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所面临的东海,南海问题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从甲午战争纪录片吸取哪些教训

2014 年是甲午战争 120 周年。中国应当从这场 120 年之前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
我曾看过关于甲午战争的评论,其实在当时中国海军的实力排名是在日本之上的,但却是惨败,其原因并不是武器装备的落后,而是在于管理人员的腐败和无能。首先是丁汝昌的腐败,据说他贪污严重,甚至还曾因招妓遭到弹劾。其二是丁汝昌战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未能实现战略转移,因而全军覆灭。三,北洋水师的很多炮弹是不合格的,未能给敌舰造成有效的打击。
要说甲午战争对中国有什么教训可以吸取,大家对于政治上的论述已经很多了,本ID从军事上来谈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教训和经验。首先对于甲午海战,大家经常有常识性的误解,这里面反复反转容我细细道来一切没有数据的空谈都属于纸上谈兵,先看两国的舰队对比,先看鬼子的:名称火炮/门鱼雷发射管/架总排水量/吨总兵力/人平均航速/节19555632100212610.226856840840391614.5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第一游击队: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河源要一421622.5150mm速射炮 x 4“”370918260mm x2“”315019150mm速射炮 x4“”370918260mm×2本队第一群阵: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松岛”旗舰尾本知道427816320mm x1“”内田正敏243919120mm速射炮 x1“”横尾道昱427816320mmx1本队第二群阵: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日高壮之丞427816320mm x1“”樱井规矩之左右228413.2170mm x2“”新井有贡377713280mm x2本队左侧:舰名舰长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西京丸”鹿野勇之进410015120mm“赤城”坂元八太郎62210.25120mm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舰名舰长(管带)排水量/吨速度/节主炮/门“定远”旗舰733514.5305mm x4“镇远”733514.5305mm x4“”290015.5210mm x2“来远”290015.5210mm x2“”230018210mm x3“”230018210mm x3“”230015210mm x2“”210014.5260mm x1“超勇”135015250mm x2“”135015250mm x2“广甲”129615150mm x2“广丙”100017120mm x3这里结论已经很明确了,日军虽然主力舰不如我大清的两远,但是有一票能打的高速巡洋舰,并且其军舰都装备了新式速射炮,而北洋水师的大粗管子都是落后的退射炮,故鬼子海军火力基本是北洋水师的三倍。而我大清虽然主力舰吨位防御口径都相当了得,但是航速普遍是龟速,并且除了两远以外,其他一票巡洋舰或者炮舰都是薄皮大馅的脆皮船,火力还弱,从数据上看,我大清起手一把牌就已经很难打了。然而海军的指挥作战有没有问题呢,私以为的指挥作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也是和大家普遍的常识感官是有出入的。从刚才上面的数据来看,如果你是将领你会如何派兵布阵?私以为正确的做法就是以两远为绝对核心,充分发挥4*2门305炮的巨大威慑力(这炮的概念是鬼子任何一艘船,中一发就报废),撕开鬼子的阵型从而击溃日海军,就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下面我发一张两远的构造如上图,胸口的两个丰满的球就是305mm的巨大炮塔看出问题来了没有,一边一个,这样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这船如果摆开我们印象中的“战列舰姿势”一字排开对轰,那么只有一个炮塔可以开火,另一个炮塔只能看风景。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设计呢,一方面当时铁甲舰属于新鲜玩意儿,大家还都处在摸索的阶段,大规模战舰海战经验不足,第二更重要,这两艘铁甲舰是问中二病后期患者德国买的,而这时的德国自己也没有造这种重型铁甲舰的经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就造成了设计上的奇葩设计奇葩已经是既定事实了,但是这难不倒我大清海军指战员对不对,我大清提督一拍脑袋计上心头,我们船头对敌,冲向敌舰,八炮齐轰,屌不屌,于是当时就有了这样的对阵场景,如下图:或者简单点如下图:有没有觉得我大清指战员非常聪明呀但是事与愿违,别忘了,鬼子的高速巡洋舰航速远大于我北洋舰队,而且鬼子的船是一字长蛇阵进来的,利用高航速穿插了我军小船后,火力可以全部倾泻在我方舰艇上。这时就要看我大清有没有一点运气了,结果天亡我大清,牌不好就算了,运气还差。鬼子旗舰松岛号此时中了一发305神蛋……结果……这~蛋~没~爆~炸松岛号被打了个大洞,落荒而逃,如果炸了,松岛就吃不了兜着走(沉底)了。下图是这发著名的炮弹:具体交战过程大家可以看电影,基本都是比较写实的,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日本电影都差不多,好了,下面是交战结果:是役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被击沉,扬威、广甲自毁,另有六艘受创,死伤管带以下官兵一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及赤城、吉野、比睿、西京丸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这里又有一个误区了,大家大多看到这里,哦~~~我大清被彻底击败了,完蛋了~~故事结束了。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我先写黄海海战,因为黄海海战只是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或者说是战术层面上的一个战斗,下面就要展开战略层面上来看。单单看上面的战果,结合两军实力的分析,你能说北洋水师完蛋了?根本没有,致远是艘薄皮巡洋舰,沉了正常,其他后面那种小船更加是不堪一击的基本上开战半个时辰就被击毁了,即使如此,北洋水师主力尚存,两远挣扎回港。考虑到之前说的,对方实力100,我方只有60,结果鬼子也没有歼灭我方,我还重创了敌人,虽然结果是败了,但也只是我吃了大亏而已,对面也没有什么筹码跟我谈条件吧。战术上的失败并不是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源。——————————我从这里上升到战略层面——————————北洋水师是什么东西?北洋水师是李中堂一手打造的一只大清的续命大力丸,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也就是说这个舰队本质是一支要塞舰队——看住大清的门户,它存在,列强提要求就要思考一下基本的礼貌和常识;它存在,列强舰队进渤海湾就要打起友谊的旗号;它存在就是它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价值。存在舰队的价值就是存在,而北洋水师这个舰队从出生就被赋予了非常明确的任务——龟缩在港口。这里有人会骂,缩在港口有什么用?缩在港口其实偏偏就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舰载攻击机成熟之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有任何手段打赢一个缩在要塞的要塞舰队。所以我们看到,北洋水师出港出击,本身就是违背了其战略意义的行动,是正中了鬼子之前反复挑衅的目的。然后回到黄海海战的战术失败,北洋水师此时完蛋了么,还早呢,主力尚存,此时清廷倒是开始坚决执行避而不出的龟缩策略了。此时甲午战争进入第二阶段,陆军作战。世人大多不知道后面原来还有陆军的事情。这里就体现了战略本质上是政治的一部分,而政治本质上又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陆军作战部分引用一下百科吧:从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鸭绿江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面对日军攻击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约28000人。清朝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30000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路清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平壤新败,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日本则士气高昂,野心勃勃,日方发布由间谍宗方小太郎起草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对满清展开政治攻势,扬言要直捣北京,让清朝皇帝“面缚乞降”。之后的战况遂可想而知。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10月25日晨6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坚持抵抗,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由于李鸿章一心要保旅顺港,清军便没有在此处设防。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只有当地的农民自发抗击日本军,暂时拖住了日军的行动。11月6日,日军击溃清军连顺、徐邦道等部,进占金州(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日军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33个营,约13000人。18日,日军前锋进军土城子,徐邦道的拱卫军顽强抗击,次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11月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次日,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陷于日军手中。日军攻陷旅顺后,即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惨案,4天之内连续屠杀中国居民,死难者最高估计达2万余人。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是急转直下。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舰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自杀。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3月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大清国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由于指挥不力,皆被日军击退。2月28日,日军趁胜追击,从海城分路进攻,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总结---------------------------------------------战略部分其实总结很简单,熊包的清陆军异常羞耻地丢掉了旅顺口要塞,于是要塞舰队成为“在敌人要塞”内的舰队,终于全军覆没。北洋水师的失败是战术上没有问题,是战略上的失败。而整个甲午战争的失败,战略上没有问题,是清庭积重难返的问题的最终体现。————————---回到问题,甲午战争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战争中失败,国家灭亡的启示,我不想费劲些,结果有很多种,但是跟普通黎民百姓相关的结果无非是这样:或者这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打败仗就要被杀。这个结论任何时候都有用。所以基于这个真理,大凡有人再说什么军费是浪费,什么纳税人。呵呵,建议处理结果是直接归纳到反贼或者脑残的范畴,不要再花时间。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你可以和数学系的人讨论科普黎曼可积或者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可积问题,但你不能从1+1开始说起,这是浪费时间。军事上有什么启示呢?个人认为军事上没有什么启示,毕竟就本ID的观点,甲午战争的失败本身就是外行(主战派)指挥内行(李中堂)造成的一个悲剧,这时候还问广大外行有什么军事上的启示本身就是个笑话。就是因为在甲午战争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被杀得眼泪都流不出来,这是促成TG这样一个具有跨越式发展的现代陆军快速成型的重要原因。清军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旧式军队,而由于日本发展的特殊性,日本军队是一只掺杂着各种奇怪的历史元素的近代军队,这种代差导致清军的彻底失败。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何共军可以屡战屡胜的原因,因为其军队的精髓已经进化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个“体制”可以说的明白的。同样我们用图解来说明现代军队和旧式军队的差别:同样是海战,同样是以弱打强南海海战,共军的四条小艇加在一起还没南越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大,结果南越海军一艘护卫舰(怒涛号,650吨)被击沉,其余3艘军舰重创,我军重伤一艘,共军南沙群岛守住,完胜。最后说点好玩的,两远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曾经有过最大吨位的战舰。直到快100年后三座大山服役,中国才稍微有点像样的船,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这种对巨舰大炮的渴望,是深刻印在共军心中的痛,谁说天朝没有战列舰(当然效果不怎么好),这大概是甲午战争对中国人心灵的跨世纪的震撼的最直接体现吧
个人觉得,大家都在分析战争的胜败原因。下棋想三步,换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胜了会如何?清朝胜了,是不是国家就从此走向了康庄大道?跟着英国一样走上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大道?未必吧?如果不是甲午失败,恐怕清朝就不会改变以经济改革(洋务运动)为主导的发展思路,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预备立宪)。但是,从世界历史来看,如果不改革,总有一天要完败,比如沙皇俄国、奥匈帝国等等。所以,甲午战争的失败不过是让帝国的失败早一点到来。今日不败,某日也必须一败,也许之后就当不了所谓的一战战胜国。当然,这些都是假设。我的意思就是说,分析甲午战争本身的胜败其实意义不大,更多是YY而已。如果不分析胜败原因,我们应该分析什么呢?个人认为是,国家道路的问题。战争结束后,中国选择了继续革命,日本选择军国道路。之后呢?中日一战,中国败了,几十年积贫积弱,老百姓苦不堪言。那么看看日本国又如何?日本国民在战争获胜后,是否更加幸福了?恐怕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很多纪录片显示,日本从此走向军国主义道理,那句广告词来着,完全停不下来了!最后,最后,二战还是一败。再次重头再来。所以从三步棋之后来看,中日这场战争都输了~!所以,中日的胜败对于百姓而言,只是精神上的享受不同罢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体制的变革,才是民族的未来,百姓的福祉。今日也是一样,我们不能从中日战争中去寻求屈辱的刺激,以及对于未来再战的YY,战了又如何?如果不解决国内的资源分配问题,不解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问题,不解决庞大的官僚体制问题,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赢了战争又如何?输了又如何?国之殇殇,上为天道,下为民生。战争的输赢只是一步棋而已,可退可进,最重要的是民族的自立与百姓的幸福。总之,回答LZ问题,从中日战争后面结果来看,国民不应当计较一场战争的得失或者是一些领土的纠纷,而应该将关注度集中在切身的问题解决,战争输赢很重要,但是身边的幸福更重要,而要解决幸福问题,那没有捷径,该改革得改革,不管是革命还是军国主义道路都解决不了社会发展渐进的过程,因为财富可以通过战争累积,但是人才的积蓄,管理水准的提高,科技的进步等等都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上升,甚至是螺旋上升。如今,我们应当避免发生重大事件,让上升的趋势减弱甚至调头。回答完毕。
如今方知我是我当前位置:
>>>(7分)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
(7分)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国家兴衰之道时,就会深深感到正是海洋主宰着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l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1)海洋时代到来后,西方国家纷纷而来,他们踢我国门,抢我财富,割我领土,尽显强盗本质!请说说割占澳门和香港的分别是哪两个国家?(1分)材料二&在内忧外患十分严重的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敌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于是洋务派在举办近代工业的同时,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就这样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分)(3)“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水师输给了日本”指什么战争?(1分)“再次分离的骨肉”指宝岛台湾,她是通过什么条约被日本割占的?(1分)又是在什么事件之后回归祖国的?(1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现实,请你说说中国应该怎样应对南海问题?(1分)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1)葡萄牙、英国。(1分)(2)肯定说: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华扩张。否定说:失败,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没有达到国家富强的目标。辩证说:一分为二地写出洋务运动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三种答法,任答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2分)。(3) 甲午中日战争(1分);《马关条约》(1分);抗日战争胜利(其他类似表述也给分)(1分)。(4)加强海防意识和海军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协商、政治解决;坚持南海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等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1分)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抢占澳门;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至此,香港完全为英国所占有。(2)材料中既提到了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又提到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的破产,故评价时要注意两方面去展开。肯定说: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华扩张。否定说:失败,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没有达到国家富强的目标。辩证说:一分为二地写出洋务运动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3)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从此开始,日本占领台湾达半个世纪,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4)分析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由于明清时期对海防的忽视,导致清末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洋务运动时中国组建近代化海军,但仍在战争中遭遇彻底的失败,最终导致国土的沦丧。而今,再次面临海洋问题的争端,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应加强海防意识和海军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协商、政治解决;坚持南海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7分)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主要考查你对&&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黄海大战来自日本的挑战瓜分狂潮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黄海大战:邓世昌: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来自日本的挑战: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立了对外扩张的国策,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以朝鲜为跳板向中国扩张的计划。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帮助镇压。日本趁机派兵到朝鲜,制造事端,对中国开战。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日渐强盛。但是由于日本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展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首先目标便是台湾和朝鲜。早在1874年,日本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遇到了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在英美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了白银50万两,才从台湾撤军。2、日本的侵略行径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际夺取新的利益,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也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战争爆发的前夕: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统治者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日本也趁机进入朝鲜。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双方撤军,但是日本拒绝撤兵,反而加派军队,蓄意挑起战争。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结果“调停”均告失败,清军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丰岛海战:1894年7月,清政府命济远、广乙等舰护送仁字军增援驻朝鲜牙山清军。7月25日晨,当济远等舰队返航驶至丰岛海面时,突遭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袭击。济远、广乙被迫还击。广乙中弹起火后个搁浅焚毁;济远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命令树白旗西逃,水手王国成等自动操尾炮击中紧追的吉野。清政府雇佣的英船高升号及同行的炮舰操江号,赴朝途中在次与日舰遭遇,操江号被俘,高升号被击沉,船上清军官兵约850人死难。日本蓄意挑起甲午战争。中国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甲午中日战争后年以后西方列强对华输出的变化的特征: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几个最早”:1.最先取得借款权的是俄法;——控制经济命脉2.最先取得铁路开采权的是法国——军事镇压;经济掠夺。3.最先取得开设工厂权的是日本——阻碍民族工业。4.最先取得矿山开采权的是法国——重工业无从发展。5.最先强占租借地的是德国——胶州湾。清政府借款和今天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有何区别?1.背景:清政府——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被动地接受其剩余资本,是在战败情况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件下。今天——面临发展中国家共同的难题,即经济迅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现有资金短缺相矛盾的情况下。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情况下主动实行的。2.目的:清政府——主要用于战争赔款;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3.性质:清政府——带有苛刻的条件,回扣盘剥重的奴役性贷款。今天——坚持与各国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4.影响:清政府——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今天——取得显著成就,外资和中外合资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西方列强为什么19世纪上半期以商品输出为主,而19世纪末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1.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资本家能在本国找到投资场所从而获利;(2)那时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价值很低。(3)资本家不具备大规模资本输出的条件,因此没意识到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能带来更多好处,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它是随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2.在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影响:1、争做中国的债主——列强通过借款向清政府施加政治压力,以达到控制中国命脉和长期控制中国主权的重要手段。2、抢夺路矿和办厂权:(1)争夺修筑铁路权——直接控制了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掠夺财富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2)争夺开矿权——使中国矿藏资源遭到掠夺,阻碍了重工业的发展。(3)争相开设工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3、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神圣的领主被肢解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1、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2、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侵华的野心。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1.原因:(1)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2)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3)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4)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跃为一等工业强国。2.政策的特点: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要求列强在华享有均等的权利,即“利益均沾”。3.实质:是美国侵略行为的体现,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协定,反映了美国独霸中国的野心。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局图:《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犬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19世纪末美国侵华政策的演变:1.演变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基本上是追随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充当帮凶。“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后,是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2.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美国追随英法,参加多次侵华行动。因当时美国军事、经济实力远落后于英法,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也不可能提出独立的侵华政策。19世纪末,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扩张有了经济实力。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列强瓜分中国的局面已经形成,美国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但当时美国军事实力还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反战运动,不可能采用军事手段。这样美国就试图凭借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步排斥其他帝国主义列强,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于是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对比中国和日本,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制度的落后:中国:清朝实行了封建制度,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仅限于技术层面,没有触及封建体质,腐败的封建体制抵制了中国发展的潜力,也直接影响了国家对战争的组织效率。 日本:明治维新后已经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与天皇专制相结合,既大大地激发了国家的潜力,也使国家对战争的组织高效有力,从而保证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胜利。2.国力贫弱:中国: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无法与资本主义相抗衡;另外,西方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也削弱了中国国力。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3.领导人的政策:中国:虽然清政府内部有主战的一方,同时也有大批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敌,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各有打算。慈禧太后害怕战争中削弱其最高统治地位,一心向求和;并且还把建设海军的资金挪用去建颐和园。李鸿章将北洋舰队当做了私人资本,不愿意在其战争中消耗。日本:明治维新后制订了明确的“大陆政策”后,一直在严格执行,并且上行下效。日本天皇将自己的俸禄拿出来发展海军力量。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在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随后日军在旅顺进行了大屠杀,揭露了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
发现相似题
与“(7分)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当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602723834168595187187360811864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