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茘夏加尔童画美术刘洋滋刘洋滋的画

第二弹:绘画伟人——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
美术史知识大全
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名头很多,作品也不错,一起来学习吧。马克·夏加尔Marc&chagall,1887&年-1985年。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出生于俄国西部的小城捷布克斯。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拉比。因此,夏加尔16岁以前一直在犹太经学院中学习犹太经典。但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特殊的兴趣,并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当他母亲注意到这一点后,就果断地让他去学画。在学了几个月后,他发现他的老师不如他画得好,就离开家乡到圣彼得堡去学习。后又去巴黎等地观察,与同行交流,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 & & 一般认为,在法国首都第一次逗留的4年是夏加尔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七个手指的我》(1912)、《我和我的村庄》(1911)、《向阿波里耐致敬》()、《髑髅地》(1912)、《拉小提琴的人》(1912)和《从窗口见到的巴黎》(1913)。在这些画里,夏加尔已经基本上确立了他此后60年的画风。&& & & & 夏加尔于1910年来到法国巴黎参加了立体派和巴黎派画家的活动,这是他创作的多产时期,他用身上沸腾着的力量,把现代世界的形状和野兽派、立体派的理论结合起来。  《我与村庄》是他到巴黎后第二年创作的,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对于他来说现实总是含有对过去和对将来的投影,所以画面形象从几个方面展开。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运用的是超现实表现方法,内中有野兽派和立体派影响,但主要是他自己独特的创造。&&他所用的颜色虽然偶尔很浅,但已开始具有错综复杂和交相辉映的最终特性。形象往往稀奇古怪,常上下倒置,任意放在画布的某个地方,产生的效果有时类似电影蒙太奇,并显然故意使其能暗示出幻梦的内容。《从窗口见到的巴黎》(1913)夏加尔于1914年回到俄国,大战爆发应征入伍驻扎圣彼得堡。1915年与犹太小姐帕拉结婚,这幅《生日》就是对他们婚后幸福生活的描绘。  画家运用超现实的梦幻手法表现生日的一个梦境:画面上出现的画家本人和爱妻心醉神迷地飘浮在空中,当帕拉手捧鲜花走过来时,他们热烈地相吻。在这幅画中,夏加尔抛弃了形体分解而采用色面分割的手法,以人物黑色礼服、黑裤子与红色的地毯、桌子台布等相配造成一种热情而温暖的爱的气氛。他称自己的艺术是“心理的写实”,他描绘的不是物体的外观形象,而是心理感受的世界,他突破时空的限制,多种形象同时出现于画面。&&&& & & & 夏加尔把他的肖像画进创作。在他结婚前后,创作了许多以婚礼为主体的作品,上面这幅画,表现了在粉红色智慧天使的庇护下,新郎和新娘相互拥抱。这里隐喻着犹太文化,因为,智慧天使是犹太婚礼中不可缺少的守护象征。小提琴手是夏加尔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我们在画的右侧可以看到他的形象。&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所生产的大幅油画数量减少,据许多批评家的意见,质量也降低了。但是不论如何,它们显然更富有诗意,而且越来越受一般群众的欢迎。《新娘新郎和埃菲尔铁塔》(1928)但是,随着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一场新的世界冲突的威胁增大,这位画家开始具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在气势磅礴的《白色的耶稣受难像》(1938)中反映出来。&1944年9月其妻帕拉·夏加尔去世。于是,对过去的和更遥远的时期的强烈回忆贯穿了他的作品,使画家如同画中的一个人物,并以异乎寻常的熟巧超越了生活。他完成了从1937年就开始创作的名为《在她周围》的大型作品。它成为以回忆帕拉为中心的全部他所喜爱的题材的综合体。&& & & &1944年,妻子蓓拉的逝世,让夏加尔遭受到沉痛的打击。在作于1947年的《维台普斯克冬之夜》中,骑在马上漂浮于空中的情侣形象暗喻着夏加尔对于故乡的眺望与妻子逝去的回忆,以内心的伤感与现实感受展开了一种梦境般的想象,情感穿越生命,游走于虚灵的精神世界,在不断求索的爱的真谛中通过生命力的解放将现实的伤痛转化为精神的能量,从而构建起一种超越可视与具象的生命意义。&&& & & & &在1949年——1950年的作品《玛嘉丽特与恋人》中,温馨的黄色背景调和出爱的暖意与温情,并与暗色调描绘的恋人形象形成对比,以主体与背景的色彩反差形成视觉联想的变化,这种爱情片段与画面氛围颇为和谐地融入于情感节奏的一致性当中。&1958年以后,他设计了不少彩色玻璃窗画.& & & & 夏加尔的小品画,在随意的点染勾勒之间,蕴藏着含蓄隽永的幽默感。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卓别林的漫像》,漂浮的,从身体游离出来的面部,有一种与整幅画的荒诞不一样的深思的表情;夹在腋下的大翅膀和露出的鸟爪,是画家对卓别林的独特理解。  “世界也可以是这样的。”夏加尔的画,拓展了人的想象力和对精神世界的认知,还增添了一份梦一样的幽默。&&& & & & 日,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留给世人的是他那充满浓浓的乡愁情结的绘画作品:“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这就是夏加尔。&如果您愿意支持我的工作,请回复“支持”可以获得支持我的方法,谢谢您。希望我的工作能让您获得更大的提升。&&美术史知识大全:本资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微信公众平台:美术史知识大全&微信号:museum13新浪微博:@文夏白羽腾讯微博:@美术史知识大全简书:文夏白羽美术知识大全交流群:&&用我的努力让您的生活更美&夏加尔—梦中的妻子
【唯一入画的女人】
  &我像个木偶一样坐在新娘身边。即使将来在棺材里,我也未必会如此僵硬。一只老鼠胆大包天地爬到我的调色板上来,可是转瞬之间我就战胜了它。&&看来,他早晚会杀人。&我的妻子看到这一情景,或许会这样想。&&
  马克&&夏加尔35岁时,在自传《我的生活》中这样回忆到他和妻子贝拉新婚那天的情形。那时,他还是没有名气的穷小子,刚刚从巴黎学完画回到故乡俄国。而贝拉是当地富家女,一次舞会偶然的邂逅,他们电光石火般陷入了爱河。
  &她的沉默,她的眼睛,一切都是我的。她了解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甚至未来的我。&
  这就是夏加尔对贝拉初见的感觉,这莫名的直觉迸发出浓烈的爱意。面对贝拉优渥的家世,他有过短暂的迟疑,但贝拉每天都来画室看他,带着馅饼、油炸鱼和牛奶等他爱吃的食物,她还瞒着对贫穷画家满怀不屑的家人,始终地温柔的维护他们之间单纯的爱情。她成为了他的缪斯,她的爱如涌动的活泉不断给予他灵感,这幅名作《生日》,就是夏加尔第一次将他们的爱情倾诉在画布上,此后,他的画中只存在贝拉的身影,他的贝拉。
▲《生日》 1914年
  1914年7月7日,夏加尔忘了是他的生日,这也难怪,他从小在俄国小镇维捷布斯克的一个贫穷犹太人家庭长大,父亲是个鲱鱼工,家里9个孩子连果腹都是奢望,又怎么会想着生日呢。而贝拉却很在意,为了给他庆祝,她特意换了一条美丽的长裙,清早起来就急匆匆的买花送往他的住处。闻着鲜花的芳香,夏加尔再也忍不住他的情感,18天后,他向她求婚,从此,她是他终生唯一的爱人。
  &只要一打开窗,她就出现在这儿,带来了碧空、爱情与鲜花。从古老的时候起直至今日,她都穿一身白裙或黑裙,翱翔于我的画中,照亮我的艺术道路。&
▲《三支蜡烛》1915年
▲《为孩子洗澡》1916年
▲《恋人》1914年
▲《散步》1917年
▲《贝拉的肖像》1955年
▲《夏夜的噩梦》1939年
▲《贝拉的肖像》1966年
▲《树》1948年
【巴黎是我第二个家乡】
  自从1915年与贝拉结婚后,夏加尔有了贤内助,得以一直安心作画。但20世纪初的俄国和法国艺术氛围大相径庭,与俄国沙皇专制下的教条刻板不同的是,夏加尔早在1910年去巴黎学画时就见识到了艺术多彩的自由,那时的巴黎是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等众多画派参杂的殿堂。数不清的的博物馆、商业画廊和独立沙龙带给了画家们大量学习的素材和交流的切磋。夏加尔惊喜的发现,&我描绘的事物是我从俄罗斯带来的,他们身上沾染着巴黎的气息。&
  这种焕然一新的世界与落后的村庄,自由主义精神与从小严格恪守的宗教信仰,无不给夏加尔带来思想强烈的冲击。他仿佛来到了一个奇特的星球,漫无目的,不受拘束,色彩浓艳得诱人。
  在巴黎的四年,27岁的夏加尔基本确立了画风。他开始用一种梦幻式的手法,在画作中描绘着一个个的立体空间。这些个奇异的空间似乎都摆脱了地球沉重的引力,在这里,动物可以倒立,人可以随意的飞翔,他可以通过奶牛亲切的目光、爱人温热的拥抱、小丑悲哀的眼睛来传达他的思念、幸福,和孤独。
▲《窗外的巴黎 》1913年
▲《小提琴手》1912年
▲《灯下交谈》1910年
▲《哥哥大卫的画像》 1912年
▲《亚当与夏娃》1912年
▲《一家人和狗》1914年
▲《士兵们》1913年
▲《塞纳河的桥》1912年
▲《自画像》1914年
【我的画就是我的回忆】
  被巴黎自由的艺术之光照耀过,夏加尔自然越来越无法适应俄国的环境,尤其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已有名气的他被任命为维捷布斯克地区艺术人民委员,由于与当权者在艺术上和政治上的分歧日益加剧,1922年,他只能在朋友的帮助下带妻子偷偷逃离了俄罗斯。连他自己都没料到,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再回到故乡,那个养育他长大的村庄,只能变成他梦境中的天堂。
  1923年,夏加尔携妻子重新来到了巴黎,他开始为《圣经》和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制图版。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大厅举行大规模的回顾展,及1939年获得的卡内基奖金,确立了他现代绘画巨匠的声誉。
  &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千里迢迢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
▲《我的故乡》1911年
  这幅《我的故乡》是夏加尔最经典的代表作,画面上没有正常的透视比例,没有符合逻辑的叙事,只有满满的回忆:正在挤奶的母亲、扛着锄头的叔叔、慈祥的拉比(犹太教的牧师),俄式圆顶的教堂,这些意象都带着昔日俄国浓郁的风俗色彩。
  一眼望去,&我&似乎在与一头大牡牛亲切地交谈。牛头上用重叠法添加上另一个挤奶人,故乡的街道与一棵正开花的树分别放置在画面上下两端。
  细看后,画家看似凌乱搭配的用色其实别具匠心,整幅画充满着奇异的美感。夏加尔把画布变成了一个几何形的舞台,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被打乱的梦寐时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4年爆发后,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加剧让夏加尔不得不与妻子贝拉远赴美国避难,面对残酷的战争,他只能无奈的叹息,&我多么想把他们都移到我的画布上,将他们藏在那里。&
  但贝拉因为感染肺病在美国去世了,夏加尔的心空落落地堕入了黑暗,&我的世界变成了黑色。&1953年,夏加尔独自回到了法国,他为巴黎歌剧院创作的天顶画,如今仍在俯览着梦幻的剧场。
&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不是努力接近伦勃朗、戈莱丁、丁托利克以及其他的世界艺术大师,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辈和祖辈的精神。&
  1985年3月,夏加尔在法国圣保罗逝世。他为世人留下了一种在古典中掺杂着创新、在幻想中混合了现实的独特创作风格,现今依旧绽放着独特的异彩。
▲《尼斯星空下的恋人》1958年
▲《渔夫的家》1955年
▲《杂技》1935年
▲《被白雪覆盖的教堂》1925年
▲《波罗的日光》1968年
▲《排水沟》1925年
▲《回到俄国!》1912年
▲《窗外的景色》1950年
▲《摩西和他的兄弟》1930年
▲《死者》1908年
▲《百合》1916年
▲《牧师》1912年
▲《战争》1966年
▲《本杰明部落》1960年
▲《七个手指的我》1912年
-------------------------------------------------------
武汉佳越美术培训学校
咨询电话:027-
咨询电话:
电子邮箱:
新浪微博:@佳越美术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757-1号劳动街葡京花园内
当前位置:
所属栏目: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 14:23:20
文章来源:佳越美术
武汉佳越美术培训学校咨询QQ: 咨询QQ: 咨询电话:027-咨询电话:电子邮箱: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757-1号劳动街葡京花园内
最新技巧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加尔美术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