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包括哪些省有哪些古代文化遗址

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什么??????????
A元谋人,学名元谋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其可能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蓝田猿人文化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器文化。
据考古发现证明,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早已有远古人类的足迹。众多的古人类化石中,有距今约5万年以前的“汉阳人”、50万年以前的“长阳人”、201——204万年的“巫山人”。参考资料:
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良渚文化遗址:中华文明的曙光
 来源: 
  【中华文化溯源·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遗址群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存在,使中华文明有了一块可以与古埃及、古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文明遗址并列的文明圣地。”
  2月14日,杭州雪后初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中心主任邓聪教授率领20多位师生,专程到良渚博物院进行学术交流。
  像邓聪教授这样对良渚文化始终抱有浓厚兴趣的,大有人在。
观众在参观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资料照片
  70多年来,在经历了一次次“轰动世界”、一次次“石破天惊”的发掘之后,随着历时10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的公布,良渚遗址的神秘面纱被渐次揭开。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联名发表的《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良渚、陶寺等年代在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之间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
  这一结论表明,良渚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已改写了我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时间、方式、途径的认识。
  “黄河中心说”被颠覆
  1936年,当24岁的业余考古学家施昕更站在这块土地上时,可曾感到这份神秘?这位良渚遗址的发现者,在此发现并试掘了6处以黑陶和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双年轻的手拉开了良渚文化考古发掘工作的帷幕,而他的考古发掘也被公认为是我国东南地区考古史上的里程碑。从此,良渚这个江南小镇,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揭开了5000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长江流域逐渐与黄河流域一起,共同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摇篮。
  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对记者说,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华文明的起源一直是以黄河为中心,江南属“化外之地”。二十世纪初掀起的考古热,陆续发现了周口店、西阴村、殷墟、城子崖等遗址,都为“黄河中心说”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然而良渚的考古发现改变了这一认识。
[责任编辑:丛芳瑶]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黄河流域文化遗址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一直都被中国人奉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发现大量的古文化遗址,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是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化)。地&&&&点黄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
已进入新石器时代(1万年至2千年)的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早期,当时正处于。新石器时代区别于旧石器时代(250万年至1万年)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 由打制石器转向;
二、 由采集、狩猎转向种植、畜牧;
三、 陶器的出现;
进入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了食物的生产者。采集、狩猎是一种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而种植、畜牧则是一种定居生活,因此古村落也就此诞生。
人们把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这个阶段称之为“农业革命”。人类史上有三次划时代的革命,第一次是火的运用,第二次是农业革命,第三次是工业革命。
半坡村位于西安附近,从该村发掘出一个距今有5、6千年的古村落遗址,这是黄河流域很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1952年被发现。遗址有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墓葬区。
居住区发现有40多座房子,有半地穴建筑和地面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房子有柱子支撑,墙壁是泥墙,墙面用草拌泥涂抹。房子大小有十几、几十平方米,也有上百平方米的。
发现的窑址有6座,有竖穴式和横穴式两种,其空间较小,直径只有1米左右。
墓葬区有小孩墓和成人墓,多以瓮、盆、钵等为葬具,葬具上还留有小孔,估计是为灵魂转世所留。另外还发现一具木板葬具,这是唯一的一个木制葬具,不过这一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埋葬方式多为单人仰身和直肢,也有少量的俯身、屈肢和二次葬。
那里的原始居民种植粟、芥菜、白菜等农作物,饲养绵羊、山羊和猪等家禽,另外淡水鱼和野味也是他们的食物。老官台文化遗址1956年发现于陕西华县,1959年进行发掘。后来在甘肃泰安大地湾也发现同类型文化,所以老官台文化也称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的支流流域。
老官台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8000多年,以磨制石器为主,但仍有少量的打制石器和细石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而磨制石器则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生活于此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粟类作物,还养猪养狗,生产工具有石凿、骨铲、角锥等。
住房为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坟墓是长方形的土坑,有陶器作为陪葬品。
当时的制陶工业还很原始,烧制温度低,器物种类也少,彩陶工艺还处于萌芽状态。
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出土了27件陶器。陶器的类型有夹砂粗红陶和细泥红陶、细泥黑陶和细泥白陶,纹饰有绳纹、斜线纹、附加锥纹、锥刺纹和刻槽纹等,器形有三足罐、三足钵、杯、小口平底鼓腹瓮等,彩陶只有沿外袜红宽带纹的三足钵。
在大地湾古文化遗址发现有200多件彩陶,多以三足钵为主。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陶器上的那10多种符号,它们比中发现的刻划符号要早1000多年,这也可能是最早的文字原形。
在该遗址之中还发现一座类似宫殿的建筑,该建筑的地面与混泥土地面很相似。
与老官台文化和大地湾文化同一时期的还要、和贾湖文化,它们都是新石器时期的代表。于1977年在河南新郑被发现,该遗址中的建筑、墓地和陶器都与老官台文化十分相似,距今也有8000多年。磨制石器多于打制石器,有带足磨盘、磨棒、带齿石镰、双弧刃石铲等,骨器有骨箭、骨针等,另外还要木制的弓。陶器以泥制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形有碗、钵、鼎、壶、杯、罐、瓮、勺、甑、盆等,其中以三足鼎和双耳壶最具代表性。另外,也有陶制纺轮。该遗址的陶器上也有契刻符号,也是一种原始的文字。磁山文化于1972年在河北武安被发现,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多年,其建筑、石器和陶器等均与裴李岗文化之中的相似。其陶器开始向彩陶过渡。遗址中还发现有农作物粟、胡桃和家禽鸡等。
贾湖文化遗址在河南舞阳,距今8000多年,也属于裴李岗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有契刻符号的龟甲,它比要早4000多年,比古埃及的纸草文字也要早1000多年。另外还发现骨笛和酒器,这对音乐和酒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仰韶村处于河南省渑池县,从该地的古遗址上发现了许多器物。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陶器有钵、鼎和粗陶、彩陶。
有大量石斧、骨锄的发现,表明当时农业的发达。另外还在墓室中发现一陶罐里盛放了粟,说明粟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
骨锥、骨针和古轮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掌握了初步的缝纫和纺织技术。发现许多猪、牛、马的骨头,说明当时已有了畜牧业。石镞、骨镞的出现,表明当时弓箭已被普遍使用,同时还表明当时已由狩猎生活向原始畜牧业和农业过渡。
在甘肃各遗址的墓葬中,还发现许多磨制的玉片、、海贝等,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最原始的交换关系。新疆盛产玉,所以玉可能是从新疆来的。但甘肃远离大海,所以海贝是怎么传递过去的,值得探究。
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彩陶在窑中烧造,但还没使用陶轮,其表面有或红或黑的几何图案,器物大小不一,形状差别很大,这种技术可能是从西北的甘肃一带传入的。
仰韶文化遍布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陕西等区省,还覆盖了华北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有多种类型,有河南渑池县半坡类型(仰韶文化早期)、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河南安阳县后冈类型和大司空村类型以及大河村类型等(仰韶文化中、晚期)。庙底沟类型的彩陶颜色黑多红少,没有半坡类型的圜底钵。后冈类型、大司空类型的彩陶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红色。大河村类型的彩陶多为白陶。据推测,仰韶文化很有可能就是黄帝族文化。
仰韶文化从5000年前一直持续到2500年前后,然后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其他文化融合,形成了后来的夏商文化。长江流域的古文化起源可能比黄河流域的还要早,但后来都中断消失了。而传承有序的黄河流域文化从未中断,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如今。
在河南灵宝市西坡村发现了一个属于仰韶文化的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一座宫殿,据推测,它很有可能就是黄帝的宫殿。考古人员还在其周围发现了一座可以居住20多万人口的都城,它应该是当时部落联盟的聚居地。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1928年被发现。
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刀、石镰等,另外还要蚌镰和挖土用的双齿木耒。他们饲养猪、狗、牛、羊、鸡、马等。
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黑陶制品质地精细,造型优美,用陶轮加工并在窑中高温(1000℃)烧造。这种高温技术的掌握,为青铜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龙山文化主要分陕西、河南和山东三大类型。
无论是彩陶文化,还是黑陶文化,都应该是发源于中国本土,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文明、印度文明之中的陶瓷没发现有什么继承关系。
晚期的还出现了青铜器,它表明龙山文化开始向青铜文化(夏商文化)过渡。这一时期的精致陶器也与商代的陶器十分相似。
1931年在河南安阳市一个名叫后冈的地方,发现一个古文化遗址,成“三叠层”形式。它的上层是白陶文化小屯文化,中层是黑陶文化即龙山文化,下层是彩陶文化即仰韶文化。有人认为这里面的彩陶文化即炎帝族文化,黑陶文化即夏文化,白陶文化即商文化。位于山东滕州境内,与龙山文化隔河相望。它属于新石器中期,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它稍晚于裴李岗文化,其石器、陶器等与裴李岗发现的类似。
大汶口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早期的陶器、石器和建筑与裴李岗文化类似。它晚期陶器上的图像刻画符号不同于仰韶文化中的几何刻画符号,它们很有可能就是甲骨文的鼻祖。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继续,1923年在甘肃临兆被发现。它的彩陶很发达,继承了仰韶文化中庙底沟类型的风格。它早期的彩陶以黑彩为主,中期出现有黑、红相间花纹,晚期多是黑、红二彩并用。在遗址之中还发现一把青铜刀,它标志着石器文化向青铜文化过渡,是一个金石并用的时代。与马家窑同时期、同地点是,距今3000多年。它的彩陶很多,器形以罐为主。从辛店文化的基本特征上看,已基本上进入到了青铜文化。
我国先秦之前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代,一个是(250万年到3千年),二是(夏商周),三是铁器时代(春秋战国)。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人类文化遗址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知道的就是半坡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也是很有名的,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除此外还有:西侯度猿人文化,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大荔猿人文化,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丁村古人文化,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河套新人文化,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器文化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第五章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新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第五章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新版)
大小:1.6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地处我国长江流域很有名的古遗址是???_百度知道
地处我国长江流域很有名的古遗址是???
长江上游:巫山大溪文化遗址、新繁水观音遗址长江中游: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江西新干商代遗址、炭河里遗址、彭头山文化、玉蟾岩遗址、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 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田螺山遗址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古遗址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元谋人遗址 应该不河姆渡要早吧也是长江流域的 金沙江
河姆渡遗址望采纳~
河姆渡遗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有哪些玉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