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唐兴 承隋乱离》主题指什么

大学语文被指“五宗罪”&教学质量不均内容陈旧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大学语文被指“五宗罪” 教学质量不均内容陈旧
中国人民大学几名毕业生在离校前“拜别”孔子像。新京报记者 薛B 摄
  ■ 大学语文“五宗罪”
  1、教学质量不均
  大学语文课程中,老师的谈吐、学识、个人魅力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上过大学语文课的学生表示,在实践教学中,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就非常受欢迎,有的老师讲则学生缺勤多。老师个人的水平对课程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方式呆板
  不少学生对记者表示,高校的课堂应该是活跃的、互动的、有思想观念碰撞的,大学语文课亦如此。但他们所上过的大学语文课,就是老师从头说到尾,灌输式的教育让他们不感兴趣。
  3、班级规模太大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经常是公共课,一般都是一二百人的规模。“美国一些大学的写作型通识课程一般都是20人以内,没有超过30人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金利民认为,要想保证语言教学的效果,应该采取小班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何二元指出,中国的师范教育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师资培养系列,大学语文课的教师九成就是中文系老师,所以他们很容易讲成文学。而剩下的一成往往是语文教育专业的老师,所以就容易讲成“高四语文”。
  5、教材内容陈旧
  “讲大学语文总要有所依傍,以文选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没有什么错。但是一些大学语文的教材所选文章陈旧,和现实不搭,有的甚至类似中学风格。”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山认为,大学语文教材不必过分强调文学性,也不应该再追求字词句,而应该把人类最精粹的东西选到一块,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情怀,乃至人格教育。
  名家观点
  大学语文应该教什么?
  我个人认为,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是实用文,一是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大学语文应聚焦在语言文字上,用应用文和艺术文来进行教学,回归到听说读写。
  重开大学语文30多年来,大学语文不断遭受外界的冲击,首先是“大学人文”对大学语文的冲击,第二次是“大学文学”对大学语文的冲击;第三次是应用写作对大学语文的冲击。
  我预测下一个对大学语文造成冲击的将是“通识教育”。如果说,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主要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危机,那么通识教育取代大学语文将是本科类院校所面临的危机,而且越是重点院校,通识教育开展得越普遍,危机越严重。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程,可以看作是这一冲击的显现。
  ――何二元,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应当把兴趣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同时,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写训练。我不太赞成把“大学语文”上成一般的文学欣赏课,它是一门综合课。
  ――温儒敏,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 域外经验
  母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
  无论在美国,还是在香港和台湾,母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以纳入必修课体系的方式予以制度上的保障。
  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明尼苏达大学均设有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母语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都是公共必修课。其中,哈佛大学的Expository Writing(阐释性写作)课程和普林斯顿大学的Writing Seminar(专题写作研讨)课程都是学校唯一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台湾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都设有母语教育的专门课程,台湾大学设有“国文”课程,台湾政治大学设有“中国语文”课程,在大学本科一年级开设,均为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台湾大学的“国文”课程,分两学期开设,每学期3学分,共计6学分。
  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均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设汉语教育课程,且均为全校或大部分本科生必修课程。香港大学学规规定:所有本科学生要取得毕业资格,须修习3个学分的“中文进阶”类课程。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高校母语教育亟待加强――基于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大学语文《洛神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_百度知道
大学语文《洛神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文学赏析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
我认为其主题是;通过洛神美的描述表达了对洛神的爱慕之情.以及人神难以相伴的幽怨,若即若离的感叹,表达了对自己爱慕的情人的不得相爱的无限哀怨之情.
表达了曹植对甄皇后的赞美倾慕慕之情
能不能详细一点将要答到试卷上的
这个你可以用百度查“洛神赋”,看看百科或者其它有关它的介绍,应该都会有相应说明的。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洛神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王祥评《隋乱》:主角的性格太过软弱_文化读书频道_新浪网
王祥评《隋乱》:主角的性格太过软弱
网络文学作品研讨会出席评委:王祥
  本次研讨会所选作品都是网络历史小说,它们与以往的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具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不同的解读方法。
  历史学的目标是运用各种方法、资料追究历史真相,呈现给受众的是事实,是“有”,而历史小说(包括新历史小说)是在不违背历史事实、历史走向的前提下,进行有目的虚构,以完成文学任务,呈现的是在历史条件下“可能有”的。而常见的网络历史小说,呈现的是在真实历史中,“不可能有”的人物与故事,由于主人公穿越到历史时空,并且改变了历史走向,因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平行时空,在平行空间里发生任何事情,不会影响到我们这个“真实”历史的走向。比如《新宋》,主人公穿越到了北宋,由于熟知历史,并且具备现代社会的许多知识与能力,因而能够弥补了王安石变法的不足,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打败了西夏,也必将打败辽国,避免了北宋灭亡的命运,因此改变了华夏文明千百年来不断衰落的历史抛物线,这是现代中国人的愿望,因为主人公的穿越这个前提设定,才得以“实现”,在我们这个时空的真实历史中,这当然不可能存在的。它存在于平行空间里,也在渴望春天的“小朋友的眼睛里”。有时候,穿越类小说并不强调这里是平行空间,主人公穿越行为能够发生,自然约定俗成地存在着平行空间。
  时空穿越、平行空间是一种理论物理的假定,来自霍金等物理学家,其实也是一种长期的文学实践,《红楼梦》贾宝玉就是穿越架空的祖宗,在中外文学史、电影史上是屡见不鲜,平行空间是一种艺术幻想,是对社会事实、历史资料的幻想性重组,不必担心它不真实,因为它们不是历史学著作,它们反映的是人类的愿望,而不是历史事实,它们通常不打算教育人民,而是为读者提供情感代入、角色扮演、高潮体验的幻境。用“科学方法”考究网络历史小说的“真实性”,那真是互相耽误,一切皆休。如果小说家宣称他的作品反映了真实的历史,那也是不诚实的行为,因为小说的基本组成来自虚构,无论是虚构了一个笑容,还是虚构了一个国家,把虚构当成事实,总是心虚的吧?
  这里重点讨论《家园》与《新宋》的历史构建与叙事艺术中的特点与不足。
  酒徒的《家园》(又名隋乱),阿越的《新宋》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集体愿望、公共情感,表现出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也反映了当代中国人改变社会、改变历史轨迹的愿望。印证了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名言,――至少在网络小说中,它是被反复验证。这两部作品意淫度比较低,主人公都比较克己,有浓郁的理想主义和人文气息,比之于常见的网络小说,更有庄严感,是很显眼的有独立品质的作品。
  两部作品的叙事构成有相同,也有不同。
  一 &都是以主人公的行动线索重组历史资料,构建故事情节,比较在意营造历史情境的“真实感”,但是并非历史真实本身,事实上他们都改变了历史轨迹;
  二 &主人公建立功勋、名望之后,与最高统治者建立密切信任的关系。在《家园》中,主人公李旭与隋炀帝、李渊家族关系都很亲厚,权力来源于隋炀帝,并因此获得军队与地盘,而敌人是祸害国家与民众的世家大族如宇文家族。《新宋》主人公石越与皇帝是建立历史功勋的伙伴关系,皇帝欣赏石越的政见与能力,并不断赋予重任,而最主要敌人是官僚体系;
  三 《家园》反复强调的是,军人的职责是守护,而不是杀戮与破坏,守护亲情、乡情、伙伴之情,是主人公的精神支柱,行为动机,也是命运抉择的理由。而《新宋》着力于政治改良,富国强兵,以改变历史轨迹,为华夏文明再造新天。
  四 《家园》秉持底层立场,探究寒门子弟的出路,底层人民的活路,以此出发实施地方新政:“授田、安民、尚武、强兵、举士、赏捐”。而《新宋》主人公施政要点,是在历史条件下的系统性制度建设,在权力核心进行顶层设计。
  这些都给人以很强烈的当代性联想。
  同时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比较谦逊克制的人,有多虑而寡断的行为特征,很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些书生。《新宋》的思辨色彩比较浓,但是高潮感比较疲沓,比较“温”;《家园》的主人公,他拥有强大的军队,有瓦岗军和塞外部落的支持,在命运抉择的关键时刻,选择了退让,而不是把天下放在自己的肩上,那么他要守护的家园,要坚持的新政,也就只能听命于人了。他拥有天下不是更能保护想保护的,坚持想坚持的吗?理想主义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坚定的理由,虽然作品中,做了很多辩解,但是读者感觉到的是,小说许诺的、一直期待的最终胜利、高潮体验,被作者的软弱与犹豫糟蹋了,败兴之后,还要听你辩解,这对于小说的阅读体验,是很致命的伤害。酒徒的《明》《指南录》主人公都有这种疲软的特性,他们敢于开创,播种火种,却都在最后历史抉择的时候,逃避了。坚定与勇敢,对于小说家来说也是一种重要品质。
  《家园》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疑问,三种结局,仔细推敲,都已经改变了历史轨迹,那么这些被改变的历史,它在哪里?它不可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那么它在平行空间之中?作品对此并没有做出安排。对于这部面向大众的小说,设置三种结局,又有何内在依据呢?在离场之前,把来龙去脉进行妥当的安排,达到逻辑自洽或者情理圆满的效果,也是小说家的职责。
(编辑:zhaopei)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7:11:23& 18:12:28& 08:53:46& 18:01:56& 10:05:14& 14:17:49|||||||||||
最新播报:
人大语文改革引热议 大学语文怎样减负增效
  大学语文课由必修调整为选修,中国人民大学课程改革引起热烈讨论。记者日前走访人民大学,诸多学者表示,就大学教育而言,母语教育并非只有开设“大学语文”一途,更不是只能靠单一课程来完成母语教育的使命,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母语教育,重视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就完全可以利用大学教育资源的优势,在更高的水准上,在更深刻的内涵上,以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母语教育。
  管理者说:母语教育并不能单靠一门课程来强化
  中国人民大学在2013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大学汉语”课程由全校共同必修课程调整为学生自主选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利用有限的高水平师资,建设精品课程,扩大学生选择性,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落实因材施教。
  这里,应当注意到改革背景。该校教务处处长洪大用介绍,人大自2007年在全校恢复建设“大学语文”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校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与专业教育脱节、教学质量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满意度不高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报考人民大学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语文基础,简单的一般化语文教学确实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母语教育并不能单靠一门课程来强化,大学语文课程难以承受母语教育之重。洪大用说,只有全校各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重视母语教育,只有不断创新母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母语教育更加丰满,更加有效,才能增进学生的厚重素养。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推出三大举措:一是建设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加强文化与历史教育,其中包括大学汉语素养类课程;二是建设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加强历史与文化经典教育;三是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四是开放全校课程,包括文学、国学课程群,供学生自由选修;五是建设分类指导的基础技能强化类课程,包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在课外教学方面,学校组织教师指导全体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与文化经典,组织文学院作家群开设“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建设“大学生写作指导中心”,要求各个学院安排专业写作指导环节,加强学生科研训练,提升学生专业写作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教师教学发展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母语水准和教学能力;创设“国学”、“古典学”实验班,探索进一步系统强化母语教育、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路径。
  教师表示:母语教育过程要延展到整个本科四年
  大学汉语课由必修调整为选修,并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弱化了母语教育。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贺阳教授看来,大学阶段的母语教育关键并不在于大学汉语或大学语文课是否开设以及如何开设,关键在于学校是否能把母语能力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目标之一。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统一。本着这个原则,所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都可以通过相应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相应的课业要求,兼顾母语教育,更何况像中国文学名著赏析、中国古代经典研读这样的通识课程,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种母语教育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朱子辉认为,对大学汉语,要给它“减负降压”。这一次人大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所引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其实也正反映了国人对这门“普通课程”所持有的“并不普通的心态”!需要反思的并不是大学汉语这门课程,而是我们自己!大学语文已从“必选”课程,纳入到“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的通识教育的系统课程中。大学语文终于去除了它身上的一切重负与虚荣,回归原本那个普普通通的自己!
  作为一个既担任专业课又讲授公共课的教师,历史学院教授刘后滨表示,以往大学汉语必修课程承担过多的功能和使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学校这次调整大学汉语课程设置,主要是更加强调因材施教,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化的需求。
  学生认为:重要的是课程质量而不是课程性质
  加强母语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并不是一门课所能决定的。汉语文化这么博大精深,教学形式也应该多样化一些。
  人大哲学院本科生宋竞认为,大学语文改革后变成选修课,加上通识教育、原著选读等课程,反而能让“大学语文”更深、更广、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现在课堂外有老师指导我们阅读,而且还有很多机会聆听文学院举办的作家公开讲座。我觉得“大学汉语”改革失去的只是形式,得到的却是更加浓厚的语文教学氛围。
  人大理学院本科生丁亮宇认为,现在大学的语文教学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就是考试。回顾十余年来的语文学习,太多的时间用在了应试方面。如果大学语文教学还是应试的话,上座率必然不高。我们更应该注重语文学习的阅读性和人文性。只有实现“让我学”到“我要学”的教学转变,真正让我们被老师的才华吸引,大学校园内的语文课程才可以说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
  人大文学院研究生赵天成认为,如果单纯从汉语语言教育角度来说,那么任何一个中国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所受的训练已经足够了,所欠缺的可能是对中国文学和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而这是更应该化作个人修养层面的终身的自觉意识,而不是纳入考核机制的强制性要求。无疑,作为一门课程的大学汉语,重要的应该是课程的质量,而不是课程的性质。如果大学语文从一个无人愿上的可以“混”的必修课,变成一门受欢迎的精品选修课的话,那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记者 唐景莉)
[责任编辑:学生投入大量精力学外语却不能准确使用母语,好几所高校只有一两位老师教语文 调查显示大学语文教育仍在低谷
本报记者 李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 email推荐:
&&&&现在的大学校园存在一个怪现状:许多学生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英语,却不能准确熟练地使用母语。在中国人民大学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语言生活学术研讨会上,该校文学院副院长贺阳对当代大学生的母语能力表达了失望之意。他认为,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与模式陈旧是导致母语教育滑坡的主要原因。&&&&2009年,贺阳的学生曾对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央戏剧学院的319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测试他们对一些常用汉字的辨识和选择常用词语的能力。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高达68%%的同学测试成绩低于70分,有30%%的受访者不及格。&&&&贺阳还介绍了一次令人失望的抽查结果。抽查的对象为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汉语”课的部分学生作业,内容是“给导师的自荐信”,74份作业中有49份存在行文格式问题,64份“行文语气与自荐信要求不符”,所有作业无一例外都存在搭配不当、虚词误用等语法错误。&&&&“考虑到我们调查的这4所大学都是国内综合性大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中的顶尖高校,学生的素质应处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高端,因此可以推想,当代大学生群体在母语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比调查结果更为严重。”贺教授说。&&&&在这些严重的问题背后,是我国高校语文教育的低迷。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还对6所国内著名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母语教育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重外语轻母语的倾向仍相当严重。&&&&据贺阳介绍,在6所高校中,只有1所学校将该课程列入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还有1所高校的“大学语文”仅属个别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他4所高校的“大学语文”都只是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公共选修课。&&&&“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是导致‘大学语文’课难以成为全校必修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贺阳说,在这6所著名高校中,有好几所学校目前只有一两位教师承担“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贺阳感慨道:“对比高校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人员投入情况,母语教育的弱势地位越发突出。”&&&&这项调查还发现,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未摆脱中学语文教育的传统思路和方式。因而有学生将“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这6所著名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表明,它们依然试图以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文章作为教师讲解和学生揣摩的范本,并力图将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融汇到课程之中。&&&&“如果说中学教育更多地讲究知识的传授,那么大学教育则应该更加注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贺阳说,这种以中学语文为蓝本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大学教育的特点,难以满足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心理预期。&&&&贺阳认为,尽管“大学语文”课往往是高校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但并非意味着学生没有提高自身母语修养的意愿。调查结果表明,约有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母语教育课程是必要的。他们期待在更高层次上提升母语能力。&&&&为此,贺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母语教育课程列入高校必修课,从制度上扭转重外语轻母语的倾向;二是“大学语文”应以思维和写作训练为核心,避免教学目标过度多元化;三是开展专题化和研讨型教学模式。&&&&贺阳与他的课题组考察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4所美国高校的母语教育状况。“美国大学的母语教育课程的突出特色是专题化和研讨型教学。”贺阳介绍说,所谓“专题化”就是将母语教育课程细化为不同的研究专题课程,思维和写作训练将围绕不同的专题展开。所谓“研讨型”是指以小班研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它区别于简单的知识传授,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相互讨论为主要特征。&&&&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马与砍杀隋唐乱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