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醒酒时间在网上电视上宣传会违法吗

您现在的位置:>
“稻花香”违规编造健康 添加物存重大质量隐患
& 14:41:50&来源:食品商务网&
时值岁末,又值各种酒类促销高峰。保健型白酒因其具有白酒口感又具有一定保健功能形成了令业内的关注市场。然而,如同其他保健食品一样,白酒在触及健康之后,产品品质和市场营销上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则帖子曝露隐患
日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个帖子引起了记者的关注:
湖北"稻花香"活力型酒中添加的所谓"生命动力素"实际上是一种没有经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矿物质提取物。存在重大质量隐患。
湖北稻花香集团位于湖北宜昌市东郊龙泉镇。该集团是以白酒产业为龙头,中南地区最大的白酒酿造基地。为了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记者致电了稻花香酒业公司,但公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状态。但在稻花香公司的宣传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字样:稻花香酒业公司结合龙泉镇"法官泉"矿泉水的水质特征,与
北京群子生命动力技术研究所合作,将"法官泉"优质矿泉水进一步开发利用,经过科学技术处理制成"活性水",充分利用水中有益的元素,在生产工艺上尽量保持泉水"原生态"特征,经过特殊技术处理,确保其活力因子(生命元素)的均衡稳定,该产品中的"生命元素"加速了乙醇的代谢,不仅对肝细胞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可调整机体内分泌和免疫体调节系统,从整体出发,达到醒酒、保肝的作用。
然而,正是该产品中所谓有着醒酒、保肝的作用的"生命元素"的添加,将湖北稻花香集团至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向记者表示,在白酒添加物质,应该遵循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执行,如果添加的物质不在食品添加剂名单里或者超出规定添加量的,就是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他认为,白酒企业应该严格自律,按照规范进入健康产品领域。
一位白酒企业老总直言:"添加物质就说是健康白酒,是在炒作一种概念,实质意义不大。白酒是传统的文化产业,传统白酒就是这样,而且喝了这么多年,猛然改头换面,消费者很难接受。我们对这种做法不屑一顾。"
保健酒扎堆"造健康"
实际上,纵观今年酒类市场不难看出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各种健康型白酒高调登场,先是五粮液推出了黄金酒,紧接着茅台又推出了白金酒。而在龙头的带领下,众多酒企也争相跟进开打"健康牌"。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健康型白酒中,很多企业都将宣传饮酒健康当作卖点,比如西凤黄金甲酒表示,和一般白酒相比,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对身体有害的成分,增加了有益于身体的微量元素,最大限度地减小白酒中酒精对人体的伤害;稻花香活力型酒则宣称是利用生物能活力素中的生命动力元素群能,促进白酒中的醛类、杂醇等快速变成酯,大大缩短白酒的陈化时间,使其口感温和醇香,有效减少对人体的损害;五粮液旗下的兴旺发酒,声称加入了对人体肝脏有益的优质原材料,经上万次科学配方精制而成,是一款养肝型的高端健康白酒。此外,还有很多白酒企业都在宣传其白酒喝了不上头、不伤肝、不伤胃等,没明确提出健康白酒。
业内人士指出,把健康的概念引入到白酒之中,为产品的营销打开了新的通路。但是,在目前健康产品市场既充满商机又缺失规范的环境下,这样的概念营销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一味地对健康进行炒作,也会使产品营销陷入误区。
有白酒品牌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健康白酒"概念的提法或许还不准确,准确地讲或许是"健康类白酒"。"健康类白酒"主要是酒的生产厂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推出的新酒品种,"健康类白酒"宣称在酒中增加了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减去通常白酒中存在的对身体健康有害或不适的成分。"健康类白酒"的推出,反映了酒类厂家的两种考虑:一种是从预防白酒消费者减少的角度考虑的;另一种是从创造消费群体的角度考虑的,提倡和引导人们在适当饮酒的同时增进身体健康。
监管存空白导致违规宣传
资料显示,中国保健酒行业正在以年均30%的速度高速发展,2008年突破100亿元。但目前保健酒在我国酒类市场总量中只占到0.5%,远低于国际上2%的水平,因此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当白酒走进了健康产品的序列,也就出现了产业跨界监管的空白点。
在稻花香酒产品的宣传中,稻花香"活力型"酒声称能有效激活人体内乙醇脱氢酶活性的迅速增加,达到醒酒、保肝作用,而事实上,类似于稻花香"活力型"酒的保健型白酒的不实宣传的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白酒作为没有"健字号"的普通食品,却声称保健功能,是一种违法行为。
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认为:"固态发酵的白酒,其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和水,而酒精被喝下肚之后,就要通过肝脏来分解代谢。所以适量喝酒才不会伤肝,喝多了肯定伤肝。"熊玉亮说,"喝白酒保肝是错误的,至今也没有科学依据。"前些年,有个别品牌就宣传自己的白酒是健康白酒,具备保肝、护肝的功效,这两年不再说这个事了。
王大宏则表示,现在保健酒分为三类,一是经过国家审批的具有保健食品批号的产品,可以按照审批的功能进行健康声称;二是没有"健字号"的产品,根本不能够宣传保健功效;另外还有一部分打着健康旗号的产品,在酒中添加了非自身发酵的成分,而且改变了酒的色、香、味,这样的酒叫不叫白酒还值得商榷。
最后,王大宏提醒消费者,目前真正具有"健字号"的酒产品只有椰岛鹿龟酒、黄金酒等很少的产品,很多产品实际上是在钻保健食品和普通酒产品之间的监管空白进行违规宣传。
&|&责任编辑:张大明
■ “烟台资讯365”让您随时随地用手机轻松掌握烟台最新鲜的事儿
■ 订阅方式:发送ytzx到&&
■ 取消方式:发送qxytzx到
■ 资费:0元/月 &&
■ 仅限山东移动用户
·····
·····
········
48小时排行榜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举报邮箱: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鲁ICP备020006号咨询热线:028-
药品资讯网--新药研发行业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
> 千万别被“解酒药”忽悠了
千万别被“解酒药”忽悠了
发布时间:
【题 名】千万别被“解酒药”忽悠了
【作 者】马亚平
【机 构】不详
【刊 名】《健康博览》2012年 第2期 20-21页 共2页
【关键词】解酒药 酒后驾车 违法行为 醉酒驾车 侥幸心理
【文 摘】“过节必饮酒”、“无酒不成宴”、“酒缝知己干杯少”。自古酒就与过节、交友连在了一起。近年全国开展了严查洒后驾车违法行为,一些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有些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解酒药来醒酒或应对交警的检查。专家提醒:目前没什么药能真正解酒。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赞助商链接
推荐专业资料
赞助商链接-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武汉“酒驾醒酒中心”疑似公安交管局“创收中心”
云南信息报&
作者:朱少华
醉酒驾驶人将被送往武汉市公安交管局设立的“酒后驾驶醒酒中心”醒酒,酒醒后再接受交管部门处理。醉驾司机被送往醒酒中心后,还得掏一笔“醒酒费”。“醒酒费”最低得300元,高的可能近2000元。这些“醒酒费”还不包括抽血检测醉酒程度的检验费500元。(据11月11日武汉晚报)
从直接效果上看,公安交管局设立的这个“酒后驾驶醒酒中心”似乎有点管用,“服务”大概都是七星级宾馆费用的标准,中心的“服务”设施也就是一间房一张床一个卫生间,但“醒酒费”最低得300元,高的甚至近2000元。这些“醒酒费”还不包括抽血检测醉酒程度的检验费500元。但话又说回来,不给你检测醉酒程度怎么能提供“服务”。因此一套服务程序下来估计下回司机就是有茅台引诱也不敢喝了。
设立醒酒中心当然是好事,但这样的好事却让人一点也满意不起来。公安部门为了工作更人性化一点,设立醒酒中心当然是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这个中心只能是服务,甚至是一种公益设施,这样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纯洁,醉驾如何处理,是早就有章可循的事情,但这里的“醒酒中心”却体现着变相的“经济处罚”,明显有权利和法律“变卖”的成分,当地公安部门难逃“创收”嫌疑。如此的“服务”也许能减少社会上的醉驾现象,但我们政府和法律搭进去的权威和公信力将会更多,甚至远远超过获得的效益。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刊载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属下
报刊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南方报网讯”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南方报网。未经本网授权,
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醒酒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