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仓村阿旺尼玛卓嘎 喜欢你和巴桑拥有哪些优秀品质

永远绽放的高山雪莲——追记西藏自治区审计厅驻村干部阿旺卓嘎
  鞠躬尽瘁,她芳名永存
  阿旺卓嘎太累了。同事劝她歇歇,她开玩笑:“我多为老百姓谋福利,将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好向先烈们交代。”
  2012年6月25日,距离正式退休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阿旺卓嘎头晕得厉害,突发高血压引发大面积脑溢血,离世。
  噩耗传来,扎雪乡的巴桑一宿没睡,这个高原汉子把孩子叫过来,隔空给阿旺卓嘎敬献了哈达。
  新仓村村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鸟语花香的山沟里满是哭泣的人。93岁的藏族老阿爸旦增说:“走在路上,我想她;走在桥上,我也想她……”那年,新仓村千百年来第一次没过藏历新年,因为高兴不起来,庆祝丰收的望果节也没人提。
  “在新仓村,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卓嘎!”新仓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平措感慨,“在阿旺卓嘎身上我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风采。”
  阿旺卓嘎走后,新仓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作风悄然转变。村委会有了上下班制度,24小时有人值班,老百姓随时过来都能找到办事的人。
  在卓嘎的感召下,巴桑富了不忘乡亲,自己抚养了5名孤儿,每年解决200多人就业。前年,他拿出11万元奖励了100名大学生,拿出120万元资助一名尿毒症患者成功换肾。
  结婚几十年,阿旺卓嘎和丈夫聚少离多。每次卓嘎离家前都要给他做出三四天的饭菜,并一再允诺:“等我退休,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没人敢向阿旺卓嘎6岁的孙女解释,奶奶为什么还不回来。从前每次回家,再累再不舒服,阿旺卓嘎都要抱起这个鼻涕娃娃狠命亲。如今,爷爷只得哄她:“奶奶在新仓村放羊呢。”大孙女兴奋地接茬:“快让奶奶给我抱回几只羊吧。”
责任编辑:AP013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新华网拉萨6月18日电(记者许万虎、杨步月)西藏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政府办公楼后边,有一排不起眼儿的砖瓦房,屋檐上头全是杂草。  阿旺卓嘎,扎雪乡曾经的扶贫干部,三年前就住在这里。驻村期间,这位高原女子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阿旺卓嘎虽已去世,但她像一朵绽放的高山雪莲,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  增收致富,她频频出招  从拉萨出发,开车近两个小时,就踏进了墨竹工卡县的地界;从县城出发,绕着深山沟沟转几圈,就到了扎雪乡。扎雪乡平均海拔4000多米,由昔日三个贫困乡合并组成。  2007年4月,阿旺卓嘎以墨竹工卡县委常委、区审计厅驻扎雪乡扶贫队队长的身份上任。刚一到任,阿旺卓嘎就给这里的贫困“骨头”动上了手术—  扎雪乡全乡6个行政村7749名村民,好几个村都是半农半牧。农田和牲畜,是老百姓的心头肉。田地周围老百姓自发设置的简易铁丝网,挡不住牛羊、野鹿糟蹋庄稼,阿旺卓嘎看不下去。  于是,阿旺卓嘎决定修高产围墙。请施工队,资金不够,她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建起“万米长城”。围墙修好了,贪嘴的动物们没辙了,青稞、豌豆、油菜子“噌噌”往上蹿,亩产大幅提高。  高原的气候不像内地,降水少不说,还阴晴不定。庄稼生长时节,水很重要。阿旺卓嘎开始修水渠,很快,泥巴水渠换了水泥“新装”。水源地在米洛村,水渠流经格老窝村。从此,沿线3000亩农田喝饱了水,亩产从180斤增到300斤。  扎雪乡的油菜子质量好,阿旺卓嘎争取了30万元资金购置榨油机,建立榨油点,变资源为效益。去年,昔日的榨油点已扩建成龙雪清油加工厂,实现规模化运作,年利润达8万元。  阿旺卓嘎走后,拉萨市信访局驻龙珠岗村工作队队长米玛扎西接过“接力棒”。他说,阿佳啦(藏语意为“姐姐”)有眼光,给村里的发展开了好头。清油能赚钱,今后计划将2000亩地用来种植油菜子,慢慢打出品牌。  阿旺卓嘎累。细心的同事发现,她上山下坡很吃力。在扎雪乡扶贫的4年间,她住了3次医院。  一次,她头痛懵了,胳膊弯着掰都掰不开。医生量血压吓一跳,180,劝她住院。可她轻描淡写道:“人休息,项目可不休息。”在她心里,百姓的小事,是顶天的大事:  争取资金27万元,组织60多户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驾驶培训,拓展致富技能;投资20万元,建温室大棚,从前连小葱都不会种的村民,学会了种大蒜、白菜、西红柿……  扶贫济困,她一往情深  除了帮扶个人,阿旺卓嘎还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只有小学文化的其朗村党支部书记巴桑中了“头彩”。  阿旺卓嘎帮他协调80多万元建起藏香猪养殖基地,从林芝引进优质藏香猪苗。每年50%收益分给老百姓,剩下的钱再买猪苗。如今,藏香猪规模已达300多头,12户贫困户参与养殖,一户轮班一个月,每年户均增收四五千元。  为百姓谋利益,有时,还要“不择手段”。塔杰村电网老化,三天两头断电不说,还容易引发火灾。阿旺卓嘎坐不住了。她去找电网公司,公司老总说等两天再来。她急了,拉着人家不放手,说这是老百姓的项目,不能等。电网公司拗不过,立马派人更新了电网。  2011年4月份,扎雪乡4年扶贫结束后,10月,西藏自治区启动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向全区5400多个行政村派驻驻村工作队,帮助百姓排忧解难。54岁的阿旺卓嘎心头痒痒,向领导恳求:“我还有一年退休,想在退休前多为百姓做点事儿!”  无奈中,领导签下“同意”二字,卓嘎如愿成为审计厅驻新仓村第一批工作队队长。  新仓村属拉萨市达孜县德庆镇,330多户1500人散居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沟壑里。一上任,阿旺卓嘎背一个水壶,揣一盒降压药,拿着笔记本,带上队员,走东家、串西家,入户调研。  阿旺卓嘎有高血压,山路又难走,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她头昏脑涨,两眼血红,双脚浮肿。实在撑不住,就随地一坐,喝口水,按按头,继续走。  问题马上反馈上来。从村委会到318国道的土路泥泞,村里2个牧业组连砂石路也没有,病人就医,或是孕妇生产,往往把氆氇作成担架,一路颠簸送出去,耗时不说,还可能危及村民生命……  急性子的卓嘎开始想办法。从村到县、到市、到自治区,她一遍遍找有关部门,摆困难,求支持。2012年,投资583万元的总长7公里的黑色路面工程开建,投资430多万元的13公里砂石路陆续开建。不久后,新仓村人出行的问题解决了,以前找不到销路的虫草,也有人骑着摩托车来收购了。  村民们高兴。买了石碑,竖在路边,乐呵呵写上“阿卓路”三个字。  鞠躬尽瘁,她芳名永存  阿旺卓嘎太累了。同事劝她歇歇,她开玩笑:“我多为老百姓谋福利,将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好向先烈们交代。”  日,距离正式退休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阿旺卓嘎头晕得厉害,突发高血压引发大面积脑溢血,离世。  噩耗传来,扎雪乡的巴桑一宿没睡,这个高原汉子把孩子叫过来,隔空给阿旺卓嘎敬献了哈达。  新仓村村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鸟语花香的山沟里满是哭泣的人。93岁的藏族老阿爸旦增说:“走在路上,我想她;走在桥上,我也想她……”那年,新仓村千百年来第一次没过藏历新年,因为高兴不起来,庆祝丰收的望果节也没人提。  “在新仓村,没有一个人不认识卓嘎!”新仓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平措感慨,“在阿旺卓嘎身上我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风采。”  阿旺卓嘎走后,新仓村两委班子的工作作风悄然转变。村委会有了上下班制度,24小时有人值班,老百姓随时过来都能找到办事的人。  在卓嘎的感召下,巴桑富了不忘乡亲,自己抚养了5名孤儿,每年解决200多人就业。前年,他拿出11万元奖励了100名大学生,拿出120万元资助一名尿毒症患者成功换肾。  结婚几十年,阿旺卓嘎和丈夫聚少离多。每次卓嘎离家前都要给他做出三四天的饭菜,并一再允诺:“等我退休,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没人敢向阿旺卓嘎6岁的孙女解释,奶奶为什么还不回来。从前每次回家,再累再不舒服,阿旺卓嘎都要抱起这个鼻涕娃娃狠命亲。如今,爷爷只得哄她:“奶奶在新仓村放羊呢。”大孙女兴奋地接茬:“快让奶奶给我抱回几只羊吧。”  作者:许万虎 杨步月第四届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主要事迹--人民网西藏频道--人民网
第四届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主要事迹
&&&&来源:&&&&&
&&& 22、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达娃
&&& 达娃,女,藏族,1979年2月出生,民航西藏区局拉萨贡嘎机场行李手推车员。日下午,达娃在机场停车场收取手推车,无意中她发现手推车里有一个黑色背包。背包很沉,达娃随即想到的是丢失背包的旅客一定非常着急,于是她急忙返回候机楼办公室向当日行李室值班经理汇报情况。随后,达娃将捡拾的背包交至机场公安并详细描述了捡拾物品的全过程,经公安人员开包检查,背包内装有金条、手表、首饰、手机等贵重物品,总价值超过10万元。经过公安人员的努力,最后机场与失主取得了联系,将这个装有大量贵重物品的黑色背包交还到失主手中。而这,只是达娃平凡工作中平凡的一件事,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人生信条。“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手推车服务”,一直是达娃的座右铭。达娃来自山南贡嘎县甲竹林镇的一户普通家庭,家里有儿女一双,除了日常的机场工作,她还要操持农活。虽然工资不多,家庭也不富裕,但每次捡拾到相机、背包、手机、钥匙等旅客遗留的物品时,她从未有过占为己有的念头。每次她都会在原地等旅客回来找,等不到的时候就会通知值班经理并交给候机楼公安值班室,当旅客拿出酬金表示感谢时,她都婉言谢绝。
&&& 23、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罗珍拉牡
&&& 罗珍拉牡,女,藏族,中共党员,1985年6月出生,中国人民银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宣传群工部副部长。日下午,罗珍拉牡和同事去逛街,在山南一家新开的店铺里看中了一个包,买回来后她没有马上使用,也没有再去翻动。4天后,当她在拉萨往那个新买的包里放物品时突然发现里面的暗包有一个鼓鼓的东西,打开一看,竟发现在一个小黑袋里装着一堆金银首饰:3对金耳环、两个金戒指,还有一条珊瑚、绿松石项链和一个看似护身符的囊包。面对着这些“天上掉下来”的价值十几万元的财物,想想这几天失主焦急万分的心情,她心急如焚,在她脑海中第一时间闪现的便是物归原主。她果断地中断假期,立即从拉萨赶回山南,将失物亲手交到了失主手中。丢失财物几天的失主根本没有想到东西是因为放在包里而丢失的,更没想到价值十几万元的失物会在几天过后失而复得,而更让他欣喜的是,除了那些金银首饰外那个看似护身符的囊包是她父亲的遗物,完好无损。失主感动万分,当即从钱包中拿出数千元现金予以感谢,罗珍拉牡婉言拒绝,没说别的就转身离开了。罗珍拉牡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 24、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尼玛
&&& 尼玛,男,藏族, 1968年8月出生,西藏宏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央第四、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给胸怀大志的尼玛带来了致富机会,他于2000年成立了西藏宏发建筑工程公司。通过尼玛艰苦创业,努力拼搏,很快企业由一个小施工队,发展成注册资本6600万元,固定资产5196万元,年平均营业额1.28亿元的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勤奋致富的尼玛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公司从成立至今,累计培训和使用当地农牧民工6500人次,累计吸纳农民工40000人次,按时发放农牧民工工资2500万元左右,捐款捐物折款达778.01万元。2007年在非公企业普遍未建立党组织或其他组织之前,尼玛积极争取自治区工商联机关直属党委支持,在公司成立了党团组织,设立了党团活动室,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在人才利用上,尼玛非常尊重和爱护汉族或其他民族管理人员和员工,先后聘请了35名汉族和1名瑶族同志作为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并给他们委以重任,除了给予他们丰厚的工资待遇以外,每年报销探亲路费,报销医疗费,并缴纳养老保险。特别是汉族和其他民族员工因购房、治病、家庭意外等原因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尼玛主动借款,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给予他们特殊照顾。尼玛被评为自治区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 25、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多啦
&&& 多啦,男,藏族,中共党员,1967年6月出生,日喀则冈仁波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多啦一直秉持“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人生信条,这也是他20多年能将一个小门店做成拥有总资产7.8亿元,员工达到530人的集团公司的重要法宝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头脑精明的多啦在日喀则市区开了一家农机维修店,附带卖一些农机配件。后来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始经营农机,虽然规模很小,但还是赚到了“第一桶金”。随着事业的壮大,多啦于1997年成立了自己的日喀则珠峰农机公司。多啦的公司以经营农机为主,销售对象全是农牧民,公司经营中他始终站在农牧民的角度替他们着想,严格要求产品质量,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多啦的公司建立了消费者档案,对售出的农机产品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设法进行解决,对公司售出的农机全部免费清洗调试,仅此一项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由于质量好、服务优,多啦经营的公司获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信任,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占领了日喀则地区农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多啦十分热衷公益事业,20多年来,多啦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高达860多万元。多啦荣获联合国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
&&& 26、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聂增
&&& 聂增,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7月出生,林芝地区惠好量贩超市总经理。他数十年如一日,团结带领超市员工,诚实守信经商,一心一意创优,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承诺经营着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聂增14岁初中毕业后与父亲走村串巷做起小生意,早出晚归。1999年,快进入而立之年的聂增在林芝地区开办了第一家以副食、百货为主的小型超市,凭着做生意诚实守信,靠自己的辛苦一点一滴做大做强的经营方式,生意日渐兴隆,目前,超市已是一家拥有3家分店、固定资产达500万、员工达100余人的大型综合超市。聂增秉承“天天平价诚信无假”的经营理念,通过平价、低价的策略将实惠让利给消费者。在货源上,特别是关系到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及日常消费品商品上,与厂家代理商直接合作,减少流通环节,使价格更实惠。在促销活动上,超市每一次活动都做到操作透明、直观,让消费者实实在在参与活动,真真正正得到优惠。聂增建立健全了《商品召回退市制度》、《食品质量协议准入制度》、《食品质量责任制度》、《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QS商品准入管理》等,并上墙公示接受消费者监督,检查进场食品质量,对不符合要求食品和不能提供完善证件的商品坚决给予拒收。聂增被评为第一届林芝地区道德模范。
&&& 27、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边巴泽仁
&&& 边巴泽仁,男,藏族,中共党员,1972年3月出生,昌都地区第一小学信息中心主任。日,下午6点,边巴泽仁在昌都地区吉祥明珠公园散步时,在公园正中最上层台阶边的公共厕所里发现一个旅行腰包,打开后发现里面装满了百元现钞。边巴泽仁随即将旅行腰包放回了原处并拨打了110电话,将事情经过详细告知了110民警,同时为了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公共厕所,边巴泽仁一直守在门口直到民警赶到。20分钟后失主夏巴江村发现钱包遗失回来寻找,经核对失物后,边巴泽仁将28000元现金和机动车驾驶证等返还给了夏巴江村。失主为了感谢边巴泽仁,要求留下电话号码和姓名,被边巴泽仁婉言谢绝了。第二天失主通过多方打听知道了边巴泽仁的姓名和单位,并要求当面表示谢意,边巴泽仁也予以了谢绝。边巴泽仁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
&&& 28、第四届西藏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敏武
&&& 敏武,男,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那曲地区再回首商场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敏武所创办经营的那曲再回首商场先后荣获全国123家无假货商场(西藏仅3家、那曲独1家)、全国诚信维权单位、中国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全区先进私营企业、全区优秀无假货示范点、那曲地区纳税大户等多项荣誉。由于敏武敏锐的商业眼光和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在走出初期没有正式的店面、充裕的资金和良好的流通渠道的困境后,再回首商场迅速发展成为商品涵盖日用、厨卫、电器、文化用品等近千种门类、在那曲地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良好影响力的大型综合百货商场。敏武对商品供应渠道严格把关,放弃进价相对低廉的途径,宁肯自己少赚点,也要确保商场所售商品来源正规,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敏武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 29、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贾明理
&&& 贾明理,男,汉族,1961年2月出生,国家电网羊八井发电公司运行发电二站汽机班长。1979年冬天,18岁的贾明理作为第一批学徒工,来到了海拔最高的羊八井地热发电公司。初来乍到,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反复熟读运行规程,熟悉设备,查阅图纸资料,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请教,熟悉汽机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开、停机操作步骤。寒来暑往,经过35年的不断历练,使得他能够通过观察、倾听、触摸就能分辨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从一名学徒工、门外汉迅速成长为汽机运行专业的行家里手。30多年来,上千次的操作,他没有发生过一次人为责任事故。30多年中,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业务技能让他成为带徒弟的不二人选。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一整套设备检查、维护,事故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理的心得、经验和绝招耐心细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最终桃李满天下,他倾尽心力相授的11名徒弟早已成长为生产上的技术能手、中坚力量。贾明理被评为西藏电力公司优秀员工。
&&& 30、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达瓦次仁
&&& 达瓦次仁,男,藏族,中共党员,1982年3月出生,生前为改则县古姆乡小学校长。日,达瓦次仁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年仅32岁。2006年,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古姆乡小学校长。他上任伊始,为解决学校缺电、缺水、基础设施薄弱和师资力量紧张等困难,多次一个人骑摩托车奔赴400多公里路程到县上协调项目,经过多方争取,一幢幢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教学、住宿条件得到改善,学生、老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教师管理上,他加大力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学校骨干教师、带头人形成梯队。在学生教育上,他经常深入牧区开展家访工作,想方设法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他从自己工资中拿出资金给予帮助。达瓦次仁去世后,孩子们经常说:“以前,达瓦老师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现在,达瓦老师不在了,我们十分想念达瓦老师。” 2010年开始,他就患上轻重程度不一的多种疾病,县里领导知道后,多次劝他到县里工作,他都以自己年轻、所患疾病能扛得住、离不开古姆乡的学生为由婉言谢绝。在海拔5000米的生命禁区,达瓦次仁用9年的无悔付出,32岁的年轻生命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丰碑。
&&& 31、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周光辉
&&& 周光辉,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0月出生,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政工科长。在2007年初,局党组选派周光辉赴距县城98公里、海拔4900米的江孜县加克西乡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一干就是4年。4年里无偿购买价值3万余元的各类药品发放给该村群众;大力普及动物疫病防疫知识,把幼畜发病死亡率控制在了2%以下;积极联系30余万资金,购买3台车辆,解决该村交通问题,以踏实的工作,优良的作风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2012年,西藏局组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周光辉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协同工作队解决了吉隆县差那、唐果两村近30余年的草场边界纠纷。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袭击了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差那乡,他第一时间组织营救人员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出发,展开了48小时的生死大营救。经过行程160余公里,安全营救出被困的7名群众和2800只羊、250头牦牛。周光辉被评为“十一五”区(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 32、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刘纲华
&&& 刘纲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7月出生,湖北省援藏干部。刘纲华2013年7月来到西藏,担任山南地区乃东县经济合作局局长,开始了不平凡的援藏之旅。刘纲华在乃东县经济合作局局长的岗位上,锐意进取,创新并踏实践行“诚信、务实、政策”六字招商理念,他依托武汉对口帮扶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学习借鉴武汉“工业倍增计划”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分析乃东的区位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创建乃东武汉产业(援藏)园,率先实现全国12个省(4个直辖市)17个城市对口援建西藏产业园区“零”的突破,着力在山南地区江北产城一体示范园中打造乃东武汉产业援藏工业园,成为在西藏自治区创建首个对口援藏产业园,在他和他的团队日以继夜的推动下,2013年共有5个实体企业在该产业园达成意向投资,累计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6.66亿元。为了将山南泽贴非物质遗产发扬光大,他经过28天448小时艰苦的谈判,在2013年12月中旬促成了中国朗姿上市公司与哗叽泽贴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成功签约,为西藏自治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2013年,通过刘纲华及其同事的努力,乃东县招商引资财税突破3100万元,占乃东县财税总量的46.5%,招商引资考核中也由过去居于招商引资中等县,一跃成为山南地区十二县招商引资之首。刘纲华被评为优秀援藏干部。
&& 33、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尼玛旦增
&&& 尼玛旦增,男,藏族,中共党员,1970年1月出生,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尼玛旦增高度重视反分裂斗争工作,深入揭批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活动,使全处干部职工及灯香师(僧人)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确保布达拉宫长期安全稳定。尼玛旦增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广泛服务朝佛群众及游客,通过邀请礼仪教师授课,开设“青年服务站”,组织建立“布达拉宫官网和门票预售系统”,全面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尼玛旦增牵头主持开展布达拉宫文物普查工作,为布达拉宫75件珍贵造像文物、260余部文献古籍登记造册,为11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进行图像、内容及题记的录入工作。针对布达拉宫怕“火”问题,尼玛旦增带领保卫、消防等部门大力开展消防隐患排查工作,购置配备各类消防器材;针对布达拉宫怕“水”问题,尼玛旦增深入布达拉宫各部位检查,大力整治雪城等部位排水设施老化问题;针对布达拉宫文物怕“盗”问题,尼玛旦增在利用技防物防优势的同时,强化固定守护及流动巡防措施。尼玛旦增为了确保布达拉宫绝对安全,经常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以上,平均睡眠不足6个小时,有时加班好几个通宵。尼玛旦增被评为2006年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先进个人。
&&& 34、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德吉措姆
&&& 德吉措姆,女,藏族,中共党员,1971年11月出生,自治区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处长。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德吉措姆不管干哪项工作,也不管身处何种环境,不讲条件,不甘平庸,肯干、肯钻、肯拼,特别是主持行政政法处工作以来,一方面全区维护社会稳定经费得到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创新社会管理各项举措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她时常说:“今天的事情今天办、明天的事情想着办、往后的事情计划办。”说到做到,繁重的工作使她疏于对家人的照顾,但她认为行政政法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全局的工作,每一件事都是大事,当工作为重。行政政法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资金量大、敏感事件多,很多事情做了不能说,需甘当无名英雄。在深化财政改革中,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平衡各种关系,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收支管理。 德吉措姆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人生信条,始终坚持“依法理财、勤廉自律”,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通过提高维稳保障标准,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骄人的成绩。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惊天壮举,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扎扎实实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绩。德吉措姆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 35、第四届西藏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阿旺卓嘎
&&& 阿旺卓嘎,女,藏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生前为自治区审计厅正处级纪检监察员。日下午,阿旺卓嘎在达孜县参加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大会交流发言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日上午10点因公殉职,享年55岁。2011年10月,全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正式启动,阿旺卓嘎主动要求到区审计厅驻达孜县德庆镇新仓村驻村。驻村工作中,阿旺卓嘎带领驻村队员大力抓好“短平快”产业项目规划,以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积极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帮助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地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增强群众的致富能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近2500万元。由于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阿旺卓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患上了高血压等疾病,区审计厅领导和队员们多次劝说阿旺卓嘎请假治疗,但她每次都以驻村工作任务重走不开为由,继续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日下午,阿旺卓嘎和队员一起风尘仆仆来到达孜县,参加全县创先争优强基惠民驻村工作经验交流会,就在她做大会交流发言时突发脑溢血,病魔无情地夺走了她的生命。
&& 36、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旦增群宗
&&& 旦增群宗,女,藏族,1991年2月出生,阿里地区普兰县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岗位人员。旦增群宗是一名被抱养的孤儿,但她对养父及其家人的关心却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养父常年有病,时好时坏,全靠旦增群宗照顾护理,旦增群宗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养父病重期间,养父的姐姐又病倒在床。白天,为了不耽误上班旦增群宗提前一夜就准备好第二天的饭菜,下班到家热热就能喂给老人吃,她尽可能抽时间给二老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二老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冻着二老,天没有亮就提前生焦炭炉子、中间还抽空来加焦炭,保证全天给二老供热,为了养父能更好的恢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养父翻身。在旦增群宗的悉心照料下,二老精神一直很好,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全是托养女旦增群宗的福!”
&&& 37、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尼玛卓嘎
&&& 尼玛卓嘎,女,藏族,中共党员,1972年10月出生,拉萨SOS儿童村职业妈妈。从接第一个孩子的那一刻起,尼玛卓嘎就将自己定位为妈妈、老师、朋友的角色,以特有的耐心和细致,针对孩子点点滴滴的小事,塑造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灵,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日,她接了刚满4个月的小女孩,孩子刚到时,身体极虚弱,瘦小瘦小的,身体素质很差,经常生病,头两年的时间,尼玛卓嘎几乎每周都要抱着这个小女孩去医院治疗。当听到孩子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叫尼玛卓嘎妈妈时,尼玛卓嘎当时的心情真的无法形容。尼玛卓嘎认为最快乐的事就是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现在大部分的孩子由五、六岁到了十几岁,大的男孩也进入了青年公寓。这十几年里,虽然有辛酸,有苦恼,但同时也有幸福、快乐相伴。曾有一位记者问她,如果有一个工作条件比这好的单位你去不去,会不会离开儿童村,她说不会,记者问她为什么,当时她答的很坚定,她的家在这,她的孩子在这,她怎么能离开。尼玛卓嘎被拉萨市民政局评为先进工作者。
&&& 38、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贡桑德庆
&&& 贡桑德庆,女,藏族,中共党员,1980年6月出生,拉萨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科员。贡桑德庆的父亲70多岁,平时体弱多病,家里还有近50岁的姐姐是智障残疾,而丈夫平时工作特别繁忙,经常加班加点无暇顾家,这个困境家庭的所有重担都落在她的肩上。她不怕累、不怕苦地侍奉老人及残疾姐姐,从不让自己的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就是自己临盆住院都没人照料,回到家里又开始忙这忙那的,身体没调理好落下了一身的病痛。2013年,贡桑德庆的丈夫下基层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为了不让丈夫因家里的老人、孩子而工作分心,她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在家庭和单位这条直线上来回奔波、忙碌。她在单位是工作骨干,在家里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贡桑德庆被评为县级优秀公务员。
&&& 39、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巴桑潘多
&&& 巴桑潘多,女,藏族,中共党员,1983年7月出生,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2012年2月份,她的爱人被查出患了尿毒症,面对噩耗,她没有被打倒,她一边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边还要给爱人打气,并带他四处求医。从2012年起,她陪着丈夫开始了漫长的透析治疗之路,随着丈夫病情的加重,需要一周接受三次透析,每次透析她都守在丈夫身旁,不离半步,因为她知道透析过程中丈夫不能出任何闪失,一丝的失误两人都有可能阴阳相隔。除了生病的丈夫,她还得照顾孩子,侍奉身体不好的婆婆,巨大的压力没有压倒她,在她的激励和精心照顾下,丈夫逐渐恢复了自理能力,整个家庭对美好生活又重拾了希望。她知道,爱人得这种病,一家人的思想压力都特别大,为了丈夫、为了母亲、为了女儿,她要过好今天、不问明天,用心照顾丈夫,用心呵护孩子,她说:“这个温暖的家,就是我今生全部的幸福。”巴桑潘多被评为自治区优秀驻寺干部。
&&& 40、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李东
&&& 李东,男,藏族,中共党员,1965年7月出生,西藏金珠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干部。李东出生于一个藏汉结合的家庭,父亲为汉族,母亲为藏族,家庭幸福美满。参加工作后,其邂逅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王红,两人于1990年结婚,组合成了新一代的藏汉结合家庭。在长期共处中,夫妻和睦,幸福美满。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王红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需进行肾移植手术。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李东感觉天好像突然塌下来了,但他知道为了妻子他不能倒下,尿毒症非常难治,在不换肾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如果换肾,费用很高,需要一大笔钱,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肾源。医生的话并没有让李东有半点动摇。从此之后,李东一边坚持每周都带妻子到医院做血液透析,每次血透需要进行4个小时,李东就守在妻子病床前,一刻也不离开。病魔无情、人间有爱,李东的付出终于收到了回报,2009年底,医院传来好消息,找到了合适的肾源。王红的手术过程很成功,在妻子被推出手术室并得到医生肯定的回答后,李东感觉到自己仿佛获得新生一样。在与病魔抗争中李东、王红夫妻二人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各种困难,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快乐。
&&& 41、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蔡振华
&&& 蔡振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5月出生,西藏军区77635部队45分队政治指导员。2007年7月蔡振华与新疆吐鲁番市维吾尔族女青年玛依拉?吐尔逊结婚,婚后两年玛依拉?吐尔逊被查出直肠癌。玛依拉因长时间接受治疗,不得不辞去工作,在家养病。随着病情的愈发严重玛依拉为了不再拖累丈夫经常向蔡振华无故发脾气、争着吵着闹离婚,在困难的时候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但蔡振华总是不断的开导妻子,他对妻子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治疗,只要你多活一天,我就让你开心一天。”一直坚持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妻子,四处带妻子寻医问诊。如今他们已经结婚7年,7年对别人来说,房子有了,孩子有了,车子有了,但蔡振华丝毫不在意,他总是对别人说有和妻子七年的深厚感情足以。蔡振华荣获三等功一次。
&&& 42、第四届西藏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洛桑群培
&&& 洛桑群培,男,藏族,中共党员,1962年3月出生,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心播音指导。洛桑群培父母早已去世,但是他长年坚持去敬老院义务照顾孤寡老人,把他们当做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他经常来到敬老院给老人做喜欢的饭菜,并为老人们夹菜,陪他们一起用餐,饭后他总是能抽时间和老人们拉拉家常,陪老人们散散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一次敬老院有位老人卧病在床,洛桑群培全天守候在床边,悉心仔细地照顾老人,想方设法为老人求医问药,亲自为老人煎药、喂服,服侍老人,直到老人痊愈为止,老人逢人就说:“要不是群培啦,早就没我了。”洛桑群培也经常去孤儿院献爱心,逢年过节,他都会带上礼物去看看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邻居的大小事情也都喜欢找洛桑群培帮忙,凡事都能尽心尽力帮到底,受到邻里的爱戴。只要谁有困难,有求于他,他都会给予热情的帮助。他们一家夫妻恩爱,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他还利用自己医学方面的专长,积极为同事及邻里乡亲诊脉治病,并自己出钱为他们买药。在青海玉树地震后,他立即给玉树孤儿院寄去5000元现金,还寄去100多件衣物。洛桑群培被评为首届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最喜爱的播音员。
(责编:任晓攀、杨庆军)
我眼中的西藏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新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