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普中魏中魏的吴字的草书写法法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睢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睢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令睢受其牛酒,还其金。既归,心怒睢,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摺齿。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睢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睢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睢贤,谓曰:“先生待我於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望见车骑从西来。范睢曰:“彼来者为谁?”王稽曰:“秦相穰侯东行县邑。”范睢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因立车而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王稽曰:“不敢。”即别去。范睢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节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家贫无以自资 资:筹集费用B.留数月,未得报 报:回报、结果C.故僇辱以惩后 僇:同“戮”羞辱D.恶内诸侯客 恶:中伤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范睢机智灵敏性格的一组是(3分)①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②睢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③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④王稽知范睢贤 ⑤于是范睢下车走,曰:“此必悔之。” ⑥王稽遂与范睢入咸阳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睢曾周游列国,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B.魏昭王让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往,凭雄辩之才深得齐王敬重。须贾回国,不仅不赞扬他的高风亮节,反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C.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难得之才,便暗中和他约好把他带回秦国的事。D.王稽向秦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又趁机极力推荐范雎,范雎仍得不到秦王的召见。就这样,范睢等待秦王接见有一年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4.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或用带入法,把所给的义项放入句中,看意思是否与句意吻合。D 项中“恶”应为“讨厌”才符合句意)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试题可依据题干明确筛选标准,然后用排除法寻找答案。①写的是在须贾门下当门客,④叙述的是王稽,⑥写王稽与范睢入咸阳之事,这三项与“范睢机智灵敏”均无关按题干可排除,故选B)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主要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拿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文章第四段最后内容可知C项暗中约好的是见面时间)7.(1)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得分点:“谒、得无……乎、益、徒”准确翻译各得1分,整句翻译准确通顺得1分)(2)他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已到了像层层堆积快要倾倒的鸡蛋一样,能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定。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我所以把他载到秦国来。(得分点:“累卵、安、然、书传”准确翻译各得1分,整句准确通顺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要想得到理想分数一定要判断在原句中的落实采分点,首先要找关键的实词,其次找到重要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另外翻译要注意字字句句都落实。」【文言文参考译文】范睢是魏国人,字叔。他曾周游诸侯列国企图有所作为,但没有成功,想为魏国建立功业,可是家境贫寒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无法得见魏王,就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当门客。  有一次,须贾为魏昭王出使到齐国办事,范雎随往。他们在齐国逗留了几个月,也没有什么结果。当时齐襄王得知范睢很有口才,就派专人给范睢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但范睢一再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大为恼火,认为范睢必是把魏国的秘密出卖给齐国了,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于是他让范睢收下牛肉美酒之类的食品,而把黄金送回去。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睢,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宰相。魏国的宰相是魏国公子之一,叫魏齐。魏齐听了后大怒,就命令左右近臣用板子、荆条抽打范睢,打得范睢胁折齿断。当时范睢假装死去,魏齐就派人用席子把他卷了卷,扔在厕所里。宴饮的宾客喝醉了,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意污辱他借以惩一警百,让别人不准再乱说。卷在席里的范睢还活着就对看守说:“您如果放走我,我日后必定重重地谢您。”看守有意放走范睢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魏齐喝得酩酊大醉,就顺口答应说:“可以吧。”范睢因而得以逃脱。后来魏齐后悔把范睢当死人扔掉,又派人去搜索范睢。魏国人郑安平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就带着范睢一起逃跑了,他们隐藏起来,范睢更改了姓名叫张禄。  在这个时候,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到魏国。郑安平就假装当差役,侍候王稽。王稽问他:“魏国有贤能的人士可愿跟我一起到西边去吗?”郑安平回答说:“我的乡里有位张禄先生,想求见您,谈谈天下大事。不过,他有仇人,不敢白天出来。”王稽说:“夜里你跟他一起来好了。”郑安平就在夜里带着张禄来拜见王稽。两个人的话还没谈完,王稽就发现范睢是个贤才,便对他说:“先生请在三亭冈的南边等着我。”范睢与王稽暗中约好见面时间就离去了。  王稽辞别魏国上路后,经过三亭冈南边时,载上范睢便很快进入了秦国国境。车到湖邑时,远远望见有一队车马从西边奔驰而来。范睢便问:“那边过来的是谁?”王稽答道:“那是秦国国相穰侯去东边巡行视察县邑。”范睢一听是穰侯便说:“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最讨厌收纳各国的说客,这样见面恐怕要侮辱我的,我宁可暂在车里躲藏一下。”不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向王稽道过问候,便停下车询问说:“关东的局势有什么变化?”王稽答道:“没有。”穰侯又对王稽说:“使臣先生该不会带着那般说客一起来吧?这种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只会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王稽赶快回答说:“臣下不敢。”两人随即告别而去。范睢对王稽说:“我听说穰侯是个智谋之士,处理事情多有疑惑,刚才他怀疑车中藏着人,可是忘记搜查了。”于是范睢就跳下车来奔走,说:“这件事穰侯不会甘休必定后悔没有搜查车子。”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穰侯果然派骑兵追回来搜查车子,没发现有人,这才作罢。王稽于是与范睢进了咸阳。  王稽向秦王报告了出使情况后,趁机进言道:“魏国有个张禄先生,此人是天下难得的能言善辩之士。他说‘秦王的国家处境危险已到了像层层堆积快要倾倒的鸡蛋一样,能采用我的方略便可安定。但需面谈不能用书信传达’。我所以把他载到秦国来。秦王不相信这套话,只让范睢住在客舍,给他粗劣的饭食吃。就这样,范睢等待秦王接见有一年多。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小题1】D【小题2】D【小题3】C【小题4】(1)(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译出大意给3分:“寻”、“蒙尘”、“承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许:赞许。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①表明嵇绍有“知人之明”,②表明嵇绍不攀附权贵,⑥表明嵇绍据理拒绝,都不能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③④⑤能说明,故答案为D。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停息其事”错,原文是“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可见没有采纳嵇绍的意见,即没有“停息其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所以”,译为“用来……的”;“大名”译为“好的名号”;“行”意为“德行”;“细”意为“小的”;“寻”译为“不久”;“蒙尘”意为“蒙受风尘”,引申为“流亡在外”;“承诏”译为“接受诏令”;“诣”译为“到……去”。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长到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原因获罪,安居在自己家里。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上有这样的话‘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正好和缺少的人才相对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如您所说的,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于是就发布诏书征用他,起家为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迁为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也特别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延祖担任吏部尚书,就可以使得天下不再遗漏人才了。”沛国戴晞年少有才智,当时的人拿将来能成大事赞许他,而嵇绍认为他一定不成大器。戴晞后来担任司州主簿,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斥退,州里民众称赞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受到宠爱,年纪轻轻占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绍拒绝不答应。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正在官署,因为不亲近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升任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逝,太常奏请加给他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管礼的官员向人情妥协,谥号不能够依照原则。陈准的谥号是错的,应当给他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下达给太常。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的官员都很害怕嵇绍。齐王冏辅助政事以后,大肆地兴建房屋,骄奢更加严重,嵇绍上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为住低矮房而被人民称赞美德,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彰显美德,应当省去起房造屋的麻烦,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时政。董艾对齐王说:“嵇侍中善于音乐,公可让他弹奏乐器。”左右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说:“今日办高兴的事,你为什么吝惜这个呢?”嵇绍回答说:“公挽救振兴国家,应当作为事物的规范,并且流传规范给后人。我虽然浅陋无知,却惭愧地在皇帝身边充数,腰间系丝带头上戴官帽,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我怎么可以拿着乐器,做伶人做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参加私宴,弹奏乐器就是不敢推辞的事了。”齐王冏特别地惭愧。董艾等人也不好意思地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好遇上亲王的军队在荡阴打了败仗,百官及侍卫都逃散了,只有嵇绍严肃地端正冠冕,用身体捍卫,在鸾驾前交战,飞箭像雨点一样密集,嵇绍于是在皇帝身旁被害,鲜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上,天子深深地哀叹他的死。等到事情平定以后,皇帝身边的人想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著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文富艳属:写作 B.议所因革因:沿袭 C.当时冤之冤:冤枉 D.以疾辞不就就:到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且可以为侍御史 B.巴西安汉人也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C.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复入为著作郎 D.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著作郎。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廷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 D.陈寿的侄子陈符、陈莅及陈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1分)&(1)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4分)&(2)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3分)&(3)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王 利 用 传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①,中书辟为掾,辞不就。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选自《元史.王利用传》)①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以下皆仕金仕:出仕做官B.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C.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D.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初事世祖于潜邸逻者诉于上B.而当以罪利用以老病不能朝C.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起为太子宾客D.籍其家问得其实【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B.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十七件事写疏上奏,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事的深刻思考。C.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D.为了百姓利益,王利用敢于冒犯元朝统治者,勇气令人赞佩。【小题4】文言翻译。⑴ 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3分)⑵ 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3分)【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有 妇 毒 杀 其 夫 问 药 所 从 来 吏 教 妇 指 为 富 商 所 货 狱 上 利 用 曰 家 富 而 货 毒&药 岂 人 情 哉 讯 之 果 冤 也。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绍定三年,赵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登:考中 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咎:责怪 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切:符合 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屈:曲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分)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②所至毁淫祠数千区&&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④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⑥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母亲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C.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担心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会有鬼神作怪,于是在晚上独自坐在屋子里观察,然后才敢让母亲居住。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小题4】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4分)(2)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质:人质。B.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要:请求。C.国破而资之以为利资:借助。D.是宜肆诸市朝肆:陈列。【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3分)①不意身自为质&&&&&&&&&&&&&&&&&&&&&②邦昌但东面拱立③谕众以立邦昌&&&&&&&&&&&&&&&&&&&&&④见百官称“予”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5分)(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氏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公讳益,字舜良。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①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②,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取材于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注] ①干没:侵吞他人财物。②服除:守孝期满,除去丧服。【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人颇易之        易:轻视 B.以财力自肆肆:放纵 C.若五人者系狱狱:案件 D.表坊市道巷表:做上标记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他督查赋税,不曾因贫苦百姓(不及时交税)而着急。 B.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诸豪大吏)最终无可奈何,采用其他办法将他排挤出了临江军。 C.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王公让他们把老虎抬回去,说:“为政之道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歪门邪道。” D.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王公却镇定自若,只逮捕了那五个首领,当天就判决流放了他们。【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益做建安主簿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他生病了,全县都为他祭神祈福。 B.王益凭借自己的才能,将素来难治的韶州治理好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C.王益在家时谦恭平和,对父母孝顺,对族人友爱。父亲去世时,他曾回家守丧。 D.作者有感于王益的才德,又与其子王安石有交情,所以写下了这篇墓志铭以表敬意。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王益“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意思是王益为官果敢决断,英武不屈。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王益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蔡景历字茂世,济阳考城人也。景历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牍,工草隶。为海阳令,政有能名。陈武帝镇朱方,素闻其名,以书要之。景历对使人答书,笔不停辍,文无所改。帝得书,甚加钦赏,即日授征北府中记室参军,仍领记室。衡阳献王昌为吴兴太守,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乃遣景历辅之。承圣中,还掌记室。武帝将讨王僧辩,独与侯安都等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及受禅,迁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文帝即位,复为秘书监,舍人如故。以定策功,封新丰县子,累迁散骑常侍。文帝诛侯安都,景历劝成其事,以功迁太子左卫率,进爵为侯,常侍、舍人如故。太建五年,都督吴明彻北侵,所向克捷,大破周梁士彦于吕梁,方进围彭城。时宣帝锐意河南,以为指麾可定,景历称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出为豫章内史。及吴明彻败,帝追忆景历前言,即日追还,以为征南鄱阳王谘议。数日,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御史中丞,复本爵封,入守度支尚书。旧式拜官在午后,景历拜日,适逢舆驾幸玄武观,在位皆侍宴,帝恐景历不预,特令早拜,其见重如此。卒官,赠太常卿,谥曰敬。十三年,改葬,重赠中领军。祯明元年,车驾亲幸其宅,重赠景历侍中、中抚将军,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有文集三十卷。(选自《南史·卷六十八·列传五十八》)【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要之 要:邀请B.仍领记室领:兼任C.所向克捷克:战胜D.景历称师老将骄老:年迈【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明蔡景历“善尺牍”的一组是(3分)(  )①素闻其名,以书要之②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③辞义感激,事皆称旨④谥曰忠敬,于墓所立碑⑤不尚雕靡,而长于叙事⑥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景历年少时英俊清朗,具有孝顺的品行,家贫好学,善文辞,善写草书和隶书。善文辞这一长处,成为他以后步入仕途的有利条件。B.由于陈武帝的信任,蔡景历被派辅佐衡阳献王陈昌,他还参与了讨伐王僧辩的计划的制订,并起草征讨檄文,内容都符合武帝的旨意。C.蔡景历有为政才能,深受皇帝器重。担任海阳令时,就以能干著名。太建五年,皇帝特意下令更改蔡景历封官时间,以便让他参加宴饮。D.蔡景历死在任上,追赠太常卿。后来又两次追赠,祯明元年,皇帝车驾亲到他的宅第,并在墓地为他立碑,这些都是为了表彰他尽忠国事。【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以乡里父老,尊卑有数,恐昌年少接对乖礼。(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恶其沮众,大怒,犹以朝廷旧臣,不加深罪。(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奇。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故围荔浦、永安,劫知府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杀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应聘曰:“君第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杀其魁。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引疾归。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禀,殃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襄靖。(选自《明史·郭应聘传》)【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斩获七千有奇奇:零数 B.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怙:依仗 C.瑶慑兵威,愿服属慑:威慑 D.寻以忧归忧:父母的丧事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组是(&&&)①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②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③应聘益调诸路兵,……以孤贼势&&④君第往,吾自有处⑤为僦居供禀&&&&&&&&&&&&&&&&&&&&⑥与海瑞敦俭素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应聘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先后平定了府江、怀远、古田、阳朔等地的瑶民叛乱,受到了神宗皇帝的褒奖。 B.怀远地跨数州,环绕城郭四周的都是瑶民,嘉靖年间征伐就未能攻克。郭应聘派李锡出征,不料天空下起大雨和雪,军队无功而回。 C.在第二次出征怀远时,郭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其不意袭击并杀死阳朔金宝岭乱贼的首领。等到怀远被攻克,阳朔也平定了。 D.郭应聘在广西做官时,上奏请求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的祠堂,还帮助被贬斥的刘台,为他租住房供应粮食,死后又出资收殓他,并送他的灵柩回故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杀。(5分)译文:&(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家世世受射受:通“授”,传授 B.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用:因为 C.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数:屡次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鄙人:本人,“我”的谦称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作《师说》以贻之 B.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士以此爱乐为用知之为知之 D.其李将军之谓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4分)(2)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4分)【小题4】你认为李广的英名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5分)【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第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00字草书写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