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宋四大家家艺术价值

南宋四大家(四)尤袤&
尤袤(m&o)(1127年—1202年),字延之,小字季长,号,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南宋著名诗人、大臣、藏书家。祖父尤申,父尤时享,治史擅诗。绍兴十八年(1148年),尤袤登进士第。初为泰兴令。孝宗朝,为大宗正丞,累迁至太常少卿,权充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又曾权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光宗朝为焕章阁侍制、给事中,后授礼部尚书兼侍读。卒后谥号“文简”。尤袤与、、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原有《梁溪集》五十卷,早佚。清人尤侗辑有《梁溪遗稿》两卷,刊行于时。
尤袤的成就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可惜,尤袤的大量诗稿和其他著作以及三万多卷藏书,在一次火灾中全被焚毁。见到的他的五十九首诗是由他的清朝后裔尤侗从一些方志、类书中搜集到的。从这些残留诗篇的思想内容上看,尤袤与陆、杨、范三位诗人一样,都对当时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屈膝投降流露出不满的情绪,对山河破碎、人民遭受异族压迫是十分忧愤的。如从《落梅》一诗中就可以看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南宋朝廷不思恢复、陶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的愤懑:“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红。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尤袤的诗歌写得平易自然,晓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辞的典故之句。《青山寺》可称为他现存诗歌中的代表作:“峥嵘楼阁扦天开,门外湖山翠作堆,荡漾烟波迷泽国,空蒙云气认蓬莱。香销龙象辉金碧,雨过麒麟驳翠苔。二十九年三到此,一生知有几回来”。
尤袤一生嗜书,早有尤书橱之称。他对于图书“嗜好既笃,网罗斯备。”凡是他没有读过的书,只要他得知书名,就要想尽办法找来阅读,读后不仅要做笔记,借来的还要抄录收藏。杨万里曾经描述他乐于抄书的情景:“延之每退,则闭门谢容,日计手抄若干古书,其子弟亦抄书……其诺女亦抄书。”杨万里还记述一则故事,说他曾将其所著《西归集》、《朝天集》赠送给尤袤,尤袤高兴地写诗酬谢:“西归累岁却朝天,添得囊中六百篇。垂棘连城三倍价,夜光明月十分圆。”
由于尤袤酷好收集、珍藏书籍,加上他曾担任过国史馆编修、侍读等公职,有机会借阅朝廷三馆秘阁书籍,能够更多地抄录到一些一般人所难以见到的书。因此,他的藏书十分丰富,其中善本、珍本也很多。他的好友陆游曾在诗中描写他的藏书是“异书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遗书围。”
尤袤曾把家藏书籍“汇而目之”编成了《》一卷。(亦称《益斋书目》),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对研究中国古籍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著录有3&200余种书籍。分经、史、子集四部44类。仅记书名,不具解题,不详记卷数和著述人姓氏,《四库总目提要》疑为传写者所删削,今本非其原书。
&&&&&&&&&&&&&&&&&&&&&&&&&&&&&&&&&&&&&&&&&&&&&&&&&&&&&&
但记版本较为详细。从这本书目中可看出,尤袤的藏书包括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释典道教、杂艺、谱录等等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尤袤十分重视收藏本朝书籍,约占他所收藏史籍总数的三分之一。他收藏的北宋《国史》,九朝具备,北宋《实录》不仅齐全,而且有多种版本。可惜尤袤藏书在他逝世后因宅第失火,焚之一炬。仅留下《遂初堂书目》一部。尤袤文集,据《宋史》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有《梁溪集》五十卷。但均早佚。清人尤侗辑尤袤古今体诗四十七首,杂文二十六篇,汇成两卷,为《梁溪遗稿》,刊行于时。厉鹗《宋诗纪事》又从《三朝北盟会编》、《茅山志》等书辑得遗诗数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 > 马远_中国古代杰出画家,著名南宋山水画画家,南宋四大家之一
马远_中国古代杰出画家,著名南宋山水画画家,南宋四大家之一
马远(1190年-1279年),字遥父,号钦山,南宋著名画家。原籍河中,侨寓钱塘。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与、、并称,又与夏圭并称马夏。有《踏歌图》、《水图》、《》、《》、《孔子像》等传世。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家学渊源,自幼受艺术的熏陶,继承家学并吸收李唐画法, 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成为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
马远 -艺术风格和特点
马远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山水、人物、花鸟各臻其妙,而以山水画最为出色。从画面和史料上来分析,马远的画风主要受两条源流的影响:一是继承了&家传&即&马家面貌&的绘画风格,二是师承李唐。但他并不拘泥于前人,能够独辟蹊径,自树一帜,因此有&独步画院&、&院中人独步&的美誉,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马远的山水画师承、、李唐刚劲的笔法,、、&二米&的黑墨,再加之与江浙一带空气迷蒙、湿润的实景融会贯通,在构图和表现方法上都有创新。他善于画平视和远视的构图,多取特写镜头式的近景。其远景简略轻淡,近景凝重精整,从而使主题更为突出和集中。在构图方面,马远长于以部分表现整体的艺术手法,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则常写水之一涯,使画面留有许多空白。他擅于截取自然中的片段小景,放在广阔空间的一角加以描绘,以峭拔简括见长,下笔遒劲严峻,设色清润,人称之为&马一角&或&马半边&。他这种新的构图形式,一扫过去重峦叠嶂、云烟满纸的画法,摒弃了北宋时的全景式构图,使景物变得简洁,主体鲜明突出,而意境却依旧完整,这也正是南宋院体山水的一大特点。中国山水画从董、巨全景式的构图发展到南宋,经历着艺术本身的演变过程,到马远只不过是长链上的一环。 & &&
马远的山水画作品是极为丰富的,画家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水波。其用笔变化多端:或用线细如发丝,淡淡地写;或用线如行云流水,加以墨色浓淡粗细之变化;或随意挥洒,湿笔、干笔相辅;或用颤笔;或断线为点;或粗实稳健;或深厚雄壮;或细腻流利;或简洁多折&&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荡、跳跃,以及微风吹拂的波纹、月光泛影的涟滟等水的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把神奇的不可捉摸的水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能力和高超的笔墨表现能力。
对于马远的&边角之景&,过去曾流行过这样的解释:由于南宋时期中原沦陷,南宋政府腐败无能,马远的&边角之景&是借&残山剩水&来讽刺朝廷,寄托爱国之志。把艺术的构图及技法方面的演变与特色牵强附会地臆测为一种政治态度是不科学的。其实马远的画也不尽是&残山剩水&,也有大幅痛快淋漓的作品。他的用笔则是刚柔相济,豪放中不失严谨,变化中体现和谐。他善用&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来画山石,棱角方硬而富有质感,同时又增加了画面的空间与量感,与范宽、李成、李唐等画家的骨法用笔有着明显的区别。用墨方面,他采用水墨、焦墨并用,但多用水墨,以突出江南空气的迷蒙与湿润,与董源、&二米&的黑墨相比已是变化了许多,使画面的刚柔之感得以充分的对比和强化。
马远的山水画艺术独具风格,&奇怪突兀&、&多斜偃骞&、&拖枝&、&雕琢&、&一角&、&半边&、&空疏&等是其作品特有的艺术特征,他的艺术手法、绘画语言、表现形式在山水画的发展史上确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山水画艺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马远 -艺术成就和影响
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马远的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
马远艺术上克承家学而超过了他的先辈,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这种&边角之景&其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风格独特,富有诗意。画水能表现出在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种种形态。其花鸟作品善于在自然环境中描绘花鸟的神情野趣。所画人物,取材广泛,多画佛道、贵族、文人雅士、渔樵、农夫等,闲雅轩昂,神气盎然。马远在当时影响极大,有独步画院之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又与夏圭并称马夏。
马远 -代表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寒山子像& & &松下闲吟图& & &倚松图& & && & && & && & && & && & &
转载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aihuahua.net/huajia/gudai/862.html
------分隔线----------------------------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必备最新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必备最新版
21年​西​南​财​经​大​学​艺​术​修​养​考​试​为​半​开​卷​,​可​携​带​一​张​a纸​,​本​文​已​调​整​为​两​页​,​可​直​接​打​印​出​来​,​字​体​十​分​清​晰​,​由​于​艺​修​考​试​每​个​老​师​独​立​出​题​,​本​文​主​要​针​对​沈​思​老​师​的​题​型​(​大​部​分​为​鉴​赏​题​)​整​理​而​成​,​答​案​全​部​可​以​从​中​找​到​,​笔​者​最​后​成​绩​为3​分​。​吐​血​整​理​,​多​多​支​持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南宋四大家(二)杨万里&
&&&(),字廷秀,号。吉州(今江西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励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孝宗即位后,入相,推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丧满后改任。公元<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不久迁太常丞,转作少监。公元<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0.年出任知府,后改任知府。后任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公元<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0.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公元<span STYLE="mso-spacerun:'yes'; font-family:宋体; color:rgb(0,0,0); font-size:12.0000 mso-font-kerning:0.年,任。高宗驾崩,杨万里因力争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惹恼了孝宗,贬任知府(今)。光宗即位,召为。绍熙元年(1190)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终因孝宗对他不满,贬为转运副使。朝廷欲在诸郡行,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意,改任知府。杨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其中有不少作品内容比较充实。从他的第一部诗集《江湖集》开始,便写下了一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作品。如《读罪己诏》,对孝宗因抗金受挫而中途改变策略提出忠告;《道逢王元龟阁学》,对朋党得势、忠良被逐表示愤慨;《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对爱国名臣张浚抱恨以殁深表痛惜。淳熙十六年冬奉命迎接金使,北渡江淮,忧愧悲愤,发而为诗,有著名的《初入
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原为宋朝版图,如今淮河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失去了往来的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丛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的艺术境界。此外,象《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的“白沟旧在鸿沟外,易水今移淮水前”;《雪霁晓登金山》的“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以及《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篇,同样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陆游和谁称南宋四大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