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千里之趣南通州北通州的下联联

欢迎您:游客!请先
→ [求助]征下联 &font color=red>(荐)&/font>
&&共有<b style="color:#ff人关注过本帖主题:[求助]征下联 &font color=red>(荐)&/font>最古老的山水画
――展子虔艺术欣赏
日18:16&&&来源:
E-mail推荐:
  隋与初唐时期,描绘楼台宫观是当时的风尚。山石树木作为楼台宫观的配景,相应受到重视。当时擅长人物的画家,大多擅长此道。其中展子虔因有作品《游春图》传世尤值一提。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画家,渤海(今沧州一带)人。年轻时勤奋好学,酷爱绘画,曾游历了大江南北许多地方。他还在洛阳、长安等地寺院里画过许多壁画。他一生经历北齐、北周,到了隋代,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但政绩并不显著。绘画方面,擅长台阁、人物、车马,也工画远近山水。他的画细致传神,画马立者有走势,卧者则腹有起跃之势;画山水树木层次分明,比例适当,人称“有咫尺千里之趣”;画人物描法细腻,以色晕开面部,神采如生。  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绢本设色,43cm??0.5cm)为我国传世最古名画之一,金碧设色,景物丽,山峦树石空钩无皴,使人有“人在山中游,马在道上走,岸边有桃花,水中有行舟”的立体感。  早期的中国画家,似乎对于大场景的把握从来都不在话下。他们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如何把眼睛里看到的东西一成不变地挪到画上去,他们想的是如何传达出画者想要表现的内容与意境。《游春图》扑面而来就是个置景阔大、气宇轩昂的大场面,这就是画史中所说的“咫尺千里”,这一点是西方画家无法与中国画家相媲美的。崇山峻岭、祥云依之;屋宇院落、错落其间;新绿依依,桃李纷芳;还有浩淼春江,江春的气息带到江水流去的画作之外。因为是初春,有些晚发芽的树木此时还是光秃秃的,桃树李树最是着急,绿叶还没长出,粉花已来报春。山体上已经开始泛出浅浅的一层绿色,可是还不能完全遮盖山石的本色,所有这些反而让人有一种干净的清新感,一个也许还有点料峭春寒、却清冷得十分迷人的季节,人们终于可以脱下笨重的冬衣了。画中的人物似乎不像是三三两两散落而来,倒像是一个家族包下了一个大公园,所以没有了人多的嘈杂,人物间是默契的,马的脚步轻快、温柔,人与景的生机在默默之中悄然散发。近景处俩人骑马闲走江堤,他们是要去赏那株最美丽的桃树吗?还是想去划那只靠在桃树下的小船?或者是想走到有红衣女人站在门口的那个柴舍?红衣女人刚送了另外一个男人,男人回头看着她,顾望之间,似有绵绵情意,难怪有人说这幅画是“人马虽小如豆,而一丝不苟,形态宛然”。再转个弯,江堤上还有一个骑马缓行的男人,他正向着一座红桥而去,两位随从步行其后。江面上有一小船,往对岸划去,一位红衣白裙的女郎在侍女的陪伴下怡然而坐,船夫在其后,另有一人向女郎说着什么。对面岸上有着蓝、白衣衫的男人在举目远眺,遥相呼应,极有意境。  对这幅名作是否展子虔亲笔、是否隋代作品的问题,历史上有人提出过疑问。元周密《云烟过眼录》中曾两次提到这幅画,第一次说:“展子虔《游春图》,徽宗题,一片上凡十余人。亦归之张子有”,未加评论。第二次则说:“展子虔《游春图》今归曹和尚。或以为不真。”他对这幅画的真伪提出了怀疑,但行文简略,没有说明具体疑点。也没有说明是哪些人的看法。周密所说的“或以为不真”按当时的情况去理解,不外下面三种意思。即:一、不是展子虔亲笔,二、不是展子虔作品的传摹品,三、不是隋代作品。现在将它归在展子虔名下的所有证据不过是宋徽宗所题“展子虔游春图”数字与元明以后的文献记载。疑问重重,但《游春图》仍然被公认为中国早期山水画走向成熟的一个最好的典范。  《游春图》是中国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作,之前的山水画我们很难找到独立成幅的。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中有一些片断是比较集中地对山水的表现,《女史箴图》中的这个局部,画家几乎是纯以线条勾出山体的轮廓,树是符号化处理,与《洛神赋图》背景中符号式的山水都可以看作为中国山水画比较稚拙阶段的代表。而在《游春图》里,画家考虑的是如何将青绿设色法用于对自然的表现。画家以线勾出轮廓,一层层地染上花青,翠绿等透明的水色,再罩上一层石青、石绿,最后以墨或赭石重勾轮廓。画家非常注重颜色的变化,在远近山峦、山脚堤岸施以有深浅薄厚种种变化的颜色,山脚处的泥金、白色的桃花以及人物衣着的颜色都增加了画面色彩的节奏感。树的描绘也从符号化开始转为追求形式上的真实感,棵棵各有姿态,近景一颗大树的叶子色彩的变化搭配将树表现得蓊蓊郁郁、都有了阴晴向背之感。  我们所说的这些色彩的节奏感及变化,点景人物的写实等等,都是围绕着一点:画家竭力让画面传达出一种真实的美感,让人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画中人物神游一番。魏晋时代诗歌从谈玄说道到这时已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遂开启山水诗、田园诗的创作,以田舍园林风光、农耕生活为题材,抒写隐居生活和恬淡的心境,代表诗人是陶渊明。文学上的新追求必定会慢慢体现在视觉艺术上,山水画的兴起与之有某种关系,当贵族们开始想在山水中寻找理想与慰藉的时候,便对山水画开始有了要求,由此山水画才慢慢摆脱其仅仅为文学作品背景存在的地位。  较之《洛神赋图卷》中非自然排列的山川树石,《游春图》的进展似乎只是把人物放到作为背景的山水中去,这一步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南朝山水诗人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欲望,这一步的实现是难以想像的,而这一步的迈出几乎完成了中国山水画自然主义历程的一半,即完成了山水画在空间关系上的错觉处理。《游春图》仍然是青绿山水刚刚开始独立时期的风格,而越往后走,山水画越是开始散发出无可媲美的魅力。  此后的三个世纪,自然主义的山水画才完成了它的另一半路程,即通过皴、擦、点、染的综合性程式技法使隋唐空钩无皴的山水视之有质地感。
(责任编辑:秦华(实习))
我要发表留言
匿名发表&&署名: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48小时评论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努力加载中....
缩千里为咫尺的下联
9·12第1播报:瘾君子千里运毒 警方“寻踪”破案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大广安派出所千里抓逃
梦行千里 云峰集团2013励志感人微电影,讲述爱与梦想的故事。
痴情小伙千里追寻女网友 割腕自残只为不睡觉 140925 新闻现场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CF陈子豪CF夏佐解说:新图小红照样千里送刀!
《变形计》赵迪千里寻父,兄弟患难见真情。
.芒果TV-《我的特一营》宣传片 千里寻夫为爱潜伏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贝爷《越野千里》S01E01.中英字幕 越野千里.Running.Wild.with.Bear.Grylls.S01E01.中英字幕.HR-HDTV.AC3.4
爱玛电动车-千里行
千里走单骑之白河堡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英雄联盟lol - 女枪的千里逃生 只为后期的一鸣惊人
「千里追夫的公主大人」05【中字超清】 「千里追夫的公主大人」05【中字超清】
我国货船印度洋抗击海盗 海军千里驰援 101120 第一时间
河南老人千里送“亡魂” 上演真实版“落叶归根” 111124 新闻参考 新闻回放:河南花甲老人 演绎落叶归根 111124 新闻参考
单刀怎敌双涡管?THP秒送硬汉千里之外 twin scroll ,感受双涡管的力量
千里送真情明月寄相思
秒杀梅西!大罗千里走单骑震撼过人集 经典收藏![大罗千里走单骑]集锦!
[拍客]新生家长千里护驾送孩子入学 又是一年开学时候,新生家长“千里护驾”送孩子入学,拍客记录下了这艰辛与感动的场景。
说走就走—佳宝与佳宝的千里穷游 两个80后女孩,一辆改装成美甲店的车,2994.5公里,15天,以自由之名,说走就走。佳宝与思颖还有一辆佳宝V80,展开一段关于穷游与美甲的创意旅程,请与我们一起,分享沿途的风景,解析她们的心路历程。
[拍客]2011春节心愿 我要回家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远行千里、出门打工的兄弟姐妹的新年愿意:我要回家过年。1月21日,在中山市几个火车票代售点,拍客缺氧区采访了一些正在排队买票及买到票的朋友们。
回家:《早安江苏》千里相送 被囚女子杨咏踏上回家路 140521 早安江苏 回家:《早安江苏》千里相送 被囚女子杨咏踏上回家路 140521 早安江苏
霍尊 京剧版《千里之外》国色天香 现场演唱 霍尊 京剧版《千里之外》国色天香 现场演唱
我绝不是龙套 酱油男千里奔袭只为鸡腿
[拍客]湖北两千里堤防水位超警 洪水夹击武汉 23日,受长江中下游降水影响,长江、汉江来水直扑武汉,形成两江洪水夹击武汉的态势。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称,武汉遭“两江”洪水夹击,市内中小河流府环河、滠水已超过警戒水位,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防汛形势严峻。目前,因汉江已超警戒水位,武汉市正按防汛预案要求加大巡堤查险力度。
德智教育 儿行千里母担忧 授课教师:潘海燕 完整见 qq:
2013上海欢乐谷暑期狂欢节恋爱狂欢季之千里姻缘站 2013上海欢乐谷暑期狂欢节恋爱狂欢季之千里姻缘站
阳光男 为爱骑行千里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一人模仿14明星献唱《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一段模仿千里之外
千里达山地自行车装车视频 以M188为例 为答谢广大车友对千里达自行车直营店的支持,本店特制作千里达山地自行车装车视频,希望大家一同学习,爱生活!爱骑行
<img src="/upload/F13DCFA5C0F050F9CA-F-0BFB-F2.jpg" width="185" alt="催泪视频" height="135" />
催泪视频 年前的冬天总是特别寒冷,团圆的期盼却一天胜过一天的炙热。踏着一路的萧索和一路的颠簸,多多带上诚挚的爱与祝福,出发!那些远离了城市喧嚣的乡间小道上,少不更事的孩子久久守望着父母回家的方向,老人独自在座椅上默默回忆不舍与牵挂,在这喜乐祥和的时刻,每一个满溢期待、感怀和心愿的角落,多多都不曾落下,千里送祝福。沈葆桢楹联注评
  10:44:10  字号设置:[ 大 中 小 ]
沈葆桢楹联注评
&&& 沈葆桢出身进士,诗文是其当行本色,写联句自不在话下。他留下的奏议、政书、函牍已经汇编成集,只有诗词楹联却未见结集。他雅好此道,但传世的作品却不多见。
&&& 笔者收集到沈葆桢楹联数副,其中有多副被后人不断引用,影响颇大。不过被引用的联句,时常出现文字出入、标点差错,可能引用者对句子的理解尚存在问题。如船政联句中“九译”被误作“九泽”,辗转抄印,以讹传讹。又如郑成功庙联中的难句竟出现多种不同标点,上下文隔裂,使人难以领会。笔者不揣谫陋,特逐句诠释并就正于方家。
一、船政衙门楹联(3副)
&&& 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发展造船工业,培育造船及航海人才,组建近代海军。船政衙门为船政大臣办公议事的地方,是1867年建成的木结构房屋。头门、仪门、大堂都有沈葆桢写的楹联,大堂大门正上方有“船政”(楷书竖写)匾。衙门于抗日战争后期被日本侵略军预埋炸药及烧夷弹烧毁。联句如下:
且漫道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即此是格致①关头,认真下手处;
何以能精益求精,密益求密,定须从鬼神屋漏②,仔细扪心③来。
以一篑⑤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
致九译⑥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 见小利则不成⑦,去苟且自便之私,乃臻神妙⑧;
&&& 取诸人以为善⑨,体宵旰⑩勤求之意,敢惮⑾艰难?
&&& 注评:
&&& 头门:
&&& ①格致& 古代哲学词语“格物致知”的简称,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格物)而获得知识(致知)。格:推究;致:招致,招来。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近代引进西方自然科学时,也把自然科学叫做格致。
&&& 上联意为:不要说引进的东西是从未见过,从未听过,这就是自然科学的关键所在,一定要认真着手研究。
&&& ②鬼神屋漏& 屋漏,原指室内西北隅设小帐的地方。《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亨传:“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注:“屋,小帐也;漏,隐也。”不愧屋漏,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俗语“不欺屋漏”,意同于“不欺暗室”。“鬼神屋漏”,有神秘莫测之意。
&&& ③扪& 《索隐》:“扪,摸也。”
科学技术(含造船技术),精密度极高,沈葆桢领导造船,深有体会,所以下联即表达了:如何能做到精益求精,密益求密,一定要从神秘莫测的地方仔细摸心自问(即小心动脑筋)。
&& 用古汉语来写新科技,难度不小,作者根柢深厚,游刃自如。本联对仗严谨,上联文字重见处,下联文字也照样重见。作者提出研究科学技术的方法,关键在于从尚是空白点处,即未见未闻的地方认真下手。另一方面要求高精密度,定要小心求证,便可找出窍门。作者在联中激励人们不懈学习,认真探索,足见其思想的先进。
&&& ④仪门& 明清官署衙门,大门之内另有一个门,叫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
&&& ⑤一篑& 篑(kui),盛土的筐,如畚箕。一篑:即一个畚箕。《尚书?旅獒(ao)》“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仞,古时七尺(一说八尺),意为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仅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本句以“一篑为始基”,即万里长征第一步,以第一筐土打下基础。不论什么事,多么困难,只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走,最终都会搞成功的。可以得出结论:从古天下就没有什么难事。
&&& ⑥九译& 边远的国家,语言文字经多次翻译,才能理解。九即多,多译即辗转几次翻译。《前汉书?张骞传》:“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
下联的意思是:新的科学技术、生产方法,经辗转翻成中文,融会贯通之后,现在中国也有了人才,也能做出贡献,即中国也出了圣人。
本联气慨不凡,深含哲理。作者敢于蔑视困难,提出科学攻关的正确方法:打好基础,迈出第一步,一步一个脚印,自然得到成功。肯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外国有的,中国也会有。学到新知识,中国也会出大人才。这充分显示作者的自信与自豪。联句言简意赅,用典自然贴切,足以振奋人们的斗志。
&&& ⑦见小利则不成& 指建厂时国内外有许多人反对,认为造船不合算,不如买船。种种计较蝇头小利的言论,给建厂造船以很大阻力。左宗棠、沈葆桢从发展国防、促进科学技术着想,指出死抱小利,则一事无成。
&&& ⑧乃臻神妙& 乃:才能够;臻:达到,一般指达到好的方面。神妙:非常高明巧妙。后两句的意思是:抛掉只顾眼前,不顾大局,得过且过,自私自利之心,才能够取得崇高的成就。
&&& ⑨取诸人以为善& 左宗棠首先奏请在马尾办厂造船,大批有识之士,极表赞同。沈葆桢提出:大家(诸人)认为是好的(善),他就要采纳(取)。
&&& ⑩宵旰& 由“宵衣旰食”简化而来。宵:夜;宵衣,即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旰:音gan,天色晚,晚上;旰食:日暮才吃饭。歌颂皇帝勤劳国事,天不亮起床穿衣,日已晚才就食,整天忙碌。《唐书?刘贲传》:“终任贤之效,无宵旰之忧。”
&&& ⑾敢惮& 哪敢害怕。指为国家发展,不敢有任何畏难情绪。
&&& 本联叙述为国家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不自私自利,不苟且过日,才能够臻于神妙,取得崇高的成就。联句充分表达作者尊重群众意见,蕴含民主意识。作者勤劳为国,敢于投身科学实践,学习先进科技,为国家富强昌盛而奋斗,绝不怕劳苦困难。全联颇具波澜,突显作者的胸襟坦荡、积极进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决心。
二、天后宫联(4副)
&&& 天后指福建莆田女子林默(默娘,960~987)。默父林愿,宋都巡官。林默十六岁时随父兄渡江,遇暴风翻船,默负父泅水到岸,又驾舟入水,寻到兄尸。一说她梦中救父于水,林愿落水时也看到女儿来救。莆田湄洲屿门来乡有商船遇风,危急求救,无人敢往。林默驾舟往救,船得不沉。她从此专心行善,被人称为“龙女”、“神女”。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她渡海赴台湾,船沉遇难。民间传说她升天为神。渡江、过海遇风暴的船民、乘客多宣扬她的灵异,加以膜拜。康熙三十三年(1694)台湾嘉义建朝天宫奉祀,称她为“通贤灵女”,历代皇帝多有封号,直至封她为“天上圣母”。
&&& 同治七年(1868)春,船政在马尾婴月豆山建天后宫,耗工料银3082两,作为轮船下水及出海祈求保佑平安的场所,夏至(6月21日)前后落成。同治帝赐“天上圣母”及“德施功溥”匾。“文革”期间,马尾天后宫及楹联均被毁。
惟神天聪明①,愿千秋灵爽②式凭③,俾亻垂巧④、班工⑤同成宝筏;⑥
此地海疆门户⑦,看万顷沧波不动⑧,有冰夷⑨、洛女⑩虔拜云旗⑾。
&&& 注评:
&&& ①天聪明& (dan):意为厚实、忠实。《国语?周语下》:“厥心。”引申为厚、信、诚。
&&& ②灵爽& 指鬼神的精气。郭璞《江赋》:“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奇相(人名)得道,居江为神,他的精爽与江神湘娥相协和。
&&& ③式凭& 式车前扶手横木(轼),人立车中,俯凭车前横木,用以表示敬意。式凭,即表示敬意。式又作榜样解。《尚书?微子之命》:“万邦作式。”本句意为妈祖娘娘禀赋聪明,希望神的精神面貌永远作人们榜样,使人尊敬。
&&& ④俾亻垂巧& 俾:使。亻垂:古代能工巧匠,《尚书?尧典》说他是尧时人,始造耒吕、耒、铫、规矩、准绳。一说他是黄帝时人。巧:指技术巧妙。
&&& ⑤班工& 班:指春秋时木工大师鲁班。他能制木鸢,飞天三日不下。班工:指鲁班的技术高明。这里亻垂巧、班工,引申作人名与下联的冰夷、洛女对偶。
&&& ⑥宝筏& 宝:珍贵,作赞美用。筏:渡水的工具。李白诗《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宝筏渡迷津。”这里指贵重的军舰。
&&& 上联意为天质聪明的妈祖娘娘精神永存,永远使人尊敬,期望船政造船员工也能如亻垂、鲁班那样技巧超群,同心协力造出宝贵的兵舰。
&&& ⑦此地海疆门户& 此地指马尾。船政设在马尾,造兵船,建海军,拱卫国门,使马尾成为海疆门户。
&&& ⑧万顷沧波不动& 一顷田地合100亩,万顷,极言其辽阔。沧波:暗绿色的水波,指大海。不动,暗指“海不波溢”或“海不扬波”。汉?伏胜《尚书大传》四,记越裳氏重译来献白雉,使者透露:“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沧波不动,指圣人治国,天下太平。
&&& ⑨冰夷& 即冯(ping)夷,水神名。曹植《洛神赋》:“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 ⑩洛女& 指洛水女神,即洛神,曹植写过《洛神赋》。此处为叶平仄,用洛女。
&&& ⑾云旗& 云:指高,如云天,即高天;亦指旗旒似云。张衡《东京赋》:“云旗拂霓。”三国薛综注:“为高至云,故曰云旗也。”神话中,群仙出游多云旗招展。一说以云为旗。屈原《离骚》:“载云旗之委蛇。”注:“言己德如云雨,能润施万物也。”
&&& 下联,马尾是海疆门户,有舰船保证国家强盛,不受外国侵略,天下太平,大大小小水神都虔心虔意膜拜在神灵的云旗之下(即拜妈祖)。
&&& 联作者抒发他的信念和理想,突显爱国主义精神,念念不忘于造船育才,不忘于保家卫国,使国家富强。沈葆桢即使在膜拜神明这件小事,也不忘发展造船事业,增强国防,致天下于太平。
地控制瓯吴①,看大江东去②滔滔,与诸君涤虑洗心③,有如此水④;
神起家孝友⑤,贯万古元精耿耿⑥,愿后世立身行道⑦,无愧斯人⑧!
千里眼金将军⑨
视远为明⑩,知普渡⑾众生,全凭慧眼⑿;
思溺由己⒀,愿永清四海⒁,上慰婆心⒂。
顺风耳柳将军⒃
&&&&& 恰当薄海同风⒄,世上 ⒅都入听;
&&&&&&&&&& 幸为苍生⒆请命,个中消息⒇总关心。
&&& 注评:
&&& ①瓯吴& 泛指浙江、江苏一带。瓯江(永嘉)在今浙江境内,瓯作为温州之简称,江苏简称吴,后汉时地属吴郡。本句指福建地控江浙。
&&& ②大江东去&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处指闽江东流。
&&& ③涤虑洗心& 涤:洗去尘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涤器于市中”;扫除,《诗经?豳风?七月》:“十月涤场。”涤虑,即洗除杂念。洗心:指清洗内心邪恶。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 ④有如此水& 老子《道德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溶解性大,自净能力强,可以洗除尘垢,带走污物,涤虑洗心必须有水。古人盟誓多用“有如××”。这句的语气是:要下决心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 ⑤孝友& 善事父母叫“孝”,和好兄弟叫“友”。《诗经?小雅?六月》:“张仲(人名)孝友。”《晋书》有《孝友传》。本句指林默成功由于孝友。她下水救父,父得不死,又驾舟入水,寻到兄尸。
&&& ⑥元精耿耿& 元精,指天地的精气,《后汉书》:“汉中李固,元精所生,王之佐臣。”认为李固是元精所生,是辅国的大臣。唐?李贺诗:“元精耿耿贯汉中。”耿耿,形容明亮,谢眺诗:“秋河曙耿耿”;形容忠诚,如“忠心耿耿”。
&&& ⑦立身行道& 指做人处事。
&&& ⑧无愧斯人& 斯人,这个人,指妈祖。作者希望下一代为人做事,不要愧对妈祖娘娘。作者在楹联中既歌颂妈祖的为人,也寄托自己高尚情操与思想意识。
&&& 作者了解到林默(妈祖)奋不顾身,救人于大海,终于牺牲自己的经过,深受感动。不禁浮想联翩,立誓要像妈祖那样救民于水火。他教导下一代,立身处世,要行孝尽忠,无愧于妈祖娘娘。
&&& 千里眼金将军
&&& ⑨千里眼& 神话人物,他的眼睛能看到千里之远。神魔小说《封神榜》中有他的故事,后人将他列为妈祖手下二大将之一。沈葆桢奏请封他为“金将军”。
&&& ⑩视远为明& 能够看得远的叫“明”,《尚书?太甲》:“视远惟明”。
&&& ⑾普渡众生& 佛家语,指广泛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极乐世界。
&&& ⑿慧眼& 佛家语,指眼力能认识到过去和未来。此处指千里眼具有慧眼,能看到过去和未来。
&&& ⒀思溺由己& 这四字由“己溺己饥”变化而来,意思是把天下人落水(溺)的、饥饿的看做自己应负有责任。反映作者救国救民的抱负。语见《孟子?离娄》:“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后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⒁四海& 泛指天下,小的指中国境内。《尚书?舜典》:“四海遏密八音”,注:“四海为民间”。永清四海,指天下永远平安。
&&& ⒂婆心& 指慈爱的心,如“苦口婆心”。《传灯录》:“大愚曰:黄蘖恁么老婆心切。”
沈葆桢在联句中歌颂千里眼凭借慧眼高瞻远瞩,普渡众生,也希望后人为国为民澄清天下,借以安慰、报答妈祖娘娘的婆心。
&&& 写庙宇寺观的联句难度大,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迷信的泥淖。本联借题发挥,歌颂有远见的人,这种人独具慧眼,才能把民间疾苦,看成自己的疾苦,才能救民于水火,才能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康乐的境界。句中衬托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博大襟怀与高洁志趣。
&&& 顺风耳柳将军
&&& ⒃顺风耳& 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又叫“万里耳”,顺风能听到万里外的声音。《封神榜》中有他的故事,说他是柳树精变的,后人把他与千里眼同列为妈祖帐下的神将。沈葆桢奏封他为“柳将军”。
&&& ⒄薄海同风& 薄海,泛指海内外,薄是逼近的意思,《尚书?益稷》“外薄四海”,指从京城延伸至海。本句指正当海内外同一教化(风)时。
&&& ⒅& 音tong& guan,指民间疾苦。与恫音义同,《尚书?康诰》:“乃身”,孔传:“,痛;,病”。本句意为世上的疾苦声音,都传到他耳中。
&&& ⒆苍生& 指老百姓,《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疏:“苍苍然生草木之处,皆是帝德所及。”《晋书?谢安传》:“安石(谢安)不出,将如苍生何?”
&&& ⒇个中消息& 即此中信息。按“消息”原为《易经》中的二个“卦”。《易汉学》:“乾盈为息,坤虚为消。”阴阳消息,循环不已。消指灭,息指生。《易经?丰》中“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指盛衰变化,消息不协,即风雨寒温不应“卦”。本句意指:这里头关于人民的盛衰、生死、荣枯,他们总是关心的。
&&& 联句跳出迷信的圈子,时刻以老百姓为重,为苍生请命。作者体贴民情,与民同甘共苦的热肠,形诸笔墨,高风伟度,光焰四射!
&&& 千里眼与顺风耳在《封神演义》中,“助纣为虐”,是坏神,但在妈祖帐下,救人济世,自然成了善神。沈葆桢据此歌颂千里眼、顺风耳关心民间疾苦,希望他们多关心老百姓死活、兴衰、成败,替老百姓作代言人,为老百姓请命。这思想跟他后期勤政爱民、反对腐败,与当政期间“弊绝风清”有关。
三、郑成功庙联(3副)
&&& 1875年,沈葆桢在台湾杀下日军占台的气焰,迫使他们撤出台南,然后着手建设台湾,先从思想教育入手。为表彰郑成功的忠义,以鼓舞广大群众,他会同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建巡抚李凯泰上奏朝廷,请给郑成功赐谥、建祠,列入国家祭典,以顺舆情,以服民心,振作忠义,正风移俗。清廷准奏,追谥郑成功为“忠节”,准在台湾建“忠节祠”。祠中配祀郑氏家人及文武官员114人。
&&& 明末,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旗号,据东南半壁河山,曾一度打到南京城,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清人把他列为海寇、土匪,力加攻击谩骂。1662年,郑成功英年早逝,子郑经继位,又早死。1683年,孙郑克土爽降清,康熙帝为拢络人心,准在郑成功家乡南安石井乡修墓致祭,亲题一联表彰他的忠贞,联云:“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算是替郑成功平反。但历朝史志记载、言论仍颠倒是非,道光间编的仓山史书《藤山志》就指他为海匪。直至民国初年参加辛亥革命的蔡人奇写《藤山志》仍糊里糊涂照抄这类词句。在清朝,勇气不大的人是不敢替郑成功讲话的。沈葆桢为郑成功请谥、建祠的举措,博得后人很多好评,连对他颇有微词的李慈铭(著有《越缦堂日记》)对此事也表示叹服。
&&& 忠节祠又称郑成功庙、延平郡王祠、开山王庙。祠成,沈葆桢写了几副楹联:
一、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①,洪荒②留此山川,作遗民③世界;
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④,缺憾⑤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⑥。
二、海上视师⑦,紫阳⑧于五百年前,早为后贤筹结局⑨;
&&& 天南⑩日希发⑾,缅甸在八千里外,特延闰朔付孤臣⑿。
&&& 三、到此地回首凄然,只剩得江上一些儿流未枯眼泪;
&& &将斯人苦心参过,更休说世间有那种做不了难题。
&&& 注评:
&&& ①开万古……之奇& 指郑成功孤军抗清,于1662年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回台湾,创造了人间奇迹。
&&& ②洪荒& 指混沌蒙昧的状态,也指远古。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洪荒莫传。”台湾开发较晚,大部保留洪荒状态。
&&& ③遗民& 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本句指天地留下台湾,作为明末遗民的世界。
&&& ④极一生……之遇& 郑成功以一个书生,弃文就武,起义反清。1645年,明隆武帝召见他,赐他姓朱(国姓),人称“国姓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他的地位、官爵已高达顶峰。遇:指知遇。
&&& ⑤缺憾& 郑成功挥师北上,匡复明室,不幸在围攻南京时兵败,率师南归厦门。现在这个缺憾已过去了。
&&& ⑥创格完人& 创出前所未有的完美无缺的人格。
&&& ⑦海上视师& 视师即治军。郑成功曾在厦门鼓浪屿海上训练水师。
&&& ⑧紫阳& 山名,在安徽歙县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之父朱松曾读书于此。朱熹在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时,曾题崇安厅事为“紫阳书室”,后人因称朱熹为紫阳。明人修朱熹族谱时,取名《紫阳朱氏建安谱》。
&&& 朱熹(),字元晦,生于福建尤溪县。晚年居建阳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别称考亭、紫阳。他积极整理古文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元代以来历朝考试均用此书为范本)、《通鉴纲目》等80多种。《纲目》承春秋笔法,褒扬正义,斥乱臣贼子。明末史可法督师抗清,清统帅睿忠亲王多尔衮曾致书招降,史可法复书引“紫阳纲目”,义正辞严,拒不投降,兵败被俘,不屈死。
&&& ⑨《赤嵌笔谈》有:“宋朱文公(熹)登福州鼓山,占地脉曰:‘龙渡沧江,五百年后,海外当有百万人之郡。’”台湾人稀,至郑氏父子大量移民,人口激增。从朱熹()至郑成功()约五百年。“后贤”、“孤忠”,指郑成功等。朱熹在《通鉴纲目》中已指出改朝换代历史类似的结局。
&&& ⑩天南& 原指岭南,亦泛指南方。刘禹锡诗:“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刘梦得集》卷六)。
&&& ⑾日希发(xi& fa)& 日希,干燥。日希发,指把洗净的头发晒干。《楚辞?九歌?少司命》:“与女(汝、你)沐兮咸池,日希女发兮阳之阿。”后来指洗发。宋遗民谢翱,字日希发子,著《日希发集》10卷,别附4卷。集中多爱国之作,寄亡国之思。天南日希发意为南方的爱国者。
&&& ⑿缅甸句& 永历帝朱由榔(),明神宗之孙,封桂王、明王。明亡,受瞿式耒吕、吕大器等拥戴,在广东肇庆称帝,建元永历。因内部派系斗争,无力复国。永历十年(1656),李定国迎他到云南,延续明朝正朔。十二年,清军三路进军,被迫逃到缅甸。缅人执送给吴三桂,被杀害。
&&& 缅甸距北京、台南约八千华里。郑成功受永历帝封号,使用永历年号,延续了明朝的国祚。古时改朝换代,新帝王颁历法,叫正朔。正是一年的开始,朔是一月的开始,那是正统的历法。古人把非正统的历法叫做闰朔。沈葆桢站在清朝立场上,顺治元年(1644)之后,正统在于清,把永历帝的年号归于闰朔。末句意为把延续闰朔的任务交给郑成功。
&&& 本联明白如话,不事雕琢。上联表示瞻仰祠堂,回顾郑成功一生,壮志未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江上还剩些前人未枯的泪水。想到自己的经历,从冒死保卫广信,到办理船政,受尽攻讦、制肘,主持台防,身临险境,种种困难,也悲涌心头。下联比较郑成功的遭遇,有所感悟。如能像郑成功那样敢于进取,努力不懈,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沈葆桢诗句、联句中每多这类寄怀比兴之作。
&&& 沈葆桢所处时代正是鸦片战争失败,国内年年战乱,朝纲不振、国势危殆、生灵涂炭,有流不尽的眼泪,但比较郑成功的一生,学习郑成功的精神,世间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说不定还可以旋乾转坤,再造中华。
&&& 沈葆桢楹联绚丽多姿,恢宏精深,多有寄托,既带哲理,又处处显现忧国之心、自勉之词。
&&& 沈葆桢曾上奏建议台湾设省。1885年台湾建省,第一任巡抚刘铭传也在忠节祠中安上一联:“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甲午战败,台湾割于日本。台湾巡抚唐景崧与士绅邱逢甲等拒不割地,坚决武装抗日。他们也写了一联歌颂郑成功:“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这些联句都为延平郡王祠增色不少。郑成功、沈葆桢、刘铭传、唐景崧、邱逢甲等英雄志士爱国行为,使中华民族的尊严得到提高。历史证明:台湾与祖国是不可分割的,不管外来势力如何嚣张,台湾终归于中国。读这些联句,看历史发展,更坚定了信心,祖国终将统一,繁荣富强也指日可待。
四、名胜楹联(2副)
成都杜甫草堂①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②,一样大名垂宇宙③;
& 桥通万里④,东去问襄阳⑤耆旧⑥,几人相忆在江楼⑦。
&&& 注评:
&&& ①杜甫草堂& 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唐代诗圣杜甫(712~770)于“安史之乱”后(759年)流寓于此,一住四年,在此作诗240余首。
&&& ②丞相祠堂& 指成都武侯祠,祠为纪念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南来:杜甫从陕西入蜀,成都在陕西之南。
③大名垂宇宙& 杜甫《咏怀古迹》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官虽不显,诗却称圣,与诸葛亮一样“大名垂宇宙”。
&&& ④桥通万里& 成都有万里桥,在城南锦江上。杜甫《狂夫》诗“万里桥西一草堂”,说明草堂在桥之西。万里桥(实物)系地名,桥通万里,虚拟。既通万里,自可到襄阳。
&&& ⑤襄阳& 杜甫祖籍襄阳(在今湖北省),自曾祖起迁巩县(在今河南省)。东去:襄阳在成都之东。
&&& ⑥耆& 古代以六十岁为耆,也泛指老人。耆旧,指年老的旧好或年高望重的人。《汉书?萧望之传附萧育》:“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杜甫《遣兴》诗有:“襄阳耆旧闻,处士节独苦”句。
&&& ⑦几人相忆句& 唐?杜荀鹤《题新雁》诗:“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江上楼头对月,想到故乡耆旧,尚有几人相忆?
&&& 沈葆桢景仰诗圣杜甫,将杜甫与诸葛亮相比,引杜诗名句“诸葛大名垂宇宙”,歌颂杜甫。下联为杜甫设想,故乡有“几人相忆在江楼”,用的也是唐诗名句。
&&& 沈葆桢的联名顾全平仄,而且灵活运用,有所变化,做到格局有则,旋律无损。本联平仄基本协调,对仗尚称工整,未协平仄处都在允许范围内。把典故融在联句中,虚实相间,情景交融,可以说是联中老手。
石钟山梅花厅联
梅开六十树,雪是精神①,梦寄罗浮②忘物我③;
&&&&& 航受两三人④,花为知己,笑经沧海载乾坤⑤。
&&& 注评:
&&& 沈葆桢曾任九江知府,江西巡抚,此联应作于咸(丰)同(治)间(1861年前后数年)。
石钟山在江西湖口县,有石钟洞,是宋文豪苏轼探险处。山上建有怀苏亭、船厅、报慈禅林、浣香别墅等。梅花厅在石钟山上,周围种有六十株(本)梅树,又叫“六十本梅花寄舫”。
&&& ①梅花绽开于冬末春初,诗人多把梅与雪并提。梅花冰肌玉骨,有白雪映衬更显精神。
&&& ②梦寄罗浮& 罗浮山是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相传晋葛洪于此得仙术。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皇(581~604)时,赵师雄在罗浮邂逅一美女,邀请她到酒家共饮。师雄醉寝,醒来时但见自己在梅花树下。后人以罗浮梦比喻梅花。唐殷光藩《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州》诗:“梅花清入罗浮梦,荔子红分广海程。”
&&& ③忘物我& 《庄子》有《齐物论》篇,主要内容为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齐天寿。齐物我,一切浑忘,不知是我是物,不知梅花是我或我是梅花。
上联勾勒出梅花世界,作者陶醉于梅林中,精神上已与梅花融为一体。
&&& ④航受两三人& 见《全唐诗》卷7杜甫《南邻》诗:“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从九江过鄱阳湖口,到石钟山,当时交通工具多用小木船(载数人),故引用此句。
&&& ⑤唐元稹《离思》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到此境界,心中只有梅花,整个天地(乾坤)也只容得下梅花。
&&& 全联突出精神方面,在物象中透露作者的思想境界,超尘脱俗。联句处处用典,却看似平铺直叙,幽静高雅之趣尽在其中。
五、寿联(1副)
五妹夫五妹双庆
蔬酒①三巡②,贺客如逢真率会③;
&萱帏④一笑,寿翁正舞老莱衣⑤。
&&&&&&&&&&&&&&&& 愚兄沈葆桢撰句拜祝
&&& 注评:
&&& 沈葆桢父廷枫,字兼三,生三子五女,幼女嫁太学生陈承曾。此联为陈承曾生日而作。光绪丙子三月初六(日)沈葆桢在南京写信给长子玮庆,叫他办理送联的事。
&&& ①蔬酒& 素酒,薄酒。
&&& ②三巡& 巡:遍(用于给全座敬酒)。三巡:斟过三遍酒。
&&& ③真率会&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十,记司马光罢归洛阳,常与故老游集,相约宴饮时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号“真率会”。此处指庆祝寿辰的酒席俭朴。
&&& ④萱帏& 即“萱”,指母亲,旧称母为萱堂。帏:帐子。& 帏:母亲所居处,也指母亲。
&&& ⑤老莱衣& 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年七十,双亲犹存。他为讨老父老母欢心,时穿小儿五彩衣服,装儿童啼笑、舞蹈、摔跳、玩拨浪鼓、弄鸟儿等,被古人列为24孝之一,叫“戏彩娱亲”。见《孝子传》(《初学记》十七)。后人用老莱衣表示孝敬父母至老不衰。
&&& 联句较率真,上联写庆祝寿辰的酒席俭朴,重在“俭”字,下联写寿翁正在戏彩娱亲,孝敬老父母,博得高堂一笑,重在“孝”字。赞扬了寿翁的俭、孝。作者不满讲排场,大吃大喝,其反对忤逆父母的心情,透出纸背。
六、挽联(5副)
挽何绍基联
非夫子①笠屐②所经,纵天下名山应减色③;
&&&&&&& 于同辈渊源④最早,听海东流水倍伤神⑤。
&&& 注评:
&&& 何绍基()字子贞,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官编修、四川学政,曾在福建、贵州、广东主持乡试。因直言时务被降职,先后在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教授生徒。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书法遒劲峻拔,世称何绍基体,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等。
&&& ①夫子& 古时对男人的敬称。《孟子?梁惠王上》:“愿夫子辅吾志。”
&&& ②笠屐& 笠:笠帽,斗笠;屐:木拖鞋,泛指鞋。笠与屐出门常用,此处泛指旅游经过。
&&& ③何绍基每到一处常赋诗题字,为景区增色不少,至今很多景区尚留有他的楹联。如果没有何绍基的诗书和文字题刻,即使是天下名山,也会减色。
&&& ④渊源& 比喻事物的本源。《后汉书?班固传》:“与之乎斟酌道德之渊源。”沈葆桢与何绍基在同辈中关系最久。
&&& ⑤海东……伤神& 当时沈葆桢在马尾船政任内。马尾是中国造船基地,又是东海海疆门户。当时,船政正在遣返外国员工,由中国人接手自造机器、舰艇,是船政最兴旺的时候,联作者忽然接到老友噩耗,听到马江流水声,抚今追昔,倍觉感伤!
&&& 本联主镜头对准何绍基的书法、诗文,颂扬恰到好处。
挽饶廷选联
为千秋万世立此纲常①,君恩②母训如新,原以臣忠兼子孝;
&& 拼九死一生③赴予急难④,信水灵山依旧⑤,那堪我在见公亡!
&&& 注评:
&&& 饶廷选(?~1861)字枚臣,侯官(今福州)人,行伍出身,以军功累升至漳州总兵。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杨辅清部攻广信,知府沈葆桢督师在外,沈妻林普睛血书求援。廷选正守卫在玉山,认为广信失,则玉山不守,浙江危矣,急出兵赶往广信,太平军已攻进城西太平桥。双方激战终日,太平军退去,保全广信。沈葆桢与其结为兄弟。他连年与太平军作战,咸丰八年攻克连城、龙岩,补授南赣镇总兵。曾国藩奏以他代沈葆桢守广信。十年,升浙江提督。十一年,太平军围杭州城。城中粮尽,十一月城陷战死。赠太子少保,建专祠纪念。
&&& 广信府在江西,治上饶(今市),辖境相当于贵溪以东的信江流域地。
&&& ①纲常& 封建社会中等级制的道德关系“三纲五常”的简称。“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 ②君恩& 指饶廷选从士兵升至最高一级军衔的提督,可见皇帝的恩惠。他终于为清廷战死,被入祀昭忠祠,可算忠臣。廷选在家以孝母闻。如新,即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君恩母训。
&&& ③九死一生& 多次经历生命危险而幸存。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 ④急难& 指广信被围,城中逃避一空,林普晴怀剑倚井,写血书求援,饶廷选率兵赶来解围。
&&& ⑤信水灵山& 信水指江西信江。信江流经广信、铅山、贵溪、鹰潭、余干至鄱阳湖。广信府境内有灵山,城内有灵山书院。
&&& 饶廷选继沈葆桢守广信,信江、灵山还在,可是饶廷选却战死在杭州。末句我在公亡,悲恻沉痛,感人至深。
挽林昌彝联
总角①侍②龙门③,风雨啸歌,许以同心如昨夜④;
轻裘⑤归马渎⑥,波涛咫尺,失之交臂⑦恨终天⑧!
&&& 注评:
&&& 林昌彝字惠常,号五虎山人,侯官人,住福州南后街。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后屡试进士不第,乃专心学问,成为著名的经学家。林则徐曾邀请其在家教书。沈葆桢、林普晴都是他的学生。他是一位爱国者。鸦片战争失败后,英人欲在城内建领事馆,遭到福州人民反对。他痛恨英人侵略,把住处名为“射鹰楼”,鹰谐音为英,即反对英人的意思。他的诗评也署名为《射鹰楼诗话》。著作另有《三礼通释》、《小石渠阁文集》、《海天琴思录》等。解放后古籍出版社曾出版过《林昌彝诗文集》。
&&& ①总角& “角”指小髻,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髻。《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因之,用总角指童年时代。
&&& ②侍& 陪伴侍候,陪从尊长身边。《论语?先进》:“闵子侍侧。”
&&& ③龙门& 指德高望重的人。《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容接者,名为登龙门。”沈葆桢童年曾就学于林昌彝,才说“总角侍龙门”。
&&& ④风雨……昨夜& 鸦片战争之后,国运艰危,师生把热血倾注在国家命运上,志同道合,慷慨悲歌,互勉同心戮力,报效祖国。许多话好像就是昨天说的。
&&& ⑤轻裘& 轻暖的皮衣。这里轻裘,指简单的行李。
&&& ⑥马渎& 马渎江。闽江自西向东流至南台岛,分为二汊,在北面的流经鼓山至马尾,这一段叫马渎江。因之,马渎也指马尾。马尾离城内南后街不太远。那时交通不便,多从水路坐船走,波涛咫尺,说明水路很近。
&&& ⑦失之交臂& 交臂:胳膊碰胳膊,擦肩而过,终于失之。《庄子?田子方》孔子对颜渊说:“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指有个好机会却当面错过。
&&& ⑧终天& 长久,永远。潘岳《哀永逝文》:“今奈何兮一举,邈终天兮不反。”
下联说林昌彝晚年自广东回福州,沈葆桢也因办完保卫台湾的公务回到马尾。福州、马尾相距很近,错过相见的机会。老师长眠于地下,这个悔恨是永恒的。
&&& 以上联句流传于社会,但沈葆桢给长子玮庆信中提到此联的原文是:
哭夫子大人寝右
总角待龙门,风雨啸歌,许以传心如昨日;
轻裘归马渎,波涛咫尺,失之交臂竟终天。
&&&&&&&&&&&&&&&&&&&&&&&&&&&
&&& 信中提出“请筠台用白绫书之”(见《沈葆桢家书》第142页)。两联相比,更动几字――“待”、“同”、“日”、“恨”――比原联较合理。沈葆桢写此联在光绪丙子四月十日(),时已病重卧床。两联文字出入,疑是请人书写时曾修改过。
&&& 原联中“传心”指佛教禅宗传授法术,主张不立文字,以心相证,以心传心,除心心感应外别无他法,称为传心。《六祖经坛》“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误自解。”
挽王凯泰联
文章经术,与多士①相切求,天下欢颜归杜厦②;
悱恻③慈祥,济④不才所未逮⑤,海东坠泪有羊碑⑥。
&&& 上款题:“补帆大公祖仁兄年大人千古”,落款题:“年愚弟沈葆桢顿首拜挽。”
&&& 注评:
&&& 王凯泰(?~1875)字补帆,江苏宝应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同治七年(1868)升福建巡抚,在任兴学、禁械斗、禁溺女等,办了一些好事。光绪元年(1875)移驻台湾,病重回福州,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勤。他在福州期间,刚好沈葆桢任船政大臣,时常来往。
&&& ①多士& 众多之士,指百官。《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 ②杜厦&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杜厦就是杜甫想像中能为人民造福的广厦。
&&& ③悲恻& 忧思抑郁。南朝裴子野《雕虫论》:“若悱恻芬芳,楚骚为之祖。”
&&& ④济& 补益,如“无济于事”。
&&& ⑤不才& 自谦用语,指自己,意谓没有才干。《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沈葆桢性刚,处罚罪人时,常用杀戮。李鸿章说他“事事率性专断”。他自知悱恻慈祥不及王凯泰,才说王凯泰的这种性格可以补助他所不及处。
&&& ⑥羊碑& 即堕泪碑。晋初大将钜平侯、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字叔子,南城人),镇襄阳十年,开屯田,储军备,准备灭吴。平日轻裘缓带,与吴大将陆逊互通使节,绥怀远近,收买人心。死后,南州人罢市痛哭。吏民在岘山羊祜平日游息的地方建碑纪念。行人读碑,每为流泪。继任人杜预把它命名为堕泪碑。南朝刘孝绰《木妻隐寺碑铭》有:“召棠且思,羊碑犹泣。”
&&& 王凯泰在福建当过巡抚,死于福州,才说海东堕泪。
&& 《沈文肃公牍?致吴提调》(第391页)中提到:“补帅(指王凯泰)骑箕,全省人士同声一痛,乞代做祭幛一幅,并属荔丹为制挽联,蓉台书之,先行送去。”据此,此联似是在船政工作的王葆辰(荔丹)代笔,当时沈葆桢尚在台湾办理台防。
念此生何以酬君,幸死而有知,奉泉下①翁姑,依然称意;
论全福②自应先我,顾事犹未了,看床前儿女,怎不伤心!
&&& 注评:
&&& 沈葆桢夫人林普晴(字敬纫)系林则徐次女,也是沈的表妹,曾同在林昌彝处读书。婚后,沈家贫困,她变卖首饰帮助家用,孝敬翁姑。沈葆桢出仕后,林普晴随夫旅居京城、江西等地。咸丰六年,太平天国杨辅清部攻广信,全城官民几乎逃光。沈葆桢在河口练兵,她怀剑倚井,誓死守城,写血书请总兵饶廷选派兵支援,历经艰险,广信解围。这功绩有助于沈葆桢由知府升道台至江西巡抚。林普晴在家奉养翁姑,以孝闻。光绪三年(1877)卒。
&&& ①泉下& 黄泉之下,即埋葬尸体处。《左传?隐公元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也指阴间。《周书?晋荡公护传》:“死若有知,冀奉见于泉下尔。”
&&& 上联:林普晴帮沈葆桢完成功业、培育儿女,做了许多事,沈自觉无以报答。如果真的有阴曹地府,死后有知,还希望她继续孝敬公公婆婆,完成心愿。
&&& ②全福& 完全的幸福。宋?苏辙《栾城录?明堂贺表》:“能事既修,全福自立。”福州民间流传:夫妇一方,先死的有福,后死的无配偶照料。普晴虽早死,却比他有福。
本联不事雕琢,明白如话,从肺腑深处道出了夫妻真情。《楹联述略》评语是“亦极婉挚”。《对联话》评语是:“痛语恻恻,不堪卒读。”
&&& 林普晴去世后,船政员工写了很多挽联,其中梁鸣谦挽联流传较广。联云:“父一品,夫一品,箕畴备福;来中秋,去中秋,明月前身。”林出生与去世日都在中秋。
挽杨仲愈联
&& 长沙赋 ①;
&& 太白②骑鲸③。
&&& 注评:
&&& 杨仲愈字子驹,福州人,才华出众,工于诗文。在船政工作,受沈葆桢赏识。沈曾派他往湖北采购铜材。他路经上海,逐日花天酒地,挪用公款,吃喝嫖娼,召开裙钗会,把钱花光。沈葆桢大怒,要杀他,福州乡绅多方营救,无甚效果。仲愈自拟一骈体文检讨求饶,警句有:“楚囚越石,尚得蒙大夫不杀之恩;废将李严犹可备丞相他日之用。”沈葆桢看后,怒稍释,从宽追回部分公款了事(见刘训王常《玳王郎书楼杂录》)。
&&& ①长沙赋& 长沙指西汉贾谊(公元前201~前169)。谊少年博学,汉文帝召为博士,升大中大夫,为汉朝历法、服色作些改革,多次上书抨击朝政,不容于大臣,出为长沙王太傅,郁郁而终。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
&&& 《西京杂记》五记:“贾谊在长沙,鸟集其承尘,长沙俗以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 《鹏鸟赋》,齐生死,等荣辱,以遣忧累焉。”按鸟即猫头鹰,嗅觉敏感,能感知人将死时发出的气味,常停在重危病人的屋上。人们以它为不祥之鸟。
上联把仲愈比作贾谊,赋就是“死了”。
&&& ②太白&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任翰林院供奉,后被谗离开长安,漫游各地,以诗酒自娱。他当过永王李遴的幕僚。遴兵败,李白被流放夜郎,不久放回。一生不得志,以诗歌闻名于后世,被称为诗仙,有《李太白集》传世。
&&& ③骑鲸& 指文人隐遁或死亡。汉?杨(一作扬)雄《羽猎赋》:“乘巨鳞,骑京鱼。”注:“京鱼,大鱼也,字或为鲸。”宋?赵蕃《淳熙稿?挽周德友》诗:“此日骑鲸去,它年化鹤还。”后多用在挽联中。
&&& 下联把仲愈比作李白,骑鲸,也是“死了”。
林庆铨《楹联述录》甚欣赏此联,认为“四字比拟切当,老手文字,有如老将练兵在精不在多也”。按:联句确精炼有余,但内涵不足。上下联表述同一意见,犯了对句的禁忌。如果刘训王常所记裙钗会事属实(福州人多有此说),则杨仲愈有才无行,也无足取。挽联也像今日的悼词,尽说好话。大约此君未作甚好事,无可表述,才以寥寥数语应付过去。
&&&&&&&&&&&&&&&&&&&&&&&&&&&&& 原载福州市政协《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2000年4月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石岩前古木枯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