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乡愁余光中朗诵是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余光中:中国人除了乡愁 还要有冒险犯难的精神|余光中|乡愁_凤凰文化
余光中:中国人除了乡愁 还要有冒险犯难的精神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果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在乡愁,乡愁过分也不行,因为大家恋自己的本乡本土,就不会出去看世界,就不会出现班超、张骞、玄奘这样的人。”
&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图/卫毅)
本刊记者卫毅 发自西安/ 编辑郑廷鑫 一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明暗交替的玻璃橱窗前,余光中的脚步慢了下来,他走在现场解说员和大队伍的后边,身边一直有两位工作人员半搀扶着。在这摆满千年器物的陈列室里,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与过去时代相互适应的人。白发,瘦削的脸,有古风的眼神。贾平凹说,余先生让他想起了白居易。很多时候,他都不说话。他看到一些唐代器皿,旁边的文字介绍说,这是吸收外来因素的飞廉纹。&飞廉,就是Flying的意思了。&余光中低声说。他继续缓慢地向前走,但开始感到了吃力。他停了下来,从身上掏出一些药丸,服下。他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示意自己无法继续完成下边的参观。 在陕西的几天里,余光中一直在参加各种活动,始终处在录像机、照相机、录音笔的包夹之中。他完成了两个主题演讲、一次研讨会、多次接待和宴请,也已经参观好几个地点。在离开西安前的这个早上,在通风不是太好的博物馆地下楼层,他感到了胸闷。随行的医生给他测了一下脉搏,&心率有些慢&,医生说。 余光中来到休息室,四周有些尴尬的安静。上到地面,他可能感到好多了,开始问休息室里那幅壁画的来处。这座博物馆里有唐三彩,但余光中没有看到。我倒是想起他曾经写过一首《唐马》。刚一提起,余光中就开始说这首诗的背景。&这是在香港的一个展览看到唐三彩后写的。从古时候的英雄想到现在外边的赛马会。已经不是唐朝的战马了,是赌马的马匹。& 诗里是这样写的:&公开的幽禁里,任人亲狎又玩赏/浑不闻隔音的博物馆门外/芳草衬蹄,循环的跑道上/你轩昂的龙裔一圈圈在追逐/胡骑与羌兵?不,银杯与银盾/只为看台上,你昔日骑士的子子孙孙/患得患失,壁上观一排排坐定/不谙骑术,只诵马经。& 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大家身处喧嚣之中。如今的中国仿佛那时的香港。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大陆。这是中国经济再次启动的时候,从那时起,这个国里的人,一直狂奔到现在。现在,跑累了,开始稍作休息,谈文化,但文化在哪呢?一回头,发现文化已经远远地落在了身后。 二 前两天,余光中听到当地的朋友唱秦腔,非常感动,就问,秦腔是不是可以连接上《诗经》里的《秦风》?&我们小时候没有《达&芬奇密码》、《哈利&波特》、《魔戒》可以看,我们那时候看的都是《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因为旧小说的文字介于文言文与白话之间,对学习中文非常管用。现在的学生不读那些东西了,所以中文底子比较差一些。金庸的小说就是从旧小说来的。旧小说的中国文化在哪里呢?儒释道三教合流,江湖的人不管信仰怎样,他们对儒释道都是不敢轻蔑的。我想用&江湖&来解释,中国文化的基层就在里面。& 余光中的写作一直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之中。他的专业是外文,但中文底子极好。他经常会提起李白和杜甫,又会提起济慈和弗罗斯特。 在《逍遥游》后记里,他写道:&在《逍遥游》、《鬼雨》一类的作品里,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在这一类作品里,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并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黄维梁评价余光中:&余光中的诗,讲词采,而且章法井然。很多现代诗句有句无篇,颠覆了传统诗歌镕裁组织的法则。余光中的诗维护诗艺的典章制度、起承转合。其诗的结构有多种形式,予人以变化有致之美感,至于松散杂乱等某些现代诗人常犯的毛病,在余光中诗集中是绝迹的。他是富有古典主义章法之美的现代诗人。& 从195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余光中曾经三次留学或任教于美国。在美国的这些时光,他看到了电视,看到了超市,学会了开车,而且,他喜欢上了披头士和鲍勃&迪伦,这是世界文化的基层。他写过一首诗《江湖上》。&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辈子,算不算永远?/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最后的叠句出自于鲍勃&迪伦那首广为人知的《Blowin&in the Wind》。&&一片大陆&可指新大陆,也可指旧大陆:新大陆不可久留,旧大陆久不能归。& 60年代,台湾是美国越战的后勤基地,西方音乐在岛屿上风行。一个叫杨弦的年轻人,听着披头士长大。上大学之后,没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杨弦,在读余光中诗歌时,心生感触,将其诗句谱成旋律。 1974年,杨弦与胡德夫等歌手第一次演唱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日,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行&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参加演出的还有胡德夫、李双泽等人。他们演唱了由杨弦谱曲的余光中作品。8首歌的歌词都来自于诗集《白玉苦瓜》。杨弦没想到,这场演唱会影响极大,他出版的专辑横扫台湾,打破了当时台湾流行音乐由西方和日本主导的局面。李泰祥、侯德健、罗大佑等人深受其影响。这一批音乐人开启了一个时代。杨弦也因此被称为&台湾民歌之父&。 杨弦是有眼光的。余光中自己都认为,至《白玉苦瓜》,他的诗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一部关于余光中的纪录片里,《江湖上》以歌声的形式响起。作曲者就是杨弦。歌声配的画面是:台湾退出联合国、保卫钓鱼台、蒋介石去世、抗议美国&&这是台湾的70年代,整个社会关于何去何从的答案是在茫茫的风里。 《白玉苦瓜》是余光中在台北故宫里看到&白玉苦瓜&而写。&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腕/千眄万睐巧将你引渡/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 这里面有一个词&后土&是值得注意的。余光中曾说,&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托根在那片后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源源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从我笔尖潺潺泻出的蓝墨水,远以汨罗江为其上游。在民族诗歌的接力赛中,我手里这一棒是远从李白和苏轼的那头传过来的,上面似乎还留有他们的掌温,可不能在我手中落地。& 1977年,余光中写过一篇《狼来了》,指斥台湾的乡土文学是&工农兵文艺&。彼时&文革&刚结束。余光中1974年在香港教书,对&文革&余悸并不陌生。当时他班上的老家在广东的学生,常向他讲述&文革&。 在香港,余光中在诗中批评&文革&,招来香港&左报&、&左刊&的围攻。某报刊登过一首长诗,里面有一句:&工人一锤,你的&白玉苦瓜&就敲得粉碎!& 遭到这种&文革&式语言的攻击,他感到愤怒。&这是当年我在香港写《狼》文的心情,但不能因此就说,那篇文章应该那样写。当时情绪失控,不但措辞粗糙,而且语气凌厉,不像一个自由主义作家应有的修养。政治上的比附影射也引申过当,令人反感,难怪授人以柄,怀疑是呼应国民党的什么整肃运动。& &我从未参加过任何政党,包括国民党,有时出席某些官方会议,也不过&行礼如仪&。《狼》写得不对,但都是我自己的意气,自己发的神经病,不是任何政党所能支使。&余光中之后的文集中,都未收入此文,嫌它&不美&。 余光中早年参加过多次论战,大都据理力争,后来,对方往往&化敌为友&,但也一直有&敌人&。&论战,对有些作家似乎十分重要,在20世纪30年代,有不少作家的精力都耗在其中。对我,论战却是&身外之物&,陷于其中,将损及创作,意识形态之争尤其如此。答复批评最好的方式,不是哓哓反驳,而是写出更好的作品。中年以后,我深悟论战之虚妄误人,对逆来的诬评不再接招。陈鼓应编了一整本书,指控我的诗色情而颓废,我一直无言以对。李敖屡次诬我文章不通,我也只拈花微笑,因为当年请我这不通之人写《赞助李敖卖牛肉面序》的,正是李敖自己。& 余光中之后不再跟人有什么争论。所以,在西安的关于&寻根筑梦&的文学研讨会上。有陕西的作家言辞比较激烈的时候,余光中已经是看得风轻云淡。 三 余光中的西安之行,有一个人数众多的队伍。余光中的妻子范我存与他形影不离。她是他的&表妹&,是他的诗和文章里常出现的&咪咪&。范我存看上去精神不错,穿着得体,气质优雅。还有余光中的女儿余幼珊,也就职于台湾中山大学,与父亲是同事。余光中有4个女儿,他写过一篇有意思的散文叫《我的四个假想敌》,表达的是父亲对女儿们的疼爱。 金圣华是余光中当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同事。这次,她也来到西安,一起出席活动。金圣华说:&我在读中学的时候,余光中的作品在台湾《中央日报》经常见报,那时候我把他的诗作剪下来,放在明星的旁边。& 队伍当中,还有余光中的朋友、香港《明报》月刊的总编潘耀明。潘是香港作家联会会长。这次陕西举办的&两岸四地&活动,多通过他联系。他代表&两岸四地&中的香港。 还有一位年轻的诗人袁绍珊,来自澳门。她在论坛上演讲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想象的共同体。美国学者安德森在20世纪末提出&想象的共同体&这个民族学概念。他认为,&民族&本质上是一种现代的想象形式,而18世纪小说、报纸、印刷资本主义等的诞生,则为&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提供了技术手段。 余光中在大陆为众人所知,最早是因为诗人流沙河的推介。流沙河当年是《星星》诗刊的编辑。那是全民读诗的时代。《诗刊》的月发行量是40万份,《星星》的月发行量是20万份。 某一天,流沙河收到香港刘济昆的来信。刘济昆说,台湾诗好,有一个余光中尤其好。流沙河从刘济昆寄来的诗集中读到了余光中,深感震动。1982年,《星星》连续12个月,分别介绍了&台湾诗人十二家&。3月号介绍余光中的文字并附诗刊出后,流沙河给余光中写信表示敬意。 余光中回了信。流沙河记得,信中的钢笔字很方正,严肃坚定,一丝不苟。其中一段,流沙河最为认同。&我们的社会背景不同,读者也互异,可是彼此对诗的热忱与对诗艺的追求,应该一致。无论中国怎么变,中文怎么变,李杜的价值万古长存,而后之诗人见贤思齐、创造中国新诗的努力,也是值得彼此鼓舞的。& 余光中还在信上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信上的故国之思,触动了流沙河。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 《就是那一只蟋蟀》是许多人高中时的记忆,这首诗被收入高中语文教科书。大家也从这首诗加深了对台湾&Y先生&的印象。 余光中在西北大学进行了演讲,题目叫:另一种&乡愁&。当天天气极热,大厅里空调不够给力,但仍挤得满满当当。袁绍珊说,她在北大中文系上学的时候,就去排队听过余光中的演讲。&那个时候我也是提前了两个小时挤进去,听余老师的讲座。余老师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对港澳诗人来说,余老师的诗的想象空间更大。& 在几天前,这几位不同代际的作家和学者,出现在陕西咸阳机场。出机场后,金圣华感到非常吃惊,闪光灯对着余光中照个不停。&我想着,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有那位来自星星的都教授才会有这样的待遇。&余光中缓慢地往前走,上了中巴车,妻子和女儿坐在他的对面。几天中,车子就这样穿梭在西安城及周边。经过仿古的闹市,窗外闪过的招牌有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汉堡王,像是到了美国,这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余光中甚至可以看到自己的巨幅广告出现在公交车候车亭上。候车的人们手里拿着的报纸头条是高雄燃气管道爆炸的报道。台湾作家陈幸蕙说:&乡愁诗对现在的诗人来讲,已经没办法写了。不论是那样的通讯时代,甚至是那样的政治时代,都已经成为了历史。乡愁也变成了一个绝响。& 在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头一天,余光中去了兵马俑。在兵马俑前,余光中一脸&严肃&,手掌蜷曲着,做出了握住武器的姿势。记者和游客的闪光灯一通亮。 两年前,余光中第一次来西安。那一次,他写下了《秦俑》。&铠甲未解,双手犹紧紧地握住/我看不见的弓箭或长矛/如果钲鼓突然间敲起/你会立刻转身吗,立刻/向两千年前的沙场奔去/去加入一行行一列列的同袍?& 在西安的一个论坛上,他完整地念了这首诗,兴起之处,他甚至唱起了其中引自《诗经》的句子:&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余光中觉得这次来很有灵感。他会想起在长安街上发生过的一件事情,苦吟诗人贾岛想写一首诗,到底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不小心冲撞了路过的京兆尹韩愈,韩愈问明了情况,就参与了他的诗歌揣摩。 &我不能想象,今日西安市长开车的路上,会有一个诗人把他拦住,就一首诗歌慢慢推敲。古代慢有慢的道理,我们现在什么都很快。我常常对媒体说,科技是忙出来的,文化是闲出来的,闲不是无所用心,懒惰度日,闲是没有压力的心情下,灵感能得到启发。&余光中在台湾,为手机写过两则广告一样的句子:科技催未来快来,文化劝历史慢走。 余光中喜欢开车,而且喜欢开快车,他在开车的时候,也会想起李白。&80年代,我从香港回到台湾,那时台湾刚建起高速公路,我就写了首诗《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他跟古人称兄道弟,把李白请到台湾去,他们在台北喝着酒,李白飘飘然欲醉,然后开车回高雄。李白快车开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我叫他慢一点,我说,这几年高速公路上的车祸比安史之乱的伤亡率还要高。&余光中觉着应该坐王维的车,王维的车很慢。可是王维一早就开会去了,开的是辋川污染座谈会。 听余光中说到王维一大早去开座谈会,令人发笑,余光中散文《开你的大头会》中有一段:&世界上最无趣的事情莫过于开会了。大好的日子,一大堆人被迫放下手头的急事、要事、趣事,济济一堂,只为听三五个人逞其舌锋,争辩一件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通的事情,真是集体浪费时间的最佳方式。仅仅消磨光阴倒也罢了,更可惜的是平白扫兴,糟蹋了美好的心情。& 余光中的诗里有很多古人,他写李白、写昭君、写李广,这都是北方人。余光中的父亲是福建泉州人,母亲是江苏常州人。他是地道的南方人。直到1992年,应邀去北京讲学,才第一次去了北方。他有一首诗写黄河,六十多行,很长,也是在没有见到黄河之前写的。2001年,山东大学请他去讲学,他带着妻子和二女儿去。有一天,他看到黄河了,亲手摸了黄河的水。&这件事情对我非常重要。这几年,我陆续把几个女儿带到中国各省去,让她们体会一下老爸当年离开茫茫九州时的心情。& 在他看来,乡愁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乡愁应该是立体的,不仅仅是家乡美食的满足、方言的亲切,还有历史文化的意义在里面。&作为一个南方人,会有北方的乡愁,北方人也会有南方的乡愁。& 余光中对乡愁有过自己的思考。&我写了很多乡愁的诗,也引起大家的共鸣。不过我也曾经理智地想过乡愁这件事情。如果中华民族每个人都在乡愁,乡愁过分也不行,因为大家恋自己的本乡本土,就不会出去看世界,就不会出现班超、张骞、玄奘这样的人,所以,我们还要有冒险犯难的精神。& 除了&乡愁&或&怀乡&,余光中还写另一类的诗。&现在,有一个危机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价值观可能比爱国主义还要更高,就是我们地球的生态受到破坏。所以,我们爱我们的乡土,爱我们的国家,也应该爱我们的地球。近十年来,我写了一些文章和诗,都是想提醒大家的环保意识。& 从1992年到现在,余光中回大陆有五六十次了,长江、黄河、洞庭湖、太湖,也都有变化,这些名川大湖的清流,&恐怕要到唐诗宋词里去找了&。 余光中写过一首《控诉一支烟囱》的环保诗。&用那样蛮不讲理的姿态/翘向南部明媚的青空/一口又一口,肆无忌惮/对着原是纯洁的风景/像一个流氓对着女童/喷吐你满肚子不堪的脏话。&这首诗作于80年代的高雄,发表后引起当地很大的反响,更推动了高雄市改善空气质量。 四 在西安的行程中,贾平凹出现了好几次。两人之前从未相遇。&余先生谈的东西,我觉得非常好。要谈到那些东西,咱已经习惯说很大的话,都是大而不实的。看到余先生,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读奇书,游名川,见大人。& 余光中要走的那天,贾平凹早早地在楼下等候,他送了自己的《废都》和一幅字给余光中。 这次到西安的活动,参与其中的有官方,也有民间。在余光中看来,千年前的汉唐盛世,一方面是朝廷促成的,一方面是民间促成的。&玄奘就是民间代表,他一个人就去了印度。另外,朝廷也派过班超这些人出使西域。一个伟大时代的来临,不但是上有朝廷,下还有一些伟大的个人意志,才能够促成。& 如今的中国,到处在谈文化和文化产业。余光中觉着,&政府的权力不必太干涉文化,要让文化有自己发展的生命。至少&文革&不要再发生了,代价太大了。我们现在讲到文学的发展,你想,在&文革&之前,我们还有很多好作家,比如说钱锺书、沈从文,都是在壮年,他们还有很多才华可以焕发。我想,沈从文的经验也没有写完,可是他为了避免政治的干扰,干脆去研究古代服饰。他研究得不错,但这些别人也可以研究。他对湘西的世界特别熟悉,就像莫言写山东,贾平凹写西安,特别上手,你让他搁下熟悉的东西,来做别的事情,非常浪费。胡适说,少革命,多改革。胡适以前是被批评的。现在看来是对的。后来革命变成了改革,解放变成了开放。& 刚到西安的时候,余光中就背了一首李白的《忆秦娥》。&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前年,他到西安爬了小雁塔。问当地的朋友,我能不能去看一看乐游原?&因为很多唐诗都写到乐游原。&可是,当地的朋友一点也不兴奋,说,不看也罢。 这一次,余光中仍然没有去乐游原,但他登上了大雁塔。整个登楼的过程,他兴致极高,甚至可以说虔诚,在进到大慈恩寺的大雄宝殿时,他跪下去拜了三拜。在大雁塔的7层,他朝各个方向都认真地看了一遍。1966年,余光中写了《登楼赋》。那时,他在纽约登上帝国大厦:&你走在异国的街上,每一张脸都吸引着你,但你一张脸也没有记住。在人口最稠的曼哈顿,你立在十字街口,说,纽约啊纽约我来了,但纽约的表情毫无变化,没有任何人真正看见你来了。&&纽约有成千的高架桥、水桥和陆桥,但没有一座能沟通相隔数英寸的两个寂寞。&&终于到了三十四街。昂起头,目光辛苦地企图攀上帝国大厦,又跌了下来。& 从大雁塔下来后,余光中经过玄奘的塑像。 &玄奘是中国最伟大的留学生,杜甫是中国伟大的难民。&余光中说。 &李白呢?&我问。 &李白是最伟大的失踪人口。&他回过头来回答我。 &失踪是天才的宿命?& &失踪是天才惟一的下场。&余光中纠正我的说法。那是他的诗《寻李白》中的一句。 &我要寻李白,寻到后来,我断定李白并不住在人间,他是住在月亮上面,所以我要坐一架UFO去找李白。& 余光中写过:&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 我问:&这一次在大雁塔上,你叫她做什么呢?& 他想了想,说,&西安望远,叫她做长安。& 《寻李白》的最后一段是:&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长安都早已陷落。& 长安已经不是那个长安,但余光中说,有过历史,就会不一样。 &关峙汉代,而风声无穷是大唐的雄风/自古驿道尽头吹来,长鬃在风里飘动/旌旗在风里招,多少英雄/泼剌剌四蹄过处泼剌剌。&这是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休息室里提到的那首《唐马》中的诗句,意象动人。余光中笔下的&英雄&经常是和&江湖&联系起来的。他曾经跟外国人说,要想真正了解中国,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要吃臭豆腐。二是要搞清楚什么叫&江湖&。 在离开西安前的那顿饭上,余光中当着众人,唱起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他们在岛屿写作&的纪录片结尾处,余光中也是唱起了这首词。片中的画面是南京的秦淮河,两艘船迎面而过,一艘驶入现代都市,一艘驶入历史深处。 1928年,重阳,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他是&茱萸的孩子&。&茱萸的孩子&已经86岁,他仍在作逍遥游,仍在写作。当初为何走了写作这条路呢?他说,&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 (感谢许智钧、谢勇强对采访的帮助) 南方人物周刊新版客户端全新改版,更多精彩文章抢鲜阅读。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下载。
[责任编辑:胡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725017
播放数:318037
播放数:394852
播放数:244974
48小时点击排行本月排行TOP10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2015级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模考试题
陕西师大附中学年度第
高三年级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除去日、月之外,还有两类天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即是彗星和北极星。后者在古代文献中更多地被称为北辰。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北辰文化”。
北辰者,乃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但在不同的时代,所谓的“北辰”并不是同一颗星。四千年前,北辰是天龙座a星;春秋时代是以小熊座B星为北辰;今天则以小熊座a星为北辰,其距地球约400光年。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北辰很早即进入中国人视野,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彗星往往有着某种神秘或迷信色彩,它也常常与北辰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春秋》将“星孛入于北斗”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认为其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如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占曰:“彗星扫太微宫,人主易位。”其后,则有魏文帝受禅之事。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北辰便从众星体中脱颖而出,使人们产生了与彗星和北斗不同的美学情感、文化心理尤其是政治符号意义。如刘向所言:“北斗贵星,人君之象也。
星,乱臣之类。”或许由于这种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以及对彗星和北辰形成的不同情感,自此两种星体便有了不同的文化,有了一褒一贬、一好一恶、一吉一凶、一正一妖之分。有学者指出,在先秦时曾存在着一种北辰崇拜现象。
夜空中的北辰,终年可见,在浩渺的星空中能够使人准确地确立方位。其运行轨道与地球的关系永远是那样相对固定与密切,保证了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观象授时。正是北辰这种辨别方位的实用性,使人们对其工具功能产生了心理依赖,并从中衍生出更丰富的意义。作为一颗普通恒星的北辰,就有了神圣高洁的形象,并因授时辨位角色被赋予了能够对人间进行道德评判的功能,从而进入中国严肃的政治伦理中,以之对政治、国家和君主进行评价。
北辰为众星之首,众星拱之方能为北辰,蕴含了传统政治文化对为政者的道德要求。具有北辰之德的政治即是道德的政治,这正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设计,世人最耳熟能详者即是“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语。虽然在《春秋三传》中北辰与彗星时常并论,但是《论语》却只说北辰而不言彗星,这正是因为孔子把北辰视为人间政治清明的象征,而视彗星之说为“怪力乱神”。
北辰亦被抽象成一种玄学化的政治符号。对北辰的玄学化,在《史记·天官书》即已出现,其中有“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道家和道教还对北辰的政治意义进行了符号化的解读。如《
冠子·泰鸿》中有:“中央者太一之位,百神仰制焉。”此处太一也被学者理解成为北辰。有的道教经典还把北辰神格化,如《北帝说豁落七元经》称北辰为“太微北极帝君”。
(摘编自王建光《
北辰的符号意义》)
1. 下列对于北辰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随着北辰进入中国人视野,北辰文化也很早融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
B. 由于北辰在北斗星附近,人们寻找北极又往往要通过北斗七星,所以古人常常将北斗误为北辰,也因此北辰文化往往与北斗相关。
C. 北辰和彗星常常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它们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被认为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
D. 北辰还被玄学化、符号化和神格化,《史记》《鹖冠子》《北帝说豁落七元经》等古籍都有相关记载,这也是
北辰文化的一部分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包含内容丰富,在天体方面,日、月、彗星和北极星都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北极星在古文献中多被称为北辰。
B. 北辰是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称谓,从四千年前至今,北辰先后被称为天龙座a星、小熊座B星、小熊座a星等。
C. 由于运行轨道与地球相对固定与密切,人们在夜晚能够通过北辰确立方位,因而北辰具有保证人们社会和政治生活中观象授时的作用。
D. 《论语》中“为政以德”是儒家的政治理念,而作为众星之首、众星拱之的北辰,蕴含了对为政者的道德要求,切合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预测吉凶的人预言:彗星扫过太微宫,会人主易位。其后,果有魏文帝受禅之事,这其实是赋予了彗星某种迷信色彩。
B. 北辰与彗星原本均为普通星体,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二者有了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使人们形成不同情感,在文化上则有了褒贬、好恶、吉凶、正妖之分。
C. 北辰因其授时辨位的实用性,加之有着神圣高洁的形象,因而被赋予了对人间进行道德评判的功能,从而进入中国的政治伦理中,以之对政治、国家和君主进行评价。
D. 《左传》等注释《春秋》的著述中时常将北辰与彗星并论,刘向所言也是将二者相提并论,这与《论语》中只说北辰而不言彗星所传达的思想寓意是大致相似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铎,字振之,虹人。太祖初起兵,即侍左右。守濠州,从定江州,授西安县丞。召为中书省管勾。
洪武元年,汤和克延平,以铎知府事,拊辑新附,士民安之。
居三年,入为殿中侍御史,复出知绍兴府。六年十二月,召拜刑部尚书。明年改太常卿。
母忧,特给半俸。十四年,服阕,起兵部尚书。明年,初置谏院,以为谏议大夫。帝尝与侍臣论历代兴废,曰:“使朕子孙如成、康,辅弼如周、召,则可祈天永命。”铎因进曰:“豫教元良,选左右为辅导,宗社万年福也。”帝又谓铎曰:“人有公私,故言有邪正。正言务规谏,邪言务谤谀。”铎曰:“谤近忠,谀近爱。不为所眩,则谗佞自远。”未几,左迁监察御史。请选贤能京官遍历郡县,访求贤才,体察官吏。选历练老成、望隆名重者,居布政、按察之职。帝从之。既复擢为右副都御史,历刑、兵二部尚书。二十二年,置詹事院,命吏部曰:“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礼甚尊严。兵部尚书铎,谨厚有德量,以为詹事。食尚书俸如故。”以铎尝请豫教故也。其年,致仕。二十六年,起太子宾客,进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龙州土官赵宗寿以奏郑国公常茂死事不实,被召,又不至。帝怒,命杨文统大军往讨。而命铎招谕。铎至,
得茂实病死,宗寿亦伏罪来朝。乃诏文移兵征奉议诸州叛蛮,即以铎参议军事。逾月,诸蛮平。铎相度形势,请设奉议卫及向武、贺县诸处守御千户所,镇以官军。皆
铎为人长者,性慎密,不妄取予。帝以故旧遇之
,尝曰:“铎自友及臣至今三十余年,其与人交不至变色,绝亦不出恶声。”又曰:“都御史詹徽刚断嫉恶,胥吏不得肆其贪,谤讪满朝。唐铎重厚,又谓懦而无为。人心不古,有若是耶!”后徽卒坐罪诛死,而铎恩遇不
。三十年七月,卒于京师,年六十九。
(节选自《明史·唐铎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母忧,特给半俸
得茂实病死
镇以官军。皆
而铎恩遇不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铎远见卓识的一组是
①初置谏院,以为谏议大夫
②豫教元良,选左右为辅导
③请选贤能京官遍历郡县,访求贤才,体察官吏
④辅导太子,必择端重之士
⑤请设奉议卫及向武、贺县诸处守御千户所
⑥后徽卒坐罪诛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唐铎敢于直言,能真诚进谏。任谏议大夫期间,皇帝曾与侍臣议论历代兴废,唐铎主张君主当挑选贤者教化太子,不要被诽谤、阿谀迷惑,让奸佞小人无机可乘。
. 唐铎端庄正直,德高望重。洪武二十二年,明朝设詹事院,本已官居兵部尚书的唐铎,被太祖委任为詹事院詹事,辅导太子读书,并于当年退休。
C. 唐铎善于明察,功勋卓著。赵宗寿因上奏常茂死的事不属实,被召又不到。皇帝就派大军征讨,又命唐铎前往招抚。唐铎最终查明常茂死因,又协助杨文平定奉议诸州叛乱。
D. 唐铎为人厚重,深得皇帝信任。他与人相交的原则被太祖高度评价;他被别人贬低,太祖予以坚决驳斥。可以说,太祖的知遇是他仕途一直顺利的重要原因。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洪武元年,汤和克延平,以铎知府事,拊辑新附,士民安之
(2)铎为人长者,性慎密,不妄取予。帝以故旧遇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8—9题。
【南宋】赵师秀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薛氏,指薛师石,永嘉人,其室名为“瓜庐”,因号瓜庐翁,有《瓜庐诗》一卷行世。
8. 从前两联看,“薛氏”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9. 颈联写景,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羽扇纶巾,谈笑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春江花朝秋月夜,
。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光中——中国文字的炼丹人
1928年重阳节那天,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余光中从十二岁开始跟从父亲和舅舅学习古文。《谏太宗十思疏》《留侯论》《赤壁赋》《阿房宫赋》这些经典文章,他都特别喜欢。他觉得文字有一种力量,“我愿意跟着它走”,“我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整个青年时代,余光中都在寻找着“精神上的家人”,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济慈,雪莱、王尔德等都是他的“家人”。1954年,他的“精神家人”又增添了一大批。余光中与钟鼎文和邓禹平等人共创了“蓝星”诗社。他们经常聚会,讨论诗歌,勤奋创作,不是一首一首的写,而是一辑一辑的写。
毕业没几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那时,台湾和美国的现代化程度差别很大。余光中虽然热爱西方诗歌,但一想到美国人瞧不上台湾,心里就觉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发生一些大事:母亲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两年,大女儿刚出生,还没看清孩子的脸,他就匆匆地出发了。每一个孤寂的长夜里,他都想回到台湾,回到“蓝星”诗社,和朋友们一起为中国的现代诗奋斗。
1964年,三十六岁的余光中回到台湾,他质问自己,怎么都已经三十六岁了?拜伦、徐志摩,都在这一年结束生命;王勃、济慈,不到这年纪,便合上了诗集,竖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儿子出生仅三天就夭折了。丧子之痛加上诗人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获得救赎。
余光中非常喜欢美国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蓝调以及新生事物摇滚乐。特别是摇滚乐,甚至影响了他一个时期的创作风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绍了摇滚乐,并将西方音乐的节奏融入诗中,借此抒发心中的很多不平。连余光中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些诗歌被杨弦拿去谱了曲,继而引发了台湾的第一波校园民谣风潮。“给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风里飘飘的长发……”当时杨弦被余光中这些极富旋律感和节奏感的文字所打动,将《江湖上》等诗改编成歌曲,如今最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二十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后来《乡愁》在大陆被选入教科书,电视台也用,很多人都会背。
1988年,古稀之年的余光中出版了第二卷诗集。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余光中说,“以前所想到的能入诗文的题材比较少,以前我主要写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忧郁;你知道你不是谁,你幻灭;你知道你是谁,你放心。”现在,余光中已经脱离这三个情况了,写作的题材全凭缘分。
2009年,导演陈怀恩接拍余光中传记纪录片《逍遥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状态外,导演还安排余光中带着夫人到垦丁——余光中在台湾唯一写过游记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在海边童心大发,打起了水漂,并传授诀窍——石头要扁,形状要圆,出手要快,脱手要平稳而飞旋——出水为鸟,入水为鱼。
台南小学教科书收录了《雨,落在高雄港上》一诗,导演安排余光中去高雄三民小学听小学生读书。不料那天余光中的女儿遭了车祸。行程既定,余光中无法随夫人赶往医院,心情郁闷。怎料一听小学生读诗,余光中竟然又开心起来,还教他们该怎么念这首诗,拍摄完后还乐呵呵地给他们签名。最后陈怀恩就片子定名为《逍遥游》一事征询余光中的意见,他幽默地说:“我哪敢说同不同意?庄子同意就行了。”说到幽默,余光中自有一番论调。他认为,所谓幽默,就是不正面迎敌,绕一个弯子去排解误会与痛苦。比如看牙医这样痛苦的事情,也能被他写成诗。再比如,从“马屁诗人”到“文白之争”,李敖似乎一直在逗余光中和他对骂,但余光中就是不理他,还幽默地说:“李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在余光中的经验中,幽默其实要比愤怒有用。
当生命走到暮年,对于“我是谁”的问题,诗人早已不再质问,而是报以淡淡的微笑。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余光中依旧笔耕不辍。余光中目前正在翻译济慈的诗,此时的感觉定与年轻时的不同吧。
(摘自《名人传记》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 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 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 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 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全文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5分)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4分)
余光中为传主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标题,记录了他的日常工作生活状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余光中“逍遥”的看法。(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个城市享受市政集中供热的人口还不到30%,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市政集中供暖几乎成了
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B. 著名评论家白烨表示,虽然中国普通读者可能对芒罗并不熟悉,但从文学专业角度看,她的作品还是得到了认可,选中她可谓
C. 丰水期水天一色、
的湖面,现在已经成了牛羊成群、鹭鸟翩飞的“草原”,构成了一幅鄱阳湖特有的金秋壮美画卷,令人赏心悦目。
D. 《离骚》《天问》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
,流光溢彩。在屈原有限的生命中,他始终关注着楚国兴亡和人民疾苦。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诗意生活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居住的环境,在诸色斑斓的城市生活中,绿色作为具备自然属性的色彩,给人以希望、充满了生机、负载着生命。
B.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该县大力推广生活垃圾、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田园、家园和水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
C. 深秋,走进陕北吴起,黄土高原呈现出五彩诱人的景色,一层淡淡的雾气在井架耸立的山涧蒸腾,把这片土地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姿。
. 为了配合申遗,当地政府确定拆除了建在五台山大白塔周围有碍观瞻的21处国有、集体和个人的建筑物以及961户居民建筑。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没有或失去对自然的美感,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背叛,意味着人类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误判,意味着人类的自恋正把自己导向毁灭而不自知。
①也培养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依恋
②人类在自然中繁衍生长
③大自然养育了人类
④自然之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发现、崇敬的情感和判断
⑤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之必需
⑥人类从自然中培植了对自然的审美和美感
A. ⑤②③①⑥④
B. ⑥①⑤④②③
C. ②⑤④③①⑥
D. ①⑥③②④⑤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6分)
商店销售过期食品,有的可能是有意,有的则是粗心大意犯下的无心之过。而“临期”柜台的设立,既可以让“有意”者无处遁形,
,如果能得到不折不扣的实行,那无疑是给食品安全增添了一道阀门,值得称许。只是,当下食品领域的问题很多,
,比如,只要不喝饮料、不买现成食品,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很多添加剂的摄入,但对于农药残留、瘦肉精等问题,消费者就无能为力了,
五、写作(45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5分)
有一个人要去远方旅行,把庭院交给他的朋友留守。院子破土而出的草芽,朋友从不拔去。初春时,草芽健康成长,朋友发觉它像野兰。到了夏天,那草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朋友带着一朵花和几片叶子,向研究植物的专家求证,得知这是蜡兰——兰花中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蜡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他打电话给远方的朋友报告这一喜讯,朋友惋惜地说:“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只是我认为它是一棵普通的野草,每一次都是尖芽刚冒出就被拔掉了。如果能耐心地等它开花,这棵蜡兰早就能被发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炼丹术与丹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