皆已惮籍矣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人敌,不足学。
&&&&译文:&&&&&&&&&&&
7.甲、乙两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描写方法各有何共同点?(3分)
思想性格:&&&&&&&&&&
描写方法:&&&&&&&&&&&&&
5.&⑴停止。⑵如果。⑶抄斩门族。⑷害怕,恐惧。6.&读书只不过是知道名字怎么写罢了,学习舞剑只能够抵挡一个人,没必要学。7.&思想性格: 清醒而敏锐的对 现实世界的感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版)
【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
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
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8.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2分)
答:&&&&&&&&&&&&&
&(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分)
答:&&&&&&&&&&&&&
10.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二)(14分)7.(3分)A(A侵害/冒着&&&&B有的人&&&&C寻找&&&&D祸害、灾祸)8.(3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每处1分)9.(5分)(1)(2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关键词&谓&&剧&)&&(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10.(3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表意明确2分,语句通顺1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2014年江苏省扬州市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秦兴师临周求九鼎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齐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复诣齐。曰:&周赖大国之义,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其日久矣。鼎入楚,必 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臣窃为大王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敝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颜率:人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周君患之(&&&&)&&&&&&&&(2)发师救周(&&&&)
&&(3)颜率复诣齐(&&&)&&&&&&(4)子之数来者(&&&&)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子之数来者&&&&&&&&&&&&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B.寡人将寄径于梁&&&&&&&&每假借于藏书之 家(《送东阳马生序》)
&&C.齐王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发师救周,而秦兵罢&&&&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译文:&&&&&&&&&&&&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文:&&&&&&&&&&&&&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译文:&&&&&&&&&&&&
1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高度评价了颜率的谋略;&此特儿童之见耳&,宋人洪迈则在《容斋随笔》中对颜率的谋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对颜率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呢?请简述理由。(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5分)10.&(4分)(1)以&&为患,担忧(2)军队(3)到(4)屡次【评分要点及说明】每个1分,提供两个解释的只要答出其中一个即可,看学生回答的问题是这些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只要讲得通,亦可。11.&(2分)B。A项,助词&/代词;B项中两个&于&解释为&向&或&从&;C项,&于是,就&/竟然;D项,表示顺接/表示转折。12.(6分)(1)我空间从哪条路才能让九鼎到达齐国呢?【评分要点及说明】倒装句,&终&&致&,须翻译到位。(2分)(2)第一次击鼓,(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评分要点及说明】&鼓&名词作动词,省略句,肱翻译到位。(2分)(3)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并不相同。【评分要点及说明】&徒&&其&&实&须翻译到位。(2分)13.(3分)【示例】说法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玩的是诡计。(1分)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础之上。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2分)说法二:颜率是睿智的。(1分)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才,挽救了国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能对颜率的行为作出评价,给1分;若能如&说法一&一样,既看出计谋中聪 慧的一面,但同时又进一步指出,这不是为人处世的长久之策,这样的计谋隐藏着祸患等等,给2分。若如&说法对开&一样,只提出诸如&兵不厌诈&的看法,给1分。
【译文】秦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颜率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想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周,秦军撤退。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颜率又去齐国,(对齐王)说:&东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说:&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人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究竟从那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您屡次来我齐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令迁运九鼎。&齐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2014年江苏省常州市
(一)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苏州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固②也。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斫⑤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步履维艰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