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老舍故宫藏画大系时间表

当前位置:
老舍夫妇旧藏多幅珍贵书画捐赠中国美术馆
作者:陈涛 饶强 09:12:07 来源:北京日报
  今天是老舍先生诞辰116年周年纪念日。昨天作为老舍子女代表的舒乙表示,将把家中所存父母旧藏的多幅书画无偿捐赠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赵之谦《手札》、翁方纲《行书〈吴静岩传〉》等明清书画,还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等近现代艺术大师书画佳作。为了让参观者一窥老舍夫妇藏画的全貌,“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今起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老舍夫妇都是爱画之人。据舒乙回忆,父母生前常把藏品张挂于家中,不仅定期更换,更邀请好友共同赏鉴,长此以往,他们家客厅的西墙得一雅号“老舍画廊”。此次展览将此前散放在各处的200余件老舍夫妇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集中一处,如同将昔日的“老舍画廊”搬进了中国美术馆。
  展览现场最大的亮点,当属70余件齐白石画作的集中亮相。有关老舍、胡絜青到底收藏了多少齐白石画作,此前一直是收藏界的一个谜。直到今年1月,由舒乙主编的《老舍胡絜青藏画集》才首度揭开谜底。书中透露,除已散失的几件外,舒家共收藏白石老人的作品73件。此次展览中,这73幅珍贵画作首次集中对外亮相。
  这些画作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人们以往并不熟悉的白石老人。“不同于那种纯粹买画收藏,这些展品很大的特点是一个大文人和大艺术家之间的互动,这样收集来的会是一批很奇怪,很稀有,又很珍贵的东西。”舒乙表示。他以一件整体颜色偏灰暗的画作为例,这幅画面中只有一只小孤雁和大片的云彩,是齐白石创作于1921年的作品,那时他还没有多少名气。舒乙分析说:“这张画实际上是他心情的自白,他自己很自信,很孤傲,但是没有人理他。”
  齐白石的一件行书作品《卖画例》也很有意思,上面写着他当年贴在门上的自己卖画的条例、标准——“无论何人,不赊欠,不退回。少一文不卖。招饮不画,送礼物不画,介绍不酬谢,刻印亦然。”舒乙说,很多画家看了后脸会发烧,“这就是他老人家的人品,了不起,这是上世纪40年代写的。”
  还有部分作品直接见证了老舍与齐白石两家的交往。如齐白石的《雏鸡出笼图》,是老舍在女儿舒济出生后登门求来的。还有一幅《蟹虾图》,是白石老人为答谢胡挈青帮大儿子辅导语文课而赠的酬礼。
  近年来,老舍的后人将他的不少藏画无偿捐赠了出去。两年前,老舍子女就将老舍、胡絜青夫妇生前珍藏的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桐荫图》、林风眠《川江图》等20幅字画精品,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老舍生前藏画不叫收藏,叫‘积藏’,就是不要藏起来。”对于持续捐出老舍生前遗作与藏品,舒乙说:“捐出来,展出来,这是老舍、胡絜青的家教。”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
责任编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的立场,也不代表的价值判断。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 京ICP备号-3&&京公网安备
业务部: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大安澜营31号天平商务楼408室&
邮编:100050
电话: 010-&
瑞宝斋画廊: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南新华街临6—2号
邮编:100050
技术部:北京市西城区虎坊路19号院10号楼1803室
邮编:100052
电话: 010-
热线:&&&&&&&电子邮箱:&
Processed in 0.094(s)&& 13 queries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来源:和讯网&
胡絜青,《荔枝蚂蚱》,纸本水墨设色。资料图片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951年,纸本水墨设色,立轴。资料图片
【新展大观】
“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流水琴音互为萦 书香墨色沁心脾
恰逢老舍诞辰116周年,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三层举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让人们近距离感触老舍、胡絜青的艺术情怀以及他们和诸多画坛友人的艺术往来、与古今名家的谈艺论道,重温这段文人相惜相交的艺坛佳话。
200余件作品,首次完整呈现老舍、胡絜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全方位展示他们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老舍之子舒乙以五点“难得”概括此次展览——“展览作品之多难得、创作类型之全难得、作品质量之佳难得、时代跨度之广难得、文艺相交之深难得”,认为这是对老舍、胡絜青藏画序列的一次完整的学术梳理。
“老舍画廊”的延续
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对绘画有着自己的美学追求和判断标准。舒乙介绍说,他“不光收画藏画,还评画论画,和艺术家们结为了贴心好友”。他的夫人胡絜青曾先后师从于齐白石、于非闇,擅画菊、松、梅,苍劲有力而又不失柔美的画风使之成为我国20世纪女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老舍伉俪雅好收藏,家藏颇丰。他们的藏画,或为友人馈赠,或为间接求得,或为市场购入。几十年间,所藏作品纵跨古今,蔚为大观。他们常把这些藏品挂于家中,丰盛胡同十号院的客厅西墙能挂四幅画轴,北墙可以挂三幅装有镜框的画,选画、换画、挂画就成为老舍重要的日常功课。他们还继承了传统文人的雅集形式,不仅定期更换,还邀请好友共同赏玩,长此以往,他们的客厅在当时便有了“老舍画廊”之称。
步入中国美术馆的展厅,这里可以说是“老舍画廊”的延续。首先呈现的是老舍、胡絜青自作诗书画作品34件,参以历史文献图片,共同展示出这对艺坛伉俪的文心雅兴。老舍、胡絜青二位尝以书画唱和,“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可怜清夜雨,及此种花时。”老舍在胡絜青所绘花卉旁题识,正是二人在1961年夏天久旱逢雨后的即兴之作。其中一幅胡絜青所作《荔枝蚂蚱》扇面上赫然有齐白石题写的“絜青偶然一挥,足可与予乱真,是可爱也”。
与齐白石的艺坛佳话
老舍爱画也藏画,但第一次花钱买画还是1933年。当时在济南的他求北平的许地山帮他向齐白石求一幅画,按笔单付款。结果得到的《雏鸡出笼图》甚为精彩,才有了之后二人结识并成为好友的契机。
老舍评价齐白石是中国杰出的美术大家,认为他的创新和突破有着世界影响。而白石老人则在画上题词“老舍命予依句作画”“应友人老舍命”,足以见得彼此欣赏。在一封于北京画院档案中发现的老舍信件中披露,老舍曾为所求《蛙声十里出山泉》用红笔注明自己心中所想构图:“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这是文学家的想象,是诗境,此时无声则蛙声一片,由此及彼的形与声相通,也只有老舍这样的大家能以文字设想构图。白石老人不仅深悟此中真意,且以一颗赤子之心,天马行空般想象与创造,以功深百炼的笔墨绘下活灵活现的蝌蚪和潺潺出谷之山泉。蝌蚪的墨韵与山泉的线条在形式上和着蛙声,妙不可言。两位大师的唱和竟也无意中拓展了中国绘画表现的领域,创造了以形表声会意的可能。这件作品也成为白石老人晚年的巅峰之作。
作为展览的第二部分,“夫子千秋:老舍、胡絜青藏齐白石书、画、印作品”,恰是集中展示了老舍、胡絜青在与艺术大师齐白石的交往中所收获的珍贵友谊,所产生的一段段艺坛佳话。自古以来文学与艺术的交融碰撞,也透过这段交往得到了美妙的诠释。
独具慧眼 积萃藏珍
老舍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收藏家,他完全以自己纯粹的爱好角度去行事。他的收藏杂,印章、拓片、砚台、小古玩等都有;他收得偏,京戏名伶的绘扇多达一百六十余把;他会“捡漏”,笠翁李渔书画砚、黄易三十四岁小像砚这些有意思的冷门、独门反而能被他慧眼拾宝,收入囊中。
“积萃藏珍:老舍、胡絜青藏历代书、画、印、砚作品”作为展览的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了二人秉承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原则收藏作品。借此,一批明清时期和近现代艺术作品被他们收藏,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使之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传承,也成为老舍、胡絜青文化品位的又一佐证。
其中,近现代部分藏品所涉及的画家,以吴昌硕、黄宾虹、陈师曾、于非闇、林风眠、傅抱石等名家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20世纪以来多样的艺术面貌以及中国美术的沿革与流变,更以“老舍、胡絜青藏”的独特身份而成为20世纪中国,特别是北京艺坛,艺术交流、创作与收藏的典型个案。
除书画作品之外,老舍、胡絜青所藏明清以来,包括赵之谦、齐白石、吴昌硕、陈师曾、于非闇等名家所刻的书画印55方也得以呈现。它们作为一种艺术留存,和所藏书画作品一起,共同追慕老舍、胡絜青在艺术创作与收藏中走过的珍贵时光,畅怀文人情思下的艺术雅趣。
展览举办之际,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将家中所存父母旧藏的多幅书画作品无偿捐赠中国美术馆。舒乙表示:“捐赠是老舍和胡絜青的家教,老舍以‘舍予’为名,意将他的艺术归属于人民,他的藏画更应属于人民,让更多的人欣赏。”
老舍、胡絜青留下的藏品带着一代文化大师的审美品格,也融入了自身的文化创造。文人与艺术家,当彼此成为知音,仿佛流水与琴音,互为回萦。书香、墨色沁人心脾,尘封已久的画作,真气弥漫,真情洋溢。 (光明日报北京2月3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田呢)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老舍画廊”重现中国美术馆
&&&&本报讯&&(记者焦雯)2015年恰逢老舍先生诞辰116周年,2月2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老舍纪念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200余件老舍、胡絜青的珍贵画作和藏品与观众见面。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仪式并向老舍子女颁发了收藏证书,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平等有关方面领导和嘉宾参加开幕式。&&&&此次展览首次完整呈现了老舍、胡絜青所作、所藏的书、画、印、砚,全方位展示了他们的鉴藏眼光和艺坛交游。除二人以诗书画相结合创作的34件艺术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了老舍家藏的齐白石、黄宾虹、任伯年、吴昌硕、林风眠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书画佳作、印章等,是对老舍、胡絜青藏画序列的一次完整学术梳理。&&&&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爱好收画藏画、评画论画。他的夫人胡絜青曾先后师从齐白石、于非闇,是我国20世纪女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二人雅好收藏,家藏颇丰,几十年间所藏作品纵跨古今,尤以20世纪以来中国画作品最为突出,他们客厅的西墙在当时也有“老舍画廊”之称,此次展览意味着“老舍画廊”的重现。&&&&展览举办之际,老舍、胡絜青的4位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将家中所存父母旧藏的多幅书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赵之谦的《手札》、翁方纲的《行书〈吴静岩传〉》等明清时期书画作品,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傅抱石等近现代艺术大师的书画佳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这些作品大多带有老舍、胡絜青的上款或其亲笔题签,汇入馆藏后,将以其卓越的艺术价值服务大众,部分作品还将填补国家美术收藏空白,在中国美术馆20世纪美术典藏架构中发挥突出作用。&&&&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转载]看中国美术馆藏画/艾华
  从小喜欢画画。1962年在武汉一中读初中的暑假来到北京,所住的地方恰好在刚刚全部竣工的中国美术馆对面(华侨饭店旁的全国工商联职工宿舍)。每天看着崭新而又富丽堂皇的最高美术殿堂,心中充满着好奇与敬畏。由于竣工不久,还未正式对外开放,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围着这个近在咫尺的神圣建筑徘徊,尽管有遗憾,但还是感到自豪和满足。
当时实际情况:
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作品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国初期艺术家的杰作。藏品主要为近现代美术精品,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术展览获奖作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司徒乔、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罗工柳、吴冠中等艺术家的作品。此外还有外国美术作品千余件。1999年,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外国美术作品117件,包括4幅毕加索的油画。
  一些收藏家、艺术家们出自社会使命感和把艺术奉献大众的信念,向中国美术馆无私捐献,为中国美术馆藏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近年来,中国美术馆陆续接受了艺术家或家属捐赠的李平凡、刘迅、张仃、华君武、赵望云、唐一禾、滑田友、文楼、吴作人、靳尚谊、吴冠中等艺术家作品,馆藏品与日俱增。
  十万余藏品,实难亲眼目睹。据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 北京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这样说来,每三月看5000件也得看30年。中国美术馆的藏品多是专题特展,很难系统看馆藏品展。
  2005年,我偶然搜索到了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里面有“馆藏品”栏,打开一看,发现大量分类馆藏品图片,分类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年画、连环画、漫画、水粉水彩、漆画、素描速写、摄影、书法、外国美术及民间美术作品(风筝、陶瓷、服饰、玩具、剪纸、皮影、面具、木偶等),我不由喜出望外,虽然图片分辨率低,但可用该网站提供的虚拟放大镜得到局部(约1/20)高清晰度图像,全图高清晰度图像则得不到,明显是中国美术馆怕有人用于商业行为侵权。
《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    (想看较高精度此图者,先点按此图,再点按“点击查看原图”)   
创作年代:
规格:170&412cm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舍是中国现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