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存在土地兼并的影响吗

三民主义:中国的选择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二战中,希特勒为什么不侵占瑞士?(图)
本文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的中立有猫腻》为题发表于2003年第9期《历史学习》&被法西斯包围的瑞士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二战中,当希特勒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二战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有的资料说,面对希特勒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一、瑞士为什么要屈从希特勒?在历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了限制法国,反法同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纳粹德国的出版物称,所有以德意志人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也都是德国人。因此,它们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中64%属于德意志民族)。而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内。与这种反动的种族主义鼓噪相呼应,在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社团,其中以“国民阵线”以及“瑞士国社党人”两个极右组织势力较强。得到希特勒政权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对瑞士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威胁着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向瑞士的煤炭出口。当二战已经迫在眉睫时,瑞士议会于1939年8月30日通过决议,重申它将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希特勒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未将它付诸实施。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二、二战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猫腻?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2、让纳粹德国使用圣哥大隧道。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 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愚人王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评论审核中请稍后...
凤凰博报用户登录
支持更多帐号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亲,您在凤凰博报的用户名为
绑定凤凰帐号
愚人王建军
崇尚民权主义、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者。
愚人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帖;如蒙引用,敬请著明出处。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编辑推荐 13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瑞士为什么是中立国_百度知道
瑞士为什么是中立国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的确立只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协定。虽然维也纳会议是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张在欧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统而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谴责,但是在一战之前,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战时期瑞士的中立国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瑞士在二战时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区。事实上,瑞士在二战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虽然有资料说瑞士曾组织军队反抗德国,但是更多资料显示瑞士在二战期间其实是“助纣为虐”,不止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帮助,对犹太民族难民的间接迫害更是为后人所不齿。 下面是相关资料 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二战中,当希特勒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二战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 有的资料说,面对希特勒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1],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为什么要屈从希特勒? 在历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了限制法国,反法同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纳粹德国的出版物称,所有以德意志人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也都是德国人。因此,它们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中64%属于德意志民族)[2]。而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内。与这种反动的种族主义鼓噪相呼应,在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社团,其中以“国民阵线”以及“瑞士国社党人”两个极右组织势力较强。得到希特勒政权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对瑞士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威胁着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当二战已经迫在眉睫时,瑞士议会于日通过决议,重申它将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希特勒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未将它付诸实施[3]。 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战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猫腻?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二战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4] 2、二战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5]。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二战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6]。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银行: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二战中,被纳粹迫害致死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银行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7]。一些瑞士银行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银行侵吞了。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银行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银行进行的[8]。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银行。在瑞士银行的“帮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银行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9] 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二战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 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二战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指处于两个对立的政治力量之间不倾向任何一方,不参与战争并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状态的国家。一般把中立国分为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战时中立国也叫“局外中立国”;永久中立国是指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必须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当中立国宣布中立后,既要对交战国保持不偏袒的态度,也要对交战国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与战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援助。
千万记住:国际法中承认的永久中立国只有瑞士一个,参见各种国际法教材。
如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条约,是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宣言》,瑞士首先成为欧洲的永久中立国。其后,比利时和卢森堡分别根据1831年《伦敦协约》和1867年《伦敦协约》先后成为永久中立国。但比卢两国的永久中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军入侵而破坏...
第一,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第二,军队战斗力偏弱第三,当地厌倦战争
中立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揭秘:希特勒为什么不打“永久中立国”瑞士?
发贴人:61.50.148.*发贴时间:【】[]
&& ()&& ()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在世界近二百个国家中,已有三个宣布为永久中立,并得到国际承认的国家,分别是瑞士、奥地利和哥斯达黎加)。&& ()&& ()&& ()&& ()&& ()&& ()&& ()&& ()&& ()&& ()&& () 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时期对德国采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的确立只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协定虽然维也纳会议是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张在欧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统而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谴责,但是在一战之前,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时期瑞士的中立国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瑞士在时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区事实上,瑞士在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虽然有资料说瑞士曾组织军队反抗德国,但是更多资料显示瑞士在期间其实是“助纣为虐”,不止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帮助,对犹太民族难民的间接迫害更是为后人所不齿  下面是相关资料    瑞士是一个人口704万(期间为400多万),土地面积41284平方千米的中欧小国但是在中,当的军队肆虐着整个欧洲时,它仍然能够免于战火的破坏每当学习到这段历史时,很多学生就会问道:“瑞士在中为什么能保持中立?”有的资料说,面对的威胁,瑞士曾于天内动员了43万大军[1],并迅速进入作战阵地,显现了坚强的防卫作战能力和决心,加之纳粹德国因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因而放弃了入侵瑞士的意图其实不然,在这场关系着人类命运的大搏斗中,瑞士并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纣为虐,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为什么要屈从?  在历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国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为了限制法国,反法同盟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确定为永久中立国  然而,1933年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纳粹德国的出版物称,所有以德意志人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国”的边界之外,也都是德国人因此,它们把瑞士人称为“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中64%属于德意志民族)[2]而纳粹德国绘制的地图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内与这种反动的种族主义鼓噪相呼应,在瑞士德语区出现了亲纳粹社团,其中以“国***线”以及“瑞士国社党人”两个极右组织势力较强得到政权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势力一时甚嚣尘上,对瑞士当局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威胁着瑞士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当已经迫在眉睫时,瑞士议会于日通过决议,重申它将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制订了以突袭方式迅速占领瑞士的几种方案,统称为“冷杉行动”只是在权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后,最终未将它付诸实施[3]  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猫腻?  1、在经济上向法西斯国家输血  德国历来是瑞士的最大贸易伙伴中,瑞士一直都维持了同德国的经贸、金融关系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直至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时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厂还同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4]  2、时瑞士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5]  3、拒绝帮助受迫害的犹太人  爆发前,纳粹政权一般并不阻挡犹太人移居国外,通常是剥夺其财产后迫使他们迁往别的国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的首选地但瑞士当局却采取对策阻挡他们的涌入,它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为此,当局采了取先堵后赶的措施:实行预先签证,制止难民入境;假如获准入境,则尽早将其逐出;对非法入境的难民,瑞方将其押到边界岗哨交与德方战争年代,由于无法进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犹太人是难以计数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门让德国在德国犹太人的护照上打上一个大大的“J”字印(犹太人的标记)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6]为此,德国的报纸在战后也曾批评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德国《周报》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没有同第三帝国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侵吞犹太人财产,充当纳粹黄金保险箱  瑞士在中的表现也有许多“猫腻”据报道,在中,被纳粹***的德国犹太人在瑞士开户数达5万多户,存有价值为60亿美元的资金,而至今只有600万美元经瑞士政府交还给了犹太组织或赠与一些国际人道主义组织[7]一些瑞士甚至以纳粹集中营没有发放死亡证的理由拒绝赔偿所有这些资金都被瑞士侵吞了  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据称,当时纳粹德国的帝国90%的黄金交易就是通过瑞士进行的[8]纳粹通过战争掠夺来的巨额财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瑞士在瑞士的“帮助”下,得到了宝贵的外汇,从而在世界市场上购买维持战争的重要物资纳粹德国帝国副行长索性露骨地说:“瑞士允许自由的外汇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我们至今仍让它保持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9]  上述史实说明,瑞士在中的行为违反了永久中立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瑞士联邦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日瑞士外交部长科蒂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中的表现作出道歉他说:“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虽然一个被纳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我认为尤其不能原谅我们当时对受迫害的犹太人的政策”当时他还发表了一个经联邦委员会(即瑞士政府)通过的声明,表示瑞士在中有负于纳粹受害者[10]瑞士政治家勇于正视和承认本国政府半个多世纪以前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就此道歉,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  [1]洪建军:《瑞士从中立走向合作》,《人民日报.华南新闻》日第2版  [2]孟淑贤:《各国概况.中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此数据为1994年数据  [3]洪建军:《瑞士从中立走向合作》,《人民日报.华南新闻》日第2版  [4]萧雪:《众说纷纭:中瑞士的中立》,《文摘报》1237期第7班转摘日《亚太经济时报》  [5]萧雪:《众说纷纭:中瑞士的中立》,《文摘报》1237期第7班转摘日《亚太经济时报》  [6]萧雪:《众说纷纭:中瑞士的中立》,《文摘报》1237期第7班转摘日《亚太经济时报》  [7]季泰:《纪念胜利瑞士尴尬》,《文摘报》1238期第7班转摘日《人民政协报》  [8]刘琅珂:《保密制度也保了“黑钱”》《环球时报》(日第11版)  [9]《血染的黄金――瑞士“纳粹黄金案”始末和瑞士保密法》  [10]萧雪:《众说纷纭:中瑞士的中立》,《文摘报》1237期第7班转摘日《亚太经济时报》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揭秘:希特勒为什么不打“永久中立国”瑞士?》&&&& 地址: .cn/Article/201003/showp1.html
& Re: 揭秘:希特勒为什么不打“永久中立国”瑞士?
uilio.io.io
作者:刘哦了了&&&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为什么说瑞士是中立国家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瑞士是中立国家
  瑞士的外交政策  瑞士为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以来一直奉行中立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二战后,为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瑞逐步调整外交政策,由传统保守的中立向“积极的中立”过渡,把促进和平共处,尊重人权并促进民主,维护瑞海外经济利益,减少全球危机与贫困以及维护人类基本生存条件视为其外交政策的五大目标。自2002年9月加入联合国以来,瑞外交政策更加突出人权和人道主义,大力开展斡旋外交,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扩大瑞的国际影响。瑞士同世界上192个国家建有外交关系。  详细内容参见: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瑞士过去是个极端强大的欧洲大国,因为强大,所以侵犯过很多国家,把摩纳哥打的剩下那么一点土地的就是瑞士和法国。几乎战无不胜,后来被法国击败,才发现和平的重要。现在虽然士兵不多,但由于是常备兵役制度,一旦发生战争,全民皆兵,公民每年都要接受20天的军事训练。不是任何国家都可以中立,中立是要有让其他国家害怕的实力。没有实力,就算你说自己中立,人家要打,不还是照样打。中立的国家全球就这么一个,因为欧洲没有国家有信心打败他。而且应该没有第二个国家公民作战用的枪支就放在自己家里的吧,所以他们作战的反应速度极快因为很有钱,所以武器先进。 有人说的不对哦,瑞士在建国时是非常好战的。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法摩联合击败瑞士,把瑞士侵占的土地都抢了回来。所以后来就不打了,别人也没实力再把他吞了。瑞士虽然很小,但是却是个邦联国家,由许多小州组成。
提问者评价
其他6条回答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的确立只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协定。虽然维也纳会议是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张在欧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统而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谴责,但是在一战之前,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战时期瑞士的中立国问题,...
1.不参与任何战争,不加入任何军事盟国组织(因为欧盟和北约有很密切关系,所以瑞士连欧盟都拒绝加入)。2.保障他们中立的他们拥有很强军事实力。瑞士是全民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二战时家家有枪,加上多山区,地地形复杂,德国不敢轻易攻打。现在去尼泊尔老城,会发现家家都有防空洞。3.有人说,瑞士其实是由不愿当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人,不愿当德国人的德国人,不愿当法国人的法国人组成的。可能他们就是厌倦了那些战乱纷争的环境才来到了瑞士。
因为瑞士从来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战争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 正义也好 邪恶也好 从来都不关他们的事
他们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虽然瑞士是中立国 但是他们有军队 这些军队是用来自卫用的 防止别国的侵犯
知道瑞士为什么几百年来没和别国发生过战争吗!因为瑞士就是个完全的不结盟国家!
因为她从来不参加任何战争,甚至是两次世界大战,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大厦在那.银行家怎麽可能让自己引发的战争打到自己呢?
不参战,不加盟。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兼并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