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喜欢什么神话故事大全

东莞85后老板的创业故事 失败两次仍选择继续
东莞蚂蚁俱乐部黄德玉(左一)和团队成员。
团贷网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林。
创客优质好项目可资助20万元,创业成功还可一次性申领5000元资助,不仅如此,东莞还降低了创业贷款申请门槛,在莞创业者可申请10万元贴息贷款。
在黄德玉眼里,现在正是创业的黄金时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有那么多人关注创业,有那么多政策倾斜创业。&
昨日,在东莞南城一家咖啡厅里,谈起创业的话题,黄德玉好像打了鸡血,&今天开了半天会,解决了许多问题。&
作为东莞蚂蚁创业俱乐部负责人,黄德玉目前团结了近千名年轻创客,&大家都有想法,年轻活泼,有股干劲。&据黄德玉透露,今年开春后大城区至少有万名围绕创业忙碌。
谁会想到,这位85后,即使在创业路上失败两次,目前也在创业路上充满信心。
&失败了两次
这有什么关系呢&
创业的路上,敢说自己成功的人,并不多见。无论是黄德玉,还是张林,都自称&在创业的人&。
当然,听到&创客&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跳出来时,黄德玉们更有了信心。
张林,2012年与唐军创立团贷网,至今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担任团贷网的总裁,&在东莞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一起创业的伙伴们都圆了买房买车的梦想。&但张林一直强调,&我还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只是一个创业者。&
在张林看来,&成功&如同一副枷锁,对于年轻人来说,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事业充满热情,才是创业的动力。一直奔跑在创业路上的张林,用数据证明他的用心,在短短三年内,团贷网累计交易额突破50亿元,为投资者创造超过2亿元的收益,帮助上千企业及个人解决了资金问题,目前已成为东莞P2P行业的一匹黑马,且仍是全国金融行业的金字招牌。
当然,相对于张林而言,黄德玉的创业经历可能是东莞数万创业者的一个缩影,&我86年出生,创业5年了。开过店,也办过信息咨询公司,但前面两次创业都失败了。&
喝了一口温水,黄德玉笑着说,&我还那么年轻,失败两次,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信心,有朝气,还有不认输的闯劲。&
在这个年轻阳光帅气的茂名小伙眼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喜欢,又能帮到别人,我喜欢这样的创业生活路径。&黄德玉坦言,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后,同学就业路径非常分散,全国各地都有,医生、公务员、经商,甚至还有人出国深造。但黄德玉一直留在东莞。&就为了创业。&黄德玉如是说。
目前,黄德玉发起成立了一家创业俱乐部,每天忙着和伙伴们调研、完善细节,还得筹集资金、培训团队。
市工商部门透露的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目前拥有各类市场主体63.23万户,同比2013年底增加11.47%。其中,最近一两年创业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对此,黄德玉深有感触,&今年2月份,我们创业俱乐部举办了一个青年创业者年会,吸引投资人、青年创业者,还有企业老板乐于提供赞助,来了近300人。目前城区创业的青年至少超过1万名。&
即使面对这样的大场面,黄德玉从来不掩饰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在事业上,我不算成功者,一创业就失败了,但既然已在路上,就会尽一切努力让未来美好起来。失败两次,又有什么关系呢?&黄德玉表示,东莞就是如此宽容,&无论我的合作伙伴,还是我曾经拜访过的企业老板,他们从不讥笑我的经历,反而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
对此,团贷网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林也深有同感。早前,一本《东莞不相信眼泪》的小说曾在全国热销,但事实上,处于广深之间的东莞,更具包容度。张林说,&我大学毕业了,但我的合作伙伴还没拿到大学毕业证。&不过,张林认为,除了求职,&谁关心你毕业哪个学校,谁又关心你的学历呢,在东莞,很多人是干出来的,是拼出来的。&
遇到土壤就能发芽&
黄德玉认为自己还是一粒种子,只要遇到土壤就能发芽,而东莞就是这样的土壤,适合草根创业,适合创客生存发展。
在很多人眼里,深圳发展程度高,作为改革开放的特区,自然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广州商业模式很成熟,商机同样很多。但与超过100位创业前辈交流后,黄德玉认为,&前辈们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点化和指导,很多人认为东莞更适合我。&
张林坦言,&当年我正备考公务员,父母也特别希望我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过,在接到同学唐军的创业邀请后,还是来到了东莞。&其实,早在2000年,张林的父亲就到东莞务工。&可以说,到东莞创业,既有亲情的牵挂,也有同学的友情。到东莞三个月,就坚定了我创业的决心和信心。&张林说。
张林扳着手指头,笑着说,当年银企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有大把的资金,企业生产发展及周转却存在大量的缺口。在摸清了运作模式后,唐军和张林携手成立了一家融资机构,依托这个平台,三年间已让投资者赚了2亿多元,解决企业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
张林现在还认为,&若换在三年前,不敢想象。&但就是当时一个信念,一个想法,一个创意,&犹如一粒种子,遇到土壤就发芽,进而扎根。&但谁会想到,当年注册公司后,租好办公室,配置办公设备后,&口袋里只剩几千元了。&
不过,一切都挺过来了。张林笑着说,&每解决好一个问题,公司就往前推进一步。&在三年的创业过程中,团贷网从十几个人,一步步壮大,如今员工超过了600人。当然,期间也有一些员工进进出出。不过,令张林特别欣慰的是,从团贷网出去的员工,也有不少人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黄德玉透露,&最近两年,我拜访了近300家企业,得到了很多创业前辈的支持和激励。&特别是文一创始人罗文给黄德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中学生,从被学校开除到创建公司,从一无所有到丰衣足食,从小打小闹到互联网的年轻领导者,这就是东莞带来的机遇。&
张林、罗文、黄德玉,都是80后,但他们都是典型的创业佼佼者。罗文从学校辍学后,先是到惠州和广州的电脑城打工,当别人安于重复劳动时,他开始琢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成功优化微软Windows系统,开发出了Ghost系统,把装机时间从平均2个多小时一下缩短到了20分钟以内。
罗文和好哥们赖霖枫联合创业时,将公司设在松山湖,并迅速成长为知名计算机企业。
&东莞仍然是
适合创业的好地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东莞仍然是最适合创业工作的城市之一。&
有数据显示,东莞今年定点抽查134家企业、98574名员工,员工返岗率达85.6%,企业开工率达88.4%。
对此,黄德玉深有同感。&我考察过很多企业,台资、港资、还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接触了两三位企业老板,大家一致认为东莞最适合创业。&
黄德玉还透露,不少人说台资企业外迁昆山,或说服装鞋业企业进入东南亚周边国家,&但台湾开厂办企业的新生代,他们在东莞上学、就业,参加工作后更乐于留下创业。&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东莞市胜昱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虽然名字普通,但在业内却有一个非常高调的化名&&901。
黄德玉透露,这是一家由9名东莞台商二代用心打造的创业平台。&901&发起人、执行董事陈怡廷表示,&901&是个结合创新、创意、创业、创投、众筹、市场推广与展览及资本运作的综合平台,团队有来自律师、会计师、文化传播、展览策划与电子商务等的运营管理人才,并与各地台商协会、台湾电电公会等两岸有影响力的主流社团联手和对接优势资源,协助平台成员在大陆开展业务。如今,&901&已获得各银行、证券、投资、金融公司的关注支持。
在陈怡廷眼里,&东莞是创业的好地方。&而求学、工作都在东莞的黄德玉表示,&经过3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东莞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非常有利于整合上、中、下游的资源。&而作为台商富二代,陈怡廷更看重东莞父辈的奋斗结晶和团队的合作精神,&父辈在东莞发展久了,资源丰富,而我们年轻一代要善用这些资源,创造新的价值。&
此外,近年来,东莞完善营商环境方面屡有突破,无论是商事改革,还是简政放权,还有创意园区,都让企业家和创业者看到希望和机会。&当政府真正致力于提供服务时,你就会发现,创业者如鱼得水。&黄德玉如是说。
对此,张林也表示,团贷网在东莞的三年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但来自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干扰可以说是零。&企业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张林认为,东莞很多高科技企业占领市场靠的是产品和服务,而政府职能部门只会开道,基本不挡道。
当然,最令黄德玉欣慰的是,&蚂蚁俱乐部与&901&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黄德玉看来,今后能够整合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项目与科技,都可以在莞邑大地扎根。
东莞小额创业贷款最高可贷10万
3月17日,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出台《东莞市小额创业贷款实施方案》。在莞创业者,可申请最高10万元贷款(分5万元和10万元),银行受理申请到审批完毕发放贷款,原则上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在最长三年的贷款期限内,市财政给予全额贴息。通俗地讲,就是这笔5万元或10万的贷款,供创业者使用2年或3年,到期只需要还清本金就行,不用支付一分钱利息,政府帮你承担利息。
广东创客好项目可奖20万
2015年-2018年,在广东的创业人士,最高可获1万元培训资助;创业成功可一次性申领5000元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更可获20万元奖励。
在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中,鼓励各高校和社会力量新建或利用各种场地资源改造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对达到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基地建设标准的,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兴趣爱好,市场需求,个人能力
想做创客?先看你具备了哪些条件
雨林风木5.4亿元被收购,这不仅被公认为东莞互联网行业迄今最大一笔收购案,也成为激励创客活生生的样板。
如同阿里巴巴成功在美国上市制造财富神话一样,雨林风木也书写从零到数亿财富的传奇。在创业圈内,雨林风木的故事势必还会发酵,成为创客坚守理想的一面镜子。
在东莞创客看来,虽然雨林风木被收购,但其创始人的奋斗史依然被业内津津乐道。透过赖霖枫的创业故事,其个人爱好、市场需求、信心坚守也成为创客模仿路径。
爱它,创业路上才会拼命奔跑
在蚂蚁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黄德玉看来,选择创业最关键的是要有自己的兴趣,&只有喜欢这项工作,才会把它当做事业来经营。爱它,创业路上才会拼命奔跑。&
黄德玉告诉记者,&有时凌晨一两点,还会收到赖霖枫的信息。&赖霖枫那忘我的工作状态让黄德玉甚为感慨,&身家都上亿了,钱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可他那种闯劲正是值得学习的创业精神。&
大家都知道,赖霖枫最初的创业是从电脑维修开始。而按照黄德玉的话来说,&赖霖枫当初处在电脑维修领域,每天做最多的工作就是拆机,装系统等,干的都是与电脑有关的事,可以说,赖霖枫对电脑有关的事,那是真爱。&
黄德玉说,其实我在大学时就开始创业。&虽然失败了两次,但我还是喜欢创业。&黄德玉坦言,你不喜欢它,怎么会拼命地做这项工作呢?在黄德玉眼里,&真正的创业者,都有一种闯劲。&
对此,团贷网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林也深有感触,&当时,创办团贷网时,我们十来个人,也是没日没夜地干,那真的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很多单位特别崇尚奉献,创业者的干劲就是最地道的奉献。&
在张林看来,正因为爱这门事业,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拼命地向前奔跑。因此,对于欲创业的朋友,张林认为,&走向成功的关键是热爱。&
需求,填补市场空白的竞争力
任何创业,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当年,正因为看到银企信息不对称,唐军和张林才联手创办了团贷网,缓解了数万企业的融资问题,也让民间数亿沉睡资本找到了出路。而这种需求,只有深入市场才能体验、才能掌握,并从中发掘出商机。
作为创业指导师,黄德玉坦言,当年在拆机装系统的过程中,赖霖枫发现当时的装机系统通常要两三个小时,而经他简单优化了之后,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十几分钟就解决了问题。&没想到,很多人争相使用。&正是这种市场需求,带动赖霖枫当时创建的导航网站,并带来了可观的网络广告收入,为赖霖枫挖掘到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此后,赖霖枫相继进入云计算,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融资估值一度超过20亿元。
现在很多创业者,一提到市场需求,可能感到非常迷茫。对此,张林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需求开始细分,&创业一定要满足市场需求,这个需求刚开始时,并不一定很大,有时市场需求还需要创业者自己挖掘。&
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创业中,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如果想一口气就吃成胖子,说不定还会噎死自己。
黄德玉坦言,&创业两次失败的经历告诉我,无论有多大的梦想,创业时,还得从自己能力所及范围的事做起。&比如初始投资,还有团队人员,若一开始就拉开很长的战线,经常会遇到跟不上的情形,此时最容易失败。黄德玉告诉记者,&我前面创业就是这样失败了。&
张林对此也有很深的体味,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看到别人干得风生水起,也会想到自己去创业,当然有创业成功的,也有不少失败的。&想当年,很多互联网企业做得非常不错,但拼到今天的,仍只是少数几家。&
创业至今,张林认为自己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别人干得好,别人能干好,并不意味着自己也能做好。&现在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很多传统行业,但是有一点必须弄明白,&自己的能力要有一杆秤,超过自己能力范围,超速了肯定会翻车。&
创业者心声
期待东莞成立创业孵化基金
对于初期创业者来说,资金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东莞蚂蚁创业俱乐部联合创始人黄德玉认为,&东莞很多80后、90后有想法有激情,但往往项目刚启动就遇到资金难题。&黄德玉接触了数百家企业,发现超八成的创业型企业正面临资金和团队难题。
在黄德玉看来,东莞目前最期待成立创业孵化基金。&虽然东莞目前有创业扶持贷款,也有创业资助类基金,但只是杯水车薪,创业企业更需要雪中送炭。&
目前东莞蚂蚁创业俱乐部与台商创业团队&901&已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双方更渴望东莞有更多的大企业家伸出援手。
相比东莞周边城市动辄上千万元、甚至达亿元规模的创业孵化基金,黄德玉目前最期待东莞有三五十企业家能够携手组建类似的基金,&每人资助10万就行了,三五百万元的资助和前期投入,肯定能鼓舞创业氛围。&黄德玉认为,相对初始创业者而言,10万块钱对大老板来说,即使项目不成功,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好比天使投资,可以促成他们做很多尝试。
最新图文推荐
点击排行榜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市场及媒体合作屠晶晶010 09.cn
85后创业组个队吧,别再让60、70后垄断创业神话90后成创业新星
摘要80后也有很多创业明星,创业故事,只是85后正处在时代中间,机遇来了,创业也得组个队吧,别老让60、70后垄断了创业神话,而又眼睁睁看着90后创业新星闪耀。
  九个头条网讯&如今,大学校园的主力是1995后,职场的生力军是90后,而创业的先头部队应该就是而立之年的85后。不过,最近在互联网圈子,90后杀出了一条血路,这似乎惊醒了很多人,特别是85后的那一代:我们是否也该拿出点成绩来?不过,热血沸腾并没有持续太久,却立马陷入了沉默:都要三十了,还可以做什么?这是85后的普遍心态。也难怪,时代赋予他们特殊的境遇,躲也躲不开。
  85后是最尴尬的一代
  在85后同龄人之间,经常会听到这样自嘲的话: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尴尬的一代。刚离开幼儿园,幼儿园改制了 所有新玩具新楼房,没赶上;刚离开中学,所有中学足球场全部由原来的沙地换成了上等的草皮,没赶上;刚上大学,毕业后不分配工作了,没赶上;好不容易参加工作了,金融危机来了;接着就是浩浩荡荡的参加公务员大军,结果反腐来了。
  85后似乎也和互联网创业无缘
  有人说,85后也有最幸运的时候,他们见证了互联网从零到1到现在100的过程。但是,也就只是见证而已。在互联网开荒期,门户、邮箱、游戏、社交、论坛,85后一个没赶上,他们在上学。
  而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现在,85后很多人已经成家,有了很多牵挂。他们脑子里经常响起的一个问题就是:开荒期,我们没机会,爆发期我们却又落后了。
  但时机来了,85后都在想些神马?
  这不是说85后当时没想法,只是当时别说投资环境了,就连投资都没有!幸好,现在是最好的时代没有之一,我们处在投资环境以及时机都最爆炸的年代。
  目前,很多互联网85后的工作状态都是某某某公司的中层,或者高层管理。要是拉他们出来创业,反应基本都是“老了创不动了”。聊聊做什么吧,他们会说“我从来都不装app,也不玩手机游戏,从来不理解45度自拍,更不认识什么exo。”
  他们现在做的事情最多的就是,打打魔兽世界也好,lol也好,炉石传说也好,踢踢足球也好,就连去ktv也是“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4080゜13325゜21984゜31925゜41904゜51894゜61200゜71190゜81030゜9947゜10
30052゜119872゜210750゜310461゜47422゜56447゜66394゜75371゜85073゜94985゜10
从某种角度而言,互联网之于中国承担了相当程度的人性解放的工具使命,因此中国网民对其的依赖或许更甚那些早...
张近东表示,迈入全开放时代的苏宁,将为更多的合作伙伴开放接口。在线上,苏宁已经向阿...
1995年,李兆基以华人首富身份成为世界第七大富豪;1996年,他以127亿美元资产被《福布斯》评为亚...|||||||||||
最新播报:
85后期货高手战绩:1年资金翻30倍 300万变9000万
常杰(化名),85后,目前就职于一家农产品数据提供商,是这个真实故事的主人公。
一直以来,中国证券报记者都与其保持着联系,但都是通过电话、QQ等方式,素未蒙面。“熟悉的陌生人”是双方关系的最佳注脚,只是在交谈时感觉此人为人真诚、不拘小节。
直到他邀请中国证券报记者参加某交易所新品种上市发布会,两人面谈,记者才惊讶地发现身边这个身材高大、自信豪爽的青年竟是又一个资本神话:2013年3月,他怀揣20万元自有资金和280万元筹集资金踉跄入市,几经波折,至今已放大30倍至9000万元。
浮赢加仓、重仓出击是他成功的关键,但这背后是其对基本面透彻分析的自信。“也许是江浙人骨子里就有种敢打敢拼的魄力。对我们而言,‘风险是亏10万元、收益是赚20万元’的买卖十分划算,绝对值得去拼一场。但我们也不会盲目去打没把握的仗。”常杰说。
现货出身 连遇贵人
在棉花一役中一战成名的“浓汤野人”林广茂,是交流时常杰口中最常提到的人物之一。“我们见过面,聊过行情、聊过人生,我觉得跟他挺像的。”常杰说。
现货贸易背景,是他俩的共同点之一。林广茂有中纺集团的背景,对棉花市场了解极深,常杰则有国际四大粮商之一——路易达孚的工作经历,这份工作让他对现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也培养了对期货市场的兴趣。
“我本科在吉林大学学习国际贸易专业,2012年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路易达孚从事期货风险控制。当时认识的一个领导是路易达孚玉米贸易部总监,也是我的期货领路人。他能力很强,经常给大家开会,讲解平衡表、期货交易等知识,我经常会去旁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也培养了对期货的浓厚兴趣,觉得这个东西来钱快,是个好东西。但不久他却要离开达孚,问我是否愿意追随。”常杰回忆说。
事后看来,离开路易达孚无疑是他人生一个转折点。当时,他在路易达孚的月薪是13000元,加上其他福利,年入30万元左右很轻松,生活上也比较优越,要放弃这份工作并不容易。“但假如我不离开达孚,也许一辈子就这样了,我不甘心。为了学习期货,我最后决定跟领导离开达孚,转而来到上海的一家现货贸易企业。”常杰说。
对常杰而言,那位领导是其启蒙恩师,但他自己的努力也是成功的基石。“除了期现货知识之外,如果有空,领导还会带我们出去调研农产品(10.47, 0.18, 1.75%)的产量、企业采购量等,然后教我们做平衡表。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天天跑到网吧里,看博弈大师的技术指标、历史价格,进行了系统性学习,基础都是在这两年时间打下的。”
常杰还回顾了大豆、棉花、菜粕、豆粕的牛市行情,分析了什么样的平衡表下会酝酿牛市。当时的他很受启发,觉得如果能抓住一波牛市,对他的人生而言将是一次质的飞跃,而即使没抓住,赔的钱也就是那么一点。他还年轻,输得起。
尽管怀抱梦想,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年多的时间,正是常杰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光。“当时工资只有3000元,连自己都养不活,经常要靠女朋友接济,心理落差很大。可能也是应了那句话‘穷则变、变则通’,人越在低谷,越会想办法改变现状,这也更坚定了我学好期货的决心。”
于是,为了学习怎么做期货交易,他不断积累沉淀,并省吃俭用,同时努力工作让薪水有所提升,就为了攒点本钱入市。
时间一天天过去,他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也一点一滴地积少成多。漫长的730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后,终于积攒到了20万元,这让他有了入市的本钱。但令人意外的是,这20万元在他看来还是太少了。
之后,常杰从一个在英特尔工作的大学同学那里,以10%的年利息借来10万元,既是增加资本金,也给自己一个配资的概念。但30万元对他来说还是太少。幸运的是,他在长期的现货贸易中结识了不少对期货感兴趣却又不知道怎么操作的现货商。
“有一位从事玉米现货的张总,他想做期货,但又觉得没信心,我们关系很好,他对我也比较信任,就给了270万元,加上我已有的30万元,凑出了300万元的本金。”常杰说。
对做实业起家目前已家财万贯的张总来说,270万元并不是多大的数目,即使全部输光也无所谓,但这让常杰很是兴奋。“当时的想法是终于有钱了,开干!至于最后能做到9000万元的规模,张总和我都完全没有预料到。”
出师不利 反省蜕变
2013年3月,在现货市场上沉淀了两年的常杰终于怀揣“巨资”正式进入期货市场做交易。他记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交易的品种是白糖期货,也正是这个“甜蜜的事业”,给当时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的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次打击几乎让他心灰意冷,并萌生了退出之念。
日,白糖期货价格反弹至5715元/吨的阶段高点之后直线回落,但进入2月份,便出现震荡企稳态势,3月15日开始,糖价突破上行,便连续收出阳线,技术形态走好,大有持续反弹之势。
“当时市场预期国家对白糖收储,我与多位现货商沟通,他们也都说收储可能性比较大,于是我重仓做多白糖。现在回过头看,几乎是买到了当时的高点。”常杰回顾说。
常杰对初出茅庐的第一战记忆犹新。3月22日,糖价日内回调之际,常杰重仓入场,在5530元/吨附近做多,仓位高达75%。不料,入场后糖价便直线回调,短短两个星期,最低跌至了5286元/吨。
“刚入场账面便出现浮亏,1-2个交易日浮亏就有几十万元,但当时觉得还能回本,就抗了下去。结果浮亏越来越大,一个星期左右亏了接近150万元,觉得收储的利好应该是出不来了,只好砍仓。”
常杰坦承,白糖这一波做得十分煎熬,让他心理压力很大,150万元的巨额债务以后要怎么还,而且刚刚入市便遭遇这么大的打击,这让他开始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在这个市场上生存。
拿着剩余的150万元,常杰找到出资的张总,表示要把钱还给他,亏损的部分以后慢慢补上。令他意外的是,见惯风浪的张总只是微微一笑,安慰他“亏了没关系,你还有150万元本钱翻本,不如试试,就算都亏了也没关系!”
经此一役,常杰心态成熟了许多,谨慎了许多,他反思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听消息、看形态操作了,而应该把品种的基本面弄得透透彻彻,成为行内人。当时常杰注意到,菜粕期货价格持续回调,同时菜油价格也在断崖式下跌,油厂遭遇“油粕”双杀,当亏损达到临界点,一定会酝酿一波逆转。
“做好实地调研、做好数据研究、农产品做好天气研究”是常杰经白糖一役后给自己规定的做交易前的必修课。
“为了研究菜粕,我把华南地区的油厂都跑了一遍,又把湖北的油厂跑了一遍。结论是当时全球油脂处于弱势状态,如果菜粕不上涨,压榨菜籽每吨亏损将达到2000元,这是任何一个油厂都无法承受的,从油厂挺价的情况看,蛋白粕的增幅要明显好于油脂的增幅。然后研究天气,根据相关报道,美国应该还会出现高温,结合收储政策预期,我便认为菜粕大有戏唱。而我已经错过了菜油从10000元跌到6000多元的行情了,不能再错过菜粕的上涨行情。”
2013年9月,常杰将剩余的150万元全部入场做多菜粕,在底部建仓的时候就已经是95%的重仓,入市价格是2100元/吨,正好是阶段底部。此后常杰一路浮赢加仓,花了6个月时间,资金从150万元做到600万元。
和操作白糖期货不同,由于入场时机精准,抓住了阶段低点,“进去就盈利”,持仓压力很小,但是否适时止盈又成为一个大难题。“7月份菜粕出现回调,心里挺慌的,当时账面浮盈已有300万元了,就犹豫要不要止盈出来。就在犹豫的当口,又回吐了100万元。当时想,单子都拿这么久,才挣100个点,一点意思没有,而且我是看高到3000元,没到目标点位,想想就一直拿下去了,最终挣了1000多点出来。”
事后常杰总结自己的优点时说:“要说优点,就是坚持。想做什么事情就坚持去做,包括对自己判断的坚持,对期货事业的坚持。即使输了也别找借口,失败一次还有第二次,只要人在就没问题。”
连抓大牛 规模近亿
资金达到600万元之后,对于总是重仓出击的常杰而言就有了足够的安全垫。一波菜粕行情之后,常杰又做了些棕榈油波段交易,来来回回亏了不少,到去年11月份,单账户的权益回撤到502万元左右。
“我现在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风控,对我而言,资金回撤10-30%,我不心疼。我不是跟随趋势而是制造趋势。我也喜欢逆市加仓,去做一些反人性的东西,我知道有些时候我会赔得比较惨,但这都无所谓,这个过程中,更多是人性的升华、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判断力的锻炼,即使是错的,我也认为赔钱是值得的。”常杰对于自己的重仓、逆市加仓手法有着一定认识,知道其中风险,但也享受其带来的刺激感。
偶然中存在必然,常杰的这种重仓手法是建立在对品种基本面深刻剖析之上的,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去年12月,常杰深入分析天气和供需因素后,预计甲醇供应将趋于紧张,由此酝酿一波大反弹。于是,在去年底甲醇行情爆发前的一个星期,常杰满仓进入,从2700元入场一直拿到3680元离场,权益迅速增长到1900万元。“在甲醇价格到了3680元后,直觉甲醇反弹行情差不多了,便反手做空甲醇,挣了300余万元走了。至去年12月20日左右,权益已经到了2200多万元了。”
为了解不熟悉品种的基本面,常杰往往会选择跳槽到相关企业。今年年初,常杰做空鸡蛋,发现行情正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在亏了100多万元后,常杰止损离场。为了深入到鸡蛋行业,他辞去上海的工作,跳槽到武汉的一家农产品数据提供商,遍谒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客户,深入分析平衡表数据,了解到“流感疫情”对鸡蛋供应造成的巨大冲击,预计鸡蛋期货将展开一波声势浩荡的大反弹。
于是,常杰反手做多鸡蛋期货1409合约,入场点位在4150元。当时因为2000万元资金入场很困难,就找到一位担任现货企业老总的朋友,让其公司所有人都开户放到他这儿,全仓做多鸡蛋,盈利1300个点,资金接近翻倍。
“后来有能力主导行情后,就开始高抛低吸,就是我所谓的制造趋势,到今年6月,资金接近6000万元。”常杰说。
除了商品期货之外,常杰也开始涉足股指期货,而他似乎总是受到命运垂顾。就在7月22日股指期货启动令市场惊叹“牛市来了”的反弹前夕,常杰早已重仓4000多万元潜伏入市,这一波盈利高达3300万元。
“之所以做多股指期货,一方面目前的点位已经很低,下跌空间有限;另一方面,1-2季度GDP增长率并不理想,要完成全年7.5%的目标外,下半年可能出台刺激政策。而且近期各地政府陆续放宽房产限购,房地产贷款利率也出现下降。于是,我在2070点布置多单,全部建完仓成本在2088点,一周左右时间,做完之后一直拿着,目前资金盈利到3300万元左右。”常杰说。
总结自己的交易心路,常杰说,期货操作不要多,一年赚两波,做好调研,做好数据研究,把这些做到位了,就可以了。人生道路和做期货的道路是一样的,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遇到一点挫折在所难免,要坚定信念。
至于未来的目标,常杰表示,他在工作中结识了许多期货大佬,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叶庆均。“从10万元做到200多亿元,中途一度破产又东山再起,完全是凭借对市场的理解成功的,我觉得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85神话合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