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理解性默写将士们誓死守卫边疆的是那一句

填写古诗_百度知道
1.“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让你想起了哪首诗?2.“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又使你想起了哪一首诗?
提问者采纳
1.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2.贺知章的《咏柳》白居易的《杨柳枝》韩愈的《池上絮》吴融《杨花》周志蕙《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咏物诗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
古诗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使至塞上》是谁写的?
《使至塞上》是谁写的?
补充:唐代诗人王维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使(1)至塞上o王维
单车(2)欲问边,属国(3)过居延。
征蓬(4)出汉塞,归雁(5)入胡天。
大漠孤烟(6)直,长河(7)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8),都护(9)在燕然(10)。
2.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3. 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 &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o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4.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5. 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6.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7.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8.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9.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10.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o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开元二十五年(737)夏,诗人出使河西节度府,至凉州时作此诗。&大漠&两句历来为人传诵: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之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诗人用四种景物对比构图: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都护在燕然&,这是一种未言艰辛而艰辛之事已毕,未见英雄而英雄之业已出的衬托式写法。《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宗臣曰:&阔大悲壮&。《而庵说唐诗》:&'大漠''长河'一联,独绝千古。&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像蓬草飘出汉塞,
像飞燕飞入胡天。
大沙漠里飞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此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最后两句以事作结:询知都护此时所在,诗人的使命也即将完成。诗的收束,顺其自然。
这首诗虽是纪行,但或抒感慨,或叙异域风光,一路写来,自然天成。“长河”,“落日”一联极其出色,历来被传诵为写景的名句。
王维在去塞上的路上写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第五册古诗词 幼儿读古诗 6册 十里红妆古诗 古诗接龙第二单元 古诗接龙第一单元 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十册古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从军行》《使至塞上》教案
&&&&698—757
&&&&“”“”“”200
2&&&&&&&&&&&&&&&&&&&&&&&&&&&&&&&&&
2.()&&&&&&&&&&&&
2&&&&&&&&&&&&&&&&
1??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诗歌鉴赏边塞诗练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一高二高三高考语文题试卷试题同步练习教案诗歌鉴赏边塞诗练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至塞上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