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吹麦浪想要表达什么通过翠老太太的事表达哪些意蕴

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考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考点分析:
&《2012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有这样一条:“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其中,抒情是记叙文表达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近年来中考考试的热点考点之一。
&二&、知识梳理: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再如陆蠡的《囚绿记》一文&除了运用托物抒情(间接抒情)的手法之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下面就是直接抒情的句子: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舞姿。
如朱自清的《绿》,就是借景抒情的名篇。请看下一段:
这段文字通过对梅雨潭瀑布和水花的描写,生动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喜爱之情。&&&&
三、考试题型:
(一)、填表题:此种题型往往出现在记叙文阅读中的第一题,常常以表格的形式出现。所给的表格中,往往还结合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或者景物描写等知识点出现。考察的重点往往是文章的作者或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例题1:2011年丰台区二模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望春》
&15.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②-⑤段,填写表格。(4分)
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的原因
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
望春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此题考察的就是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的理解和把握。
&&&&&(二)、简答题:此种题型常常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只要根据试题提问的内容结合文章内容作答即可(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例题2、2011年朝阳区区二模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荷包蛋》:&16.阅读文章第②~③段,说出“荷包蛋”承载了哪些情意。(4分)
(三)、简析题。此种题型一般出现在记叙文阅读中的最后一个题,分值也比较高(7分或8分),有字数限制(150字以内)。一般是从整体上考察学生对文章作者活文章中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做题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例3、2012年北京市中考试题记叙文阅读《白梅无价》第17题: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例4、2011北京平谷区二模记叙文阅读《怀念一种声音》:&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不超过150字(7分)
&&&&例5、2013年北京市中考试题记叙文阅读《洞茶》第17题:&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四、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
读一篇文章,要想理解其中表达或蕴含的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不难。在前边的“知识梳理”中已经介绍,抒情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接把人物和作者的喜怒哀怨爱恨思念感激敬佩...等感情直接表现出来,告诉读者。间接抒情则是通过对事件、景物、事理的记叙描写议论等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上述的感情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审题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考察的是作者在文章中饱含的感情还是文章中的重点人物的感情。
因此,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或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即可。如果文章是回忆往事的,那么,这类文章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往往就是对往事的缅怀、纪念,对人物(老师、父母、朋友等)的敬佩、热爱、感激、怀念(人物已经去世)等,对某种物体(洞茶)的热爱赞美怀念歌颂等。
例题分析1:2012年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白梅无价》中的最后一道题:
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请看《白梅无价》第三段: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通过阅读这段内容,我们知道了:这段主要记叙的人物是画家许老,记叙的事件是“许老饭后作画(白梅图)的经过”。——这是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那么,文章表现了作者和人物的什么思想感情呢?通过阅读全文,不难发现:许老饭后作这幅“白梅图”,就是要通过作画的方式发泄出对师兄李苦禅去世的痛悼之情,从而也表现了二者之间胜似亲兄弟的亲情。同时,本段中的描写和议论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老师许老全部精力都集中在作画过程中以及不能从失去师兄的悲痛中自拔的担忧和关切之情——痛苦和悼念是本文感情的基调。
通过读“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这个试题,不难发现,这是考查对间接抒情的理解。因为题干中有“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这样的句子。说明原文中作者或人物的感情是通过描写和议论抒发出来的。——这是对试题的分析和理解。
做此题的步骤就应该是:第一、阅读原文,找出文中描写和议论的句子;第二,具体分析这些句子那些表现了许老对师兄去世的痛悼之情,那些表现了作者对许老的担忧和关切之情。第三,组织表达。
总之,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主人公、重点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清文体(叙事、写人、咏物),之后,按照要求,结合具体的文章做简要分析,这个题就基本能拿到90%以上的分了。
例题分析2:2013年北京市中考记叙文阅读《洞茶》第17题:
&&&&17.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请看《洞茶》第七段和第十二段: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例题解析:
第一步:通过审题得知,命题者要求答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这一点的。这个题目饱含两方面的意思:一、第7段和12段中具体表达了作者那些“深挚的情感”?二、这些“深挚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
第二步:分析7段和12段通过那些方法表达了作者的那些情感。通过阅读第7段,不难发现,作者主要是通过排比、对比和反问的方法,强调她对于茶的繁文缛节、高贵和价格的昂贵的讨厌,体现了“我”的迷惘困惑,从侧面表达自己对茶砖的思念之情。通过阅读第12段,就会分析出:这段作者采用的是直抒胸臆,运用拟人和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从味觉方面描写出再次与茶砖重逢时的那种思念和感动,从而表达了对洞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录1:2013年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洞茶》,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①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⑥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⑪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⑫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⑬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⑭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⑮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⑯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15.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16.品读第⑮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
答:&&&&&&&&&&&&&&&&&&&&&&&&&&&&&&&&&&&&&&&&&&&&&&&&&&&&&&&&&&&&&&&&&&&&&&&&&&&&&&&&&&&
17.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⑫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附录2、201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试题:
(一)阅读《白梅无价》,完成15—17题。(共15分)
①当代大画家李苦禅撒手人寰驾鹤西游的时候,我的老师许麟庐正在山东旅行。许老听到噩耗,立即登车,直奔北京。到了苦禅灵堂,满头白发的老人,长跪不起,恸哭不止。他和苦老,同是齐白石大师的弟子,手足之情,比一奶同胞还亲。师兄师弟,年轻时在白石先生左右,一个是左膀,一个是右臂。贫困的时候,他们一个烧饼掰作两半儿充饥。艺术上更是志趣相投,画画儿画疯了的时候,两个人一夜之间画一刀纸,一百张,酣畅淋漓。这会儿苦禅一去不归,许老恨不能跟随而去。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好几个年轻人才把他从灵前拉起来。透过老人迸溅的泪花,我能感受到两位画家半生坎坷、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感受到这种渗透着深深文化气息的友谊是何其珍贵。
②第二天,许老到我家来,进门就说:“静霆啊,苦禅兄走了啊……”接着又嚎啕起来,这回是在“家”里哭,而且当着我和我妻子的面儿。许老失去了大师兄,那种绝望的悲伤,那种真情的倾泻,让我永生永世都忘不掉。
③那天,妻子做了老师爱吃的饼,弄了几样好菜,还有好酒,可老师吃不下饭去,看许老骨瘦形销的样子,我们执意请他休息一会儿,睡个午觉。谁知,许老刚躺下,又爬起来,大叫“拿宣纸来”。我那时经济不大宽裕,哪里有好宣纸存用?翻箱倒柜,才找到两张质量低劣的四尺宣纸,两只破毛笔。许老捉了笔就在四尺宣纸上横扫。他哪里是在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他笔笔中锋,含泪挥笔画梅花。只听见宣纸沙沙地响,力透纸背,情透纸背。毛笔直冲斜行,犹如剑器在许老手中挥舞。他把痛悼师兄之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老师画枝干的时候,一言未发,该点蕊了,说了四个字“泥里拔钉”&。梅蕊虽“拔”了出来,可他却无法从情感中自拔。  
④这张四尺宣纸上的白梅花,干湿浓淡,墨色淋漓,疏影横斜,笔意纵横。笔墨狂放霸气,不仅世间难得如此珍品,就连许老自己也绝对不可能再画出第二张。就像人不可能诞生两次一样,这幅佳作不能克隆,不可重复,甚至不能临摹。那个年代,那个下午,许老那种横扫千军的运笔速度,那种大悲大恸之后,寻觅到的恣意渲泻情感的方式,也绝对没有第二回。  
⑤那天,许老收了笔,兀自对着那张白梅看了好半天。我大气也不敢出。心里痒,想要这幅画儿,可是不敢说。沉吟半晌,许老说:“带上,到我家盖上章子,给你了。”我张着嘴喘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⑥白梅,已经成为我的传家之宝。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和妻子才会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画儿展开,来一番精神享受。我不敢拿到裱画店里去裱褙,怕裱坏了。仔细想想,许老的这幅画昭示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画界,松竹兰梅笔情墨意,难免重复,可至珍至宝的神品,不是百无聊赖时的遣兴,也不是文人的笔墨游戏,而是在笔端凝注了浓烈的情感,集人生和艺术的体验,在某个特别的时间创作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神在,许老的白梅在。开卷总有一股真气扑面,那种感觉,常常是唯见神采不见梅花。那些神来之笔,甚至画家自己也始料不及。
⑦我记得白石老人曾赠给许老一幅画,上面题了一行字,大意是:是许姓好子孙,当宝之。许老没有在这幅白梅上题这些字,可我会珍藏好的。因为,白梅无价。
&&&&&&&&&&&&&&&&&&&&&&&&&&&&&&&&&&&&&&&&&&&&&&&&&&&&&&&&&&&&&&&&&(有删改)
15.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4分)
&&&&&场景一:___________&&&&&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场景四:___________&&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白梅无价”。(4分)
&&答:&&&&&&&&&&&&&&&&&&&&&&&&&&&&&&&&&&&&&&&&&&&&&&&&&&&&&&&&&&&&&&&&&&&&&&&&&&
17.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3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7分)
附录3:&2011—2012各区一模、二模记叙文阅读试题
&&&&&&&&&&&&&&&&&&&&&2012西城区一模
<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
&&&&&&&&&&&&&&&&&&&&2012丰台区一模
(一)阅读《母亲的金手表》,完成15—17题。(共15分)
&#9312;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9313;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9314;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9315;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9316;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江西老表要新式多了。
&#9317;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9318;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昊天罔极1!
&#9319;我含泪整理母亲<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指针停在一个时刻<img WIDTH="3"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上,但那绝不是母亲逝世的时间。她平时就不记得给手表上发条,何况在沉重的病中。
&#9320;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9321;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放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注】&#9312;[昊天罔极]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15.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请你阅读文章2-6段,填写下表。(4分)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我献上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16.文章&#9314;&#9315;段写到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女都流泪了。请分析她们流泪时心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答:相同点:
17.说说金手表在母亲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并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这种分量的。(不超过150字)(7分)
&&&&&&&&&&&&&&&&&&&&2011丰台二模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望春》,完成15—17题。(共15分)
&&&&&&&#9312;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闲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57348;
&#9313;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唯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57348;
&#9314;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然而一天早晨,和朋友在院前小立,朋友的话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示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着讥刺的话:“放心吧,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啊!”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默然无语。&#57348;
&#9315;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吧!”——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的隐忧越发深切了。&#57348;
&#9316;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实现,在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而望春的残葩被我发现飘零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来时寂寞,去时冷落,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57348;
&#9317;我曾经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萧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风寒使她战栗,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img WIDTH="3"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的蜇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个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限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57348;
&#9318;人事倥偬&#9312;,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梦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中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远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吧?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了!
&&&&&&——(选自《中国百年精品散文》,原文有删改)&#57348;
&&[注]&#9312;倥偬,(事情)急<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迫匆忙。&#57347;
15.文章写出了作者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阅读&#9313;-&#9316;段,填写表格。(4分)
对望春花的情感变化
情感变化的原因
朋友几次表示出对望春的嫌厌
望春的残葩飘零在草地上
&16.结合上下文,分析第&#9316;段作者写“紫槿花红出墙头”的作用。(4分)&#57348;
&&&&&&&&&&&&&&&&&&&&&&&&&&&&&&&&&&&&&&&&&&&&&&&&&&&&&&&&&&&&&&&&&&&&&&&&&&&<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
17.阅读第&#9317;段,说说“动人的故事”中,“动人”之处有哪些,再从中选择一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它带给你的人生启示。(不超过150字)(7分)&#57347;
&&&&答:&&&&&&&&&&&&&&&&&&&&&&&&&&&&&&&&&&&&&&&&&&&&&&&&&&&&&&&&&&&&&&&&&&&&&&&&&&&&
&&&&&&&&&&&&&&&&&&&&&&&
&&&&&&&&&&&&&&&&&&&&&&&&2011朝阳区二模记叙文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57347;
(一)阅读《荷包蛋》,完成第16~18题。(共15分)&#57347;
&#9312;在田野里画水彩写生,画完时夕阳斜铺过来,各种植物的气息氤氲入鼻,身心大畅。携着画具,慢慢往我书房所在的村子移步。四周全是绿野,忽见百米外大片藕田一侧,有间小砖房,坡顶上的烟囱逸出白烟,便朝那里拐去。小屋里是位五十来岁的藕农,我边喝他递来的热茶,边跟他聊天。
&#9313;他从南方来,承包了这百亩湿地,不仅种藕,还种茭白,经济效益很好。我去时他已烧好饭准备吃,大钵的白米饭上盖浇着清炒藕丁茭白,闻着好馋!他问我要不要吃一碗,我说买一碗吧。他说卖是不卖的,信得过就吃。他给我舀了一碗,又到锅上去煎荷包蛋。我说这菜已经很香,何必再煎蛋?他说藕和茭白吃腻了,只有荷包蛋百吃不厌,你不来我也还是要煎的。他把煎好的蛋往我那碗盖浇好菜的饭上一搁,真像一只荷包,热腾腾,滋滋响,被蛋白裹住的蛋黄微微跳动着,仿佛是他把自己那一颗好客的心,揣在荷包里,奉献给我了。
&#9314;鸡蛋是全球性食物,到处都有人煎蛋吃,但是,荷包蛋这个称谓,似乎只是我们中国才有。出国访问时,吃过典型的西式早餐,一份煎蛋端上来,蛋白铺得很开,蛋黄跟没受过火似地裸露着,完全产生不了荷包的联想,吃起来感到半生不熟。记得小时候看母亲煎蛋,总要用锅铲把边上已经凝固的蛋白,轻轻往当中卷铺过来,把蛋黄裹上;后来自己成家立业,煎蛋时也这样处理。记得我头一回离家住校读书,临行前母亲往我的榨菜肉丝面上,又搁了一个热乎乎的荷包蛋,咬开那蛋白形成的“荷包”,里面的蛋黄刚好脱生,不过嫩,更不老硬,那味道真是妙极了!还记得我头一回出国访问归来,妻子也是煎荷包蛋给我吃,吃着那香喷喷的荷包蛋,回国回家的感觉,浓酽到眼睛发热。有一回在饭馆,我非要点他们菜单上没有的荷包蛋,人家服务态度很好,给我端上来了,但一看吓了一跳,油汪汪的,不像荷包倒像个拳头。也不能怪人家,荷包蛋原是家里小锅小灶的产物,它满溢着太平岁月里小康生活中的温馨亲情,<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那是所谓仕宦情、商海情都绝对不可与之相比的。
&#9315;藕<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农兄弟跟我说,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本省的大学,前些时暑假里还来这里帮他。他也是常煎荷包蛋给儿子吃,儿子说这荷包蛋真香死人了。我说:“等你儿子有了成就,在这边买栋别墅,把你老伴也从家乡接来,你们住小楼,坐小车到处玩,那可就苦尽甘来啦!”他挑起蛋头:“苦?现在我真是一点不觉得苦!我冬天回去,春尽过来,我在这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日子,煎自己喜欢的荷包蛋吃,我觉得成了活神仙呢!儿子以后就是成了你说的那样,我也不想去沾他的光,他能知道我心里喜欢什么才叫真孝顺!”
&#9316;从藕农兄弟那小屋道谢出来,消化着那美味的荷包蛋盖浇饭,漫步在田野里,晚风爱抚着我整个身心,西边绿野尽头晚霞裹护着落日,恰似一份足够天下百姓共享的荷包蛋,引出我缕缕不绝的感悟。莫道藕农不起眼,人微言深耐寻味。小康胜大富,难得是怡然。试问熙熙攘攘人世中,有几多能心怀对平凡的敬畏,对纯情的依恋?
&&&&&&&&&&&&&&&&&&&&&&&&&&&&&&&&&&&&&(有改动)
16.阅读文章第&#9313;~&#9314;段,说出“荷包蛋”承载了哪些情意。(4分)&#57347;
答:&&&&&&&&
17.作者为什么写西式煎蛋和饭馆里的荷包蛋?请从写法和目的两个方面加以分析。(4分)
答:&&&&&&&&
18.文章第&#9316;段,作者为什么说“人微言深耐寻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50字以内)(7分)
(一)阅读《生命之芯》,完成第15—17题。(共14分)
&#9312;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束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9313;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9314;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不停地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到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也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9315;妻子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9316;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9317;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9318;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9319;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9320;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9321;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把泥土……
&#9322;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15.阅读选文,完成填空。
作者在“暮秋”时节描写葡萄藤叶下落时,用“三三两两”“飘飘扬扬”写出了叶子凋落时悠闲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藤叶飘落姿态的&&&#9312;&&之情;去年中秋叶落时,用“一下<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子、一夜工夫、早早地”等词语则写出了叶子凋落时&&&&#9313;&&&&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藤叶因果实夭折而骤然憔悴落地的痛惜之情。(4分)
16.本文第&#9321;段中写道“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产生敬意的原因。(4分)
17.这篇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感对葡萄藤进行了生动地描绘,请你细细品味,然后选取文中相关语句进行赏析。(不超过150字)(6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2011海淀区二模试题
(一)阅读《》,完成第1题。(共15分)
&#9312;定居兰州。时我“”热乎
&&&&&#9313;红生命力极旺盛庄
&#9314;干,
&#9315;“”“”
&#9316;、枝这探出头来的口
&#9317;秋霜满地我我原有顷
&#9318;麦子苞谷换季时节总是显得那么那么却……
&#9319;粮食紧缺,妈妈曾把那半窖红薯当做宝贝,精打细算,硬是让一大家子人熬过了那一大段艰难的时日。
&#9321;在兰州,红薯是罕物。这里,,
&#9322;“”妻子说:“写什么都行,只要有‘红薯’这两个字……”,?书法家为难了,却恍然悟十几年的城市生活,没有磨去妻子对红薯的这份深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深深地感到,。在我们的心中,红薯不就是那片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土地吗?
(有删改)
13.文章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与红薯相关的几件事。阅读文章第&#9317;—&#9322;段,补全下面的内容。(5分)&&&&&&&&&&&&&&&&&&&&&&&&&&
(1)&&&&&&&&&&&&&&&&&&&&&&&&&&&&&&&&&&&&&&&&&&&&&&&&&&&&&&&&&&&&&&&&&&&&&&&&
(2)&&&&&&&&&&&&&&&&&&&&&&&&&&&&&&&&&&&&&&&&&&&&&&&&&&&&&&&&&&&&&&&&&&&&&&&
(3)困难时期,我们家依靠红薯渡过难关。
(4)&&&&&&&&&&&&&&&&&&&&&&&&&&&&&&&&&&&&&&&&&&&&&&&&&&&&&&&&&&&&&&&&&&&&&&&
(5)&&&&&&&&&&&&&&&&&&&&&&&&&&&&&&&&&&&&&&&&&&&&&&&&&&&&&&&&&&&&&&&&&&&&&&&
14.阅读文章第&#9318;段内容,揣摩作者说新出土的红薯是“”“”的原因。(4分)
(1)“”的原因:&&&&&&&&&&&&&&&&&&&&&&&&&&&&&&&&&&&&&&&&&&&&&&&&&&&&&&&&
(2)“”的原因:&&&&&&&&&&&&&&&&&&&&&&&&&&&&&&&&&&&&&&&&&&&&&&&&&&&&&&&&
15.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对红薯深厚感情的。(不超过150字)(6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2011平谷二模试题
(一)阅读记叙文《怀念一种声音》,回答15——17题(共15分)
怀念一种声音
&#9312;有一种声音,让人到中年的我越来越怀念了。这种声音非常奇妙,有颜色,有形状,有温度,还有杂含此中的情感故事。但现在再也听不到了。
&#9313;这种声音只存在于古城的一条小巷,只存在于我家几代居住的那个小院、那座老屋。院子里有一棵梅子树,有两棵梧桐树,有缸荷花,还有几畦作观赏用的韭菜。老屋为两层,砖木结构,上下呈现出一种古铜的色调。
&#9314;这种声音叫雨声。雨声从我出生和成长的方向,不断地传来。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弥漫着一片雨雾和雨声,太阳总是见不到的。
&#9315;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9316;一下雨,爹总会站在老屋的台阶上,听着一院子的雨声,如醉如痴,然后把少不更事的我叫到身边,告诉我许多古人关于雨的诗句:“夜雨剪春韭”“梅子黄时雨”“梧桐叶上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虽听不懂,但我看懂了雨声被花叶染就的绚丽颜色。
&#9317;然后,我们回到厅堂里坐下来,爹说:“你听——”这两个字在无数次重复后,我的耳朵变得灵敏了: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打在木晒楼的雨点,声音细腻而光洁;但前厅堂雕花檐板上的雨声,恰恰相反,浑厚而古朴;响在麻石台阶上的雨声,沉着而充满力度。
&#9318;古城有句俗语:“落雨天,留客天。”记得一下雨,家里就会有客人不期而至,都是爹的挚友。雨是请柬吗?雨声中,他们谈天道、人道、医道、艺道;或者下围棋,落子声与雨声交错而响;或者拉起京胡,唱他们所熟悉的京戏名段,音符从雨的缝隙里穿过去,居然没有濡湿……我坐在一边,看着,听着,如梦如幻。
&#9319;雨声中,我长大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小巷、老屋和雨,成了我生命最奇<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诡的底色。下雨的日子,我也向儿子讲那些古人关于雨的诗句,我的画室也总会有好友联袂而至。
&#9320;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9321;突然有一天,这一片地皮划拨给了房地产商,我携家人怅然搬进了世纪花园。小巷没有了,老屋没有了,记忆中雨的声音,没有了!巨大的规整的水泥匣子,嵌着一个个用混凝土、玻璃和钢铁构筑的巢。雨声呈现出呆板的灰色,节奏沉闷而压抑。这不是我感觉过的雨声!每逢下雨的日子,会觉得格外无聊,我如一匹落入陷阱的豹子,孤立无助。
&#9322;我决定,请些工匠,在露台上做一个屋顶,盖上小青瓦,嵌上<img WIDTH="2" HEIGHT="3"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玻璃瓦。我希望找回那声音。露台的屋顶很快就做好了。我还置办了一个瓷圆桌、四个鼓形瓷凳、一个烧木炭的红泥火炉、一个烧水的青陶提梁壶。下雨的时候,我坐在这里烹茶,沏茶,静静地听雨。露台的前方是开敞的,一抬头便看见一栋栋的高楼,整齐地排列着;所有的窗口都装着锃亮的防盗窗,窗口的后面都垂下厚厚的窗帘……这样的背景,绝对不会生发一种古典的声音!我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一种雨的声音。
&#9323;又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我蓦地离开露台,急急走进这间静寂的画室……
&#9324;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
15.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听雨的经历和感受,阅读全文<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填写表格。(4分)
雨声中听爹讲古诗
雨声带有绚丽颜色
老屋厅堂里
听雨落下的声音
老屋厅堂里
听雨落下的声音
<img WIDTH="2" HEIGHT="2"
ALT="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TITLE="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之一&&&理解文章中作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9315;
16.文章结尾说:“我希望在宣纸上画出那一片久远的雨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分)
17.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情感的。(不超过150字。考点:作者感情的理解。&&)(7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姬想要表达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