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人物特点同样品质的人物

做一个像孙悟空一样的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做一个像孙悟空一样的人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余少镭 : 三评孙悟空:草菅人命 _ 腾讯 · 大家
余少镭,广州媒体人,专栏作家。著有《现代聊斋Ⅰ-Ⅳ》、《造文字的反: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及长篇小说《破月》等。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三评孙悟空:草菅人命
—— 西游解毒o我来剥孙悟空的皮(三)
说一个妖怪草菅人命,那是废话,因为妖怪的本份就是吃人。本专栏《吃人事小,西游事大》一文已举证过,第八回观音领佛旨到东土寻取经人,路过福陵山,遇被贬的天宫前天蓬元帅,天蓬向观音哭诉被逐出体制的悲惨生活:“在此日久年深,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这“本等”二字,足以说明,当一个妖怪,就必须兢兢业业地吃人。(动画片《大闹天宫》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悟空也一样,此前我们已说过,他曾两次向唐僧自曝吃人经历,头次是第二十七回,白骨精变美女被孙悟空认出,唐僧说这不科学,明明是个美女,于是孙悟空就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到了第八十回,情节几乎一样,金鼻白毛老鼠精变一美女玩捆绑,孙悟空一眼看出,唐僧就像第一次遇到妖怪一样,还是不信,孙悟空又说:“师父原来不知。这都是老孙干过的买卖,想人肉吃的法儿,你那里认得!”孙悟空敢于一再炫耀他高智商吃人法,就因为他当时还是一个猴妖,吃人也是“依本等”。若因此就指责他草菅人命,那就是对一个妖怪的道德绑架。但是,如果在他成了佛教徒之后,还是拿凡人的生命不当回事甚至乱打乱杀呢?防卫过当众所周知,佛教从一开始,打的就是“慈悲为怀”的革命口号。这慈悲,不仅是“以人为本”,也是以众生为本。所以,“杀生”就是佛教徒之大戒。在第十四回里,唐僧就说过,“无故伤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唐僧说这佛门常识干嘛?因为,当时孙悟空刚被他解救出来,拜他为师,算是正式皈依佛门,第二天,他就一棍子把六个拦路抢劫的贼全打死。有人说了,劫匪可恶,死不足惜——先别说那六个贼只是“文明抢劫”,即无意取人性命,只是要他们“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连唐僧都知道,“他虽是剪径的强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该死罪;你纵有手段,只可退他去便了,怎么就都打死”?那么,孙悟空有没有“手段”退贼而不用杀人呢?当然有,当时那六个贼已被他的金箍棒“唬得四散逃走”,犯罪行为已自动中止,孙悟空还赶上去扑杀——就算他不是佛教徒,只是普通人,说轻点这叫防卫过当,说重点,就涉嫌故意杀人了。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毕竟初入佛门,刚踏上西行长征路,妖性未改,观音作为他的入佛介绍人,也没时间对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拿人命不当回事,尚属情有可原。可到了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一节,同样遇到一伙三十几人的强盗剪径,孙悟空忍不住,又先杀了两个贼首;等到了杨老儿庄上借歇,群贼追上,唐僧警告孙悟空“切莫伤人,只吓退他便罢”,孙悟空充耳不闻,“把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把那伙贼打得星落云散,汤着的就死,挽着的就亡;搕着的骨折,擦着的皮伤,乖些的跑脱几个,痴些的都见阎王”。这一次,他至少杀了十几二十个,不仅如此,还把好心留宿他们的杨老儿的贼儿子“割下头来,血淋淋提在手中”。那么,这次是不是贼多势众,非杀不可呢?当然不是,我们见识过他的神通,他完全可用定身法、放瞌睡虫等雕虫小技阻止众贼行凶,可这么做,哪有一棍撂倒一大片爽啊。请注意,这时候西游已过半,孙悟空加入佛门也有六七年了,他对佛家的宇宙真理已掌握了不少,唐僧革命意志动摇时他还反过来跟他讲佛经加强他的信心——饶是如此,他依然大开杀戒,这说明什么?疯狂报复杀了二三十个贼,尚不是孙悟空杀人最多的一次。我们回头再看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回到花果山,发现山上原有的“四万七千群妖”,只剩下“千把”。仅剩的猴群哭诉,自他走后,群猴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这两年,又被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按此说法,粗略估算一下,孙悟空被镇压后,二郎神对花果山实行种族灭绝计划,烧死了两三万;侥幸逃过的,因缺食物,又走了近万;因群猴无首被猎人抓了两三千。在猴子们的哭诉中,猎人们确有可恨之处,“他把我们中箭着枪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或有那遭网的,遇扣的,夹活儿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戏,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顽耍”。如此凶残的猎人,按佛家的因果论,确是该遭报应的。但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打猎,是人类的第一件“本职工作”,存在千万年之久,就跟妖怪吃人是本等一样,猎人打猎,本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佛家宣扬的报应,就像李世民游地狱看到的一样,是在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或进入饿鬼道、畜生道,而不是由孙悟空来以恶报恶。孙悟空对猎人的报复,打的是一场有准备的埋伏战、阵地战。他先让猴群找来大量“烧酥了的碎石头”,“二三十个一堆,或五六十个一堆”,然后命令道:“小的们,都往洞内藏躲,让老孙作法。”当那些猎人靠近时,孙悟空吹气刮起一阵狂风,风卷石头,朝他们打去,直打得粉身碎骨,一个都逃不了。这场屠杀,死了多少猎人?一共是“千余人马”!大屠杀过后,孙悟空按落云头,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劝我话道:千日行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真有此话!我跟着他,打杀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日来家,却结果了这这么多猎户。”其酣畅淋漓完全溢于言表。杀人也是一种瘾,这瘾虽能被暂时抑制,却是难以戒断的,一旦失去监控,爆发之时,就是一场大屠杀。这只能说明,妖走千里,改不了杀人的本性;同时也再次说明,佛家的宇宙真理,洗脑效果非常有限。若没有利益诱惑(成正果)和安全威胁(紧箍咒),谁会乖乖地宣誓加入你?滥杀无辜如果说,以上被杀的强盗、猎户,都不能算无辜之人,那么,另一些被孙悟空所杀的,就实在是太冤了。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黄袍怪与百花羞公主所生的两个孩子,是最无辜的牺牲者。我们之前八过,黄袍怪与公主原是天上神仙结下孽缘,下凡后,一个是妖怪一个是凡人,其所生子女,最多有一半妖怪血统。再说,十来岁和八九岁的孩子,只晓得在洞门外“打毛球”玩耍,其父纵犯下弥天大罪,跟他们有何相干?就算“文革”时期,也就是“黑五类子女”,最多赶出学校,接受劳动改造,受虐待受歧视,一般是不至于杀掉的。可孙悟空为了将黄袍怪从宝象国皇宫里激将回山,竟想出一残忍的办法,叫八戒和沙僧将这俩孩子带到金銮殿上空,“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阶前一掼”。而八戒和沙僧这俩傻逼居然也就听了,真的就将俩孩子“掼做个肉饼相似,鲜血迸流,骨骸粉碎”。这一次,孙悟空虽没亲自动手,但杀害无辜小孩主谋这罪名,是逃不了的。再看第四十七回,车迟国,孙悟空与三个妖道斗法。这一节,本来颇为精彩,孙悟空的所谓勇敢、机智,也得到一定的表现。可是,他却因一句不中听的话,就把一个无辜的人给杀了。这个人,就是车迟国王派的监斩官。他的职责,只是将比赛过程呈报国王。在比过砍头、剖腹剜心趁机杀了虎力鹿力俩妖道之后,孙悟空又跟羊力比下油锅。在油锅里,孙悟空变成一枣核钉儿,监斩官看不到,以为他被滚油烹死了,就向国王禀报。不料悟空没死,油锅里现出原型,监斩官恐怕虚诳朝廷,又奏道:“死是死了,只是日期犯凶,小和尚来显魂哩。”就这么一句话,孙悟空“闻言大怒,跳出锅来,揩了油腻,穿上衣服,掣出棒,挝过监斩官,着头一下打做了肉团”。天可怜见,这监斩官何辜?他既不是妖道手下的妖怪,只是一个普通朝官,领了这差使没办法,只好把现场向国王汇报。只是被孙悟空误导了,报错他的死讯,等发现孙没死,想改口,又怕犯欺君之罪,于是乱说一通,这么着,就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一个佛教徒,如此草菅人命,算什么英雄好汉?最后我想说,吴承恩如果真像后世那些人一样非要把孙悟空捧成正面英雄,他完全可以添上几笔,说黄袍怪那俩小孩在他父亲影响下作恶多端,小小年纪就是资深反革命;而车迟国监斩官则被仨妖道收买,在孙悟空跟他们斗法过程中助妖为虐,这就给孙悟空杀人以正当理由。可吴并没这么写,这说明,捧孙为英雄,完全不是他写作的本意。且看下一篇《四评孙悟空:欺软怕硬》。(责任编辑:杨光)
阅读(153万)
余少镭,广州媒体人,专栏作家。著有《现代聊斋Ⅰ-Ⅳ》、《造文字的反:一个草民的造字运动》及长篇小说《破月》等。
作者其它文章:
文章所在谈资:266本谈资其他文章【论文】利用孙悟空优秀品质对高职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思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7.1~8.1期间,当日购买维普网文档,第2篇起享受6折优惠。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利用孙悟空优秀品质对高职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思考
文​学​精​神​引​领​人​文​素​质​教​育​,​文​学​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对​高​职​生​人​格​教​育​意​义​重​大​。​而​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格​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进​行​人​格​教​育​的​最​宝​贵​资​源​,​文​章​将​探​讨​孙​悟​空​的​求​学​精​神​、​敬​业​精​神​、​善​于​思​考​、​尊​师​重​道​等​人​类​应​有​的​优​秀​品​质​对​高​职​生​的​教​育​作​用​。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同一个人演的孙悟空,其实也不太一样(多图)
如何评价六小龄童与派拉蒙合作的《敢问路在何方》西游电影项目启动?
梁中诚,SIMIT
开篇说明:我 89 年出生,是 86 版西游记以及六小龄童老师的铁粉。86 版西游记被我录成影带,反复看了没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台词能背出。窝在家里看西游记影带,成了我童年乐趣之一。
86 版之所以是经典,两个主要因素:1.以章老师为首的所有演员敬业的表演,那一版的猴子是绝唱。2.杨洁导演独特的审美观,体现在取景与镜头转换中。
下面分别叙述这两个观点。
章老师在 86 版西游中的表演可谓&出神&,且随着电视剧的拍摄演技得到质的飞升,从一开始的摸索表演到最后的人猴神合一,其中艰辛外人难以体会。在最开始的试拍集《除妖乌鸡国》中,章老师的猴子被戏称为&猎户&,因其有一个经典的&拄棒&动作:
图 1:试拍集中猴子的&拄棒&动作
试拍播出之后,审查专家对章老师的猴子意见呈现两分:一部分人认为章老师动作粗糙,不够灵活,建议换角;另一部分人认为反正是试拍,以后章老师的演技一定会得到提升。万幸的是,杨洁导演属于后一派,力挺章老师,加上章老师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及旁人点播,这才有了后面活灵活现的美猴王。(这一段经历可以参考楼上 @月米 提供的视频,里面有一些试拍集的镜头。)
至于杨洁导演独特的审美观(按她自己的话说是&唯美主义者&),直接决定了 86 版西游的艺术高度。下面请看几个镜头:
图 2:蓝天白云 + 逍遥的牧牛童子
图 3:同样是大背景的蓝天白云 + 高山 + 蚁人般的四众 PS 我觉得这个构图美爆了!
图 4:阴森的白虎岭,预示着妖魔与不详
在其他版本中,上述的两个因素已经或多或少的减弱,甚至消失。
还是先说章老师的演技。在 86 版的西游中,我为欣赏的一点就是猴子的表演灵活,不落俗套。第五集《猴王保唐僧》中的几个笑脸、跳跃、挺腰、转身,把猴子的机灵表现的淋漓尽致。(知乎好像不支持动图,所以只能放静止截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找到这一集的视频,就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_^)。
图 5:猴子掏出金箍棒,这个眼神绝了!
图 6: 猴子被陈老头逗笑
图 7: 猴子欣喜地穿上唐僧给他缝的虎皮裙,这里有一个扭腰动作静图无法体现
图 8: 随后一个上窜 + 挺腰,活脱脱的猴王!
等到了 98 版时,章老师的猴子已经不复当年神采。当然因素很多,就其本人来说:1.年龄已经步入中年,难找青年时的活泼;2. 98 版拍摄时间短,未完全进入状态。且不说已经广为人所诟病的&撸袖子&动作
图 9:98 版西游,拜观音时也撸袖子&&(这点道具服装人员要负主要责任,明显是服装偏大使人不自觉的要去捋)
举一例:98 版中六耳猕猴伏诛,心猿复归,有一个悟空向着唐僧奔跑的镜头,与 86 版《猴王保唐僧》中刚刚从两界山下放出的悟空奔向唐僧的镜头形成对比:
图 10:刚从两界山下被放出来,直接打了个滚,活泼!
图 11: 奔跑。注意身体的倾斜角度,明显贴近地面,显示出那种急不可耐的心情。
图 12:跳跃。两脚离地,在空中几乎是一个盘腿的动作,双手外举,无拘无束:俺老孙终于出来了!
图 13: 这里杨导给了一个扑向镜头的角度,神来之笔。
图 14:98 版心猿复归。奔跑的生动程度明显不如图 11
图 15:98 版跳跃。就是普通的一跳。
可以明显看出,98 版的悟空跳跃动作缺少活力,完全没有 86 版里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至于在 86 版里我最欣赏的那几个挺腰转身的劲头,则在 98 版里荡然无存。
下面是 86 版几个猴子行走的镜头:
图 16:86 版片尾。猴子撅着屁股学人走路,生动。
图 17: 86 版片尾,在密林中&故作轻松&地疾行
98 版的行走镜头,猴子向上攀爬的吃力劲与 86 的轻松灵动形成对比
图 18: 98 版片尾,感觉猴子走的还不如猪活泼
图 19: 98 版片头第一幕。猴子吃力地在爬山,动作也只是随便的抡两下棒子。
如果说 86 版里的猴子能打 100 分,那 98 版里章老师塑造的孙悟空只能打 80 分。
上面说到,杨洁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决定了 86 版西游的艺术高度,而在 98 版西游中,或许是因为杨导年事已高,或许是因为导演权限已不如十几年前那么绝对,又或者是因为拍摄时间太短等等,总之唯美的镜头不见了。前面说的两版悟空跳跃、行走的对比,98 版不如 86 版的原因恐怕也有杨导的把关不严之过。
但真正体现杨导影响力的不是 86 与 98 的对比,而是 86 与《吴承恩与西游记》的对比。
以《偷吃人参果》中猴王怒掀果树的镜头作为对比:
杨导给的镜头是从平拍到仰拍,从正面拍摄人物,且猴子的砸果、爬树、继续破坏三个动作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猴子被骂后怒火攻心的急躁表现。
《吴承恩与西游记》中相关动作截图:
人物是背面,破绽大出,而且角度平直呆板,像不像一个敲果子的老农?
两组镜头一对比,两位导演功力孰高孰低自然分出胜负。很难说一个砸果子的动作章老师二十年前后的表演有什么差别。两者视觉效果差距甚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导演对拍摄角度的选取。再次感叹下杨导的才能!
部分材料取自虎扑热帖兼大坑《非幻即真之理,未佛皆魔之道》,对作者 DionGlover 表示衷心感谢,并暗自嘀咕:您老倒是快更啊= =。
仓促完成,不及调整,感谢观看,请留下感想方便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的外貌和品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