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姓李氏家谱字辈5000例中继的下一辈是什么字

日照丁氏家谱资料 - 谱牒摘录 - 族谱资料 - 百姓源流网
谱牒摘录日照丁氏家谱资料时间: 20:59:07&&作者:佚名&&来源:中华丁氏网&&查看:7098&&评论:0一镇一族,仅清朝267年,即出了49名举人、14名进士,一个同盟会创始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遍观海内,惟涛雒丁家。&&
【1】  神州丁氏,源自五支。据考证,丁姓的始见,大致是在3100年以前的周武王伐纣之时,《姓氏考略》记:
  太公金匮,武王伐纣,丁侯不朝,丁姓始此。
  在此,即明确指出当时已有以丁为姓的诸侯。不过古籍中对这位丁侯的来龙去脉,大多语焉不详,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只能知道丁氏具有悠久历史,却一直无从探知最原始的丁氏家世源流。
  丁氏是一个阵容庞大的家族,过去两三千年来,参加这个大家族的组成份子,至少在五支以上。
  第二支丁氏有详实源流可考,据《姓纂》和《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记是姜太公后裔,源于今山东境内。史载:姜太公长子封为丁公,遂以封号为姓氏,其家族渊源还可远溯到上古炎帝神农氏,是最为道地、最光彩的黄炎子孙。这一支丁氏实际上也是后世丁氏之族的中坚。汉后,虽陆续有三批人马投入这个大家族阵容,但千百年来的丁姓人,绝大多数来自这一支。
  三国鼎立,位于江南的东吴始出现第三支丁氏,那便是孙权之孙被改姓为丁。这段渊源明载于《江表传》:
  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别其族,为丁氏。
  换言之,后世丁姓中有一部份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因孙氏正是传自周文王第八子康叔。
  此后,丁氏阵容越来越庞大,又先后加入两支新军:一支改自于氏,一支则由来华定居的西域人所改。
  关于这两支丁氏,都有具体证据为凭,《枫窗小牍》记:
  宋有无赖子于庆欲依丁谓,一老儒教其改姓丁,后果得意。
  另见《杨士奇东里文集》:
  丁鹤年,其先西域人,西域人多名丁,既入中原,因以为姓。
  由此看来,现在遍布于世界的丁氏之族,至少是有五个系统。第一支是丁侯之后,第二支是丁公之后,第三支出自孙匡,第四支是于庆之后,第五支则为西域人的改姓。
  《中华姓府》载:
  礼,同姓不婚,莫不知之,而同姓可婚,异姓或不可婚,则知者少矣。以丁姓而言,于及西域人所改者,同可婚也;以孙姓而言,孙改之丁,孙丁虽异,则不可婚。是结婚者,宜究祖姓之源,免铸错误。
  日照丁氏,属海曲望族,位居丁、牟、秦、安、李日照五大姓之首,源自丁氏第二支,即丁公之后。据《日照丁氏家乘》记载:
  丁世系自公之后,在齐为公族,繁衍与姜氏等;其后分析离迁南北,祖远不可稽。
  然海曲丁氏有史可据的,是世居湖北武昌的远祖丁兴。元末天下纷乱时,丁兴以铁枪奔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呼为&黑丁&,以军功除淮安海州卫百户,子孙世袭而定居其地。
  明初,沿海边境不时为倭寇所扰,日照丁氏始祖顺丁氏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避乱从海州迁日照,定居城南刘家寨迤东二里许,傅疃河北,丁家楼的东北隅,后人呼其处为丁家庄。
  其时,丁氏族人由海州迁来山东者,尚有去诸城、寿光、潍县、莱阳、黄县、东平和沾化等县定居者。其它尚有迁往河南永城、鹿邑和南京江浦者。
  据诸城《丁氏谱》记:
  姓谱丁氏,周太公姜裔,太公封于齐,生仲子伋,食邑于丁,遂以地为姓氏云&&丁氏七支,别派留寄寿光、日照、潍县、莱阳、益都,皆为巨族。
  在《述先德谱序》中,丁耀亢叙:
  明初有丁谱郎者,以军功从洪武,封于武昌,其子孙以百户世荫食屯于淮之海州卫。永乐初,有祖自海上而徙诸之藏马山,遂为巨族,今七世。别派流寄寿光、日照、潍县及扬之泰州、河南之永城、鹿邑间,载在族谱,代远不可考。
  《族谱序》记:
  谨按海州籍。吾丁世为荆族,居武昌。当元之末,始祖讳兴者,以铁枪归明太祖,从军有功,除淮安海州百户。
  日照、诸城丁氏同祖同宗,又皆一方望族,往来密切,故明末清初,清兵破诸城后,诸城丁氏纷纷至日照躲避战乱。此丁耀亢之《航海出劫始末》叙述甚详:
  明崇祯己卯,东兵(清兵)破济南&&时见北方大家,举族南避&&遥望百里,火光不绝&&抵日照,以家寄涛雒宗兄给谏丁右海之村,奔而北,白骨成堆,城堞夷毁,路上无人。
  有关日照丁氏的渊源,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六修丁氏家乘时的世系辈份中即一目了然。该次修谱,&将排行字十六句稍为改易,以四字为一辈,不分正副,各听其便&。从三世开始,凡十六世排行字列后:
惟我家谱 履历备详 原籍海州 肇始武昌
明初来照 相宅河北 天启开科 崇祯任职
乡贤名宦 德言事功 显扬令绪 繁育兴隆
聿愿同心 孝敬和睦 世代绵长 丕承祖泽
  此表系日照丁氏世系的辈分排行,从十三世,一直延续到二十八世。
  另据报载,东明县宋庄村碑记记载,此处丁氏系明永乐年间由青州府日照县迁来。可能是丁顺之弟丁昂后裔。当时,明朝廷令郡县募壮士守沿海哨墩,丁顺以勇敢中选,遂以军籍隶青州伍。之后,子孙均事农业,勤劳耕作,家道小康。其后传四世无文,名讳均失记无考。
  据台湾政治大学丁原澧先生和其子丁肇宾据《海州大谱略》考证,始祖丁顺至一世良儒间,名讳失考者仅两世,非四世,顺一子名&照&,照一子名&钊&,&钊&之子名&良儒&,但此说仍待考。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日照丁氏初修家谱,即以有姓名的六世丁良儒为一世,然其兄弟、子侄亦不可考。
约在1580年前后,二世丁尧因受&大马徭&之困,家境不支,几乎倾家荡产,不得已携家从丁家楼迁往涛雒场。
丁尧有四子,长(老长支),二珮(老二支),三少亡,四珩(老四支)。
丁珩(年),字荆璞,三世(始祖丁顺后第八世)。珩有二子,长房允元,二房允登。
海曲丁氏之祖,原以武从明太祖朱元璋,凭军功而得荫子,属世家。但自明初迁日照,至老四支三世,却一坠为自耕农,且生计艰难,历近二百年方事笔耕,始有文墨,这应归之于丁珩因&痛念先荫凋零,一意向儒业,倾赀延名宿,督之就塾执经&,大力倡导族人读书。其后,补弟子员者有之,中秀才者有之,此为丁氏有功名之始,家声稍振,门户稍昌。
丁珩谢世后,葬于德靖山南坡之丁家林。日照县志传载:
丁珩不以子贵受封而自倨,自谦一如寒素时&&不面誉人长,不背毁人之短,古君子也。
日照丁氏从老四支长房四世的丁允元始,进入家族显扬发展期。
丁允元(年),字长仁,号右海,老四支长房,四世。明天启甲子科举人,崇祯辛未科进士,历任中书科中书舍人、京闱同考官、户部给事中、江南苏州知府、庐州兵备道副使等职。
在留京任户部给事中时,&彼此照有大徭役,岁破中人之产数十家;富者贫,贫者窜,邑几不支矣&。丁允元痛恨山东日照这种&签一而扳十&的沉重劳役骚扰百姓,上《特申瘠邑之苦疏》给朝廷,请行&条鞭法&,禁签报民差,以减百姓负担。
丁允元后因弹劾都御史袁鲸逆党遗孽,被以&不畏强御,上劾权相&而外调苏州府知府。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人间天堂苏州!但因他为官过于清廉,以至在任苏州知府时被苏民称之为&赔钱太守&。
在任庐州兵备道副使时,丁允元奉旨丈量土地,力排虚报陋例,据实呈报,不虚报邀功。同时,大胆纠正二千多人的所谓邪教冤案,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但却受到抚军诬谄,就地免职。后真相大白,朝廷补他为陕西榆林道台。此时,丁允元已看破宦海浮沉,以母亲年迈为由,未就任而回故里。对此,《日照县志》、《苏州府志》及《山东通志》等皆有其传。
丁允元在苏州府任上所书碑文,现仍存苏州虎丘灵岩寺。
老四支长房丁允元有子十二,长泰、二春、三时、四易、五昱、六、八早夭、七晨、九晟、十景、十一昆、十二昂。因二春无嗣,六、八早夭,实际上老四支长房的后代是丁氏九支。标签:& 分享到:
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
Powered by丁氏家谱(二)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
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丁耀南纂修.—清光绪23年(1897)瑞松堂木活字本.—13册.—存卷1—3、5、6、8—11、13—16,卷首.—书衣题夏溪丁氏宗谱
始迁祖谊,宋嘉定六年自新昌南洲迁居上虞南乡夏湖溪孝敬里。卷首载始祖遗训、宗规、得姓本源考及明宋溓、方孝孺所作丁氏宗谱序,卷一至十四世系,卷十五传、像赞等,卷十六诗文、祭规、祭产、迁徙记。
馆藏:1757
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丁渭封篆修.一民国13年(1924)瑞松堂木活字本.—20册
参见清丁耀南修《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条目。卷首载序跋,卷一制诰、历代职官表,卷二始祖遗训、宗规、世系实录、得姓本源考,卷三至十八世系,卷十九列传、像赞,卷二十同宗前哲类志、祠记,卷二十一祀产,卷末迁徙考、出姓记。
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丁文玞篆修.—民国15年(1926)铅印本.—28册.—七修本
始迁祖顺,明洪武年间自海州东海县北徙日照城南刘家寨,后以军籍隶青州卫,所居遂明曰丁家莊。收序例二卷,诰敕四卷,世谱五十四卷,世系十四卷,世谱四卷,疏稿一卷,传志三卷,兩世入乡贤祠记事一卷,碑志一卷,行述一卷,寿序二卷,祭文二卷,条规一卷,祠墓杂志一卷,祠墓祭田記一卷,禋祀考一卷。
馆藏:徐滙
丁氏宗谱:八卷:[丹阳]/(清)丁相辰等纂修.—清光绪34年(1908)双桂堂木活字本.—8册.—书名据书名页、书衣|、版心题
始迁祖燮元,由江北南迁云阳包港。卷一谱序、源流考、宗规、家训、传等,卷二至八名氏录、历代世系考略、年表等。
馆藏:JP176
丹阳东门丁氏族谱:二十六卷/丁允和等篆修.—民国37年(1948)世贤祠木活字本.—32册.—版心题丁氏家乘,书簽题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
始迁祖仙芝,先世中原,唐玄宗天宝间官餘杭尉,遂迁润之丹阳。卷一谱序,卷二丁氏源流、谱例,卷三至十五世系备录,卷十六纪祠录,卷十七、十八纪淑录附纪,卷十九母仪录,卷二十、二十一诗文,卷二十二传,卷二十三、二十四序跋,卷二十五志铭,卷二十六行状。
丁氏族谱:[巴陵].—清道光17年(1837)济阳堂木活字本.—4册.—残本.—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始迁祖道通,明洪武间,自洪州铁柱观迁至岳州巴陵县南门外东茅岭。谱存谱序、源流世系、世系。
馆藏:1767/A
丁氏族谱:[巴陵].—清光绪29年(1903)济阳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3、6,—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道光十七年济阳堂木活字本《丁氏族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767/B
丁氏族谱:[巴陵].—清济阳堂木活字本.—6册.—存卷1—4.—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同治间
参见清道光十七年济阳堂木活字本《丁氏族谱》条目。存卷为源流世系、世系。
馆藏:1775
旗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吴宁]/丁啟定篆修.—民国6年(1917)木活字本.—2册.—存卷7下,卷首.—书名据书簽题.—卷首自目录下为光绪丁丑年重修木活字本
始迁祖贤,宋大中祥符间自台州迁居吴宁千祥旗山下。卷首谱序、宗祀记、像赞等,卷七世系。
馆藏:1781
旗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吴宁].—清光绪3年(1877)木活字本.—5册.—存卷3—5、9、10,—书名据书签题.—卷10有光绪丁酉年继修14页,民国丁巳年继修3页
参见丁啟定篆修,《旗山丁氏宗谱》条目。卷三至五世传,卷九行传,卷十约据、墓园祀产、跋。
馆藏:1768
夫椒丁氏宗谱:八卷:[吴县]/丁国祯篆修.—民国36年(1947)椒荫堂木活字本.—8册
始迁祖文六,宋元之际因避兵乱自常州徙居夫椒之古竹里。卷一像赞、谱序、祠规、宗训、家箴,卷二至三传、迁徙流源序略、墓志,卷四世系,卷五至八世表。
雅州丁氏宗谱:六卷:[吴县]/丁永堂篆修.—民国13年(1924)追远堂木活字本.—6册
始迁祖谅一,自烟山迁居雅州。卷一谱说,姓氏考,丁氏备考等,卷二谱序、历代记略,卷三至五世系图,卷六传、实录、行略。
馆藏:JP169
丁氏族谱:[吴兴]/(清)丁兆庆篆修.—清光绪13年(1887)刻本.—2册.—存卷1—3、5,卷首
始迁祖芮某,清初自长超山芮家田入赘吴兴丁氏,遂从丁姓。存卷依次载谱序、宗范、祠规、世系、墓图。
馆藏:JP171
武陵丁氏族谱.—清光绪世德堂木活字本.—2册.—存卷1、3
始迁祖兴旺,迁居湖南,子孙散居衡州、沣州、常德等地。存源流总图、世系。
馆藏:1748
丁氏宗谱:二十卷:[武进]/丁良鼎等篆修.—民国18年(1929)儒林堂木活字本.—16册
始迁祖文震,明初由乌程裘庄迁居武进后圻。首卷宗训、源流考、谱序、追溯本原记:卷二至四墓志铭、行状、传,中有隐槃公(文震)墓志铭、丁铁菴公墓字铭;卷五至十九世系;卷二十贤行略、贞节录、祭祀规条等。
馆藏:JP173;又一部JP173—1,16册
丁氏家谱:不分卷:[杭州]/(清)丁申,丁丙篆修,一清同治12年(1873)稿本.—6册
始迁祖天相,先世绍兴。清初家室毁于战乱,时天相贾于杭州,遂留居不返。谱载恩荣、世系、遗像、传志、祠墓、规约、艺文。铺中有曾国藩、李鸿章、俞樾等人所撰之文。
丁氏宗谱:不分卷:[杭州].—民国抄本.—2册.—书名据书衣题
参见清丁申修《丁氏家谱》条目。载恩荣、世系、遗像、传志、祠墓、规约、艺文等编。
前彭丁氏宗谱:四卷:[宜兴]/徐逢湛篆修,—民国20年(1931)衍庆堂木活字本.—3册.—存卷1、2、3
始迁祖魁益,明季自宜兴荆溪大树头迁至本邑前彭。卷一谱序、祠规、族训、家训,卷三世系图等,卷四前彭支世表。
馆藏:1749
荆南丁氏宗谱.—清光绪间崇本堂木活字本.—5册.—存卷2、5—11、17,卷首2、4
卷首载宗规、姓氏通考、历代源流考、艺文、行状、传,卷二敕命,馀卷为世系表。
馆藏:1743/A
丁氏族谱:十二卷:[南通]/(清)丁辅周篆修.—清光绪5年(1879)崇川李彬彬堂刻本.—12册.—书名据书衣、版心题
始祖其祯,元末避乱自苏州迁通州,后转徙石港场南乡板桥山庄。卷一谱序,卷二凡例、地图、传,卷三至十二为世系。
澬阳丁氏六修族谱:[益阳].—清光绪间校经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首2.—书明据版心题
存卷为祠堂图、祠堂原委、祠堂记略、十劝、十罚等。
馆藏:1760
丁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黄县]/(清)丁在麟等篆修.—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12册.—书名据书名页、版心题
始迁祖丁公,自日照南沙河草马山迁居黄县。卷首谱序,卷一至四茔图,卷五、六世系,卷七至十二行传。
丁氏家谱:不分卷:[常熟]/(清)丁学义篆修.—清光绪29年(1903)济阳郡刻本.—2册.—书名据版心题
始迁祖士萱,明天启间由常熟西湖南迁,居本邑城北之南坝。载谱序、誥敕志、传、世系谱、生卒考等。
丁氏家乘:不分卷:[崇明]/(清)丁元琳篆修.—清同治5年(1866)刻本.—1册.—书名据版心题
始迁祖尊、富,宋靖康间自容城迁居崇明。载谱序、家训。
馆藏:1733/B
丁氏家乘:不分卷:[崇明]/(清)丁子华等篆修.—清光绪21年(1895)刻本.—10册.—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丁元琳修《丁氏家乘》条目。载谱序、遗像、世系等。
馆藏:1733/A
丁氏四修族谱:[无锡],—清校经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7.—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道光间
存楚威公派世琨、楚吾公派世琦、楚吾公派世守等人位下图录。
馆藏:1763
石塘丁氏校经堂五修族谱:[无锡].—清校经堂木活字本.—2册.—存卷10、12,—记事至清光绪间
与《丁氏四修族谱》同源,存楚吾公派、楚安公派位下图录。
馆藏:1762
洛社丁氏重修宗谱:四卷:[无锡]/丁文炳等篆修.—民国8年(1919)双桂堂木活字本.—4册
始迁祖镛,明季由无锡邑城转徙洛社。卷一谱序、家规、服制图、墓志铭,中有欧阳修、王安石、许安世等人所撰志表、祭文等。卷二至四受姓源流表、总世表、世系图。
馆藏:JP162
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附一卷/丁福联等篆修.—民国18年(1929)双桂堂木活字本.—21册
始迁祖进五,明初自武进县迁来无锡。卷一诰敕、谱序、家规、像赞、服制图,卷二传状,卷三塚墓、兴地图,卷四受姓源流、统宗世系表,卷五至二十分枝世系表。附卷为民国二十年双桂堂铅印徴信录。是谱为丁福保宗谱,卷首有其手书题无锡丁氏宗谱。
馆藏:;又一部JP174,21册
南塘丁氏六修真谱:家乘十卷,世系图表十卷,首一卷,附刻一卷:[无锡]/丁锡镛等篆修.—民国13年(1924)木活字本.—8册
始祖进五,明初自武进慈训里迁无锡泰伯乡。孙敏道,再迁邑之南塘。敏道曾孙十五人,除三人无后,计成十二分支,谱即此十二支后人所修。卷首诰敕、谱序、丁福保《金贵》注、跋。《家乘》卷一为像赞,卷二至七墓志、传、行述,卷八忠节表、贞节表,卷九、十艺文、碑记、著作、杂志。附刻诗文、行略。内有欧阳修、王安石、顾栋高、林则徐、翁同和、阮元、丁保福等所撰序、传、志、状等。
馆藏:JP161;又一部,8册
锡邑杨桥丁氏宗谱:十三卷:[无锡]/丁志高等篆修.—民国28年(1939)双桂堂木活字本.—14册
始迁祖培,南宋时自晉陵双桂坊迁至无锡青城乡杨桥墩。卷一敕命、像赞,卷二宋王十朋所题《丁氏世碟》、明清谱序,卷三记、诗,卷四渊源录、履历考、迁徙详志、家规、家训,卷五序、传,卷六至十三世系、世表。
馆藏:JP175
丁氏宗谱:[无锡]/(清)丁茂业篆修.—清光绪2年(1876)双桂堂木活字本.—2册.—存卷2—4.—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丁志高修《锡邑杨桥丁氏宗谱》条目。卷二谱序,卷三墓表、祠记、艺文等,卷四履历考、丁氏节孝贞烈总载、迁徙志、宗祠格言等。
馆藏:1742
横洲涧丁氏四修族谱:二十二卷:[湘阴]/(清)丁世泽等篆修.—清光绪10年(1884)济阳堂木活字本.—13册.—存卷1—9、13—22
始迁祖国才,明洪武元年由豫章迁上湘,卜居横洲涧。卷一谱序、祠堂图、家训、宗祠契据字约,卷二各房公私契据字约,卷三五服全图,馀卷为世系。
馆藏:1758/A
丁氏重修族谱:十四卷:[湘阴]/(清)丁编年篆修.—清嘉庆17年(1812)木活字本.—2册.—存卷3、6.—书明据版心题
参见清丁世泽修《横洲涧丁氏四修族谱》条目。卷一谱序、祠堂图、山图、田契,卷三至六世系。
馆藏:1761
横洲涧丁氏三修族谱:[湘阴],—清道光27年(1847)木会字本.—2册.—存卷7—9、12、13.—书名据书衣题
参见清丁世泽修《横洲涧丁氏四修族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764
湘潭丁氏三修族谱:十卷/丁泽曛等篆修.民国36年(1947)济阳堂木活字本.—10册.—书名据书衣、版心题
始迁祖文域,明洪武二年自江西丰城县沙湖迁至湘潭六十四区,字孙蕃衍,其地遂名丁家河。卷一谱序、源流、家训、祠规、契据等,卷二至七齿录,卷八传、墓图,卷九地契,卷十长生录、如生录。
鄞南孔浦港丁氏宗谱:八卷:[鄞县]/丁孝谔等篆修.—民国15年(1926)务本堂木活字本.—7册.—存卷1—3、5—8
始迁祖昂,明季自上虞叮宅街迁居鄞南孔浦港。卷一谱序、祖训、宗约、宗祠图、孔文学校记、藏谱规则等,卷二行第、总世系图,卷三至七世录,卷八存疑、螟蛉派世系世录。
馆藏:JP165
彩烟丁氏宗谱:十四卷:[新昌]/(清)丁志贤篆修.—民国13年(1924)永思堂木活字本.—14册
始迁祖振卿,唐僖宗时自山阴迁至新昌县彩烟。卷一谱序、家规等,卷二、三外纪、内纪系图,卷四至十三行传,卷十四议据、契约、坟图。内有方孝孺所撰谱序。
义乌丁氏宗谱.—清嘉庆6年(1801)木活字本.—1册.—存卷1.—书名据版心题
始迁祖奂,宋元丰间自江右迁义乌盤石。存卷有谱序、世系图。
馆藏:1784
义乌丁氏宗谱.—清乾隆40年(1775)木活字本.—1册.—存卷7.—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773
义乌丁氏宗谱.—清道光3年(1823)木活字本.—1册.—存卷15.—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存世系。
馆藏:1777
义乌丁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丁梦龄篆修.—清同治6年(1867)木活字本.—15册.—存卷1、4、6、7、10、12、14—16、18—20、22、24、25,卷首.—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卷首目录、凡例,馀卷为世系。
馆藏:1778
义乌丁氏宗谱.—清光绪29年(1903)木活字本.—4册.—存卷9、10、25、27.—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存卷均为世系。
馆藏:1774
义乌丁氏宗谱.—清木活字本.—1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782
义乌丁氏宗谱.—民国10年(1921)木活字本.—19册.—存卷4—7、9—12、15—18、22、24、26、29、34、36、37.—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卷四至二十六世系,卷二十九行录,卷三十四传记、行状,卷三十六祭文、契约、墓图,卷三十七神主谱。
馆藏:1785
义乌丁氏宗谱.—民国34年(1945)木活字本.—18册.—存卷9—18、20—25、27、31.—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参见清嘉庆六年木活字本《义乌丁氏宗谱》条目。卷九至二十七世系,卷三十一行录。
馆藏:1780
县前丁氏宗谱:[义乌].—清同治9年(1870)木活字本.—5册.—存卷1—5
始迁祖瑞,宋时自诸暨枫川迁居义乌县城南街,是为县前丁氏。卷一谱序、墓志铭、传记,卷二系图,卷三至五行传。
馆藏:1772
县前丁氏宗谱:[义乌].—清嘉庆13年(1808)木活字本.—1册.—存卷1.—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同治九年木活字本《县前丁氏宗谱》条目。存卷为墓志、行状、传。
馆藏:1765
县前丁氏宗谱:[义乌].—清光绪30年(1904)木活字本.—1册.—存卷2.—书名据版心题
参见清同治九年木活字本《县前丁氏宗谱》条目。存卷为世系。
馆藏:1770
罌湖丁氏宗谱稿: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宁波]/(清)丁兴安等篆修.—清宣统3年(1911)聚德堂木活字本.—4册.—书名据书签、书名页、版心题
始迁祖坚、固,明代自河北莫州樊兴宦游浙东,秩满隐居郡西桃源乡,坚居漕河西为西房之祖,固居漕河东为东房之祖。卷一族规,卷二恩荣录,卷三至六世系,卷七茔墓表,卷八序略、祀规、祀产,卷九懿行录,卷十艺文志。
馆藏:JP164
罂湖丁氏宗谱稿:不分卷:[宁波].—钞本.—1册.—书名据书衣题.—记事至1953年
参见清丁兴安修《罂湖丁氏宗谱稿》条目。是谱记丁氏族人卒年。
馆藏:JP170
沩宁丁氏五修家谱:二十五卷,首三卷:[宁乡].—清光绪21年(1895)济阳堂木活字本.—4册.—存卷5、6、21—25.卷首3.—书名据版心题
卷首艺文,馀卷为世系。
馆藏:1744/A
沩宁六修家谱:[宁乡].—民国济阳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12—15.—书名据版心题
存卷世系。
馆藏:1745
暨阳丁氏宗谱:六卷/(清)丁祖福等篆修.—清同治7年(1868)刻木堂木活字本.—4册.—存卷1、4.—书名据版心题
始迁祖千二,明代自诸暨枫川迁至本邑大马。卷一谱序、丁氏家政、传记,卷四行传。
馆藏:1771
浙东暨阳大马丁氏宗谱:不分卷.—清咸丰11年(1861)木活字本.—4册.—残本.—版心题暨阳丁氏宗谱
存卷均为行传。
馆藏:1769
丁氏宗谱:四卷:[润州]/(清)丁茂春篆修.—清道光14年(1834)木活字本.—4册.—清丁肇昌批校
始迁祖素,北宋末自泗州迁至润州。卷一谱序、家训、宗约、行实,卷二墓图、世系图,卷三、四世表。
馆藏:JP168
丁氏宗谱:四卷:[润州]/(清)丁肇昌等篆修.—清光绪15年(1889)木活字本.—4册
参见清丁茂春修《丁氏宗谱》条目。卷一谱序、受姓始祖说、大宗谱源流序、家训、宗约等,卷二行实、世系,卷三、四世表。
馆藏:JP167
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丁南生篆修.—民国21年(1932)木活字本.—12册.—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始迁祖昌,明宣德间由萧山许孝乡迁居邑西。卷一谱序、宗祠屋基平面图、列祖坟图、十八世统宗等,卷二至十世系,卷十一为世传、内传等,卷十二艺文、附录。
龙邑高塘丁氏宗谱:[龙游]/(清)丁绍宽篆修.—清光绪3年(1877)木活字本.—1册.—存卷1,卷首.—书名据版心题
始迁祖宗孝,宋元间自兰谿迁至龙丘业桂坊,定居于龙丘高塘。卷首谱序、先人事迹、祀产、凡例、家规、宗规、高塘兴地图、先祖遗像,卷一墓图。
馆藏:1783
丁氏族谱:一百四十四卷,首一卷:[怀宁]/丁席珍篆修.—民国10年(1921)木活字本.—22册.—存卷1、84—93、95—100、135、139、140、143、144,卷首.—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始迁祖义甫,自宿松徙居怀宁钦化乡汪家潭新安里。卷首谱序、家规、家礼图等,卷一世系图,卷八十四至一00世系,卷一三五至一四0契议,馀两卷为行实。
馆藏:JP166
丁氏重修族谱:[缙云]/(清)丁步鸿篆修.—清光绪15年(1889)木活字本.—20册.—存卷2、3、7、9—13、15—21、24、25、27、30,卷首.—书签题治前丁氏宗谱
始迁祖一中,南宋末避兵乱,偕子自金华迁来缙云。卷首谱序、祠记,卷二、三系图,卷七至二十七行第,卷三十寿序、行传。
馆藏:1737/A
丁氏宗谱:[缙云].—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15册.—存卷2、6上、7、10、12、16、17、19、20、24—26、28—31.—书签题治前丁氏宗谱
参见清丁步鸿修《丁氏重修宗谱》条目。类目与参见谱大致相同。
馆藏:1753
丁氏宗谱:三十九卷,首一卷:[缙云]/丁喜戊纂修.—民国14年(1925)木活字本.—32册.—存卷1—3、5下—8、10—18、20、23、28—39,卷首.—书签题治前丁氏宗谱
参见清丁步鸿修《丁氏重修宗谱》条目。卷首词训、家训、異姓不许乱宗记等,卷五至七系图,卷八至三十三行第,卷三十四行传,卷三十五寿序、女传、祭文,卷三十六至三十九祀产、墓图、祠记。
馆藏:1738/A
济阳郡丁氏宗谱:[缙云].—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3册.—存卷2、3、8.—版心题五云丁氏宗谱
始迁祖洙,世居天台温岭,南宋初官江西转运副使,任满还乡,路过缙云,爱其山水民情,遂置产立业,筑室邑之翠微山下而居。卷二外纪系图、内纪系图,卷三、八均为行第。
馆藏:1754
丁氏族谱:八卷:[镇江]/(清)江为霖等篆修.—清光绪间据嘉庆13年(1808)松铭堂刊本景钞.—8册.—书明据版心题
始迁祖煜南宋初自河南迁居京口。卷一谱序、诰命,卷二像赞等,卷三墓志、传、行略,卷四源流考、世德录、世系图,卷五至八世表、重修谱跋等。
京江丁氏传汇略录:不分卷:[镇江]/(清)丁立中等篆修.—清光绪31年(1905)松铭堂木活字本.—1册.—书名据书名题.—卷端题京江丁氏支谱抽印单行本
全书汇录正史、别史及其他族谱所载自唐末至清光绪间丁姓人物传略。
馆藏:517779
醴南西塘七修族谱:[醴陵].—民国彝叙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2、4—6、8—10、12—15
始迁祖梦麟,元至元间迁至西塘。卷二迁醴系图、世系图,卷四至十齒录,卷十二宗祠图,卷十三墓图,卷十四祭祀、祀产、义举约言,卷十五艺文。
馆藏:1734
[醴陵新田丁氏宗谱].—民国29年(1940)敦彝堂木活字本.—2册.—存附刊卷6、10
附刊卷为六井分克论公派下支谱,有祭祀、义学等编;卷十为江边分良二公派下支谱,有艺文编。
馆藏:1741
云台丁氏宗谱:四卷/(清)丁德顺篆修.—清光绪元年(1875)双桂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4
存五房分世表、分附表、统宗世系图、五房世系图。
馆藏:1739
丁氏宗谱.—清敦伦堂木活字本.—6册.—存卷2—5、18、23.—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光绪间
卷二、三世系图,馀卷为世系表。
馆藏:JP163
丁氏族谱.—清学易堂木活字本.—3册.—存卷4、14、20.—书名据版心题.—记事字清光绪间
存卷均为世系。
馆藏:1766
丁氏族谱.—清济阳堂木活字本.—3册.—存卷7、8、10.—书名据版心、书衣题.—记事至清同治间
存圈均为世系。
馆藏:1756/A
丁氏族谱.—清济阳堂木活字本.—4册.—存卷7、11、13、14.—书名据版心、书衣题.—记事至清光绪间
存卷均为世系。
馆藏:1759
丁氏三修族谱.—民国济阳堂木活字本.—2册.—存卷11.—书名据版心题
存卷为世系。
馆藏:1735
丁氏四修族谱.—民国济阳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6.—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同治间
存卷为世系。
馆藏:1736
丁氏六修族谱.—民国济阳堂木活字本.—1册.—存卷5.—书名据版心、书衣题
存卷为世系。
馆藏:1746
丁氏宗谱.—清乾隆40年(1775)木活字本.—1册.—存卷8.—书名据版心题
存卷为行第。
馆藏:1750
丁氏宗谱.—清道光18年(1838)木活字本.—4册.—存卷9、12、18、21.—书名据版心题
存卷为行第。
馆藏:1752
丁氏宗谱.—清咸丰7年(1857)木活字本.—1册.—存卷4.—书名据版心、书签题
存卷为系图。
馆藏:1751
丁氏宗谱.—清同治6年(1867)木活字本.—3册.—存卷10、11、28.—书名据版心题
卷十、十一行第,卷二十八传。
馆藏:1755
丁氏宗谱:不分卷.—清钞本.—1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光绪间
残卷为世系。
馆藏:173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家谱字辈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